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存在都有其必然和合理性,胆囊既然长在我们身上,它也同样肩负着独特的功能,因此我们强调:不是所有的长了结石或息肉的胆囊都必须马上接受手术。 任何手术都有一个通则,就是能不做就不做,能晚些做就尽量晚些做,能小做就尽量小做。 所以,得了胆囊结石或胆囊息肉,最好到正规医院找专科医生评估,虽然不开刀疾病不会自愈,绝大多数患者早晚都要手术,但是,手术什么时候做,怎么做,做之前还需哪些准备,都需要专业医生的全面诊断。 一般情况下,如果胆囊结石病史不长(10年以下)、没有症状(没有上腹饱胀、疼痛甚至发热)、结石不是太大或太多、结石多年没有变化、超声显示胆囊结构正常并且功能良好,那么恭喜了,这样的胆囊基本可以暂缓手术,这就是一个所谓的“好胆囊”了。 当然,不开刀只是暂时的,所以每半年到一年需要复查,给专业医生重新评估,以防病情有变化。在保守治疗期间,需要控制饮食,忌油少荤。最好家里能常备利胆药以防不时之需。最后,一旦有腹痛发作应及时就诊,如果同时伴有高热黄疸往往提示病情加重,必须急诊处理。
当人们不幸得了胆囊结石,一般会去四处打听,然后就会得到很多建议。有人现身说法:胆囊结石没关系的,你看看我几十年了,不还好好的。还有人危言耸听:千万不能开!有人开了胆囊会常年腹泻,会这样那样的不好,后遗症很多。当然也有人不同意:痛起来要人命的!谁谁谁胆囊就开掉了。甚至有人会来主动要求手术,因为有亲友因为胆囊结石进展成了胆囊癌,深受触动。 众说纷纭,到底还是需要一个科学的标准来评判。 首先,胆囊结石是疾病,最终只有手术切除胆囊才能得到彻底的治疗。但是,大部分胆囊结石可以和我们的身体和平共处相当长的时间,只要清淡饮食并且注意休息,就可以做到两不相扰。 而有一部分胆囊则是“坏胆囊”,必需尽快手术切除,否则会带来较严重的后果。 第一大类的坏胆囊主要有:1,胆囊结石病史较长,多指10年以上,同时伴有上腹胀痛等相应症状。2,胆囊结石体积较大,大于2.5cm 甚至3cm。3,胆囊同时患有胆囊结石和胆囊息肉。4,胆囊萎缩,胆囊壁明显增厚。5,胆囊结石同时合并有胆囊腺肌症。 以上5种胆囊因为炎症和结石的反复刺激,恶变成胆囊癌的概率会增大。 第二大类主要有:1,有过胆源性胰腺炎发作史。2,胆囊结石为泥沙样或小于5mm的小结石。3,胆囊管内小结石。 这样的胆囊结石会掉入胆总管,诱发胆管炎和胆源性胰腺炎,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第三大类主要有:1,接近70岁左右的老年病人。2,症状明显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的患者。3,胆囊慢性积液肿大,或超声显示胆汁透声差,胆囊已经失去正常功能。 这些患者或随着年龄增大,手术风险也明显上升;或胆囊已无功能,即使保留也毫无益处只会有害。 以上三大类胆囊,都是我们需要提高警惕注意防范及时处理的,而胆囊结石的患者也应该每年复查,并交由专科医生来全面评估,共同防范危险的靠近。
有人认为,我胆囊结石很多年了,从来没有痛过,不要紧。其实,这是误区。胆囊结石会导致胆囊慢性炎症,虽然没有腹痛发作,但如果病史时间很长,或者胆囊结石体积较大,胆囊颈部结石,胆囊萎缩,胆囊壁增厚,也会危害健康,少数病例会发展成胆囊癌。所以,应该定期B超检查,一旦发现胆囊功能丧失或恶变倾向,应及时手术治疗。
不是所有达胆囊结石都可以保胆,医师还要根据患者的病史、胆囊形态功能、结石的类型等进一步判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根据现阶段保胆取石手术的疗效统计,结合胆石成因、胆囊功能、伦理学要求,胆囊结石保胆取石的适应症应严格掌握如下:①胆囊无萎缩, ②胆囊壁厚<3 cm,光滑, ③胆囊收缩功能良好,收缩率>30%,胆汁透声好, ④胆囊管无结石梗阻, ⑤胆囊结石少于3颗,且直径<2 cm,⑥无急性炎症发作,⑦除外胆囊恶性病变,⑧无息肉样病变,⑨无上腹部手术史,⑩病人有明确的保胆要求,并且完全理解结石复发的可能性。有胆结石家族史,糖尿病等代谢综合症的患者慎行保胆取石术。
一般不会。绝大部分的胆囊息肉没有症状,也不会引起腹痛。所以,如果有反复发作的腹痛,需要另外找病因,不能误以为胆囊息肉而延误就诊。当然,也有极小部分的特别情况,比如胆囊息肉同时合并胆囊结石,可能会因结石引发胆囊炎症状;或者息肉生长在胆囊颈部,导致胆囊管梗阻,也会引发腹痛症状。所以,如果患有胆囊息肉,同时又有腹痛症状,需要仔细检查辨明病因,合理治疗。
不一定。胆囊息肉是一种统称,所有的从胆囊壁向胆囊腔内的隆起样病变都称为胆囊息肉,所以有时超声检查的报告也会称为息肉样病变。最常见的胆囊息肉有胆固醇性、炎症性和肿瘤性。真正会癌变的是肿瘤性息肉。只是依靠目前的检查手段无法准确分辨息肉的类型,即使有超声造影和增强CT等检查,也有一定误差,而且由于胆囊息肉大多没有不适症状,如有早期癌变也无法及时察觉,而一旦病情发展后果又极严重,因此,胆囊息肉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定期复查。
胆囊腺肌症不能吃药治疗。胆囊腺肌症是胆囊的良性增生性疾病,一般没有症状,没有药物治疗,必要时,只有手术这一种治疗方法。但是,如果合并有胆囊结石,会表现出胆囊炎的症状,这时可以服用利胆药,但也只是减轻症状,而不是治愈疾病。
不是。胆囊腺肌病是良性的,是一种胆囊增生性疾病,但是少数可能会恶变。其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单纯的胆囊腺肌症没有特别的症状,如果合并胆囊结石,会有一些胆囊炎的表现,如消化不良、右上腹的疼痛等。确诊以增强CT和超声为主,有弥漫型、节段型与限局型三型。治疗上,目前的共识是,胆囊腺肌症超过1cm,或者合并胆囊息肉或者胆囊结石,相对恶变风险较大,需要手术治疗,切除胆囊。所以,如果发现患有胆囊腺肌症,第一,不要惊慌。第二,找专科医师诊断,判断是否应该进一步治疗。
胆囊“息肉样病变”严重吗?可能你一听到“病变”,感觉会吓一跳。那么,“病变”就真的很严重吗?不要紧张。其实这只是胆囊息肉的另一种说法。胆囊息肉样病变,一般就是指胆囊息肉。胆囊息肉,是一种较常见的胆囊良性疾病,大部分都对身体没有伤害,只需要定期超声检查。只有小部分体积较大超过10mm,或者生长较迅速的息肉,会需要手术治疗。对于一部分经检查高度怀疑为肿瘤性的息肉,即使暂时表现为良性,也需要专科医师密切随访,必要时及时手术。
疫情期间,交通就医都很不方便,所以,胆囊结石的患者,就更需要注意日常保养,以防胆囊炎发作。那么,具体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首先,清淡饮食,这个最重要。隔离在家,大部分人缺菜少肉,油粮不足,点心零食更是缺乏,这肯定不是件让人愉悦的事,但是,对胆囊结石的患者,却实难得的契机,这样的饮食环境对胆囊结石太友好了!我们所谓的清淡饮食,就是指少油少糖少胆固醇,最好是蒸煮的不过油的菜,荤菜的量还要减少,所以那些重油大鱼大肉,美味的饼干和蛋糕,香喷喷的油炸点心,酥脆掉渣的烘焙糕点,甚至油汪汪的网红菜包,都是“坏人”,要敬而远之!现在,趁着疫情这个大环境,把这些好吃的戒了吧,毕竟再香也不是你的菜。这样,胆囊炎发作的可能性就能小一大半!遵循良好的作息和进食规律。尽量不要熬夜,胆囊炎疼痛发作多在晚上,因为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刺激胆囊收缩痉挛,导致疼痛。同时,晚餐要少吃,且不要太晚吃,这样,胆囊炎发作的可能性就又小了大半了。家中应备点胆宁片等利胆药,以防不时之需。虽然不需长期服用,但是万一腹痛发作能先自救。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那么,大概率能安然渡过封闭的日子,迎来就医自由,然后,请来专科门诊进行复查。最后,如果不幸,胆囊炎发作了,请记住:先禁食,不吃东西;再吃药,利胆药物是有用的;如有腹痛持续加重或有发热,请及时联系急诊就医。大家安好!共克时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