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自身免疫病,绝大部分属于慢性,极少部分有自发缓解。所以类风湿关节炎是个终身病,一旦诊断明确,应该长期服用药物,完全遵照医嘱,正规使用药物,不要轻易停药。 这个疾病的致残率比较高,如果患者在病情缓解以后停用药物治疗,患者的骨质破坏仍在缓慢进展。所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即便关节已经疼痛消失,化验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患者进入了临床缓解期,也是需要应用小剂量药物维持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是一个不能治愈的疾病,要坚持终生服用药物治疗,定期随诊,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及时的调整药物的用量,以尽量的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随着人们对疾病认识的不断加深,“2型糖尿病是终身性疾病”这一概念已显陈旧。目前建议使用“糖尿病缓解”来描述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持续改善至正常水平这一状态。 2型糖尿病缓解诊断标准:停用降糖药物至少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值<6.5%。如在有些情况下,糖化血红蛋白不能反映真实血糖水平时,可用空腹血糖值<7.0mmol/L,或通过动态葡萄糖监测估算的糖化血红蛋白值<6.5%作为诊断T2DM缓解的替代标准。 糖尿病缓解≠可以高枕无忧了目前还没有2型糖尿病被治愈的证据,“糖尿病缓解”并非万事大吉。体重增加、B细胞功能的持续下降等都可能导致T2DM的复发;因为代谢记忆/遗留效应,糖尿病的典型并发症(包括视网膜病变、肾病、神经病变和心血管疾病)仍有可能发生。所以,2型糖尿病缓解后,即使实现缓解的措施一直保持,仍有部分患者的血糖水平可以再次升高至需要使用降糖药物控制的水平。2型糖尿病缓解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此外,患者还需定期进行血压和体重测量、视网膜筛查、肾功能检测、足部评估等。
骨关节炎是由于软骨退行性病变而造成的关节部位的无菌性炎症,又叫退行性关节炎。一般多发生于老年人。 骨关节炎的五大症状: 1.关节疼痛 2.关节肿大 3.关节僵硬,特别是在早晨起床后特别明显。 4.关节活动时会出现摩擦音 5.关节活动障碍,随着病情的加重,关节活动范围会慢慢缩小,活动受限。 如果老年人出现了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作相关检查来明确病情,及时治疗。
骨骼肌是机体的运动和代谢器官,通过肌肉收缩引导和控制身体运动,保证人体日常生理活动。老年肌少症,是指老年人随年龄的增加出现的骨骼肌质量进行性减少,伴有肌肉力量和(或)肌肉功能减退。它是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增加了跌倒、骨折、躯体失能,甚至死亡的风险。老年患者的肌肉减少越严重,临床结局越差。肌肉组织减少10%:免疫功能降低,增加感染的风险。肌肉组织减少20%:日常生活能力下降、跌倒风险增加,伤口愈合延迟。肌肉组织减少30%:致残,生活需要照顾,患者虚弱得不能独立坐起,伤口不愈合,易压疮和肺炎。肌肉组织减少40%: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如死于肺炎。营养治疗联合康复治疗,是老年肌少症的主要治疗。营养不良是肌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也是其干预的主要靶点。所有肌少症和可能肌少症的老年人都要进行必要的营养筛查,并给予积极的营养干预,尤其是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D的补充。推荐肌少症患者在营养补充的基础上进行抗阻训练,并同时联合有氧、拉伸和平衡运动以改善躯体功能。对于合并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需在基础疾病控制稳定后制定个体化的运动处方。
泡沫尿在临床上经常能够碰到,泡沫尿的病人一般认为自己是蛋白尿,其实这个认识是错误的。泡沫尿原因有尿路感染、尿糖增高、尿蛋白增高、憋尿时间较长、尿急、排尿速度较快等,这些原因可以导致尿液表面张力改变而出现泡沫尿。有时马桶用洗涤剂洗得不干净,也会导致泡沫尿。蛋白尿则是指尿中蛋白质含量超过正常值范围。正常人尿液中的可以有少量蛋白质,但每天排出量要小于150毫克,尿常规检查时蛋白质为阴性。如果尿中蛋白质含量增加,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过150mg或尿蛋白/肌酐>200mg/g,或尿蛋白定性试验阳性称为蛋白尿。蛋白尿产生的泡沫,常常泡沫小而密,并且长时间无法消散。所以,如果在家中发现尿里有泡沫,建议完善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测,来分辨泡沫尿或蛋白尿。
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越来越多,抗血小板治疗成为治疗中的重中之重。氯吡格雷是临床一线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它是无活性的前体药物,在体内需经肝脏CYP450酶系(主要是CYP2C19和CYP3A4同工酶)转化为活性代谢产物起作用。在肝脏代谢中,如果和氯吡格雷共同竞争抑制了同一种酶,就会大大降低氯吡格雷的疗效。奥美拉唑的代谢主要依赖CYP2C19,故可明显降低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艾司奥美拉唑是奥美拉唑的左旋异构体,抑酸作用更强,但在肝内主要依赖CYP3A4和CYP2A19代谢,对氯吡格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雷贝拉唑的代谢产物雷贝拉唑硫醚,对CYP2C19有较强抑制作用,故也会减弱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而泮托拉唑具有独特的硫酸化代谢旁路,不易发生药物代谢酶系的竞争作用,可以和氯吡格雷合用。兰索拉唑与氯吡格雷联用后,未发现氯吡格雷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大幅下降。所以,氯吡格雷是不可以和奥美拉唑合用的。如果服用氯吡格雷的同时,需服用PPI制剂,建议选用兰索拉唑和泮托拉唑。
开同,又称复方a酮酸片,它是多种必需氨基酸的合成制剂,包括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赖氨酸及苏氨酸等。主要用途:配合低蛋白饮食,在临床上用于预防和治疗因慢性肾功能不全造成的蛋白质代谢失调引起的营养不良状态或含氮废物产生过多。服用方法:每次4-8片,每日三次,用餐期间整片吞服。对于肾小球滤过率小于25ml/min的患者,本品配合不超过每日40克(成人)的低蛋白饮食,可长期服用。不良反应:可能发生高钙血症。如出现高钙血症,建议减少维生素D的摄入量。如高钙血症持续发生,将本品减量并减少其他含钙物质的摄入。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带病养老,多病共存”已经成为老年人生活的常态。 由于年龄的增长,老年人会表现出机体功能减退、脏器功能下降、免疫及认知功能低下、肢体活动出现障碍和内分泌代谢紊乱等病理生理特点,当某一器官发生急性改变时其他器官也受到影响。所以,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多种疾病累及多个脏器,不仅如此,各种症状及损伤的累积效应更加明显,导致老年患者常出现一体多病现象。 世界卫生组织(WHO)定义:同时合并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称为多种慢性病共存或多病共存。目前认为老年人共病的范畴不仅仅包括常见的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老年性白内障、前列腺肥大等),还包括老年综合征,常见的如痴呆、谵妄、跌倒、失禁、睡眠障碍、压疮、进食问题、意识模糊、抑郁、疼痛、虚弱、营养不良等。 共病由于症状不典型,诊断复杂,治疗效果差,还会造成多重用药,显著增加老年患者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