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疫情宅在家里半个月以上的时间,相信对每个人来说,一生也是少有的。因为是眼科医生,在传染病科,内科医生忙的不可开交的时候,医院为了减少医务人员的感染机会,口腔科,耳鼻喉科,眼科等科室,暂时关闭门诊和择期手术,所以我也和大家一样,每周除了一天急诊外,其他时间乖乖在家休息。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心里真是欢呼雀跃,掐指一算,工作20多年,好像从来没有休息过这么长的时间,年假都是平时断断续续的休息或者外出开会。当然,忙碌是一种风景,宅家是另一种风景。随遇而安吧。每天生活还是很充实的,制定好计划表,几点起床,几点干什么,安排的有条不紊。宅了两个星期后,开始慢慢思考,这种规律生活让我提前体会到退休后的生活,每天三餐,睡眠,学习,娱乐的内容几乎都是固定的,没有太大的变化。人需要社会认同感, 社会存在感及认同感是成年人进入社会后最想获得的“精神满足”。存在感及认同感和安全感来源自朋友、家人、上司、下属、同事、伴侣;金钱物质条件也能带来强烈的安全感。职业及未来的希望也是给予自己满足感和“盼头”的重要因素。职业发展及未来的希望是一个人在社会上前进的动力。医生的社会认同感,来自于职业带来的自豪感,比如患者的认同,同行的认同,同事间的交流等,这就构成了医生的工作状态,也是医生价值的体现,亲自治愈的患者的感谢,学术会议上侃侃而谈的学者风范,都让医生产生自豪感。当然听到社会医患关系不好的事件,遇到难缠的患者,没有办法攻克的疑难杂症,会有打击,心寒,睡不着觉的时候。让医生支撑下去的仍是心中的信念和那份责任。门诊,手术,大大小小的国内外的会议,科研学术等,每天节奏快而紧张,永不停息地奔在去门诊,手术室,会议的路上。当然,人都需要休息,医生的休息,就是享受每一个过程,享受做手术的过程,出去开会,和同行交流,会会老朋友,再顺便看看城市的风景,都是一种休息和放松。这段宅家的时光,对每一个医生是一个深度思考的时候,人只有空下来的时候,才能静静的思考,回顾一下原来的工作,整理一下积压的问题,更新和复盘自己的知识体系,理理思路,清楚自己什么样的节奏更好,其实,繁忙的工作,出差开会,不断的学习,适当的休息,这样的节奏可能让大多数医生更兴奋,精神上更富足。最后想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感谢这段宅家的时光。
常说人吓人,吓死人;自己吓唬自己,怕是更甚一筹了吧。说起来,这种事情,还真是经常见到。接下来,就让小医生说说近视激光手术过程中那些自己吓自己的事情吧。恐慌其实是一种心理状态,同时也会引起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同任何情绪变化一样,它发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每时每刻。当身体感知到外界的不良讯息,可以是来自视觉的,听觉的,也可以是触觉、嗅觉的,经过大脑的加工,与既往经验及知识的比对,便会产生恐慌情绪。而手术是最容易产生恐慌的一类不良刺激了,可以说是闻术色变也绝不为过。由于对手术的未知以及短时间内密集的想象,让这种紧张与恐慌在手术开始前达到顶峰。真正手术开始后,反倒是没那么害怕了。但任何的风吹草动还是会再次激发紧张及恐慌情绪。近视眼激光手术,由于快速、无痛的特点,因而采取的是局部麻醉,也仅仅是对眼球的表面麻醉。和其他局麻手术一样,手术过程中人是非常清醒的,不但特别容易去努力感知外界,同时也特别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一点点动静都会让人紧张、恐慌。比如听到哎呀,咣当的声音,就能把患者吓了一跳,以为手术做坏了,其实可能就是器械掉了而已。近视眼手术当中,双眼是分开做的,一只眼睛被干净的手术巾挡住,另一只眼睛注视前方,但是耳朵是听的很清楚的,听觉是额外敏感的,可以形容患者是竖起耳朵拼命的捕捉声音,通过听到的声音自己主观判断手术进行的情况。首先,表面麻醉后的无痛并不等同于没有感觉。医生所有的手术操作,患者是完全能够感觉得到的,这时千万不要误以为是麻醉无效而担心。其次,手术过程中,激光机器会发出“吱…吱…”的声音,可能每个人对这种声音的认识会有不同,医生从来没觉得这种声音优美。当然最重要的还是要告诉大家,听到这种声音再正常不过了,不要有太多的紧张。有时根据手术配合情况,医生可能会暂时中断激光的激发,这种吱吱声也就会暂时中断,这也是正常的。还有,手术还没有完全开始的时候,医生与助手之间可能会有一些交流,可能是关于本台手术的,患者资料的核对,手术参数的设计,机器状态等,作为患者,千万不能断章取义,引起不必要的紧张与恐慌。手术进行中,激光激发的时候,医生,助手也是高度集中的,医生在此刻不停的说话提醒患者不要乱动眼睛,坚持一下等。手术进行过半后,快结束的时候,医生会和患者聊聊轻松的话题,比如干什么的,有没有女朋友,调侃患者,作为手术变帅哥了等,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医生也不妨透露一下内幕,如果真有什么问题,面对耳聪脑清的患者,医生们往往就会眼神交流了。所以,当听到医生探讨问题的时候,你就庆幸自己手术顺利吧。说了“不该听”的,还是应该说说“该听”的。近视激光手术最重要的就是患者自己的配合。手术中一定要注意听从医生的指挥,别光顾着“不该听”的穷紧张,忽略了“该听”的指挥不去配合。最后,有必要说一下,近视激光手术还是非常安全的,不需要过分紧张,相信自己,相信医生,相信先进的技术,保持一个积极的心态,你就会拥有一个好的视力。
随着科技的进展,近视手术也越发变得安全可靠,可以说只要存在近视,经过科学的检查无明显禁忌症,就可以进行手术。但事有轻重缓急,有几类近视患者可能只有手术才是近视矫正的首选,这些你知道吗?屈光参差患者所谓屈光参差就是双眼近视度数不一致。由于近视眼镜会将所视物像缩小,如果双眼度数相差较大,超过250度,双眼对所视物像缩小的程度不一致,差异过大,进而会导致大脑融像的困难,从而引起视疲劳等不适。因此,这类患者是不适合佩戴框架眼镜的,其最佳的矫正方式就是进行手术矫正。长期佩戴隐形眼镜患者佩戴过隐形眼镜的朋友可能会知道,隐形眼镜的成像质量是远远高于框架眼镜的,特别是对中高度近视而言,隐形镜不会产生场曲,畸变,全视野范围内都有较为清晰的视力,物像也不会变形。但隐形眼镜有个很大的问题,极易引起眼表并发症。特别是长期佩戴,会导致干眼症的发生,角膜上皮的损伤,角膜的变薄,甚至严重的角膜感染。这些问题都限制了隐形眼镜的长期应用。对于视觉质量而言,也是由奢入俭难,如果我们适应了隐形眼镜的高成像质量,是很难再接受框架镜的佩戴感受的。此时的首选也就只有近视手术了。长期不戴镜患者说起这类患者,朋友们可能会有疑惑,长期不戴眼镜都已经习惯了,还非得要首选近视手术来矫正吗?的确如此,长期不戴眼镜是已经习惯了。但所谓的习惯也仅仅是平常的泛泛用眼而已。如果碰到一些精细或者特殊的用眼场合,对视力及视觉质量都要求较高,比如开车,夜间视物等。要想看清就得佩戴眼镜,而长期的不戴镜习惯又很难适应通过眼镜看世界,并常常引起头晕、眼胀等视疲劳症状。因此,这类患者也是应该首选近视手术进行矫正的。一些“不明原因”的视疲劳患者视疲劳除了用眼的绝对强度过大之外,往往跟屈光状态有关系。这部分近视患者可能就是对视觉质量较为敏感,普通框架镜的矫正又无法进一步提高视觉质量。也有可能存在超出生理性的外隐斜,平常调节不够,额外的辐辏量导致视觉疲劳的发生。所以,对于一些“不明原因”的视疲劳患者,需要到专业的机构详细的检查,明确具体的病因,也许简单的近视手术可能就会解决这烦人的困扰。当然,近视手术也不是包治百病,具体是否适合也还得经过专业的检查,仔细个性化的分析,来最终明确。
1.完整的视觉通道,包括健康的眼睛、正常的视力和屈光状态。2.信息处理,包括识别、辨别、空间感知以及视觉与其他感觉的整合。一般来说,新生儿期的视力只有成人1岁时相当于成人的0.1-0.2),40%(1岁,视力大约增加5岁时视力发育基本完善,应达到0-6岁,是视力发育的黄金时期。视力发育到六七岁基本已经定型了,所以幼儿时期的视力保健非常重要,千万不能忽视。三、防止弱视的发生:是儿童视觉发育过程中的常见病,多发生于3-5岁,甚至更早。由于弱视的发病年龄小,患儿不会表达视物不清的感受,家长很难发现孩子的视力问题。因此幼儿早期做屈光检查能了解其今后的屈光演变其情况,可防范于未然,被弱视扼杀在摇篮中。目前大多数儿童视力问题是因为屈光不正而导致的,当产生屈光参差时,其中3的儿童会进一步发展为弱视。如果在95%的病人可以挽救视力,并避免出现因一只眼的视力丧失而导致的学习障碍及职业选择限制等带来的终身影响。早发现,早干预是治愈弱视的关键。一旦错过最佳矫治期3-6岁,将对孩子造成永久的视力损害。四、幼儿视力筛查注意事项1、视力检查中,严格的单眼遮盖是至关重要的。单眼弱视的幼儿经常会用视力好的那只眼睛偷看,如果不仔细发现,就会遗漏单眼的弱视患者,因为单眼的弱视在生活中是不能够被发现的。
一般近视眼到成年后基本稳定,若20岁后仍然继续发展成为进展性近视,从屈光度来说,超过-6.00的患者成为高度近视。 高度近视眼可能的并发症: 几乎所有高度近视眼都有眼轴增长及眼球后极部巩膜的显著变薄,主要病理变化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和变薄,逐年加重,带来的并发症大部分可以致盲,是我国位居第六位的致盲性疾病。 黄斑变性和出血近视眼部血液供应差,视网膜出血,视网膜产生一种新生血管因子,这些因子使视网膜下新生血管生长,这些新生血管管壁极薄,极易破裂出血,出血后形成黄斑出血,出血吸收后,新生血管可以再次破裂,出血,这样反复多次出血后局部形成瘢痕,导致黄斑变性,不昂办变性永久损害视力。 玻璃体液化变性玻璃体是无色透明胶冻状,当近视眼球增大,玻璃体不会再次增大,玻璃体不能充填眼内全部空间,出现液化,活动度增加,混浊,引起眼前黑影,诱发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近视最常见的并发症,由于近视眼眼轴伸长及眼内营养障碍,视网膜周边部经常发生囊样变性,格子样变性等,变性区视网膜非常薄,极易发生穿孔,有的已经穿孔形成于裂孔,再加上玻璃体液化,活动度增加,牵拉视网膜发生脱离几率加大,在视网膜脱离中,70%是近视眼。 对于有近视的患者做好定期复查(通常半年一次)是必要的,平时要避免剧烈运动。
由于目前近视发病的具体机制还不明确,无法建立针对发病机制的有效防治措施,减少发生减缓发展。即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弃积极的近视防治工作,从与近视密切相关的环境因素入手,注意用眼卫生,积极改善用眼环境以及眼睛的营养,减缓视疲劳。其中以下几点值得注意:(一)养成良好的阅读、写字习惯和保持端正的姿势,眼睛距离书本不少于25-30厘米,不要在运动的车上看书,每连续阅读半小时左右应休息5分钟(最好能闭目休息一会)。(二)减轻学习负担,避免长时间看书、写作、上网、打字、看电视、玩游戏机、熬夜等,保持充足的睡眠。用电脑时应多眨眼睛或每隔半小时闭目休息几分钟。(三)改善视觉环境,如合适的照明(不可太暗也不可太亮),提高眼睛的对比度,增加被视物体的尺寸,减少被视物体的细节和频闪变化等。(四)提高身体素质,加强体育锻炼。坚持做眼保健操。(五)注意营养,多吃富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的水果,蔬菜等。(六)定期做视力检查,跟踪随访。(七)在积极预防近视的同一旦发现眼睛近视了,家长要首先带领孩子到医院进行眼科检查,排除其它眼科疾患之后,进行散瞳验光(小于16岁)有条件的话还应该进行医学验光。越小的孩子越强调在首次配镜之前一定要散瞳验光,通过散瞳验光可以鉴别近视是真性还是假性的。通常假性近视是不需要佩戴眼镜,通过一些放松调节的方法就可以得到改善。如果是真性近视,表明此时孩子的眼轴已经增长,这种轴性近视目前还没有通过临床证实的可靠方法能够有效的治疗。因此此时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生活学习的积极需要进行积极矫治。有条件的医院可以进行医学验光,结合隐斜与调节的关系,集合与瞳距的关系,主视眼以及双眼平衡等方面的因素,给出佳合理的配镜处方,最大限度的减少视疲劳,使眼镜戴起来感觉更舒适。
青少年近视眼的高发现状已经引起了社会和家庭的警觉。但是在近视眼防治领域社会上存在着两类误区。(一)一部分家长过分担忧孩子近视,甚至个别家长认为近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待近视如狼似虎,具有典型的“恐近症”的特点,带着孩子辗转于各大医院,求助于各种治疗近视的门诊,不吝惜任何代价,尝试各种近视治疗的仪器药物,以及针灸气功等各种偏方。正是迎合这些人“恐近”的心态,目前市场上充斥了各种近视治疗仪,中国青少年也成了近视治疗的最大的实验群体。(二)有些家长认为孩子近视只是件小事,随便在家眼镜店买付眼镜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去正规医院检查,不进行严格的验光就直接戴眼镜,结果引起视觉质量下降,视疲劳,程度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弱视,斜视等相关眼科疾患。其实这两种观点都不是对待青少年近视的正确态度。(三)一味害怕“戴上眼镜就摘不下来”就不给孩子戴眼镜,其实这是不科学的作法。其实戴眼镜就是帮助孩子看清物体,戴不戴眼镜与近视加深与否并没有直接关系。
一.青少年近视流行现状随着人们对于健康要求的不断提高,良好的视觉状态已经成人们生活质量提高的重要体现.但是,近视眼作为最常见的视功能低下却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我国又是近视眼的重灾区,约30-40%的小学生患有近视,在中学里60%的学生都配过近视眼镜,而到大学生时,近视的患病率高达80%以上。二.近视的危害:近视眼基本的病理改变表现为眼轴过度增长,就像一个气球过度充气,还可能引起其它并发症,例如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萎缩,脉络膜新生血管以及眼底出血等,严重的话会引起失明。青少年近视是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第一危险因素,已经成为危害全社会的“洪水猛兽”,因此青少年近视的防治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重要健康问题。三.青少年近视形成原因造成近视的原因很,主要有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生活中经常遇到父母近视,孩子很小也戴起了眼镜,都说明近视与遗传也是密切相关的。但是近视遗传因素比较复杂,有显性遗传、隐性遗传以及多基因遗传等各可能。令人遗憾的是目为至近视眼致病的具体机制仍然不明确,通常认为发病越早遗传因素越大。大量调查报告显示生活空间的狭小,视物距离太近,近眼距离工作时间增长等环境因素都可引发近视。而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受教育时间延长,电视的普及,电脑网络游戏的风行,睡眠时间减少,相应户外的远距离的活动像旅游、踢球等活动却大量减少。这些环境因素都可能与近视的发生有关。
高度近视的治疗主要有矫正屈光异常、控制眼轴延长及治疗眼底病变三个方面。矫正屈光不正包括配镜、角膜屈光手术和屈光性晶状体手术。控制眼轴延长的方法有后巩膜加固术和角膜塑型镜;眼底病变的治疗有眼底激光,玻璃体切割和视网膜脱离手术等。近视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因素导致近视的发生和发展。高度病理性近视有遗传因素的影响,更加需要注意良好的用眼习惯,减少环境因素对近视的进展作用。减少近距离作业、注意阅读习惯、惯用灯光、减少使用计算时间,营养均衡,定期复查眼底,发现情况早期处理。一、近视眼激光手术近视眼激光手术包括近视眼准分子激光手术和近视眼飞秒激光手术,是指用激光通过对角膜的切削,从而达到降低光学区角膜的曲率的目的,进而矫正近视眼。近视眼激光手术矫正近视的误差在±50度以内,激光切削角膜的厚度在±5微米之内。近视眼激光手术治疗的部位在角膜基质层,不会对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细胞造成伤害,角膜基质层可以通过自我修复,无手术痕迹残留。近视眼激光手术在基质层间进行的精确切削,就是利用了基质层细胞有快速自我修复的特点,术后视力稳定.准分子激光扫描单眼的时间为10秒,飞秒激光扫描单眼的时间为20秒左右。由于近视眼激光手术后没有角膜上皮层细胞的缺损,所以患者不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更不会出现不适的症状。近视激光手术具有高效,精确,安全,方便等优势,部分高度近视患者可以选择近视激光手术。二.ICL(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超高度近视手术时,将为患者量身定制的一片人工晶体植入眼球内,用于精确改变光线的聚焦点,使其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达到矫正超高度近视的目的,icl治疗超高度近视的上限可达2600度。ICL人工晶体植入术保留了眼睛生理结构的完整性和调节功能,具有较大的光学区,消除了像差现象,比角膜屈光手术有更大的适应范围。手术以后病人痛苦少,视力恢复快,屈光稳定,没有回退现象,更值得一提的是:icl近视手术对角膜无影响。
一.什么是高度近视?高度近视指的是近视度数大于600度、伴有眼轴延长、眼底视网膜和脉络膜萎缩性等退行性病变为主要特点的屈光不正。其患病率在我国约为1.5%,占近视眼的5%,男女发病率大体相似。病理性高度近视其特点为眼轴进行性延长,近视度数逐年加深,球后段扩张,伴视网膜脉络膜退行性变,严重影响视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近视度数也进行性加深,而且戴眼镜后也难以使视力矫正到正常,甚至发生严重视力障碍。二.高度近视的病因?高度近视的病因目前仍不十分清楚,包括种族遗传因素,并涉及眼的解剖、生理、血供、营养等,但仍以遗传学说和机械学说为主。三.高度近视会遗传吗?一般病理性高度近视和遗传关系较大,后天环境因素导致的高度近视遗传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眼底改变较轻。病理性度近视的发病因素中遗传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有者认为高度近视就是单纯的遗传性疾病。群体和家系调研究显示单纯性近视是多基因遗传病,6.0D以上的高度视是单基因遗传病。单基因遗传可分为常染色体显(AD)、常染色体隐性(AR)、X_性连锁和性连锁遗传,高度近视眼中存在前3种方式,其中最多见的是常染色体性遗传,最少见的是X_性连锁遗传。而且各种遗传模式均具有高度的遗传异质性。高度近视也是某些其他疾病如Stickler综合征(I型、II型)、Marfan综合征、Knoblo综合征、青少年进行性青光眼和其他一些全身性疾病的随同或继发表现。四.高度近视的遗传规律? 1、夫妇双方如均为高度近视,其子女通常都发病; 2、如双亲中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正常,其子女10%-15%发病; 3、如一方为高度近视,另一方为近视基因携带者,其子女高度近视发生率约为50%; 4、如双方均为近视基因携带者,但视力正常,则子女高度近视的发生率是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