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诊预约:我的专家门诊时间为每周一下午,地点在门诊4楼21号诊室。线下就诊建议提前预约,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预约:来院交通:长征医院门诊部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成都北路440号。来院交通可以通过公交(15、20、21、36、37、64、109、112、136、253、451、869、921、933、974路),地铁1号、2号、8号线人民广场站;出租车或自驾。自驾停车:1、院内停车场:院内设有地下停车场,但停车位较少,8:00-10:00时段车位较为紧张;2、周边停车场:卡菱停车场(距离本院约160米);峻岭广场停车场(距离本院约160米)、仙乐斯广场停车场(距离本院约470米)。门诊流程:
线下门诊预约住院:线下门诊患者如确定需要到我科住院,我会在门诊开具住院预约通知单,并扫码好大夫随访二维码,加入到住院、手术管理系统。有床位后(一般需等待1-2周,外地、重症患者会优先安排)我会提前通过短信或者好大夫平台通知住院时间及流程,请您按约定时间过来办理住院手续。线上预约住院:线上咨询患者,如果确定需要住院,不能来线下门诊就诊预约的,可以通过好大夫平台预约住院手术。在咨询环节确定好住院时间等相关细节,我会将您加入到住院、手术管理系统,待有空床后通过好大夫平台通知住院时间及流程,请您按通知时间过来办理住院手续即可。住院流程:周一至周五7:00-16:00,周六:8:00-10:00请至门诊挂神经外科普通号,然后至门诊2楼1号诊室找当日门诊医生开具住院证,告知住院床位(住院通知时会告知),然后到门诊一楼办理入院手续,办好后至住院部10楼或者11楼护士站。其余时间请至急诊挂神经外科急诊号,然后至急诊16号诊室找当日急诊医生开具住院证,告知住院床位(住院通知时会告知),然后办理入院手续,办好后至住院部10楼或者11楼护士站。注意事项:1、来院前请带齐既往就诊资料、检查报告单和影像资料;2、外地医保患者建议办理好医保异地结算备案,通过微信小程序搜索“国家异地就医备案”,点击异地就医备案申请,备案类型大部分可选择“其他跨省临时外出就医人员”。
45岁的李女士最近突然发现自己视力下降很厉害,手机上的字都看不清楚,李女士辗转几家医院,最后仔细检查发现竟是垂体瘤在作怪。医生一解释说垂体瘤是长在脑子内的肿瘤,就把李女士吓的不轻,认为自己患上了癌症。 但最终经过医生的详细解释,李女士接受了手术——从鼻子中将肿瘤“夹“了出来,视力也明显改善。 许多人看到这肯定非常惊讶,别着急,让我来一点点介绍这“神秘的”垂体瘤。 垂体,位于丘脑下部的腹侧,脑的底部,为一卵圆形小体,是体内最复杂的内分泌腺之一。 垂体可分为前叶和后叶两部分,分别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成人垂体非常小,只有大约1厘米×1.5厘米×0.5厘米,重约0.5-0.6克。腺垂体主要可以分泌7种激素,分别为生长激素、泌乳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黑色细胞刺激素。 从这些激素的名字就大致可以推断它们的作用,包括促进生长,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促进乳汁分泌等一系列作用。 神经垂体主要由神经纤维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能够将下丘脑合成的抗利尿激素和催产素释放入血的作用。抗利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使尿量减少,而催产素有刺激乳腺分泌乳汁,在分娩过程中促进子宫平滑肌的收缩,促进生产的作用。 了解垂体这些功能对理解垂体瘤的症状具有重要的帮助,通过下图大家可以直观上了解垂体的结构。 垂体瘤,顾名思义就是长在垂体上的肿瘤,是一组起源于腺垂体、神经垂体及胚胎期颅咽管囊残余鳞状上皮的肿瘤。 垂体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之一,占颅内肿瘤的10%-15%,年发病率为1-7/10万。在尸检做垂体连续切片的发现率为20%-30%。70%的病例发生在30~50岁。由于诊断技术的日益提高,垂体腺瘤的发现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虽然垂体瘤发病率不低,但好消息是几乎所有的垂体瘤都是良性的,只有0.5%左右的恶性垂体瘤。在垂体瘤中,又以来自腺垂体的腺垂体瘤最为常见。 目前对于垂体瘤的病因并不清楚,可能与下丘脑调控激素紊乱、基因突变、家族遗传等有关。 一般认为,有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Ⅰ型家族史的人群,发生垂体瘤的风险会增高。 垂体本身就有分泌激素的作用,因此有部分垂体瘤也可以产生这种作用,并且由于肿瘤细胞的代谢活跃、增长不受控制,因此它们产生的激素往往会比正常细胞要多。根据肿瘤是否有分泌激素的功能,我们将垂体瘤分为功能性垂体瘤和无功能性垂体瘤。 功能性垂体瘤根据分泌激素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泌乳素瘤(PRL),其次为生长激素(GH)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瘤,其他还包括促甲状腺激素(TSH)瘤及黄体生成素/促卵泡激素(LH/FSH)瘤及混合瘤等,但相对少见。 根据肿瘤的大小,又可将垂体瘤分为微腺瘤(直径<1cm)和大腺瘤(直径≥1cm)。 垂体瘤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 ①肿瘤增大产生的占位效应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引起的症状; ②功能性垂体瘤引起激素分泌增多症状; ③垂体其他细胞继发于垂体瘤的直接压迫和(或)垂体柄受压引起的激素分泌功能异常; ④下丘脑受压相关的下丘脑综合征; ⑤垂体卒中相关症状。 压迫症状包括 头痛,如前额或双颞部痛,少数患者可出现一侧眼角或一侧额头痛。 视力视野改变,压迫附近的视神经和视交叉出现视力减退、视野缺损和眼底改变,视力减退可为单侧或双侧,甚至双目失明,视野改变可有单侧或双颞侧偏盲。 若影响下丘脑可产生尿崩症,表现为多饮、多尿、烦渴等。 压迫脑神经可引起眼睑下垂、复视、眼外肌麻痹等、感觉异常等。 如发生垂体瘤内出血,引发垂体卒中,表现严重头痛、视力急剧减退、眼外肌麻痹、昏睡、昏迷、恶心、呕吐等。 不同类型的垂体瘤产生的激素不同, 引起的临床表现也不同: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可表现为躯干部脂肪堆积、脸变圆、腹部或大腿皮肤出现紫纹、血压升高、血糖升高、面部痤疮、骨质疏松等。 生长激素瘤:儿童患者出现生长激素过多可表现为巨人症,成年患者可出现指端肥大症,出现前额突出、下巴前凸、嘴唇变厚、手脚增大等。 泌乳素瘤:催乳素分泌过多将导致正常的雌激素、雄激素减少,表现出月经失调、不育、异常泌乳、勃起障碍、精子减少、男性乳房发育等症状。 促甲状腺激素瘤: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大引起甲状腺激素过多,从而表现出甲亢的症状。 对于出现以上临床表现的患者,特别是出现激素分泌异常表现的患者,首先就要到医院对泌乳素、生长激素、促性腺激素等激素进行筛查,再去找相应的病因。 对于怀疑是垂体瘤的患者,首选头颅MRI进行筛查。MRI不仅可发现直径3mm的微腺瘤,而且可显示下丘脑的结构,对于临床判断某些病变有肯定价值。 各种垂体激素及其动态功能试验对诊断与鉴别诊断可提供一定的参考和疗效判断。当然,CT、PET-CT、SPECT也可作为辅助检查的手段。 垂体瘤几乎都是良性,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治疗。垂体瘤治疗的目标一方面是要缓解肿瘤对周围组织的压迫,另一方面则是纠正患者体内异常的激素分泌水平,因此如果是无分泌激素功能的垂体瘤,又小于1厘米的,一般不会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因此只需要定期观察,不需要吃药或手术。 而其他的垂体瘤通常需要接受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有3种:手术、药物和放射治疗。 手术: 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治疗垂体腺瘤的主要手段,除了泌乳素瘤之外,其他垂体瘤都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而手术方式除了非常大的以至于向鞍上多个方向生长的垂体瘤会选择开颅切除外,大部分垂体瘤都选择经鼻入路的手术。 从鼻子将内窥镜伸入到垂体所处的垂体窝中,或者在显微镜辅助下直视垂体瘤,再将其切除,或是分割为一小块一小块,再从鼻腔取出,从而做到将肿瘤从鼻子中“夹”出来。 垂体瘤治疗中最常运用的药物是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如溴隐亭)和生长抑素类似物,前者不仅可以抑制泌乳素的合成,还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肿瘤的生长,可在PRL瘤、GH瘤、ACTH瘤、GnH瘤使用,但在PRL瘤和GH瘤的运用较多,特别是对PRL瘤有特效;后者可以特异性地抑制生长激素,可在GH瘤、TSH瘤、GnH瘤使用,以GH瘤使用较多且有特效。 药物可以作为PRL瘤的主要治疗方法,而其他垂体瘤药物仅作为辅助治疗。 放射治疗: 垂体瘤的放射疗法作为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辅助方法,有常规放射治疗,三维适形、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质子外照射等,对于手术不能全切或有禁忌症的患者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放射治疗主要适用于手术无法切除、或手术后仍有部分残留,亦或是术后复发可能性大,已经复发的患者。 对于接受治疗,特别是手术切除的患者,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手术完并不是就“一劳永逸”了,还建议在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进行复查,主要项目包括抽血化验激素水平、电解质水平和鞍区MRI或是增强MRI,以评估复发与否。一旦发现肿瘤的复发迹象,也可以尽早干预治疗。这么连续复查3次后,如果病情稳定没有复发,此后改为每年1次复查即可。 总体来说,垂体瘤大多数为良性肿瘤,预后多较好。 通过手术、药物治疗绝大多数可以控制病情,获得缓解,达到临床治愈,不影响生活工作。 如泌乳素瘤主要是通过药物控制,只要按时复查、坚持服药基本上可以同正常人一样生活。经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大部分人可以获得满意的效果,少部分人肿瘤有残留或复发,也可以通过再次手术、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大多数人也多可正常工作生活。 所以脑子里长肿瘤并不意味着得了绝症,如果是垂体瘤,大部分我们可以从鼻子中将其“夹”出,是完全能达到临床治愈的!
七岁本该是天真烂漫,自由绽放的年纪,但小丽(化名)却因为尴尬的疾病症状,深受困扰,严重影响了身心状态,原本活泼开朗的她,也逐渐丢失了笑容。 小丽到底经历了什么呢? 原来,小丽在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小便失禁,呈间歇性,而且症状逐渐加重。无意识和来不及控制的排尿严重影响了小丽在学校的正常生活,她的自尊心也受到了伤害。 除了这个症 状之外,小丽没有骶尾部及双下肢的疼痛不适。 在这1年期间,小丽的父母带着她在外院就诊过,发现骶管内有一囊肿,经保守治疗无效。 为了进一步改善症状,小丽的父母带她慕名来到了长征医院神经外科求诊。 此次腰骶椎MRI检查发现,骶管囊肿已经长到了5.6*1.4*2.8cm大小。 吕立权教授团队接诊后,对小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检查,因为小丽的骶管囊肿虽然巨大,但是除了小便失禁,并没有引起骶管囊肿其他常见的症状,因此必须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如脊髓栓系、脊髓肿瘤、泌尿系疾病等。经过全面检查,小丽除了骶管囊肿并没有发现其他问题。吕立权教授团队分析后认为,巨大骶管囊肿压迫双侧马尾神经是导致小丽小便失禁的主要病因,经保守治疗无效,应尽快采取手术治疗,避免进一步的神经损伤。 为此,吕立权教授团队迅速为小丽准备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术前积极与小丽及其家属沟通,解除她们心中的疑虑,缓解紧张心情。在充足的术前准备后,经多科室配合,为小丽进行了“骶管囊肿漏口封堵+囊腔缩窄显微填塞术”。 术前MRI 术中充分暴露囊肿,切开囊壁,吸尽囊液后显微镜下找到神经根及漏口,小块自体肌肉和脂肪填塞封堵。囊肿外空腔用明胶海绵,自体脂肪和生物蛋白胶填塞。 手术进行的十分顺利,术后第二天小便功能即有明显改善,第三天拔除尿管,小便功能恢复正常。第5天下地正常行走,无明显疼痛不适。术后小丽重新展开了灿烂的笑容。 手术经过 术后MRI 吕立权教授介绍到,该术式因在显微镜直视下进行,较CT引导下穿刺抽吸注胶填塞更为确切,避免穿刺误伤神经的风险;通过自体脂肪和生物蛋白胶封堵瘘口+囊腔缩窄填塞,使得封堵脑脊液漏口更为可靠。 该术式具有操作简单,神经损伤风险小,症状缓解满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为骶管囊肿患者提供了极佳的手术选择。 拓展阅读 骶管囊肿 骶管囊肿是骶管内囊性病变的总称,包括神经束膜囊肿、脊膜囊肿、脊膜憩室、蛛网膜囊肿等多种类型。骶管囊肿发病率较高,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尽管大部分骶管囊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部分患者存在足以影响其生活、工作的不适表现,称为症状性骶管囊肿。 根据骶管囊肿累及的骶神经根,可引起坐骨神经、臀中皮神经、臀下皮神经、股后皮神经、阴部神经等不同程度的刺激与损害,主要表现为臀部、马鞍区、下肢后部、足外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疼痛、麻木、乏力等)、大小便功能障碍(尿道或肛门括约肌障碍、便秘、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等)及性功能障碍(性交困难、勃起障碍等)。 对于未影响工作、生活的轻度或无症状骶管囊肿患者首先进行适当的保守治疗。主要包括止痛药、非甾体类抗炎药、激素及物理疗法等。 当保守治疗无效,症状加重时,可选择手术治疗。骶管囊肿手术方式较多,包括在CT引导下经皮单纯囊肿穿刺抽吸和抽吸后注射纤维蛋白胶治疗、囊壁部分切除+神经根袖套成形术、自体脂肪/肌肉-蛋白胶囊肿显微填塞术及其他术式。 我们在借鉴以上术式各自优点的基础上,经过反复临床实践,提出了“瘘口封堵+囊腔缩窄显微填塞术”的新术式,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骶管囊肿患者手术中应该注意尽量避免手术对囊肿内及囊肿周围神经的干扰,同时要严密封堵漏口,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手术效果,还能够有效的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于骶管囊肿患者的手术时机,临床一般认为手术指征明确时应该尽早手术,避免囊肿长期压迫神经造成不可逆性神经损害。 专家介绍 吕立权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脑和脊髓肿瘤专家。 专业擅长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具备娴熟扎实的显微神经外科和内镜神经外科功底,擅长脑和脊髓各类疾病的微创手术。 主要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包括: (一)脊柱脊髓疾病:利用显微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微创治疗椎管内肿瘤、骶管囊肿、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髓血管畸形。 (二)颅内高难度、复杂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导航引导下内镜技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听神经瘤切除术;岩斜区和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切除术;功能区胶质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室内肿瘤、颅眶沟通瘤等微创手术。 (三)复杂脑血管疾病:多发动脉瘤、复杂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四)颅脑创伤: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和眶尖综合征的微创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昏迷催醒、脑积水、颅骨缺损),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 (五)、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社会兼职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创伤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重症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组委员。 学术成果 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Neurotrauma》、《Journal of Trauma》等本专业临床权威期刊发表SCI论著10篇。 副主编(译)专著2部,授权专利2项。 承担各类基金1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本文为转载文章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医师吕立权 医术精湛、医者仁心、专攻脑和脊髓各类疾病的微创手术,为无数患者解除病痛,因此深受患者尊重和信赖。无论患者尊卑、男女、贫富,他都会尽心尽力诊治,全力以赴,绝不辜负!本期名医访谈,我们有幸邀请到吕立权主任为大家讲述一些骶管囊肿的常见问题。 在现在社会中,老年化逐渐严重,腰腿疼也变得越来越常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是导致腰腿疼的主要原因。在我国,腰椎间盘突出的发病率约为18%,每个小区、每个村庄里都有很多,所以无怪乎许多老百姓,甚至是医生一见腰腿痛,第一反应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然而有些中老年朋友发现,在用了许多种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后,腰腿疼迟迟不见好转,这时一查核磁,发现是得了骶管囊肿。 1.骶管囊肿是个啥病? 骶管囊肿其实就是长在骶管中的囊肿,这里又需要详细解释两个概念: 骶管:我们知道脊柱分为很多段,从上到下分别为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而骶管就位于这骶椎之内。脊柱中的骶椎其实有5块,然后融合为一块骶骨,而骶骨内部中空的管腔叫做骶管,也是椎管的一部分。从后面观察,然后把骶管后壁的骨头去除,我们就能很清楚的看到骶管,也就是下图。我们可以看到骶管中走行着大量的神经,形状如马尾,因此被称为马尾神经。 囊肿这个概念相信很多人听过,其实就是一种良性病变,一个包块,但是里面的物体是液态的,就像一个“水球”。它可以长在许多部位,比如说人体表面、内脏里等,长在肝上就是肝囊肿,长在肾上就叫肾囊肿,而长在骶管中就叫骶管囊肿。骶管囊肿中包含的液体其实就是脑脊液,它在临床上其实并不少见,是实打实的常见病。近几年由于核磁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骶管囊肿被诊断出来,目前骶管囊肿文献报道的发病率约为1.5%-13.2%,其中以女性多见。 2.骶管囊肿是怎么长出来的? 想要充分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对骶管的结构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我们来想象一下,骶管最里面是一个个的神经,神经的外面有一层蛛网膜,蛛网膜之下的区域叫蛛网膜下腔,这里面就流着脑脊液。在蛛网膜的外面,是硬脊膜,两者之间的间隙叫硬脊膜下腔,硬脊膜在脊髓之外延续为神经根的神经外膜,蛛网膜延续为神经束膜,在其内面的神经束膜下腔为一潜在腔隙,而在硬脊膜的外面就到了椎管的骨头。 讲完这个层次关系后,骶管囊肿的形成过程就好理解了。骶管囊肿中包含着脑脊液,因此其根本形成原因就是由于周围这些外膜的薄弱,在脑脊液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脑脊液从蛛网膜下腔中进入了硬脊膜下腔形成的“鼓包”,即为骶管囊肿。举个例子,就像是一个两层的水球,如果里面那层破了,用力挤水球,水就会从里面那层缺口流出进入到外层,导致外层膨出一个道理,而膨出的这个“鼓包”,其实就是囊肿。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球阀机制”,意思是脑脊液压力高时,这个缺口就会被冲开,脑脊液流入囊肿中,而脑脊液压力正常时,这个缺口就会闭合,形成一个“单向阀门”,从而使囊肿越来越大。 3.哪些原因会导致骶管囊肿的发生? 从上面我们其实就可以看出,骶管囊肿发生的关键原因,就需要外膜的“薄弱”和脑脊液压力的增高,因此目前认为骶管囊肿的病因包括: ①先天因素:对于患有埃当综合征、马凡综合征等先天性疾病,或有神经束膜囊肿家族史的患者,骶管内部结构易出现先天性发育不全的情况,容易发生骶管囊肿。 ②后天因素:创伤、炎症、退变性改变等因素可导致破坏骶管内部结构,导致局部静脉回流障碍,进而诱发骶管囊肿。 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咳嗽、站立或用力排便时,脑脊液压力增加,容易从骶管内蛛网膜下腔中进入硬脊膜下腔从而形成骶管囊肿。此外,使腹腔压力增高的疾病如腹膜炎、便秘等,也可能诱发骶管囊肿。 4.之前说骶管囊肿是良性病,为什么还会有症状?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良性病≠无症状,这个良性病变是相对于恶性肿瘤的说法。而骶管囊肿长出来的这个“鼓包”,随着它越长越大,会对周围的神经产生压迫的作用,从而表现出一些临床症状。同时囊肿也可以破坏周围的骶骨,使骨膜上的感受器受刺激,这也是出现临床症状的原因之一。其中,骶管囊肿根据囊肿结构中是否含有神经,分为单纯型和神经根型(如图中II型)。一般而言,单纯型的骶管囊肿由于不含有神经根,因此大多数没有临床症状,而大约25%左右的神经根型的骶管囊肿的患者会出现临床症状。 骶管囊肿患者主要表现为: 腰骶部和下肢疼痛、麻木、无力:臀部、会阴部、肛周、下肢后部、足外侧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疼痛、麻木、乏力等),是骶管囊肿患者最常见的症状,多在起立和坐下的过程中发生。下肢疼痛也与体位有关,在站立时患者的症状会更为明显。 大小便异常:患者可能出现大小便失禁、便秘、排尿困难等症状。 性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生殖器官区域麻木的表现,如男性患者可能会出现勃起障碍,导致性交困难。 其他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腹痛、不孕,以及下肢疼痛的同时脚趾不受控制地运动等。 5.骶管囊肿如何诊断? ①根据骶管囊肿的临床特点:主要特点其实是一个与体位变化有关的腰骶部和下肢的疼痛、麻木、无力。由于囊肿多与蛛网膜下隙相通,站立时脑脊液可进入囊肿内,使囊肿扩张,囊壁上的神经纤维受到牵张和压迫而症状加重。卧位囊肿内脑脊液则可流出,囊肿体积缩小,其张力减低,从而减轻了对神经根的挤压牵拉,症状随之减轻。一般上午轻下午重,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重,卧床休息症状可减轻。在久坐或站起来的过程中常有腰及下肢疼痛。随着年龄增长,囊肿增大,症状也逐渐严重。 ②影像学检查:MRI是诊断的“金标准”,可显示囊肿的数量、大小、位置、内部结构等,有利于与其他骶管内的疾病进行鉴别。另外,X线平片,CT检查虽然多无阳性表现,但对于囊肿较大、病史较久者,可出现骶骨侵蚀现象、骶椎椎管扩大、椎管前壁橄榄状凹陷性等,另外也可用于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 6.骶管囊肿是良性病变还需要治疗吗? 并不是所有骶管囊肿病变都需要治疗,根据专家共识,对于没有出现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可以进行随访观察,不处理,而对于症状性骶管囊肿,需要根据患者意愿、病情程度进行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神经压迫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7.我不想做手术,保守治疗怎么治疗?介入治疗怎么治疗? 考虑到骶管囊肿是良性病变,并且大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未影响到工作、生活,因此除了少数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外,对于首次就诊的症状性骶管囊肿的患者,推荐先进行保守治疗。 保守治疗可选择口服抗炎止痛药、周围神经营养药和物理疗法,同时改变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 对于拒绝、或者有手术禁忌的患者、要求微创的患者,可选择介入治疗,主要的方法就是在CT的引导下,通过穿刺针通过皮肤穿刺抽吸囊肿中的液体,之后进一步使用纤维蛋白注射填塞封堵漏口。但介入治疗对部分患者效果有限,疼痛数天或数周后可能再次出现。 8.骶管囊肿怎么手术?可以微创手术吗? 一般而言,只有当骶管囊肿患者出现下列情况时,才考虑进行手术治疗: 腰腿疼或间歇性跛行保守治疗无效,严重影响正常生活或工作; 腰腿疼伴下肢肌力、感觉减退; 会阴部疼痛或感觉减退,大小便功能障碍或性功能障碍; 囊肿巨大,侵蚀骶骨,严重破坏椎板。 骶管囊肿手术可以微创,并且首选微创手术。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显微外科手术进行治疗,手术方式包括: ①囊壁部分切除+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指在显微镜和神经电生理的监测下,切开囊肿,避开其中的神经,切除部分囊壁后将剩余部分折叠缝合,达到缩小或消除囊肿的目的。适用于神经束膜囊肿患者; ②自体脂肪或肌肉-纤维蛋白胶囊肿显微填塞术:指在显微镜下,吸净囊液后在囊肿内填塞自体脂肪或肌肉,并注入纤维蛋白胶粘合脑脊液漏口的方法,适用于神经束膜囊肿患者。 ③瘘口封堵+囊腔缩窄填塞术:我们根据囊肿形成机理和临床实践总结经验,提出了瘘口封堵+囊腔缩窄填塞术,先在显微镜下找到漏口,用自体脂肪或肌肉封堵漏口,然后缩窄囊腔,在囊内及囊外填塞自体脂肪或肌肉-纤维蛋白胶,达到永久消除囊肿的目的。该手术安全微创,恢复快,复发率低,适合各种类型的骶管囊肿。 总之,手术基本的原则就是,封堵漏口,消灭囊肿,减少复发的几率。 9.骶管囊肿会复发吗?怎么预防复发? 骶管囊肿虽然经过手术彻底消除,但是术后还是有一定的复发率。对于复发的骶管囊肿,处理原则与之前一样:只要没出现症状就不需要处理,一旦出现症状,需要去医院复查腰骶椎MRI平扫并治疗。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 ①定期复查:术后定期回医院复查,而具体时间及项目需要遵医嘱; ②尽量避免吃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引发咳嗽或者强烈的呛咳,造成脑脊液压力改变,导致疾病加重或者复发。所以建议患者健康饮食、均衡营养搭配。 ③日常生活中,要避免长时间的固定姿势工作或者学习,要适当运动、劳逸结合。患者也可以适当平卧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④避免用力排便:平时规律排便,保持大便通畅;如果患者出现便秘的情况,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乳果糖等药物促进排便,避免过度用力,造成体内压力改变。 ⑤及时增添衣物,避免感冒引起剧烈咳嗽,平时也要注意出行安全,尽量避免外伤的发生。 专家介绍 吕立权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国内知名脑和脊髓肿瘤专家。 专业擅长: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具备娴熟扎实的显微神经外科和内镜神经外科功底,擅长脑和脊髓各类疾病的微创手术。主要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包括:(一)脊柱脊髓疾病:利用显微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微创治疗椎管内肿瘤、骶管囊肿、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髓血管畸形。(二)颅内高难度、复杂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导航引导下内镜技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听神经瘤切除术;岩斜区和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切除术;功能区胶质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室内肿瘤、颅眶沟通瘤等微创手术。(三)复杂脑血管疾病:多发动脉瘤、复杂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四)颅脑创伤: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和眶尖综合征的微创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昏迷催醒、脑积水、颅骨缺损),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五)、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社会兼职: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创伤专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重症委员会常委;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组委员。 学术成果: 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Neurotrauma》、《Journal of Trauma》等本专业临床权威期刊发表SCI论著10篇。副主编(译)专著2部,授权专利2项。承担各类基金1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2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随着现代人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伏案工作者、低头族越来越多,人们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腰腿痛成为人们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疾苦之一。大多数人都不把腰腿疼当回事,以为只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问题。殊不知,若腰腿痛症状长期反复发作,还得当心是个“瘤”——椎管内肿瘤。 椎管,即全部椎骨的椎孔共同串成的一条管道,其内容纳有脊髓及附属及结构,包括脊髓被膜、脊神经根、血管及少量结缔组织等。椎管内肿瘤,又被称为脊髓肿瘤,是指生长于脊髓及其附属结构的肿瘤。椎管内肿瘤可以是本来就长在脊髓及周围组织中的,即为原发性肿瘤,也可以是由其他地方的肿瘤转移到椎管内形成,即继发性肿瘤。因此椎管内肿瘤其实是一类疾病的总称,其中包括了神经鞘瘤、脊膜瘤、神经胶质瘤、先天性肿瘤、转移瘤等多种肿瘤。 原发脊髓肿瘤每年新发病例2.5/10万,大约是脑肿瘤发病率的1/10,多见于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根据发生部位的不同,椎管内肿瘤可分为脊髓内肿瘤、脊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和硬脊膜外肿瘤。这里就涉及到脊髓的结构,脊髓外面从内到外包裹着软脊膜、蛛网膜、硬脊膜三层膜性结构,再外面就是椎管内层的骨性结构。脊髓内肿瘤就是发生于脊髓内部的肿瘤,脊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则是在硬脊膜里面,脊髓外面的肿瘤,而硬脊膜外肿瘤则是发生在椎管内,硬脊膜外的肿瘤。之所以这样区分,主要是因为不同部位的肿瘤类型不同,良恶性也有所区别,而且对治疗方式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髓内肿瘤大约占24%,主要为星形细胞瘤和室管膜瘤;脊髓外硬脊膜下肿瘤占51%,绝大部分为良性肿瘤,最常见为脊膜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硬脊膜外肿瘤占25%,多为恶性肿瘤,起源于椎体或硬脊膜外组织,包括肉瘤、黑色素瘤、转移癌等。 椎管内肿瘤引起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由于脊髓及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典型表现包括神经根性疼痛、感觉障碍、运动障碍和括约肌功能障碍。 神经根性疼痛:是椎管内肿瘤,尤其是神经鞘瘤早期最常见的症状,原因是脊髓神经后根受刺激,从而引起神经痛。疼痛部位与肿瘤所在平面的神经分布区域一致,比如说颈椎管内肿瘤就会表现为脖子疼、手麻手疼,腰椎管内肿瘤就表现为腰疼、腿疼腿麻,因此对定位诊断有重要意义。夜间痛及平卧痛是脊髓肿瘤特殊的症状。 感觉障碍:传导感觉的神经纤维被肿瘤压迫,失去功能,从而出现感觉障碍;感觉神经受压迫部分损伤时,出现感觉减退和感觉错乱,完全被破坏后出现感觉丧失。由于感觉神经是从下往上走行的,因此受压迫脊髓以下的部位都会出现感觉障碍,比如说胸髓的肿瘤,会使得胸部以下都出现感觉障碍。 运动障碍:同样与肿瘤所在位置有关,颈髓病变可出现四肢肌力减弱;胸腰段损害表现为下肢无力、肌张力增高及病理反射阳性等;腰骶段病变表现为马尾神经受损体征、肌张力及腱反射低下等;部分患者可伴有肌肉萎缩。 括约肌功能障碍:表现为排尿、排便反射的异常,出现便秘、小便急促甚至大小便失禁。 在椎管内肿瘤的诊断方面,脊柱MRI是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方法,其不仅能清楚地观察和辨别脊髓、脑脊液、神经根、硬膜外间隙和椎体,显示脊髓和神经跟受压、肿胀的情况,还能清楚地显示肿瘤病变的部位和范围,间接判断肿瘤的性质。通常来说,大部分的良性肿瘤独立生长,与周围组织边界清楚,患者的症状比较轻;恶性肿瘤往往与周围组织纠缠不清,还有明显的水肿,病情进展较快,越来越严重。除了MRI外,CT、X线、腰椎穿刺等检查对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其中CT可以很好的显示肿瘤钙化及骨性结构破坏情况,对于有些肿瘤如畸胎瘤、脊膜瘤的诊断有重要的价值。。 目前而言,对于椎管内肿瘤,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方式。幸运的是,大约3/4的椎管内肿瘤都是良性的,只要早期发现,将其全部切除,神经功能就能得到很好的恢复,预后较好。对恶性肿瘤,经过手术切除大部分肿瘤并做充分的减压、并辅以术后放疗,也可获得一定时期的缓解。所以,外科手术是治疗椎管内肿瘤的绝对手术指征,除了病人全身状况差不能耐受手术或出现全身广泛转移外,都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在手术方法方面,可分为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显微外科手术。前者多采用后正中切口,需要广泛分离肌肉、切除椎板,使得肿瘤直接暴露,因此这类手术切口长、对周围组织损伤大,还很有可能会破坏脊柱的稳定性,有需要植入螺钉进行内固定的可能,进一步增加创伤及治疗费用。因此在这里推荐,如果合适的话可以选择微创手术。这个手术通过内镜观察,在显微镜下操作,对椎管内的结构显露更加清晰,脊髓和正常神经根的干扰较小,减少了损伤血管和脊髓的可能性,并且切口小,最小只有2cm左右,进入皮下后沿着肌肉走行分开肌肉,而不需要切断,之后采用半椎板切开的方式,切开一侧椎板暴露肿瘤,从而保证脊柱的稳定性,而不需要进行内固定。该手术方式创伤小、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目前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椎管内肿瘤的病人。 椎管内肿瘤虽然大部分为良性,但随着神经受压时间的延长,神经逐渐出现不可逆的损伤甚至坏死,就算之后切除了肿瘤,神经功能也无法恢复,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于提高椎管内肿瘤的预后极为重要。综上所述,日后再出现脖子疼、手疼手麻、腿疼腿麻,别再想当然地认为是颈椎病或是腰椎间盘突出了,还有可能是椎管内肿瘤,因此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就诊,才应该是你的“不二之选”。 专家介绍 吕立权,神经外科专家,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攻脑和脊髓各类疾病的微创手术。 医疗专长: 长期从事神经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多年,具备娴熟扎实的显微神经外科和内镜神经外科功底,擅长脑和脊髓各类疾病的微创手术。主要的研究方向和专业特长包括:(一)复杂脊柱脊髓疾病:利用显微外科和神经内镜技术微创治疗椎管内肿瘤、骶管囊肿、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Chiari畸形)、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脊髓血管畸形。 (二)颅内高难度、复杂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导航引导下内镜技术切除巨大垂体腺瘤;面听神经功能保留的听神经瘤切除术;岩斜区和枕骨大孔区脑膜瘤切除术;功能区胶质瘤、颅咽管瘤、松果体区肿瘤、脑室内肿瘤、颅眶沟通瘤等微创手术。(三)复杂脑血管疾病:多发动脉瘤、复杂动脉瘤和血管畸形的手术治疗;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颅内外血管重建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四)颅脑创伤:创伤性眶上裂综合征和眶尖综合征的微创减压术;重型颅脑损伤的综合救治(昏迷催醒、脑积水、颅骨缺损),疗效达国内先进水平。(五)、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微血管减压术。 学术任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重症委员会常委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青年委员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青年委员 国家创伤医学中心颅脑创伤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武器创伤与创伤弹道专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上海市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血管组委员 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委员 主要成就:共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在《Journal of Neurotrauma》、《Journal of Trauma》等本专业临床权威期刊发表SCI论著10篇。副主编(译)专著2部,授权专利2项。承担各类基金15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门诊时间】 神经外科专家门诊:每周二上午
1.骶管囊肿是一种什么病?骶管囊肿是指位于骶管内的囊性病变,其本质为硬脊膜憩室或脊神经根袖的病理性扩张,囊肿内容物为脑脊液。骶管囊肿文献报道发病率为1.5%~13.2%,其中以女性多见。骶管囊肿按照囊壁或囊腔内有无神经根可分为无神经根的单纯型和有神经根的神经根型。神经根型囊肿又称为神经根袖套囊肿或Tarlov囊肿,占所有骶管囊肿的90%左右。2.为什么会长骶管囊肿?对骶管囊肿的形成机制,特别是对Tarlov囊肿的形成及发展,可以用“球阀机制”予以解释。正常情况下骶管内走形的马尾神经被一层薄薄的束膜紧紧包绕,束膜下腔为潜在的腔隙,与蛛网膜下腔不相通。由于先天发育或后天创伤、炎症等因素的作用,使局部脑脊液在静水压力增高时出现单向流动,脑脊液流入到束膜下腔,而且流入的脑脊液多于流出的脑脊液,就会使得束膜下腔逐渐扩张,而形成囊肿。3.骶管囊肿都有哪些症状?临床上大部分骶管囊肿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随着囊肿体积逐渐增大,会压迫周围的马尾神经,导致神经根刺激或损害症状,骶管骨性结构也会被侵袭破坏。大约10% -20%的患者会出现臀部、马鞍区、下肢后部、足外侧区疼痛、麻木、肌力下降,严重者会出现大、小便以及性功能障碍,称为症状性骶管囊肿。少数患者还会出现腹痛、“不孕症”、腿痛趾动综合症等。4.如何确定症状是由骶管囊肿引起的?症状性骶管囊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需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1) 症状部位:骶管囊肿累及骶管和骶神经支配区域,主要包括臀部、马鞍区及下肢后外侧等,对这些区域以外的症状一般不能用骶管囊肿来解释。(2) 症状性质:骶管囊肿患者的症状在咳嗽、久坐、久站、运动后会加重,平躺后症状会明显减轻,这是骶管囊肿非常显著的特点。(3) 影像学特点:对于直径小于1cm的囊肿要特别警惕,需要严格排除其它原因,如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骶髂关节炎、盆腔炎症等,才能诊断为症状性骶管囊肿。 (4) 症状存在重叠的患者:可实施囊肿诊断性抽吸治疗,进一步明确骶管囊肿与症状之间的关系。5.得了骶管囊肿平时需要注意什么?骶管囊肿的症状与囊肿内压力大小及神经的耐受性密切相关。当得了骶管囊肿以后我们要尽可能的避免导致硬脊膜内脑脊液压力持续增高的动作,如长时间的站立,长时间的端坐,剧烈活动等。一般建议在长时间站立,端坐或活动2-3个小时之后需要平躺休息一段时间。同时要避免突然跌倒,剧烈咳嗽等。6.骶管囊肿自己会消失吗?不会。保持不变或持续增大。7.骶管囊肿治疗方法有哪些?对无症状的骶管囊肿患者,通常不需要治疗;对症状性骶管囊肿患者,或者症状不明显,但是囊肿巨大已突入盆腔者,需视病情轻重和患者意愿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1)保守治疗:对于刚出现症状不久,或者症状不严重,磁共振检查发现囊肿不大,直径小于1.5cm,而且以前也没有治疗过的患者,建议先给予保守治疗,如口服抗炎止痛药、周围神经营养药和物理疗法,同时改变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2) 手术治疗:对于通过保守治疗症状不能缓解,或者缓解不满意,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的,则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骶管囊肿的手术方式比较多,包括囊肿穿刺引流+纤维蛋白胶注射,囊壁部分切除+神经根袖套成形术,自体脂肪/肌肉-蛋白胶囊肿显微填塞术,囊肿瘘口结扎术,囊肿分流术等。我们推荐显微镜或内镜下利用微创通道行漏口封堵+囊腔填塞术。8. 骶管囊肿能做微创手术吗?可以。上海长征医院吕立权教授团队率先在国内开展脊柱微创通道技术在骶管囊肿中的应用。通过微创通道,在显微镜或内镜下找到漏口,行漏口封堵和囊腔填塞术。该术式创伤小,操作简单,症状缓解满意,神经损伤风险小,术后恢复快速,是目前为止骶管囊肿手术的最佳选择。9. 骶管囊肿手术风险大吗?骶管囊肿手术风险主要包括:马尾神经损伤;脑脊液漏;切口部位疼痛不适;切口感染等。我们采用微创手术后上述风险已显著降低,病人均获得满意效果。10. 骶管囊肿术后会有后遗症吗?骶管囊肿手术虽然属于微创手术,但是仍有可能出现后遗症,包括骶尾部和下肢的疼痛麻木,行走困难,便秘、小便失禁或尿潴留,性功能障碍等,严重的甚至出现截瘫。 我们采用最新的微创手术后出现后遗症的概率已显著降低,病人均获得满意效果。11.骶管囊肿术后会复发吗?骶管囊肿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传统手术方法复发率相对较高,我们采用微创手术后复发率已显著下降,复发率低于1%。12. 骶管囊肿术后康复与注意事项有哪些?(1) 传统手术需要俯卧位,卧床时间通常大于2周;术后休息3月-6月;(2) 微创手术后术后无需俯卧位。术后3天即可以下床活动;术后1月通常可以恢复工作。(3) 术后早期要加强营养,多摄入高蛋白食物,促进伤口愈合;(4) 术前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适当给予神经营养药物,待伤口愈合后早期康复治疗,神经功能恢复需要3-6个月;(5) 术后一周内要严密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及有无脑脊液漏,一旦出现脑脊液漏,需要及时换药,严格俯卧位,伤口沙袋压迫,直到切口完全愈合。
幸福的家庭看似一样,不幸的家庭却各有各的不同。一个原本平静欢乐的三口之家却被脊髓肿瘤这个“恶魔”打破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重与痛苦。看着年幼的孩子渐渐不能走路了,作为家长心急如焚。好在他们为了孩子的最佳治疗一直在积极奔走,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找到了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吕立权教授为孩子成功切除了肿瘤,让孩子得以重新站立起来。简要病史小乐,男性,10岁,颈背部疼痛伴双下肢行走困难1月,加重10天。当地医院诊断为胸3-胸5脊髓髓内肿瘤,建议到上级医院治疗。转诊至上海某医院,拟行手术治疗,因患儿双下肢已瘫痪,不能行走,医生告诉家属手术后患儿不可能站不起来了。家属不甘心,打听到上海长征医院神经外科吕立权教授在脊髓肿瘤手术方面有丰富的经验,便决定转到上海长征医院治疗。小乐转到上海长征医院后,吕立权教授详细询问了病史和查体,发现患儿短期内症状进展明显,双下肢已瘫痪,结合影像资料提示脊髓肿瘤可能偏恶性,但是肿瘤与脊髓之间尚有明显的边界,有希望手术切除。为了挽救患儿的脊髓功能,吕立权教授迅速安排手术,为小乐实施了脊髓肿瘤显微切除术。术前MRI:胸3-胸5脊髓髓内肿瘤,强化明显,脊髓明显变薄。肿瘤上下脊髓长节段空洞和水肿手术过程:通过后正中入路暴露脊髓,沿脊髓后正中沟切开,在高倍显微镜下仔细分离肿瘤和脊髓的边界,术中尽量减少电凝和对脊髓的牵拉,最大程度保留脊髓功能。肿瘤全切,没有术中并发症。 术后MRI:肿瘤全切除,脊髓空洞和水肿消失术后病理结果:小杨患的是间变性室管膜瘤,WHO Ⅲ级,是一种恶性肿瘤。根据美国胶质瘤NCCN治疗指南,术后需要进行放疗。术后辅助治疗:头颅磁共振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排除了脑脊液播散,小杨接受了正规的脊髓局部放疗,并进行了3个月的肢体康复训练。术后恢复情况:小杨接受手术后2周下肢肌力较术前即有明显改善,能够站立起来并在搀扶下行走。术后1月能够在轮椅辅助下行走。术后3月能够独立行走。复查胸椎磁共振显示肿瘤也没有复发。 快乐活泼的小男孩又回来了。脊髓室管膜瘤治疗指南室管膜瘤虽然是是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却占脊髓髓内肿瘤的的第一位。脊髓室管膜瘤是生长缓慢的肿瘤,起源于终丝室管膜细胞或覆盖中央管的细胞。在诊断之前,症状可能会持续数月到数年。脊髓室管膜瘤最常见的部位是颈髓,其次是脊髓圆锥和马尾。根据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分类,室管膜瘤分为I级(室管膜下瘤、粘液乳头状)、II级(乳头状、透明细胞、单核细胞和细胞型)或III级(间变性型)肿瘤。II级室管膜瘤是最常见的变异(51.5%),其次是I级(粘液乳头状型;42.6%)和III级(间变性型;5.9%)。 显微手术切除是治疗脊髓室管膜瘤的最佳治疗方式。由于全切程度与患者预后显著相关,如果MR检查发现第一次手术没有做到全切,应该考虑再次手术以达到全切除。辅助治疗的选择主要依赖于肿瘤切除的范围,组织病理级别以及MRI表现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结果。对于脊髓室管膜瘤,应该考虑行颅脑MRI检查,来排除颅内肿瘤向脊髓播散转移的可能。有15%的颅内室管膜瘤患者会发生脑脊液播散。对于间变室管膜瘤,或者没有实现全切的肿瘤,应该在术后2周实施腰穿,进行脑脊液细胞学检查。髓内室管膜瘤I级和II级的,如果实现全切,则不必考虑放疗,因为复发率很低。对于间变室管膜瘤或是部分全切的室管膜瘤患者,如果MRI和脑脊液检查都是阴性的,术后只需要实施局部放疗。如果MR或脑脊液检查确定发生了播散,则要进行全脑脊髓放疗,而不考虑肿瘤切除程度与组织学类型。随访和复发术后2到3周应该行增强的脑和全脊髓磁共振,然后在后面的1年内每3到4个月检查一次。在第2年可以每4到6个月检查一次,随后是每6到12个月检查一次。如果有任何一次发现有颅内或脊髓内的病变,基于脊髓和颅脑的MRI检查以及脑脊液分析就是必要的。如果可能的话,推荐再次切除,如果最初没有接受放疗,可以术后辅助放疗。 总结对于脊髓室管膜瘤的治疗,凡有手术切除的可能,均应首先考虑手术。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脊髓肿瘤的手术治疗更为安全,创伤性也更小。
得了骶管囊肿怎么办,对于具体的病人,应当采取哪种治疗方法最为合理、效果最好,这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下面就来谈谈骶管囊肿的治疗,如何个性化的选择治疗方案。在临床上我们可以把骶管囊肿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发现的无症状的骶管囊肿,另一类是因为有症状到医院检查诊断为骶管囊肿。对于偶然发现的无症状的骶管囊肿,不需要作特殊处理,随访观察就可以了。大部分无症状的骶管囊肿并不会持续增大,因此不必过于担心。但是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骶管囊肿则需要给予合适的治疗。对于刚出现症状不久,或者症状不严重,磁共振检查发现囊肿不大,直径小于1.5cm,而且以前也没有治疗过的患者,我们建议先给予保守治疗,如口服抗炎止痛药、周围神经营养药和物理疗法,同时改变生活习惯,避免久坐久站。这些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症状,如果治疗效果满意就可以避免手术了。对于通过保守治疗症状不能缓解,或者缓解不满意,影响到患者的工作和生活的,我们建议需要进行手术治疗,因为随着病程的进展,症状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不会自行消失。骶管囊肿的手术治疗目前有很多种方法,包括囊肿穿刺引流+纤维蛋白胶注射,囊壁部分切除+神经根袖套成形术,自体脂肪/肌肉-蛋白胶囊肿显微填塞术,囊肿瘘口结扎术,囊肿分流术等。这些治疗方法适合不同的患者,需要根据病人的意愿、囊肿的类型、患者的症状个体化的选择。一般来讲,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而又拒绝或禁忌全麻手术的患者,可以采取囊肿穿刺引流+纤维蛋白胶注射的方法,这种方法短期内可以显著改善症状,但长期的复发率较高。对于想一次性解决问题,或者穿刺注射治疗后复发的患者,我们建议采取开放手术。术中显微镜下确认无神经根的单纯型骶管囊肿推荐直接实施囊壁切除并结扎漏口。对最为常见的神经根型的骶管囊肿推荐采用囊壁部分切除+神经根袖套成形术或自体脂肪(肌肉)-纤维蛋白胶囊肿显微填塞术。这两种方法疗效确切,复发率低,术后症状改善显著。总之,骶管囊肿的治疗要考虑多个因素,根据患者病程、症状、囊肿大小、前期治疗反应以及患者自身意愿采取最为合适的治疗方式,方能取得最佳疗效,是为个性化治疗策略。
怎么会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的?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是一种先天性疾病,通常认为是由于后颅窝先天发育不良、容积过小而使小脑扁桃体向下疝出枕骨大孔所致。疝出的小脑扁桃体嵌顿在枕骨大孔,压迫脑干和脊髓,产生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同时会阻碍枕骨大孔区域脑脊液的循环,引起脊髓空洞。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一定要手术吗?对于有症状的病人建议早期手术,有研究显示出现症状2年内治疗效果最好。无症状的病人建议随访,不主张预防性手术,如出现症状,则应采取手术治疗。 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合并脊髓空洞需要做引流手术吗?一般不需要做引流手术,后颅窝减压术后大部分脊髓空洞会逐渐变小甚至消失。如果随访1年以上空洞仍然比较明显则可以考虑行空洞引流术以改善脊髓功能。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术后症状能改善吗?小脑扁桃体下疝畸形手术的目的主要是阻止病程的进展。手术效果取决于术前的症状和病程的长短,术前症状轻、病程短的患者大部分症状能显著改善。但是如果患者病程较长,且有明显神经功能障碍,则术后症状改善比较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