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给药方案及时间安排:1)CapeOX(XELOX)方案 奥沙利铂130mg/m2,iv gtt,d1 卡培他滨(希罗达)850~1000mg/m2,bid,po,d1~14 每3周重复1次。2)卡培他滨(单用)方案 卡培他滨(希罗达)1250mg/m2,bid,po,d1~14 每3周重复1次。2、 住出院程序: 患者以上一次化疗开始日期为准,向后推移3周,即为初步估计的下次化疗开始日期。在此日期之前4天,门诊就诊复查血常规,将化验结果送返病房,预约住院。病房医师会尽量为您按时安排入院化疗。 入院后当天,患者应空腹办理住院手续。入院后再次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若结果均正常,于住院当天下午可行化疗治疗。化疗第1天应严格遵守住院观察原则,不得请假回家。若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可于第2日办理出院手续。因卡培他滨不良反应极小,患者可在家中服用。 若患者入院当天血液检查结果明显异常,如白细胞明显下降或转氨酶升高,则需要行升白治疗或保肝治疗。待治疗后复查白细胞和肝功能,结果回报正常后,方开始本次化疗。3、 院外注意事项: 由于奥沙利铂报告的不良反应多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卡培他滨不良反应多为消化道症状及皮肤症状,故患者化疗间期在院外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1) 骨髓抑制:患者化疗间期时应密切关注白细胞波动情况。建议患者出院后每隔3~4日复查血常规,若发现白细胞低于4.0X109/L,或中心粒细胞低于1.5X109/L,应及时就诊,给予升白治疗。同时避免接触公共场所,以免发生严重全身感染。2) 胃肠道反应:患者化疗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因此化疗间期建议患者饮食规律、清淡,以防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若出现严重呕吐症状应及时就诊予补液治疗。3) 神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感觉障碍或/和感觉异常。伴或不伴有痛性痉挛,通常此症状遇冷会激发。据报告,奥沙利铂所致的神经毒性发生率达85-95%。在治疗间歇期,症状通常会减轻,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症状也会逐渐加重。若患者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在下一次化疗时报告医师。医师会通过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减量或暂停使用奥沙利铂。4) 皮肤症状:约半数患者在服药期间出现皮肤症状,如麻木、感觉迟钝、感觉异常、麻刺感、无痛感或疼痛感,皮肤肿胀或红斑,脱屑、水泡或严重的疼痛。轻度不适患者可不予处理,但若患者皮肤严重,应在下一次化疗时报告医师。医师会通过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暂时停用卡培他滨。
目前我科胃肠道肿瘤常用化疗方案为FOLFOX方案,有下面3种不同的给药方法:1、mFOLFOX6方案给药时间安排: 奥沙利铂100 mg/m2 iv gtt(2h)d1 亚叶酸钙400 mg/m2 iv gtt (2h)d1 氟尿嘧啶400 mg/m2 iv d1 氟尿嘧啶2400~3000 mg/m2 iv gtt(连续46h)d1 患者术后3~4周门诊复查评估病情后可行第一次化疗,若无特殊明显不适,此后按此方案规律化疗。建议每2周重复1次,共化疗12次。2、FOLFOX4方案 奥沙利铂 85 mg/m2 iv gtt d1 亚叶酸钙 200 mg/m2 iv gtt d1 氟尿嘧啶 400 mg/m2 iv d1、d2 氟尿嘧啶 600 mg/m2 iv gtt(连续22h) d1、d2 患者术后3~4周门诊复查评估病情后可行第一次化疗,若无特殊明显不适,此后按此方案规律化疗。建议每2周重复1次,共化疗12次。3、FOLFOX方案给药时间安排: 奥沙利铂:100 mg/m2 iv gtt(2h)d1 四氢叶酸:200 mg/m2 iv gtt d1~d5 5-Fu :500mg/m2 iv gtt d1~d5 患者术后3~4周门诊复查评估病情后可行第一次化疗,若无特殊明显不适,此后按此方案规律化疗。建议每4周重复1次,共化疗6次。4、住出院程序: 患者以上一次化疗开始日期为准,向后推移2或4周,即为初步估计的下次化疗开始日期。在此日期之前4天,门诊就诊复查血常规,将化验结果送返病房,预约住院。病房医师会尽量为您按时安排入院化疗。 入院后当天,患者应空腹办理住院手续。入院后再次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若结果均正常,于住院当天下午可行化疗治疗。化疗第1天应严格遵守住院观察原则,不得请假回家。化疗第1天静脉治疗结束后,将给患者化疗药物持续44-46小时泵入。此时,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住院还是家中观察。待5-Fu药液完全泵完后,应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根据结果进一步处理。若选择FOLFOX方案,需要住院5天,第5天点滴结束后复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若结果均正常,于当天或第2天出院。 若患者入院当天血液检查结果明显异常,如白细胞明显下降或转氨酶升高,则需要行升白治疗或保肝治疗。待治疗后复查白细胞和肝功能,结果回报正常后,方开始本次化疗。5、 院外注意事项: 由于奥沙利铂报告的不良反应多有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反应,5-Fu不良反应多为消化道反应,故患者化疗间期在院外应密切关注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及时就医。1) 骨髓抑制:患者化疗间期时应密切关注白细胞波动情况。建议患者出院后每隔3~4日复查血常规,若发现白细胞低于4.0X109/L,或中心粒细胞低于1.5X109/L,应及时就诊,给予升白治疗。同时避免接触公共场所,以免发生严重全身感染。2) 胃肠道反应:患者化疗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因此化疗间期建议患者饮食规律、清淡,以防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若出现严重呕吐症状应及时就诊予补液治疗。3) 神经毒性反应:主要表现为肢体末端感觉障碍或/和感觉异常。伴或不伴有痛性痉挛,通常此症状遇冷会激发。据报告,奥沙利铂所致的神经毒性发生率达85-95%。在治疗间歇期,症状通常会减轻,但随着治疗周期的增加,症状也会逐渐加重。若患者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较长,应在下一次化疗时报告医师。医师会通过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减量或暂停使用奥沙利铂。
一般说来,甲状腺单发结节较多发结节或结节性甲状腺肿更有可能为恶性。病人如果出现以下表现者应警惕癌性结节的可能: ①14岁以下儿童的甲状腺单个结节,其中10%~50%是恶性。 ②成年男性甲状腺内的单发结节。 ③多年存在的甲状腺结节,短期内明显增大。 ④沿海地区居住的患者,单发结节为癌的机会远比来自地方性甲状腺肿流行区的患者为高。 ⑤儿童期头颈部曾接受过放射治疗的患者,甲状腺单个结节应引起注意。 ⑥查体表现结节质地坚硬,固定不规则或伴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声带麻痹、声音嘶哑者。 ⑦颈部拍片示甲状腺内的钙化阴影为云雾状或颗粒状。边界不规则,甲状腺癌导致的气管狭窄常常是左右径、前后径可以正常。 ⑧B超检查呈实性或囊实性,内部回声不均匀,边界不清楚和不规则,尤其伴砂粒体、钙化灶和/或血流丰富或异常。
胆结石即胆石症,是胆道系统中最常见的病变。胆道系统是人体产生、排泌胆汁的管道系统,由胆囊和胆管两部分组成,后者包括肝内胆管和肝外胆管。根据结石所在部位不同,可有胆囊结石、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结石之分。临床上胆石多发生在胆囊内,少数病例仅有胆管结石,而同一患者也可能同时存在不同部位的胆结石。一般据说的“胆结石”是指胆囊结石,即胆囊内的结石所引起的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其发生与生活条件、饮食习惯、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还没有预防结石发生的有效方法,但是通过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和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可以减少或减缓结石发展的。一旦发现胆囊结石,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1、胆结石的成因是什么?胆囊结石的成因非常复杂,各种原因引起的胆汁成份变化都可能引发结石。目前已知与胆结石形成相关的因素包括:(1)年龄因素,胆囊结石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2)性别差异,研究显示男女发病之比约为1∶2,即女性更容易患胆结石,可能与性激素差异相关;(3)肥胖因素,肥胖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肥胖人发病率为正常体重人群的3倍;(4)饮食因素,饮食习惯是影响胆石形成的主要因素,进食低纤维、高热卡食物者胆囊结石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其中饮食因素是最容易得到控制的,因此医生常会建议胆石症患者“少食油腻食物”,不仅可以减缓结石发生、发展,还有效减少脂肪食物对胆囊的刺激,可以降低胆囊炎发生的机率。2、胆结石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其实大多数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可以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即“无症状胆囊结石”,多为体检时影像检查发现。结石一旦出现症状,多表现为右上腹(右侧肋缘下)疼痛,程度轻重不一,常为阵发性绞痛,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一般在按压右上腹(即胆囊的位置)可出现压痛,有时还能摸到肿大的胆囊;化验检查会发现血像升高、肝功能可能轻微异常;影像检查如B超或CT等可以发现胆囊肿大、壁模糊或增厚,胆囊内有结石等,即可确诊急性胆囊炎。很多急性胆囊炎患者发作时伴便秘、腹胀等表现,有时通便治疗后腹痛也会好转,给临床确诊带来一定的干扰,此时主要依靠血像变化和B超等影像学改变确诊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患者症状轻微,常表现为与进食相关的右上腹不适,有时夜间也会发作,一般血像升高不明显,影像检查可以发现胆囊壁略厚或模糊,胆囊内有结石等征象。3、胆囊结石如何治疗?胆囊结石的发生率非常高,但大多数没有任何症状的患者是不需要特殊治疗的。胆结石的治疗方式包括饮食控制、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几类,具体应采取何方式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决定。首先,无症状胆囊结石可以不做任何治疗,很多人终生带结石,并不引发症状。对血脂高或脂肪性食物摄入过多的患者,可以调整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少食油腻、多运动,有时结石可能逐渐缩小。这部分患者需要定期做B超检查(每年一次即可,体检时会常规做),观察结石大小、胆囊大小和囊壁变化。如果随访过程中发现胆囊萎缩或囊壁增厚,此时不能除外发生胆囊癌的可能,需要行手术切除胆囊。还有一种情况,在患者因其它疾病需要进行上腹部手术(如胃切除术、肝脏部分切除术等)时,一般医生会建议同时切除有结石的胆囊(即使是无症状的),这是因为手术干扰后患者胆囊炎的发生率会增加,而且经过手术操作后一旦发作胆囊炎,会增加胆囊切除手术的难度和风险。药物治疗胆结石,是针对那些经常感到右上腹不适的慢性胆囊炎患者,在没下定决心切除胆囊之前,可以通过口服消炎利胆类药物暂时控制症状;也可以口服熊去氧胆酸等药物,通过调整胆汁酸成分达到稳定甚至溶解结石的目的。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并不主张对胆囊结石采取“溶石”甚至碎石等治疗,因为变小的胆囊结石更容易下行进入胆总管里,而胆总管结石的风险要远高于胆囊结石,治疗也更复杂,因此不要误信那些所谓“溶石”或“排石”治疗的宣传,而应该到正规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最后是外科手术治疗。在门诊病人问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是否可以保胆取石?”保胆取石与开腹胆囊切除术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由于其有很高的复发率而在20世纪末被逐渐淘汰,目前在国外基本没有这种手术。有报道称将近50%的患者在保胆取石术后5年内复发结石,因此对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如果胆结石确实需要手术治疗的话,胆囊切除术是最佳的选择。随着医学的进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手术安全性大大提高,且胆囊功能并非人体必须,切除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良好适应,因此只要手术指征明确,手术切除胆囊是安全可行的。4、什么情况下需要切除胆囊?前面说过胆囊结石并不一定需要切除胆囊,但对于合并有胆囊炎(出现临床症状或影像学发现炎症表现)的胆石症应该接受胆囊切除。胆囊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原则上都应手术切除胆囊。但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取代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成为治疗胆囊炎的首选术式。由于急性胆囊炎发作时胆囊周围消肿、粘连存在,解剖层次不清晰,增加了腹腔镜手术的难度和手术风险,因此目前大多不主张在急性期行胆囊切除术,而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使患者渡过急性炎症期,待炎症完全消退后(约在急性发作后1个月左右)再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于保守治疗无法缓解的特殊病例,只好选择开腹胆囊切除术。当然,在有经验的外科医生那里,急性期也可以有选择地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但相应的手术风险会明显提高。慢性胆囊炎或急性发作期过后的胆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不严重,很多人就抱着侥幸心理不愿切除胆囊。殊不知这样做相当于在自己身上埋下一枚“定时炸弹”,反复发作的胆囊炎本身就增加了胆囊癌的发生率,癌变率随着年龄的增长急剧增加。另一方面,老年人发作急性胆囊炎的死亡率和治疗难度均大大增加,本来很好治疗的良性疾病在老年人中可能是致命的。因此,对于有症状的胆囊结石(尤其是反复发作急性胆囊炎的)、影像学显示胆囊壁增厚的、伴胆囊萎缩的胆囊结石患者,选择适当时机接受胆囊切除术是明智的。5、切除胆囊后应注意什么?胆囊的功能是储存、浓缩和排出胆汁,帮助脂肪类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切除胆囊后上述功能肯定会受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进食脂肪类食物后会腹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机体会使胆管扩张来部分代偿胆囊功能,一般2~3个月后就能够正常消化吸收食物。因此胆囊切除术后要注意低脂饮食,少食油腻、肥肉、蛋黄等食物,不要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用餐规律。总结一下:胆囊结石很常见,出现症状才手术;保胆取石不可取,溶石碎石需谨慎;急性发作尽力保,腔镜切胆是首选;胆囊切除不可怕,少吃油腻是关键。
胃癌早期表现 早期胃癌较多见的症状是上腹不适 ,如轻度胃部疼痛、膨胀沉重感 ,有时心窝部隐隐作痛 ,起初常被诊断为胃炎或溃疡病并加以治疗 ,症状可能暂时缓解。如病变发生在胃窦部 ,可发生十二指肠功能改变 ,出现节律性疼痛 ,类似溃疡病的症状 ,也易被误诊为十二指肠溃疡而延误治疗。但这些症状都会在一段时间后复发。因此 ,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 ,如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 ,或在治疗后反复发作者 ,必须提高警惕 ,做进一步的检查 ,以期及早发现 ,及早治疗。 食欲减退、厌食纳差、恶心呕吐、食后胃胀、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 ,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早期信号。食欲减退可能是胃癌的早期症状 ,且不伴胃部疼痛的症状 ,若与胃痛症状同时出现并可以排除肝炎时 ,尤应引起重视。有些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 ,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胃癌的早期症状也可出现食后饱胀感并伴有轻度恶心。贲门部肿瘤开始可出现进食不顺 ,逐步发展为吞咽困难和食物反流。胃窦癌进一步发展可因幽门梗阻而出现呕吐。 上述症状易被误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所以应及早就医 ,接受胃镜等检查 ,以期在早期阶段检出胃癌。 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均可出现上消化道出血 ,常为黑便。少部分早期胃癌可表现为轻微的上消化道出血症状 ,即黑便或持续大便隐血阳性。多见于息肉样和溃疡样早期胃癌 ,为病灶表面糜烂或癌肿侵犯毛细血管 ,引起长期少量出血所致 ,也可见于病灶较平坦的早期胃癌中各亚型。其特点是不易为药物治疗所控制。凡无胃病疾患的老年人 ,一旦出现黑便更应警惕胃癌的可能。如粪便呈柏油状 ,大便隐血试验持续阳性 ,特别是在一般饮食控制或服用胃病药物后也不易止住时 ,是很重要的早期胃癌症状之一。因此有此症状者应及时到有条件的医院行胃镜和上消化道钡餐 X 线等检查 ,以明确诊断。 不明原因的消瘦、乏力、精神不振也是一组常见而又缺乏特异性的胃癌信号 ,而且呈进行性日益加重。有些是继发于消化不良症状 ,病人因在进食后出现腹胀、嗳气而自动限制日常饮食 ,致使体重下降而消瘦、乏力。另外 ,恶心、呕吐也可进一步丢失营养 ,造成营养不良 ,加重消瘦乏力症状。当然进展期胃癌的后期消瘦乏力就更明显了。 另外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病理学上绝大多数胃癌是发生在慢性胃炎( 尤其是萎缩性胃炎 ) 、幽门螺杆菌( HP )感染、残胃炎、胃息肉、胃溃疡等基础上的 ,因此部分病人长期有慢性胃病史 ,有上腹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在此基础上 ,如近期内疼痛、上腹饱满等性质有所改变或程度有所加重 ,与饮食有关的疼痛节律变化 ,或服药后不能缓解 ,或出现消瘦乏力等 ,那就更要警惕胃癌的发生。 胃癌病人出现消瘦、乏力的大多为进展期胃癌 ,且多为已有局部或远处转移 ,并常有贫血。 多种病因可引起病人呕吐 ,如常见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溃疡后瘢痕狭窄、反流性食管炎、贲门溃疡等。贲门癌或胃癌累及幽门部常可引起呕吐 ,呕吐物包括腐败宿食、胃液甚至咖啡样血性液。呕吐一般是进展期胃癌的临床表现 ,常伴有消瘦。 左锁骨上出现如黄豆或花生样肿大的淋巴结 ,无痛 ,质硬且固定 ,这是较特异的胃癌征象 ,大多为已有腹腔及其他脏器转移的进展期胃癌的体征。 一旦发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立即做淋巴结活检或细胞学穿刺;胃镜检查并对胃癌病灶多块多方向钳取活组织做病理学检查 , 必要时辅以胃钡餐 X 线摄片 ,可立刻明确诊断。 患胃病的50岁以上男性,如近期上腹疼痛反复发作,但又时好时坏,应提高警惕,及早进行相关专项检查,比如胃镜、钡餐等。
各位患友大家好,从今天开始我将就胃癌的基本认知、诊断治疗、康复复查以及术后不良反应处理等大家关心的问题开始进行科普连载,预计将分4-5期发表,欢迎大家长期关注!今天,我们首先先来谈一谈胃癌的一些基本情况,开始我们的胃癌认知篇,让我们一起努力,来打破胃癌知识的坚壳,打开胃癌治疗的希望之门!1.胃癌是什么?胃的正常功能是什么?胃是我们身体中很重要的器官,它不只帮我们消化我们吃下肚子的食物,还能帮我们储存食物和用胃酸杀死食物中大部分的细菌,所以我们应该好好了解它、保护它。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肠。胃的上口为贲门,下口为幽门。在胃黏膜分泌胃酸和胃蛋白酶原的共同做用下,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初步分解消化,而且还能杀死食物中的细菌等微生物。胃是一个收缩性很强的器官。当我们吃的食物进入胃里面,胃壁就会扩展,以容纳食物的需要。而且胃壁具有良好的适应性,使胃内的压力和腹腔内的压力相等,当胃内容量增加到1500毫升时,胃腔内的压力和胃壁的张力才会稍微增高。胃会用胃酸杀死食物中大部分的细菌。胃癌是怎样一种癌?胃癌系源于上皮的恶性肿瘤,即胃腺癌。在胃的恶性肿瘤中,腺癌占95%这也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乃至名列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之前茅。早期胃癌多无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当临床症状明显时,病变已属晚期。因此,要十分警惕胃癌的早期症状,以免延误诊治。胃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且每年还有2万以上新的胃癌病人产生出来,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胃癌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40~60岁多见,男多于女约为2:1。胃癌可发生于胃的任何部位,但多见于胃窦部尤其是胃小弯侧。未经治疗者平均寿命约为13个月。我国胃癌的现状胃癌发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中、日、韩三国为高发区,约占全球总数的2/3。我国是全球胃癌的‘重灾区’,每年新发现40万例,占世界发病人数的42%,胃癌已成为我国三大常见及死亡率高的肿瘤之一(肺癌,肝癌)。胃癌发病率及死亡率有着明显的地域性,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为哥斯达黎加、日本、智利,美国白人发病率低,我国居中上,中国的胃癌发病率以西北最高、东北及内蒙古次之、华东及沿海又次之、中南及西南最低,总体来说,北方>南方,沿海>内地。每年约有17万人死于胃癌,几乎接近全部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4,胃癌确实是一种严重威胁人民身体健康的疾病。我国胃癌仍占各癌死亡率第一位,男性死亡率为20.9/10万,女性死亡率为10.2/10万。胃癌发病高危因素我国西北地区土壤、饮水、食物中富含硝酸盐,腌制的蔬菜含大量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油煎食物在加热过程产生的某些多环碳酸化合物、熏制的鱼肉含有较多3,4-苯并芘、发霉食物含真菌毒素、大米加工后外面覆有化石粉均被认为有至癌作用。一些资料表明胃癌发生于A型血的人较O型血者多;美国的黑人发病率比白人多。流行病学调查,胃癌发病具有家族聚集倾向。与发病率高、转移率高、死亡率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胃癌病人的早诊率、根治切除率和5年生存率都非常低。三高:1)发病率高,30-70/10万,男女比例约为3:1,发病高峰年龄为50-60岁;2)转移率高>50%;3)死亡率高(>30/10万)三低:1)早诊断率低(<10%);2)根治切除率低(<50%);3)5年生存率低(≤50%)。2.胃癌是如何诊断的如何早期发现胃癌?早期可无明显症状或仅有上腹部不适、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减退、饱胀、嗳气等。进展期胃癌呈进行性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浮肿、恶病质出现持续性上腹痛,可有呕血及黑便,贲门部及胃底部癌可有吞咽困难,腹部肿块、质硬、有压痛。如发生转移,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或出现肝肿大,质硬并有表面不平感,甚至可出现腹水,肿瘤扩散至盆腔,可引起卵巢肿块或肛门旁淋巴结肿大。警惕胃癌、及早或定期胃镜检查40岁以上特别是男性,近期出现消化不良或突然呕血/黑便;出现不明原因贫血、消瘦及粪便隐血持续阳性者;慢性胃炎伴肠化或不典型增生;胃溃疡,五肽胃泌素刺激试验仍胃酸缺乏者;胃溃疡经正规内科治疗2月无效(或溃疡增大);胃息肉>2cm;胃切除术后15年以上,每年定期胃镜复查。如何诊断胃癌?中晚期胃癌患者多有上腹部症状和全身性表现,通过X线钡餐透视及胃镜检查等,诊断不难确定。早期胃癌常无明确症状,容易延误诊断。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胃癌的警惕,对中年以上患者,近期出现持续性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体重减轻、黑便或多次粪便潜血试验阳性者,尤其是久居胃癌高发区的患者,或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腺化生及不典型增生者,有胃溃疡病史及曾进行过胃肠吻合手术者以及亲属中有胃癌史者均应进行钡餐及胃镜检查,以便及时明确诊断。目前最可靠的诊断手段(胃镜+粘膜活检),必要时0.5%美兰喷洒着色——95%确诊率,尤以早期胃癌,X线易漏诊小于1cm—小胃癌,小于0.5cm—微小胃癌,由于纤维内镜技术的发展和普遍应用,早期胃癌的诊断率有了明显提高。胃镜检查直观准确,可发现微小胃黏膜病变,有资料表明胃镜检查与活检联合应用诊断胃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可达93.8%、99.6%及97.4%。日本在胃癌的早期发现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这与广泛应用胃镜检查有关,近年来,除普通纤维胃镜的性能得以提高外,电子胃镜、超声胃镜、色素胃镜及放大型胃镜亦已逐步进入临床。气钡双重造影、压迫法、低张造影术等,准确率近80%。通过对胃的形态、粘膜变化、蠕动情况及排空时间的观察确立诊断,痛苦较小。判断标准:充盈缺损(隆起型),龛影(溃疡型),边缘不规则,粘膜皱襞中断、变形、僵直;浸润型则变形、失去蠕动、甚则皮革胃。胃液分析是指抽取胃液并进行有关指标(如胃酸)的测定和检查,从而判断胃液是否正常。这是诊断胃内各种疾病最“古老”而又常用的一种方法。持续性大便隐血阳性,对胃癌的诊断有参考价值,可以为发现胃癌提供线索,大便隐血试验在早期表浅型胃癌的阳性率可达20%,随着病程的进展其阳性率可达80%以上,其中以胃体癌的阳性率最高,贲门癌次之。胃癌具有肿瘤相关性抗原,应用单抗可以检测这些相关抗原,血清CEA测定:胃癌阳性率40~60%。积极普查胃癌,早发现早诊治为减少胃癌的患病率和死亡率,需在胃癌早期做出诊断。低血清胃蛋白酶原反映胃萎缩程度,可作为检出胃癌高危人群的标志物。胃癌阳性家族史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建议尽早前往大的肿瘤医院就诊。高危人群每两年做一次胃癌筛查。对癌前疾病进行必要的治疗。按国家治疗指南根除Hp感染,治疗萎缩性胃炎,以及较大的腺瘤型胃息肉可有效预防癌前病变。胃癌分期与胃壁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有无转移有关。早期:局限且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的胃癌;中期:一般指局部进展期,通过手术可以治愈;晚期:已侵入浆膜层或浆膜层外组织的胃癌,常有远处转移。胃癌的生存预后胃癌的分期与其预后密切相关。早期胃癌只累及粘膜层者预后佳,术后5年生存率可达95%以上;如已累及粘膜下层,预后稍差,5年生存率约80%;中期胃癌如果没有淋巴结转移,术后5年生存率仍可达60~70%。胃癌如何治疗?胃癌的治疗多采用综合治疗的方式,包括手术治疗和化疗等。常用5年生存率来衡量治疗效果,指给定时间点上,某个患者群体中健在人数的比例。手术是目前唯一可能根治胃癌的治疗手段,早期胃癌手术更佳,5年生存率达90%以上。化疗即用化学药物治疗,在手术前后辅助治疗,可提高手术切除率以及减少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更好的治愈疾病。3.胃癌的复发和转移胃癌术后的转移复发胃癌和其他的恶性肿瘤一样,术后仍然存在复发和转移的可能。Ⅰ期胃癌单纯手术的5年生存率在90%以上,Ⅱ、Ⅲ期则分别下降至29~37%和11~18%。直接播散:浸润性胃癌可沿黏膜或浆膜向胃壁内、食管或十二指肠发展;侵及浆膜可向周围临近器官或组织肝、胰、脾、横结肠、空肠、膈肌、大网膜及腹壁浸润;脱落细胞向腹腔种植。胃癌种植称Krukenberg瘤。淋巴结转移:占胃癌转移70%,胃下部癌肿向幽门下、胃下、腹腔动脉旁淋巴结转移,上部向胰旁、贲门旁、胃上淋巴结转移。晚期癌可转移至主动脉周围、膈上淋巴结。由于腹腔淋巴结与胸导管直接交通,故可转移至左锁骨上淋巴结。血行转移:可转移至肝脏、肺、骨、肾、脑、脑膜、脾、皮肤。决定复发的因素晚期癌肿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前,已经属于较晚期的胃癌,癌肿已穿透胃壁,侵及腹腔和邻近的器官组织,如胰腺、结肠、肝脏、肠系膜等;或经淋巴组织转移至远处。在手术中无法根治性的地切除肿瘤,以致腹腔内残留数量不等的癌组织,这些患者往往术后不久便出现复发。决定复发的因素包括:1.病理分化类型越差复发率越高;2.机体免疫力低下:有许多胃癌患者术前已有机体免疫力下降,即体内的免疫细胞识别和杀伤癌细胞的能力降低,手术创伤和麻醉对身体抵抗力的打击,致使患者在手术后免疫力更低,术后不及时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则患者往往在手术后肿瘤复发。3.手术、化疗不彻底。4.生物学特性:通常是指肿瘤的恶性程度,往往老年患者其胃癌的恶性程度相对较低,而年轻的胃癌患者恶性程度相对较高。一般来说,恶性程度较高、对化疗抗药性强的癌肿,较恶性程度低、对化疗敏感的癌肿易于复发.如何尽早地发现复发和转移?定期随访:术后3年,每4~6月复查一次,术后3~5年,每年复查一次。容易复发的患者:萎缩性胃炎、胃息肉、胃溃疡、残胃、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及不全结肠型肠化。残胃患者,建议凡40岁以前手术者,术后20年起每年1次,凡40岁以后手术者,术后10年起每年1次,有慢性胆汁反流者,术后10年起每年1次。复发后怎么办?胃癌术后复发的治疗与原发性胃癌的治疗相似。虽然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方法,但大多数胃癌复发的患者同时伴有转移扩散,再次手术完全切除的几率不大。若患者身体状况允许,可先行局部手术治疗,再行放化疗以杀灭残存的癌细胞。胃癌复发不等于晚期,胃癌术后复发的治疗与原发性胃癌的治疗相似。大多数胃癌复发的患者同时伴有转移扩散,必须采用化疗杀死残存的肿瘤细胞,进行全身治疗。药物除菌能降低胃癌复发率。早期胃癌患者在常规治疗时,服用针对幽门螺杆菌的除菌药物能使胃癌复发率降低近三分之二,以卡培他滨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延长生存时间。健康生活、预防复发盐的高摄人与胃癌强烈相关。新鲜果蔬对胃癌具有预防作用,但维生素和其他饮食补充并不能预防胃癌。加强体育锻炼;戒烟、禁酒,烟碱、尼古丁都是致癌物质,酒精能再度损伤胃粘膜;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新鲜果蔬对胃癌具有预防作用;减少盐的摄入,少吃腌制、加工的肉类;饮食以细、软、易于消化为主,保护消化道粘膜;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抑郁。
贲门是指介于近端胃与远端食管肌肉交界处的局部解剖区域,此区域由贲门腺覆盖,发生癌变后称之为贲门癌,一般为腺癌。其尽管从组织来源和毗邻关系类似于胃底癌,但又有所区别。因为贲门腺与胃腺并不相同。 近年来,临床研究证实贲门癌病因学与胃癌不同,主要与生活方式有关而非幽门螺杆菌所致。且预后较差被列为单独的肿瘤群与近端胃癌和远端食管腺癌区别开来。 就贲门癌的外科治疗而言,基于目前全胃的随机临床实验和指南推荐具体如下: 肿瘤侵犯食管3cm以内经腹食管裂孔入路并发症少并可获得与开胸入路一样的生存预后; 对于腹部淋巴清扫及胃切除程度而言,似乎全胃切除与近端胃切除相比并不能获益,且全胃切除远期并发症较多。因此,推荐近端胃切除,而部分患者近端胃切除后会出现胃食管反流症状。 基于目前的高级别随机实验整体结果来看,贲门癌应当主张推荐经腹食管裂孔入路实施近端胃切除并区域淋巴结清扫似乎更为合理。盲目开胸或者扩大手术区域并不能获益且增加手术并发症和死亡率。
阑尾黏液囊肿较罕见,手术切除的阑尾标本中约0.43%属此。阑尾的成熟细胞主要是黏液细胞,在黏液细胞尚有功能时阑尾发生梗阻,分泌的黏液存在腔内使阑尾形似囊肿,待阑尾腔内压力增加至一定程度,黏膜失去功能,上皮细胞变扁形,就不再分泌,所以阑尾黏液囊肿大小一般不超过3.0cm×8.0cm。阑尾黏液囊肿发病率低,起病缓慢,腹痛为隐痛,无急性感染时,症状和体征似慢性阑尾炎,常难以诊断,体积较大时可在体检中发现完整、周围无粘连的椭圆形肿物。且阑尾黏液囊肿由阑尾病变而来,易误诊为常见的阑尾脓肿,误诊率达94.6%,CT及B超检查仍是阑尾黏液囊肿术前与其他病变鉴别的重要手段。 阑尾黏液囊肿病例中,约有10%为恶性型,属于真性肿瘤。囊肿破裂后可在腹膜上种植形成腹膜假黏液瘤。手术后容易复发,或者发生腹腔种植等恶性行为,一般不发生淋巴及血行转移,多数因肠梗阻或肾衰竭死亡。因此在手术中应特别注意防护,切除阑尾囊肿时应勿使其破裂,1.有人认为术中发现囊肿破裂,除切除阑尾黏液囊肿外,一定要彻底清洗腹腔,腹腔内可注入氟尿嘧啶,预防腹腔假黏液瘤的发生。2.有人认为应该行 包括阑尾或者右半结肠切除,全大网膜切除、双附件切除,术中、术后早期的连续腹腔热灌注化疗,这样才能早期控制腹膜假性粘液瘤,有希望提高腹膜假性粘液瘤的手术疗效,也可以在三月后进行再次手术及术中术后的腹腔热灌注化疗。
有症状胆囊结石一般都需要切除胆囊。优点是彻底,不留后患,术后没有明显不适。缺点是失去了胆囊储存和浓缩胆汁的功能。适合绝大多数患者。 保胆取石技术上完全可行,为什么不广泛开展呢?因为不能很好解决术后结石复发的问题。复发时间长短不一,有的数月即有结石复发。再者,保胆取石需要患者胆囊功能正常,胆囊壁不厚,结石数目少等诸多因素限制。所以,保胆取石不被绝大多数肝胆外科医生采用。 本人也不提倡保胆取石,除非病人有强烈的保胆要求,并复合保胆取石指证的,可以酌情开展,但交代好复发再次手术相关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