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住手续首先,一定要带领病人先在门诊看病,让医生判断是什么疾病,是否符合入院标准,然后医生开具入院登记表,完成入院前各种检查,然后将登记表送到住院处,排队等候通知,才能住院。 不能随时住院的原因是,病房没有空床,等有了空床,我们医院的相关人员会通知入院。 这在某种程度上给外地患者确实带来了不方便,需要在北京等待一段时间才能住院。我们也尽量想办法解决等候时间长的问题。谢谢大家的理解。 通常住院多久?一般目前住院时间为1个月时间。也会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治疗后好转的快慢,缩短或者适当的延长住院时间。 为什么一定要带领病人先看门诊才能住院?因为只有看过病人,才能判断出患者是否为精神疾病,是否符合入住精神科病房,有些病人是可以门诊治疗,无需住院治疗。有些患者可能不是精神疾病,需要去综合医院治疗。
近些年,前来就诊的孩子越来越多,这些孩子的年龄从十二三岁到二十多岁的都有。虽然社会的进步、文明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可是出现各种精神心理问题的孩子的数量却居高不下。常见的就诊原因包括如下一些方面:焦虑抑郁情绪,情绪不稳定,厌学,人际冲突,叛逆,手机、网络成瘾,自杀自残,物质滥用,性别紊乱,甚至发展成严重的精神心理疾病。这些孩子,在小学以前可能还没有表现出来很大的问题,上初中之后,孩子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各种问题就暴露的比较明显。有的是孩子自我觉察出问题,主动求医,也有许多是孩子出现无法坚持上学,出现身体不适,人际冲突,甚至自杀自残行为,被家长发现,带来就诊。形成的原因有多个方面,比如脑部生物学的改变,应激事件(俗称受刺激),性格缺陷,生活压力,幼年创伤,生长环境等因素作用下发生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和从小家庭的教育方式有关。常见的不良教育包括如下:1.家庭关系不和谐。父母或者家庭成员经常吵/打架,经常在孩子面前争执,大吵大闹,要不就是冷战,最后发展到离婚的程度。当孩子很小的时候,虽然不知道父母为什么吵架,但也能感受到家庭的不和谐,会因为父母的吵架变得恐惧害怕,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吵架本身变得麻木,但仍会存在持续害怕。孩子逐渐形成缺乏安全感,经常担心害怕父母再次吵架,情绪变得脆弱和不稳定,对他人的不信任,自信心不足,性格变得胆小孤僻,个别孩子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2.家长情绪不稳定。家长本身情绪自控能力差,或者家长容易焦虑和抑郁,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如果家长焦虑抑郁,在抚养和教育子女时就会不自觉地将对事物的负面情绪和错误认知用在指导孩子的上面,孩子在幼年或成年之后就会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情绪。有的家长情绪好时,对孩子是有求必应,当情绪不好时,就会因为孩子的一点“错”往死里打骂。从小经常挨打骂的孩子,到最后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挨打。3.望子成龙心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非常高,希望孩子成材,对孩子过于严苛,总是批评教育,缺少鼓励和肯定,长期下去,孩子在某个阶段表现的很“优秀”,但一旦遇到挫折,就会暴露出问题,轻则表现为自信心不足,退缩,情绪不稳。重则发展成人格缺陷,甚至精神疾病。4.忽视。有些家长由于各种原因,对孩子关注很少,尤其从情感上忽视孩子,让孩子从小没有安全感,长大后,变得敏感、焦虑。当孩子已经成人,或者已经发展到精神类疾病时,治疗起来就变得异常困难,并且付出的代价就会巨大。当孩子已经长大成人,家长再因为自己的做法不正确而做出改变,对治疗就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家长如果把治疗责任完全推给医生和孩子,也显得那么的不适合。只有大家共同努力,才能看到希望。所以作为家长,在培养子女上要不断的学习和自我成长。当你不知道如何做的时候,时刻要提醒自己你做到对孩子的“尊敬和爱”了吗?自己在教育子女上是不是过于“自信”了?
抑郁症的定义:是指情绪的持续低落,兴趣或愉悦感的丧失,持续2周或以上时间,工作和生活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抑郁症的常见症状: 1)每天大部分时间情绪低落 (可以表现为心情沮丧,内心空虚,容易烦躁) 2)每天大部分时间兴趣或者愉悦感的丧失 (兴趣爱好的减少或丧失) 3)精力的下降,疲劳 4) 食欲的减退,体重下降 5) 睡眠障碍(可以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易醒,早醒,梦多) 6)反应迟钝,思维迟缓 7) 注意力不能集中,做事犹豫不决 8)自我的无用感,无价值感,自责感 9)绝望感,自杀想法和行为 抑郁症的病程特点: 抑郁症可以单次发作,也可以反复发作。
焦虑障碍焦虑的诊断和症状焦虑是对未来危险和威胁的担心、害怕和紧张。焦虑障碍是过度的害怕和紧张,病伴有相关的行为紊乱的疾病。焦虑障碍可以有不同种类:分离性焦虑,特定恐怖症,社交焦虑障碍,惊恐障碍,广场恐怖症,广泛性焦虑障碍,以及物质/药物所致的焦虑障碍。各种焦虑障碍有许多共同的特征,但他们可以通过害怕或回避的情境类型和有关想法或信念的内容不同加以区别。1、分离焦虑障碍的患者害怕或紧张与依恋对象的分离,并且与其发育水平不符的程度。持续地害怕或焦虑依恋对象会受到伤害、发生事故、疾病等导致失去依恋对象或与其分离,以及不愿意离开依恋对象,不愿或者拒绝出门、离开家、去上学、去工作或去其他地方。此外,还存在做噩梦和痛苦的躯体症状,如头疼、胃痛、恶心、呕吐。虽然症状通常从儿童期开始出现,它们的表现却可能贯穿整个成人期。2、特定恐怖症是对于特定的事物或情况(例如,飞行、高处、动物、接受注射、看见血液)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从而主动回避该事物或者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3、社交焦虑障碍是当面对可能被他人审视的一种或多种社交情况时而产生显著的害怕或焦虑。例如,社交互动(对话、会见陌生人),被观看(吃、喝的时候),以及在他人面前表演(演讲时)。或者个体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现的焦虑症状会导致负性的评价(即被羞辱或尴尬;被拒绝或冒犯他人)。是一种对社交情境的显著或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在这种情境下个体可能被他人品评。当接触此类社交情境时,个体害怕自己将被给予负面评价。个体担心自己会被评价为焦虑、脆弱、不理智、愚蠢、乏味、令人生畏、肮脏或不讨人喜欢的人。个体害怕自己会表现出焦虑症状,例如,脸红、发抖、流汗、结巴或呆滞,这些将被他人给予负面评价。一些个体担心冒犯他人或因此导致被他人拒绝。害怕手抖的个体可能会避免在公共场所喝酒、吃东西、书写或伸手指物;而害怕流汗的个体可能会避免握手或吃辛辣的食物;害怕脸红的个体可能会避免当众表演,避免强烈的灯光或讨论亲密的话题。一些个体害怕和避免当他人在场时在公共卫生间小便(即膀胱害羞症或“害羞膀胱综合征”)。4、广泛性焦虑障碍是对于诸多事件或活动产生过度的焦虑和担心(焦虑性期待)。紧张度、持续时间或焦虑和担心出现的频率都与现实可能性或预明事件的冲击不成比例。个体很难控制担心的情绪,担心的想法影响注意力,无法专注于手头上的任务。经常担心常规的生活情况,例如,可能的工作责任、健康状况和财务账目、家庭成员的健康、担心不幸的事儿会发生在孩子身上,或一些很小的事情(例如,做家务或约会迟到)。个体很容易疲劳,发脾气,肌肉紧张,睡眠不好,各种身体不适等症状。5、广场恐怖症是指个体真实的或者预期地接触不同情境而被激发的显著的或强烈的害怕或焦虑。比如: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例如,汽车、公共汽车、火车、轮船或飞机);处在开放的空间(例如,停车场、集市或桥梁);处于密闭的空间(例如,商店、剧院或电影院);排队或处于拥挤人群之中。个体恐惧或回避这些情况是因为想到一旦出现惊恐样症状时或其他失去功能或窘迫的症状(例如,老年人害怕摔倒,害怕大小便失禁)时害怕难以逃离或得不到帮助。个体总是主动回避广场恐惧情况,需要人陪伴或带着强烈的害怕或焦虑去忍受。这种害怕或焦虑与广场恐惧情况和社会文化环境所造成的实际危险而言不相称。6、惊恐障碍是指反复发作的意外的惊恐发作,是突然而来的强烈的害怕或不适,在几分钟内达到顶峰,而且便有躯体和认知的症状,如心悸、出汗、发抖、呼吸困难、胸疼、恶心、腹部不适、头晕、忽冷忽热、不真实感、自我的不真实感、害怕发疯,甚至濒死感。有些个体惊恐发作时无明显的原因,在非常放松或者刚睡醒时发生;有些个体是预期发作,是在之前导致惊恐发作的情境下出现。7、物质/药物所致的焦虑障碍是指个体在使用某种物质中毒时或者戒断是出现的惊恐发作或焦虑症状。焦虑的症状是由于这些物质的作用引起的。常见的物质包括:酒精、咖啡因、大麻、苯丙胺等其他致幻剂、吸入剂、兴奋剂、麻醉剂、镇痛剂、心血管药物、精神科药物等。8、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焦虑障碍,是指患者的焦虑是由于某种躯体疾病的直接病理生理结果。有许多躯体疾病的症状表现包含有焦虑。例如,心血管疾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部、哮喘、肺炎等)。焦虑的治疗焦虑障碍的发生、发展是生物-心理-社会因素综合的结果,它的防治必须采取生物、心理、社会的综合治疗原则。多数焦虑障碍呈慢性发作性病程,治疗的目标并非仅为了控制急性症状,还必须进行巩固和维持治疗(即全程治疗),以防止和减少复发。如果焦虑症状导致了明显的功能损害就建议使用药物治疗。功能损害包括:学习、社交、休闲、工作、家庭功能等。1、药物治疗 目前抗焦虑药物分成“一线”,“二线”和“辅助”药物。以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例,一线药物包括: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苯二氮卓类,丁螺环酮,坦度罗酮。二线药物有:三环类抗抑郁药(TCAs),去甲肾上腺素能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药物(NaSSAs类)和5-羟色胺受体拮抗和再摄取抑制剂(SARIs类);辅助治疗药物: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或安眠药(治疗失眠)。(1)抗抑郁药物前认为焦虑症是因为脑内的神经递质(5-HT)紊乱所致,抗抑郁药可以改善脑内5-HT的失衡,而从根本上治疗焦虑。研究证明了抗抑郁药物在控制焦虑症状和预防复发等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特别是需要长期治疗时无依赖性,是抗焦虑的主要用药。1)优点:①抗焦虑效果好,根本上改善焦虑;②无成瘾性,适合长期服用。2)缺点: ①见效慢,一般最快2周起效,可以同时短期合用安定类药物;②价格比苯二氮卓类药物贵。3)常用药物:SSRI类(一线药物):氟西汀、舍曲林、帕罗西汀、艾司西酞普兰、西酞普兰、氟伏沙明、伏硫西汀SNRI类(一线药物):文拉法辛,度洛西汀,去甲文拉法辛NaSSAs类:米氮平SARIs类:曲唑酮TCAs类(三环类):氯丙咪嗪、阿米替林、多虑平等,效果好价格便宜,就是副作用偏大,目前退居二线了。(2)苯二氮卓类药物(又称为安定类药物)1)优点:①抗焦虑效果好;②起效快(一般30分钟内);③价格便宜。2)缺点:①有可能产生依赖性,故一般临时或急性期使用,不适合长期大量使用。②停药会产生戒断反应,故停药易缓。突然停药,会产生极为不适的停药反应,让人误以为服药成瘾,无法戒掉!③有酒精依赖的病人,不宜使用此类药物。3)常用药物:劳拉西泮(罗拉),奥沙西泮片(优菲),地西泮(安定),氯硝西泮(氯硝安定),艾司唑仑(舒乐安定),阿普唑仑(佳乐定)等。(3)其他药物(1)β受体阻滞剂:普萘洛尔(心得安),美托洛尔(倍他乐克),可有效减轻躯体性焦虑症状,一般不单独使用。(2)5-HT1A受体激动剂:丁螺环酮,坦度螺酮,效果确定,无依赖性,缺点是见效慢,2-3周见效,二线用药。(3)黛力新:此药为混合制剂,兼有抗焦虑抑郁的作用。起效快,对轻中度焦虑效果可以,但很多人都担心其依赖性,从临床经验看,只要规范治疗,停药也是比较顺利的。也有人认为这个药副作用太大,其实发生率并不高,可以短暂的应用,让病情尽快缓解,然后换用一线的药物。(4)抗精神病药物:主要是辅助用药,一般和一线抗抑郁药物合并使用。(5)中草药:圣约翰草,这些药物研究证明有效,并可以改善失眠,临床使用觉得对轻中度的病人效果尚可。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对于焦虑障碍有肯定的疗效。许多流派的心理治疗方法都可以用于焦虑障碍的治疗,例如认知行为治疗,精神分析疗法,支持性心理治疗、森田治疗、暴露疗法等。另外放松训练、正念疗法、冥想训练也可以有效缓解广泛性焦虑障碍的焦虑症状。心理治疗还能提高治疗依从性。某些不宜药物治疗的患者,例如哺乳和妊娠妇女及药物反应强烈而不能耐受的患者,心理治疗可以发挥良好作用。焦虑的预防焦虑的发生和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从小接受教育方式、外界环境和压力、个人体质等都有关。做好的焦虑的预防是一个从小的过程,但是成人后也是可以的。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性格特点,保持情绪的稳定,避免刻板、固执的性格、不合理的追求完美和不符合自身条件的过高要求。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不酗酒,不接触毒品,不熬夜。从事适合自己的生活事业目标,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压力事件,提高自己适应外界的能力。健康的家庭环境也是培养孩子健康性格的重要因素。另外,一旦出现焦虑的症状时不要恐惧,放松心态,及时就医,寻求有效的帮助。积极到精神科就诊,早发现,早治疗。要进行维持期的治疗,防止频繁发作,和医生建立良好的联系。
随着医学和科技的进步,有了许多先进的检测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比如基因突变的检测,核磁共振成像技术,PET成像技术,血液化验,体液化验,组织细胞的检测等等。 精神疾病是不是也是这样呢?是不是也和躯体疾病一样通过这些先进的仪器检测就可以诊断疾病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也就是说,目前并没有可靠的仪器检查就可以断定所患疾病。那精神疾病靠什么诊断呢? 精神疾病的诊断方法精神疾病诊断主要靠病史采集和精神检查! 病史采集就是要向知情人详细询问患者得病过程,得病原因,疾病表现,治疗过程,个人的成长经历,性格特点,生活事件,既往的患病情况,是否患有躯体疾病,目前躯体疾病状况。家族成员中是否有精神疾病病人,是否有特殊的性格特点。 患者是否使用特殊的物质,比如,是否有长期饮酒史,吸烟时,吸毒史,等。 另外一个重要的诊断依据是精神检查。也就是和患者本人询问详细的病症,患者对所患疾病的看法。 还有对患者进行必要的躯体检查和实验室检查。 现在有许多辅助的心理测查或者仪器检查。比如焦虑情绪,抑郁情绪严重度的心理测查量表,性格特点检查量表,可以辅助医生或者患者,家属了解疾病的严重度。还有一些脑红外成像技术,认为不同精神疾病,或者不同时期的疾病,脑血流动力学等可能存在不同表现。还有眼动检查,从而辅助医生做出诊断,但是这些技术并不成熟,得出的结论可能不可靠。 所以说精神疾病的诊断要通过以上方法,综合判断,才能得出相对可靠的诊断。所以家属和患者朋友,请不要仅出示一些检查就让医生给做诊断。
(一)抑郁症的药物治疗1.选择性五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SSRIs)常用药物常用剂量(毫克/天)常见不良反应氟西汀10-60恶心,失眠帕罗西汀10-60恶心,失眠,震颤舍曲林25-200恶心,腹泻,性功能障碍氟伏沙明25-300镇静,恶心西酞普兰10-40恶心,嗜睡艾斯西酞普兰 伏硫西汀5-20 5-10恶心,嗜睡 恶心,头晕 2.五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SNRIs)常用药物常用剂量(毫克/天)常见不良反应文拉法辛37.5-225恶心,失眠度洛西汀30-120恶心,焦虑3.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五羟色胺抗抑郁药(NaSSA)常用药物常用剂量(毫克/天)常见不良反应米氮平15-45困倦,体重增加4.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再摄取抑制剂(NDRIs)常用药物常用剂量(毫克/天)常见不良反应安非他酮75-450口干,便秘5.选择性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常用药物常用剂量(毫克/天)常见不良反应瑞波西汀4-12口干、便秘6.可逆性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MAOIs)常用药物常用剂量(毫克/天)常见不良反应吗氯贝胺300-600头痛,头晕7.三环类和四环类抗抑郁药常用药物常用剂量(毫克/天)常见不良反应阿米替林50-250镇静,心血管副作用,口干多虑平50-250镇静,心血管副作用,口干氯米帕明50-250镇静,心血管副作用,口干马普替林25-200镇静,心血管副作用,口干米安舍林25-300镇静,心血管副作用,口干8.其他常用药物常用剂量(毫克/天)常见不良反应曲唑酮25-200镇静,体位性低血压圣.约翰草300头晕,疲乏黛力新1-2片震颤,失眠达体朗12.5-37.5口干,恶心阿戈美拉丁12.5-50肝功异常(二)抑郁症的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可以作为抑郁障碍的辅助治疗。心理治疗的派系非常多,每个心理医生可能采用的方法不同。只有在精神科治疗的基础上辅助心理治疗。 建议到接受过正规教育和培训的心理医生处治疗。精神分析:认知行为:团体小组治疗:(三)抑郁症的物理治疗1.电休克 电休克是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病人意识丧失,皮层广泛性脑电发放和全身抽搐,以达到控制精神症状的一种治疗方法。目前改良的电休克治疗,是在治疗前加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使病人抽搐明显减轻和无恐惧感。因为适应症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已广泛应用。 适应症:对于难治性抑郁症,有拒食抑郁症患者,有强烈自杀、自伤行为的抑郁症,对于木僵的抑郁症患者。 禁忌症:颅内占位病变;最近的颅内出血;心脏功能不稳者;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视网膜脱落;嗜铬细胞瘤;导致麻醉危险的疾病。 常见不良反应:头疼,恶心、呕吐。呼吸暂停延长。初期患者会有记忆力下降,记忆力会逐渐恢复。2. 针灸:对于轻度抑郁症患者有效,可作为中重度抑郁症患者的辅助治疗。3. 经颅磁刺激:最新发明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有待验证。
抑郁症,表现为无明显原因或者因为一些不良事件诱发的心情不好,兴趣下降,精力下降,并出现躯体不舒服的症状,吃不好饭,睡不好觉,干不了事。许多家属为此非常不理解,说“就这么点小事,至于这么想不开吗?”“做了各种检查,不是没查出来病吗?”“有什么值得心情不好的,想开不就没事了。”“怎么这么矫情?”“心情不好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你该上班还得上班呀。”有些学生患有抑郁症,心情不好,思维变得迟钝,上课时不能集中注意力听课,又记不住所学内容,经常导致无法坚持学业,被迫休息,甚至休学。 但是很多家长非常不理解,经常问医生:“能不能坚持上学呀,耽误功课不好补,影响高考”等等。“得坚持上学,不能请假,专心学习,还有什么心情不好的”。有些家属会说“坚强一点,克服一下,就会好起来。”大众对抗抑郁药物的了解远不如降压药,感冒药,甚至消炎药的了解多,很多人认为抗抑郁药物的副作用非常大,就很排斥使用抗抑郁药,希望通过坚强的意志力或心理治疗克服这个疾病。由于这个病有部分自限性的可能,当疾病程度比较轻,有些会慢慢好转起来。但是当病情比较重,又持续时间很长的时候,还是建议去精神科就诊,必要的时候用上药物治疗。举个例子,一个青年学生失恋后,开始自我怀疑,认为自己不够优秀,回忆自己从小就不被大家喜欢,把很久以前曾经发生的一次同学小矛盾,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好,导致大家都不喜欢自己,讨厌自己。现在看同学也不喜欢自己,让父母担心了。许多家长或亲人就认为孩子想不开,反复开导劝说,认为心眼小,想开了就好了,不愿带孩子来看精神科。只有当事情发展的不想家长预料的那样,变得越来越糟糕,甚至出现严重的自杀行为,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还比如在单位晋升遇到困难,出现失眠,许多人认为是小心眼,以常人的思路来劝说当事人,但收效并不好时,就要小心是否患有抑郁症。当情绪持续不好,每天大部分时间都高兴不起来,兴趣下降,持续2周以上可能就患有了抑郁症,这时患者也知道自己不应该为外界的事情所干扰,也把发生的不好的事情想开了,仍旧高兴不起来,那就不是简单的劝说就可以解决的了,就需要进行精神科专科门诊就医,必要时还得使用抗抑郁药物才能好起来。如果抑郁情绪达到了疾病的程度,就不是简单心理问题,而是有生物学的改变,主要改变是大脑中某些生物指标或功能改变有关,但真正的抑郁症的病理机制是不清楚的,可能跟大脑神经细胞的神经递质、炎性因子、大脑微观结构改变等有关。有时候我经常要用高血压等躯体疾病来让患者和家属了解抑郁症这个疾病。抑郁症也是有生物学改变的疾病,是大脑生病了,只不过目前的检测手段无法检查出来。比如高血压早期,血压升高不明显,并且有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比如肥胖、高盐饮食、久坐不动的患者,我们可以通过加强体育锻炼,减少体重,控制饮食,血压可能会降下来恢复正常,如果血压持续升高,危险因素已经去除或者无法去除,经过上述调节仍无法降压,就要使用降压药物治疗了。抑郁症,如果初期症状轻微,减少不良事件对自己的干扰,通过自我调整或者心理咨询,有些患者是可以慢慢好转起来,但是如果抑郁症状持续时间长,程度重,经过非药物治疗调整仍无法改善,就需要药物治疗了。我们拿肺炎举例,当患有肺炎时,咳嗽,发高烧,浑身乏力,各种不适感,疾病也会把一个坚强的人打垮,所有人都一定会毫不犹豫的积极的药物治疗,并紧卧床休息。大众对抑郁症的了解有限,认为是想不开,问题不大,不需要治疗。其实抑郁症也是一个很严重的疾病,甚至比肺炎的病程和治疗周期长很多,对社会功能的危害很大。当疾病较重时,患者痛苦难耐,甚至痛不欲生,伴随各种身体不适,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工作学习效率下降,无法完成必要的社会功能,甚至连基本的生活、运动都无法完成。学生无法上学,工作人员无法工作,家庭妇女无法完成家务,这时,就不能逼着他们像正常时一样做事情,让他们带病工作。不能简单的认为这是“心里想不开”,还想正常时一样要求他们。必要的休息和积极治疗是刻不容缓的。
几年前有报道日本大约有54.1万的年轻人不出门,不工作,不与人交流,称为“蛰居族”。其实,目前中国也有许多这样的人群,并且越来越多年轻化,比如十几岁的青少年不去上学,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不去工作,不出门,不与外界交流,没有社会生活,长期呆在家里几个月甚至几年之久。在家基本没有劳动能力,大多躺床上,以玩电脑,看手机为主。生活习惯不规律,白天睡觉,晚上熬夜。吃饭点外卖,饥一顿饱一顿,不注意室内卫生和个人卫生。这种情况可能有精神心理的原因:1.有些是逃避外界的压力,比如学习、工作、人际的压力。这些患者可能在童年或者成长过程中,曾经受到过不良的教育方式、对待方式,出现了心理问题,而采用这种方法避免压力。也有可能是外界环境的影响,如竞争环境过于激烈,经济形势下滑导致失业等,也会让这些心理脆弱的人“躲避”到家中。有些则是性格敏感,不能参与社会中任何不良的事件,而躲在家中。这种情况一般需要个人、家庭、社会的共同努力。个人可以通过心理治疗,家人给予更多理解、支持和帮助,社会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等。2.有些是患有抑郁症或者焦虑症,自己和周围人没有意识到是疾病,从没就诊。常会有抑郁焦虑情绪,表现为心情不好,高兴不起来,总是担心许多潜在的危害,不愿也不敢面对外界。他们面临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无法适应,就退缩到家里,在家之后,逃避了外在的压力,情绪尚能平稳。但有些患者即使退缩在家里仍有严重的抑郁情绪。个人和家属可以通过一些客观的表现来识别是否存在焦虑抑郁情绪,如唉声叹气、愁眉苦脸、提心吊胆、失眠、食欲下降、体重下降。如果症状轻微,可以通过心理治疗使他们走出家门,走向社会。如果症状严重,就得同时使用抗抑郁药物了。这部分人群通过治疗还是有望好转的。3.还有一种严重的情况,就是患有严重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思维贫乏,大脑空洞,没有任何想法,情感淡漠,缺乏亲情、友情和爱情,没有任何目标,不会从事任何劳动,甚至不讲个人卫生,不理发等。这种严重的精神疾病,就要进行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但是一般预后不良。4.如果是懒惰,没有责任心和意志力,自己不工作,不劳动,贪图享乐,在家看电视、玩手机,点外卖,网购,成为啃老族,这种就很难办了。这就需要父母从小教育好自己的子女成为一个勤劳的,有责任心和上进心的,对社会有用的人。
抗抑郁药到底吃多久啊?很多患者非常迷茫。如果按照官方指南的意见,第一次患抑郁症,药物要在疾病好转后巩固一年左右。如果是第二次患抑郁症,药物使用要在疾病好转后巩固2-3年,如果是三次以上患病,那就终身服用了。但是许多患者并不想吃那么久的药物,最重要的担心还是药物副作用。确实有许多患者经过治疗后,使用1到3个月药物就会停用,并且症状一直没有复发,有的可以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复发。如果您确实是这种类型的人,我当然建议只用3个月药物,没必要使用1年。但是目前我们的医疗手段无法预测您是否属于这些类型的患者,所以如果您觉得各种诱发抑郁的危险因素再也没有了,可以尝试短期使用药物,毕竟吃药时间越长产生药物副作用的风险越大。 当然还有许多患者,即使维持治疗的时间满足了指南规定,但是停药后还会短期内复发。如果您是一停药就复发的类型,建议不要轻易停药。
抗抑郁药是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很多新妈妈罹患抑郁症,需要使用抗抑郁药物治疗,但她们都希望能自己哺育自己的儿女,世界卫生组织也建议婴儿最好使用母乳到2岁。所以这就产生了矛盾,吃抗抑郁药还能哺乳吗?首先我们先分析一下所患抑郁症的严重度,如果抑郁焦虑症状很轻,通过分散注意力,自我调整,心理治疗后会明显缓解,或者不再加重,可以先通过这些方法治疗,这样就可以保证您不用服药,完成做母亲哺乳婴儿的责任。另外也可以使用针灸、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这些方法都不会影响哺乳。但是当疾病已经非常严重,甚至有自杀风险,必须要使用药物的时候,还是以治疗母亲的疾病为主,这时还是必须用药。对服用抗抑郁药的母乳进行检测,可以在母乳中检测到微量的药物成分。药物会对婴儿产生一些影响,很可能产生不好的影响,所以建议使用药物后就不要进行母乳喂养了。如果您还是愿意忍受自己痛苦,坚持母乳喂养,建议可以哺乳孩子3个月,把初乳和孩子最需要母乳的阶段度过后再服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