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上池蛛网膜囊肿合并梗阻性脑积水是少见疾病,多见于儿童。因为多数患者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需要外科干预。目前,国内外最经典的手术方式为内镜下脑室-囊肿-脑池造瘘术,手术效果良好。最近本人完成鞍上池囊肿造瘘术1例,详细过程分享如下:病情介绍:患儿,男性,1岁4月。因“发现走路较晚2月”当地医院查头颅CT发现“脑室系统扩张,鞍上池占位”入我院。进一步MRI检查提示“鞍上池囊肿,梗阻性脑积水”。于2020-4-6全麻下行“”内镜下行脑室-鞍上池囊肿-桥前池造瘘术“。”内镜下脑室系统所见过程如下:1. 脑室镜进入右侧脑室内,可见室间孔内可透光的囊肿壁。 2.电凝囊肿壁,挛缩囊肿。3. 剪除部分囊肿壁。4.囊肿壁造瘘,可见游离的片状蛛网膜。5. 钳取部分囊壁,送病理检查。6.囊肿脑室端造瘘完成。7.通过造瘘口进入桥前池,可见下方基底动脉尖和下方Liliequist膜。8.内镜深入观察Liliequist膜。9.双极电凝、挛缩Liliequist膜,促进膜与下方组织分离。10.Liliequist膜挛缩后。11.显微剪刀Liliequist膜剪开一小口。12.Liliequist膜打开小口。13.球囊扩张Liliequist膜。14.Liliequist膜球囊扩张后。15.显微剪刀继续剪开Liliequist膜,以扩大造瘘口。16.Liliequist膜造瘘完成后,可见下方外展神经。17.造瘘口抵近观察。18.回撤内镜进入侧脑室,可见囊肿造瘘口的脑室端,穹隆有轻微挫伤和出血,一般无需电凝止血。
垂体泌乳素腺瘤是功能性垂体瘤中最常见类型,一般建议口服药物治疗,多数患者可以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然而,一旦肿瘤卒中或者囊变则建议手术治疗。术后泌乳素水平,一般认为慢性10pg/ml以下,女性,20pg/ml以下,肿瘤治愈率高。由于泌乳素腺瘤细胞侵袭性强,囊变垂体腺瘤手术并不简单,单纯手术治愈率较低(不到一半),术后大都需要继续小剂量吃药。目前,临床上一般建议切除垂体肿瘤同时,连同肿瘤包膜一并切除,以提高内分泌治愈率。本人手术治疗此类患者数十例,大多可获得治愈性的结果。此处介绍一例。患者45岁,女性,因“头痛,月经推迟半年”入院。诊断为垂体泌乳素腺瘤合并卒中。行内镜下井鼻肿瘤切除术,术后激素完全正常。
颅内感染的表象可以误导大多数人。这是一个11岁女孩,2022年春节前出了车祸,伤的很重,粉碎性骨折,前颅底骨折后脑脊液漏,头皮缺了一块,颅内血肿。第一次救命的手术在安徽做的,主刀医生做的很用心,清除血肿后把前颅底也用肌肉填塞的很严实。但开放性脑外伤合并脑脊液漏太容易感染了,这个孩子也没逃掉,伤口大量化脓,颅内也出现多处积脓,造成了恶性脑肿胀,一直靠呼吸机维持。虽然在ICU内经过了积极的治疗,但病情持续恶化,继发了双眼出血,又合并严重的化脓性颅内感染,这个时候医生也感觉看不到希望,打算劝孩子父母放弃。腊月二十八那天,孩子的主治医生联系我,他实在不忍心让家属把她拉回家,希望能转到北京一搏。而那个时候我也很难,快过年了,病房基本满着,下面医生已经有些崩溃了。大家都希望年后再转过来,但看她的情况,应该撑不到年后了。没办法,请朱主任帮忙做了工作,咬牙让她来北京。腊月二十九晚上九点,从安徽做了十多个小时的救护车,孩子终于到院并办好了入院手续,直接进手术室急诊开颅。术前下了病危通知书,因为实在太重,手术涉及面又很大,在过年这个人少的档口,我真担心她挺不过来。术前看到头皮伤口的状态,心里凉了半截,第一次手术因为头皮缺损,已经做过局部转移皮瓣了,结果又化脓性感染、更大范围缺血坏死,皮下还都是脓,不能直接再次局部转移了,这么重的感染也不可能做游离皮瓣,怎么缝?颅压还这么高。术前傅继弟教授亲子查看患者后,花了二十多分钟制定手术方案。决定局部清创后重新消毒铺巾,因为这个头皮状况,一般会有混合菌群感染。孩子皮下全烂了,应该是严重化脓菌或混合感染,而且合并严重脑组织膨出,脑内化脓性感染也很重。手术清除了全部的人工材料,把前颅底、中颅底的积脓彻底清理,由于前颅底骨折后脑脊液漏,又以自体筋膜修补了前颅底和硬脑膜缺损。术后按照傅继弟教授提出的“分层引流”理念进行抗感染治疗,出乎意料的第五天孩子清醒脱掉呼吸机,体温恢复正常,转出ICU,转回普通病房。经过14天的治疗,混合肠球菌感染彻底控制,虽然伤口仍需要二次手术,颅内感染和感染性脑积水的治疗也还需要较长时间,但至少,她再次睁开了双眼,再次见到了父母,有了活下来的机会。
部分特殊类型脑积水,不适合直接分流。
治疗前70岁,老年男性,垂体巨大无功能腺瘤,鞍隔形态极其不规则,如何全切肿瘤,同时不发生脑脊液鼻漏,避免术后长期卧床从而减少并发症是难点,也是重点。治疗中为了充分暴露肿瘤,术中尽可能扩大鞍底骨质磨除,探查到肿瘤边界保证肿瘤清除理想,保护菲薄鞍隔及可靠颅底重建,避免脑脊液漏。治疗后治疗后即刻术中看肿瘤切除彻底,等待术后复查影像。
最近,完成内镜经鼻切除垂体Rathke囊肿1例,介绍如下:患者42岁,男性,以“头痛2年”为主诉入院。术前诊断为:垂体腺瘤合并卒中,术中所见考虑Rathke囊肿,术后病理支持。入院查MRI如下:垂体Rathke囊肿绝大多数居于鞍内,垂体前后叶之间,MRI检查信号多变。一般患者有头痛、视力视野改变,或者垂体激素异常,建议手术治疗。完全位于鞍上、垂体柄内的Rathke囊肿非常罕见。本病例丰富了对Rathke囊肿的认识,单纯垂体柄内病变,囊肿信号多变时,Rathke囊肿应是一个考虑类型。
治疗前垂体瘤长的像蘑菇云一样,如何能全切肿瘤非常棘手。鞍隔抬起非常高,切除肿瘤能不能避免医院性脑脊液鼻漏?如果肿瘤切除不完全,术后可能继发出血,下丘脑反应,视力损伤。确切肿瘤仍是关键。治疗后治疗后即刻肿瘤全切,病人视力改善,状态良好。
对于“海绵窦内三叉神经鞘瘤”,传统方法多采用“巨大骨瓣开颅切除”的方式,术后大多遗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神经内镜下经鼻-翼突入路切除海绵窦病变”能够实现“不用开颅而切除颅内病变”,该术式利用颈内动脉与颅神经之间的“神经-血管间隙”操作,“不损伤神经功能”,不影响脑组织而实现“闪电式出院”。最近,我们团队完成3例“经鼻-翼突入路海绵窦内三叉神经鞘瘤切除术”,3例,具体如下。手术治疗后3月,可见术区填塞物基本吸收,手术通道区域愈合良好,局部未见明显肿瘤复发迹象。所有患者复查均未见明显颅神经损伤症状。随着病例积累,截至目前,我们已经完成内镜经鼻侧颅底肿瘤切除术17例,均确定良好效果。相关结果,我们已经形成科学论文,会近期发表。
患者,女性,48岁,两次“开颅手术切除侵袭性垂体腺瘤”,术后行行放疗。近1月出现高流量脑脊液鼻漏。 入院CT及MRI提示中颅底、鞍窝及蝶窦区广泛沟通,骨质及硬膜机构均破坏,脑脊液广泛沟通,形成脑脊液漏的基础(见下面术前资料)。术前讨论认为该病例属于脑脊液鼻漏极难修补类型。开颅手术由于神经及血管结构交错及疤痕,结构深在,修补困难;内镜经鼻修补,由于漏口广泛,磨除骨质后缺少硬性支撑,成功率难以预测。术前方案:本例手术拟采用经鼻内镜脑脊液鼻漏修补术。 术前计划:1.利用脂肪的斥水性及柔韧性,将脂肪填塞入鞍窝及蝶窦腔内,阻止中颅窝及鞍上池脑脊液流出;2.术中首先扩大右侧蝶窦开口,过程中间断将内镜深入鞍内,蝶窦口扩大到能够查见到鞍窝与颅内的各个通道为止;3.使用大腿筋膜覆盖鞍底硬膜,为颅底硬膜重建提供基础,使用鼻中隔骨质修补蝶窦开口,期望后期蝶窦腔形成骨性闭合腔;4.鼻中隔粘膜瓣覆盖蝶窦全轮廓,为后期颅底重建形成粘膜屏障。5.同时放置腰大池引流管,为颅底重建移植物生长提供时间。 手术过程:过程顺利,历时1小时35分钟。 手术效果:术后1周拔除腰大池引流管,两周拔出鼻腔填塞物,未再发生脑脊液漏。术后复查MRI提示颅底蝶窦腔、岩骨尖及鞍窝内充满脂肪信号,填塞致密(见术后资料)。嘱半年内不要参加重体力活动,定期复查。
嗅沟脑膜瘤是脑膜瘤常见部位。常规手术入路常采用冠状皮肤切口单额或双额开颅切除病变,手术创伤大,恢复时间长。经眉弓孔入路切除肿瘤是嗅沟脑膜瘤切除方式之一,患者面部创伤小,恢复快,适合部分患者。64岁,女性,头痛两周。行MRI检查可见额底占位,考虑为嗅沟脑膜瘤。手术方式:经眉弓锁孔入路切除嗅沟脑膜瘤。术中注意事项:骨窗应尽量低,尤其是额部中线部位,便于处理肿瘤基底处血供,保留额部带蒂骨膜用于额窦修补。术后骨窗重建如下: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复查MRI提示肿瘤彻底切除,周围脑组织保护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