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或中西医并重,是我们的医疗国策,近年来愈发受到各级重视,但要做好这项专业性工作十分不容易。下面谈谈我近些年来的一些思索:一、中西医不是简单叠加,而是互为依托,统筹结合。中西结合,绝不是将中医、西医进行简单叠加,双方互不理解,各自为战,而是根据不同的治病原理和疗效特点,结合个体化的病情需要,使两种手段统筹结合,有序出场,以扬长避短,增效减毒,实现全疗程对患者获益最大化。要做到这一点,根本的前提是,充分了解中西医各自的优缺特点,尤其是对西医现代诊疗要非常熟悉。这方面说来话长,有空我会专门撰文分析。二、中医药的作用,不仅仅是减轻西医治疗的毒副反应。一谈到中西医结合,很多人认为中药就是帮助减轻化疗放疗毒性的。这种认知非常片面。减轻毒性是没错,但减轻毒性的意义大着呢!一是改善生活质量,二是促使化放疗顺利完成,三是控制肿瘤发展,四是延续患者生命。延续生命不才是我们一切治疗的根本目的吗?三、中医虽以调理为主,但调理就是在抗癌。一谈到抗癌,很多人认为这是西医的事,好像只有西药才是抗癌的,以为中药的作用就是调理而已。没错,中医就是调理。但可不要轻视调理,很多西药抗癌也是通过调理产生的,比如当前最流行的免疫治疗,那些PD-1/L1抗体,其实对癌细胞没有一丁点直接作用,但它们会通过调理激活T免疫细胞,通过T细胞发挥抗癌疗效。中医的调理,就是改善提高人体的精气神,最终使机体的免疫恢复平衡,从而抑制和清除肿瘤。因此,调理也是在抗癌。四、能用中医解决问题的,不必用西医。抗癌之路很崎岖,病情多变,患者会有各种各样的治疗诉求。我的主张和习惯是,尽量首选中医中药。什么血小板减少、白细胞降低,感冒头晕腰腿痛,饮食减退二便难,感染发热身体弱,等等,统统首选中药。西医也可治,但基本上治标不治本,甚至会损害患者体质,很难说不促进肿瘤发展。比如,使用消炎药抗生素,就会严重削弱免疫治疗的效果,过多使用升白针,也有刺激癌细胞复发的风险。而用中药,就显然安全和温和多了。五、中医全程可用,西医有时可用。中医诊疗的特点,就有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内在要求,治则治法方药都会因应变化。中医的治疗思路、介入时机,比西医的固定模式要丰富得多。很多西医和患者不太了解中医,总觉得中药会影响西医疗效,影响肝肾功能,他们反对中药及时参与,或只在无奈时才想到中医,遗憾错失大好治疗时机。我从医多年,治疗患者成千上万,从没有发生一例明确中药肝肾损害的,不但不损害,还要保肝保肾。六、有时西医为主,有时中医为主。西医擅于短促突击,中医重在持久发力。当某阶段西医疗效突出,理所当然以西医为主,比如在肿瘤发展较快、有压迫症状、急需手术或放疗时。当西医疗效不显,比如二线三线换方案治疗,或病情平缓,或患者体弱时,自然应以中医为主。对于中晚期癌症,迁延难愈,当养、治结合,更多的时候还得以中医为主。早期肿瘤术后,西医用药可有可无,中医防复发才是上策。此外,以中医尽早介入,推后西医治疗,特别是尽量延长无化疗间隔时间,这对于恢复再化疗敏感性,对于延长患者寿命十分有益。七、治疗不要一拥而上,细水长流或更有益。 当前的主要抗癌方法有,手术、放疗、化疗、靶向、免疫,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但也是有限的。很遗憾的是,除了手术,其它疗法不管是单一还是联合,或许短期有效,但基本上都不能治愈实体肿瘤,也不能长期使用,因为会耐药,而且毒性累加。可以这样说,以上有限的方法和药物,用完一个少一个,后期必然面临无药可用。对于西医手段(除了手术),我的思路是,尽量缓用、少用,争取不用,要细水长流,不能一拥而上,只看短期利益。 对于肿瘤这个病,并不完全是早治疗早受益。有时结果会恰恰相反,早治疗早失败,早治疗早受害。所以一定要对病情发展充分评估,在西医诊治的空窗期,使用温和的中医中药,为后续治疗储备更多的抗癌手段。以上思路,虽然体现了以人为本,但会使治疗更加个体化和复杂化,不利于现代医院的规模化和流水线操作,也会影响新药销售和资本扩张。但这确实才是中医和中医结合的本质要求。中西医结合很难啊,不只是探索方法难,实践执行也很难,不仅对中医人很难,对西医人更难。中医药用多了,就会影响西药销售,进而影响各种检查跟进,会影响各方面的效益。
近期,有北京医生站出来揭露肿瘤治疗黑幕,特别是超纲、违规、过度诊疗的问题,在网络上引发轩然大波。以我从事本专业多年,特别是接手大量从各医院转诊患者的实践来看,过度诊疗之问题的确是普遍存在。实际上几年前,我在本网几篇小文中就关注过此问题。但隔行如隔山啊,很多患者不明白。不仅患者不明白,一些阅历稍浅的医生也不明白。为推进合理诊疗,避免患者家庭人财两空,现就一些容易造成过度诊疗的细节,做以分析。一、早期术后复查,容易过度判断检查是否过度的依据应该是:1、在短时间内复发的可能性是否较大。2、如果复发,现存手段中是否有立即可用的有效疗法。如无良好应对之策,则复查有害无益。3、有无其它更简单的替代检测。举些例子,现在很多肺腺癌切除后都是I期。手术前,也就是一个几年检查都不太长的肺小结节,属于“懒癌”或“惰性癌”,该癌结节切除后,难道反而会复发加快吗?千篇一律每3个月CT复查是否过度?实际上,这种癌在3年内的复发率都低于5%,1年内的复发几乎为0。即使是复发,肿瘤也不会突然巨变,必然经历由小到大的较长过程。大多数时候又会查见0.5cm左右的肺内微小结节,对此,CT和查血,根本不能判断结节性质,也就是说无法治疗,除非医生和病人都十分愿意对小结节再次肺切除。那过段时间又查见一个小结节怎么办,又切除吗?那病人的肺就会千疮百孔了,治疗的危害,反而大过了肿瘤!不切又能怎么办?反复去放疗和射频,结局跟反复手术一样。化疗?纯粹是扯淡,对小结节根本无效。只好观察,更加频繁地复查,病人和家属都背上心理包袱,这个长期的心理阴影,会不会促使真正的肿瘤复发加快呢?很难说。有的医生喜欢每隔3月就让病人CT甚至增强。这完全就是死板和教条。因为绝大多数肿瘤不可能术后3月内就复发,更不可能大面积复发。如果真有大面积复发,再怎么检查其结局也一定是枉然。二、关于PET/CT和骨扫描PET/CT检查费较高,有时会存在不当使用。这个PET主要用于寻找原发灶,或查找转移灶。但如果CT已诊断有明确的多发转移,那完全不需再PET多此一举。另外,对于一些小结节,比如肺和肝上的,PET的诊断价值很低,结果必然模棱两可,还不如普通CT。绝大多数情况下,普通CT完全可以替代PET/CT,但价格相差10倍。只有两种情况下PET最有价值:一是孤立转移灶拟行切除,术前以PET排查是否还有病灶。二是淋巴瘤治疗后复查,了解残存淋巴结的瘤活性。骨扫描ECT,价格也不菲。我不建议对既没有骨痛症状、也没有CT、MRI提示的患者进行骨扫描。原因是,单靠这个ECT结果不能确诊骨转移,检查之后呢,要不就开始过度治疗,要不就让患者负重观察,没什么意义。而且这两种检查,都需要放射性核素,辐射损害高于CT。三、关于基因检测和CTC基因检测近年来风起云涌,很多公司也嗅到商机,纷纷推出价格不菲的套餐,有的高达2~3万,有多少农民、工人可以轻易承受?但有些医生管不了那么多,他们与病人一生的接触可能也就一两周的小段时间,难以产生同情感。比如肺癌刚刚术后,哪怕只是Ia这个最早期,医生也要求做全基因检测,虽然明知检测结果无论如何都必然会被束之高阁。即使将来,可能有10%的人用得上,那到时,根据需要再检测也很简单嘛,为什么非要让90%的早期患者连带检测呢?对于I期的患者,根本不用做靶向治疗。对于II~III期,术后用靶向药的长远生存效果现在都存疑,属于可用可不用的治疗。而且,就算要用靶向药,区区几种药物,对应不到10个基因靶点有价值。完全没必要对几十、上百个基因进行检测,很多基因即使检测到异常,其临床意义也不明确,更没有药物可用。目前,也就是肺癌、卵巢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极少数癌,有一些针对基因异常的靶向药。其它的癌种,比如肝癌、胆管癌、胰腺癌、食道癌、胃癌等,几乎没有专属靶向药(广谱靶向药不需检测基因),花高价钱做基因检测完全是浪费。再说下CTC检查,血液中的循环肿瘤细胞或ctDNA。这个价格也是离谱,7~8千。可以明确的说,这个项目尚处在科研阶段,其检测方法和结果是否可靠、有多大临床意义还存在争议,如果据此结果进行治疗更是无稽之谈。研究用嘛,可以,那就应该免费检查和免费用药。有些术后病人,明明是很早期,不需要放化疗的,却被做了CTC,结果又提示血液大量癌细胞(晚期转移才应该有)。这让人哭笑不得,难道还得化疗不成,真是尴尬。对这个CTC,我的观点是,癌症早期用不着,晚期已无用。研究可以,请免费。四、化疗,容易过度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化疗对绝大多数癌症无效,即使最初有效,疗效也会越来越差,最多持续3~4次化疗周期。化疗获益之大半是来自前2次,逐次递减,而副作用则累增不减,甚至由于体质恶化后,肿瘤还会加速反弹。在靶向、免疫治疗出现之前,肿瘤内科对病人是不得不化,能化就化。没办法,总要治疗,患者和医生都想要生存啊。但由于替代药的出现,现在很多医生观点开始转变,那就是能不化就不化。对于化疗,要遵循医疗指南。指南可保大多数患者,少损害多获益。但指南无法明确限定每个细节,而易被个别医生有意无意滥用,最后导致诊疗方案是标准的,治疗结局是最差的。所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性地应用指南,其原则应是:有利于患者的长期生存,有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举例子:肺癌术后,I期不需化疗,II~IIIa期可化疗不超过4周期(也就5%的人获益,延长生存时间1.5个月),大家对此不会异议。有异议的是,如果在复查中新见肺小结节,怎么弄?如果简单粗暴,直接认定为复发转移,遵循指南立即化疗,错了吗?没错。但对病人有多少好处?就算那是真的复发转移,立即化疗就一定有好处吗?恐怕也会有害无益。疗效其实是可以预估的,需要斟酌很多因素。再举例:晚期肿瘤先化疗2次,有效,肿瘤缩小了。再化疗2次,肿瘤不动了,又继续化疗吗?按照指南,肿瘤不动也属于有效,所以继续化疗是没错的。但是,肿瘤不动也意味着对化疗耐药,下一次复查必见增大甚至扩散,继续单纯化疗真的会对病人有益吗?此外,如果先化疗2次后病灶不减反增,遵照指南更改化疗方案吗,还能让多少患者从中获益?化疗的获益太小了。即使是初次化疗,最多使患者多延长3~4月,而且还必须是标准病人才会获益。什么是标准病人,就是按照临床试验,那些能吃能喝、生活自理、身体结实的患者。对于非标准病人、对于非初次化疗,二线三线化疗的长远获益简直毫无意义。术后患者、非手术患者的化疗,其目的、意义、疗效、用法、用量各有不同。我的意见是,一定要遵循使生命“细水长流”,使治疗“中病即止”的思路,才能有效减免过度化疗。关于这点,前面我几篇文章有专门提及。五、术后靶向或免疫治疗,容易过度分子靶向药,如吉非替尼、奥西替尼等,基于PD-1/PD-L1的免疫药,如卡瑞丽珠、特瑞普利等,近年来异军突起,给肿瘤患者的确带来了长期生存的希望。这些药物,用在非手术或术后复发的患者,十分妥当。为什么?因为肿瘤病灶还在,疗效看得着呀,根据CT复查,有效就继续用,无效就停药嘛,这样才是“精准”。而且,摸着石头过河比较安全,家属也不用花冤枉钱。但是商家要利润,医生要发挥呀。于是这些药就被“需求者”用于刚刚手术后的患者,这就存在很大的风险了。为什么?因为肿瘤切除了,“靶点”消失了,只有等“靶点”再长出来这些药才有价值!请问,靶点什么时候长出来,不知道,那这样盲目持续靶向治疗还叫“精准”吗?而且,即使一段时候后出现“靶点”微小复发(很多患者其实不会复发),这些药也只有50%左右的有效抑制率,而且也就维持10几个月。在没有微小复发之前,所有的靶向治疗都不是真正意义的靶向!靶向药,只是治疗复发(延缓部分肿瘤在微小复发后的生长),而不是预防复发!但是,药物毒副作用却在累积,严重者会致命的。那么,临床医生使用此类药物难道没有一点“科学”依据吗?依据倒也有的。这里科普一下。术后肿瘤没了,评价疗效的指标常常被指定为DFS,又叫无病生存时间,就是——CT影像学查见肿瘤复发之前的这段生存时间(微小病灶CT无法分辨)。DFS越长,表示CT可见的复发被推迟(CT复发推迟,并不等于没复发,不等同于总生存延长)。术后使用上述药物,从临床试验的结果看,的确延长了DFS,这是毋庸置疑的。那为什么基于这些“科学”、循证的研究结果,我们还要质疑术后使用靶向药和免疫药呢?其实,“科学”永远是有条件、有争议的。其一,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常常是百里挑一,其基于“标准患者”的研究结果在真实世界有多少代表性?其二,DFS指标采用的是中位或者均值,是否有效,取决于统计学,必然有一部分无效的患者被裹挟或淹没在“统计有效”的序列(只要样本量足够多,控制率2%会比1%有效,延长1.5个月会比1.0个月有效,但有多大实际意义?可能有90%以上的病人在眼巴巴陪练而不自知),而医生和商家们却只选择性宣传结论“有效”。很多时候,所谓降低复发率或死亡率50%以上,统计数字很鼓舞,然而也就延长一两个月生存,甚至还达不到。其三,即使所有的患者,术后用药都获得了延长的DFS(实际上肯定有部分患者白花钱、活受罪)。该用多久的药呢?都整齐划一为1年、2年或3年吗,还是直到查见肿瘤复发?另外,从术后何时开始使用好呢,术后立即,还是半年、1年后呢?统统都是未知。不会再有临床试验来分析哪一个时间点是最优的,部分原因是,时间点鉴定对资本而言似乎没有格外的利润价值。其四,就算每一个患者都延长DFS,那么,肿瘤今后复发又如何办呢,把本来就屈指可数的治疗药物在复发前使用,会不会造成“透支”?必然导致后续无药或少药可用,眼睁睁看着肿瘤发展?这也是虽然DFS延长,但是生命并不延长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至今没有任何临床试验证实,术后靶向或免疫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DFS不代表总生存)。而总生存时间才应是疗效的金标准。所以,我宁愿细水长流,不要三板斧全甩出,精准用药不浪费。医患之间,来日方长。六、超指南的尝试,哪些不属于过度晚期癌症,从理论上讲难以治愈,最终都会进展(肿瘤进展也不仅仅受药物影响,饮食、环境、情绪、睡眠、年龄、免疫、其它疾病等变化都会关联)。指南推荐的方法和药物,不仅很有限,而且最终都会无效。因此,标准治疗失败后的用药选择,不应视为过度。但该药物和方法必须是无毒或少毒,并有相关药理或临床提示可能会对患者有益。此外,基于相关证据,在推荐方案基础上,联合某些副作用小的新药新法,以期获得更大疗效,不应是过度。但是,那些随意撤换标准治疗,而采用价格昂贵、疗效不确切、副作用还大的疗法或药物,当属于过度。最后,再次强调,晚期癌症治疗,一定要注重细水长流。治疗之目的,是让病人活得久、活得好,而不是为了追求“治愈”很快把治疗手段耗竭。如果一定要耗竭,也不要以牺牲体质为代价。良好的体质,才是真正活久活好的保障。
由于目前化疗药物的有效率总体比较差,一般是30%左右,而且要初始化疗才会有这个效果。如果是反复换方案的化疗,有效率很难超过10%。而化疗的毒副作用,却是有增无减的,病人因化疗付出的代价,甚至会超过化疗带来的好处。因此,化疗之前,应慎重抉择,合理评估获益和风险。以下是几点意见:1、化疗方案的选择,剂量的考虑,既要尊重循证医学的指导,更要考虑病人的个体情况。 只要病情不复杂,比如说刚手术后、或者刚发现肿瘤、或者术后肿瘤刚复发,这个时候的化疗方案比较明确,全国各医院的用药都很一致,按照癌症指南做就是了。但这恰恰也存在风险,因为病人体质不同、症状不同、肿瘤大小不同、部位不同、生长速度不同、病人对治疗的迫切性不同……这些不同情况下的对策,书上没有列出答案。而我们往往看到的是,病人被送上同一个化疗流水线,其效果显然大多不尽人意。所以,我们建议,化疗既要遵从一般性的指导,也要对每个病人个体化用药,争取使更多人获益,使更少人受害。2、对手术后的病人,不要过于积极化疗。对于孤立转移的小肿瘤,慎重化疗。 一般而言,越是病情早期,术后化疗的好处越小,越是病情中晚期,化疗的获益相对大些。举个例子,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的生存时间是10年,如果化疗后,生存时间10年加1个月。中晚期肺癌,术后生存时间3年,化疗后生存时间3年加2个月(实际上,肺癌术后化疗仅5%的人获益,延长生存1.5cm)。显而易见,对于早期患者,化疗的获益很小。此外,术后肿瘤被切除,看不见摸不着了,如果化疗很难评价近期疗效。鉴于多数化疗的效果差,我们不建议癌症术后做过强过多的化疗,不能单纯为了完成化疗而化疗(实际上,比如肺癌,术后化疗只能延长生存1.5个月,只有5%的病人获益)。此外,如果术后出现孤立转移灶,或者在肝脏、在肺、或者在肾上腺等,只要没有明显症状,只要肿瘤很小在1~2cm内,化疗不宜过于积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么小的肿瘤,短期内几乎不会对病人造成不利。如果急于化疗,即使肿瘤会缩小一半至0.5~1cm,这点微利对病人毫无价值。相反,化疗的毒副作用让病人提前降低生存质量,肿瘤短时间缩小后还可能反弹生长得更快,最终得不偿失。如果不化疗怎么做才合理呢?最好是能再手术切除,或者放疗,或者边观察边采用副作用小的方法治疗,比如生物治疗或中医中药,定期复查。如果肿瘤缓慢发展,继续不建议化疗,如果生长快,再考虑化疗也不迟。3、对于进展期或晚期癌症的化疗,要见好就收。 如果肿瘤未切除,可以用CT或MRI复查以评价疗效。这种情况下化疗是不是就该多做呢?也不是!因为我们在临床上看到的情况经常是:病人经过2次化疗后,复查CT提示肿瘤缩小(化疗获益之大半源自前2次,逐次递减),于是医患双方都很高兴,但继续予以两次化疗后,复查CT提示情况不乐观,肿瘤不再缩小,甚至还增大。于是医生更换化疗方案,病人再咬紧牙关,又经过两次化疗,复查CT提示肿瘤继续增大,甚至还出现其它脏器的转移。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化疗药本身就无法完全杀灭癌细胞,无论药力有多强。因为癌细胞还会耐药,一旦对某一种化疗药耐药,就会对很多化疗药都耐药,医学上叫做多药耐药。还有更重要一点,随着化疗的开展,病人体质很快下降,免疫力降低又反过来促进癌细胞扩散。此外,多次化疗会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降低,而反复使用升白细胞针,这种拔苗助长的方式可能会潜在地促进癌症的复发。所以,我们建议,如果化疗有效,要尽可能见好就收,不要试图等到完全消除肿瘤后,不要等到体质败坏了,那时候停止化疗就迟了。有人会问,万一继续化疗还有效,提前停止岂不很可惜?一点都不可惜。因为化疗的效果,初次较好,逐次递减。即使后期还有效,也不会带来生存时间上的多大好处,肿瘤很快还是会反弹的。要明确一点,绝大多数癌症,化疗根本不能控制,即使可能缓解短短数月,其后也将继续发展,甚至广泛扩散。而化疗是短期疗法,不可能持续运用。4、我们不是一味的不建议化疗,什么情况下主张积极化疗呢? 有几种癌症本身对化疗很敏感,这是化疗好机会,如小细胞肺癌、淋巴瘤等,我们会尽可能化疗。病人症状很重的情况下,为了尽快缓解病情解除痛楚,我们会尽可能化疗。如果肿瘤生长快,我们也会尽可能化疗,因为生长快的肿瘤往往对化疗敏感,生长慢的肿瘤对化疗往往耐药。要指出的是,化疗有个前提,病人身体要好,这样才不会因小失大,才能做到获益大于风险。还有,我们在化疗中尽量不使用升白细胞针,除非是用于挽救危亡。5、要做到化疗时获益大于风险,中医中药配合治疗必不可少。 为什么?中医药对化疗增效减毒!当化疗不便继续开展的时候,中医中药就担当主力抗癌救病,修复患者体质,实现带瘤生存。实际上,我们也是一直这样做的,而且效果较好。如果没有中医中药配合,那就是纯粹的西医化疗,就难以扬长避短,优势互补。
临床工作忙,带教学生多,科研任务重,好长时间未写医患文章了。但心里一直有话,特别是对于化疗,看到很多患者深受其害,不得不一吐为快了。1、世界权威科学杂志刊文,化疗促进癌细胞转移!最近两三年,陆续有学者发现化疗促进癌转移。《自然》及其子刊在科技者心中就是神一样的存在,由《自然》(Nature Cell Biology,2018)报道的研究内容在真实性、可靠性上一般是不容置疑的,有兴趣者可以自己查看。其实方法也很简单,给化疗后的动物注射癌细胞,发现癌细胞在化疗组更容易扩散转移。2、为什么化疗会促进癌转移?因为身体原有平衡被化疗破坏,形成了有利于癌转移的体内环境。部分原因已经揭晓,但具体的发生机制目前还不甚清楚。但不管怎么解释,事实就摆在那。我们最近也在做此类研究,实验结果更加触目惊心,化疗简直就是癌症扩散的源动力!幸好,中药干预可以部分降低这种转移率。3、一定要记住,哪些情况下化疗才是有益的! 在实体瘤中,真正靠化疗可能治愈的,只有淋巴瘤。我们手里就有好多个淋巴瘤患者,已经化疗+中药完全治愈。但对绝大多数癌,化疗是无效的,即使可能有一些疗效,那也仅限于初治!没错,就是最初的一两次化疗,才可能有一点效。至于三四次、五六次以后的化疗,纯粹是只伤身体,不伤肿瘤。有些术后的病人搞化疗,获益也是微不足道,与其说化疗有用,还不如说手术更重要,日常生活调理更重要。请记住,良好的身体,才是防复发的根本。4、反复化疗的结果,最终促使肿瘤广泛扩散和加速生长。 反复化疗,必然损害身体免疫内环境。就算刚开始是化疗有效的,那也必定是昙花一现,不久就会看到癌细胞死灰复燃,甚至呈燎原之势。这种情况,临床实在太常见了!等这种情况出现后,身体已然千疮百孔,各方再推给中医治疗,实在是亡羊补牢,勉为其难。5、晚期患者,不做任何治疗,甚至比反复化疗的结局还好得多。记住,在大多数情况下,化疗就是摧毁身体,有利于癌症发展。这一点,医生不会告诉病人及家属的。上周本人参加xx大学xx医院的肿瘤专业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期间交流时,有位主任医师感叹:在他们科室,很多治疗就是过度的,但是他们绝对不能对患者说啊,还得鼓励病人去做,为什么?一是化疗乃肿瘤内科的主业,没有人愿意失业。二是的确别无它法(不到最后时刻,西医不愿推荐中医),三是家属也不愿放弃,想当然以为治疗就该有效。真的是悲哀。6、其它如免疫、靶向、抗血管、中药等,即使无效,对身体也无伤大碍,应尽可能首选。 西医思维的排斥性很强,而中医理论则很包容(一如当前中美之争)。虽然我开中药,但本人不纯粹是中医。我们也做化疗,却是适度、以人为本的化疗。西医最新药物,我们一样临床常用,一样熟看专业外文,一样关注最新进展。带硕博士也是这样要求的,学生临床能力比之外校生毫不逊色。因此,在中西医观点上,我们不需要偏袒。
正确使用化疗,可以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的生存。但临床上有滥用化疗的倾向,有的患者经反复化疗,最后肿瘤不仅没有控制,反而身体受害。有的虽然肿瘤暂时控制,但由于身体虚弱了,生存时间并不能延长,反而缩短。 结合个人体会和专家共识,向患者朋友介绍一下有关癌症化疗的一些策略思考,仅供参考:1、不能过于迷信化疗、依赖化疗。 癌症化疗,总体有效率30%左右,即使有效,维持时间也很短就两三个月,其后反而加速生长。持续化疗,病人伤不起,代价大,效果差。虽然我们不满,但这些却是基本事实。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挑战,才促使我们去探索、去改良、去提高化疗效益。2、治愈癌症不切实际,患者活得好、活得久,才是目的。 就是说,晚期癌症几乎不可能治愈,必须接受这个事实,调整好心态,不能因为妄想治愈而单纯化疗,更不能过度化疗。化疗不是目的,只是手段。以人为本,病人活得好、活得久,才是目的。化疗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不要也罢,千万不能勉强。3、术后化疗要有指征,要温柔。 肿瘤手术以后,并不是都需要化疗,化疗需要前提条件,否则有害无益。什么条件?一般的条件是:身体必须好、恶性程度高、肿瘤较大、有淋巴结转移、有局部侵犯,此外,这个病要对化疗相对敏感才行。比如肾癌、结肠癌、黑色素瘤就对化疗不敏感,早中期结肠癌手术后,一般不需要化疗。即使需要化疗,也尽可能温柔,为什么?因为肿瘤切除了,看不见疗效,甚至无效都完全可能,而化疗毒性又大,所以要适可而止。4、晚期化疗要边化边看,更换方案要慎重。 晚期复发肿瘤的化疗有个特点,看得见肿瘤。有没有效果,两次化疗后复查CT就会见分晓。如果肿瘤没变小怎么办?常规的做法是更换化疗方案,但我们不太赞同。因为换方案后的有效率会更低,毒性更大,病人基本上得不到好处。那怎么办?西医很少有良策。只能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有效率会提高,至少毒性很小。如果肿瘤缩小明显,可以考虑继续化疗2次。不宜过多,因为继续化疗的效果必定会越来越差,毒性反应越来越大。5、标准的不一定是最好的,以人为本,病人才是中心。 每个患者的病情程度、身体素质、心理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治疗就应该因人而异,而不是将化疗搞成公式化,病人住院象赶场,匆匆忙忙一刀切,五天七天撵出院。书上的化疗方案、书上的剂量,虽然是规范的标准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原则。有的医生一切为了剂量标准和化疗疗程的完成,不惜打生白针,不惜赶时间赶进度,病人围绕化疗转,而不是化疗围绕病人定,结果是可想而知的。6、强调综合治疗,要博采众长,而不应该随意排斥。 没有哪种单一的手段可以控制癌症,特别是对于晚期癌症,综合治疗,扬长避短,是主要的思路。治疗化疗过程中,中医药的配合,非常重要!手术之后,中医药长期抗复发治疗,非常重要!道理不多作阐述了。
化疗是治疗癌症的主要手段之一,已为广大患者耳闻目详。但目前癌症化疗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弊端:一旦使用不当或过度化疗,其效果适得其反,不仅降低患者生活质量,甚至还危害患者生命。有关因素考虑如下: 1、 对于晚期癌症(已经转移或手术后复发转移),目前化疗只对其中25~35%有效,也就是说,约70%的晚期癌症患者对化疗无效。对于结肠癌、肾癌、肝癌、黑色素瘤等癌症,其有效率更低。所以,患者在化疗前,要考虑是否愿意以承受100%的化疗毒性,去获得可能有30%的短期疗效。 2、 对于晚期癌症,化疗一般是无法治愈的。那所谓30%疗效的意义又是什么呢?就是100个患者化疗,其中约70位患者会无效,肿瘤不会得到控制。约30位患者通过2~3周期的化疗后,肿瘤生长会得到一定控制。遗憾的是,这种控制不是无限期的,而是很短暂的,一般是2~6个月后,残存肿瘤会很快耐药,重新加速生长。而一旦肿瘤对化疗耐药,再次换化疗方案的有效率会降到10%以下,而且会出现更大的化疗毒性。比如对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如果病人身体好接受化疗,只延长中位生存时间1~3个月。如果身体差接受化疗,甚至得不到任何好处。(今年8月世界顶尖科学杂志《自然.医学》发表研究文章:化疗可能促进癌症发展《Nat Med, Aug 2012》) 3、为什么西医院的肿瘤医生往往会建议患者反复化疗呢?原因有几点:一是对于晚期肿瘤,确实没有更多的方法选择,他们不了解中医,只有化疗、化疗、再化疗。二是西医院肿瘤患者在初治时体质相对较好,即使化疗无效,也可以经受再反复的化疗,直到身体无法再承受,医院也就不会再收了,患者就会被建议转用中医药治疗。三是西医院患者初次治疗的多,经济也相对较好,能够承受各类进口药、自费药、昂贵药,其实疗效平平。 4、那是不是就不需要化疗了呢?也不是,化疗与否,需要首先评估风险与获益。如果获益大于风险,那就支持化疗。什么情况下获益可能大于风险?如果是首次化疗,前提就是:循证医学已经证实化疗对该病有明显效果,而且病人身体能够承受毒性。如果不是首次化疗,再次化疗的前提就是:前2~3次化疗有明显疗效,身体还能继续承受毒性。 如果是手术后的病人,肿瘤已经被切除,是不是需要化疗?这也需要评估风险与获益。其前提就是:首先要对病情(术后检查)进行分期,然后了解循证医学是否证实化疗对该病该期有明显效果,而且病人身体能够承受毒性。早期癌症经手术切除后,很难再从化疗或放疗中获得益处。 5、任何治疗,任何时候都应该坚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病为本。不能为了完成化疗而化疗,一定要兼顾病人身体。在化疗目前还总体疗效不高的情况下,最好是适可而止,点到为止,否则化疗结束了,人也归西了。央视著名主播罗京,患了淋巴瘤,从报道来看,先后经历了9次较大强度的化疗,结果只不到10个月时间,骨髓造血功能枯竭,罗京英年早逝。他是死于癌症本身吗?要知道,对于淋巴瘤,目前无论中医西医,治愈率都非常高,5年生存率50%。罗京平时身体很好,平素热爱锻炼,即使不作任何治疗,应该也能活上10个月。在临床上,死于过度化疗的患者比比皆是。 6、有一类化疗更加要慎重,那就是:只有肿瘤标志物如CEA、CA125等升高,并没有发现肿瘤病灶生长或复发,也没有症状的情况下,到底需不需要化疗?国内外有2种意见:一种是认为指标升高表示肿瘤活跃,需要化疗。另一种是认为,肿瘤病灶并没有生长,暂时不需要化疗。我的意见是,暂时不需要化疗,原因如下: 1)提前化疗会导致肿瘤耐药,等到肿瘤真正复发,就会无药可用。因此,提前化疗会透支以后的治疗手段。2)提前化疗会提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免疫力,即使延缓了肿瘤复发(还不一定),也不一定延长生命。3)癌指标CA125等不会影响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治疗何急呢?影响生命的是肿瘤病灶。如果不见肿瘤病灶就进行化疗,有过度治疗之嫌,更何况化疗对多数肿瘤根本无效。4)即使等到肿瘤生长复发后,我们还可以再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手术或放疗、介入等更合适有效的方法,不一定非要采用疗效差毒性大的化疗。5)除了化疗外,对于癌指标升高者,我们还可以选用毒性低的中医药治疗,在很多情况下也可以降低癌指标。临床上常有CA125升到几百一千多的,经过中医治疗后下降的很多。即使中医治疗暂时无效,至少也无害。
1、术后诊断为I期的患者,不需要任何化疗。2、II期患者,如无高危因素,一般不需要化疗。最多单用氟尿嘧啶类药物口服。哪些是高危因素? 包括分化差(低分化、印戒细胞癌、粘液腺癌等)、血管/淋巴管侵润、神经周围侵润、T4(穿透肠壁全层)、肠梗阻、肠穿孔、切缘阳性、送检淋巴结少于12枚。3、II期患者,如有以上高危因素,可考虑化疗,单用氟尿嘧啶类药物,或加用奥沙利铂化疗,也可观察为主不化疗。哪些虽然高危但不需要化疗呢?对于II期结肠癌,建议检查dMMR(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是预后良好的标志。即使肿瘤分化差有高危因素,只要出现dMMR,预后会良好,不会从化疗中获益,所以无需化疗。4、III期,一般需要化疗,首选含奥沙利铂方案,如FOLFOX方案等。5、特别指出的是,结肠癌对化疗相对不敏感,不管哪一期,化疗的好处都不大,需要慎重。比如,对于II期患者,化疗获益者只有3~5%!对于III期患者,化疗获益者只有10%左右!90%以上的病人是无效化疗,弊多利少。
化疗作为癌症的一种治疗手段,具有难以避免的副作用,最常见的是造血功能抑制、肝肾功能毒性。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很常见,严重减少甚至要威胁生命。临床上有些医生对病人反复化疗,其结果就是造成病人骨髓严重抑制,白细胞严重降低。然后就是反复使用生白针,病人看到白细胞在打针后会迅速提升很高兴,殊不知这里面蕴藏很大风险: 1)升白针打出来的白细胞是不成熟的幼稚细胞,是战斗力很差的“童子军”。所以使用升白针,就是在“拔苗助长”,白细胞常常是忽高忽低,与正常情况完全不同。 2)反复使用生白针和化疗,会加速骨髓造血功能枯竭,导致白细胞血小板长期低下,甚至危及生命。即使患者顺利通过了化疗,也可能会因此长期贫血,生存期也受影响。 3)升白针属于集落刺激因子,在刺激造血细胞生长的同时,也可能刺激肿瘤细胞生长,甚至导致肿瘤提前复发,使化疗的疗效大打折扣。 什么情况下必须要打升白针?骨髓功能严重抑制(IV度),需要生白针救命的时候。但这种情况不允许反复出现。白细胞轻度减少怎么办?最好同期配合中医药治疗,对化疗既增效,又减毒。一定要使用升白针的话,也要适度,白细胞升到10000左右即可,避免忽高忽低。 白细胞总是降低,又想完成多次化疗怎么办?以人为本,配合中医药治疗的同时,适当减轻化疗剂量。(完全不必担心化疗药减少会影响疗效,因为对大多数癌症而言,化疗的疗效本来就差。化疗剂量增大时,其毒性增加比疗效增加更为明显)
一、既往治疗的资料1、治疗前的情况: 什么时候发病?什么部位的什么症状?持续了多长时间?发作有什么特点?如果体表可以摸到包块,包块有多大?包块硬度如何?包块表面什么颜色?在什么医院什么时间做过什么检查比如彩超、CT或MRI?检查结果是什么?如果发现肿瘤,其部位在哪里?肿瘤有多大?有没有转移灶?转移灶在哪里有几个,大小如何?查血的结果如何?肿瘤标志物多少?如果患者病情重,肝肾功能查过没有?除了肿瘤,还患过其它什么病,目前治愈没有?等等。2、治疗后的情况: 什么时间、哪家医院、什么科室、做过什么治疗?如果是化疗,化疗方案药物是什么?多长时间内作了几次化疗?化疗的效果如何?症状改善没有?什么时间检查肿瘤缩小多少?化疗副作用如何,能不能承受?如果做过放疗,是对哪个部位的放疗?放疗多少次?是否完成了全部放疗计划?放疗的效果如何?如果做过手术,是根治性还是姑息性手术?手术中发现了什么情况?手术之后的肿瘤病理检查结果怎样(特别重要)?包括肿瘤是否切净、淋巴结清清扫个数、淋巴结阳性个数、脉管血管是否有瘤栓、肿瘤大小、核分裂情况、分化情况、坏死情况、免疫组化的分子指标如何,Her-2、ER、PR、ki-67、CD117、EGFR、k-RAS、ALK等基因的表达情况?等等。二、病灶现在的情况 如果肿瘤已经复发或转移,什么时间发现复发?肿瘤转移灶在哪?肿瘤大小如何?肿瘤复发距最近一次化疗或手术的时间有多久?复发以后又在哪里做过什么治疗、治疗的效果如何?目前患者的查血结果如何?肝肾功、血常规、肿瘤指标是否正常?最近一次彩超、CT或MRI的检查结果怎样?如果肿瘤在体表,大小、硬度和表面颜色如何?三、中医需要的信息 目前最主要的症状及部位是什么?有无加重或减轻的因素?伴随症状有哪些?有无疼痛、部位在哪?发作特点是什么?精神体力状态如何?面色如何?有无腰酸肢软?头晕耳鸣?有无畏寒发热汗出?如果咳嗽,有没有痰、颜色?如果咳血或便血,颜色、量?如果腹痛,部位、腹痛规律?是否口干口苦?饮食如何?有无泛酸呃逆?有无胸腹不适?小便量、颜色?大便情况?月经白带情况?服用过什么中药、效果如何?舌苔什么颜色,比如腻苔、黄苔、白苔、或黄厚苔?舌体舌质什么颜色,比如舌淡红、舌瘀暗、舌青、舌瘦小、舌胖大(拍张照片来也可)?等等。总之,只有提供尽可能完善的病情资料,才有利于医生的正确分析,有利于病情的综合治疗。
当前,癌症发病率越来越高,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战胜病魔,延续生命,是每一位肿瘤医生必须深刻思考、并以毕生精力不断探索的艰难过程。 通过多年的潜心摸索,我们总结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思路和方法,用于中晚期癌症治疗,疗效甚好: 门诊上,我们不仅经常看到有存活10年以上的乳腺癌、结直肠癌患者,也看到存活3年、5年以上的肝癌、肺癌患者,看到肿瘤标志物从1000以上经治疗后大幅下降,也看到晚期骨转移疼痛在治疗后很快减轻,还有乳腺癌初治使用中药几天就见肿瘤缩小,等等。病房里,很多晚期癌症患者经西医治疗无效奄奄一息,经常有在华西医院、省医院宣布3月内、半年内死刑的患者,在我科中西医结合治疗后起死回生,甚至恢复正常的生活。大量胸水、腹水的癌症病人,在我科甚至不需要天天抽水放液,也可以达到更好的控制病情,延续生命的效果!是的,我们看到有太多的生命总是在这里得到延续!看到病人和家属舒展笑容,我们感到无限欣慰,这才是我们长期以来孜孜以求、不断探索癌症治疗的满意结果!中西医结合治疗癌症,疗效确实好!初步估计我们的治疗有效率应在80%以上(包括症状缓解、肿瘤缩小、肿标下降)。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们长期摸索的治疗心得和体会,以向广大癌症患者传递信心、为医疗同行提供思考。癌症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好处,自然不必多说了,我在网上的其它文章可供参阅。最重要的是,中医、西医如何结合?如何结合才能更好的控制癌症并延续生命?一、作为肿瘤医生,最好是学贯中西,既要充分了解西医治疗的优缺,又要熟悉中医治疗特点。这一点非常重要,道理不多说了。否则的话,在治疗上就可能走向极端,延误甚至恶化患者的病情,造成患者生命的过早结束。这种情况,临床上我们见到的太多了!病人家属也是,病急乱投医,过分认定西医或中医。很多到我院治疗的患者,大多是让西医治疗得走投无路的,我们真的为此很惋惜,如果早日采取中西医结合诊治,效果必然会更加理想。二、中西医结合,不是简单的中药+西药,而是在充分了解中西医优缺基础上的思维上的协作,以力求获得最大治疗效应。有些患者,一边在西医院手术或化疗,一边随便找个中医老师开点中药,这种叫做中西医凑合,不是结合!真正的中西医结合,比如:病人化疗期间,作为中医老师,应该详细了解化疗具体的药物和用药方式,要十分清楚该化疗对病人的好处在哪里,明白该化疗的毒副作用是什么,一般什么时候出现和持续多长时间,病人在化疗期间的中医症候特点是什么,等等。用药如用兵,只有了解这些情况后针对性用药,才可能达到对化疗增效减毒的目的。有时候,我们希望西医方面也能和中医配合,但经常事与愿违,病人往往在不同的医院同时治疗。我们熟悉西医,但西医却不认识中医,中西医结合做的并不好。三、中西医结合,要不断探索创新其方式方法,不能因循守旧,既要力求安全稳妥,又要尽可能疗效第一。大部分肿瘤,早期经根治性切除以后,确实可以延缓病人生命,这提示我们,直接打击肿瘤会给病人带来好处。晚期病人大剂量化疗也是打击肿瘤,但就算肿瘤缩小了,病人的生命也不一定延长,这提示我们,打击肿瘤必须顾护病人的体质。临床上我常给病人讲,“不能老是把眼睛盯着肿瘤的大小,我们更关心你能不能吃饭,只要你能吃饭,你就能继续活着,活着才是目的,活着才有机会接受各种治疗”!是的,治疗的时候,中医更重视调理。但病人心里就是牵挂肿瘤大小、就是牵挂肿标高低,怎么办?这个问题也不能忽视。临床实践中,我们是这样解决的:通过中医调理的基础,努力为化疗、放疗、手术创造条件,以缩小肿瘤,降低肿标。所以我们中医治疗其实不会耽误病情,有些病人的担心是完全不必要的。除了选择放化疗以杀伤肿瘤外,很多抗癌中药输液也杀肿瘤,一些有毒中药如轻粉、砒霜、甘遂、大戟、斑蝥、蜈蚣、蝎子等,也是杀肿瘤的,可以灵活选择使用。很多中医老师怕使用这些有毒药,病人看到这些药也紧张,其实怕什么呢?这些中药再毒,那也毒不过化疗药! 说到化疗,其实这种治疗总体而言没多大前途,疗效不高,副作用还大。近10年来,国际上的化疗新药寥寥无几。为什么?疗效差,投入大,研发周期长,没有大公司愿意研发新药。那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医院热衷于癌症化疗?因为现实流行!因为没有更好的其它选择!更因为很多医院不会真正的中西医结合!化疗相关的中西医结合,我们还有另外的体会。化疗药不是毒性大、追求短期见效吗?中药抗癌不是力度小、追求长期稳定吗?那好,我们就不一定按照规范的化疗方案那样大剂量、短时间用药。而是根据实际,灵活改善化疗药的使用方式,降低化疗使用剂量(甚至降到10%使用量),但延长使用时间,把化疗药当有毒中药协同使用!这一中西医结合的方式还真有效!所有用药患者几乎没出现任何化疗相关的副作用,而疗效甚至在短期内(1~4周内)就可以显现。要开发一种新药很难,即使有药也会很快肿瘤耐药。但改良中西医结合的用药方式,却是相对简单得多,而且肿瘤不易耐药,不易复发。中西医结合的内容多,不像西医就是手术和放化疗。当然,中西医结合抗癌之路是漫长的,需要医患双方共同努力,特别是作为一名敬业的肿瘤医生,应有不断探索、力攻难关的奋斗和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