伴随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抑郁症、焦虑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受限于患者的认知水平,很大一部分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走了很多弯路,错过了早期的就诊时间,花了很多冤枉钱,借此机会,和大家说说抑郁焦虑症的那些事,仅供参考,欢迎探讨批评。 深受儒家文化等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人不愿意承认自己患有抑郁或者和焦虑症,从内心深处就充满了排斥感,认为患有精神疾病是很羞耻的事,同时此类患者也深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歧视。因此,在接诊此类患者时,患者可能存在有意无意的隐瞒病史的情况。 按照现代医学分类模式,抑郁焦虑症应该属于精神科疾病,应去精神科就诊,如上所述,迫于羞耻感以及来自其他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患者根本不愿承认自己患有此类疾病,何谈到精神科就诊呢。认识到这些因素,很多医院也将精神科更名为更好听、更容易让患者和家属接受的心理卫生中心。 因患者群体庞大,患病人数激增,加之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差错,大量患者因抑郁或者和焦虑症合并的某些症状而就诊于其他科室。如因“主管的心慌胸闷”就诊于心内科,因“厌食、胃胀、腹胀”就诊消化科,因“视物模糊不清”等就诊于眼科,因“失眠、头晕、头痛、麻木感”就诊于脑病或者神经内科等。 基于上述原因,在日常门诊和住院部工作中需要处理众多的抑郁或者和焦虑症患者。当然其中部分患者确是因为神经系统疾病导致或者合并的抑郁焦虑症。 研究生阶段,获益于导师的指引,对抑郁或者和焦虑症患者以及此类疾病有了系统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包括毕业课题也是围绕上述问题展开。若要了解此类疾病,需要明白以下几个最基本的概念。 抑郁或者焦虑症的致病原因太多,太复杂,包括种族,原生家庭,基因,生活环境,性格易感性,认知方式,躯体疾病等等。在精神病学里,抑郁症属于心境障碍,而焦虑症属于神经症。但可以肯定的是抑郁或者和焦虑不是因为患者自己想不开而罹患,实质上对于抑郁或者和焦虑症患者,即便是自己能想开也难以控制自己“抑郁或者焦虑的想法”,比如过度的担心、担忧、害怕,持续的消极悲观,高兴不起来以及形式多样的躯体化症状(能力减退感,无用感,抑郁,便秘,恶心,体重变化,心悸,头晕,易怒,胸闷,心前区疼痛,腹胀,乏力,烦躁不安等)。 临床中,失眠经常作为“核心症状”出现在大部分抑郁或者和焦虑患者身上。抑郁与焦虑往往相伴随,很少见到单纯的抑郁或者焦虑,就如一枚硬币的两个面,抑郁离不开焦虑,焦虑亦离不开抑郁,两者相互依存。治疗时,我们需要辨别患者是以抑郁为主还是以焦虑为主。当然还有一种抑郁与焦虑交替出现的双向情感障碍,在此不作叙述。 目前针对抑郁或者和焦虑症研究及治疗药物的开发主要集中在神经递质方面,与其相关的神经递质主要包括五羟色胺(5-HT),肾上腺素(NE),多巴胺(DA)等。简而言之,可以理解为抑郁或者和焦虑症不是因为思想出了问题,不是通过自己想开或看开就能治好的,而是需要通过调整大脑中的神经递质,才能达到控制和改善这些消极想法和多样化的躯体化症状。 抑郁症或者和焦虑症的诊断并不难,一般在排除器质性疾病后,有相关症状和临床表现,通过病史询问、查体和量表测评就可以确诊。常用量表包括汉密尔顿抑郁焦虑量表和一些自测量表。现在有很多网站提供在线测评,可以在保护好患者隐私的情况下,完成评估。 在抑郁症或者和焦虑症的治疗上,现在应用最为广泛、疗效确切、副作用相对小的药物主要包括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 、五羟色胺和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RNI)、苯二氮卓类以及阿扎哌隆类等。代表药物有盐酸氟西汀,文拉法辛,米氮平,氯硝西泮,劳拉西泮以及坦度螺酮等。具体用药方案需要咨询有经验的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进行选择。 心理咨询在抑郁或者和焦虑的治疗中有确切的疗效,常用的有精神分析法和行为认知疗法。但是限于国内正规的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极其稀缺,费用昂贵,大部分患者没有条件接受心理咨询。 除上述药物治疗外,中医中药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可以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服药的依从性。此外,坚持慢跑,游泳,打太极拳等有氧运动都可以起到缓解、改善抑郁或者和焦虑症状的作用。目前经颅磁刺激也已经广泛的应用于抑郁或者和焦虑症的治疗中。 抑郁症或者和焦虑症治疗,需要很好的依从性,配合医生规律服药,定期复诊,通常需要用药1年到1.5年,可以在医生指导下缓慢逐渐停药。鉴于疾病的高复发率,大部分患者可能需要终生服药。关于终生服药问题,在与疾病的共处过程中,要逐渐接纳自己,接纳疾病,将抑郁或者和焦虑症当作一种慢性疾病,其本质也就是和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试问一下,为什么绝大部分患者能接受终生口服降压药,降糖药,怎么就不能接受终生口服抗抑郁或抗焦虑药物呢? 在控制良好的抑郁或者焦虑症患者那里,我们经常会听到病人的反馈,比如,我现在可以控制自己一些不好的想法了,我能开心起来了,我睡眠好多了,困扰我的心慌,胸闷,气短,恶心,想吐,视物模糊,全身乏力等症状明显减轻了,我的想法又重新与自己的身体和谐统一了…… 最后,希望通过以上文字,让大家对抑郁或者和焦虑症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在就诊过程中,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早日渡过抑郁焦虑。
睡眠,指的是一种自发的周期性和可逆性的静息状态,表现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意识的暂时中断。人的一生大约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睡眠属于一种保护性抑制,一方面避免神经细胞因过度消耗而功能衰竭,另一方面使疲劳的神经细胞恢复正常的生理功能。 最新调查显示,目前有4亿中国人正在经历睡眠障碍的痛苦折磨,睡眠问题已成为威胁健康的重要问题。有研究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下有38.8%的人因长期睡眠障碍导致免疫力下降。 免疫力是人体自身的防御机制,它可以识别和消灭外来侵入的任何异物(病毒、细菌等),并清除体内突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一切疾病都和人体免疫能力相关,包括现在的新冠病毒,哪怕出了很有效的疫苗,也绝不可能对任何打到疫苗的人都管用。疫苗到底管不管用,其中还有一个重大因素就是你自身免疫力的强弱,一切免疫力降低,多和睡眠不好相关。 有研究证实睡眠从7小时减少到4小时,则免疫力会下降 50%。熬夜后,免疫细胞活性会下降28%,补充睡眠后又会恢复正常。充足的深睡眠,可以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得到修复和加强,促进免疫系统产生更多的抗体及免疫活性物质,保护我们的机体免于外来有害物质的侵犯。世界上最好的医生就是我们自身的免疫系统,如果我们平时注意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则可以御疾病于千里之外。 如何提高你的睡眠质量? 一、保证规律睡眠 保持规律的就寝及起床时间,节假日也不例外。 二、保证适合自己的睡眠时间 睡眠时间因人而异,一般来说,人的正常睡眠时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新生儿平均每天睡眠18?20小时;1岁以后的儿童睡9?14小时;青壮年每天睡8小时左右就够了;老年人睡5?6小时即可。总体而言,以身心得到彻底放松,能高效率满足日常工作和学习为度。 三、不要看手机入睡 在这个智能手机时代,完全不用手机,不看朋友圈,不刷抖音,每天不花三四个小时在手机上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你希望睡眠质量高,保持充足的精力和良好的免疫,请不要看着手机入睡。 如何治疗睡眠障碍? 一、非药物治疗 认知行为治疗(CBT-I),对于失眠确有疗效。但目前国内能够从事心理行为治疗的专业资源相对匮乏,具有这方面从业资质认证的人员不多,单纯采用CBT-I也会面临依从性问题,所以药物干预仍然占据失眠治疗的主导地位;睡眠卫生教育、脑反射治疗、重复经颅磁刺激等;饮食疗法、芳香疗法、按摩、顺势疗法、光照疗法等也使用较多。 二、药物治疗 目前用于失眠治疗的大部分药物为精神类药品,需要到专科门诊就诊,经医生系统诊治后,开具精神类药物处方,即我们平时所说的绿处方,但因为此类药品不良反应较高,易产生耐药,需谨慎对待。 三、中医中药治疗 中医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强调天人合一的整体观、顺应四时阴阳的养生观及个体化的辨证论治,针灸、耳穴按压、全息经络刮痧、辨证选用中药足浴等在治疗睡眠障碍方面具有优势。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脑病医院一病区拥有先进的多导睡眠监测设备(PSG)能够精确诊断各种睡眠相关疾病,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疗法,内外兼施,针药并用,安全高效,竭诚为您助眠!
头晕是神经内科门诊就诊患者的主要症状之一。其实头晕属于一种主观感受,也就是患者不说,我们是无法察觉到的症状。 既然头晕属于一种主观症状,那么它就不能算作一种疾病,临床上很多人主诉的头晕,在程度和性质上都存在差异。大部分人所说的头晕,其实是头昏,头木,和头脑不清楚的感觉,有的患者合并走路不稳,踩棉感等。 需要与之鉴别的是眩晕,眩晕一般伴有视空间幻觉感,最常听见的描述是,我晕的时候,感觉天旋地转,床在晃动或者人在摇摆,一般持续时间比较短,在眩晕发作时,多伴有恶心,呕吐,心悸,出冷汗等植物神经功能兴奋表现。 在神经病学中,大体将眩晕分为系统性眩晕和非系统性眩晕。系统性眩晕也称为前庭性眩晕,包括前庭周围性眩晕和前庭中枢性眩晕,前者包括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元炎,迷路炎,外耳道及中耳病变(外耳道耵聍、急性中耳炎、咽鼓管阻塞、鼓膜内陷、耳硬化症、慢性中耳炎内耳并发症(瘘管形成)等,属于耳鼻喉科或者耳神经科范畴。前庭中枢性眩晕不在此展开赘述。 非系统性眩晕指耳前庭以外的结构导致的头晕症状,最常见原因包括脑动脉硬化,后循环缺血,高血压,低血压,贫血以及抑郁焦虑导致的主观性晕等,一般为慢性起病,病程较长,不能引起患者足够重视,及时就诊。 对于头晕患者需要进行详细的耳-神经系统查体,鉴别为系统或非系统性眩晕,中枢性或者周围性眩晕。再者就是包括经颅多普勒、颈部血管彩超、眼震图、头颅CT、头颅MRI等辅助检查在头晕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大部分的头晕都为良性疾病,预后较好,但是在以头晕为主诉就诊的患者要特别警惕后循环缺血和后颅窝肿瘤。前者包括锁骨下动脉盗血,椎基底动脉硬化、狭窄以及小脑梗死出血等。后者包括胶质瘤、脑膜瘤、神经鞘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总之,头晕是一种常见又极其复杂的临床症状,突发的头晕和逐渐加重的头晕症状需要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及时就医,明确诊断,尽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