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红包”已经成为众多微信群不可或缺的神器,为了那一瞬间的“年味”,哪怕戳破成千上万的“爱疯”,也绝不放过那“一分也是爱”。红包大战罢,这个春节,除了头晕眼花,颈酸肩痛外,可能还得再关心一句“朋友,手指安好”?的确,长时间频繁的刷屏、点击动作,导致拇指、食指,乃至前臂、腕关节等部位酸胀、疼痛,严重者甚至连弯曲、取物都有困难,最后不得不去医院就诊,其中多数正是“腱鞘炎”在作祟!抢个小小的红包,为什么会招惹这等麻烦呢?这得从手部的功能解剖说起。手指之所以能运动,主要动力来源于前臂的“肌肉”,肌肉产生的拉力则需要经过“肌腱”传递到手指的远端。在经过骨和关节转弯处时,光滑而坚韧的“腱鞘”和“支持带”精巧的引导肌腱于正确的作用方向(图1)。如此看来,手指活动的原理,乃是更为生动的真人版提线木偶啊(图2)。图1 手部功能解剖示意图 图2 传统提线木偶戏知晓了手指工作的原理,就很清楚为什么疯狂“抢红包”会引起那么多不适。首先,频繁的手指运动,导致产生动力的“肌肉”疲劳,表现为前臂和肘部的酸胀疼痛;其次,肌腱与腱鞘部分反复的摩擦损伤,则会使得腱鞘发生无菌性炎症,严重时甚至导致滑膜增厚,肌腱变粗,影响肌腱在鞘管内滑动,产生疼痛、肿胀、卡压等症状(图3)。图3 腱鞘炎示意图图4 腱鞘炎支具固定病根已明,治疗起来其实也蛮简单。釜底抽薪的首选方案就得戒去“红包瘾”,尽量减少反复频繁的点击、刷屏动作。如若能进一步采用支具短期固定,则可以为肌肉、肌腱的休养生息提供更好条件 (图4)。肌肉、腱鞘等酸胀部位则可辅助理疗热敷、按摩等加速炎症反应的减退。如若上述方案均难以奏效,很不幸的是您可能就要求助于医生,采用药物、局封乃至手术等治疗方法了。(本帖图片下载整理自网络)
对外科医生而言,显露就是一切,在清晰的视野下精准的切除病灶和修复组织如同行云流水。然而,关节镜医生常常面对的却是术野出血如同乌云蔽日般妨碍了观察。肩关节镜手术中控制出血尤其重要,即便一根微小的毛细血管就可能使得视野血红一片,成为很多医生对肩关节镜手术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拨云见日,除却那片阴霾,在医生娴熟的手法以外,更需要对肩关节镜下出血的机制有深入的了解。 水往低处流——压力平衡是关键伤口出血主因是血管内压力超过关节腔隙压力,因而降低血管内和关节内压力差是控制出血的关键。首要的是麻醉团队的娴熟配合,力争将术中血压控制在100mmHg左右。其次可通过加压泵或者悬吊灌注液,将关节内压力维持在60mmHg。良好的压力控制将大大减少出血。 源头控制——避免引起出血的血管肩关节某些区域更易于在切开时出血,比如喙突区域、内侧肩峰下滑囊和喙肩韧带前侧部分区域。在这些部位操作时,使用电灼消融仪器有助于止血。 浑水摸鱼——涡流控制即便关注到以上几点,实际上关节镜手术中的出血还是难以避免的,有人会反应性的加大关节内灌注压力或是液体流速,而实际上这将更难改善视野。这实际上是流体力学中的Bernouli效应(图1),也即流动的液体诱发垂直于流体的力量,其大小与液体流动的速度直接相关!原来,避免浑水摸鱼的关键正在于如何减少水的流动,控制涡流的产生。关节镜手术中往往需要多个入口来进行检查和操作,而这些入口往往是漏水的所在。最简单的控制入口漏水的方法是用手指压住(Dutch 技术,图2),带有封闭装置鞘管(图3)是多个入口操作的神器,能更加方便的减少液体的渗出,从而为关节镜操作提供清晰的视野。 参考自 《Burkhart 肩关节手术技术》,Burkhart 原著,赵金忠译
参考MORREY《The Elbow and it's Disorders》第4版部分文字和图片摘自网络肘关节由肱尺关节、肱桡关节、近侧尺桡关节等构成,是上肢功能正常发挥的重要结构。肘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乃至邻近关节(远侧尺桡关节、肩关节)的损伤均会不同程度影响到肘关节功能。成功的康复是基于特定患者肘部疾患解剖和生理因素全面的理解,需要患者、手术医师和康复团队的密切配合。为满足日常生活需要,肘关节角度应力争达到:主动屈曲>130°,主动伸直受限<40°,主动旋后>60°,主动旋前>60°。本文综合有关资料,简要介绍肘关节功能锻炼主要方法。图1正常肘关节活动范围一、肘关节的屈曲(弯胳膊):在损伤的早期阶段,当关节仍在制动的情况下,就应该开始肌肉的等长主动收缩训练。在去除外固定装置后,即可在康复师辅助下开始被动伸屈活动度练习(图2),患者亦可自行用健侧手握住患侧手腕,用力拉向自己进行锻炼。注意,当出现明显疼痛时应暂停,待组织适应疼痛消失后再加大角度。抗阻练习可采用橡胶拉伸带或哑铃等器械来辅助进行。图2:肘关节被动屈曲(A)和伸展练习(B)二、肘关节的伸展(伸直胳膊):肘关节伸展亦可由患者自行练习,采取坐位,伸肘,拳心向上,将肘部支撑固定于桌面上,小臂及手悬于桌外。肌肉完全放松,使肘在自重或握持哑铃等重物作用下缓慢下垂伸直。伸肘练习主要是帮助肘关节前方软组织的伸展,应注意避免暴力,掌握低负荷(哑铃重量从轻到重,慢慢增加),较长持续时间的原则。图3 借助重物的被动肘关节伸展练习三、前臂旋前:前臂旋前、旋后涉及到近侧和远侧尺桡关节的联动,在早期康复阶段容易被忽视,可能影响后期手功能。锻炼一般采用坐位,肩关节放松,屈肘前臂平置桌上,手握一长柄重物,借助其重力轻柔持续的牵引力量向内倾倒,逐渐加大关节活动。图4 前臂被动旋前练习四、前臂旋后:如图,动作和旋前练习类似,方向正好相反,其余要求完全一致。图5 前臂被动旋后练习肘关节是人体容易发生僵直和骨化性肌炎的部位,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早期锻炼,遵从先主动肌肉舒缩、再被动牵拉、最后抗阻练习的原则。按照康复的进程,先增加锻炼的频率(早期每次10-15分钟,每日2-3次),后加大锻炼强度;注意持续的静力训练(关节不活动)和短时程的动力抗阻力训练相结合。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肩部创伤与运动医学”诊疗团队吴晓明副主任医师周四全天(骨折专家门诊)汪方副主任医师周一全天(骨折专家门诊) 周四下午(骨折专家门诊) 康复医学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全天 中医推拿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电话:021-37798130(门诊服务台);37798561(创伤骨科病区护理站)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邮编20162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更多信息敬请查询:http://gkwys.haodf.com/
(摘自 Rockwood肩关节外科学 第4版)肩关节是人体活动度最大的关节,有力的肌肉协调收缩是肩关节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创伤或先天性因素引起的肩关节不稳定患者,还是肩部骨折、创伤患者,通过规范的肩袖肌群、三角肌、胸大肌以及肩胛骨周围肌肉力量练习,使其具备良好的神经肌肉控制,对增强肩关节稳定性均有重要作用。早期阶段主要是在肩关节最稳定的体位进行练习,即沿肩胛骨平面进行抬举。在协调性及信心加强后,逐渐尝试不稳定体位下的功能锻炼。之后逐步进行游泳、划船等平缓的重复动作以提高维持稳定所需的神经肌肉素质。特别需要注意避免加重盂肱关节不稳、脱位的活动及习惯,谨记每脱位一次,以后脱位就更容易发生。本文摘选常用的肩关节力量练习方法,因每位患者的具体情况不同,建议在经治医师的指导下制定康复处方,按阶段,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的进行锻炼。肩关节力量练习示意图(一):1外旋肌力练习; 2外展肌力练习; 3 后伸肌力练习; 4内收肌力练习; 5前屈肌力练习。首先,使用康复弹力带(可网购),参照如图的方式安装于门把手或墙上,用于练习肩袖肌肉及三角肌各部分的力量。熟练完成弹力带练习后,换用滑轮进行训练,初始重量为5-10磅(约2-5公斤),在几个月后逐渐增加到25磅。肩关节力量练习示意图(二):该组练习主要是锻炼前锯肌和菱形肌,加强肩胛骨稳定肌肉。首先进行墙式俯卧撑,而后过渡至膝式俯卧撑,最后进行常规俯卧撑练习。肩关节力量练习示意图(三):耸肩练习可加强斜方肌和提肩胛肌群的力量。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肩部创伤与运动医学”诊疗团队吴晓明副主任医师周四全天(骨折专家门诊)汪方副主任医师周一全天(骨折专家门诊) 周四下午(骨折专家门诊) 康复医学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全天 中医推拿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电话:021-37798130(门诊服务台);37798561(创伤骨科病区护理站)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邮编20162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更多信息敬请查询:http://gkwys.haodf.com/
膝关节损伤功能锻炼方法(图片来自网络)膝关节损伤后,由于局部肿胀、疼痛、不稳等因素,往往采取限制活动措施。然而,长时间的制动往往会带来关节僵硬、肌肉萎缩、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根据具体伤情,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功能锻炼,可逐步改善膝关节功能,有效避免并发症的产生。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股四头肌是大腿前方的肌肉群,对于膝关节伸展和稳定有重要作用。等长收缩,就是只有肌肉的绷紧而关节并不活动。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是最常用的膝关节损伤和手术后早期的肌力练习,可以保持肌肉的张力,维持或者是增强肌肉的力量。具体方法:用尽可能大的力度绷紧大腿肌肉5秒,再放松算1次。每个小时做50-100次,争取能达到每天1000次。为达到最佳效果,要双腿的股四头肌同时做等长收缩练习。在完成静态的股四头肌等长收缩练习后,可以开始直腿抬高的抗重力收缩练习,以进一步加强股四头肌肌力。2、膝关节屈伸练习早期开始膝关节的屈伸练习,对于避免关节内粘连,恢复膝关节活动度非常重要。具体方法:膝关节伸直练习(压腿练习):平卧位,足跟置于约750px的软垫上,自己或他人双手放于大腿的远端,均匀持续用力按压至膝关节后方有牵拉感和疼痛感时维持3min,两腿交替进行,每天5次。膝关节屈曲的练习(床边垂腿):坐在足够高的凳子或床边,健康的腿在患侧腿之下,用脚在下面勾住患腿的脚踝,就是用健康的腿托住患腿。患腿的肌肉完全放松,把整个腿的重量都放到健康腿上。然后,用健康腿的力量有控制的,缓慢的向下放,放得越低,患腿膝关节屈曲的角度也就越大了。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下放。这个方法适用于0-90°之内的屈曲练习。3、抗阻力股四头肌锻炼在膝关节活动度改善,股四头肌肌力等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后,可以开始进行抗阻力的股四头肌锻炼,下蹲练习是最常用的方法,后续还可通过行走、跳跃等进一步加强股四头肌力量。具体方法:尽量下蹲,同时脚跟不要离地,坚持5-10秒后慢慢站起。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肩部创伤与运动医学”诊疗团队吴晓明副主任医师周四全天(骨折专家门诊)汪方副主任医师周一全天(骨折专家门诊) 周四下午(骨折专家门诊) 康复医学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全天 中医推拿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电话:021-37798130(门诊服务台);37798561(创伤骨科病区护理站)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邮编20162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更多信息敬请查询:http://gkwys.haodf.com/
参考《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第43章由于膝关节解剖结构特点、所处外力环境及其功能需要等三方面原因,致使膝关节成为人体发生损伤最多的关节之一。膝关节结构分类三大类:骨性结构、关节外结构和关节内结构骨性结构:内侧髁关节面较外侧髁长且窄。外侧髁长轴基本上沿矢状轴走行,内侧髁通常与矢状面成约22°夹角。膝关节的关节面并不匹配,在内侧部分,股骨和胫骨关节面如车轮置于平面;而在外侧部分,如车轮行于圆丘。只有依赖韧带和其他软组织结构的协调配合,才能使膝关节获得必要的稳定。关节外腱性结构:重要结构包括:滑膜、关节囊、副韧带和跨越关节的肌-腱单位。鹅足是指缝匠肌、股薄肌、半腱肌在胫骨上端内侧面的联合止点。髂胫束是髂胫带的后1/3,近端起于股骨外上髁,远端止于胫骨外侧结节(Gerdy结节)腘肌有3个起点其中最强大的部分起于股骨外侧髁,其他两部分起于腓骨(腘腓韧带)和外侧半月板韧带)弓状韧带并非一独立结构,而是指来源于腘肌的所有纤维结构的聚合体关节外韧带结构:关节囊和侧副韧带是主要的关节外静力稳定结构。内侧四联复合体:由胫侧副韧带、半膜肌、鹅足肌腱和后侧关节囊的后斜韧带部分组成。外侧四联复合体:有髂胫束、腓侧副韧带、腘肌腱、股二头肌腱构成。膝内侧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为深筋膜和小腿筋膜;第二层由胫侧副韧带浅层及其前侧众多结构、后内侧角的韧带等组成;第三层由膝关节囊和胫侧副韧带深层构成。膝外侧结构分为三层:第一层包括两部分,髂胫束及其向前的扩张部,股二头肌浅部及其向后的扩张部;第二层由股四头肌支持带形成;第三层为外侧关节囊。关节内结构包括内外侧半月板和前、后交叉韧带半月板功能包括:弥散关节液、改善营养、缓冲震荡、加深关节、稳定关节以及具有承载或负重功能等。
常用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图片引自互联网)现代社会长时间的伏案工作,躺在床上看电视、手机等不正确的姿态,使得腰背部肌肉长期处于异常力学状态,年轻人群的腰背部疼痛劳损症状也非常普遍。对于只有腰背部、骶髂关节周围软组织疼痛,而不合并下肢放射痛、麻木症状者,即便影像学检查有轻微椎间盘突出的表现,其病因仍多为腰背部肌肉的慢性劳损。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有助于维持和增强腰椎的稳定性,延缓劳损退变的进程,可有效地预防急慢性腰部损伤和疼痛的发生。现总结推荐两款常用的腰背肌功能锻炼方法,患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一、飞燕式锻炼法:1、俯卧床上,去枕;双手背后,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2、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 上述动作持续3~5秒,然后肌肉放松,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二、五点支撑法1、仰卧在床上,去枕屈膝;2、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依靠头部、双肘部和双脚这五点支撑起整个身体的重量;上述动作持续3~5秒,然后腰部肌肉放松,放下臀部休息3~5秒为一个周期。注意事项1、 有腰背部外伤史或下肢放射痛、麻木的患者,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锻炼。2、 腰背肌锻炼的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每天可练十余次至百余次,分3~5组完成。应当循序渐进,每天可逐渐增加锻炼量。3、 如锻炼后次日感到腰部酸痛、不适、发僵等,应适当减少锻炼的强度和频度,或停止锻炼,以免加重症状。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肩部创伤与运动医学”诊疗团队吴晓明副主任医师周四全天(骨折专家门诊)汪方副主任医师周一全天(骨折专家门诊) 周四下午(骨折专家门诊) 康复医学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全天 中医推拿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电话:021-37798130(门诊服务台);37798561(创伤骨科病区护理站)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邮编20162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更多信息敬请查询:http://gkwys.haodf.com/
参考《坎贝尔骨科手术学》第11版跟腱断裂在最常见的肌腱断裂中居第三位。最常见的跟腱断裂机制为膝关节伸直时负重前足蹬起、距小腿关节突然意外背屈或落下着地使已跖屈的足剧烈背屈。跟腱断裂与跟腱止点以上2-6cm的血供相对稀少有关,退行性的损害也是原因之一。查体时跟腱局部触及凹陷,患足不能以足趾站立、以及Thompson“挤压试验”阳性即可确诊跟腱断裂。跟腱修复术后的最佳康复计划的争论与如何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法一样复杂。目前多遵循以下术后处理方案:手术后用短腿管型石膏固定足于重力下垂位。2周去除石膏,观察伤口,拆除缝线或皮钉,再以同样的短腿石膏管型(足重力下垂位)固定2周。4周时更换石膏,在以后的2周内将足逐渐恢复至跖行位,在此期间逐渐恢复扶拐部分负重行走。6-8周时用短腿行走石膏将足固定于跖行位并可完全负重。开始做轻柔的主动的距小腿关节活动范围锻炼,每次20min,每日2次。开始进行距小腿关节等长收缩练习,可同时开始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肌力练习。第三阶段的康复锻炼包括足趾站立,逐渐增强的抗阻力练习及本体感觉练习,同时进行全身肌力锻炼。在12周时可佩带90°踝背屈限制支架或类似装置,直到恢复了接近全部活动范围且患肢肌力达到对侧80%时为止,一般在6个月之内。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肩部创伤与运动医学”诊疗团队吴晓明副主任医师周四全天(骨折专家门诊)汪方副主任医师周一全天(骨折专家门诊) 周四下午(骨折专家门诊) 康复医学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全天 中医推拿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电话:021-37798130(门诊服务台);37798561(创伤骨科病区护理站)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邮编20162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更多信息敬请查询:http://gkwys.haodf.com/
参考自《肩关节外科学》第4版侧卧位:向后稍倾斜20°-30°,使肩盂面与地面平行。可施加皮肤牵引,重量4.5-5.9kg。 上肢外展45°-70°;前屈20°-30°位。肩峰下间隙和肩锁关节手术时上臂外展20°-45°,屈曲0°。关节内压力保持60-70mmHg。后入口:肩峰的后外侧角下方2-3cm,内侧2cm,穿过冈下肌和小圆肌之间后方的“软点”。如果需要两个后方入口,应选在肩峰缘水平下3-3.5cm处,后上方入口在肩峰下1.5cm处。手放在肩的上方,食指或中指按压喙突,拇指按压后方软点,另一手旋转肱骨,拇指即可触知后方盂肱关节线的位置。触摸喙突尖,确定后方入路进口;针头朝喙突的前内侧刺入,感知关节囊、关节腔;注入50ml生理盐水,充盈关节腔;皮下注入带肾上腺素的局麻药(1%利多卡因,1:30万肾上腺素);11号刀片切开皮肤浅层;插入套管和钝穿刺锥。后下入口:腋后皱襞以上约2cm处,自腋后窝进入关节。易损伤结构为肩胛上神经、腋神经、旋肱后动脉。前入口:肩峰的前外侧顶端与喙突之间连线的中点稍外侧。建立前入口的基本方法有两种,顺行法由外向内和逆行法由内向外。均将导管穿入前方的软点,位于一关节内的三角形中,上方为肱二头肌将关节内部分、下方为肩胛下肌腱的关节内部分上方,底为肩盂前缘。标出前入口部位;推进关节镜,透射入口部位;退回关节镜,腰穿针头刺入;11号刀片做切口;将关节镜稍移向上方,钝性穿刺锥穿入关节囊。上方入路:前面为锁骨、外侧为肩峰、后方为肩峰基底部和肩胛棘、下方为关节盂的后上缘。此入口要穿过斜方肌,然后穿过冈上肌肌腹。肩胛上神经和血管最近点位于上入口内侧大约3cm。外侧切口:位于肩峰外缘外侧3cm,并且穿过三角肌。当插入套筒时,首先向下指向结节,这样可以进入滑囊的外侧部分。可以根据需要,从前方、后方选作辅助入口。肩关节镜探查顺序:侧卧位时,调整摄像头方向,使监视器上的图像与肩关节盂的水平位置一致;沙滩椅位时,使肩关节盂的关节面呈垂直位,镜头保持其正常垂直位。后入路,插入镜头后,首先找到肱二头肌腱的位置,观察肩关节上部或二头肌腱和肩关节盂的关节软骨部分。镜头向前推进,观察肱骨头和肩关节盂的软骨部分;肩部内外旋,充分观察。再向前推进,观察二头肌腱的上、下表面、二头肌腱附着点和上盂唇有无部分性撕裂伤。采用从外向内的顺行手术技术开口,置入前方探针。探查二头肌盂唇复合体并评估损伤程度。正常情况下,索条状的盂肱中韧带跨过肩胛下肌腱并附着在肩胛颈的二点钟位置。变异时,此韧带直接插入肱二头肌腱,使盂唇上面的部分区域失去盂唇覆盖,成为裸区,称为Buford复合体。关节镜向更下方检查盂肱下韧带的前束部分和盂肱中韧带。正常情况下,盂肱下韧带的前束附着于肩胛盂颈二至四点钟之间的位置。前关节囊包含具有不同附着点的3条独立韧带。关节镜进入下隐窝内,旋转关节镜头朝向肩胛盂上方以检视盂肱韧带和盂唇。肩关节不稳的征象包括滑膜炎、磨损、游离体或盂唇分离。如果将上肢轻轻外旋时,关节镜在关节内很容易向前移动,这种现象称为“Warren通过征”(Drive through sign)提示存在广泛的韧带松弛,在肩关节固定术中必须进行纠正。检查关节囊在肱骨头的附着点。然后将关节镜轻轻向后退,检查盂肱关节面后部有无肱骨头关节面软化,和肩关节后盂唇磨损或部分撕裂。将关节镜再向后移至肱二头肌腱,以完成整个肩关节的检查。屈曲肘关节,减少肱二头肌牵拉。经肩袖探查肱二头肌腱,包括上下两面;用探针经前入口将部分二头肌腱牵入关节内,以便确定是否存在滑膜炎和位于上臂部更远侧的部分是否有不完全撕裂。关节镜面上旋,对准肩袖,轻轻向内、外转动上臂仔细检查肩袖在粗隆部的止点处有无磨损、肩袖部分撕裂和钙化灶。将关节镜顺肌腱向内侧推进检查有无滑膜炎、磨损或破裂。轻轻退出关节镜,观察肩袖后部和肱骨头裸区,此处无关节软骨覆盖,有正常的小血管进入肩袖下面。将关节镜移到前入口,后入口可放置探针。经前入口可观察后方关节面、后盂唇、后隐窝和后关节囊有无增生,滑膜炎和肩关节不稳引起的磨损或炎症改变。关节镜移到前方,向上可观察肩袖情况,向下朝向肩盂观察,则可见肱二头肌盂唇复合体。再将关节镜进一步前移并向回指向下隐窝,可看到盂肱韧带的肱骨附着点及其下方的肩胛盂附着点。再向下旋转关节镜,可观察前下盂肱韧带附着和关节囊盂唇附着,也可看到盂肱中韧带和肩胛下肌腱以及肩胛下隐窝。如果探查肩峰下滑囊,可由距肩峰前缘至少2cm处向后延伸至约肩峰中部。在移除所有套管前必须抽去自肱骨关节内的所有液体,然后,将后套筒置入肩峰下间隙。
参考自《肩关节外科学》第4版原发性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特点是隐性疼痛导致盂肱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逐渐丧失。人群中发病率略高于2%,大约70%病人为女性,特别是40-65岁的女性。该病的其他致病危险因素包括:糖尿病、甲状腺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历时12-24个月,包括4个阶段的自限性疾病。10%-20%的病例报道在发病2年多之后存在肩关节持续性僵硬。Neviaser 关节镜下原发性粘连性肩关节囊炎分为四期:一期或粘连前期表现为关节囊全部内表面血管扩张性滑膜炎,以旋转间隔区域最为明显。二期表现为血管密集增生的滑膜炎。三期的特点是残留的滑膜层变薄,局部斑片状增厚,没有血管增生。下关节囊隐窝处很少有滑膜粘连。四期病人很少手术治疗,镜下表现未提及。粘连性关节囊炎的分期:分期症状持续时间症状活动度病人麻醉下检查关节镜检查病理改变一期0-3月主动、被动活动伴有疼痛前屈、外展、内旋、外旋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范围正常或略微受限盂肱关节散在滑膜炎,关节囊前上方最明显滑膜肥大、血管增生、炎细胞浸润罕见,关节囊滑膜层正常二期3-9月主动、被动活动伴有慢性疼痛前屈、外展、内旋、外旋活动明显受限肩关节活动范围同清醒下活动范围基本一致散在的、滑膜炎性蒂样增生(插入关节镜时可感到后方关节囊紧张,有弹力或致密感)滑膜肥大、血管增生,血管外周和滑膜下层出现瘢痕,关节囊滑膜层纤维增生并有瘢痕形成三期9-15个月除关节活动终点外,活动过程中伴有轻微疼痛活动明显受限伴有僵硬感肩关节活动范围同清醒下活动范围一致未发现血管增生,可以发现残留的纤维化滑膜。插入关节镜时可感到关节囊增厚,关节腔容积变小滑膜炎消失,无明显肥大或血管增生。关节囊滑膜层致密瘢痕形成。四期15-24月轻微疼痛活动范围逐步改善无可参考数据诊断可以通过病史和体格检查来诊断,MRI检查也可以诊断。由于该病为自限性疾病,因此只有排除其他致痛和活动受限的病因后才能做出原发性粘连性肩关节囊炎的诊断。一期和二期的病人通常主诉夜间痛和静息痛,触诊前后关节间隙也存在疼痛。对肩关节进行全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范围检查不仅对确定分期,而且对确定随后的疗效都是十分必要的。对于一期或二期病人,由于处于炎性阶段,关节腔内注射皮质醇药物效果良好。而三期或四期病人通常病变已非炎性反应,无关节腔内注射皮质醇药物的指征。闭合推拿:在臂丛或全麻后进行。建议推拿时把上臂作为一个单独整体,助手将双手放于肱骨近端,医生一只手固定肩胛骨,另一只手抓住肱骨远端。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减小杠杆力,减少推拿过程中发生骨折的风险。第一步:在冠状面将内收的肩关节外展、外旋。第二步:肩关节外展位置下外旋、然后内旋。随后肩关节屈曲回到内收、内旋位。使用最小力量操作,听到和触到组织撕开松解证明推拿有效。关节镜术前进行推拿会极大增加液性渗出物进入周围软组织的风险。推拿也会因关节囊破损导致关节内出血,使镜下图像难以看清,同时外力推拿也存在造成软骨和软组织损伤的风险。由于关节囊挛缩导致关节腔容积降低,使得插入关节镜更加困难,可能造成软骨损伤。对此,可以通过使后方入路略高于正常入路并在肱骨头上方插入关节镜来避免,同时在插入关节镜前向关节腔内注射液体使关节囊膨胀,能使关节镜更容易穿过增厚的纤维化的关节囊。对一期和二期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要进行彻底的滑膜切除术。可以使用关节镜进行关节囊松解术。术后治疗的目标是维持肩关节术中达到的活动范围以及减轻疼痛和炎症。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肩部创伤与运动医学”诊疗团队吴晓明副主任医师周四全天(骨折专家门诊)汪方副主任医师周一全天(骨折专家门诊) 周四下午(骨折专家门诊) 康复医学科门诊 周一至周五全天 中医推拿科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电话:021-37798130(门诊服务台);37798561(创伤骨科病区护理站)地址:上海市松江区新松江路650号(邮编201620)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更多信息敬请查询:http://gkwys.haodf.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