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流感嗜血杆菌?流感嗜血杆菌(英文缩写:Hi)是一种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病原体,而然,它并不是引起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的罪魁祸首。流感的病原体是流感病毒,而Hi属于细菌。流感嗜血杆菌可以引起儿童肺炎、急性细菌性中耳炎、急性鼻窦炎、化脓性脑膜炎、结膜炎、会厌炎等。那么为何叫流感嗜血杆菌呢?流感嗜血杆菌是一百多年前德国的细菌学家从一位流感病人痰液中分离出来的细菌,在当时被误以为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虽然这个细菌并不会引起流感,但是却容易继发于流感。如果您流感还没完全好,又查出细菌感染了,就有必要排除一下Hi。 上面避谣了它和流感的关系,但是依然可以说各位和流感嗜血杆菌似曾相识。一个关键词--五联疫苗,您想起了什么?对了,曾经全国各地多次出现五联疫苗“断苗”现象的主角,就是流感嗜血杆菌b型。五联疫苗中的“百白破”是一类疫苗固有的项目,脊髓灰质炎疫苗在一类疫苗中是“糖丸”形式接种,包含在五联疫苗中就以肌注形式接种。五联疫苗中只有流感嗜血杆菌b型是目前我国一类疫苗中所不包括的项目。 流感嗜血杆菌(英文缩写:Hi)分为有荚膜的可分型和无荚膜的不定型两类。可分型有a、b、c、d、e和f 6种荚膜型(血清型),常分别缩写为Hia、Hib等。我们接种的五联疫苗中就有Hib。随着Hib疫苗(五联、四联中都包含Hib)的广泛接种,Hib感染已少见,但是疫苗就仅能对Hib血清型的流感嗜血杆菌产生保护力,对其他血清型仍无作用,并且不定型流感嗜血杆菌已经成为全球Hi疾病最常见的病原。这提示我们即使接种了疫苗,5岁以下的孩子仍然需要警惕Hi的感染(5岁以下的孩子是Hi 的易感人群)。 虽然流感嗜血杆菌可以引起很多症状,但是它的治疗却相对简单。流感嗜血杆菌是革兰阴性小球杆菌,治疗首选三代头孢(比如:头孢地尼分散片、头孢克肟颗粒等)。三代的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细菌效果更好,二代的效果欠佳。对头孢过敏者可选择阿奇霉素。
针对家长疑问比较多的关于支原体的问题,整理如下,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未尽事项欢迎沟通交流。我们通常说的支原体,标准说法是肺炎支原体(MP),以下已支原体代称。1.家长问:孙医生,支原体感染能从血常规看出来吗?答:血常规对支原体感染有一定提示作用,但是通过血常规不能诊断支原体感染。因为支原体革兰染色阴性,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有类似革兰氏阴性细菌感染的表现,可以表现为白细胞不高。另外,支原体感染可能会出现单核细胞增多。但是血常规的提示意义有限,不能确定支原体感染,如果结合症状和血常规,高度怀疑支原体感染的话,一定要查支原体抗体或者抗原。2.家长问:孙医生,拍胸片可以看出来是支原体感染吗?答:支原体肺炎的胸片特点不固定、不唯一,所以单凭胸片,不能看出是否为支原体感染。之所以称支原体为非典型病原体,在胸片表现上可见一斑。支原体肺炎既可以出现点状或者小斑片状浸润影,也可以出现节段性或者大叶性实质浸润影,或者也可以见到间质性改变。所以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是要结合孩子症状、化验结果初步判断,病情复杂的还需要做胸片或者CT确定。3.家长问:支原体会流行吗?答:支原体是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一般不会出现大范围的暴发和流行,但是每3-7年会出现周期性流行。北方冬季易流行。4.家长问:得了支原体,是不是输液比口服药物好的快?答:因为目前儿童中针对支原体的治疗药物有红霉素、阿奇霉素、罗红霉素等,一般如果起病急,高热,有支原体血症的表现,就需要使用在血清中血药浓度高的药,静脉输红霉素。如果是咳嗽,急病缓,则建议在细胞中血药浓度更高的药,口服阿奇霉素。不过儿童选择药物时还需要考虑患儿年龄、以及有没有心脏或者肝脏的基础疾病。建议在医生指导下用药。5.家长问:支原体治疗后是不是应该及时复查支原体抗体,已了解是否彻底治愈支原体答:不是的,支原体抗体水平不受药物治疗的影响,支原体抗体存在时间较长,其中支原体IgM3-6个月,IgG抗体存在时间更长,所以如果疾病恢复的理想,不要求复查抗体。但是当支原体诊断不明确时,复查抗体可以动态观察抗体水平变化,有诊断价值。6.家长问:医生让阿奇霉素吃三天停四天,连续吃是不是好的快一些?答:因为阿奇霉素有胃肠道刺激,好在它每天服用一次,孩子耐受性还可以。停用阿奇霉素后的96小时,检测到血药浓度仍达到支原体治疗的浓度,所以吃3天阿奇霉素,起到7天的治疗效果。一般根据病情轻重,医生会建议阿奇霉素的具体用法,不是千篇一律的“服3停4”
1. 感染肺炎支原体就是支原体肺炎吗?肺炎支原体(MP)是一种不同于细菌和病毒的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最早是从一例非典型肺炎病人的痰液中分离出来的,随着医学的发展,后来才研究出来它是支原体属。但是肺炎支原体是病原体的名称,由MP引起的肺炎,叫肺炎支原体肺炎,并非支原体感染就一定引起肺炎。虽然支原体感染后有10%~40%可以发展为肺炎,也有20%患儿感染后没有症状。所以感染肺炎支原体,需要搞清楚两个问题:第一,是不是MP急性感染(这次生病和MP有没有关系);第二,判断肺炎支原体的严重程度(有重症、难治性这些诊断)。2.肺炎支原体感染都有哪些表现MP感染主要表现是发热和咳嗽。可以表现为不发热只咳嗽,一般为阵发性干咳,咳嗽时间大于2周。也可以是咳嗽伴发热,体温可以是高热也可以是低热。重症的患儿还可能出现胸腔积液、肺不张、气胸甚至坏死性肺炎等情况。另外,一小部分患儿呼吸道症状不太严重,但是会出现心肌损害,肾损害以及血小板低等表现。3.如何知道有没有支原体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检查技术已经非常全面。针对病原体的检查有:采集呼吸道病原体进行培养,但是培养周期长;可以直接查支原体抗原,还可以查支原体的DNA(以DNA为靶标的技术)或者RNA(检测核酸)。针对血清的检查,即查支原体IgM抗体、IgA抗体和IgG抗体,具体方法有ELISA,颗粒凝集法,免疫胶体金等,其中颗粒凝结法查的抗体就是总抗体,1:160才提示近期或者急性感染。大多数医院,指尖血就可以查支原体IgM抗体。但是需要注意了,因为支原体感染以后大概5-7天才产生抗体,所以有的孩子刚生病时查支原体是阴性,但是并不能完全除外支原体感染,必要时一定要复查支原体抗体。4.感染过一次支原体以后,每次生病查支原体都是阳性,是没有治疗好吗?一般支原体IgM抗体是感染后约5-7天产生,2-3周达到高峰水平,2-3个月抗体水平下降,6个月左右抗体消失。支原体IgG抗体一般2周左右产生,5周达高峰,维持较长时间。所以即使经过规范的抗支原体治疗,治疗也有效,如果短期内复查的话,支原体抗体仍然是高的。另外,有的医院查的是支原体IgM抗体和支原体IgG抗体的混合抗体,这个要求结果达到1:160才有意义,所以不能看到有抗体或者抗体高就治疗,需要根据检测方法分析。支原体抗体不是评估疗效的标准,也不能以单次支原体抗体高作为治疗的提示,家长给医生提供孩子以前的支原体检查结果和治疗用药信息,有助于对孩子病情的把握。5.为什么支原体都用阿奇霉素或者红霉素,能换其他抗生素吗?目前在儿童支原体的治疗中,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首选药,其中红霉素是1代,阿奇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是第2代。青霉素、头孢对支原体没有治疗作用。如果经医生判断,属于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耐药,8岁以上儿童可选择四环素(太小对牙齿有影响),18岁以上可选择莫西沙星(对身高有影响)等。注意:这两种抗生素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6.治疗支原体感染,抗生素选择口服还是输液?阿奇霉素这个药在细胞内的浓度高于组织间隙和血清。如果孩子有持续高热,或弛张热,考虑支原体血症的话,应该静点血清浓度高的药物——红霉素,经过3-5天治疗(红霉素输液容易出现静脉炎),支原体血症一般就可以控制了,但是支原体的治疗并没有完成,后面可以改为口服阿奇霉素或者罗红霉素。使用阿奇霉素一定要关注有没有心脏疾病(特别是长QT间期),使用红霉素要关注肝功能。7.哪些孩子容易感染支原体?学龄前和学龄期孩子容易感染,多由于交叉感染所致,感染后潜伏期1-3周,支原体没有疫苗,提高孩子免疫力有助于预防支原体感染。
手足口病是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严重威胁儿童的生命健康。有人说,孩子的免疫力就是在疾病的锻炼中发育成熟的,所以对手足口病也应顺其自然,“佛系”对待。然而,手足口病和普通感冒不同,手足口病不仅容易传染,还容易出现脑炎、脑膜炎等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所以对待手足口病可千万不能“迟钝”。一、预防手足口病要知己知彼,学会识别。在每年5~7月的手足口病高发期,当孩子出现发热、皮疹或咽痛时,家长就要警惕了。绝大多数手足口病都会出现发热,但是光靠体温并不能识别手足口病。哪些信号高度提示手足口病呢?手足口病的皮疹很有特点,识别度高,可以作为识别的标志。1.皮疹分布有特点,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分布在手、足、口腔及臀部。其中疱疹性咽峡炎仅咽部有疱疹。少数手足口病患者的皮疹可蔓延至肘、膝关节。2.皮疹形态有特点,典型的皮疹呈疱疹样改变,皮疹疱浆少,周围有红晕,少数皮疹呈丘疹或者斑丘疹样改变。二、预防手足口病,要“武装到牙齿”。1.针对性预防。 手足口病的病原体是肠道病毒,肠道病毒多样,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EV-A71引起的手足口病容易并发脑炎、脑膜炎,目前已有EV-A71型疫苗,推荐6月龄~5岁儿童接种(接种疫苗也有禁忌症,所以接种前应咨询医生)。2.全面型预防。 EV-A71型疫苗仅能预防该型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对其他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没有保护力。所以注意个人卫生是全面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首先,远离传染源。避免接触患病儿童以及隐性感染的家长。引导孩子在幼儿园不要吮吸手指、啃咬玩具书籍,家长照顾孩子前要洗手。病毒对紫外线和干燥敏感,晾晒衣被可以降低感染的风险。其次,要切断传播途径。手足口病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其次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引导孩子勤洗手,不要亲吻孩子,避免让孩子接触大人唾液或者呼吸道飞沫,可以降低感染风险。最后,要重点保护易感染人群。5岁以下儿童是手足口病的易感人群,中医经典古籍《黄帝内经》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孩子自身免疫力是预防手足口病的最后一道关卡。在手足口病流行季节,家长要重视提高孩子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多晒太阳,适当锻炼。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疾病,有的患儿病情进展迅速,容易出现并发症。虽然目前没有特效药物治疗,但也不要“谈虎色变”,科学有效地预防能有效降低发病率。以上预防方法,你掌握了吗?
淋巴结是人体的免疫器官,是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淋巴结发挥免疫作用的同时会出现淋巴结肿大。颈部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其原因也不尽相同。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包括淋巴结炎、坏死性淋巴结炎、淋巴结结核、淋巴瘤等。以传单后淋巴结肿大为例,患传单后3-4周急性症状消失,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但是淋巴结消失较慢,可能3-6个月都不能完全消散。对于肿大的淋巴结采取定期复查超声的办法。传单后存在的肿大淋巴结是非特异性淋巴结炎,属于良性,那么只要淋巴结性质是良性,有消退趋势,即使消退缓慢也没关系。超声诊断为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反复多次地检查。那么查超声只是为了看淋巴结大小吗?当然不是,高分辨率和彩色多普勒还有助于良、恶性淋巴结的鉴别。首先了解一下正常的淋巴结特点。正常的淋巴结形态多呈椭圆形或豆形,大小不等,正常在2-5mm,一般摸不到。彩色多普勒检查淋巴结内一般无血流信号,偶尔在淋巴门处可见少量的血流信号,但其阻力指数通常大于0.6。淋巴结超声具有以下功能:1.评估淋巴结大小,即淋巴结最大切面的纵、横径。我们不仅要关注数值的大小,还有注意纵横径比,这是声像图鉴别肿大淋巴结性质的主要指标。椭圆形或者类椭圆形一般是炎症反应性的肿大,一般是良性,当然这不是金标准,所以还要参照其他超声指标。2.内部回声。正常和反应性淋巴结的内部回声是正常的,恶性和结核性淋巴结的内部回声多变。3.彩色多普勒信号。彩色血流的观察主要是看淋巴结内血流的分布形式,血流的分布通常有三种类型,其中淋巴门型,即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该型通常见于非特异性炎的淋巴结(良性)。4.弹力指数,即收缩期峰值速度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比值,反应性淋巴结的RI通常呈高阻抗型。这也是鉴别淋巴结性质的一个指标。5.淋巴结包膜和形态: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淋巴结一般形态规则、包膜完整光滑。此外,淋巴结所在的解剖位置、淋巴结与血管的关系等,也有助于区别淋巴结性质,这个是专业B超人员需要考虑的问题。此处不赘述,提到此处只是为说明超声确实有多个办法来鉴别淋巴结的性质。一般我们拿到的超声报告单是由图像、表现和印象三部分组成(不同医院的叫法可能有所差别),其中图像比较专业,我们直接看表现,表现就是对图像的文字描述,表现部分内容包含淋巴结部位(比如左侧颈部、颌下)、数量(3枚或者数枚)、形态和包膜(形态是否光滑、包膜是否完整),最大一枚的大小(例如18×9mm),回声(是否均匀,是否有强回声),CDFI(彩色多普勒)或者CDE(彩色多普勒能量图)血流信号(是否有异常血流信号)。大家即使不懂专业的语言描述,看几遍表现中的文字,大概也能懂意思。针对肿大的淋巴结,首先医生会通过淋巴结触诊,初步判断淋巴结的性质(活动性、是否疼痛、硬度等),但是有的淋巴结融合或者位置较近,会干扰触诊结果。所以淋巴结超声可以更为准确地了解淋巴结形态及性质。为了更好鉴别淋巴结的性质,可以做淋巴结活检或者穿刺。这属于有创检查,医生会根据情况建议是否做。当然,淋巴结触诊以及超声检查只是判断是否是良性的常用方法,对于复杂的淋巴结肿大,结合其他症状以及其他检查指标综合判定非常有必要。
流感又成话题明星了,不管是流感疫苗紧俏,还是已经被辟谣的“EB流感”,都助力了流感的热度。流感病毒人群普遍易感,而且显性感染居多,但凡中招者,基本上都要经受发热、咽痛、乏力、肌肉酸痛等重重考验。老人、孩子、肥胖者、孕妇等人群还容易发生重症流感,真让人担心。怎样预防流感是人们最关心的问题。毫无疑问,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尽管身边可能有这样的例子--接种疫苗仍得流感了。但是,本年度打过疫苗的流感患者高烧时间短,其他症状也轻一些。流感疫苗产生的保护性抗体平均持续6-8个月。没打疫苗的流感患者,在疾病痛苦中挣扎的时间就要长一些,教科书般地呈现了流感的各种症状。虽说流感病毒对酸、热、紫外线敏感,但是在家中要消毒还是有困难的。例如已被摒弃的熏醋消毒法,醋虽然酸,但是醋的Ph值还起不到消毒作用。56℃30分钟灭活流感病毒,这用来消毒纱布口罩还可以,用于其他应用面受限。比较可行的是紫外线,比如晾晒衣被,前提是得有好天气。分析下来可行的方法就是适当开窗通风,但是不能过度通风,冻感冒了也不好。研究发现,一声咳嗽可散播约10万个病毒,一个喷嚏约含有100万个病毒,喷嚏一秒内可以喷到6米以外的地方。这些数字让人震感。当然有一部分是人体鼻咽部长期定植的正常病毒,但是喷嚏咳嗽威力确实很大。流感病毒的靶细胞是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病毒靠近,这就是医生喊你戴口罩的原因。此外,流感病毒会定植在鼻腔和咽部,所以你就明白了为何查流感(抗原和核酸)是在鼻腔或者咽部采集鼻咽拭子标本了(所以戴口罩也可以减少传染他人)。公共场所存在流感病毒的可能性大,特别是公交车上、地铁、餐厅等,不用6米,短距离摄入的病毒量更多,足以感染流感。所以说流感病毒播散的能力惊人。没错,奥司他韦可以预防流感。它适用于和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过的人群,用法是1天1次,疗程比治疗疗程长。看到疗程这么长,很多人就拒绝这种方法了。大多数是备了药,一经诊断尽早吃上,而且治疗疗程才5天,普遍可以接受。 很多人知道打喷嚏时用胳膊挡一下以减少病毒扩散(用手板挡不对哦),问题是如果别人不知道打喷嚏的正确姿势怎么办呢?我们要做的首先还是佩戴口罩,医用口罩戴两层并及时换,或者直接戴防雾霾口罩。其次回家后洗手、洗脸、清洗鼻腔,外套也要放置到阳台或者把外套朝里卷起来放。 流感是传染性疾病,注意个人卫生,把流感病毒阻挡在外,是最经济实用的预防办法。
1.EB病毒感染潜伏期多久?--EB病毒感染潜伏期较长,一般4-7周,潜伏期不出现症状。2.得了传单,医生检查说没有肝脾肿大,也要限制运动吗?--只要诊断传单,就要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特别是撞击腹部或者使腹压增加的运动,也要避免剧烈咳嗽和严重便秘。原因如下:第一,有研究表明传单患者几乎100%能找到脾大的影像学证据,而触诊发现脾大者不足半数。第二,EB病毒感染后2-4周最易发生脾破裂[1]。脾破裂发生概率很小,但是危害严重,所以要重视和预防。3.EB病毒感染后能被彻底清除吗?--不能。EBV初次感染后就终生潜伏体内。疱疹病毒都有这个特点,比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的病原体)以及巨细胞病毒等,也都不能清除掉。4.感染EB病毒一定会出现传单吗?--不一定。EB病毒原发感染多数无症状,部分出现传单,少数不典型的EB病毒急性感染还以其他疾病为首发。传单是良性的,具有自限性,极少数情况可以出现合并症,比如脾破裂、上气道阻塞、间质性肺炎、脑炎等等。需要警惕EB病毒急性感染引起的严重气道阻塞,如果孩子打鼾严重,一定要及时去耳鼻喉科看看。另外,EB病毒脑炎也是病毒性脑炎中的常见类型,当出现发热、头痛、呕吐、烦躁、意识障碍时一定要及时去医院。5.病毒抗体具有保护性吗?--有,EB病毒膜抗原抗体是中和性抗体。目前也没有EB病毒疫苗。6.EB病毒抗体阳性,一定提示感染EB病毒了吗?--不一定。因为EB病毒是一种常见的人类疱疹病毒(人类疱疹病毒Ⅳ型),单纯疱疹病毒和巨细胞病毒也属于疱疹病毒。由于EB病毒和上述病毒存在交叉抗原,可能出现假阳性。也就是说,如果感染了上述病毒,查EB病毒抗体也可能是阳性的,这种阳性不能确定是EB病毒感染,所以叫假阳性。因为对于没有典型传单症状的,需要进一步检测EB病毒DNA以确定。7.如果要治疗EB病毒,可以考虑哪些药物?--EB病毒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尚有争议。EBV是嗜B细胞DNA病毒,需要选择抗DNA病毒的抗病毒药,抗RNA或者针对特殊病毒(比如流感病毒)结构的药物对EB病毒没有治疗效果。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阿昔洛韦、更昔洛韦、伐昔洛韦、干扰素等。此外,对症治疗可以选择局部喷雾或者外用的药。目前对肿大淋巴结没有公认的治疗药物,但是如果有医生推荐的外用药或者方法,可以尝试。8.如何识别脾破裂?--在感染EB病毒1个月内,外伤、咳嗽或剧烈运动后,突然出现的腹痛,有时疼痛向左肩部放射(Kehr’S征),下腹部有触痛及反跳痛(简单讲就是腹部疼痛得不能碰触,不能按压),第一时间去医院就诊,查B超或者CT等明确。参考文献:[1]申昆玲,段红梅.重症EB病毒感染相关疾病的现状和诊治进展[J].小儿急救医学,2005,12(5):341-344.科普文章,侧重浅显易懂,未尽之处敬请见谅。
缺铁性贫血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一种营养缺乏病。2001年WHO资料显示:目前全世界贫血人数超过20亿,占世界人口的30%,其中约有50%的贫血患者是由于铁缺乏导致。缺铁性贫血严重危害我国妇女儿童的身体健康。一、什么样的血红蛋白水平才算正常?年龄或性别血红蛋白(g/L)6-59个月1105-11岁11512-14岁120>15岁非怀孕女性120怀孕女性110>15岁男性130(*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二、贫血的分度:边缘性贫血[i]较正常水平低10g/L以内轻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低于边缘性贫血值,但≥90g/L中度以上贫血血红蛋白水平<90 g/L三、缺铁阶段的分期铁减少期—机体储存铁水平降低,但红细胞造血并不受到影响,临床无贫血红细胞生成缺铁期—储存铁进一步降低或耗竭,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血清铁转运至骨髓幼红细胞参与血红蛋白合成减少,红细胞游离原卟啉水平增高,临床无贫血缺铁性贫血—临床出现贫血其中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铁缺乏,最终导致血红蛋白(Hb)合成减少所致的一类贫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具有血清铁蛋白、血清铁和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等铁代谢异常的特点,是铁减少发展最为严重的阶段四、常见的缺铁性贫血原因:吸收减少和丢失增多,具体如下1.先天储备不足:孕晚期孕母体内铁含量影响最大。婴儿出生后1个月体内红细胞快速生成,而母乳(母乳含铁量为:0.2~0.3 mg/L)却不能提供足量的铁,只能消耗体内贮备铁以满足身体需要。2.铁摄入不足:婴儿至4~6个月左右时,贮备铁已耗竭。因此在大力提倡母乳喂养的同时婴儿应从6个月开始科学、合理地添加辅食,以弥补铁的不足。3.肠道铁吸收障碍:补充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补铁治疗后效果差的需要除外消化性溃疡、肠道寄生虫病等影响铁吸收的情况。4.生长发育旺盛,铁需求增加:比如青春期儿童。5.铁丢失增多:消化道出血或月经出血量大等急慢性失血。缺铁的危害有哪些?孕早期缺铁是早产和低出生体重儿的原因之一,婴儿缺铁不仅可以引起贫血,对其体能、智能、免疫功能和消化功能等也均有影响;并且,贫血对婴儿智能影响是不可逆的。怎样预防缺铁性贫血:科学膳食,增加铁储备:选择铁含量高且吸收率高的食物,比如猪肝、鸡鸭血汤、瘦肉、鱼虾等血红素铁食物。早产儿、6-24月婴幼儿以及青春期儿童应该化验血常规,及时发现并干预。什么是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血常规化验单中红细胞相关参数发生改变,具体是指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 g/L。该怎样补铁?服铁剂治疗,按元素铁计算补铁剂量,即每日补充元素铁2-6mg/Kg,每日2-3次(餐间服用减轻胃肠道不适)。可同时口服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补铁药要服用多久?一般服用3个月左右。补铁药应该在服用第2周、第4周时分别复查血常规以对比血红蛋白变化。并且在血红蛋白正常后继续补铁2个月,以增加储存铁水平。必要时可同时补充其他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叶酸和VitB12。循证医学资料表明,间断补充元素铁1-2 ms/(kg·次),每周1~2次或每日1次,疗程2-3个月,亦可达到补铁的效果。怎样评价补铁治疗有效?补铁3-4 d后网织红细胞开始升高,7-10 d达高峰,2-3周后降至正常。补铁2周后复查血常规,血红蛋白量开始上升,补铁4周后血红蛋白应上升20 g/L以上。否则应该查找原因[ii]。科普文章,侧重浅显易懂,未尽之处敬请见谅。[i]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组.中国学生贫血状况的动态观察[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2,36(2):81-83.[ii]《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液学组,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保健学组.儿童缺铁和缺铁性贫血防治建议[J].中华儿科杂志,2008,46(7):502-504.
一、什么是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是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传染性强,10-100个病毒颗粒,就能引起传染,可散发或暴发,传播迅速,有“肠道流感”之称。诺如病毒引起的腹泻起病突然(潜伏期24-48小时),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可呈绞痛)和水样腹泻(黄色稀便、稀水便、蛋花汤样),每天腹泻可达10多次,可伴有发烧、头疼、脱水等症状。儿童和成人均易感,儿童主要表现为呕吐(或先呕吐后腹泻),成人主要表现为腹泻。诺如病毒是常见的医院内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之一[1]。诺如病毒引起的胃肠炎主要见于寒冷季节,我国诺如病毒的流行高峰季节为11月至次年3月,也叫“冬季呕吐病”。二、诺如病毒如何传播?诺如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患者,隐性感染者也具有一定传染性。此外,被污染的食物、水、物品也能传播该病。传播途径主要是粪-口或人-人途径。患者病后3-4天可从粪便排出病毒,排病毒持续至症状消失后2天。三、怀疑诺如病毒,该完善哪些检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增多。大便常规:少数可见白细胞(<10个/HP),或脂肪球,一般无脓细胞或红细胞[2]。病原学检测:收集患者呕吐物或大便,用PCR方法检测核酸或ELISA检测病毒抗原。发热腹泻严重的患者可同时查轮状病毒(部分患者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双重感染)。四、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有何不同? (1)发病年龄:轮状病毒2岁以内儿童易见,诺如病毒5岁以内儿童易感。(3)严重程度:轮状病毒更容易出现脱水,且已报道可引起胃肠道外损害,而诺如病毒肠道外损伤报道少见[3]。(3)侵犯部位: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小肠,诺如病毒主要侵袭空肠上段。(4)病程不同:轮状病毒腹泻3-5天,病程1周左右;诺如病毒病程1-3天,较短。五、得过诺如病毒后能获得保护性抗体吗?诺如病毒抗体在幼年时可获得,但病毒抗体没有明显保护作用,约半数患者治愈后可获得短期对同株病毒的免疫保护力,但是不能对其他毒株产生交叉保护作用,易反复。六、怎样预防诺如病毒感染?诺如病毒尚无疫苗(已有重组疫苗,尚未上市)来预防。主要预防措施:①注意洗手,肥皂洗手是预防感染的有效措施,要求在洗起肥皂泡后至少持续1分钟以上。尤其在如厕和更换尿布后,以及每次进食、准备和加工食物前;②水果和蔬菜食用前应认真清洗,牡蛎和其他贝类海产品应深度加工后食用。七、感染诺如病毒后如何治疗和护理? 1.治疗:无特异性治疗,一般预后良好。以对症支持治疗为主,药物可选择蒙脱石散、口服补液盐等,无需使用抗生素。可选择中成药(具有化湿、清热解毒等功效)。 2.饮食:急性期以清淡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粥、(烂)面条等。忌辛辣刺激或凉菜,不宜食甜食以及西瓜、草莓等水果,可适当进食苹果和橘子。科普文章,侧重浅显易懂,未尽之处敬请见谅。[1] 邓莉,贾立英,陈冬梅等.北京地区79例婴幼儿诺如病毒腹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7):676-678.[2] 冯亮,谢雯.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诊断与防治[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07,35(3):6-8.[3]邓莉,贾立英,钱渊等.北京地区婴幼儿诺如病毒与轮状病毒所致腹泻的临床比较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4):398-401.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小儿。得水痘后有哪些症状呢?水痘的症状有发热,皮肤出现红色斑疹、丘疹、水疱疹及结痂,有瘙痒感,皮疹主要分布在躯干及头面部,严重者可蔓延至四肢。为什么孕妇容易得水痘?水痘是儿童的常见病和易感病,20岁以后发病者<2%,由于育龄妇女中有90%以上在怀孕前已患过水痘,因此妊娠合并水痘的发病率约为0.1%~0.7%,但是目前妊娠合并水痘的情况并不少见,原因可能如下:⑴暴露风险增加。随着我国开放二胎,很多孕妇在怀二胎期间感染,有被自己孩子传染的,也有带孩子去儿科看病或陪伴孩子玩耍被感染的。⑵水痘传染性强。水痘主要通过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自发病前24小时至皮疹接痂均有传染性,易感者接触后90%发病 ⑶孕妇免疫力低。妊娠期特有的免疫学特性,增加了孕妇对病原体的易感性。未得过水痘的孕妇接触VZV后更易发病,妊娠期合并水痘具有皮肤结痂时间长、易合并皮肤细菌感染等特点[1]。孕妇得水痘对胎儿有何影响?这是孕妇及家属最关心的问题。VZV病毒可经过胎盘感染胎儿[2] 。⑴妊娠不同阶段,VZV对胎儿的影响不同。VZV具有致畸作用,孕早期感染可能出现流产、胎儿小头畸形、脑皮质萎缩、脑发育不全、耳聋、失明及智障等;妊娠20周内感染由于胎儿缺乏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容易产生多种先天性缺陷症状,出现先天水痘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妊娠20周后感染水痘的孕妇,其胎儿病变的危险性为2.2%;孕晚期患水痘且与分娩时间有1周以上的间隔,新生儿可通过胎盘获得一定的抗体来减轻水痘症状;在分娩前1周内感染的孕妇,易出现新生儿水痘,且新生儿多在2周内出现水痘典型皮疹,病情一般较重。孕妇患水痘后该怎么办?妊娠期水痘是需要感染科、产科及新生儿科联合处理的多学科交叉疾病,因此孕妇患水痘后要及时就诊,住院隔离,休息,加强营养;配合治疗:选择阿昔洛韦(口服或者静脉)、伐昔洛韦抗病毒治疗是安全的;注意预防并发症:水痘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疹继发细菌感染,水痘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水痘肺炎。 如何预防妊娠合并水痘?临床发现有的孕妇水痘患者并无明确水痘接触史,因此只避免与水痘患者接触并不足以很好地预防妊娠水痘。因此有必要通过水痘疫苗来预防孕妇患水痘。由于妊娠期患者限制使用减毒活疫苗,故建议血清学阴性、无水痘感染既往史的妇女在孕前接种水痘疫苗。[1]曾慧慧,易为,陈志海,李兴旺.妊娠合并水痘特点及母婴结局临床对照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5,(8):476-479.[2]蒋佩茹,曹文卿.妊娠合并水痘三例临床分析[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08):564-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