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直性脊柱炎 ( ankylosing spondylitis,AS ) 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累及骶髂关节和周围关节的风湿免疫性疾病。其特点为腰、颈、胸段脊柱关节和韧带以及骶髂关节的炎症和骨化(图1-2)。临床上常表现为下腰痛,呈发作性,常伴有僵硬。随着病程进展,病人往往表现为脊柱后凸畸形(图3)。严重者直立时胸椎后凸增加,矢状面严重失衡,躯干过度前倾,双眼无法直视前方,常需屈髋屈膝以保持平衡,甚至僵硬在弯腰姿势,无法站立,故被称为“折刀人”。严重的畸形不仅直接影响患者的外观,干扰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过度的弯曲的躯干还常常导致心、肺、腹部的脏器受压,引起相关并发症,严重患者的身心健康。严重者可严重致残,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图1.正常腰椎X光片:腰椎骨结构和椎间隙相间隔。 图2.强直性脊柱炎患者的脊柱因骨性融合,正位片上呈竹 节样改变,侧位片上椎间隙骨化(箭头所指)。图3.强直性脊柱炎的脊柱畸形发展这次接受治疗的是一名年仅33岁,但已有20年病史的青年男性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自患病后,普通人的日常活动对他成为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从此失学在家,辗转于求医路上。由于病情进展迅速,关节变得僵硬,无法坐下,20岁就做了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近10年随着疾病的恶化,他脊柱开始屈曲变形,腰背疼痛逐渐加重,行走时无法抬头,睡觉时不能平卧。来就诊时,本该是风华正茂的年纪,却弯腰驼背,连站立或行走2-3分钟都很困难(图4)。脊柱变形还引起呼吸和进食困难。个人形象和身体功能的缺陷使他失去了就学、工作机会,靠低保度日。图4.术前不能直立,必须倚靠物体方能不致于摔倒。患者脊柱畸形始终未能有效治疗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之所以难度大、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与脊柱在炎症刺激下已经变形且僵硬导致矫形困难、骨质疏松严重很难有效固定、脊髓神经不能耐受矫形刺激容易导致瘫痪,以及腹腔大血管受截骨面刺激而出现大出血等因素有关。但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的健康状况会进一步加重,手术风险也更大。在经过缜密检查准备和反复讨论后,最终决定为患者进行截骨矫形手术,解除患者痛苦,让他重新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在经过详细的术前评估和周密的手术方案设计后,2021年4月,由C型臂X光机的引导,实施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截断了发生病变的脊柱骨后,经过6个小时的努力,为病人实施了非对称经椎弓根椎体截骨联合经关节突关节截骨矫形手术。术后患者冠状面、矢状面平衡均获得完美重建,胸腹部受压解除,脊柱后凸畸形获得完全矫正。脊柱畸形角度度由后凸50°改善为后凸6°,身高长高了近20cm,矫形效果令人满意。当术后1周开始下床活动时,患者和家人都激动不已:“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从未想过有一天我还能够挺起腰杆做人,我感觉自己像是获得了重生一样!”术后1周余,患者顺利出院。术后不满3周,就已能自己站立、行走(图5、图6、图7)。现在正在逐步康复中。图5.术后1周 图6.术后3周已能自己站直活动图7.术前和术后X光片强直性脊柱炎后凸畸形的矫形手术不仅治愈了患者身体的缺陷,提高了生活质量,更让患者恢复了自信心,以全新的姿态回归社会,开启崭新的人生。
腰椎间盘是两个椎体之间的联接部分,对脊柱具有连接、稳定、增加活动及缓冲震荡的弹性垫作用。腰椎间盘承受过大的负荷是腰椎间盘退变加速,形成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原因。而长期姿势不良正是增加椎间盘负荷的重要原因。1.什么姿势下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更大?肯定有人认为:既然医生经常提醒避免弯腰负重,那肯定是弯腰时椎间盘承受压力最大了。实际上并非如此。下面的图表是对不同姿势下腰椎间盘所承受负荷研究结果。如果解读这张图,就会发现:如果以站立位椎间盘内压为基准值100%,仰卧位则为25%(即卧床休息时腰椎间盘承受负荷为站立姿势的1/4),坐位为150%(坐姿时腰椎间盘承受的负荷比站立时还大50%),站立弯腰为200%(也就是说,弯腰时腰椎间盘承受的负荷是站立时的2倍),弯腰负重为230%(弯腰负重时腰椎间盘承受的负荷达站立姿势的2.3倍),而坐位腰前倾为270% (你没看错,我们所说的弯腰驼背的坐姿不良就是这一姿势。此时椎间盘承受的负荷是站立姿势的2.7倍)。这些数据也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腰椎间盘突出患者卧床休息后腰腿痛往往得以缓解,而久坐久站或腰部负重后症状加重。这些数据解释了弯腰驼背的坐姿会给椎间盘带来的伤害。也是我们强调正确坐姿的重要性,提醒大家尽量不坐小板凳、不深蹲的原因。2.工作生活中如何规避不良姿势,减轻椎间盘压力?①正确的坐姿腰椎平直,腰部垫枕,避免后突双手置于扶手上或桌面上双足踏地或踏板避免长时间处于固定的坐姿②正确的睡姿:完全仰卧时腰椎管相对狭窄,所以可以诱发腰痛,完全仰卧时膝下垫一个软垫,可以恢复腰椎的生理曲线且椎管也相对扩大,感觉舒适。侧卧位也是一个很好的姿势,这时膝关节屈曲并两腿之间夹一个薄的软垫。俯卧位(趴着)的时候腰椎生理曲线消失,对腰推产生较大的负担,因此应该避免趴着看书或睡觉。③上床躺下或起床的正确姿势:起床时先侧卧位,然后屈曲膝关节,或者先屈曲膝关节再侧卧也可以,然后用一侧胳膊和手支撑床的同时逐渐起身,当然这时也不能弯腰。上床躺下的时候接与之相反的顺序,先在床旁坐下并侧身躺下,同时把腿抬上床,在膝关节仍然屈曲的状态下逐渐完全仰卧平躺。④搬重物的正确姿势:弯腰搬提重物时,正确的姿势是先将身体向重物尽量靠拢,然后曲膝、曲髋,再用双手持物,伸膝伸髋,重物即可被搬起。这样,主要依靠臀大肌及股四头肌的收缩力量,避免腰背肌用力,腰部损伤的机会也减少了。⑤巧妙化解工作、生活中的弯腰姿势,减轻腰椎负荷既然弯腰姿势会增加腰椎间盘的负荷,那么我们就可以想办法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减少弯腰的动作和幅度,从而保护椎间盘。例如,在扫地、拖地时使用长把工具;洗漱、洗衣服、洗碗时在脚下踩脚凳,以髋关节的屈曲代替弯腰动作;拾物时避免直接弯腰,而是采取单腿跪地或者我国清朝时“打千”行礼姿势,通过屈膝屈髋动作来代替弯腰姿势。.......这样的方法还有很多,只要大家了解了这一原理,就可以在生活中寻找到保护腰椎的实操方法。
轻微外伤是指不会造成明显组织伤害的低冲击力外伤,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遍存在。如剧烈蹦跳、跌倒臀部着地、走路撞墙、滑倒、车辆急刹车对脊柱的刺激等。但对于颈椎病患者,却并非如此。天津市人民医院脊柱外科宋海峰例如,一位颈椎病女患者,乘坐私家车出行,急刹车时头撞在前座靠背上,立刻自觉双上肢剧痛、麻木,四肢出现不全瘫。而另一位颈椎病男患者,春节前长时间抬头粉刷房屋后,也出现四肢不全瘫。还有颈肩痛患者在大力按摩整复颈椎后,出现了上肢瘫。......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为什么轻微外伤,甚至没有外伤,仅仅因为颈椎过度活动就可能出现瘫痪的严重后果呢?要解答这个问题,需要我们了解一下颈椎和颈脊髓的结构特点。正常情况下,颈椎脊髓被很好地保护在颈椎椎管中,且脊髓与其周围的椎管骨结构并不直接接触,二者间的间隔填充脑脊液。也就是说,脊髓实际上浸泡在水中,一起被包裹在颈椎的中心,这样可以缓冲外界冲击带来的伤害,保护机制可谓相当完备(图1)。图1.正常脊髓。可见灰色脊髓外可见白色的脑脊液。颈椎的正常活动中,脊髓也会随之活动,并出现形态上的改变。屈曲颈椎时,颈椎管和脊髓也会变长(图2)。如外力过度,脊髓超过脊髓的抗拉伸刺激极限,就会损伤脊髓。比如,汽车追尾时,后车司机会因为车辆急减速而头部过度屈曲,脊髓因过度拉伸可能伤及脊髓。图2.颈椎屈曲时颈脊髓被拉长;后伸被压缩变粗,脊髓后方的韧带也短缩皱褶,挤占脊髓的空间。而后伸脊髓时,颈椎管和脊髓缩短(图2)。脊髓和椎管内的韧带会因短缩而发生皱褶效应,从而挤占椎管内的空间。这在正常人,一般不会引起严重后果。而颈椎病患者,由于其本来其颈脊髓就被严重压迫(图3),当后伸时,皱缩的韧带组织就很进一步可能对脊髓造成突然而严重的压迫,引起上肢剧痛、麻木、活动不灵活,甚至会导致瘫痪。车祸追尾时,前车司机因车辆突然加速,而头部因惯性作用突然后伸,容易伤及脊髓。
在门诊,相当一部分腰椎滑脱患者并不知道自己的病情,仅是因为腰痛来医院就诊,经过拍片检查被诊断为“腰椎滑脱”的。这些患者通常对自己的病情感到茫然且突然,“啥是腰椎滑脱?一个腰痛就这么严重?需要手术吗?不会瘫痪吧?”而另一部分患者是腰椎管狭窄症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一步检查才发现有腰椎滑脱的。 何为腰椎滑脱? 正常人的腰椎排列整齐,如果其中一个腰椎的椎体相对于邻近的下一个腰椎向前或向后滑移(可理解为前后错位),就称为腰椎滑脱(图1)。其中引起临床症状者称为腰椎滑脱症。在我国腰椎滑脱发生率约为4.7~5%;在所有的腰椎滑脱中,退行性腰椎滑脱最多,约占35%。由峡部裂引起的滑脱次之,约占15%(图1)。发病年龄多在20~50岁,男性明显多于女性。腰椎滑脱最常见的部位是 L4~L5 及 L5~S1,其中腰5椎体发生率最高 。图1.腰椎滑脱后脊柱连线中断。圆圈为峡部裂,为滑脱的病因。 为什么会发生腰椎滑脱? 我们都知道,脊柱是人体的承重结构,支撑着人的体重。如果把脊柱比作是一座房子的立柱,那么支撑着脊柱的骶骨就是这座建筑的地基了。然而,人的骶骨却并非是水平的,而是倾斜的。这样,作为直立动物的人类身上,在一个倾斜底座上的腰椎就有向下滑下的趋势,承受巨大负荷(图2)。图2.腰椎坐落在倾斜的骶骨之上。左图为正常,中图、右图为滑脱逐渐发展、严重。 如果有一些因素,削弱了腰椎结构,或加重了腰椎负荷,那么这一节或几节腰椎就可能出现滑脱。这些发病原因包括:1、先天性发育不全腰椎形成先天性峡部裂不连,引起腰椎滑脱,也称“真性滑脱”(图1)。2、创伤急性外伤、后伸型外伤产生骨折可导致腰椎滑脱,多见于如摔跤运动员或搬运工等职业。3、疲劳骨折或慢性劳损直立姿势导致前移的分力,作用于腰椎相对薄弱的峡部,长期作用可导致疲劳性骨折及慢性劳损损伤。4、退变性因素由于脊柱小关节磨损,发生退行性改变,关节突变得水平,加之椎间盘退变、椎间不稳、前韧带松弛,导致逐渐发生滑脱,但峡部仍然保持完整,也被称为为“”假性滑脱”,多见于老年人。5、病理性骨折腰椎结构,如椎弓、峡部、关节突等因炎性病变、肿瘤侵蚀等因素破坏,脊柱稳定性受损,所发生的滑脱。 腰椎滑脱后有哪些症状? 腰椎滑脱所引起的临床症状差异性很大,并非所有的滑脱都有症状,且不同的患者症状的特点及轻重也不一样。症状除了与脊柱周围结构的代偿能力有关外,还取决于继发损害的程度,如关节突增生、椎管狭窄、马尾及神经根的受压等。 概括而言,腰椎滑脱症状可分为3大类。 主要症状包括以下几方面:1.体态和姿态异常:滑脱后腰椎前凸增加,臀部后凸,体态呈现翘臀、凸腹,严重者上身看上去变短,走路摇摆。一些身材较瘦、背部皮下脂肪较薄的患者,可以触摸到甚至看到腰部中央因滑脱而呈现的台阶样改变(图3)。图3.腰椎滑脱后,棘突呈现台阶样改变,部分病人可以直接摸到或看到。2.腰骶部疼痛:初始不明显,或者劳累后加重,休息后减轻。病情加重后腰痛变得持续,逐渐加重,一次扭伤之后持续存在。久站、弯腰等腰椎负荷增加时症状加重。3.神经压迫损伤症状1).坐骨神经受累:类似于腰椎间盘突出的表现。表现为下肢放射痛和麻木,原因是腰椎不稳定后纤维结缔组织或增生骨痂可压迫神经根,滑脱时神经根受牵拉;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2). 间歇性跛行:若神经受压或合并腰椎管狭窄则常出现间歇性跛行症状(图4)。3).马尾神经症状:滑脱严重时,马尾神经受牵拉刺激,或被增生组织压迫,可出现会阴部麻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等症状。图4.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神经严重受压(圆圈处)。 对于多数中老年患者,腰椎滑脱并非单独存在,而是与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甚至脊柱侧弯同时存在,应当高度重视。腰椎退变性疾病知识链接:[视频患教 ]脊柱手术后内固定需要取出吗?[视频患教 ]我的腰腿痛到底是椎间盘突出,还是椎管狭窄?[视频患教 ]脊髓和骨髓完全不是一回事[医学科普 ]颈椎、腰椎手术后复查与功能锻炼注意事项[医学科普 ]常见脊柱疾病的自检自查-腰椎管狭窄症[医学科普 ]常见脊柱疾病的自检自查-腰椎间盘突出症
1.脊柱骨质疏松骨折保守后不愈合很常见 在过去传统的认识中,脊柱的骨质疏松骨折(主要发生在胸腰段)以保守治疗为主。其原因在于:其一,这些骨折是松质骨骨折,愈合相对容易;其二是受制于当时医疗技术的不成熟,担心手术风险。但随着保守治疗后顽固腰背痛、脊柱后凸畸形、神经功能受损,及长期卧床带来的严重并发症等问题越来越多,加之医疗技术的进步,手术治疗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 目前保守治疗仍是在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法,那么保守治疗后脊柱骨折是否都愈合了呢?并非如此。 部分骨折不严重的患者,开始没有症状或者腰痛较轻,自己并不在意。再往后逐渐出现症状,腰痛症状越来越重,持续进展,并发展至驼背畸形。此时患者往往呈顽固性腰背痛,站立、行走都会加重疼痛,部分病人床上翻身也会导致疼痛加重。还有患者还有下肢无力、大小便障碍、深呼吸困难、气短等表现。 还有一部分患者开始就是需要手术的较严重的脊柱骨折,但坚持保守治疗。随着治疗和卧床时间的继续,腰背痛症状并没有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再次加重。多数患者后期疼痛剧烈不能下床活动,后凸也比较明显。 实际上这一现象早在1895年,就被Kummel等人就发现后被命名为Kummel病。 我们通过X光片、CT 和MRI等影像学可以发现,这些患者的脊柱骨折虽经保守治疗,但最终却出现椎体塌陷,椎体中形成空腔或裂隙。病理学检查报告证实,椎体裂隙内填充物以浆液性渗出和坏死的肉芽组织为主。在手术时,可以看到暗红色液体从椎体中流出。 2.脊柱骨质疏松骨折后不愈合(Kummel病)的治疗 这种保守治疗后的失败结局,需要手术纠正。 (1)开放手术:主要治疗方法。通过对不稳定的脊柱骨折内固定、对受压迫的脊髓神经减压、后凸矫形来恢复正常的脊柱序列和结构(图1-3)。图1.腰部摔伤1月后拍片显示,腰1椎体轻微压缩骨折,给予保守治疗。图2.又过10天,患者腰痛严重,不能下床。X光片显示,脊柱后凸畸形,腰1椎体明显塌陷。图3.术后。X光片显示,椎体高度恢复,脊柱后凸纠正。术后5天下床活动。 优点: 快速而有效缓解腰背部疼痛 早下床,减少卧床并发症,显著低老年人的卧床风险 预防骨折不愈合导致椎体进一步塌陷 纠正脊柱后凸畸形 (2)椎体成形术:利用骨水泥技术坚强伤椎,减轻疼痛。但争议还较多。 主要包括: 缓解疼痛、椎体高度维持效果可能不佳 这类患者椎体结构破损几率高,容易发生骨水泥渗漏 较难实现后凸矫正 总体而言,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经保守治疗后,如发生不愈合,应当手术。骨质疏松骨折知识相关链接[医学科普]
1.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骨质疏松骨折呈高发态势 骨质疏松症是以骨强度下降、骨折风险增加为特征的骨骼系统疾病。 因骨质疏松而导致的骨折,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这种骨折属于低能量或非暴力骨折, 指在日常生活中没有受到明显外力或受到 “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 就发生的骨折, 亦称脆性骨折 。 什么是“通常不会引起骨折外力” 呢?举个例子,我们从站立高度或低于站立高度跌倒产生的作用力,是不会造成骨折的。否则,我们的日常活动就会变得充满危险。而骨质疏松的老年人,不仅摔倒可能骨折,甚至下台阶、端盆水、扭腰也会导致骨折。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骨质疏松和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率逐年升高。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国白皮书2010的数据,50岁以上人群中,2006年脊柱椎体骨折新发患者数为180万,预计2020年总数将达3675万。 2.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表现和诊断 骨质疏松骨折常见部位有: 胸腰椎体、 髋部(股骨颈和大转子)、 腕部(桡骨远端)、 肱骨近端等,其中发生在脊柱(胸腰椎)的骨折最多。 通常,脊柱的骨质疏松骨折主要发生在胸腰段,也就是胸椎和腰椎的交界区,即胸10-腰2间的脊柱。多数患者在外力下发生骨折后,后感觉腰部剧痛,腰不能活动,有些因神经受压还有下肢感觉、运动的障碍或大小便功能障碍。而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骨折当时腰痛很轻微,甚至没有明显不适。以后,腰痛症状才慢慢表现出来。有些患者,逐渐出现驼背;还有的不能站直或坐直,或勉强站直一会就自觉很累,只好维持驼背姿态。 影像学检查,如X光片、CT是常见的检查手段,但这里要强调磁共振(MRI)的作用。 MRI可以判断椎体压缩骨折是新鲜骨折还是陈旧骨折,这对确定病因而方法至关重要。此外,MRI还能明确疼痛的责任椎、发现隐匿性骨折, 鉴别是否存在炎症、肿瘤等。 3.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 脊柱骨质疏松骨折的治疗治疗原则包括骨折治疗、抗骨质疏松治疗这2类内容。这里仅介绍骨折的治疗。 1、非手术治疗: 适用于:症状和体征较轻, 影像学检查显示为轻度椎体压缩骨折, 或不能耐受手术者。 治疗可采用卧床、 支具及药物等方法,但需要定期进行 X线片或CT检查, 以了解椎体压缩是否进行性加重,是否发生脊柱后凸。 2、手术治疗: (1)椎体成形术(PVP)和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是目前最常用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椎体转移瘤、椎体骨髓瘤、椎体血管瘤等。(2)开放手术治疗:适用于:有神经压迫表现、后凸需截骨矫形,以及不适合微创手术的不稳定骨折患者。 随着对疾病的认识逐渐深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保守治疗的范围明显缩小。越来越多的脊柱骨折采用了手术治疗。骨质疏松骨折相关知识链接:[典型病例 ]
大约80%的人一生中会受到腰痛的困扰,腰痛也是患者朋友最常见的到骨科就诊原因。统计发现,腰痛患者大约占骨科门诊的10%-15%,而其中重要的病因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俗称为腰突症)。 简言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的纤维环破裂后,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图1)。发生本病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是椎间盘本身退行性变或椎间盘有发育上的缺陷;外因则是损伤、劳损以及化学毒物刺激等。图1. 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示意图 “腰痛,伴有下肢放射性疼痛”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表现,“坐骨神经痛”这一概念已为大多数患者熟知。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表现远非如此简单而典型,下面结合我们在临床工作中的情况为大家梳理一下。 1.常见诱发椎间盘突出或加重的原因 a.猛然弯腰负重或闪了腰,导致腰椎间盘突然受力增加; b.外伤因素:如摔伤或较高能量外伤,致椎间盘结构破损; c.长期的姿势不当,如含胸驼背的坐姿、跷二郎腿等; e.腹压剧增,如剧烈咳嗽、打喷嚏、便秘者屏气用力等; f.长期处于颠簸状态,如卡车司机、用电锤破碎路面作业等。 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特点①.腰背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表现是腰腿痛,且下肢症状重于腰痛,或者没有腰痛。但是现实的疾病表现远比教科书复杂。实际上,仅有腰痛症状但下肢症状不明显者很多。这类患者的腰椎磁共振往往显示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的特点。因此,反复腰痛发作,或者腰痛持续很长时间不缓解的患者有必要做磁共振检查。 ②.腰痛位置较深 腰痛部位多在腰部和腰骶部,位置较深,定位不准确,患者觉得医生叩击不到痛处。起病缓慢,多为钝痛或酸痛、困痛,活动后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当腰椎间盘突发突出时,腰背痛急性发作,腰部活动明显受限,甚至腰痛难忍。闪腰或搬重物均可能是腰痛突然加剧的原因。 ③.下肢放射痛 腰臀部向大腿后(外)侧、N窝、小腿外侧、足跟、足背或小趾放射,往往被称为坐骨神经痛。实际上,下肢放射痛的发生范围和神经受压迫的节段直接相关。坐骨神经痛发生在下腰椎(腰4-骶1节段)的椎间盘突出,而高位椎间盘突出的下肢疼痛范围多在大腿(图2)。图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与突出的节段间的关系 ④.下肢发胀、发热、酸困、麻木症状也不少见。 ⑤.症状并非一直存在,多呈发作期——间歇期循环。部分患者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并不能认为就是治好了,而是进入了基本没有症状的间歇期。随着病情发展,会逐渐表现为间歇期越来越短,发作期越来越长。到后期,可 一直处于症状不缓解的发作期。 ⑥随着病情进展,神经症状一般呈现出疼痛→麻木→肌肉无力、萎缩→大小便障碍的顺序,但变化形式也很多,不能一概而论。 ⑦.腰椎间盘脱出从椎间盘的退变程度上虽重于椎间盘突出,但症状并不一定就更重。有些患者发展至椎间盘脱出后,反倒觉得腰腿痛减轻,就认为自己病情缓解,实不可取。 ⑧.下肢发凉或肿胀症状也不少见,与交感神经纤维受刺激,引起下肢血管壁舒缩功能不正常、下肢炎性水肿有关。 此外,腰椎间盘突出症虽然多见于中青年患者,但在学习压力和生活习惯改变等多重因素作用下,青少年中腰椎间盘突出已经很常见,但容易被误认为是姿势不良或锻炼损伤,应当引起家长重视。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链接:[视频患教 ]我的腰腿痛到底是椎间盘突出,还是椎管狭窄?[视频患教 ]脊髓和骨髓完全不是一回事[医学科普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其他腰椎微创手术的优劣比较[医学科普 ]
通俗的说,腰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腰椎管容积变小,神经组织受压迫而引起的腰腿痛、大小便功能异常的症状群(图1)。这些原因众多,包括:腰椎间盘膨出、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骨赘、冗余的脂肪、腰椎滑脱等因素(图2)。图1.腰椎管狭窄示意图图2.造成椎管狭窄的部分原因 常见的腰椎管狭窄病因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先天性发育原因导致腰椎管空间不足,后天因退变等原因致椎管内空间进一步不足。发病年龄远早于常人。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最常见。腰椎结构原来正常,随着年龄增长,退变导致椎管内空间不足,神经受压迫。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错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 4.外伤性椎管狭窄:外伤时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挤压神经引起狭窄。 5.腰椎部的炎症:炎症刺激,或者炎性增生组织压迫神经,引起的腰椎管狭窄。 腰椎管狭窄症的典型症状 1.多数起病多隐匿,病程长,进展缓慢,好发于40~50岁。 2.症状表现形式丰富,如腰部不适、下肢发凉、酸困、酸痛、不适、麻木、发沉等。逐渐加重。 3.间歇性跛行为特征性表现。患者行走距离缩短。患者走了一段路程以后(一般为数百米左右),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腰酸腿痛,停下来稍许,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症状可以很快缓解或消失。病人仍可继续行走。再走一段时间后,上述症状再度出现。再次休息后又可以行走。如此反复。但患者骑车、坐车、开车很长时间也没有不适。有些病人,每天骑自行车或电动车好几个小时也没有问题,但短距离行走都很困难。 4.严重者有下肢剧痛,甚至大小便异常,截瘫。 5.多数患者在弯腰姿势下自觉舒服,而腰后伸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 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容易发现和识别。但应注意,这些表现与脑梗塞、颈椎病、下肢动脉闭塞症等病相互重合,容易误诊或漏诊。相关文章链接:[医学科普 ]经皮椎间孔镜手术与其他腰椎微创手术的优劣比较[论文精选 ]腰椎退变性侧凸合并椎管狭窄的外科治疗[视频患教 ]我的腰腿痛到底是椎间盘突出,还是椎管狭窄?[视频患教 ]脊髓和骨髓完全不是一回事[视频患教 ]脊柱手术后内固定需要取出吗?
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类常见且严重的颈椎病,占全部颈椎病的10%~15%。发病机制是:突出的椎间盘、肥厚的韧带、增生的骨赘等压迫颈脊髓,引起脊髓功能障碍,甚至脊髓缺血、变性(图1)。图1:脊髓型颈椎病磁共振影像。红色箭头所指为颈脊髓受压迫变细,脊髓中白色区为脊髓缺血变性。脊髓型颈椎病是可导致瘫痪的严重疾病,也是容易误诊、漏诊的严重疾病,危害很大。1. 脊髓型颈椎病往往没有疼痛症状。在很多人的认知中, “有病才会疼”。但脊髓型颈椎病恰恰是沉默的杀手,也因此容易发生延误诊治。2.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复杂、多样、特异性低,尤其在早期,易被忽视,或被认为是伴随年龄增长而来的功能退化。3. 脊髓型颈椎病的症状,如四肢麻木、无力、行走困难,容易被患者认为是脑梗死、脑供血不足,或者为腰椎管狭窄表现,导致误诊误治。4. 不少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即使脊髓严重压迫,也没有明显症状。直至因轻微外伤导致瘫痪才急诊就医,错过了治疗良机。脊髓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1.锥体束征表现:与四肢运动功能障碍有关。如下肢无力、双腿发紧、走路踩棉花感、步态拙笨如木偶行走、手部持物不稳易坠落,严重者痉挛性瘫痪。患者往往有躯干束带感,或自觉下肢被捆住一样。(1)中央型(上肢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之后方波及下肢。其病理改变主要是由于沟动脉受压或遭受刺激所致,如一侧受压,表现为一侧症状;双侧受压,则出现双侧症状。(2)周围型(下肢型):下肢先出现症状。随病情加重症状延及上肢,但其程度仍以下肢为重。(3)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即上、下肢同时发病者,主要是由于脊髓前中央动脉受累所致。2.肢体麻木痛、温觉障碍明显,而触觉受损较轻。3.反射障碍引发的表现颈脊髓压迫后,神经系统检查会有生理反射异常,如肌张力高、腱反射活跃(图2)以及病理征阳性反应(图3)。在病情严重患者,即使日常情况,不经医生检查也可以自发出现病理征。或者休息时上肢、下肢肌肉抽动甚至肢体抽动。如患者能及时发现这些情况,应当及时就医。图二:膝腱反射活跃图三:病理征阳性4.排便、排尿功能障碍后期可出现,起初以尿急、膀胱排空不良、尿频及便秘多见,渐而引起尿潴留或大小便失禁。了解了上述表现,患者朋友就可以更及时、更有针对性地就诊,避免延误病情。还要强调一点,颈椎病在未确诊前,一定不要盲目按摩,以防病情加重甚至瘫痪。相关文章链接:[医学科普 ]一失足何以成千古恨--为何轻微外伤也可能对颈椎病患者造成..[医学科普 ]常见脊柱疾病的自检自查-神经根型颈椎病[医学科普 ]常见脊柱疾病的自检自查---椎动脉型颈椎病篇[医学科普 ]颈椎不稳有哪些危害[医学科普 ]保守还是手术—颈、腰椎病患者如何正确决定接受何种治疗? [医学科普 ]关爱颈椎,从保护颈椎生理曲度开始 [医学科普 ]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类型,常为一侧发病,也有两侧都发病者。中老年居多,一般和外伤无关。常见于低头操作、伏案工作者或喜欢高枕者。发病原因主要是颈神经根受压迫,引起神经根水肿充血,导致颈肩痛、上肢疼痛麻木、上肢无力等一系列症状。神经压迫原因包括:椎间盘突出、骨赘形成、钩椎关节增生、后纵韧带局限性肥厚、颈椎不稳压迫或刺激等(图1)。图1: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初始症状不典型患者多从事低头操作性质、办公室工作,或喜欢高枕头者。表现为久坐后或长期处于一个姿势,颈部出现酸困、疼痛感,休息或给予按摩后缓解。随着病情加重,经常觉得颈肩部疼痛、酸困、僵硬。还有部分患者,频繁出现落枕。上述现象,都提示可能是颈椎病的信号,应当引起警觉。典型症状为颈肩部、一侧上肢疼痛麻木1. 主要表现为引起颈枕部或颈肩部疼痛,且沿着受累的神经根走行的方向,放射到上肢该神经根支配区域,这种疼痛被称为“根性疼痛”,是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典型表现。可伴有麻木或过电样窜麻感(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