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疼痛是骨科门诊常见的病例,那么导致膝关节疼痛有哪些原因呢? 一、 负重及高强度运动: 膝关节是人体中最复杂的关节,它负担着全身的重量,在运动和工作时要承受比全身大几倍的重量,超负荷工作,运动员超负荷训练,使关节过度损耗;体型肥胖者,体重超重者,膝关节则负担更重。 二、关节损伤: 如膝关节韧带损伤、髌骨支持带损伤、髌下脂肪垫损伤、半月板损伤、创伤性滑膜炎、膝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等都会引起膝关节疼痛。 三、受凉: 由于膝部的血循环较差,易受风湿寒邪侵袭,乃至伤及膝关节。如涉深水、运动后冲凉、久坐久卧湿地、渔民海上作业、农民在大棚内长时间工作、在冷库工作者缺乏防护、军人在雪地站岗执勤、骑摩托车冷风吹至关节处、女同志冬季穿短裙或经期产后下肢受寒等都容易受风寒侵袭而患病。 四、退行性病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逐渐减退,关节腔润滑液分泌减少,关节软骨营养缺乏,逐渐磨损、脱落等,关节周围骨质增生加之关节周围肌肉生理性病理性萎缩,韧带弹性减弱,膝关节活动能力逐渐减退。 五、炎症性关节病。 以上因素皆可逐渐出现不同情况的疼痛伴有关节活动障碍。日常生活中注意膝关节保护,注意劳逸结合、动静结合。做一些轻便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快走、游泳、平地骑车等,避免长时间频繁上下楼梯、跑步、爬山等。老年人应避免摔倒、扭伤,注意膝部保暖;女同志应注意经期、产期保健,避免潮湿、寒冷,膝关节功能锻炼要适度,切不可忍痛进行高强度的锻炼。
腰疼、腰困、腰酸、活动受限是骨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流行病学的调查表明,腰痛在医院的日常诊疗中占有的比重很大,约70%~80%的人在其一生中均出现过腰痛症状,大多数患者年龄在20~55岁之间。 腰痛部位:腰痛局限于两侧软组织,多为骶棘肌或腰背筋膜病变,俗称“腰肌劳损”。腰痛在棘突的浅表部,多为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病变;若腰痛部位集中在腰骶关节或骶髂关节附近,可疑腰骶关节劳损或骶髂关节炎。 腰痛性质:腰肌劳损,多表现为慢性钝痛;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多表现为尖锐刺痛或割裂样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疾患,除腰部疼痛外,还可出现下肢放射样疼痛,并有阵发性加剧(即咳嗽、大便用力时下肢疼痛加重)。 腰痛加重在一天中所出现的时间:清晨起床,即出现腰痛,稍作些腰部活动后腰痛又缓解,多提示腰椎退行性病变。午饭后腰痛逐渐加重,多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白天腰部无明显痛,在入夜之后,腰痛加剧(即夜间痛),多提示脊椎肿瘤或椎管内占位性病变。 腰痛与年龄的关系:青年人慢性腰部疼痛,常见于劳损或椎体骺板骨软骨病(又称休门氏病或青年性驼背)或强直性脊椎炎。老年人慢性腰部疼痛,常见于退行性脊椎炎或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腰痛与性别的关系:女性慢性下腰痛,伴有规律性周期性改变者,可能与妇科盆腔内疾病有关。若在产后出现慢性持续性下腰痛,可能是致密性髂骨炎。 腰痛与天气改变的关系:在气温较寒冷、湿度增加,或“黄梅”时节阴雨缠绵之时,腰痛加剧,多提示为风湿性腰痛、纤维织炎等疾病。 腰痛与工作情况的关系:在办公室长期久坐工作的人们,易出现腰肌劳损。长期重体力劳动者,尤其是搬运工、翻砂工等,易患腰椎增生、肥大之类退行性疾病。举重运动员或芭蕾舞男演员,易患腰椎椎弓根崩裂。 腰痛与步行情况的关系:难以步行者,多属急性腰部疼痛或重症腰痛患者,应高度重视;出现有间歇性跛行者,应考虑是否患有椎管狭窄症;步态不稳或蹒跚者,应考虑椎管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脊髓病变。 发热史高热后腰痛明显者,应考虑到化脓性脊椎炎、椎间盘感染或腹膜后感染;咽喉部炎症后伴有腰痛者,多系因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变态反应所致的风湿性疾患;长期低热伴腰痛及活动障碍者,尤以青少年多见时,应注意是否有脊椎结核的可能。总之,对发热伴有腰痛者,建议自己要重视,到正规医院找骨科医生就诊。应首先查明其发热的原因,进行血、尿、便、胸部X线摄片等常规检查。
1、腰痛 多数腰椎疾病的首发症状为腰痛。腰痛的性质对疾病有提示作用。急性发作者起病突然,症状较重,腰脊肌可产生明显痉挛紧张。慢性发作者起病缓慢,疼痛症状较轻,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 2、坐骨神经痛 坐骨神经痛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一般来说,坐骨神经痛的程度决定于神经根受压情况。疼痛部位可以提示病变部位。腰3/4突出,放射痛经过大腿前方下行至小腿内侧至足内前方。腰4/5突出放射痛经大腿后侧、腘窝及小腿外侧至足背面。腰5/骶1突出,放射痛经大腿的后侧至腘窝及小腿后侧至足底。 3、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在腰椎为腰椎管狭窄患者的典型表现: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或无力,但适当休息后症状减轻,可以继续行走,再次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复现,如此反复。这说明行走时神经根在压迫状态下受到牵拉,下蹲后由于体位的变化神经根呈放松状态,压迫中的神经运动牵拉得到静止,疼痛症状相应减轻。 4、下肢无力 周围组织对神经根或脊髓产生压迫时,可能出现肌肉神经支配失调,从而出现受压神经支配区域的肌肉无力。 5、下肢皮肤感觉麻木 下肢皮肤感觉减退、麻木,有的患者朋友感觉皮肤摸起来隔着一层布,这也是神经受压导致。腰4/5突出表现在小腿外侧,足背侧,腰5/骶1突出感觉减退表现在小腿后侧及足底。 6、马尾神经症状 见于中央型椎间盘突出,巨大的突出物可压迫马尾神经,造成马尾神经压迫性损伤,出现肛门区胀痛,会阴部麻木,排尿困难,严重者大小便控制障碍,另外男性患者可出现阳痿。
关节疼痛贴膏药,这是很多朋友的普遍做法。关节痛也有可能是痛风急性发作导致,用膏药会适得其反。膏药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可加重局部充血。中医理论认为,痛风属于热症,两者相加不利于缓解关节疼痛。痛风发作时,患者如果对痛处进行热敷或冷敷,以及局部按摩、理疗等,也会加重病情。痛风急性发作时,病人可抬高患病关节,减少关节活动,必要时卧床休息。此外,患者应多喝水,少吃盐,禁酒,尤其是啤酒,禁食内脏、海味、肉类、骨髓等食品,少吃含糖高的食物,尤其是糖果等,多饮水,多吃碱性及含丰富维生素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 治疗痛风最有效的手段应当是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治疗。由于痛风是血尿酸增高到一定程度后发生的并发症,因此,即使关节疼痛好转,也并不表示痛风已经治愈。此时,病人还应积极治疗,把血尿酸控制在适当水平,以避免痛风再次急性发作。 以上所述仅代表个人观点。
强直性脊柱炎的检查项目: 一、物理体格检查: 1、骨盆挤压试验(+):患者仰卧,医生手按髂骨嵴外侧,将两侧髂骨尽力向中线挤压,阳性者述骶髂关节部疼痛。 2、骨盆分离试验(+):患者仰卧,医生手按髂骨嵴,将两侧髂骨尽力向后外侧压,骶髂关节出现疼痛者是谓阳性。 3、骶骨下压或扣击试验:患者俯卧,医生用双手向前方按压骶骨,骶髂关节出现疼痛者为阳性。 4、“4”字试验:患者仰卧,健侧下肢伸直,将患侧小腿远端放在健侧膝关节上部,医生用手将患侧膝部尽力下压,阳性者述骶髂关节疼痛。 5、Gaenslen征检查:患者仰卧,病人双手抱住健侧髋、膝,使之屈曲,患侧大腿垂于床缘外,检查者一手按住健膝,一手压患膝,使大腿后伸扭转骶髂关节,骶髂关节痛者为阳性。 6、斜扳试验:仰卧,充分屈曲病侧髋、膝,检查者一手按住病侧肩部,一手按住病侧膝的外侧,向健侧推去,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表示骶髂关节有病变。 7、髋关节过伸试验:患者俯卧,检查者一手压住骶骨部,一手将病侧膝关节屈曲至900,握住踝部,向上提起,使髋过伸,此时骶髂关节也出现扭动,如出现疼痛则为阳性,提示存在髋关节或骶髂关节病变。 二、腰椎活动度 1、schober试验: (棘突间距测量法)——常用 患者直立,在背部正中线髂骨水平,作一标记为零,向下作5cm标记,向上作10cm标记,让患者弯腰(保持双腿直立),测量上下两个标记间距离,若增加少于4cm则为阳性。 2、位置测量:(指地距)——手地距。膝关节伸直,两臂自然下垂,手指伸直,测量出手指尖与地面之间距离。 三、胸廓活动度(第四肋间隙水平)深呼吸胸围差 (患者直立,用刻度软尺测) 小于2.5cm为异常 四、颈椎活动度 (记录cm数) 1、枕墙距 2、颌柄间距测量:嘱患者尽力低头,测量下颌骨下缘和胸骨柄上缘之间距离的改变。 五、化验检查 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HLA-B27。另外,可能需要进行环瓜氨酸肽抗体、抗核抗体等排除其他疾病。不建议患者自行进行这些检查,最好到正规医院(大多数公立医院)找风湿科医生正规诊治。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经常被患者问起:“医生,我们骨折了,饮食上有没有什么讲究的?有没有什么忌口的?”作为一名靠谱的骨科医生,从专业角度讲,骨折愈合的过程中最需要什么,这个东西就是骨折病人的食谱中要重点添加的物质。道理很简单。骨头里含量最高的是钙和蛋白质。我们就补充优质蛋白和含钙量高的食物。维生素C可以促进组织修复,我们也需要补充。这些重要的食物包括:蔬菜、水果、蛋类、豆制品、瘦肉、干果等。但过于油腻的食物、含糖量高的食物以及民间传说的促进骨折愈合的“神器”——骨头汤、鸡汤、鱼汤这些汤汤水水的东西,无论是猪骨、羊骨还是牛骨,也无论是老母鸡汤还是小母鸡汤,抑或是雄鸡汤,除了含有大量的水、钠盐和少量动物脂肪外,并无补钙效果,也无促进骨折愈合的效果。如果是因为嘴馋想喝,那倒可以“进补”一点。至于其他“大补”药物,人参、鲍鱼、燕窝、鱼翅、西洋参,并无促进骨折愈合的疗效,不建议应用。
大量使用高科技产品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大时尚,它标志着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和高度文明的时代。 然而,在这些高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生活、工作的便利和乐趣,以及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过度使用或不正确地使用高科技产品也会导致手的组织结构发生某些病理性的改变,对我们的双手造成伤害,最终使手的生理功能受到影响。 第一种伤害:鼠标手 “鼠标手”是对由于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电脑而导致的一系列手部临床疾患的总称或俗称,又称为“鼠标综合征”。由它所引起的相关临床疾患,如“腕管综合征”、“腕尺管综合征”、“狭窄性腱鞘炎”、“颈肩腕综合征”、“腕部滑囊炎”等,并不是以前不为人所知的新型疾病。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电脑,只是一种可以引起上述疾病的新病因而已,同时它还可以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的疾患,如颈椎病、视力下降,甚至精神性疾患等。 虽然其确切的致病规律仍不十分清楚,比如哪些病症是由于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电脑直接引起的,哪些是由于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电脑而使原有疾患或症状加重的,但临床上类似疾患的低龄化、男性化趋势,以及与相关职业有关的人群发病率的快速提高可以表明,过度使用或不当使用计算机与其确实存在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在此提示: 一、症状较轻者,应减少操作电脑时间,通过控制腕关节活动减轻腕管内滑膜炎性水肿,使神经和肌腱的卡压得到缓解,还可以给予腕管内封闭(如类固醇激素加适量的麻醉药物)。少数保守治疗效果不好者,可选择手术治疗。 二、国内外学者主张,有关高危人群在工作前适当进行手的锻炼,比如进行一些手操练习,使腕和手在即将到来的重复性运动之前得到一个良好的“热身”活动,能使腕管综合征或相关症状的发生率有所降低。 三、根据自身手的大小、形状、手指的长短等生理特点,选择合适类型的键盘、鼠标,或加用手垫等均可以帮助缓解手、腕部受到的应力作用,减少相关的伤害。 第二种伤害:手机手 过度使用手机最常引起的手部疾患为腱鞘炎。这类情况主要发生在青少年身上。 在繁华的大街或大型商场,常常可以看到手持手机刷视频、刷网页、发信息甚至手机办公的时尚年轻人。生理情况下,屈伸指肌腱反复的滑动,将肌肉收缩产生的动力传导到关节,产生手指的屈伸活动,以满足手功能的需要。 如果经常反复不断、长时间地使用手机,持续时间久了,屈伸指肌腱与腱鞘之间的摩擦或磨损过多、过频,导致无菌性炎症发生,肌腱水肿、增粗,腱鞘管壁增厚,产生局部疼痛、触痛和肿胀,以及手指活动时弹响或突然绞锁在某一位置不能活动。最常见的部位为中、环、拇指或腕关节桡背侧。 一、发现上述症状,应在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确诊。症状严重者可进行药物封闭治疗,个别患者可能需手术治疗。 二、要尽量减少手机的使用时间,改变使用方式,如尽量避免单手操作手机,可以采用双手操作,适当分散手指受到的应力作用。 三、选用款型稍大一点的手机,可以使手得到更多的依托,减少手部受到的应力,使手受到的损伤少一些。 四、由于使用手机需手指关节不断地在某几个特定的方向上调整位置,长期如此,关节的稳定结构会引起慢性损伤,不但引起关节稳定性的改变,甚至引起严重的关节疼痛。此时,关节需休息制动,否则会引起难以逆转的后果。 用手之前先“热手” 美国奥克拉荷马骨科和重建外科中心着名骨科和手外科医生Houshang Seradge博士发明了一套预防治疗手和腕部劳损性疾患的简易方法,该方法在奥克拉荷马及其邻洲广为流传,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和好评,现介绍如下: 步骤1:双上肢松弛放在躯体两侧,身体直立。 步骤2:右上肢向前伸直达肩关节水平,手掌向上,手指分开指向地面。 步骤3:手指及手腕向上移动,同时逐渐握紧拳头,屈腕使拳头指向锻炼者方向。 步骤4:屈曲肘关节使拳头指向肩部。 步骤5:将上肢向外旋转,仍保持屈肘及握拳姿势,头部逐渐转向拳头。 步骤6:依次伸直肘关节和手指,背伸腕关节使手指指向地面,缓慢将头转向对侧肩部。 左上肢以上重复步骤1~6。 步骤7:双上臂抬高到肩关节水平,肘关节屈曲,使双腕掌屈并以手背相贴,手指伸直指向地面。 步骤8:双手翻向上方,腕关节背伸,手掌及手指紧贴,手掌及肩部往回收。 步骤9:手掌及手指仍然紧贴,双手放置在头上方。 步骤10:双手逐渐移向头部后方,肩关节同时向后移动。 步骤11:双上肢向外伸直在肩关节水平,握拳并使腕关节屈曲。 步骤12:双上肢逐渐放下至躯干侧方,并伸向身体后方,腕关节背伸,手指尽量向上,下颌向上抬起。 步骤13:双上肢松弛放在躯干侧方,轻轻抖动双手。 医生提示: 可在工作前和工作间歇或工作后各完成整套活动一次,步骤1~6可随时进行。整个活动应持续、缓慢、连贯进行。每一步骤应保持5~10秒钟左右。患者在选用该方法前,应向有关医生咨询,并讲明自身的具体情况,以确认是否适宜使用本方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膝关节是人体最为复杂的关节,也是一个脆弱的关节。她连接着全身最长的骨头和最长的肌肉。在日常活动中,膝盖承受着超乎你想象的压力。尤其是长时间蹲着,频繁屈伸活动如上下楼、上下台阶、爬山、蹲起等动作,时间长了,可能出现酸痛、无力、怕冷等症状,这些动作对膝关节伤害很大。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膝关节的保养。首先,保温很重要。另外,在跑步锻炼最好选择软的地面,如橡胶跑道、跑步机等;走下坡路落脚时要稳、慢、轻。此外,热敷也是一种有效的保养方式,但一定避免过热,导致烫伤。热敷属于物理治疗的一种,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的作用,也可以缓解肌肉痉挛、改善肌腱柔软度。热敷分为干热敷和湿热敷。干热敷是用热水袋热敷,敷于膝盖上,每次20-30分钟,每日1-3次;湿热敷是把毛巾或纱布浸在热水盆内,取出并拧至半干,敷于膝盖上,再盖个棉垫,防止热气流失,每5分钟更换1次,敷20-30分钟,每日可敷1-3次。这些方式居家即可实施。还有一些理疗仪器也可作为选择。 许医生再次温馨提醒,热敷的温度切忌过热,不要急功近利,避免烫伤。还有,患有急性感染性炎症、血栓性静脉炎、外周血管疾病、有伤口皮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等的情况都不宜使用。 热敷后配合直腿抬高练习、侧抬腿练习、踝泵练习、后抬腿练习等肌肉功能锻炼,效果更好。 其实,不光是膝盖,全身各处如有疼痛、劳损,热敷均能起到很好的缓解和治疗作用。但是,热敷后短时间内一定避免受凉,不然效果会打折扣,且容易受凉感冒。
“网球肘”,亦名肱骨外上髁炎,主要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的压痛,因常发生于网球运动员而得名。其实,不仅仅是打网球,打羽毛球、乒乓球,打高尔夫球,甚至从事理发、修理机械、操作电脑、插秧、手工洗衣、做饭、看孩子等肘关节活动多的工作都可诱发“网球肘”,产生相应症状。有些肘关节活动并不多的人,由于局部受到损伤或受凉等,也可发病。中老年人由于肌腱纤维退变、老化,损伤后往往不能很快恢复,发病率较高。由于长期的劳损,可使附着在肘关节部位的一些肌腱和软组织,发生部分性纤维撕裂或损伤,逐渐出现疼痛。 那么“网球肘”的症状又有哪些呢? 网球肘多数发病缓慢。网球肘的症状初期,只是感到肘关节外侧酸困和轻微疼痛,患者自觉肘关节外上方活动痛,疼痛有时可向上或向下放射,可能会感觉整条胳膊酸胀不适,不愿活动。手不能用力握物,握锹、提壶、拧毛巾、打毛衣等运动可使疼痛加重。体格检查一般在肱骨外上髁处有局限性压痛点,有时压痛可向下放散,有时甚至在伸肌腱上也有轻度压痛及活动痛。局部无红肿,肘关节伸屈不受影响,但前臂旋转活动时可能引起疼痛。严重者手指伸直、伸腕或执筷动作时即可引起疼痛。患肢在屈肘、前臂旋后位时伸肌群处于松弛状态,因而疼痛可以缓解。有少数患者在阴雨天时自觉疼痛加重。 专业医生进行体格检查时可以发现Mills征阳性。 那么,该如何治疗呢? 网球肘大多可以通过保守治疗得以缓解。因为病因是劳损,所以休息是最重要的治疗措施。对于网球肘来说,患肢避免运动、劳动、过度活动、避免进行可以导致症状重现或加重的动作,是最重要的。其次,可以局部外用止痛药物,理疗等。如果这些措施无效,在患者无糖尿病、局部感染等合并症的情况下,可以找专业骨科医生进行封闭治疗。 如果上述保守治疗措施无效,还可以进行手术治疗。
骨性关节炎是骨科门诊常见的中老年人关节疾病,多见于膝、髋关节、手部,也可见于颈、腰椎。尤其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最多见。那么,日常生活中,如何防治骨性关节炎呢? 1、锻炼:骨性关节炎患者到医院就诊,医生会告诉患者适度休息,注意保暖等,但休息不等于不进行锻炼。锻炼问题要一分为二地看。休息是在骨性关节炎的急性期即疼痛急性发作、明显肿胀、疼痛、活动受限时,避免活动患肢,等急性期过后,正确、适当的锻炼,可以预防、延缓骨性关节炎的进程。有益的锻炼包括游泳、散步、骑脚踏车、仰卧或坐位直腿抬高或抗阻力训练及不负重位关节的屈伸活动,这是为了增加患肢肌肉力量和保持关节正常活动范围;但需要避免不正确的过度锻炼,包括爬山、爬楼梯或下蹲起立等活动。 2、改变不良习惯:一些不良生活习惯会对某些关节产生损伤,引起、甚至加重骨性关节炎,如过度劳动、运动过度、尤其是刻意爬山、爬楼梯或下蹲起立锻炼、睡软床、枕高枕头、蹲着吃饭等都会对关节产生影响,因此保护自己的关节,必须从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 3、注意合理饮食,适度减肥: 体重过重是导致骨性关节炎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患者要保证合理的饮食,保证营养充足、营养结构合理的基础上,适度增加蛋白质、维生素、钙的摄入,但要防止体重过重。 4、物理疗法:对受累关节给予热水浴或其它简单的热疗可以帮助减轻疼痛。但如果是由于外伤引起的骨关节疼痛,不要急于用热疗的办法,否则会引起关节出血而更加肿胀和疼痛。 许医生在此温馨提醒,如果有不明白或者拿不准的问题,请到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寻求帮助,避免急病乱投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