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位患者主诉一个月开始开始喉咙痛,服用了头孢**后喉咙不痛了,但开始有“重感冒”症状,不停打喷嚏流鼻涕,持续半个月后才逐渐好转。但没过几天又开始觉得喉咙不舒服,感觉毛毛糙糙的,吃了几天头孢也不见好,期间还觉得晚上睡觉时气管痒的很,咳嗽,白天醒来又不痒了。服用**沙星,复方甘草片,氯雷他定片,喉咙毛糙的感觉减轻了,但是又出现感冒流涕鼻子痒症状。 患者非常苦恼,为什么她的感冒症状如此顽固呢? 其实,像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又叫变应性鼻炎,临床上并不少见,患病率为10~40%,作为慢性鼻炎的一种,患者病程长,常持续数月或反复发作,甚至间歇期亦不能完全恢复正常。初期症状与感冒相似,典型症状主要是阵发性喷嚏、清水样鼻涕、鼻塞和鼻痒。部分伴有嗅觉减退。先出现反复发作的鼻痒,接着突然或连续性打喷嚏。可于晨起或夜间睡前发作,也可能是接触过敏原后立刻发作。同时伴有大量清涕,严重时鼻塞严重,嗅觉下降。还有的患者因长期张口呼吸导致咽痛、咽干,甚至出现哮喘、眼痒、流泪等症状。 过敏性鼻炎的发病与遗传体质及环境因素密切相关,污染的环境以及花粉都是过敏性鼻炎发作频繁的重要诱因,症状的出现是由于患者接触到环境中诸如尘螨、花粉、动物皮毛等过敏原,也有可能由上呼吸道病毒感染诱发。这些过敏原可刺激身体产生一种名为IgE的免疫球蛋白,通过一系列的炎症反应,出现鼻粘膜的慢性变应性炎症,最终引发各种症状。过敏性无明确致病微生物感染,也往往没有发烧,有些人还伴有支气管哮喘,这些特点有别于感冒。过敏性鼻炎常见的过敏原 感冒又称“普通感冒( common cold)”,是一种轻度、能自限的上呼吸道感染。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表现为上呼吸道粘膜的急性炎症。 普通感冒的潜伏期较短,起病急。由于感染的不同病毒种类及患者年龄、身体状态不同,感冒症状的轻重程度可有所区别。在早期有咽部不适、干燥、打喷嚏、流清涕、鼻塞、说话鼻音等。起病初患者鼻部出现清水样分泌物,以后可变稠,呈黄脓样。一般情况下,病程1周左右。症状较重者可有发热、全身不适,周身酸痛、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 那如何辨别感冒和过敏性鼻炎呢?我们可从以下四个要点着手:1、打喷嚏的次数:感冒虽然会打喷嚏,但次数并不多,更不会有连续打十几个甚至几十个的情况,而过敏性鼻炎的症状之一就是连续打喷嚏,甚至会一次打数十个以上的喷嚏。2、鼻涕的颜色和量:从感冒伴随的症状来看,流清水鼻涕一般出现在感冒初期,而且流量并不会很多,随后鼻涕转为黏稠脓性。而过敏性鼻炎恰恰相反,伴随着打喷嚏的同时,大量的清水鼻涕会倾泻而下。3、鼻痒鼻痒的程度:感冒时,鼻子最主要的症状不是痒,而是长时间的鼻塞。如果是过敏性鼻炎,鼻腔与咽喉部位就会非常痒。轻度鼻痒的人会觉得鼻内好像有只蚂蚁在行走,忍不住要不停用手揉搓鼻部。鼻痒严重的患者还会伴有眼、耳、咽喉、硬腭等多处发痒,出现嗅觉减退。4、病程:感冒一般不会反复迁延不愈,反复迁延且伴有过敏症状的一般是过敏性鼻炎的表现。5、其他:感冒是呼吸道感染的一种,发病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人体本身免疫力下降,因此在感冒的同时,一般会有一些全身症状,如全身无力、肌肉酸痛等。而过敏性鼻炎由于是鼻粘膜对某种物质产生的免疫变态反应,因此发作时通常不会出现以上全身症状。
门诊中接诊了一位女性,35岁,反复咳嗽2年,痰不多,伴有咽痒不适,没有鼻塞,不打喷嚏,没有胸痛胸闷,也没有发热盗汗等。晚上也经常咳嗽,影响睡眠,导致她痛苦不堪。她反复去医院就诊,经过多家大医院,做了胸部CT、鼻窦CT、肺功能都是正常的。用了抗生素没有效果,用止咳化痰药有一些效果,但停药后马上咳嗽加重。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注意到她常感觉到上腹部饱胀,有嗳气,还常常有反酸的情况。吃桔子等“热性”的食物就很容易上火,第二天就会咽喉痛。也因此到耳鼻喉科就诊了几次,医生都告诉她,她有慢性咽炎。那她是不是反流相关性咳嗽呢?根据我的经验,如果我不事先说明,就开了抗反流的药物,患者十有八九会跑过来质问我,所以我边开药边跟她解释,在临床上,这种病人并不少。确诊的话,需要做胃镜等一系列检查。但是,由于检查胃镜的人太多,预约时间长。根据她反流的临床表现和咽炎症状以及反复咳嗽,胃食管反流的可能性极大,因此,我给了她奥美拉唑和莫沙必利片,做诊断性治疗。半个月后复诊,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值得注意的是,胃食管反流病是一个功能性疾病,无法根治,只能控制。控制疾病,必须从生活习惯入手,其次才用药物辅助治疗,当然,严重的可以手术治疗。需要改变的生活习惯包括:1、戒烟酒。烟和酒对会让胃酸分泌更多,加重胃食管反流,而且烟酒也会加重咽喉部的炎症。2、调节心情,减少压力,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有帮助。3、避免甜食,尤其是过度精致的甜食。不要吃炸鸡、薯条等高油脂食物。4、避免暴饮暴食。吃得过饱,会造成和与食道连接的贲门括约肌松弛,导致胃酸反流。睡前两小时也要避免进食,减少胃酸反流。5、饭后不要马上平躺。吃饱后平躺在沙发或床上,会造成胃酸因地心引力,顺着食道回流,让胃酸反流反复发作。6、减重。肥胖患者,患胃食管反流的机率较高,减肥可以缓解胃食道反流。
年轻女性,既往健康,没有哮喘和心脏病病史。最近1月逐渐出现咳嗽呼吸费力,平时跑步都没问题的,可是最近走得快一点就觉得气喘吁吁,伴有咳嗽,痰液不多,没有发热,当地诊所以“支气管炎”治疗未见好转,呼吸困难逐渐加重,休息的时候也感到胸闷气促,遂转我院。CT提示两肺弥漫性渗出病灶,右肺下叶炎性结节。仔细阅读CT,考虑过敏性肺炎可能。追问病史,1月前买了鸽子,就养在房间里。结合相关检查,确诊为过敏性肺炎。所幸,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咳嗽、呼吸困难明显缓解,肺部渗出病灶吸收。过敏性肺炎(Hypersensitivity pneumonitis,HP)也称为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Extrinsic allergicalveolitis,EAA),是易感个体反复吸入有机粉尘抗原后诱发的III、IV型免疫反应所引起的肺部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渗出为主的炎症性疾病。可以引起过敏性肺炎的物质很多,如 ①微生物(包括嗜热放线菌、真菌、细菌及其组成成分),常见于发霉干草,谷粒,蘑菇肥料,树皮,蔗渣;空调,湿化器,呼吸机(水蒸气)等;② 动物蛋白,常见于鸽子、鹦鹉等的分泌物,以及皮(绒)毛加工产生的粉末;③ 低分子量化合物:如异氰酸盐(Isocyanate)、聚氨基甲酸乙酯、油漆、塑料等。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很多,鸽子、鹦鹉都很可爱,养的人也越来越多,但是有些易感人群可能就会发生过敏性肺炎,值得重视。急性过敏性肺炎表现非常典型,接触大量抗原后4-8h出现畏寒、发热、不适、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脱离抗原后,48小时内缓解,有些病程≥1周,通常<1月。亚急性过敏性肺炎临床更常见,多在暴露抗原几周或几月内出现症状,表现为低热、乏力、体重下降、咳嗽或咳痰、活动后胸闷气短。这是由于抗原间歇或持续暴露所致,病变通常可逆,无症状或轻症或非特异发热的急性发作的延续。常被误诊,平均误诊时间可达1.7年(0.1-8年)。慢性过敏性肺炎的诊断更加困难,往往是长期暴露于低浓度抗原或反复的急性发作,产生慢性的进行性肺损害,最终呈不可逆肺纤维化。慢性过敏性肺炎隐匿起病,咳嗽、咳痰、进行性活动时呼吸困难、疲劳,体重减轻。体格检查时可见杵状指,听诊可闻及吸气时爆裂音,病程晚期可出现呼吸衰竭,肺心病体征。平均误诊时间可长达16年。过敏性肺炎是可防可治的,如有上述症状,特别是当怀疑过敏性肺炎时,要仔细回忆有没有接触可疑物质,及时把线索提供给医生,以及时正确诊治。
经常有人拿着胸部CT报告单,满脸焦急地连问好几个问题: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于鹏“我的肺里有病变,是不是肿瘤啊?”“img 129,肺结节是不是很大了啊?”“磨玻璃结节、亚实性、实性结节有什么区别?”“肺结节越多,肺癌可能性越大吗?”“磨玻璃结节、半实性、实性结节有什么区别?”“肺结节边界清好,还是欠清好?”“为什么拍了好几次CT,结节大小不一样,有一次还没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那就且听我慢慢道来吧。一、病变就是恶性肿瘤吗?病变是一种宽泛的医学描述。很多异于正常的改变都可称为“病变”,如肺内有少许纤维性的改变,可以称为纤维性病变或纤维病灶,并不表示这个是肿瘤,只是表示有纤维性改变的这么一种状态而已;炎性病变也仅仅表示存在炎症性改变的状态,并不是肿瘤。良性病变虽然有“病变”这个触目的字眼,但这表示是良性的改变,是值得庆幸的。如果CT提示恶性病变不除外,那就要警惕了,需要进一步检查,除外恶性肿瘤。二、img是什么意思?胸CT发现肺结节,一般会描述肺结节的大小,位置。大小就是报告中的的“大小约**”,单位一般是mm或cm。那img不是大小的意思,是表示肺结节的位置。Img是怎么表示肺结节的位置呢?CT即Computed Tomography,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是用X线束对人体的某一部分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打个比方,就是把人体分成一片一片的,经过计算机的一定变换处理后输出至显示设备上显示出图像,因此又称为横断面图像。这个img(有些CT报告上是IMA)就是表示一层一层扫描的层面,如CT报告肺结节在img129,就可以很快的在图像上找到这个位置,而并不是说129cm,所以大可放心。需要将CT片通过网络求诊的时候,如果有电子版最好,可以直接发电子版链接。如果只有胶片,可根据报告单上的img数字,找到胶片上img对应的图像,把结节放大以后拍摄(普通拍摄模式加微距拍摄模式),才可能把结节拍清楚。三、磨玻璃结节、亚实性、实性结节有什么区别?肺结节的定义是指直径3cm的局灶性、类圆形、密度增高的实性或亚实性肺部阴影,>3cm的病灶被称为肿块。由于肺内含有大量的气体,通俗地讲,我们可以将肺理解为透明的。我们以肿瘤为例子,当肿瘤细胞慢慢增多时,病灶处的透明度就逐渐下降,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样子像磨砂玻璃一样,所以叫磨玻璃结节,此时高分辨率CT可以看到血管纹理。当肿瘤继续增长,病灶处的密度进一步增加,则表现为部分是磨玻璃影,部分是不透明的实性影,此时的病灶称之为亚实性结节(又称混合磨玻璃结节)。当肿瘤继续长大,整个病灶就变成不透明的结节,普通平扫CT时病灶内看不到血管纹理,此时称之为实性结节,需要增强CT看病灶内血管情况。当然,大部分结节不是肿瘤所致。磨玻璃影若为片状的形态,大多数为普通炎症、出血和水肿引起。当磨玻璃影的轮廓为圆形或类圆形时,应引起重视。导致亚实性结节的病变除了肺癌之外,还有许多疾病,诸如侵袭性肺曲菌病、隐球菌病、局灶性机化性肺炎、肺嗜酸性细胞浸润、肺损伤等。因此CT发现亚实性结节(混合磨玻璃结节)时,后续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很多疾病的可能性。实性结节以肿瘤及肉芽肿病变较为常见,但恶性风险较低,确诊时还需结合影像特征和临床症状做具体判定。如果有分叶、毛刺、空泡,胸膜凹陷,血管密集等改变,需要警惕恶性肿瘤。此外,观察结节的动态变化很重要,如果经过多次随访,发现一个肺结节从磨玻璃结节逐渐变为亚实性结节,需要高度警惕肺癌,尽早诊治。四、肺结节越多,肺癌可能性越大吗?肺结节的多少和肺癌概率高低是没有关系的。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主要还是看结节的形态,而不是数目多少。实际上,绝大多数肺小结节是良性的,尤其是实性小结节,不用太担心,只要密切随访,一旦发现恶性征象的蛛丝马迹,及时干预。但如果多发的肺结节是亚实性(混合磨玻璃结节)结节和磨玻璃结节,需要提高警惕,密切随访,及时诊治。五、肺结节边界清提示良性还是恶性?一般来说,大的肺恶性肿瘤边界不清,有分叶等表现,边界清的肿块往往考虑良性病变。但对于肺结节来说,就不一定了。边缘清晰的肺结节并不一定就是良性病变,很多早期肺癌也是边缘清晰的,小的肺结节尤其微小结节、磨玻璃样结节,在小于5mm的时候,边界清反而提示早期肺癌可能性偏大,需要严密监测,定期复查胸部CT。如果前后复查片子对比的时候,发现肺结节有增长或者有某些恶性特征(比如毛刺征)等改变,要积极处置。六、为什么定期复查胸部CT,肺结节有时候大,有时候小,有时候会消失?之前提到,CT是一层一层扫描的,“层厚”就是每层的厚度,相邻两层的距离叫“层距”。由于每一次扫描的时候,起始的层面不一样,加上呼吸的影响,或者不同的医院扫描参数可能有细微差别,所以每次扫描出来的图像可能会有细微差别。所以建议肺结节最好在同一家医院随访。不是每一次扫描的时候都会扫到结节最大的层面。如果肺结节太小的话,那么完全有可能在某一次扫描的时候,这个结节刚好落在层与层之间,就会被漏掉了。如上面的示意图所示,第一次扫描的时候扫到结节最大的位置,第二次扫描的时候没有扫到结节最大的位置,第三次扫描的时候结节刚好落在层与层之间,没有扫描到。
在门诊,经常碰到反复咳嗽的患友,持续数周也不见好转,非常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特别是晚上咳嗽还会影响自己和家人的睡眠,咳嗽剧烈的时候甚至会小便失禁。疫情期间,反复咳嗽还会引来旁人的异样眼光。服用过一大堆“消炎药”,然而咳嗽不见好转。这是怎么回事呢?咳嗽是机体重要的防御机制之一,有利于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有害因子。但是,反复的咳嗽也是一种病,反复咳嗽咳痰超过8周,而X线胸片无明显异常,临床上就可以诊断为“慢性咳嗽”。慢性咳嗽有多种病因,感染引起的咳嗽只占比较小的比例。所谓的“消炎药”,指的是抗生素,如“**素”、“**沙星”、“头孢**”。如果不是感染引起的咳嗽,用这些药物一般是无效的。那么,慢性咳嗽有哪些常见原因呢?如何有效治疗?一般情况,慢性咳嗽主要有以下五种情况:一、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又称为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基础疾病以鼻炎、鼻窦炎为主,需在针对性治疗或经验治疗有效后确认。UACS/PNDS 是引起慢性咳嗽最常见病因之一,其除了鼻部疾病外,UACS/PNDS可能还与咽喉部的疾病有关,如慢性咽喉炎、慢性扁桃体炎等。症状的特点是咳嗽主要发生在白天,入睡后较少咳嗽。除了咳嗽、咳痰外,鼻后滴流综合征患者可能还会有咽喉部滴流感、口咽异物感或“浆糊黏着咽喉”的感觉,并可有频繁清喉、咽痒不适或鼻痒、鼻塞、流涕、打喷嚏等症状。患者发病常因“感冒”诱发或加重。有时还有声音嘶哑的感觉,甚至讲话也会诱发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UACS)/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在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主要原因为医师缺乏对鼻后滴流综合征的认识,只注意扁桃体、咽和肺的表现,看到胸片纹理粗深即诊断间质性肺炎,而忽略了患者的病史和其他体征。因此,如果有上述症状的,一定要把这些信息提供给医生。慢性咳嗽患者未能确定病因前都可给予鼻后滴流综合征的特异性经验治疗,并且根据疗效确诊疾病。基层咳嗽指南建议:1、非变应性鼻炎以及普通感冒患者,治疗首选第一代抗组胺药(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和减充血剂,多数为复方制剂药物。疗程不宜过长。2、变应性鼻炎首选鼻腔吸入糖皮质激素(如鼻用布地奈德64μg/每鼻孔,2次/d)和口服第二代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10mg,1次/d)、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10mg,1次/d)。3、慢性鼻窦炎可用抗生素联合鼻吸入糖皮质激素。内科治疗效果不佳时,建议至耳鼻咽喉科专科医师处就诊,必要时可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其他对症治疗包括局部应用减充血剂,但要警惕其导致药物性鼻炎的不良反应,疗程一般<1周。或者应用祛痰剂及黏液溶解剂(如羧甲司坦500 mg, 3次/d)口服或者生理盐水鼻腔冲洗。二、咳嗽变异性哮喘(CVA)一到换季时节,有些人就开始咳嗽,以夜间或凌晨最为明显,而且久治不愈,同时可能伴有一些“感冒”症状,如鼻塞、打喷嚏、流清鼻涕等,还经常有鼻子或眼睛痒的感觉,咳嗽常常因吸入冷空气、烟雾、油烟及大笑等诱发或加剧。服用“消炎药”、感冒药、止咳药后,症状仍不减轻。此时,要高度怀疑CVA。CVA是哮喘的一种特殊类型,咳嗽是其唯一或主要临床表现,无明显喘息、气促等症状或体征,但存在气道高反应性。CVA是慢性咳嗽的最常见病因,国内多中心调查结果显示约占慢性咳嗽原因的三分之一。此时,如果到医院做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如结果为阳性,则可考虑为咳嗽变异型哮喘。基层咳嗽指南建议,CVA的治疗与典型哮喘相同。1、推荐使用ICS联合支气管舒张剂(β2受体激动剂)的复方制剂,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μg,2次/d;病情重者可用320/9μg,2次/d),氟替卡松/沙美特罗(50/250μg,2次/d)。推荐疗程8周以上,部分需要长期治疗。2、少数ICS治疗效果欠佳者,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10mg,1次/d)治疗可能有效。3、中医认为CVA多与风邪犯肺、肺气失宣有关,治疗宜疏风宣肺、止咳利咽,中药常用组方成份为麻黄、紫苏叶、地龙等。4、如症状较重,或对吸入激素治疗反应不佳时,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治疗(如泼尼松片10~20mg,1次/d,疗程3~5d)。如果口服激素治疗无效,需及时复诊,积极排查是否存在诊断错误或其他疾病或存在影响疗效的因素。三、嗜酸细胞性支气管炎(EB)EB 也是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占慢性咳嗽病因的13%~22%。大约三分之一的EB患者合并变应性鼻炎。EB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临床表现类似CVA,表现为刺激性干咳,白天或夜间均可出现,偶尔有少许黏痰,多因吸入刺激物而导致,通常在吸烟者中更为多见。部分患者对油烟、灰尘、异味或冷空气比较敏感,常为咳嗽的诱发因素。患者做X线或CT胸部检查、肺功能检查时均无异常,需要做诱导痰细胞学检查才能够诊断。如果痰中的嗜酸细胞增多,但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检查呈阴性,则可能为EB。基层咳嗽指南建议,治疗EB可口服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250μg,2次/d)可缓解症状。持续应用8周以上。初始治疗可联合应用泼尼松口服每天10~20mg,口服糖皮质激素疗程不宜过长,一般应用3~5天。四、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一般人想不到,食道和胃的问题也会引起咳嗽。除咳嗽外,40%~68% 的GERC 患者可伴反酸、胸骨后烧灼感及嗳气等典型反流症状,但也有不少患者以咳嗽为唯一表现。大多发生在日间和直立位以及体位变换时,干咳或咳少量白色黏痰。进食酸性、油腻食物容易诱发或加重咳嗽,呈剧烈性呛咳甚至气急、气喘等。有条件的医院可通过24 h食管pH值监测进行诊断,但监测正常不能排除GERC,因为可能存在非酸或弱酸反流,或间歇性反流。对于没有条件进行24 h食管pH值监测的慢性咳嗽患者,如果具有以上所述的特征,并排除了CVA、UACS、EB等慢性咳嗽的常见原因,或按这些疾病治疗效果不佳时,可按GERC进行诊断性治疗。基层咳嗽指南建议,治疗药物包括制酸药(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雷贝拉唑及埃索美拉唑等,或雷尼替丁等)和胃动力药(如莫沙必利5 mg, 2次/d),诊断性治疗时间不少于2周。除药物治疗外,体重超重患者应减肥,避免过饱和睡前进食,避免进食酸性、辛辣和油腻食物,避免饮用咖啡、酸性饮料及吸烟,避免剧烈运动。如治疗后咳嗽消失或显著缓解,可以临床诊断GERC。五、变应性咳嗽(AC)这类咳嗽主要的症状就是干咳,没有痰,总是感觉喉咙发痒,没有发烧等症状;如果遇到异味、烟雾或者冷空气等的刺激,就会出现呛咳。如果去医院做肺功能支气管激发试验,结果往往是阴性的,痰的嗜酸性粒细胞也不高,此时要考虑AC。基层咳嗽指南建议,变应性咳嗽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如丙酸氟替卡松吸入气雾剂250μg,2次/d)或抗组胺药物(如马来酸氯苯那敏片)可缓解。初期可短期口服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片10~20mg/d,3~5d)。其他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还有ACEI和其他药物诱发的咳嗽、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气管-支气管结核、支气管肺癌、心理性咳嗽等等,但是这部分原因造成慢性咳嗽的比例相对较少。总的来说,慢性咳嗽没有单一的“神药”,仔细查找诱发原因,因“症”寻因,对因治疗为主,辅以对症治疗,才能起到满意的效果。由于病因诊断需要一定的设备和技术条件,当客观条件有限时,经验性诊治可以作为一种替代措施。经验性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复诊,除外引起咳嗽的其他原因。
最近两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当出现咳嗽等呼吸道症状的时候,大家的警惕性还是很高的,特别是伴有胸闷的时候,会及时到医院检查。如果CT没有明显异常的表现,会松一口气,并不会有过多的在意。然而,当出现反复的咳嗽,胸闷,特别是活动以后胸闷加重的情况,需要警惕有可能患有慢阻肺。 什么是慢阻肺慢阻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简称,属于一种危险的气道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咳嗽,活动后胸闷甚至呼吸困难等, 肺功能逐渐下降,晚期还可出现食欲减退、体重下降、外周肌肉萎缩、精神抑郁或焦虑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患者的症状会反复加重,每次加重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有调查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慢阻肺患病率为13.7%。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周围居住环境的不断变化,患上慢阻肺的几率也越来越大,患者以中老年居多。 如何知道自己是可能是慢阻肺若以下5个问题中有3个问题您回答“是”,建议尽快到当地医院进行肺功能和胸部影像学检查(胸片或胸部CT),以便于早期发现和规范治疗。 (1)现在是否吸烟,或者曾经吸烟? (2)是否经常咳嗽? (3)是否经常有痰? (4)是否比同龄人更易感觉胸闷、气短? (5)年纪是否超过40岁? 肺功能对诊断慢阻肺至关重要肺功能检查是目前诊断慢阻肺的“金标准”,也是评价慢阻肺患者的严重程度、评估治疗后反应的良好指标。,但其知晓率非常低。我国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仅约10%的受访者知道慢阻肺这一疾病,不足10%的受访者曾接受过肺功能检查。 胸部CT并不是诊断慢阻肺的必备标准,特别是轻中度慢阻肺,胸部CT可能是正常的。但胸部CT对于慢阻肺的鉴别诊断帮助非常大。 慢阻肺可防可治得了慢阻肺,也不用太紧张。虽然慢阻肺并不能彻底治愈,但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症状、减慢肺功能的下降、减少急性加重和住院次数。 吸烟的人一定要戒烟,可以有效减缓肺功能下降和病情发展的速度平时养成好的生活习惯,作息规律、适当运动。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的时候,减少到人员密集场所活动,注意保暖,佩戴口罩,勤洗手。 如果出现气喘气促、咳嗽、痰多等症状不能缓解,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规律用药,以尽早控制病情。 平时可进行下列两项锻炼: 1. 缩唇呼吸。具体做法: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缓慢呼吸4~6秒,呼吸时缩唇程度可自行调整,切勿过大过小。 2. 腹式呼吸。可采用卧、坐、立位练习,以“吸鼓呼缩”的方式,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
氧气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养份”,是大自然为人类提供的基本生存条件。如果处在一个缺少氧气的特殊环境,或者虽然环境中不缺乏氧气;但由于自身的生理、病理原因无法摄入足够的氧;或者对于吸入的氧气不能充分利用,人体就会发生机能、代谢和形态上的变化,这种状态就是缺氧或低氧。严重打鼾者可由于反复的上呼吸道阻塞导致缺氧。 无论什么原因造成缺氧,都会改变机体的机能和代谢状态。首先就会危害到我们身体的“司令部”——大脑。脑是人体各器官中对氧需求最大的器官。脑的重量只占体重的2%~3%,耗氧量却占到人体总耗氧量的20%~30%,心脏输出血量的15%都供给了脑。但是,脑组织本身几乎没有一点供能物质储备,全部依靠脑循环携带新鲜血液里面的氧气来维持生存和执行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脑组织对缺氧的耐受能力最低,即便轻度缺氧也有可能出现智力和视觉功能紊乱。脑的慢性轻度缺氧可引发困倦、注意力分散、记忆力降低等症状,如果缺氧加重,随之出现意识障碍、惊厥、昏睡或昏迷,以致死亡。如果脑的供血、供氧完全中断,通常在8~15秒内就会丧失知觉,6~10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转的损伤。 心脏也是耗氧量大、代谢率高和氧储备少的器官,所以对于缺氧也很敏感,容易受到损伤。严重缺氧和持续缺氧,可使心肌收缩能力降低、心率缓慢、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甚至心肌细胞变性、坏死。持续的慢性缺氧容易发生心力衰竭。 缺氧的后果与发生缺氧的速度、持续时间、严重程度有很大关系,如果缺氧得不到纠正,细胞的损伤便难以恢复,并会导致器官病变。缺氧一般表现为头晕、头痛、耳鸣、眼花、四肢软弱无力,继而有恶心、呕吐、心慌、气短、呼吸急促、浅快而弱及心跳快速无力等变化。随着缺氧的加重,会出现意识模糊,全身皮肤、嘴唇、指甲青紫,血压下降甚至昏迷,最后因心跳呼吸停止而死亡。及时纠正缺氧,可以避免或减少组织器官的损伤,迅速恢复机体代谢功能。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的发病率很高,与很多疾病,特别是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密切相关。诊断的金标准是而到睡眠中心进行多导睡眠监测。不过,这项检查比较麻烦,要在医院睡一晚,还要提前预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于鹏有没有简单的筛查OSA的方法呢?这里推荐一张STOP-Bang量表,帮助打鼾的人快速识别OSA。STOP-Bang量表1.你打鼾的声音大吗,比说话的声音大或者关上门都能听见[Snore]?2.你白天感到疲劳、劳累或困倦吗[Tired]?3.有人发现你睡眠中有呼吸暂停吗[Observed stop breathing]?4.你有高血压吗[high blood Pressure]?5.你的体重指数(体重/身高的平方)大于35 [BMI]?6.你的年龄大于50岁[Age]?7.你的颈围超过40厘米[Neck size]?8.你是男性[Gender]?评分方法:每个项目达“是”得1分。仅做前四项,得分相加2分,则认为患有OSA的风险为高度。如果完整使用STOP-Bang问卷(做完1-8题),总分3分,则认为患有OSA的风险为高度。如果筛查结果是OSA高度风险者,建议还是要到医院进行睡眠检测,尽早诊治。
国庆过后,随着天气转凉,昼夜温差增大,感冒的人也多起来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谢于鹏普通感冒属于上呼吸道感染,超过100种病毒与普通感冒的病因有关,其中鼻病毒(Rhinovirus)最为常见。普通感冒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由以冬春季为多。如果没有肺部的基础疾病,比如慢阻肺、哮喘、支气管扩张、肺纤维化等,普通人感冒的后果一般不会特别严重。但是,如果有肺部基础疾病的话,感冒就有可能引发下呼吸道感染等严重后果,引起急性肺炎或者导致基础急性加重等情况。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该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大,传播迅速,极易发生大范围流行,后果远较普通感冒严重。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流行性感冒的估算数据,自2019年10月1日到2020年1月11日,全美感染流感的人数1300万-1800万,其中就医次数590万-850万,住院人数12万-21万,死亡人数6600-17000。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那普通人有感冒症状,如何鉴别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呢?主要是根据症状的不同可初步鉴别。从体温上来看,普通感冒一般是低烧,而流感则是高烧。另外,从呼吸道症状的轻重程度来看,普通感冒症状一般比较轻,如流鼻涕、鼻塞、感觉乏力没劲,没有基础疾病的健康人来说,症状不是很严重,只要好好休息,多饮食,合理饮食,或辅以对症治疗的药物,会自行恢复。通常,流感的全身症状会重一些,会出现明显的全身乏力、肌肉酸痛、咽痛等症状。而且,流感往往都会有一些小范围的聚集性传播,一个人得了可能很快就传给另外一些人。两者症状的区别如下图所示: 所以,如果有感冒症状,对鉴别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如果是普通感冒,就无需服用奥司他韦等抗流感药物。奥司他韦是抗流感的药物,只对流感有效,普通感冒用奥司他韦没作用。奥司他韦也不能预防流感。是药三分毒,药物不能滥用。预防流感的话,还是建议疫苗接种,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方式之一。特别是儿童、老人或有慢性病、抵抗力较差的人群。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鼾症患者大多因睡眠时气道阻塞而发生呼吸暂停,夜间睡眠时处于明显的缺氧状态,此时必须要有外力打通气道,使得氧气顺利进入肺部,才能解除缺氧状态。而无创呼吸机就是一种可以通过外力将阻塞的气道撑开的设备,能防止睡眠时气道塌陷,保证呼吸道通畅。因此无创呼吸机可消除呼吸暂停,使氧分压升高,二氧化碳分压降低,睡眠结构改善。同时可以缓解睡眠呼吸暂停带来的并发症,具有无创、高效、可携机回家治疗、改善呼吸调节功能等优点。无创呼吸机适用于各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只要治疗压力合适,对患者有“立竿见影”的效果。多年的临床证明,无创呼吸机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疗效确切,是首选的内科治疗手段。很多重度OSA患者经过无创呼吸机治疗后,上气道局部的水肿消退,睡眠时上气道塌陷改善,夜间睡眠时缺氧明显改善,鼾声和呼吸暂停现象明显减轻或消失,睡眠质量提高,白天也不打瞌睡,精神状态也大大改善,血压也变得较前容易控制了,甚至有部分患者可以不需要继续服用降压药,其他症状也会得到明显改善。现在多数无创呼吸机体积一般较小,也比较轻,可以放在一个小巧的背包或手提包内,携带比较方便。但也存在面罩舒适程度、患者及配偶的心理适应能力、噪声等问题。质量合格的无创呼吸机运转时的噪音一般都不大,所以不必担心它在运转时会发出较大的噪声,影响自己和别人的睡眠。只有在佩戴方式不正确或者存在有漏气的情况下,高速气流冲击面罩、管道才会发出声音。 有趣的是,患者戴上无创呼吸机后,鼾声消失了,夜间变得极其安静,而同床共枕的配偶反而很不适应,睡不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