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我的颈椎变直了,难怪最近老觉得不舒服呢,这可怎么办呀?”“我跟你一样,报告上也写了颈椎曲度变直。你说我们天天低头工作,怎么还越低越直呢?“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大家做体检的频次也多了,很多单位把颈椎检查也列入了体检项目。拿到体检报告后,很多朋友会发现一句话:颈椎曲度变直,颈椎退行性改变。那什么叫颈椎曲度变直呢?顾名思义,曲度变直,意思是颈椎原本就需要一些曲度。那颈椎为什么有曲度呢?还得从脊柱的发育说起。在还没出生的时候,胎儿蜷缩在子宫内,整个脊柱是呈C形的,颈椎是略微向后凸出的。而出生后随着婴儿的抬头动作出现,颈椎出现生理性的前凸。颈椎的前凸,配合胸椎后凸、腰椎前凸、骶椎后凸,在侧面上看就相当于给整个脊柱安装了两个弹簧,有助于缓冲走路活动中的冲击力。颈椎前凸适应人类的直立行走。颈椎前凸变少意味着颈椎曲度变直,少数患者甚至出现反曲,见下图。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很多岗位需要长时间低头的动作,比如离不开的手机,几个小时的伏案工作等等,是造成颈椎曲度变直甚至反曲的主要原因。那体检报告说曲度变直怎么办呢?不要担心,先用10个动作,做一个简单的颈椎功能自测。如果自测有问题,那应该随时就医进一步检查。如果自测没有任何问题,那就先把紧张的心情放松,就是说这个颈椎体检结果是没有太多危害的。那是不是意味着就不用管了呢?不是。建议大家做到下面几点,有助于恢复颈椎曲度,延缓颈椎疾病进展。首先要有合适的办公姿势。更重要的是选择一款好用的枕头另外选择合适的运动也非常重要平时上班或在家,不适合外出运动的话,也可以在家锻炼。以上列举的颈椎自测和锻炼方法,大家都记住学会了吗?
来自山西的高女士,有个“困”扰了好几年的问题。什么问题呢?就是走不了远路,稍微走一走,两条腿就不是自己的了,又麻又涨又沉,抬不起来。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走一段路后,两条腿“困”得不行,得休息。基本上就是,每走两百米,就得停下来几分钟,才能继续走,但再走两百米,腿又“困”了。而且高女士这个腿“困”,奇怪在哪儿呢?奇怪1:骑车能骑几公里,一走路就腿“困”,最多走几百米。奇怪2:推着购物车能走很远,不推车自己走几百米就腿“困”。奇怪3:一口气能上好几层楼,但只下一层楼就腿“困”。咱观察一下让高女士腿“困”的那几个动作,再对比一下走路不那么“困”的动作?大家注意到了吗?凡是弯腰走路的时候,腿“困”就好一些;而挺腰走路的时候,腿“困”就加重了。到底是什么情况,让高女士的两条腿一走路就那么“困”呢?原来高女士的情况,就是常见腰椎管狭窄症。弯腰的时候,椎管狭窄比挺腰的时候轻,所以弯腰的时候走路腿“困”能好一些。高女士的腰椎管狭窄症,当时并不是很严重,她一直坚持锻练。她想法是,既然是因为腰椎管狭窄症造成腿的症状,肯定是要多活动腰部,越多活动,腰部活动开了,通了,自然狭窄也能减轻。但是,锻练了好几年,怎么走路腿“困”越来越重呢?一口气能走的距离越来越短了。那她到底是怎么锻炼的呢?咱看看她的方法。① 站圆盘上用力大幅度扭腰;② 每天三组共90个仰卧起坐;③ 立位体前屈,手用力够地面④ 用后背来撞树 其实,高女士的这几个动作都达不到很好的锻练腰椎的效果,反而伤腰。咱看以下:动作1,过度的快速、大幅度腰部旋转的力量,会加速腰椎间盘纤维环撕裂,造成椎间盘失去水分,椎间盘突出等病变;动作2和3,过度的弯腰动作,相当于给椎间盘一个很大的压力,而且椎间盘前部压力更大,就像挤牙膏一样,容易把椎间盘向后压迫,造成椎间篇突入椎管压迫神经;动作4,腰部过度撞击,对腰椎冲击力很大,可能影响腰椎稳定性,造成腰椎骨质慢性劳损,加速腰椎退变老化,造成腰椎滑脱,骨质增生疼痛等后果。那什么才是真正比较好的能锻练腰部的动作呢?咱看看下面的几个动作。① 拉单杠或者悬垂:② 小燕飞:③ 游泳:④ 贴墙站立: 上面这几个动作,没有大幅度活动和旋转、腰椎,也没有增加腰椎负重,但锻练了腰部肌肉,增强了肌肉力量,加速了腰部血液循环,达到了养腰,护腰的效果。因为腰肌功能强大了,腰椎的负荷也就减小了,自然腰部的症状就减轻了。 从上面两组动作的对比,大家是不是也明白了腰部锻练的一个原则,这个原则就是“练腰肌而不是大幅度活动腰椎。”重要的话说三遍:“练腰肌,而不是大幅度活动腰椎” “练腰肌,而不是大幅度活动腰椎”“练腰肌,而不是大幅度活动腰椎”腰部锻炼的动作是非常多的,没有办法在这儿一一说明。但请您记住上面说的这个原则,做锻炼动作之前,先在脑海里转一转,看看这个动作,是不是让腰部肌肉使劲了,同时呢腰椎没有大幅度的活动,那是好的锻练。那怎么判断肌肉使劲了呢?大家可以做个双手叉腰动作,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如果摸到腰部两侧的两条肌肉鼓起来了、动起来了,就说明肌肉在用力了。怎么判断有没有腰椎大幅度的活动呢?下面的图就说明了腰椎的活动范围。上面说的高女士之前选择的那四个锻炼方式,也不是不能做,我们强调的是不要过度,如果幅度不那么大,速度慢一点,次数不那么多,也是比较好的锻炼。现在,大家都知道回家怎么锻练腰了吧?
陈阿姨今年63岁,她的左脸不受控制抽动了已经将近17年,当初很轻,只是左边下眼皮有时候有点颤动,她觉得是累的,也没有别的不舒服。但最近几年开始,抽动越来越重,左侧眼睛有时完全无法睁开,嘴角也歪向左边,左边脖子还有一根筋跟着跳。越是紧张越是严重,越是严肃的场合越严重。有好几次了,客户以为她不严肃,挤眉弄眼嘲笑他们,找公司主管投诉过她。本来是在公司外联部门、活跃爱动的她也只好换了个文案工作,算是不用跟客户直接打交道了。出于对自己和路人负责,车也是早就不敢开了,因为开车一紧张,左侧眼睛基本睁不开,后视镜看不清。但有的时候就算很放松状态,左侧面部也是抽搐不停,夜深人静的时候,有时还能听到左侧耳朵与面部抽搐同步的“嘣、嘣”声。退休8年了,因为不敢开车,之前爱好自驾游的陈阿姨也少了很多乐趣。好在现在高铁越来越方便,加上退休后时间较宽裕,这两年陈阿姨在国内倒是玩了不少地方。但今年开始,这个面部抽搐却让陈阿姨坐高铁、住酒店都遇上了麻烦,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从2018年开始,铁路系统逐步对高铁站进站系统进行了升级,可不需要纸质车票,直接通过刷脸加身份证进站,可大大提高进站速度和便捷性,又高效又经济环保。可对陈阿姨来说,这刷脸进站可费了劲了,本来就紧张,一对着摄像头左边面部抽搐就加重,安装精准的面孔识别功能的电脑也识别不出来了,别人用3秒钟就进站,她站那儿试几分钟就通不过,没办法,好几次尝试失败之后,她只能老老实实去取了车票去人工核对通道。自从人脸识别进站后,每次陈阿姨都要比别人早半个小时出发,让同行的家人朋友也增加不少麻烦。麻烦事还在后头,现在酒店入住也需要刷脸入住,爱好旅游的陈阿姨这两年在住店时没少跟酒店前台解释,说这身份证上照片就是我,刷脸识别不了不是因为我故意的,面部抽搐实在不受我控制啊。这脸不疼不痒,就是不受控制的抽搐,也麻烦不小。那么,这个困扰陈阿姨多年的一侧面部抽搐,到底是个什么问题呢?是面瘫?还是别的疾病?陈阿姨这种情况,属于典型的面肌痉挛。脸上的肌肉群统称为面肌,在脸上对称分布,面肌的运动主要受到面神经的支配。如果面神经受到刺激,面肌会跟着不自主的抽搐,这就是面肌痉挛。实际上,脑内的神经、血管错综复杂,它们有自己的生长规律和工作方式。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或其他原因,有些人的血管发生了硬化,或者异常生长,就会变形、扭曲,去到不该去的地方,很容易侵略到面神经的“领地”,这样的血管称作“肇事血管”,医学上称之为责任血管,或者压迫血管。肇事血管触碰到面神经时会引起“神经短路”,这种血管与面神经的“激情碰撞”,就让面部肌肉“群魔乱舞”起来了。
1.切口什么时候拆线?什么时候换敷料?什么时候可以去掉敷料?什么时候可以洗澡?腰椎间盘突出内镜手术的切口大约8mm,为皮内缝合,皮肤表面没有缝线,所以不用拆线。切口是干净无菌切口,切口敷料表面如果没有渗血、渗液,一般是不需要换敷料的。如果表面有少量渗血,术后第一天医生会换一次敷料,之后一般就不用再换敷料了。 切口敷料一般可以在术后7天揭除,揭除敷料后2天就可以洗澡了。在揭除敷料前如果想洗澡,可以用不透水的膜(很多药房有售)把敷料完全贴上之后洗淋浴。2.术后饮食有什么建议呢? 一般来说饮食没有忌口。但由于早期卧床较多,不建议过于油腻,防止便秘发生,以免用力排便造成腰痛加重。3.做完手术,怎么锻炼呢? 总的原则是,练腰肌,而不是练腰椎。就是说,在不增加腰椎负担的前提下,锻炼腰部肌肉。因为腰部肌肉力量增强之后,对腰椎是一种保护。腰椎间盘突出是腰椎退化、老化的表现,就比如汽车零件已经磨损,需要上油,而不是继续过度使用它。 像五点支撑、小燕飞、贴墙站立、拉单杠、慢走,这些动作是有益的,因为这些动作腰椎负荷轻、活动少。而大幅度扭腰、大幅度弯腰、立位体前屈、仰卧起坐、长跑、跳跃这些动作,对腰椎是有害的,因为腰椎活动度太大,负荷太重。术后早期,可以躺在床上做手术侧的下肢缓慢直腿抬高动作,动作缓慢,幅度可以越大越好,一天可以做100-200次,有助于术后神经根在椎管内轻度活动,减少术后粘连发生。4.腰围戴多久?怎么戴?戴什么腰围?一般来说,腰椎内镜对腰椎骨质影响非常小,但椎间盘突出部位有破口需要修复,因此建议术后腰围戴4周-6周。腰椎直立负重的时候才需要戴,就是说平躺不用戴,长时间站立、走动的时候才需要戴。普通腰围就可以,根据腹部大小选择型号。如果体重比较大,可以戴带金属条加固的腰围。5.术后吃点什么药比较好? 术后需要吃促进神经修复的药物,甲钴胺片及维生素B1片,一天三次,每次一片,共1个月。6.什么时候复查?复查需要做什么? 一般术后3个月复查,复查之前需要做一个腰椎核磁检查,最好将术前的核磁片子也带上,方便对比。7.术后腰有点疼,是什么原因?怎么办? 手术中需要有个通道将肌肉撑开,要扩大腰椎椎间孔,因此术后短期腰部有点轻度酸痛胀痛属于正常表现。疼痛可口服一点洛索洛芬、布洛芬等镇痛药物。8.术后出现什么症状需要紧急处理? 如果术后突然出现:大小便失禁,手术侧下肢明显无力,高热(体温连续超过38.5°>24小时),下肢重度麻木,切口大量渗血、流脓、疼痛的情况下,需要及时复查,急症处理。9. 手术前暂停口服阿司匹林/波立维/华法林的患者,术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继续吃?一般术后3天就可以恢复抗凝治疗。
腰椎管狭窄,顾名思义就是腰椎的椎管由于各种原因狭窄了,由于腰椎管内有神经,椎管狭窄压迫神经,就会出现下肢症状。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症,表现为下肢的间歇性跛行。间歇性跛行,意思是安静状态下下肢没有症状,而长时间站立或长距离步行后,出现下肢麻木、无力、酸胀、疼痛,无法继续行走,休息10分钟左右,可再次行走,因此称为间歇性跛行。微创通道下腰椎管减压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层级扩张肌肉,把通道直接送到需要手术的腰椎部位,显微镜照明和放大下,用高速磨钻和显微器械进行腰椎管的减压,解除神经压迫。示意图上像一捆面条一样的就是神经,神经外面包裹的叫硬膜囊。手术主要减压到硬膜囊就可以了。通过一例患者一步一步看通道显微镜下手术怎么做。1.患者体位,麻醉方式俯卧位,清醒,局部麻醉。2.切口距离正中线1.5cm,长度2cm。3.放置工作通道4.确定工作通道位置5.显露需要减压的椎板-棘突-关节突关节6.高速磨钻显微镜下磨除部分骨质7.切除增厚黄韧带后显露部分硬膜囊8.硬膜囊及侧隐窝完全减压后,手术结束。硬膜囊压迫一旦解除,硬膜囊里面的神经就松解了,间歇性跛行的症状就可以很大缓解。一般患者术后4小时就可以戴腰围下地,第二天就可以回家。
1.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诊断:有明确上肢、肩部、锁骨的暴力外伤史,一般为单侧,可为加速伤或减速伤;或肩部局部放疗史;医源性臂丛神经损伤;以及肿瘤侵犯等。患者主诉患侧臂丛神经支配区域自发性疼痛,可为持续性或间歇性疼痛,多为刀割样、过电样、烧灼样疼痛,部位固定,一般向上不超过肩部,向下不超过腋窝,疼痛程度剧烈,且与情绪、气候变化、疲劳等有相关。NSAIDs类药物一般无效,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加巴贲丁对部分患者有一定效果。臂丛神经阻滞一般对疼痛无效。患者有全部或部分的臂丛神经功能缺失症状群(上肢的运动、感觉),可合并同侧Horner’s征。典型颈椎MRI可见患侧下颈髓区域萎缩,神经根缺失,脊髓前角后角扩大。2.臂丛神经损伤后疼痛的鉴别诊断:⑴神经根型颈椎病:常在40~50岁起病,男性多见;病程缓慢, 反复发作;感觉神经根(C5、C6多见)受压导致根性神经痛多为前臂桡侧和手指触电样疼痛,伴感觉减退;运动神经根受压引起肌痛性疼痛,常在上肢近端、肩部、肩胛区,持续钝痛和深部钻刺样不适感,肩部运动受限,病程长可导致凝肩。⑵特发性臂丛神经痛或臂丛神经炎:泛指肩胛带和上肢疼痛、肌无力和肌萎缩综合征(神经痛性肌萎缩),症状复发,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7号染色体q25位点)。成年人多见, 有感染和疫苗接种史,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病初伴发热和全身症状,典型以肩部、上肢剧烈疼痛起病,数日内出现上肢肌无力、反射改变、感觉障碍,C5 和C6节段易受累导致肌萎缩,单侧,也可为双侧。⑶肩手综合征:多有明确病因如中风,心梗,颈椎病,上肢外伤,截瘫,肺疾病,肩关节疾病,部分原因不明。患者患手突然浮肿疼痛及肩关节疼痛,并使手功能受限。因疼痛较重并发孪缩,成为康复的阻碍因子。3.辅助检查:典型颈椎MRI可见患侧下颈髓区域萎缩,神经根缺失,脊髓前角后角扩大。 同时有助于与其他疾病(如颈椎间盘突出、髓内肿瘤、椎管狭窄等)的鉴别。4.药物治疗:⑴抗惊厥药物:卡马西平:按照小剂量、逐渐增量的原则,一般从100mg,一日两次开始,逐渐加量,最多可到一日600-800mg,分3-4次口服。用药期间注意有无皮疹过敏,并及时检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加巴喷丁:与卡马西平一样,用药前必须有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加巴喷丁初始日剂量为300mg,睡前单次服用,维持2天;患者须注意可能的副作用如头晕、镇静、困倦和皮疹。药物按每2天300mg的日剂量增加,在副作用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到疼痛缓解或达到2400mg的日剂量。到这个时候,如果患者只是疼痛部分缓解,须再次进行实验室检查,药物逐渐缓慢地采用100mg片剂进行增加,很少有患者需要3600mg的日剂量。普瑞巴林:通常75mg/日开始口服,用药期间也需要注意查血常规及肝肾功能,有无过敏反应发生。⑵非甾体类消炎药与弱阿片类药物复方制剂:泰勒宁:为盐酸氨酚羟考酮、对乙酰氨基酚复方。可普芬:本品为复方制剂,其组份为:每片含布洛芬200mg,磷酸可待因12.5mg。5.手术治疗:对于病程长,疼痛部位固定,程度严重,影像日常生活,臂丛神经阻滞无效,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疼痛逐年加重,同时对患肢功能要求不高的患者,若无全麻手术禁忌,若颈椎序列正常,无明显滑脱、间盘突出等表现的情况下,可考虑行患侧脊髓C5-T1节段脊髓背根入髓区切开术。6.门诊诊疗注意事项: ⑴注意患者既往是否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此类药物必须停用2周以上才能手术。 ⑵部分患者可以在门诊进行术前化验和辅助检查,常规检查项目有: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乙肝六项、凝血四项、抗体三项、正位胸片、心电图等。 ⑶准备住院手术的患者,需到门诊楼3层咨询室办理预约登记或住院手续。7.患者入院后由主管医师负责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和准备,入院后2天内完成各项常规化验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生化、乙肝六项、凝血四项、抗体三项、正位胸片、心电图等,必须要有颈椎MRI的结果。不正常的项目要进行复查。8.患者合并其它疾病的,应在入院后3天内请相关科室会诊,协助诊治和进行术前准备。各种术前检查和准备争取在1周内完成。9.经主治医师和主任医师查房后,诊断明确、有手术适应证、无绝对禁忌症的患者,可以安排手术,具体手术日程由根据患者病情和入院时间先后确定。10.术前应向患者本人和家属详细交待病情和手术的有关情况,着重说明手术的预期效果、危险性和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除各种常规要谈到的手术危险性和并发症之外,比较可能出现的问题有患侧下肢术后短期(3个月左右)有深感觉障碍,走路有踩棉花感;部分患者术后同侧下肢力弱,需要康复锻炼。术后颈部需戴颈托3个月;术后部分患者疼痛症状缓解不理想或复发等。此外,应讲明患者存在其它疾病或特殊病情会增加手术风险,影响手术疗效。手术同意书需患者本人及家属同时签字同意,无民事能力或未成年患者可以由家属代签。11.术前一天完成术前谈话、手术同意书签字、术前总结和各种术前准备,患者需头部备皮,术前1日22点后禁饮食,术前需个体化定位疼痛节段。必要时颈部正中标记相应棘突后拍颈椎正侧位片定位。因术中头部需头架固定,术前需要头部备皮。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术后当天仍口服降压药。12.术后常规给予止血、抗感染、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此类患者为防止疼痛节段上移,需常规口服抗惊厥药(如卡马西平)和非甾体类消炎药(如双氯芬酸)3个月。13.术后1天常规切口换药,注意切口情况,有无脑脊液漏。患者常规留置硬膜外引流管,术后24-48小时内拔除。因有人工硬膜长期植入,患者适当延长抗生素应用时间。一般5天后可戴颈托坐起,1周后可下地锻炼。恢复较好者术后9天即可切口拆线出院。
在门诊和住院工作中,经常遇到面肌痉挛的患者,在诊治过程中,碰到患者有很多共性的问题,在此把常见问题列出来并予以解答。1.我这种情况是不是面肌痉挛?面肌痉挛的诊断是比较容易的,患者本人对照症状特点就可以自查判断。一般面肌痉挛的症状局限在一侧,双侧面肌痉挛极为罕见。典型的面肌痉挛表现为一侧口角、眼睑的发作性抽搐,严重的患者同侧颈部皮肤也可以出现抽搐,这种抽搐一般表现为快速的肌纤维颤动,少数患者有同侧的阵发性耳鸣。这种肌肉抽搐一天可出现无数次,但也有面部完全正常的时候。情绪紧张、劳累、焦虑的时候会加重,而休息后可以减轻。单纯一侧眼睑的轻微颤动,还不能确定为面肌痉挛,特别是时间很短(3个月之内)的时候。累及头面部动作缓慢而粗大的不自主张口、伸舌、咬牙动作,则不是面肌痉挛,更可能是Meige综合征(国内有翻译为梅杰综合征),这种情况一般双侧都有症状。此外,有过面瘫病史的患者在面瘫恢复后数年出现同侧的肌肉不自主运动,大多数表现为闭眼的同时嘴角带着一起动,这种情况属于面瘫后联带运动,不是面肌痉挛,需要注意。2.面肌痉挛患者需要做什么检查?诊断面肌痉挛的患者一般需要做核磁的头颅平扫+MRA,这是核磁的两种检查序列,即两个检查。在日常工作中,平均100个-200个门诊面肌痉挛的患者中,大约有1个患者核磁可查出颅内占位,占位基本位于颅窝内,桥小脑角部位,以胆脂瘤和听神经瘤居多,偶尔可看到巨大动脉瘤、蛛网膜囊肿、脑膜瘤等,因此核磁平扫是必要的,有占位的时候需要复查增强核磁;除此之外,绝大多数的面肌痉挛患者通过特殊的MRA序列检查,可发现同侧面神经根部有血管相邻压迫。需要注意的是,该MRA不同于脑血管病筛查时做的常规MRA,是叠加了神经血管关系的特殊序列,因此只有少数治疗面肌痉挛较多的医院才有有这种检查。3.面肌痉挛都有哪些治疗方法?已经明确诊断的面肌痉挛患者,在患者已经做过头部核磁排除肿瘤,有明确血管压迫面神经的前提下,通过询问病史,总结出患者所用过的全部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中药汤剂、针灸、局部封闭、肉毒素等。药物常用的主要为2大类:1.卡马西平为代表的抗惊厥类药物,主要包括卡马西平、奥卡西平、加巴喷丁、氯硝西泮等;这类药物通过降低神经系统兴奋性,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一般难以完全消除症状,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嗜睡、困倦、眩晕等副作用。2.以甲钴胺为代表的维生素类神经营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改善神经营养,促进神经外膜修复,达到缓解症状的目的;一般建议早期使用(我们的方案是起病1年之内),超过1年的病例很少单纯通过神经营养药物改善症状。针灸:创伤很小,但无法根治,且过多针灸穿刺操作容易诱发面神经末梢瘢痕及粘连,容易发生联带运动。面瘫的患者目前一般不建议针灸治疗。局部封闭:一般在同侧耳部茎乳孔附近用激素或局麻药物局部注射,造成面神经功能一过性下降,以轻度面瘫症状来代替痉挛症状。一般随着面瘫症状的减轻,痉挛又逐步加重回复至治疗前。肉毒素:通过面部肌肉内注射,达到松弛肌肉,缓解痉挛的效果。一般有效期3个月至半年,可重复注射,但多次注射后效果降低。适用于症状较轻,或高龄、全身状态差,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4.面肌痉挛手术怎么做?切口多大?有效率怎么样?手术原理:面肌痉挛手术的目的在于将压迫面神经根部的责任血管与面神经完全分开,手术全称是:面神经根显微血管减压术,简称MVD手术。手术中充分分离神经和血管周围的粘连,挑起血管,并在血管与脑干之间垫入不可吸收的Teflon棉,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的效果。手术通过小脑和颅骨之间的自然腔隙,暴露面神经根部,找到压迫血管,分离血管与神经的粘连,并通过约绿豆大小的Teflon棉,将压迫血管推离开面神经根部。麻醉方式:手术为全麻,一般患者对手术过程并无记忆。切口长度:根据患者耳后头皮软组织的厚度以及颈部长短,可选择耳后横切口或竖切口,切口3-5cm左右。需要去除约2cm*2cm见方的枕部骨质。术后患者不会感觉后头部有颅骨缺损,因为常规钛片修补颅骨,钛片不影响今后患者的其他核磁检查。手术时间:1-2小时,如果算上麻醉和复苏时间,需要再加半小时。住院时间:一般在10天左右,包括术前检查和术后恢复时间。手术效果:主要取决于2大因素:1.血管神经压迫的特点;2.手术医师的经验。面神经根部的压迫血管明确,粗细合适,分支不多,呈襻状,神经血管关系简单的患者,术后效果明确;手术医师注意充分游离蛛网膜、从舌咽神经根部向头端探查面神经根,准确判断压迫面神经的责任血管,分离粘连,充分垫起责任血管,将面神经根部完全空出,以及轻柔的操作。两大因素兼备,天时地利人和的患者,手术的长期治愈率可达到80%-90%。5.面肌痉挛手术有没有后遗症?面肌痉挛手术如果顺利,是没有后遗症的,少数患者遗留切口上方麻木感,是由于横切口影响枕神经分支所致,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手术的罕见术后并发症,如颅内出血、感染、梗死,可导致偏瘫、失语、吞咽障碍、植物生存等后遗症甚至生命危险等严重后果,其发生率在大的中心可控制在1-2/‰ 左右。而术后永久听力下降、面瘫的发生率在3-5‰左右。6.面肌痉挛手术前需要做什么准备?化验:血常规、生化、感染三项、乙肝抗体、凝血指标。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腹部B超、胸片、头部核磁平扫+MRA。保持心态平和,戒烟2周以上,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尽量避免手术,女性避开月经期,切口区域有皮疹患者需治疗皮疹。术前抗凝治疗的患者,需咨询抗凝治疗医师。一般手术前需停用抗凝药物,如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华法林等。7.面肌痉挛手术后有什么注意事项?体温:术后3-5天内,有小部分患者有体温升高,一般在37.5°-38.5°,伴有头痛症状,根据我们临床观察,属于对减压材料(将神经和血管隔开的Teflon棉)的异物反应(排异反应),不属于颅内感染,一般对症退热后自行缓解,不需要抗生素治疗。少数患者需腰穿促进脑脊液循环。常见术后反应:轻到中度头痛、眩晕、恶心、呕吐,一般在术后1-3天内较明显,之后症状明显减轻,不会长期遗留。医生一般会用药对症处理。术前为椎动脉压迫面神经的患者,头晕、恶心症状相应会明显一些。术后检查:常规术后1天查头部CT,了解颅内情况。血常规了解白细胞情况。术后拆线:时间一般为术后5-7天,拆线后24-48小时后即可敞开切口,洗澡时可戴浴帽遮盖切口,待术后2周切口完全愈合后即可沾水。术后用药:常规嘱咐患者术后口服维生素B1及B12两周,以改善神经营养,防止症状反复。术前停用阿司匹林、波立维等抗凝药物的患者,在手术1周后就可以恢复。降压、降血糖等药物常规正常服用。切口护理:术后切口上方有麻木、短时间刺痛是常见现象,是枕部皮神经的干扰症状,一般麻木会持续较长时间,但不影响正常生活。如果头皮疼痛明显,属于枕神经刺激症状,可口服镇痛药物,一般2后后就明显减轻。修补钛片:少数患者对钛片排异反应,切口皮肤下方经常有积液,影响切口愈合,发生率在0.5%-1%左右,一般加压包扎即可贴附,少数患者需取出钛片。术后复查:一般术后效果良好的患者,如果出院后无新发不适,是不需要复查的。如果有高热、剧烈头痛、肢体活动不灵、走路偏向一边的情况,需要及时复查。
魏大爷是个有30多年驾龄的大货车司机,从10多年前开始,他就断断续续感到脖子难受,酸痛,局部按摩按摩做做理疗也就能好挺长时间,也没当回事。直到3个月前,他出门坐公交,走到车站时车刚要开出,他赶忙跑几步准备追上车,才发现没法跑起来,腿轻飘飘直打软,差点摔倒。魏大爷还以为脑血栓了,到医院一查,医生告诉他患有严重的脊髓型颈椎病,需要做颈椎单开门手术。一听“开门?”“颈椎?”“脊髓?”,大爷直发愣,一连问了好几个问题,来看看医生是怎么回答他的吧。1.什么是脊髓?脊髓,通俗说来,就是人的“总筋”,是一条连接脑部和四肢、躯干的双向高速公路,所有从大脑发出的指令都要经过脊髓才能传达到四肢,同样,所有四肢的感觉都要通过脊髓才能传递到大脑。神经就是从脊髓上发出来的,就相当于和高速公路连接的支路。就如同图片中黄色标记的,黄色加粗的北京到上海高速公路就是脊髓,而从济南到青岛,或者徐州到郑州、南京到合肥的公路就是从脊髓上发出的神经。2.我的脊髓,为什么出问题了?脊髓是在椎管里的,颈椎管是由7个椎骨叠罗汉摞起来的,对于在颈椎管例的脊髓来说,就好比居住在一个7层的房子里,而且它住的房子比较特殊,中间是空的,每一层之间并没有楼板,就像一个打通的竹筒,这座房子还可以前后左右弯曲和旋转。椎骨之间叠罗汉,靠的是前面的椎间盘和两侧的小关节来支撑,椎间盘就像个缓冲垫,小关节就是个活动钢梁,保持脊柱既能给柔软的脊髓提供坚固的支撑,又有很大的活动范围。颈段的脊髓最为粗壮,每一层的椎管空间对于颈段脊髓来说,就是个小小的一居室,刚刚够住。但从成年开始以后,由于外伤、退变等原因,颈椎管这座房子里的东西越来越多,可用空间越来越小,脊髓在里面的活动越来越局促,直到被压迫固定无法动弹。为什么椎管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呢?最常见原因是椎管前面的颈椎间盘老化后向后突出,椎管后面的韧带增厚向前压迫,还有两边的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向内生长,位于椎管里的脊髓三面都容易受压。3.我颈椎有问题,怎么腿走路也受影响了?您是老司机了,就还是拿道路来比喻吧。北京到上海的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会经过济南,如果济南段道路施工,原来双向六车道的高速公路,中间一段突然变窄,变成双向只有两个车道了,那整条路的车流速度都会下来,甚至大堵车。颈段脊髓在的位置就相当于北京到济南这一段,这一段中任何地方的拥堵,会影响整个济南以南区域的进京和出京通行,南京、上海、合肥都受影响。所以脊髓型颈椎病的病人很多表现为下肢活动不灵活、麻木、走路腿发飘,前胸后背麻木也比较常见,手做精细动作也容易受影响。4.为什么要在颈椎上开门?前面已经说过,颈椎管只是个小小的一居室,装个脊髓已经很满,稍微里面增加些东西,脊髓就容易受到压迫。最常见原因是椎管前面的颈椎间盘老化向后突出,椎管后面的韧带增厚,还有两边的关节突关节骨质增生。脊髓是很柔软的,无法做到哪儿有压迫哪儿就反抗,因此严重受压的脊髓,需要外科医生帮忙解除压迫。解除压迫两个选择,要么直接清除闯入脊髓私宅的不速之客,就是直接切除压迫脊髓的颈椎间盘突出物;要么惹不起躲得起,让脊髓往后退,避开的压迫。那怎么做到让脊髓往后躲呢?可以再看看这张颈椎的图片,脊髓后面是两块板状的骨片,学名叫椎板,很像两扇闭上的门,颈椎要开门,开的其实就是椎板。放在以前,就是做颈椎椎板切除,相当于把脊髓住的房间后面的门直接拆掉了,空间是宽敞了,脊髓活动范围够大了,但也直接把脊髓跟它住房子外面完全沟通了,而且为了充分减压,一般要拆掉好几层的门,这样整个颈段脊柱就不容易稳定了。什么是单开门呢?如下面一系列图所示,单开门的意思是:把整个椎板作为一扇门,把一侧的颈椎椎板打开作为开门侧,另外一侧的椎板打开一半作为门轴(铰链),把颈椎椎板翻开,然后用钛合金板把翻开的椎板支撑住,用螺钉将钛板和椎骨牢固固定,防止开门侧再关上。相当于我们平时开门,不想让风把房门关上,用个木棍撑在门和门框之间。这样之后,原来的颈椎一居室就空间增大成了两居室,脊髓就不再受压了,同时这个门还是完整的,不影响颈椎这个房子的稳定性。下图中发亮的就时颈椎开门后支撑开门侧的微型钛片。魏大爷听了医生的解释,踏实多了,跟老伴孩子商量后,已经很顺利地住院做完手术,术后3个月再来复查的时候,走路已经恢复很好。
红色标注的是病变部位,黑色标注的是正常结构,原作者的大名在图片的右下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