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会在看病的时候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去看病之前会心里打好很多的盘算,有一堆的问题要问医生。“我该怎么办我该吃什么药?”,“我这个到底是什么病?”但是到了医生的诊室里,刚坐下,开始紧张,不知道从哪里起头,也忘了问医生的问题。然后就想到哪里,说到哪里。而在离开诊室之后,走在回家路上,才想起来我怎么还有这个问题没有问医生啊!!!这个问题这么重要,我怎么就忘了问。我们来讲一讲,如何提高看病效率。
上个月,一个慢性眼外肌麻痹的老病人因为胆囊炎需要做胆囊切除术。当地医院一听是线粒体病的患者,纷纷摇头,表示没法做。病人忍着疼痛,非常苦恼。要知道,胆囊切除术对普外科医生来说难度并不大。为什么他们纷纷摇头呢?实在没有办法,病人联系到了我。我说,那就来我们医院做吧,我们医院的普外科还是不错的。这可好,算是给我们的普外科医生出了一道难题。普外科医生接纳了,没想到,麻醉科医生不干了,线粒体病怎么麻醉?麻醉药物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对于胆囊手术,常用的麻醉药物是丙泊酚,但是在我们的小册子上明确说明丙泊酚禁用,还专门用红色字体强调。麻醉医生指着几个扎眼的红字说,你叫我们怎么办?而手册上建议使用的吸入麻醉药物,在麻醉师眼里更危险,容易引起恶性高热,这在中国几乎没有解药。于是,普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和我神经科医生分头找文献,找证据。终于,在取得病人理解的前提下,经普外科医生的同意,我全力保驾护航,麻醉师最终选择了丙泊酚给药方式。手术顺利完成,我们都松了一口气。问:线粒体病患者能做手术吗?当然可以。对于急症,重症,限期手术的疾病,比如阑尾炎,胆囊炎,肾结石,恶性肿瘤等等疾病,应该选择手术。问:手术风险在哪里?线粒体病是一种能量缺乏或易失衡导致的疾病,任何的应激状态,如手术,急症,都会引起线粒体能量供应失衡,出现需要大量能量的组织或器官发生问题。我们知道,感冒,腹泻,饥饿都可能引起线粒体病的爆发,更何况一次手术。其次,麻醉苏醒是一大难题。这也是我们这个病人最让我们麻醉医生头痛的地方。本来,线粒体能量不足会引起脑病,意识或认知障碍。这时候,麻醉医生会很难判断患者术后不醒是因为麻醉药物过量或不当原因,还是疾病本身爆发。这个时候,非常需要专业的神经科大夫协助判断和紧急处理。最后,术后恢复在线粒体病人也可能比一般患者来得困难。或者,因为手术原有的线粒体病加重。问:如何选择麻醉药物?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目前的线粒体病控制状态。麻醉药物分类包括吸入麻醉药,静脉麻醉药,肌肉松弛类,局部麻醉药,阿片类镇静药。确实,指南文献都有指出丙泊酚禁用,吸入麻醉药物慎用,其原理大多与呼吸链功能抑制相关。但是,以目前的医疗手段,我们常用的依然是这两类麻醉药物。正如这位患者所遇到的情况,我们依然选择了丙泊酚治疗。因为,根据此前日本文献,丙泊酚在慢性眼外肌麻痹的患者风险并不高。而恶性高热却是我们的大忌。但是,像MELAS,Leigh这样的发作性线粒体病,在麻醉药物的选择上是需要个体化判别的。问:术后风险如何管控?首先,密切观察与线粒体病相关的症状,尤其是意识认知,肌力等。其次,补充必要的能量药物,在这一阶段尤为重要。另外,住院期间可以勤查血气,乳酸指标,起到提前预警的作用。术后检测是一项重要而又需要非常细心的工作,任何的发作前的蛛丝马迹都要留心。
2015 六月 UMDF(United mitochondrial disease foundation)推荐了线粒体病的鸡尾酒疗法,具体用药方案:一线推荐:辅酶Q10:5-15mg/kg/天;左卡尼汀:起始剂量30mg/kg/天,最大剂量100mg/kg/天;维生素B2:100-400 mg/天二线推荐:乙酰左卡尼汀:250-1000 mg/天;维生素B1:500-1000mg/天;维生素B3:50-100 mg/天;维生素E:200-400 IU;1-3次/天;维生素C:100-500 mg;1-3次/天;硫辛酸:60-200 mg;3次/天;硒:25-50微克/天;β-胡萝卜素:10,000 IU,隔天或每天;生物素:2.5-10 mg/天;叶酸:1-10mg/天;维生素K3:5-30mg/天;钙、镁、磷酌情;琥珀酸:6 mg/天;肌酸:5mg,1天2次,尿苷、柠檬酸、强的松视情况而定。这是间歇期或相对稳定期的推荐,但可以从中看到,大多数的药物依然是与能量供给密切相关。也有患者顾虑这么多药,真的要每天一把一把地吞吗?由于线粒体病患者很多时候会并发胃肠功能异常,甚至疾病发作期根本就无法进食。在美国,这样的患者自备电子泵,这些药物不仅有片剂,而且也都有液体剂型。所以,定时通过泵就可以补充体内所需。虽然有了推荐,但针对不同类型的线粒体疾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和患者具体情况,我们的侧重还是会有不同。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脑白质受累是线粒体脑病的一个常见表现,往往是由于线粒体基因或核基因缺陷引起.经典的线粒体基因突变所致的线粒体病有MELAS,Leigh和KSS.呼吸链复合物I,II,V常引起Leigh,其中大多是由于核基因缺陷,结果出现一组临床表现为早发白质脑病.保持线粒体基因完整和拷贝数量的核基因一旦发生缺陷,临床也可以表现为脑白质受累.例如TYMP基因缺陷导致的MNGIE,MPV17基因缺陷导致的NNH,以及POLG基因缺陷导致的Alper综合征.最近还有报道一疾病,出现了脑干和脊髓受累,乳酸升高(LBSL),结果是由于DARS2基因突变所致.DARS2突变引起线粒体tRNA合成缺陷.如果出现多系统损害包括脑,骨骼肌,周围神经,或其他系统受累,则要考虑线粒体病.但最终正确地诊断是基于临床,生化,影像学和基因诊断的结果.
直播时间:2025年02月21日13:00主讲人:林洁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直播时间:2025年02月14日13:00主讲人:林洁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直播时间:2025年02月07日13:00主讲人:林洁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直播时间:2025年01月24日13:00主讲人:林洁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
直播时间:2025年01月17日13:00主讲人:林洁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