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是指下肢浅表静脉发生扩张、延长、弯曲成团状,晚期可并发慢性溃疡的病变,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最重要的疾病,也是四肢血管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正常人的静脉曲张发病率已达到27%,有家族史的人群发病率超过50%。对于这样一个常见病,由于早期不会过多地影响工作、生活,往往被大多人所忽视,造成更严重的并发症的出现。
深静脉血栓100问(一):血栓1问:什么是血栓(thrombus)?答:血栓是指血液在心脏或血管内发生凝结,形成的固体凝块称为血栓。2问:血栓是怎么形成的?答:血液中存在着相互拮抗的凝血系统和抗凝血系统。在生理状态下,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不断地被激活,产生凝血酶,形成微量纤维蛋白,沉着于血管内膜上;同时这些微量的纤维蛋白又不断地被激活了的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所溶解,被激活的凝血因子也不断地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所吞噬。上述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动态平衡,既保证了血液有潜在的可凝固性又始终保证了血液的流体状态。有时在某些能促进凝血过程的因素作用下,打破了上述动态平衡,触发了凝血过程,血液便可在心血管腔内凝固,形成血栓。3问: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血栓形成的机制异常复杂,1865年Virchow提出的经典理论认为:血管壁损伤、血流异常和血液成分改变是引起血栓的3个主要因素。4问:血栓由哪些物质组成?答:血栓的主要构成物质为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各种成分的比例因发生部位、原因不同而不同。5问:血栓分为那几类?答:根据血栓的构成和性质分为六类:血小板血栓、白色血栓、红色血栓、混合血栓、微血栓和感染性血栓。6问:各类血栓的主要构成和分布情况如何?答:白色血栓主要由白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多发生于动脉。红色血栓主要由红细胞、血小板和纤维蛋白组成,多发生于静脉。混合血栓最为常见,由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和纤维蛋白四种成分组成,可发生在动静脉和心脏各部位。微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束组成,出现于全身凝血功能亢进时的微血管内。单纯血小板血栓和感染性血栓较少见,多数也发生在微血管。7问:血栓的最终结局是什么?答:小的血栓可被纤溶酶完全溶解、吸收。较大的血栓不能被完全溶解,多数被周围肉芽组织所替代(机化)、形成血管再通(reconalization)。在机化过程中少量血栓脱落成栓子,引起栓塞;部份血栓因钙盐沉积形成动、静脉石。8问:血栓对人体的影响是什么?答:有利的影响是能起到堵塞血管破损口、减少或阻止出血的作用;炎症病灶周围小血管内血栓还有防止病原菌蔓延扩散的作用。有害的影响是产生血栓性疾病。来源:《深静脉血栓100问》,邱海滨,丁晓榕,徐大军编写。
乳腺增生:是最容易纠缠女性的一种疾病,其特点是单侧或双侧乳房疼痛并出现肿块,乳痛和肿块与月经周期及情志变化密切相关。乳房肿块大小不等,形态不一,边界不清,质地不硬,活动度好。本病好发于25~45岁的中青年妇女,其发病率占乳房疾病的75%,是临床上最常见的乳房疾病。根据研究资料发现,本病有一定的癌变危险,尤其对伴有乳癌家族史的患者,更应引起重视。泸州市中医医院血管、乳腺、甲状腺外科何璇中医怎么看?乳腺增生症属中医 乳癖 ”范畴 。 癖者,痞也, 中医即指痞块 , 据其病理因素可分为寒、痰、饮、 血、食癖等 , 具体是指乳房出现形状 、大小、数量不等 的硬结肿块。《外科正宗》则较为详细地阐述了该病之病因病机 :“乳癖乃乳中结核, 形如丸卵 ,或坠重作痛 ,或不病, 皮色不变, 其核随喜怒消长, 多由思虑伤脾, 忧怒伤肝, 郁结即成。”有哪些表现呢?一、乳房疼痛:以胀痛为主,也有刺痛或牵拉痛。疼痛常在月经前加剧,经后疼痛减轻,或疼痛随情绪波动而变化,痛甚者不可触碰,行走或活动时也有乳痛。乳痛主要以乳房肿块处为甚,常涉及胸胁部或肩背部。有些患者还可伴有乳头疼痛和作痒,乳痛重者影响工作或生活。二、乳房肿块:可发生于单侧或双侧,大多位于乳房的外上象限,也可见于其他象限。肿块的质地中等或质硬不坚,表面光滑或颗粒状,活动度好,大多伴有压痛。肿块的大小不一,一般在1~2cm左右,大者可超过3cm。要怎么自检?乳房自检是女性自行对乳房进行初步的检查,可以及时发现乳房病变,及时就医处理。
下肢静脉曲张是静脉系统疾病的共同表现,例如:心功能不全、下腔静脉狭窄或闭塞、布加综合征(Budd-Chiari综合征)、髂静脉狭窄或闭塞、下肢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深静脉血栓及其后遗症、大小隐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穿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动静脉瘘、髂静脉压迫综合征、腹部肿瘤等等等等,都可以表现为静脉曲张。所以,治疗下肢静脉曲张前,明确病因才是重中之重。下肢静脉造影作为下肢静脉疾病诊断、评估的“金标准”,其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其可以很好地评估下肢静脉病变的范围、程度及血流动力学变化(如静脉通畅程度、瓣膜形态和功能、交通静脉支的瓣膜功能)等。下肢静脉顺行造影可明确静脉功能不全病因,评估分析病情严重程度,并据此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为下肢浅静脉曲张选择治疗方法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安全保障。下肢静脉造影可充分显示大隐或小隐静脉及下肢浅静脉扩张、迂曲,甚至可见其呈囊状扩张。交通静脉扩张、迂曲,Valsalva试验显示显影的静脉血自深静脉向交通静脉内逆流,并与浅静脉相通。下肢深静脉是否通畅,并能了解腹腔内髂静脉情况,筛查是否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等。小腿段曲张静脉造影大腿段浅静脉及深静脉造影正常髂静脉造影髂静脉压迫综合症造影
腔内激光闭合术(EVLT)是目前最流行的微创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新方法。即将光导纤维穿刺插入病人病变的静脉血管内,通过光纤耦合系统引入曲张静脉,血红蛋白吸收激光产生的热能,使得静脉血管内膜产生炎性反应,术后通过弹力绷带和弹力袜的压迫,达到闭合曲张静脉主干及其属支的目的。治疗后1~2周,静脉腔缩小,管壁增厚,治疗段无血流,B超呈低回声,不可压缩。成功治疗数周后,静脉壁炎症消退,静脉直径减小,数个月后大多数静脉纤维化。激光的优势:1、微创,用18号套管针穿刺导入光纤即可,出血少;2、疗效彻底,手术在彩超监视下进行操作,可将主干及分支迂曲的静脉团块全部闭合;3、手术操作简单,治疗时间大大缩短,给病人带来的痛苦小;4、术后继发感染少,痛苦小,恢复快;5、外形美观,术后几乎无疤痕。手术适应症:1、原发性下肢静脉曲张,伴明显症状者;2、下肢静脉曲张虽无明显症状,但患者有美容要求者;3、毛细血管的蜘蛛样扩张。
什么是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硬化剂治疗是一种将化学药物注入曲张静脉,使之发生无菌性炎症继而纤维性闭塞的方法, 分为液体、泡沫硬化剂两种类型。治疗的目标是将曲张的静脉转化为纤维条索、消除静脉曲张、改善病理性血流动力状态、缓解静脉高压,同时达到美容的效果。硬化剂治疗有哪些优点?硬化剂治疗以其简便易行、疗效可靠、不开刀无痛苦、不留疤痕等诸多优点而成为轻-中度下肢静脉曲张的首选治疗方法。硬化剂治疗并发症?硬化剂治疗总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严重并发症极为罕见。常见并发症①毛细血管扩张;②色素沉着;③注射部位疼痛;④血栓性浅静脉炎;⑤刺痒;⑥咳嗽。少见且可自愈的并发症①皮肤坏死;② 神经损伤(隐神经、腓神经 );③短暂性视觉障碍。罕见并发症①严重的过敏反应如过敏性休克;②深静脉血栓形成;③肺栓塞;④动脉栓塞,如下肢动脉栓塞、房缺状态下出现的脑动脉栓塞等。硬化剂治疗后需要注意什么?1、正确穿戴弹力袜治疗后3天内最好24小时穿戴弹力袜,3天后在白天活动时穿上,夜间休息时可脱掉。弹力袜穿戴时间一般为1个月,如果患者无不适,可延长至3月。2、详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与主管医师联系泡沫硬化治疗后原来的曲张静脉会逐渐变硬成条索状,局部也会触及多个硬结,并伴随不同程度的疼痛,这属于硬化治疗术后的正常反应,如您有所顾虑,可及时与主管医师联系,必要时返院复查,告知您腿部的硬结变化情况,尤其应注意局部有无红肿及发热的情况。3、积极配合中医药治疗为减轻硬结形成后出现的不适反应,我院特制了中药外用方剂外敷治疗,此方剂已在临床反复验证,疗效确切,请按照主管医师交代,出院后规律外敷使用。
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治疗目的,是改善症状和外观,主要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压力治疗以及手术治疗。其中,手术是治疗后复发率最小的方法。非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压力治疗和药物治疗。能够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症状,作为辅助治疗的药物很多,如地奥司明等。压力治疗可以应用弹力绷带、弹力袜、空气压力波或空气正负压等。短期或住院期间可以用弹力绷带、空气压力波或空气正负压治疗,长期压力治疗用弹力袜比较方便。弹力袜不仅可以改善症状,还能改善下肢静脉的血流动力学,其中Ⅱ级压力梯度(20-30 mmHg)的弹力袜效果最佳。但是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对长期穿弹力袜的依从性不高,在需要通过长期穿弹力袜以预防静脉性溃疡的患者中,仅有37%-47%的坚持应用超过1年,其原因是对患者健康教育的缺乏和相对较高的花费,也有部分患者出于美观考虑而放弃穿弹力袜。压力治疗作为一种有效的防治手段,可以减少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改善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是下肢曲张静脉治疗中不可缺少的辅助措施。手术治疗:目前,下肢静脉曲张的主要手术方式包括以下几种: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剥脱术,点式剥脱术,腔内激光消融术,泡沫硬化疗法。1.高位结扎剥脱术:通过一个大概2~3cm的切口,将隐静脉汇入深静脉的地方分离并结扎,然后将隐静脉主干通过静脉剥脱器将其从体内完整剥离。高位接剥脱术是治疗隐静脉曲张最经典的术式,由于完整取出隐静脉主干,术后复发的几率最小,治疗最彻底。但体表有切口,静脉剥离过程对周围组织有一定的创伤,术后短期内可能存在不适症状。但随着手术技术和剥脱器的改进,这种传统的开放手术也越来越达到微创的效果,切口更小,恢复更快,术后不适反应逐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