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3 18:50:52 来源:楚天都市报-看楚天 极目新闻2月23日讯(记者晏雯 通讯员龚雨西 张珺)“感谢张燕主任团队,去年一年太不容易了!我把腹部的两道手术疤痕当作天使的翅膀,它赠予了我新的生命。”2月23日,已平安出院一个月的祁女士(化名)返院复查时,说出了埋藏心底已久的心里话。 2020新冠疫情期间,刚当上妈妈才不到一年的祁女士,不幸被确诊极高危的绒毛膜癌晚期,且病灶肝脏、脑、肺部多处转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多学科团队不放弃,妇Ⅰ科、肝胆外科等医护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历时9个月的精准治疗,终于将她从死亡线上拉回来。如今复查,祁女士身体再无任何不适。“抗癌”成功的她终于重获新生。 沉浸在当妈妈喜悦中的她放松警惕 分娩有风险众所周知,但没想到生完娃也可能遇上风险极高的“癌”!27岁的祁女士于2019年4月剖腹产下一个可爱的宝宝,术后复查HCG值均正常。但没过几个月,还沉浸在当妈妈喜悦中的她却发现,产后身体出现了一系列奇怪的不适症状:阴道不规则出血,HCG升高等,但她并未完全放在心上,服用了一段时间的药物后,便没有再去医院复查了。 直到2020年4月初,祁女士因腹痛、腹胀到所在的咸宁当地医院就诊,妇科彩超检查发现腹内有一个盆腔包块。急诊完成经腹左侧盆腔包块切除术后,病检结果为罕见的绒毛膜癌。继续完善血液、腹部、颅脑、胸部CT等检查发现,祁女士的血HCG值已达到惊人的57万IU/L(正常参考范围为0—10 IU/L),且肝脏、肺脏、大脑均有可疑转移病灶,彼时祁女士病情十分危重,当地医院建议她立即到武汉治疗。 4月20日,距离武汉解封不过12天,生命亮起红灯的祁女士慕名找到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妇Ⅰ科张燕教授求诊。接到急会诊电话的张燕教授正在手术台上,听完病情简介后,她立即处理完手术,不等患者核酸结果出来,来不及准备三级防护,便匆匆赶到急诊科为祁女士接诊。经过询问病史并查看相关检查结果后,张燕教授判断患者处于癌晚期伴有肝转移、脑转移,危险系数极高,病情随时可能加重出现脑出血、肝破裂等危及生命的情况。 当时的疫情之下,医院病区床位尚未完全开放,住院流程比平时更加复杂。但考虑到祁女士病情十分危急,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双分诊、双缓冲”的医疗管理模式下,张燕教授积极联系医院医疗部、疫情防控指挥部、急诊科、门诊管理服务部、妇产科等,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保证医患双方安全的前提下,终于顺利安排祁女士由急诊入住妇1科。 年轻宝妈坚强挺过12次化疗1次手术 入院后,张燕教授耐心仔细地为祁女士全面查体,尽最大努力稳定病情。当时武汉解封不久,饮食成为外地患者的一大难题,张燕教授又给患者送来牛奶等营养食品。 结合检查结果,确诊祁女士的病情已处于绒毛膜癌Ⅳ期,属于极高危,且多脏器转移病灶,有脑出血、脑疝、肝功能衰竭、肺栓塞、呼吸困难、呼吸衰竭等风险,随时会危及生命。 据悉,绒毛膜癌属于滋养细胞疾病范围内,发病率极低,但是它对化疗药物敏感,属于有可能治愈的妇科恶性肿瘤。危机与挑战并存,为了给患者制定出明确有效且安全的诊疗方案,张燕带领团队查阅文献和指南,多次邀请该院和外院妇科肿瘤专家“云会诊”,在和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开启了祁女士漫长又艰辛的治疗之旅。 从2020年4月确诊癌症、开始治疗时的恐惧、痛苦到遵照医嘱,9个月的时间里,年轻的祁女士坚强地挺过了大大小小12次化疗和1次手术。 随着化疗的推进,祁女士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副反应,腹泻、脱发、甚至出现Ⅳ度骨髓抑制,肝功能恶化。同时,患者肝脏CT提示肝脏的转移病灶只是体积缩小,并未完全消失。在同肝胆外科、麻醉科会诊讨论后,治疗团队综合考虑肝脏病灶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建议手术切除病灶。去年11月11日,在完成第10次化疗后,肝胆外科汪斌副教授团队为祁女士行“肝右叶部分切除+肝肿瘤射频消融术”手术顺利完成。术后,祁女士重拾生活信心,又坚持完成了2个化疗方案。今年1月初,在完成最后一次化疗后,她顺利出院,之后的数次复查均显示,她的HCG已处于正常值内,身体再无任何不适。重获新生的她在写给张燕教授团队的感谢信中感慨道“虽然心爱的秀发暂时失去了,但美好的新生活已经在向我招手呢。” 不要忽视产后异常应及时就医 从2020年4月24日至2021年1月9日,祁女士坚强地挺过了大大小小12次化疗。每次治疗之前,张燕教授都带领团队仔细研究患者病情,开启远程会诊,从最初的3次小剂量化疗药物逐步增敏,依据病情不断调整治疗方案,才得以控制住病情,让HCG值逐步下降至正常范围。同时张燕教授也十分关注祁女士的心理健康,在指导她做好日常防护的同时,提醒她注意饮食营养,保持良好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 张燕教授介绍绒毛膜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种陌生的癌症,但其实这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好发于育龄妇女,可继发于葡萄胎、流产、足月妊娠或异位妊娠以后。在“正常”或“不正常”怀孕之后的异常情况都应引起重视,如出现异常阴道流血、HCG水平异常升高等异常,应及时就医。 在化疗药物问世之前,绒癌的死亡率高达90%以上,但随着诊断技术及化疗的发展,预后已得到极大改善,目前主要采用化疗为主、手术和放疗为辅的综合治疗。张燕教授表示,像祁女士这样的极高危的病情能够最后治愈,离不开多学科医护的协作努力及规范有序的诊疗模式,更离不开和谐的医患关系和患者良好的依从性及信任。
湖北省人民医院妇一科张燕教授,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V-NOTES)囊肿剥离顺利完成,腹部没有切口,患者恢复快,身心创伤小,完美满足美丽需求! 爱美是女人的天性,欢迎爱美的女性选择湖北省人民医院妇一科张燕教授做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
许多女性感染了HPV, 不胜恐慌。随之必然会问:我怎样感染的HPV?我丈夫也会感染吗?我丈夫也要检查吗?我丈夫怎样治疗?今日就这些问题, 我翻译了一篇来自于美国疾控中心CDC的宣教文章供大家参考: 下面先说说我的意见:女性感染了HPV,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 丈夫也应该检测。 男性检测HPV存在的问题: 1 目前国外有对男性进行HPV的检测, 但是发现阳性率没有女性一样高。原因可能是:男性的样本采集不如女性可靠, 因为在尿道口和阴茎周围只能取到少量的样品;男性即使感染了HPV病毒,由于生理结构的特殊性,基本上都可以通过自身免疫力清除掉病毒。另外对男性HPV的检查和研究没有对女性做的多。 2 一些单位不提供男性HPV检测。 美国疾控中心的回答及建议: 男性如何感染HPV? 男性通过与HPV感染者进行性接触而感染HPV。HPV很容易在肛门或阴道性交传播, 也可以通过口交传播或其他密切的皮肤黏膜接触而传播。即使感染者没有可见的迹象或症状,HPV仍然可以传播。 男性感染了HPV,会导致疾病吗? 大多数时候HPV感染会自然消失消失, 不造成任何健康问题。 如果感染不消失,经过数月或数年,就可能会产生HPV的症状。我们很难确切知道什么时候感染了HPV。持续HPV感染可以导致生殖器疣或某些癌症, 但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产生了症状,而有些人不产生。 HPV感染引起的疾病什么? 大多数男性感染HPV从不出现症状,HPV病毒通常自然消失。 HPV持续感染可导致生殖器疣。 HPV持续感染可导致某些类型的癌症。 因此如果男性在阴茎, 阴囊, 肛门, 口腔或喉咙出现了任何新的或不寻常的疣,或异常增生, 肿块, 或溃疡,应该去医院就诊。 尖锐湿疣的症状是什么? 生殖器疣通常表现为在阴茎或肛门区出现小肿块,或一组肿块。这些疣可能小或大, 可平坦, 可形状像菜花。 疣可能消失, 或保持不变, 或增大或增多。通常情况下,医生可以通过检视就可以诊断湿疣。生殖器疣可以复发, 即使治疗也可能复发。导致尖锐湿疣的HPV类型不会引起癌症。 人乳头状瘤病毒能导致癌症? 是的。HPV不是癌症,但是可以导致癌症。 HPV通常自然消失 如果HPV持续感染就可能引起癌症。 男性常见的与HPV有关的癌症是阴茎癌,肛门癌,舌癌,扁桃体癌,喉癌。所有这些癌症均是因为HPV的持续感染所致。 癌症发展非常缓慢, 可能在感染HPV后数年或数十年才被诊断。目前,没有办法知道谁只是临时的HPV感染,谁将患癌症。 男性的HPV相关肿瘤有多常见? 虽然HPV感染在男性中非常常见,但是HPV相关肿瘤并不常见。下列情况男性更容易患hpv相关肿瘤: 免疫力低下(如艾滋病毒)的HPV感染者更容易患癌。 肛交者有可能肛门感染HPV,进一步发展成肛门癌。 男性可以进行HPV检测吗? 目前还没有批准的检测方法来检测男性HPV。 CDC不建议无症状情况下常规检测HPV(也称为“筛选”) 或者相关疾病。 但是一些机构为肛门癌高风险(HIV患者,或者肛交者)的男性提供肛门细胞学检查是可以的。 如果男性确实有症状,担心癌症的可能,应该去医院检查。 男性HPV感染或HPV相关疾病可以治疗吗? HPV感染没有特效治疗方法。但可治疗由HPV引起的健康问题。 生殖器疣可以用各种方法治疗,或用药物治疗。 HPV相关肿瘤一旦诊断要及时治疗。 如何降低感染HPV的机会? 两个步骤: 接种HPV疫苗。疫苗是安全和有效的。可以保护男性预防疣和某些HPV引起的癌症。疫苗应该在性活动开始之前进行。通常在6个月期间接种3次。 避孕套可以降低HPV感染或其它所有性传播疾病的几率。 但是HPV可以感染避孕套覆盖不到的地区, 所以避孕套不能充分预防HPV感染。 什么样的男性适合种植HPV疫苗? 在美国,推荐下列男性应用HPV疫苗: 所有11岁或12岁男孩,可更早到9岁。 21岁之前没有接种过疫苗的男孩。 26岁之前没有种植疫苗的男同性恋、双性恋和其它与男性有性关系者。 26岁之前没有种植疫苗的男性艾滋患者, 或免疫力低下者。 HPV感染对于我和性伴侣的健康意味着什么? 如果在你和伴侣的阴茎,阴囊,肛门、口腔或喉咙出现新的或不寻常的问题(如疣、增生、肿块或疼痛)要去就诊。 即使你是健康的, 你和你的性伴侣(s)也最好检查其他性传播疾病。 如果你或你的伴侣有生殖器疣, 应该避免做爱, 直到疣消失或去除。现在还不知道去除湿疣之后多久, HPV就不传播了。 HPV感染对我和伴侣的关系意味着什么? HPV感染通常是暂时的。一个人出现健康问题之前,可能HPV感染很多年了。如果你或你的伴侣被诊断为一种HPV相关疾病, 没有办法知道你感染了HPV已经多久了。 也没有办法知道究竟是你传给你的性伴侣, 还是他传给你。HPV感染并不表明你和你的性伴侣有其他的性关系。最重要的是你们双方讨论你们的性健康,以及所有其他性传播疾病对彼此的风险。 来源:北京协和医院 孙晓光教授的博客
原创: 妇科肿瘤中心 天府妇瘤 昨天 又是一年要过去了,您的身体还好吗? 前段时间“八成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的话题登上热搜榜,很多年轻人表示打开体检报告单前,先要深呼吸几次,然后不断告诉自己莫得问题,最后鼓起勇气打开体检报告,整个过程像极了学生时代查阅期末考试成绩的你!? ······有时击退一个成年人,一张体检报告就足够了。 作为新时代的女性,时常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家是温柔贤良的家庭主妇,职场上又是精明干练的精英。每天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女神们也有疲惫不堪的时候。关爱自己,关注健康,成了女性朋友共同的呼声。那就认真做个体检吧。 可是,那么多复杂繁多的体检项目该怎么选呢? 别急,现在“天府妇瘤”为女神们支招了, 送您一张体检清单,让您从容面对,不再一脸懵。体检内容主要包括常规检查和个性化项目。不同年龄阶段的女性也有不同的选择。 哪些基本体检项目是必选的? 一般检查 包括血压、心率、身高、体重、体重指数, 评估心脑血管危险因素。?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筛查血液系统疾病。 2、尿常规 评估肾功能和泌尿系统疾病。 3、大便常规+隐血试验 了解消化道有无隐形出血。 4、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 评估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排查有无糖尿病、高血脂等情况 5、乙肝两对半定性 筛查是否为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有无保护性抗体。如果没有抗体,需及时去防疫站接种疫苗。 6、肿瘤标志物(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CA-125糖类抗原)? 7、13碳尿素呼气试验 筛查胃部有无幽门螺旋菌感染,如为阳性,可能有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等胃部疾病 影像学检查 1、心电图检查,了解心脏功能。 2、彩色B超,从上到下依次检查甲状腺及淋巴结;乳腺超声及腋下淋巴结;肝、胆、胰、脾;双肾、输尿管、膀胱;子宫、附件。 3、胸部 X线,检查有无肺炎、骨折、气胸、肺心病等。 注意:孕妇或计划3个月内怀孕的女性不拍胸片。 女性必做的癌症筛查 2019年1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约392.9万人,这意味着,平均每天超过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每分钟有7.5人被确诊为癌症。女性高发恶性肿瘤从高到低依次为:乳腺癌、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胃癌、宫颈癌等 所幸的是,我们可以通过早期筛查发现它们的踪迹。 *乳腺癌的筛查 45岁以上的女性, 推荐通过乳腺钼靶摄片和彩超结合的方式来进行乳腺癌的筛查;有早发乳腺癌家族史,且携带有乳腺癌致病性遗传突变的高危风险女性,筛查起始年龄可提前至35岁。 *宫颈癌的筛查 只要我们手握两大利器(细胞学检查和HPV检查),就可以让宫颈癌无处遁形 有性行为的女性,25~30岁开始筛查 25~29岁 细胞学筛查阴性者,每3年检查一次; 30~64岁(以下任选一种) 细胞学筛查阴性者,每3年检查一次; HPV筛查阴性者,每5年一次; 如果细胞学+HPV筛查都是阴性,每5年一次; 65岁以上 若过去10年内,连续3次细胞学阴性或连续2次HPV阴性,无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史,则不需要再筛查。 若以前有CIN2或3、原位腺癌病史的妇女,应在病变自然消退或临床治疗后持续筛查20年,甚至延长筛查至65岁。 *肺癌的筛查 年龄50~74岁,至少合并以下一项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年包,其中包括戒烟时间不足15年者; 2.被动吸烟者; 3.有职业暴露史(石棉、铍、铀、氡等接触)者; 4.有恶性肿瘤病史或肺癌家族史者; 5.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或弥漫性肺纤维化病史者。 注:年包:指每天吸烟多少包乘以持续多少年,例如20年包指每天1包持续20年或每天2包持续10年 建议行LDCT(低剂量螺旋CT)筛查 *甲状腺的筛查 甲状腺筛查要同时进行功能检查和形态检查。 目前没有用于甲状腺癌早期检测或常规筛查的标准试验。 临床颈部体检: 20~29岁,每2~3年1次, 30岁以后,每年1次。 颈部超声检查: 30岁后每年1次。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颈部超声检查,每年一次。 女性孕前和哺乳期结束时,建议分别进行一次颈部超声检查。 补充一下? 甲状腺癌高危人群: 1、童年期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放射线尘埃接触史者; 2、由于其它疾病,头颈部进行过放疗的患者; 3、有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甲状腺髓样癌等既往史或家族史; 4、甲状腺结节>1cm,且结节生长迅速,半年内增长到1cm以上; 5、甲状腺结节>1cm,伴持续性声音嘶哑、发声困难、伴吞咽困难或呼吸困难,并可排除声带病变(炎症、息肉等); 6、甲状腺结节>1cm,伴颈部淋巴结肿大; 7、降钙素高于正常范围者。 *结直肠癌的筛查 筛查人群:40~74 岁 筛查方法: 一般人群: 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推荐筛查周期为每年1 次; 粪便 DNA检测,建议筛查周期为每1~3年1次; 结肠镜检查,推荐筛查周期为每5~10年1次。 高危人群:高质量结肠镜检查 补充一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 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史 本人有癌症史(任何恶性肿瘤病史) 本人有肠道息肉史 同时具有以下两项及两项以上者: 1、慢性便秘(近2年来便秘每年在2个月以上) 2、慢性腹泻(近2年来腹泻累计持续超过3个月,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在1周以上) 3、黏液血便 4、不良生活事件史(发生在近20年内,并在事件发生后对调查对象造成较大精神创伤或痛苦) 5、慢性阑尾炎或阑尾切除史 6、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 *胃癌筛查 筛查年龄:40岁以上 高危人群: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5、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建议行血清胃蛋白酶原、促胃液素一17、 幽门螺杆菌检查 有异常者再行内镜检查 说了那么多筛查,可能大家脑壳都晕了 没关系,课代表在这里,马上为你勾重点 结语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罹患某些疾病的几率也在增加,千篇一律的体检不能准确筛查出疾病,如同做了一次“假体检”,针对自身情况采取个性化的体检方案,才能达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目的。看完了我们罗列的体检清单,女神们是否已经心中有数了呢? 作者:王馨婕 审稿:张国楠(主任医师),张婷
孕期是女性一生中十分特殊而重要的时期,许多事情都需要特殊注意:饮食,戒烟酒,用药……但是,「怀孕能照X线吗?」我们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不能,因为孕期的母体对外界刺激较敏感,辐射、特定药物、酒精、感染等都有可能对胎儿现在或以后产生影响。作为医生,肯定是会尽量避免对怀孕妇女进行X线检查的,但是,总有一些情况下会遇到非X线检查无法诊断的疾病,这时候如果医生开出了X线检查,请记住,说明当前诊断不明的疾病可能造成的危害,一定比辐射造成的危害大得多。绝大部分必要的X线检查都是用来检查上肢,下肢,头部,牙齿和胸部,而不是腹部盆部等下躯干部位。只要检查操作得当,是不会对胎儿产生任何的辐射的。如果你要检查的是上述部位,则无需担心了。而X线辐射对胎儿是否真的有影响,目前学界仍有争议,但现在看来,孕期受到过小剂量的X线辐射的孕妇,她们的孩子患相关疾病的概率和正常孕妇几乎相同。如果是在X线照相之后才发现自己是已经怀孕的怎么办?首先不要过分担心,因为小剂量对胎儿产生影响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的。更极端的情况是在短期内接受了大量的检查或放射治疗,这时候应与你的医生就你的具体情况沟通。对于生育期女性,下面5点建议能帮助你更好地规避这种风险:①最重要的是,如果你已经怀孕或怀疑自己怀孕,一定告诉你的医生,这不光是影响X线检查方案的制定,更影响核医学和用药方案的选择;②有时候怀孕早期的一些反应,比如恶心呕吐,乳房触痛,身体虚弱——很容易被误认为是所患疾病的症状,如果你因病就诊时有上述症状,务必留心并告诉医生,医生会先做妊娠试验来确定你是否怀孕;③如果你未怀孕但有怀孕的打算,请在检查时要一件铅衣来保护你的生殖器官免受辐射;④不管医生是否给你开具了X线检查,都要给他拿出你最近做过的类似检查,可能会为你省去一次不必要的检查。最好每次检查之后都做一个记录;⑤你有得知你所做的检查的目的和风险的权利,一定要和医生详细地问清楚。英文原文Pregnancy is a time to take good care of yourself and your unborn child. Many things are especially important during pregnancy, such as eating right, cutting out cigarettes and alcohol, and being careful about the prescription and over-the-counter drugs you take.Diagnostic x-rays and other medical radiation procedures of theabdominal areaalso deserve extra attention during pregnancy.This brochure is to help you understand the issues concerning x-ray exposure during pregnancy.Diagnostic x-rays can give the doctor important and even life-saving information about a person's medical condition. But like many things, diagnostic x-rays have risks as well as benefits.They should be used only when they will give the doctor information needed to treat you.You'll probably never need an abdominal x-ray during pregnancy. But sometimes, because of a particular medical condition, your physician may feel that a diagnostic x-ray of your abdomen or lower torso is needed. If this should happen - don't be upset. The risk to you and your unborn child is very small, and the benefit of finding out about your medical condition is far greater. In fact,the risk ofnothaving a needed x-ray could be much greater than the risk from the radiation.But even small risks should not be taken if they're unnecessary.You can reduce those risks by telling your doctor if you are, or think you might be, pregnant whenever an abdominal x-ray is prescribed. If you are pregnant, the doctor may decide that it would be best to cancel the x-ray examination, to postpone it, or to modify it to reduce the amount of radiation. Or, dependingon your medical needs, and realizing that the risk is very small, the doctor may feel that it is best to proceed with the x-ray as planned. In any case, you should feel free to discuss the decision with your doctor.What Kind of X-Rays Can Affect the Unborn Child?During most x-ray examinations - like those of the arms, legs, head, teeth, or chest - your reproductive organs are not exposed to the direct x-ray beam. So these kinds of procedures, when properly done, do not involve any risk to the unborn child. However, x-rays of the mother's lower torso - abdomen, stomach, pelvis, lower back, or kidneys - may expose the unborn child to the direct x-ray beam. They are of more concern.What Are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X-Rays?There is scientific disagreement about whether the small amounts of radiation used in diagnostic radiology can actually harm the unborn child, but it is known that the unborn child is very sensitive to the effects of things like radiation, certain drugs, excess alcohol, and infection. This is true, in part, because the cells are rapidly dividing and growing into specialized cells and tissues. If radiation or other agents were to cause changes in these cells, there could be a slightly increased chance of birth defects or certain illnesses, such as leukemia, later in life.It should be pointed out, however, that the majority of birth defects and childhood diseases occur even if the mother is not exposed to any known harmful agent during pregnancy. Scientists believe that heredity and random errors in the developmental process are responsible for most of these problems.What If I'm X-Rayed Before I Know I'm Pregnant?Don't be alarmed. Remember that the possibility of any harm to you and your unborn child from an x-ray is very small. There are, however, rare situations in which a woman who is unaware of her pregnancy may receive a very large number of abdominal x-rays over a short period. Or she may receive radiation treatment of the lower torso. Under these circumstances, the woman should discuss the possible risks with her doctor.How You Can Help Minimize the RisksMost important, tell your physician if you are pregnant or think you might be. This is important for many medical decisions, such as drug prescriptions and nuclear medicine procedures, as well as x-rays. And remember, this is true even in the very early weeks of pregnancy.Occasionally, a woman may mistake the symptoms of pregnancy for the symptoms of a disease. If you have any of the symptoms of pregnancy - nausea, vomiting, breast tenderness, fatigue - consider whether you might be pregnant and tell your doctor or x-ray technologist (the person doing the examination) before having an x-ray of the lower torso. A pregnancy test may be called for.If you are pregnant, or think you might be, do not hold a child who is being x-rayed. If you are not pregnant and you are asked to hold a child during an x-ray, be sure to ask for a lead apron to protect your reproductive organs. This is to prevent damage to your genes that could be passed on and cause harmful effects in your future descendants.Whenever an x-rayis requested, tell your doctor about any similar x-rays you have had recently. It may not be necessary to do another. It is a good idea to keep arecordof the x-ray examinations you and your family have had taken so you can provide this kind of information accurately.Feel free to talk with your doctor about the need for an x-ray examination. You should understand the reason x-rays are requested in your particular case.Distributed by the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Obstetricians and Gynecologists, and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Public Health Service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Rockville, MD 20857HHS Publication No. (FDA) 94-8087
宫颈癌是中国女性第二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有逾47万新发宫颈癌病例,中国每年新发宫颈癌病例数约占世界总发病数的28%。由于几乎所有的宫颈癌的病例样本中都能找到人乳头瘤病毒(HPV),从而印证了HPV是宫颈癌的致病病毒,也使得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癌症病变中唯一病因明确的癌症。HPV感染是一种很常见的感染,高达75%的女性在其一生中可能感染HPV,在30岁以下(18-28岁)性活跃的年轻女性中亦不鲜见(4-15%),且终身积累的概率高达40%,但这种感染通常是“一过性”的或者称为“一过性HPV携带状态”,平均感染时间为8个月,多数可以清除,并不会发展为癌前病变。而30岁以上妇女HPV持续感染平均8-24个月可发生宫颈癌前病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平均8-12年可发展为浸润癌。因此,高危型HPV持续性的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发生的元凶。高风险HPV检测联合细胞学:更精确的宫颈癌筛查手段美国癌症学会(ACS)、美国阴道镜检查与宫颈病理学会(ASCCP)和美国临床病理学会(ASCP)认为:宫颈癌筛查最佳策略应当最大化筛查的益处、最小化筛查的潜在危害。对于HPV检测来说,最重要的检测指标是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 来决定哪些人可以回到常规人群管理,而不需要进一步的治疗。因此,HPV筛查的目的是发现真正有高风险人群,而非检测单纯的HPV感染者。2012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USPSTF)发布的新版宫颈癌筛查指南以及ACS、ASCCP、ASCP联合发布的2012年新版宫颈癌筛查指南中,对于30—65岁的女性,优先推荐每5年进行细胞学和高危型HPV联合检测。若高危型HPV检测为阴性,则5年内无需再接受筛查;若细胞学检测为阴性,高危型HPV检测为阳性,则需要每年重复进行联合检测。HPV16/18分型:有助于更好的对宫颈癌高风险人群进行风险分层管理事实上,采用HPV检测进行筛查给临床会带来一些新的困惑和质疑,比如,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状况可否被视为“新的ASCUS”?临床上该如何进行后续的管理?欧洲生殖道感染和肿瘤研究组织(EUROGIN)在2008年提出的宫颈癌防治策略中,设想通过HPV16/18基因分型、p16或其它生物标记物,对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人群进行分流,早期发现高风险人群。一项美国最大型的宫颈癌筛查临床研究(47,208名女性参与、持续5年)——ATHENA研究发现:细胞学漏诊的高度宫颈上皮内瘤病变中,有1/3为HPV16和/或HPV18阳性。细胞学阴性但HPV16阳性的女性,发生CIN2 以上病变的风险为13.6%,亦即平均每8个人中就有1人被细胞学漏诊的CIN2及更高级别病变。细胞学阴性但HPV18为阳性的女性,发生CIN2以上病变的风险为7%。细胞学ASC-US、高风险HPV群组阳性者发生CIN2及更高级别病变的风险,与HPV16和/或18阳性但细胞学阴性者的风险相当,应该立即进行阴道镜检查。所以,在筛查中结合HPV16/18基因分型,可以更好的对风险进行分层管理。2013年ASCCP新版指南也特别提出要对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30岁以上女性进行HPV16/18基因分型检测(见下图),以及时发现细胞学正常结果中存在CIN的高危人群,以及意义未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中需要更密切随访的人群。30岁以上,细胞学阴性、HPV阳性的女性如何进行管理HPV DNA检测:有效分流ASCUS 与LSILASCUS是临床医生和细胞学技术人员及受检者遇到的最大困惑。其数量大且去向不明,较难确认是正常,抑或已经出现CIN。在美国,ASCUS和LSIL的发生率达1.6—7.7 %,其中 15%—30%是CIN 2/CIN 3。可见ASCUS和LSIL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对于ASCUS和LSIL进行分流非常必要。针对ASCUS和LSIL的分流检测,目前有三种常用方法:1、直接阴道镜检联合活检。这种方法不仅加重费用,还会对身体产生创伤,不适合大范围推广;2、重复细胞学追踪,受检者需要在第12、18、24个月时进行多次活检,但对于大多数可能正常的患者,复查细胞学会耗费很多时间,加重经济和精神负担;3、HPV DNA检测是被公认为最有效的检测方法。较之阴性患者,HPV阳性患者发生CIN1的机会高3.8倍,发生CIN2和CIN3的机会高12.7倍。HPV阳性能预测不同级别CIN的发生,早期发现重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减轻病人焦虑,降低重复检查的花费。HPV DNA检测:指导CIN处理、治疗及术后随诊作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CIN的主要病因,HPV的持续感染率和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对CIN 1、CIN 2、CIN 3患者中,处理的方式不尽相同。临床上对于CIN1患者基本认为可以不予治疗,还存在着困惑和争议。CIN1的逆转、持续及进展分别为60%、30%及10%。由于进展很慢,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很小(<1%),很可能导致过度治疗,从卫生经济学上也是不必要的。诚然,CIN1的确有发展为HSIL和宫颈癌的潜在危险,通过HPV DNA检测可以帮助确定高风险的患者。而CIN2是CIN1到CIN3的过渡状态,HPV阳性与HPV阴性会使CIN2的转归有很大区别,对临床决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此外,HPV DNA检测在CIN患者的治疗及术后随诊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尽管对于CIN合理的、成功的治疗率可达到90%—95%,但经过治疗之后,复发率仍有10%。这些CIN患者未来8年内发展为宫颈癌的机会是普通人的4-5倍,其最大的危险来自治疗不当(残留)或是多灶性疾病复发。但切缘是否“干净”也并不是预测的良好指标,切缘“干净”者也可能出现残留和复发,所以患者需要继续随诊的同时还要检测HPV。常规要求CIN治疗后4—6个月进行第一次复查,6—12个月后再进行随访和检查。根据2012年ASCCP/ACS/ASCP的报告:对于HPV检测方法的评估,应以CIN2和CIN3作为研究判定终点。HPV检测CIN2+和CIN3+的敏感度应该≥90%,并建议不要将未经临床验证的HPV检测用于宫颈癌筛查。如果说HC2( Hybrid Capture )开始了一场HPV检测及提高妇女健康和防治宫颈癌的革命,那么新方法cobas 4800 HPV DNA检测,则是推动了宫颈癌筛查技术的新进展,可同时提供HPV16、18分型结果和其他12个高风险HPV亚型汇总的结果,并具备经临床验证的判定标准(cut-off值)和全自动化检测平台,在大样本筛查中具有独特优势,临床表现和重复性也符合当前对HPV检测的要求。该检测已获得美国FDA、欧盟CE认证和中国SFDA批准,在宫颈癌筛查及诊疗领域将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细胞学阴性但未发现宫颈管细胞的检查结果不必过早重复检查●宫颈管搔刮发现的CIN1应视为CIN1,不再作为宫颈管搔刮的阳性表现●即使HPV(-),报告为“不满意”的细胞学检查结果也需要重复●细胞学检查(-)的女性,只有在特定HPV基因型(+)(即HPV 16、HPV 18)情况下才行阴道镜检查;如果HPV(+)、细胞学结果ASC-US,无论HPV什么基因型,都应行阴道镜检查●对于ASC-US,立即行阴道镜检查并不合理。ASC-US也不需要在6个月和12个月时行细胞学检查,只需在12个月复查细胞学即可。如果12个月复查细胞学(-),每3年复查一次细胞学检查●HPV(-)的ASC-US,应该在3年后(而不是5年后)同时复查HPV和ASC-US●HPV(-)的ASC-US还不足以保证能够在65岁时终止筛查●通过HPV和细胞学的联合检查,已经接受治疗或未治疗的CIN2+长期随访的途径,得到了更加明晰的说明●更多的检查方案将HPV和细胞学的联合检查整合进去,从而降低了随访的次数。仅仅使用巴氏涂片的方案目前仅限于不足30岁的女性,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联合检查也会扩展到30岁以下的女性。21-24岁间的女性通常进行保守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在过去的十年间随着新的分期系统和外科手术方式及新的辅助治疗方式的产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手术治疗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但是其有效性及淋巴结切除的范围已经发生改变,两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淋巴结切除并未使得生存受益。放疗的作用已经发生改变,化疗无论是单纯化疗还是联合放化疗已经越来越多的用来治疗盆腔外及下腹部肿瘤病灶。新型制剂和靶向治疗药物正在被研制。关于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敏感性及潜在基因突变研究可能带来治疗方式的改变。子宫内膜癌是世界范围内女性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疾病,每年接近20万新发病例,为世界第七大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各地区有差异,它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在北美和欧洲发生率仅次于乳腺癌、肺癌、结直肠肿瘤。 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早期局限在宫体时即被诊断,因其常伴有阴道流血。总体来说,子宫内膜癌预后良好,但是对于高期别、深侵犯、透明细胞癌等特殊病理类型的则预后欠佳。预后的主要因素在于年龄、种族、分期、分级、侵犯深度、肿瘤大小、受体情况和细胞类型。子宫内膜癌患者中绝经期后妇女最常见,最重要的危险因素是内源性雌激素升高,肥胖是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此外,他莫昔芬的使用也与之相关。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HNPCC)又称为林奇综合症的家族成员年轻时易发生子宫内膜癌,主要原因在于DNA错配修复蛋白(MLH1,PMS2,MSH2,MSH6)的遗传突变。此篇综述主要集中于在无孕酮拮抗的雌激素长期作用下,子宫内膜发生增生性改变,最后导致癌变的I型子宫内膜癌。病理因素与分期 淋巴结是否播散是子宫内膜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一系列研究证明外科病理分期进行肿瘤分期,侵犯深度、淋巴管是否浸润、宫颈侵犯与淋巴结是否转移与生存率密切相关。外科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治疗争议主要在于是否必要行淋巴结切除以及切除范围,何种患者需保留卵巢。由于许多子宫内膜癌患者年龄偏大,合并症较多,治疗必须量体裁衣。虽然子宫内膜癌最常规的播散方式是通过淋巴播散,但是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淋巴结切除的作用一直存在争议,一些妇科肿瘤学家建议选择性行淋巴结切术,主要针对高风险患者(高期别及深侵犯的患者),另有学者建议常规行淋巴结切除。采用选择性淋巴结切除在临床实践中存在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判断侵犯深度以及肿瘤分期时常较困难。但无疑淋巴结切除为术后辅助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信息。一些研究证实了淋巴结切除潜在的治疗性作用以及对生存率的影响,淋巴切除范围存在争议。 Fotopoulou和他的同事说明了腹主动脉旁淋巴结甚至以上淋巴结转移的高发生率。两项随机对照试验证明淋巴结切除并未使得生存受益。子宫双附件切除是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式,过去的十年里,通过腹腔镜和机器人的手术方式显示了其可行性。 虽然绝大多数子宫内膜癌患者均为绝经后,但是仍然有20%患者发生在绝经前妇女,事实证明,对于子宫内膜癌,只要治疗得当选择得当是可以保留生育的。低中度风险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低中度风险子宫内膜癌是妇科肿瘤治疗中的最具有争议的。局限在子宫内膜的G1和G2肿瘤预后较好,被认为是低风险。一个回顾性研究中发现其十年复发率仅为3%,鉴于其良好的预后,辅助治疗通常是不需要的。对于中危组尚没有证据表明任何的辅助治疗使得生存受益,放疗曾是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尽管如此,两项研究证明了无论是单纯化疗还是联合放化疗对于中危组的有效性。放疗可以降低盆腔局部复发的风险,但是不能提高I期和II期的生存率。 盆腔放疗不能提高生存率可能有一部分的原因在于绝大多数的复发位于阴道残端,尽管如此,解释此项结果仍需谨慎,因为研究所纳入的患者有相当一部分是低危的。鉴于此局限性,研究者试图通过亚组分析来明确子宫内膜癌进行放疗是否受益,最终的研究证明了放疗可以提高IC期G3的生存率。过去一直认为子宫内膜癌主要通过淋巴播散,但是临床医生经常发现局限在子宫体的肿瘤仍然有远处转移可能。一项研究发现高分化、深侵犯的均接受盆腔放疗子宫内膜癌患者有近三分之一的发生了远处转移,越来越多的试验正在进行为了研究化疗对于中危组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作用。晚期子宫内膜癌的辅助治疗化疗被认为是III和IV子宫内膜癌主要治疗方式。一项研究比较了全腹部放疗和顺铂阿霉素联合化疗的疗效,证明了化疗的优势。五年生存率为53%比42%,鉴于此,化疗在晚期子宫内膜癌患者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复发性子宫内膜癌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为混杂人群,治疗必须个体化,手术、放疗、化疗、和激素治疗都可用来进行治疗。放疗对于子宫内膜癌术后阴道残端复发是治疗的一种方式。盆腔巨块型复发病灶可以考虑手术或者进行放疗。孕激素及他莫西芬是最常用的复发性子宫内膜癌的激素治疗方式,研究证明低剂量和高剂量治疗效果接近,但是毒性反应不一样。AP化疗方案被认为是最有效的治疗方式。研究的关注点集中在紫杉醇类药物,一系列研究已证实紫杉醇加铂类药物化疗在复发性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有效性。 血管再生及血管内皮增长被认为是子宫内膜癌进展的关键因素,贝伐单抗的疗效有待试验结果证实。
ACOG的临床指南:这是根据2012年ASCCP指南[2]进行更新升级的版本。具体参见图1至图18。在这里需要解释两个定义。“异常性较小”(lesser abnormalities),HPV16或HPV18(+),持续的未分型的HPV感染,细胞学报告的ASC-US、LSIL。“年轻女性”(young women),前来咨询治疗异常发现以行后续妊娠或继续进行保守观察之利弊的女性,没有具体年龄限制。特殊人群指的是孕妇和年轻女性。指南中“推荐(recommended)”、“最好(preferred)”、“可以接受(acceptable)”、“不推荐(not recommended)”、“不可接受(unacceptable)”等语含义自明。“返回式HPV检测”(reflex HPV test)即利用残留的细胞液基,或上次细胞学是同时留取的HPV标本进行检测,此举为了节省费用和减少经济负担。根据证据等级,ACOG对此作出如下推荐。 A级证据(良好的和一致的证据)●细胞学ASC-US,行返回式HPV检测。●对于HPV(+)的ASC-US,应行阴道镜检查。●细胞学提示LSIL,无论HPV结果,都行阴道镜检查。●除了孕妇和年轻女性,充分的阴道镜检查诊断CIN2、CIN3或CIN2,3,切除或消融(excision and ablation)都是合适的选择。 B级证据(有限的和不一致的证据)●≥30岁的女性,如果同时检测时HPV(+)、细胞学(-),在一年后再次同时检查是可以接受的。对于HPV(-)的ASC-US(无论是同时的HPV还是返回式的HPV),推荐在3年后重复这两种检查。●对于HPV(+)的ASC-US,如果阴道镜未能发现CIN,推荐在12个月后同时检查这两种检查。如果同时检查均为(-),推荐3年内回到按照年龄进行的检查方案中。●对于21-24岁的女性,如果细胞学提示ASC-US,最好在12个月后复查细胞学,但是返回式HPV检测也是可以接受的。●≥65岁的女性准备停止筛查时,应把HPV(-)的ASC-US视为异常。●对于21-24岁间细胞学提示LSIL的女性,推荐在12个月后随诊细胞学,不推荐阴道镜检查。●对于LSIL的孕妇,最好行阴道镜检查。●对于ASC-H的女性,无论HPV什么结果,都推荐行阴道镜检查。返回式HPV检测是不推荐的。●除了特殊人群,对于细胞学检查为HSIL的结果,立即行LEEP或阴道镜是可以接受的。●除了孕妇,如果对于细胞学HSIL、阴道镜检查不够充分,推荐行诊断性的切除。●对于21-24岁间、ASC-H或HSIL的女性,推荐行阴道镜。立即治疗(即查即治)是不可接受的。●除了不典型内膜细胞,所有AGC和AIS的亚类,无论HPV什么结果,都推荐行阴道镜检查和内膜活检。推荐内膜活检和阴道镜检查同时进行,对于≥35岁所有AGC和AIS的亚类,推荐行宫颈管内活检。对于所有≥35岁且有临床指证的女性推荐行内膜活检,因为这些女性存在内膜癌变的风险。●对于细胞学良性内膜细胞、良性内膜间质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无症状的绝经前女性,推荐不再进行评估。对于绝经后细胞学结果为良性内膜细胞的女性,无论有无症状,都要对内膜进行评估。●对于≥25岁、CIN1或因“异常性较小”的细胞学结果行阴道镜检查未发现病灶的女性,推荐1年后再次检查。如果HPV和细胞学检查均为(-),推荐3年后根据年龄进行再次检测。如果任一检查异常,推荐行阴道检查。如果CIN持续至少2年,继续随访或治疗都是可以接受的。●在异常性较小的结果后宫颈管内活检发现CIN1,但阴道镜直接活检未发现CIN2+,处理应该遵循ASCCP有关CIN1的指南,并在12个月内重复宫颈管内活检。●对于21-24岁间女性,先前细胞学发现ASC-US或LSIL、组织学证实CIN1,推荐在12个月后重复细胞学检查。随访HPV检测是不可接受的。●如论此前细胞学什么结果,均不推荐对于21-24岁间、CIN1的女性进行治疗。●对CIN1的孕妇进行治疗是不可接受的。●初次诊断CIN2,CIN3或CIN2,3就行全子宫切除是不能接受的。●对CIN2,CIN3或CIN2,3接受治疗的女性,推荐在12个月后、24个月后进行同时检测。如果同时检测均为(-),推荐3年后再次检测。如果任一检查异常,推荐阴道镜结合内膜活检。如果检查均为(-),推荐持续20年的常规筛查(即使已经超过65岁也推荐继续筛查)。 C级证据(会议或专家观点)●对于细胞学不满意的情况,HPV检测没有、未知或阴性,推荐2-4个月后重复细胞学检查。●对于21-29岁间女性,细胞学检查(-),但是宫颈管内移行带的成分没有或不够充分,推荐常规筛查。对于≥30岁的女性,细胞学(-)、宫颈管内移行带的成分没有或不够充分,且HPV的结果没有或未知,最好行HPV检查。●对于绝经后LSIL但未行HPV检查的绝经后女性,可以接受的选择包括:进行HPV检查;在6个月和12个月重复进行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对于21-24岁细胞学为HSIL的女性,如果组织学未能发现CIN2+的病变,推荐联合应用阴道镜和细胞学检查(每6个月一次)的方案观察到24个月,前提是保证阴道镜检查是充分的,而且宫颈管评估的结果为阴性或CIN1。●如果组织学未能发现CIN2+的病变,推荐进行诊断性的切除,或者在12个月、24个月进行联合检查的观察(前提是保证阴道镜检查是充分的,而且宫颈管评估的结果为阴性)。这种情况下,回顾细胞学、组织学和阴道镜的发现是可以接受的。●对于21-24岁间的女性,细胞学发现ASC-H或HSIL后组织学确认CIN1或没有病灶,推荐联合应用阴道镜和细胞学检查(每6个月一次)的方案观察到24个月,前提是保证阴道镜检查是充分的,而且宫颈管评估的结果为阴性。●如果操作处理之后立即发现诊断性切除的标本边缘或宫颈管内标本存在CIN2,CIN3或CIN2,3,最好在治疗后4-6个月利用细胞学和宫颈管内活检进行再次评估。●对于组织学诊断CIN2,3但没有其他特异发现的年轻女性无论是治疗,还是联合应用阴道镜和细胞学检查(每6个月一次)都是可以接受的,前提要求细胞学检查是充分的。如果一个年轻女性组织学诊断CIN2,最好观察,但治疗也是可以接受的。完成生育要求以及诊断性切除标本中发现AIS的女性最好行全子宫切除。图1. 不满意的细胞学检查
女子宫颈“藏物”二十余年危及生命省人民医院医生“妙手”微创取出湖北日报2025-03-0617:46湖北日报讯(记者曾莉、通讯员庞湘力、龚雨西)近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成功为一名32岁的庞女士取出“深藏”宫颈20余年的异物。该异物引发盆腔脓肿,导致庞女士突发下腹疼痛。经妇Ⅰ科主任张燕教授团队与胃肠外科专家团队联手,通过腹腔镜联合经产道的微创路径,顺利解除了患者病痛。2月底,庞女士因下腹痛伴发热10余天,前往张燕教授门诊就诊。检查发现,其阴道有大量脓性分泌物,彩超提示盆腔脓肿,病情危急,随时可能发生“感染性休克”。张燕教授团队紧急行腹腔镜探查术,术中发现盆腔内大量脓液,子宫、输卵管卵巢脓肿与肠管广泛粘连,形成包裹性脓肿;继续探查发现宫颈后唇处有一硬质异物,是导致盆腔脓肿的“罪魁祸首”。由于异物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首次手术先行脓肿清除,待感染控制后再计划取出异物。完善检查后,医生确定其宫颈后唇内有直径约3厘米的环状异物。感染控制后,张燕教授团队制定个体化手术方案。在麻醉科刘志刚教授团队保障下,与胃肠外科吴红学副教授合作,进行了腹腔镜联合经阴道的微创手术治疗。由于宫颈异物留存时间过长,该异物已经和宫颈组织致密粘连长在一起,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会伤及附近的肠管等器官,甚至引发进一步感染等并发症。最终,通过腹腔镜联合经阴道路径,成功将与宫颈组织紧密粘连的异物完整取出。术后,妇Ⅰ科万婷护士长带领护理团队精心护理,庞女士恢复顺利,感染缓解,精神状态改善。出院时,庞女士对医护团队表示诚挚感谢。张燕教授提醒,阴道及宫颈内异物常见表现为分泌物增多、出血、疼痛等,不同异物危害各异,长期留存可引发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女性健康。女性若遇类似情况,应及时就医。责任编辑:王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