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第二十一届骨科学术会议暨第十四届COA国际学术大会(Chi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COA)于2019年11月14-17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隆重召开。本次COA大会是所有骨科医生济济一堂、总结经验、开拓创新的一次盛会。本次会议国内外注册参会人数31976人,再创历史新高,其中包括200多名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学者,以及来自30个国家的400多名外籍骨科嘉宾和代表。通过大会发言、专题研讨、病例讨论、手术演示及壁报交流展示等多种交流形式,共同探讨和展示一年来骨科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最新研究成果,展示了最新技术和临床进展。在COA大会上,王同富副主任医师进行了《关节镜清理结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青年膝关节单间室骨关节炎的临床探讨》和《解剖标志定位在膝关节HTO中的应用研究》的大会发言,并进行了《关节镜在截骨保膝手术中的作用》的专题讨论。王同富副主任医师进行学术讲演王同富副主任医师进行专题讨论作为全国AO保膝讲师团讲师,一直致力于膝关节骨关节炎阶梯性治疗的应用与推广,采用个性化治疗,特别是对年青患者,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设计,应用3D打印技术定制个性化导板,使手术更精准,疗效更满意。在专题讨论中指出,胫骨高位截骨术(HTO)适用于相对年轻,伴有膝内翻(O型腿)的内侧间室骨关节炎患者,由于膝内翻,使下肢负重力线内移,膝关节内侧间室压力负荷急剧增加,同时加剧了内侧间室软骨及半月板退变,因此加重了膝内翻,进而进一步加剧内侧间室压力,所以膝内翻与膝关节炎是一种恶性循环的过程。HTO就是通过截骨矫形,调整下肢力线(红线,代表体重传导的方向),将压力负荷由病变较重的内侧转移到相对健康的外侧,从而缓解膝关节疼痛,延缓膝关节炎的发展,避免或延缓膝关节置换术,由于保留了膝关节软骨、半月板、交叉韧带、本体感觉神经纤维等组织,使患者满意率及活动能力更高。HTO原理示意图术前力线(红线) 术后力线(红线) HTO联合关节镜技术处理关节内病变,如半月板撕裂、滑膜皱襞综合征、关节内游离体、交叉韧带损伤、髁间窝撞击症以及增生骨赘的去除,更有利于膝关节功能的恢复,使治疗更精准化、个体化。术前内侧股骨髁软骨缺损术后软骨再生内侧半月板撕裂 关节内游离体术前X线片术后X线片王同富副主任医师的《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并下胫腓关节分离患者手术治疗效果观察》学术论文获得COA大会电子壁报交流,踝关节韧带损伤是多发病、常见病,特别是一些年轻人踝关节扭伤后当时不够重视,没有经过专业医师检查诊断,进而贻误治疗,得不到,恢复不好将来容易出现踝关节不稳,经常扭脚并出现创伤性关节炎,使治疗效果大打折扣。 COA国际学术大会是世界性的骨科盛会,顶级的骨科医疗专家云集,为骨科医师搭建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标志着我们的学术成果受到了国内外骨科同道的高度认可,也充分显示了我们的雄厚实力及巨大进步。相信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精益求精,不断进步,再创辉煌。
为推动山东省膝关节阶梯治疗学术理念、理论和技术的推广,山东省中医院运动损伤骨科将于2019年9月20-21日在山东省中医院东院区举办“山东省中医院第二届保膝论坛——关节镜、运动医学与截骨研讨会”。大会特邀北京积水潭医院黄野教授、上海六院康庆林教授、西安唐都医院丁勇教授、天津医院王同富教授、积水潭医院张辉教授、航空总医院李兵教授等国内知名矫形、运动医学、创伤领域专家前来授课。本次会议着重介绍膝周围截骨在骨性关节炎、运动医学及膝关节创伤后遗症中的应用及操作细节和技巧。 王同富教授此次进行了《关节镜技术在胫骨高位截骨术个体化中的应用》的讲演,巧妙的将运动医学关节镜技术与胫骨高位截骨术完美结合,针对每位患者进行个体化治疗,取得良好疗效,并结合自身经验与参会者进行分享,得到了一致好评。 王同富教授对于胫骨高位截骨术(HTO)和股骨远端截骨术(DFO)治疗伴有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罗圈腿、X型腿)的膝关节炎有着10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在2007年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在国内率先以《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伴内翻畸形的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为课题进行研究,并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相关论文,并一直致力于膝关节周围截骨矫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保关节治疗,其超前的理念、扎实的理论基础、熟练的手术技术,为解除广大患者膝关节疾病保驾护航,其所在科室在胫骨高位截骨术数量上具全国首位,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中老年患者中膝关节炎发病率超过一亿,使广大患者饱受病痛折磨,生活质量低下,幸福指数降低。在以往的治疗理念下,要不就是休息吃药维持,要不就是做手术换膝关节,因无其他治疗手段,且膝关节置换创伤大、有一定的使用寿命,使广大患者惧怕或拒绝手术治疗,同时也使很大一部分患者错失了治疗机会。随着膝关节炎阶梯化治疗理念的普及,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程度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使广大患者受益匪浅。膝关节置换术作为严重膝关节炎的终极治疗手段确实为广大终末期膝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解除了痛苦,但是对更多的轻中期骨关节炎患者却不是合适的选择。膝关节周围截骨术矫正患者膝关节畸形,改善患者力线,是病变侧高压状态转移到相对健康的一侧,从根本上去除了膝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因素,减轻疼痛,延缓了膝关节炎的发展,延缓或避免了行膝关节置换术,改善了生活质量。左侧力线偏内,内侧负荷严重;右侧经截骨矫形后,力线转移至相对健康的外侧,使病变严重的内侧负荷减小,健康的外侧负荷加大,减轻了内侧膝关节疼痛,延缓了右膝内侧关节炎的发展 术前患者软骨缺损 术后一年患者软骨再生神奇不神奇,意外不意外 胫骨高位截骨术适用于患者相对年轻,运动方式活跃,伴用膝关节内外翻畸形的骨关节炎患者,打破了膝关节炎只有行膝关节置换的枷锁。特别是结合微创关节镜技术,改善患者力线的同时,又可以处理膝关节半月板损伤、韧带疾患、游离体及滑膜炎等情况,使治疗更个体化,保障了患者的治疗效果,拥有更高的满意度。特别是近年来,依托天津市骨科研究所力量,结合计算机导航精准截骨(CAD)技术,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采取双下肢全长低剂量扫描技术,获得患者双下肢骨骼数据,采用计算机分析,制定更合理的手术方案,采用3D打印技术,制作个性化导板及内固定钢板,确保每一位患者治疗个性化、精准化、微创化,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特别适用于年轻患者,发育性双下肢畸形,外伤继发严重肢体畸形患者,确保每一位患者疗效。患者术前双下肢全长正位片患者左胫骨高位截骨需要矫正的角度术前精确设计并制作出相应的手术导板和内固定钢板,并精确计算出左侧取骨处所切取的骨块厚度患者右胫骨高位截骨需要矫正的角度术前精确设计并制作出相应的手术导板和内固定钢板,并精确计算出右侧取骨处所切取的骨块厚度手术前双下肢外形观手术后双下肢外形观 术后第五天患者双膝关节功能情况 经过术前的精确测量,详细的术前计划,精确的个性化导板,保证了每一个病人手术的个体化、精准化、微创化,确保了手术效果。我们在保膝道路上精益求精、勇攀高峰,并将保膝理念传播下去,造福更多的膝关节病患者。 在2018年举行的第一届山东省中医院保膝论坛上,王同富副主任医师应邀参加,并进行的《关节镜清理联合股骨髁上杵臼式截骨治疗膝外翻骨关节炎》,同样获得与会嘉宾的广泛赞誉。山东省中医院第一届保膝论坛王同富副主任医师进行《关节镜清理联合股骨髁上杵臼式截骨治疗膝外翻骨关节炎》演讲 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大部分伴有膝关节力线异常(膝内翻、膝外翻),由于力线异常,膝关节内外侧间室受力不均,是膝关节炎发生发展的根本因素,进行膝关节周围截骨矫正下肢力线异常,是治疗和杜绝膝关节炎发展的根本方法,避免了行膝关节置换,并且保留了膝关节的韧带、半月板、软骨等组织,人们的运动功能保留,满意率更高! 保膝治疗深入人心,保膝理念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已经席卷全国,给广大骨关节炎患者带来福音。保膝治疗,我们一直在路上!
王同富副主任医师在2024年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师年会肩袖论坛上进行了《肩关节镜下应用吸收锚钉治疗肩袖前上肌腱套损伤临床疗效评估》的大会发言,深度剖析了肩痛原因之首-肩袖损伤的病因、病理、症状、查体及治疗,获得与会专家的一致好评。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主办“2024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年会”刚刚在江苏省无锡市隆重举行,作为国内运动医学的顶级盛宴,近3000名行业大咖、学者汇聚一堂,共同搭建中国运动医学医师学术交流平台,围绕运动医学前沿、难点和热点问题,力争全面深入剖析运动医学最新进展,展示运动医学最新成果转化、运动医学前沿手术技术和最佳治疗措施,畅想学科未来。王同富副主任医师作为天津医院率先开展“肩肘专病门诊”的运动医学专家,对肩肘关节疾病有着多年的诊治经验,每周二下午都会专门针对肩肘专病患者的诊治,诊治范围:肩袖损伤:按肩袖部分撕裂、肩袖分层撕裂、巨大肩袖撕裂、不可修复肩袖撕裂等制订肩袖损伤的阶梯化与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肩关节脱位:按青少年肩关节脱位和老年肩关节脱位,具有不同的损伤机制、不同的病理特点、不同的复发率、不同的运动要求等定制化、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肘关节关节病与运动损伤:对肘关节骨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滑膜炎、游离体、肘关节韧带损伤、肘关节不稳、肱骨外上髁炎进行精准化、个体化的治疗。
外踝撕脱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运动创伤,可导致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目前,外踝撕脱骨折普遍存在容易漏诊、治疗不当、疗效差异大等问题,且临床上缺乏相应的诊断与治疗规范。 中国医师协会运动医学医师分会足踝专业学组组织全国运动医学和足踝外科等领域的专家,组成中国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指南制订工作组,遵循循证医学原则,本着科学性与实用性,制订了《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2022版)》。本指南内容涵盖外踝撕脱骨折的影像学诊断、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与方法及术后康复等,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王同富副主任医师作为 中国医学会骨科分会足踝外科学组青年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踝关节疾病与运动损伤的诊断与微创治疗,每周一上午的踝关节病门诊都会有许多踝关节伤病患者前来应诊,可谓是“一号难求”,下面将对2022版《外踝撕脱骨折诊断与治疗临床循证指南》作一详解。外踝撕脱骨折的诊断01对于外踝撕脱骨折患者,首选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是踝关节正、侧位X线片,特殊投照位置包括距腓前韧带(ATFL)位和跟腓韧带(CFL)位可以提高诊断灵敏度。 02对于可疑外踝撕脱骨折患者,行踝关节 CT检查;不宜接受CT检查的特殊人群,行踝关节B超或MRI检查。03陈旧性外踝撕脱骨折常为扭伤所致,而腓骨下小骨被认为是异位的骨化中心,主要根据有无明确外伤史及影像学形态来鉴别。临床上有时难以区分,但治疗原则和方法基本相同。外踝撕脱骨折的治疗04对于急性外踝撕脱骨折,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绝大多数初次损伤的患者;对于慢性外踝撕脱骨折,如果无明显关节不稳,首选非手术治疗。05急性外踝撕脱骨折非手术治疗早期需要进行外固定,既可使用传统石膏,也可使用新型踝关节支具。06对于急性外踝撕脱骨折且有非手术治疗指征的患者,应用石膏或支具将患侧踝关节固定于中立位,持续3~6周(实际时间可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并在去除固定后应进行康复练习。 手术治疗07对于外踝撕脱骨折患者,尤其是非手术治疗 3 个月后踝关节不稳、疼痛等症状难以改善时,应行踝关节功能及影像学评估,必要时行手术治疗。 08 对于急性外踝撕脱骨折,如果选择手术治疗应尽可能对骨折块复位固定,术中根据骨折块的大小及粉碎程度选择固定方式:骨折块较大者(直径>10mm)可采用空心螺钉固定,较小的可采用克氏针张力带或带线锚钉修复。如果骨折块不适合复位固定,常选择切除骨折块后行外侧副韧带修复手术。 而对于陈旧性撕脱骨折,骨折块直径较小者,通常建议直接切除并采用Broström 术等方法直接修复韧带;直径>10mm 者,可尝试与急性损伤类似的方法进行复位内固定;陈旧性撕脱骨折块较大、切除后导致韧带缺损明显,难以直接修复韧带者,则可考虑行韧带重建手术。 09相比于切开手术,关节镜下切除外踝撕脱骨折块同时行韧带修复术在缓解术后疼痛方面有更好的效果;两种手术方法在其他功能性评估和安全性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术后康复治疗10外踝撕脱骨折手术治疗后负重时间与手术方式及愈合情况有关:急性撕脱骨折固定术后4周开始负重训练,逐步过渡到完全负重;陈旧性撕脱骨折复位固定术后建议 6~8 周开始部分负重,之后过渡到完全负重; 根据影像学检查结合患者症状进行评估,如发生骨折块未愈合或患者不能耐受负重,需要适当推迟负重时间;外踝撕脱骨折块切除联合外侧韧带修复术后4周左右开始部分负重,根据愈合情况逐渐过渡到完全负重;外踝撕脱骨折块切除联合韧带重建术后2~6周开始部分负重,6周后可完全负重。11外踝撕脱骨折术后去除石膏或支具后逐步进行相应的关节活动度练习、肌力练习和本体感觉训练。 重返运动时间12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经非手术治疗,伤后1个月可恢复日常活动,伤后6个月可重返伤前运动水平;行骨折块切除联合外侧韧带修复术者,术后3个月可重返伤前运动,术后6个月可重返高强度运动;行撕脱骨折块固定术者,术后6个月可恢复日常活动和工作。 总结对于外踝撕脱骨折患者,目前尚无基于证据的诊治指南。本指南基于现有证据、综合考虑干预措施的利弊和可行性推荐了外踝撕脱骨折的诊断、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的适应证和治疗方法及术后康复的原则及策略。 本指南仅作为学术指导建议,不作为法律依据。随着该领域更多高质量研究证据的积累,当前的一些观点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得到更新。临床医务人员在使用本指南的同时,还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决策。踝关节病门诊诊治范围 踝关节扭伤、踝关节韧带损伤、跟腱断裂、内外踝撕脱骨折、下胫腓关节分离并韧带损伤,慢性踝关节损伤引起的踝关节不稳、距骨软骨损伤、踝关节撞击综合征、踝关节滑膜炎、踝关节游离体及踝关节炎等。
导语:任何手术,术后康复锻炼至关重要,下面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HTO)术后康复计划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的快速康复有所帮助。一、 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后的康复目标:(1)防止褥疮。(2)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3)恢复充分的膝关节活动度。(4)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膝关节的稳定性。(5)加快患者持拐或独立步行的进度。(6)恢复病人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7)提高生活质量。二、注意事项1.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2.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3.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4.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和多次练习。5.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每隔两小时冰敷一次。6.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三、膝关节镜清理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后康复方案:(一)手术当天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二)术后1天:1、在踝关节处放一毛巾卷,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白天持续8小时以上,要坚持3个月。因为严重骨关节炎患者一般有多年的伸膝受限,后关节囊及膝关节后方的肌肉和韧带组织多有短缩。刚开始练习脚后跟下垫毛巾卷伸膝时会感到膝关节后方被牵拉得非常难受,如果仍受不了,可以稍加休息再继续练习,但是,休息时间不要太长。如此坚持3天后练习伸膝的痛苦就会明显减轻。2、踝泵——也就是患者自己做踝关节的跖屈(脚趾及脚背向上勾)和背伸(脚趾及脚背向下勾)练习,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要求小腿收紧至极限处(跖屈)保持3-5秒,放松2秒,然后反向活动至极限处(背伸)保持3-5秒,再放松2秒,绕环一周算一次,全天尽可能多做,至少300次。(要让小腿肚肌肉尽力收缩,挤压肌肉使存储血液排出,促进血液循环,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踝泵功能练习3、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收缩至最大程度,维持3-5秒钟,休息2秒钟,每天收缩、放松次数共6组,每组50次,共300次。4、从术后第1天开始练习直抬腿。首次练习直抬腿,只要求患者能够忍痛将直抬腿动作完成即可。术后第1天,根据病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不同而完成直抬腿动作4-6次,术后第3天到术后第7天根据病人的情况每天练习6-10次。 5、要尽量多饮水,以稀释血液,加快血流,预防下肢血栓形成(非常重要!!!)(三)术后2-3天:1、继续踝泵练习。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保持10秒为一次,每组30-50次,3-5组/日。3、直腿抬高-最大力度伸膝,足离开床面30cm,并保持3-5秒,一组20-30次,一天5-10组。如疼痛明显可以暂停。直腿抬高练习(四)术后3-7天以后:继续以上练习,加大强度及次数。并开始坐于床旁,放松大腿肌肉,进行膝关节屈曲。如伸直受限,应进行压直练习。1、在术后第4天屈膝90°,术后第5-6天屈膝到100°。2、从术后3天起,逐渐下床,扶拐或助行器行走,行走时负重为体重的1/4-1/3,术后一周,即术后7天就可以完全负重。术后一周可以自己扶拐上厕所,然后自己回到床上。3、加强下肢肌肉收缩、放松练习,踝泵训练,增加直抬腿数量。(五)术后8-14天1、膝关节屈膝度的练习:术后2周,被动屈膝已经能到100°,主动屈膝角度达到:90°。练习强度为每天两次,一次练习总时间为10-15分钟。练习完屈膝后,也不要强行伸直膝关节,以让其顺其自然伸直为好。练习屈膝和伸膝之间要相差半天时间。不要刚练习完屈膝就接着练习伸膝。练习屈膝比练习伸膝的疼痛要重得多,而且,屈膝角度每向前进展1°,患者都会感到疼痛。所以患者要有疼痛的思想准备。如果练习后关节肿胀明显增加,而且疼痛明显增加,说明关节对练习的反应太大。出现反应太大的情况后,可以将练习次数改为每2天一次,到强烈的反应结束后再改为每天一次。2、这一期间还是血栓形成的高发期,继续以上所述下肢肌肉练习,踝泵以及直抬腿练习(建议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次1次/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如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则改为口服利伐沙班片20mg/次1次/日)。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每日抬腿可达300次。还要进行后抬腿、侧抬腿等练习。3、这一时期,病人应能独立扶拐步行,除了进行独立的早起洗脸、漱口、上厕所及其他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外,可以增加每天在病房里短暂散步的活动。4、术后2周开始短时间地扶拐或助行器行走,每次5分钟,不需要家人帮助。5、开始进行双上肢力量的练习,可以开始进行床上的哑铃练习。上肢力量的练习可以增加扶拐行走的能力和自如度。6、开始腰背肌的力量训练。对于老年人来说,术后的较长时间卧床,对腰背部是较大的负担,加强腰背肌的练习,可以明显增强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和增强恢复健康的自信心。(六)术后3周:1、用按摩的方法松软手术切门处的瘢痕,开始练习髌骨活动,方法是双手手指分别放于髌骨上下缘及两侧,用力分别将髌骨向上、向下、向两侧推动。髌骨活动对改善术后膝关节的屈膝角度有很大帮助,患者一定要认真练习。每天可以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多练习几次。推髌骨时要有一定的力量,髌的活动度要足够大,才能有效。推髌练习2、膝关节屈膝度的练习:术后3周,不要求屈膝角度进展太快,在术后2周的基础上到达90度即可。要求同前面。3、膝关节伸直的练习: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都进行长时间的足跟下垫毛巾卷练习伸膝的动作,术后3周开始时,应该在足跟下垫毛巾卷后很短时间就可以达到完全伸直膝关节。如果术后3周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应该加强练习。方法有2个:一是在足跟下垫毛巾卷的同时,在膝关节上方压上3斤-5斤,腿部放松坚持20-30分钟,膝关节能完全伸直为好。二是,患者脸朝下俯卧,将膝关节放在床边,家属左手放在患肢大腿后侧,右手放在患肢踝部后侧,右手向下适当用力压,以练习伸直。练习完伸膝后,不要接着练习屈膝,因为这时屈膝是比较困难的。例如,如果上午练习伸膝,应该下午再练习屈膝。练习完伸膝后,也不要强迫自己在短时间内非要将膝关节屈到自然角度,以练习完伸直后让膝关节自然回到放松状态为好。4、开始扶拐进行日常行走训练,请对照镜子纠正步态。5、练习完全负重上、下台阶。患者可以用自己制作的高度15cm的木盒(要足够结实)练习上下台阶;也可以爬楼梯进行练习上下台阶。6、继续踝泵练习,进行股四头肌练习:①直抬腿练习:将患肢完全伸直情况下抬高,与床面成30°角。然后维持在这一姿势不动,直到无力维持为止。将腿放在床上休息片刻,继续进行第二次直抬腿练习。②腘绳肌练习:将大腿下方压一小枕头用力下压枕头保持5秒,放松2秒。10个/组,3-4组/天(七)术后4周:1、屈膝角度在术后第4周要达到120°。练习30分钟。2、提高膝关节的灵活性。3、继续活动髌骨的练习。4、加强股四头肌的练习。练习方法还是同上述的直抬腿练习。但是强度和次数都要增加。(八)术后5周:1、屈膝角度要达到大于120°,但是大于120°多少,不同的患者可以自己掌握。例如,有跪地进行宗教活动的患者,可能屈膝角度达到130°以上才比较合适。而对于有些患者屈膝到120°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动了。2、练习伸膝的强度要看术后前4周练习的程度而定。如果前4周膝关节的伸直已经练习得很好,这时可以每天稍微进行巩固性练习即可。如果伸膝还是比较僵硬,要同术后4周一样练习伸膝。3、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的练习,方法同前。4、主动屈膝角度此时可达到120°,伸膝角度与健侧相同,患者可以开始练习蹬自行车。方法有两种:一是蹬固定自行车;二是患者可以在家里练习蹬三轮自行车的练习。5、如经踝部垫高,膝部沙袋压直练习效果不理想,可试行让患者俯卧于床上,膝部在床沿位置,小腿悬空,家属一只手压患肢大腿,另一只手压患肢小腿,进行压直练习,每次15-20分钟,一日两次。6、开始练习膝关节的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方法是找一个与脚的长度一样宽的木板,木板的长度要能让患者双足分开一些站在上面。在木板下方的中部钉上一根直径5cm的圆柱形木棍,练习时,患者站在木板上,以中间的直径5cm的木棍为支点进行双足轮换倾斜的动作。因为是刚开始练习每天练习2次,每次练习5分钟即可。练习时要求有医生或家属保护。(九)术后6-8周:1、重点是要巩固屈膝和伸膝角度练习的成果。2、增加下地活动的次数和时间。3、增加膝关节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的练习,术后第6-8周患者可以独立完成这个练习,练习方法同术后第5周的方法。4、增加扶拐或助行器行走的距离。行走时要做到缓慢、小步,但是每一步的姿势要尽量达到完全正常。不要为了将就手术膝关节而跛行,或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只有从一开始练习行走时就正常步态行走,才能以最快速度达到行走正常目的,一旦养成坏习惯,矫正起来将非常困难。行走时间和距离以患膝对行走的反应来决定。如果走一定距离后患者的膝关节明显肿胀和疼痛,则要减少行走距离。如果走后膝关节有反应,但是过夜后又恢复,说明行走量正常。(十)术后9-12周:1、恢复去拐恢复日常生活活动。2、半蹲练习:这是患者在术后刚开始进行半蹲练习。静蹲练习方法:姿势同中国武术中的骑马蹲裆动作或站桩动作。患者两腿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肩膀稍宽,身体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倾,此时双膝开始弯曲下蹲。双膝弯曲角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达到屈膝90°,如果患者身体欠佳和大腿肌力弱,双膝轻度屈膝即可,这时半蹲位置较高,患者较省力,随着练习后肌力的增加再增加屈膝的角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练习的次数。刚开始练习的患者可以背靠墙进行练习,以防摔倒。3、此时有些病人还会感到膝关节有些发紧,这主要由于术后瘢痕形成所致,所以这吋一定要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大腿后方肌肉)及小腿三头肌的牵拉练习并用按摩的方法松软手术切口处的瘢痕,可做股四头肌牵伸练习。4、一些患者在大剂量的功能练习后,可能出现患膝关节的酸痛,这是术后康复治疗的正常反应,可给予服用扶他林类药物来抑制软组织水肿和疼痛。5、此期病人往往还会感到手术膝关节有这样或那样的轻微不适,手术伤口周围皮肤区可出现“麻木感”或者往往在切口外侧有间断的或脉冲感的“过电样”窜痛,这些主要是由于手术切口支配相应皮肤区域的神经皮支的再生所致,以上症状一般在半年时间后可自行消失6、术后三个月内,患膝关节常有低热,关节内也可以经常有积液,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对于置入钢板的反应或由于功能训练中膝关节活动时刺激所致,上述症状在术后半年内可逐渐消失,恢复正常。如果患膝关节发热、肿胀明显,一定要与手术大夫联系。(十一)术后3个月以后:逐渐恢复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跳舞,游泳,高尔夫球、没有距离限制的步行和不剧烈的网球运动,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手术后要恢复很满意,即想恢复到膝关节没有一点异样感,往往需要9-12个月的适应。(十二)膝关节清理联合胫骨高位截骨术后推荐的运动项目:1、最好的运动:步行,固定自行车,游泳。2、比较好的运动:一定速度的步行。3、需要小心的,而且还要根据个体手术情况是否能够进行的运动:健身运动、马路骑自行车。4、需要避免的运动:①慢跑,②球类运动。(十三)术后复查时间为术后2周、6周、3月、6月、12月,请提前预约保膝门诊复查。
半月板修复注意事项:1.半月板撕裂及其相关问题在运动的人群中较为常见,半月板修复术后如何重建关节稳定及重返运动至关重要。2.半月板修复术后康复的目的是恢复功能、回归运动、减少关节面的损害。康复应该早期进行,循序渐进,多方法进行。3.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4.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如上肢、腰腹、健侧腿等)应尽可能多地练习,以确保身体素质,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5.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每日只进行一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多次练习。如屈曲角度长时间(>2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屈膝角度进度:术后8-10天时被动屈膝至60°,每周被动屈膝角度增加10°左右。术后4周后被动屈膝至90°;5周时主动屈膝至90°;术后6周后被动屈膝至120°;术后8周可被动屈膝超过120°6.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或练习后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每3小时再冰敷,每日2一3次。7.半月板前、后角损伤缝合术后可早期小负荷负重;半月板体部损伤缝合术后四周内患肢皆不负重且术后一周内不进行屈膝练习(或遵医嘱进行小范围被动活动),四周内不进行主动屈膝练习,只在医生帮助或指导下每周1—2次行被动练习。8.半月板修复术后建议使用膝关节可活动支具保护。正文保护期——术后1天至4周(一)术后当天及术后一天:术后即刻加压包扎,抬高患肢,予以直夹板固定;麻醉消退后,开始尝试:1.踝泵一一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踝泵功能练习2.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一一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股四头肌等长练习3.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一一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腘绳肌等长练习二)术后2天-7天:开始尝试直抬腿一一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30cm处,保持3-5秒,20-30次/组,2-3组直腿抬高练习开始各方向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三)术后2-4周:1.继续并加强上述力量练习;2.术后8-10天时被动屈膝至60°:方法见附录。然后每周被动屈膝角度增加10°左右。2.髌骨活动度练习方法是双手拇指分别将髌骨向内、向外及上下推动,髌骨活动对改善术后膝关节的屈膝角度有很大帮助,患者一定要认真练习。每天可以在床上休息时多练习几次,推髌骨时要有一定的力量,髌骨活动度要足够大(参考对侧),才能有效。推髌练习(四)术后5周:1.强化力量练习;2.被动屈膝至110°:3.主动屈膝至90°;4.开始部分负重,负荷大约为体重的1/3至1/2。恢复负重期——术后5—7周。此期不得过多行走,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1.患肢负重逐渐增加,术后六周可逐渐部分负重。负重及平衡练习一一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逐渐过渡至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3次/日。—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逐渐过渡至单腿完全负重站立。2.术后5-7周,继续在医生帮助下进行膝关节被动屈曲练习,但被动活动角度维持在120°;3.屈膝20度半蹲;2分/次,休息5秒,连续10次为1组,2-3次/日。三.恢复活动期——术后8周至12周1.术后八周患肢可完全负重;2.术后八周可被动屈膝超过120°,并可自行主动膝关节活动练习;3.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20次/组,4组/日;4.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10-20分/次,2次/日。5.运动员术后三个月可以开始专项运动基本技术动作的训练。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四.恢复运动期:(3个月后)1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2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3通过测试,患健肌力达健侧85%以上,运动中无痛,无明显肿胀,则可完全恢复运动。备注:一.屈曲的练习方法:以下方法按照自身屈曲角度,选择适用的方法。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屈膝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半月板的愈合,旦极易造成肿胀。1.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0—95°范围)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坐位垂腿2.仰卧垂腿:(适用于100°以上范围)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要求同上。仰卧垂腿3.坐位“顶墙”(适用于90-105°范围):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4.坐位抱膝(适用于100。以上范围):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术后第三周开始。开始前测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利用6-8周时间抱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坐位抱膝5.俯卧屈膝(适用于110°以上范围):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但绝对禁止暴力推拿。俯卧屈膝二-伸直的练习方法:术前存在伸展受限的(腿不能完全伸直)患者,应选用以下方法加强练习。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练习中釆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至极限,有明显牵拉感为宜。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1.坐位或卧位伸膝(术后早期3-4周内):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30分/次,1—2次/日。卧位伸膝2.俯卧按压(术后中后期4周后,或伸直角度明显受限的):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家属一只手放置大腿后侧,另一只手按压踝关节处。要求同上。俯卧按压
5月27日是“全国爱膝日”,也是运动医学与关节镜一科王同富副主任医师开通天津市首家保膝门诊一周年之际,为提高全民骨关节保护意识,我们举办“527我爱膝全国保膝日”科普与义诊活动,现场多位膝关节病患者前往咨询就诊。运动医学与关节镜一科王同富副主任医师于2021年5月率先在天津市开通首家保膝门诊,从此开启天津市保膝专业新征程。王同富副主任医师作为中国AO保膝讲师团讲师,截骨保膝内训师“全国十强”,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保膝学组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保膝学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保护与健康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科分会运动医学与关节镜专家委员会委员,一直专注于保膝理念的推广及保膝治疗。成立保膝门诊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精准掌握手术适应症,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式,保留住病人自己的膝关节。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不同阶段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数量将逐年增加,同时随着患者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骨关节炎的阶梯化治疗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大。针对不同阶段的骨关节炎进行不同的治疗,对因和对果治疗融会贯通,辨证施治,力图为更多的患者带来良好的疗效和提高满意度。膝关节阶梯治疗主要分为几个阶段:靠药物控制症状的保守治疗、关节镜治疗、截骨治疗、单髁置换和全膝置换。事实上,不少患者在关节镜治疗后,就直接做了关节置换手术,这其实是不对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一部分能满足日常生活,但是剧烈活动需要避免,不少存在关节僵硬及长期疼痛,存在感染、松动、磨损等诸多问题。保膝,是通过多种方法尽可能的保留住患者的膝关节结构与功能,是不同于“换膝”手术的治疗方式,更是一种先进的理念。说到膝关节炎,下肢力线不得不提,它是膝关节炎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它起自股骨头的中心与踝关节中心的连线,正常应该经过膝关节中心,代表体重传导经过膝关节中心,膝关节内侧与外侧都可受力,这种情况下膝关节内侧承担的压力就是外侧的1.5倍(内侧承担体重的60%,外侧承担体重的40%),也就是膝关节内侧本来承受的压力就偏大。有些病人的膝关节存在畸形,大部分是“罗圈腿”,我们称之为膝关节内翻,一般是胫骨近端的畸形比较多见,下肢力线经过膝关节中心的内侧,代表着膝关节内侧间室所要承受的压力更大。膝关节内翻程度越大,内侧压力就会越大,内侧的半月板及软骨磨损就会越重。这个时候需要行微创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我们将变歪的骨头“截弯取直”,让膝关节内侧的压力减轻,让膝关节均匀负重,或者让正常的外侧多负点重,让受损的内侧“休养生息”,甚至可以达到磨损的软骨再生的效果。而有些患者是“X型腿”,我们称之为膝外翻,一般是股骨远端的畸形比较多见。这种情况下下肢力线经过膝关节中心的外侧,代表外侧间室所承受的压力就会加剧,也加速外侧间室半月板及软骨退变。同样,这个时候需要行微创截骨矫形手术治疗,我们将变歪的骨头“截弯取直”,使下肢力线由受损的膝关节外侧转移到膝关节中心,从而使膝关节外侧的压力减轻,让膝关节均匀负重,从而阻断外侧高压引起的半月板及软骨退变加速,延缓膝关节炎的发展。同时与天津市骨科研究所强强联合,术前患肢CT扫描,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3D打印截骨导板,保证每一位患者治疗个性化,治疗精准化,提高患者治疗满意率。患者术前步态,基本丧失劳动能力患者术后一年功能,恢复体力劳动特别是一些年轻患者,伴有轻度膝内翻,常常表现为运动或劳累后膝关节内侧疼痛,往往核磁表现为内侧半月板退变或撕裂,伴有或不伴有内侧高压表现,如内侧半月板外突或骨髓水肿。一般治疗可能会是休息或内侧半月板成形或修复,但是大部分术后内侧疼痛不能缓解。所以年轻患者的半月板损伤,一定要关注患者下肢力线情况,应该做一个双下肢全长正位片,观察力线是否内移。如力线内移没有矫正,内侧间室高压没有解除,半月板手术只是处理了膝内翻引起的结果,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引起半月板病变的因素,因而治疗效果差,可能面临再次手术矫正下肢力线。如一位30岁男性患者,一年前因膝关节内侧疼痛,膝关节核磁示“内侧半月板撕裂”,给行内侧半月板成形术,术后内侧疼痛无缓解。患者术前行走步态,右膝走路疼痛、跛行患者入院后经完善检查,提示患者存在膝内翻畸形,畸形发生在股骨侧,给予行关节镜清理,股骨远端截骨矫正膝关节内翻,术后半年患者恢复联合,膝关节疼痛消失,能胜任正常体力劳动。术中探查见内侧半月板呈成形术后改变,部分缺如,内侧半月板退变术后半年运动功能恢复,能胜任一般体力劳动对于一些无明显膝内翻畸形的老年前内侧单间室骨关节炎,如出现内侧软骨变薄缺损,甚至“骨对骨”,而外侧半月板及软骨功能良好,前交叉韧带无明显退变,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患者,我们可以选择膝关节内侧单髁置换术,尽可能保留膝关节功能及结构,术后恢复良好。众所周知,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适用于终末期的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后一部分能满足日常生活,但是剧烈活动需要避免,不少存在关节僵硬及长期疼痛,存在感染、松动、磨损等诸多问题。成立保膝门诊是为了更好的贯彻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阶梯治疗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精准掌握手术适应症,为患者提供最适合的治疗方式,保留住病人自己的膝关节。保膝门诊开诊一周年以来,取得累累硕果,并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深入人心,关节镜技术联合膝关节周围截骨等保膝手段,使保膝治疗更加个性化、微创化、精准化。接受科学的膝关节炎阶梯型治疗,为膝骨关节炎患者带来更多选择,同时让更多的病友早日摆脱病痛,提高生活质量。保膝门诊诊治范围:各种年龄阶段的精准保膝治疗,青年性膝关节内外翻,中老年骨关节炎的阶梯型治疗,四肢复杂畸形矫形,膝关节韧带损伤微创治疗、髌骨脱位系统化治疗,半月板损伤修复、膝关节软骨损伤镜下修复及软骨移植等。
导语:任何手术,术后康复锻炼至关重要,下面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康复计划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的快速康复有所帮助。一、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的康复目标:(1)防止褥疮。(2)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3)恢复充分的膝关节活动度。(4)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膝关节的稳定性。(5)加快患者持拐或独立步行的进度。(6)恢复病人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7)提高生活质量。二、注意事项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4. 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和多次练习。 5.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每隔两小时冰敷一次。6.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三、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康复方案:(一)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二)术后1天: 1、在踝关节处放一毛巾卷,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白天持续8小时以上,要坚持3个月。因为严重骨关节炎患者一般有多年的伸膝受限,后关节囊及膝关节后方的肌肉和韧带组织多有短缩。刚开始练习脚后跟下垫毛巾卷伸膝时会感到膝关节后方被牵拉得非常难受,如果仍受不了,可以稍加休息再继续练习,但是,休息时间不要太长。如此坚持3天后练习伸膝的痛苦就会明显减轻。2、术后1天患肢即刻负重,可以用助行器行走1次/天。第一天的行走不要求患者行走多长时间及多少距离,主要目的是锻炼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床,扶拐站立及在床边或病房内的上厕所等几分钟的活动。术后第2天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和距离都可以长些,可以在术后第一天只在房间内活动的基础上走出房间一定距离,再回到病房床上。3、踝泵——也就是患者自己做踝关节的跖屈(脚趾及脚背向上勾)和背伸(脚趾及脚背向下勾)练习,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要求小腿收紧至极限处(跖屈)保持3-5秒,放松2秒,然后反向活动至极限处(背伸)保持3-5秒,再放松2秒,绕环一周算一次,全天尽可能多做,至少300次。(要让小腿肚肌肉尽力收缩,挤压肌肉使存储血液排出,促进血液循环,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踝泵功能练习4、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收缩至最大程度,维持3-5秒钟,休息2秒钟,每天收缩、放松次数共6组,每组50次,共300次。5、从术后第1天开始练习直抬腿。首次练习直抬腿,只要求患者能够忍痛将直抬腿动作完成即可。术后第1天,根据病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不同而完成直抬腿动作4-6次,术后第3天到术后第7天根据病人的情况每天练习6-10次。6、要尽量多饮水,以稀释血液,加快血流,预防下肢血栓形成(非常重要!!!)(三)术后2-3天:1、继续踝泵练习。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保持10秒为一次,每组30-50次,3-5组/日。3、直腿抬高-最大力度伸膝,足离开床面30cm,并保持3-5秒,一组20-30次,一天5-10组。如疼痛明显可以暂停。直腿抬高练习(四)术后3-7天以后:继续以上练习,加大强度及次数。并开始坐于床旁,放松大腿肌肉,进行膝关节屈曲。如伸直受限,应进行压直练习。1、在术后第4天屈膝90°,术后第5-6天屈膝到100°。2、从术后3天起,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行走时负重仍为体重的三分之一,术后一周,即术后7天就可以完全负重。术后一周可以自己扶拐上厕所,然后自己回到床上。3、加强下肢肌肉收缩、放松练习,踝泵训练,增加直抬腿数量。(五)术后8-14天1、膝关节屈膝度的练习:术后2周,被动屈膝已经能到110°,主动屈膝角度达到:100°。练习强度为每天一次,一次练习总时间为30分钟。练习完屈膝后,也不要强行伸直膝关节,以让其顺其自然伸直为好。练习屈膝和伸膝之间要相差半天时间。不要刚练习完屈膝就接着练习伸膝。练习屈膝比练习伸膝的疼痛要重得多,而且,屈膝角度每向前进展1°,患者都会感到剧烈疼痛。所以患者要有疼痛的思想准备。如果练习后关节肿胀明显增加,而且疼痛明显增加,说明关节对练习的反应太大。出现反应太大的情况后,可以将练习次数改为每2天一次,到强烈的反应结束后再改为每天一次。2、这一期间还是血栓形成的高发期,继续以上所述下肢肌肉练习,踝泵以及直抬腿练习(建议口服利伐沙班片10mg/次1次/日,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如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则改为口服利伐沙班片20mg/次1次/日)。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每日抬腿可达300次。还要进行后抬腿、侧抬腿等练习。3、这一时期,病人应能独立扶拐步行,除了进行独立的早起洗脸、漱口、上厕所及其他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外,可以增加每天在病房里短暂散步的活动。4、术后2周开始短时间地不扶拐独立行走,每次5分钟,但要双手拿拐随时进行保护,不需要家人帮助。5、开始进行双上肢力量的练习,可以开始进行床上的哑铃练习。上肢力量的练习可以增加扶拐行走的能力和自如度。6、开始腰背肌的力量训练。对于老年人来说,术后的较长时间卧床,对腰背部是较大的负担,加强腰背肌的练习,可以明显增强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和增强恢复健康的自信心。(六)术后3周:1、用按摩的方法松软手术切门处的瘢痕,开始练习髌骨活动,方法是双手手指分别放于髌骨上下缘及两侧,用力分别将髌骨向上、向下、向两侧推动。髌骨活动对改善术后膝关节的屈膝角度有很大帮助,患者一定要认真练习。每天可以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多练习几次。推髌骨时要有一定的力量,髌的活动度要足够大,才能有效。推髌练习2、膝关节屈膝度的练习:术后3周,不要求屈膝角度进展太快,在术后2周的基础上到达115度即可。要求同前面。3、膝关节伸直的练习: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都进行长时间的足跟下垫毛巾卷练习伸膝的动作,术后3周开始时,应该在足跟下垫毛巾卷后很短时间就可以达到完全伸直膝关节。如果术后3周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应该加强练习。方法有2个:一是在足跟下垫毛巾卷的同时,在膝关节上方压上3斤-5斤,腿部放松坚持20-30分钟,膝关节能完全伸直为好。二是,患者脸朝下俯卧,将膝关节放在床边,家属左手放在患肢大腿后侧,右手放在患肢踝部后侧,右手向下适当用力压,以练习伸直。练习完伸膝后,不要接着练习屈膝,因为这时屈膝是比较困难的。例如,如果上午练习伸膝,应该下午再练习屈膝。练习完伸膝后,也不要强迫自己在短时间内非要将膝关节屈到自然角度,以练习完伸直后让膝关节自然回到放松状态为好。4、开始脱拐进行日常行走训练,请对照镜子纠正步态。5、练习完全负重上、下台阶。患者可以用自己制作的高度15cm的木盒(要足够结实)练习上下台阶;也可以爬楼梯进行练习上下台阶。6、继续踝泵练习,进行股四头肌练习:① 直抬腿练习:将患肢完全伸直情况下抬高,与床面成30°角。然后维持在这一姿势不动,直到无力维持为止。将腿放在床上休息片刻,继续进行第二次直抬腿练习。② 腘绳肌练习:将大腿下方压一小枕头用力下压枕头保持5秒,放松2秒。10个/组,3-4组/天③ 半蹲练习:这是患者在术后刚开始进行半蹲练习。静蹲练习方法:姿势同中国武术中的骑马蹲裆动作或站桩动作。患者两腿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肩膀稍宽,身体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倾,此时双膝开始弯曲下蹲。双膝弯曲角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达到屈膝90°,如果患者身体欠佳和大腿肌力弱,双膝轻度屈膝即可,这时半蹲位置较高,患者较省力,随着练习后肌力的增加再增加屈膝的角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练习的次数。刚开始练习的患者可以背靠墙进行练习,以防摔倒。(七)术后4周:1、屈膝角度在术后第4周要达到120°。练习30分钟。2、增加爬楼梯的次数和时间,提高膝关节的灵活性。3、继续活动髌骨的练习。4、加强股四头肌的练习。练习方法还是同上述的直抬腿练习和半蹲练习。但是强度和次数都要增加。(八)术后5周:1、屈膝角度要达到大于120°,但是大于120°多少,不同的患者可以自己掌握。例如,有跪地进行宗教活动的患者,可能屈膝角度达到130°以上才比较合适。而对于有些患者屈膝到120°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动了。2、练习伸膝的强度要看术后前4周练习的程度而定。如果前4周膝关节的伸直已经练习得很好,这时可以每天稍微进行巩固性练习即可。如果伸膝还是比较僵硬,要同术后4周一样练习伸膝。3、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的练习,方法同前。4、主动屈膝角度此时可达到120°,伸膝角度与健侧相同,患者可以开始练习蹬自行车。方法有两种:一是蹬固定自行车;二是患者可以在家里练习蹬三轮自行车的练习。5、开始练习膝关节的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方法是找一个与脚的长度一样宽的木板,木板的长度要能让患者双足分开一些站在上面。在木板下方的中部钉上一根直径5cm的圆柱形木棍,练习时,患者站在木板上,以中间的直径5cm的木棍为支点进行双足轮换倾斜的动作。因为是刚开始练习每天练习2次,每次练习5分钟即可。练习时要求有医生或家属保护。(九)术后6-8周:1、重点是要巩固屈膝和伸膝角度练习的成果。2、增加上下楼梯、骑固定自行车或三轮车的次数和时间。3、增加膝关节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的练习,术后第6-8周患者可以独立完成这个练习,练习方法同术后第5周的方法。4、增加独立、自如行走的距离。行走时要做到缓慢、小步,但是每一步的姿势要尽量达到完全正常。不要为了将就手术膝关节而跛行,或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只有从一开始练习行走时就正常步态行走,才能以最快速度达到行走正常目的,一旦养成坏习惯,矫正起来将非常困难。行走时间和距离以患膝对行走的反应来决定。如果走一定距离后患者的膝关节明显肿胀和疼痛,则要减少行走距离。如果走后膝关节有反应,但是过夜后又恢复,说明行走量正常。(十)术后9-12周:1、恢复日常生活活动。2、此时有些病人还会感到膝关节有些发紧,这主要由于术后瘢痕形成所致,所以这吋一定要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大腿后方肌肉)及小腿三头肌的牵拉练习并用按摩的方法松软手术切口处的瘢痕,可做股四头肌牵伸练习。3、一些患者在大剂量的功能练习后,可能出现患膝关节的酸痛,这是术后康复治疗的正常反应,可给予服用扶他林类药物来抑制软组织水肿和疼痛。4、此期病人往往还会感到手术膝关节有这样或那样的轻微不适,手术伤口周围皮肤区可出现“麻木感”或者往往在切口外侧有间断的或脉冲感的“过电样”窜痛,这些主要是由于手术切口支配相应皮肤区域的神经皮支的再生所致,以上症状一般在半年时间后可自行消失5、术后三个月内,患膝关节常有低热,关节内也可以经常有积液,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对于置入假体的反应或由于功能训练中膝关节活动时刺激所致,上述症状在术后半年内可逐渐消失,恢复正常。如果患膝关节发热、肿胀明显,一定要与手术大夫联系。(十一)术后3个月以后:逐渐恢复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跳舞,游泳,高尔夫球、没有距离限制的步行和不剧烈的网球运动,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手术后要恢复很满意,即想恢复到置换过的膝关节没有一点异样感,往往需要9-12个月的适应。(十二)膝关节单髁置换术后推荐的运动项目:1、最好的运动:步行,固定自行车,游泳。2、比较好的运动:一定速度的步行。3、需要小心的,而且还要根据个体手术情况是否能够进行的运动:健身运动、马路骑自行车。4、需要避免的运动:①慢跑,②球类运动。
导语:任何手术,术后康复锻炼至关重要,下面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计划分享给大家,希望对您的快速康复有所帮助。一、全膝置换术后的康复目标:(1)防止褥疮。(2)预防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发生。(3)恢复充分的膝关节活动度。(4)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的力量和膝关节的稳定性。(5)加快患者持拐或独立步行的进度。(6)恢复病人独立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7)提高生活质量。二、注意事项1. 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2. 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3. 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视自身情况而定,且应同时练习健侧。肌力的提高是关节稳定的关键因素,必须认真练习。4. 早期关节活动度(屈、伸)练习,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和多次练习。 5. 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每隔两小时冰敷一次。6.关节的肿胀会伴随整个练习过程,肿胀的突然增加应调整练习,减少活动量,严重时应及时复诊。三、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方案:(一)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二)术后1天: 1、在踝关节处放一毛巾卷,保持膝关节处于伸直状态。白天持续8小时以上,要坚持3个月。因为严重骨关节炎患者一般有多年的伸膝受限,后关节囊及膝关节后方的肌肉和韧带组织多有短缩。刚开始练习脚后跟下垫毛巾卷伸膝时会感到膝关节后方被牵拉得非常难受,如果仍受不了,可以稍加休息再继续练习,但是,休息时间不要太长。如此坚持3天后练习伸膝的痛苦就会明显减轻。2、术后1天患肢即刻负重,可以用助行器行走1次/天。第一天的行走不要求患者行走多长时间及多少距离,主要目的是锻炼患者术后第一次下床,扶拐站立及在床边或病房内的上厕所等几分钟的活动。术后第2天患者下地行走的时间和距离都可以长些,可以在术后第一天只在房间内活动的基础上走出房间一定距离,再回到病房床上。3、踝泵——也就是患者自己做踝关节的跖屈(脚趾及脚背向上勾)和背伸(脚趾及脚背向下勾)练习,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要求小腿收紧至极限处(跖屈)保持3-5秒,放松2秒,然后反向活动至极限处(背伸)保持5秒,再放松2秒(要让小腿肚肌肉尽力收缩,挤压肌肉使存储血液排出,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血栓形成),绕环一周算一次,全天尽可能多做,至少300次。(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踝泵练习4、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紧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收缩至最大程度,维持3-5秒钟,休息2秒钟,每天收缩、放松次数共6组,每组50次,共300次。5、从术后第1天开始练习直抬腿。首次练习直抬腿,只要求患者能够忍痛将直抬腿动作完成即可。术后第1天,根据病人的体力和身体素质不同而完成直抬腿动作4-6次,术后第3天到术后第7天根据病人的情况每天练习6-10次。6、要尽量多饮水,以稀释血液,加快血流,预防下肢血栓形成(非常重要!!!)(三)术后2-3天:1、继续踝泵练习。2、股四头肌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应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保持10秒为一次,每组30-50次,3-5组/日。3、直腿抬高-最大力度伸膝,足离开床面30cm,并保持3-5秒,一组20-30次,一天5-10组。如疼痛明显可以暂停。直腿抬高练习(四)术后3-7天以后:继续以上练习,加大强度及次数。并开始坐于床旁,放松大腿肌肉,进行膝关节屈曲。如伸直受限,应进行压直练习。1、在术后第4天屈膝90°,术后第5-6天屈膝到100°。2、从术后3天起,逐渐增加行走的距离,行走时负重仍为体重的三分之一,术后一周,即术后7天就可以完全负重。术后一周可以自己扶拐上厕所,然后自己回到床上。3、加强下肢肌肉收缩、放松练习,踝泵训练,增加直抬腿数量。(五)术后8-14天1、膝关节屈膝度的练习:术后2周,被动屈膝已经能到110°,主动屈膝角度达到:100°。练习强度为每天一次,一次练习总时间为30分钟。练习完屈膝后,也不要强行伸直膝关节,以让其顺其自然伸直为好。练习屈膝和伸膝之间要相差半天时间。不要刚练习完屈膝就接着练习伸膝。练习屈膝比练习伸膝的疼痛要重得多,而且,屈膝角度每向前进展1°,患者都会感到剧烈疼痛。所以患者要有疼痛的思想准备。如果练习后关节肿胀明显增加,而且疼痛明显增加,说明关节对练习的反应太大。出现反应太大的情况后,可以将练习次数改为每2天一次,到强烈的反应结束后再改为每天一次。。2、这一期间还是血栓形成的高发期,继续以上所述下肢肌肉练习,踝泵以及直抬腿练习。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每日抬腿可达300次。还要进行后抬腿、侧抬腿等练习。3、这一时期,病人应能独立扶拐步行,除了进行独立的早起洗脸、漱口、上厕所及其他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外,可以增加每天在病房里短暂散步的活动。4、术后2周开始短时间地不扶拐独立行走,每次5分钟,但要双手拿拐随时进行保护,不需要家人帮助。5、开始进行双上肢力量的练习,可以开始进行床上的哑铃练习。上肢力量的练习可以增加扶拐行走的能力和自如度。6、开始腰背肌的力量训练。对于老年人来说,术后的较长时间卧床,对腰背部是较大的负担,加强腰背肌的练习,可以明显增强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也可改善患者的精神状况和增强恢复健康的自信心。(六)术后3周:1、用按摩的方法松软手术切门处的瘢痕,开始练习髌骨活动,方法是双手手指分别放于髌骨上下缘及两侧,用力分别将髌骨向上、向下、向两侧推动。髌骨活动对改善术后膝关节的屈膝角度有很大帮助,患者一定要认真练习。每天可以在床上休息的时候多练习几次。推髌骨时要有一定的力量,髌的活动度要足够大,才能有效。推髌练习2、膝关节屈膝度的练习:术后3周,不要求屈膝角度进展太快,在术后2周的基础上到达115度即可。要求同前面。3、膝关节伸直的练习:患者在住院期间每天都进行长时间的足跟下垫毛巾卷练习伸膝的动作,术后3周开始时,应该在足跟下垫毛巾卷后很短时间就可以达到完全伸直膝关节。如果术后3周还没有达到这一程度,应该加强练习。方法有2个:一是在足跟下垫毛巾卷的同时,在膝关节上方压上3斤-5斤,腿部放松坚持20-30分钟,膝关节能完全伸直为好。二是,患者脸朝下俯卧,将膝关节放在床边,家属左手放在患肢大腿后侧,右手放在患肢踝部后侧,右手向下适当用力压,以练习伸直。练习完伸膝后,不要接着练习屈膝,因为这时屈膝是比较困难的。例如,如果上午练习伸膝,应该下午再练习屈膝。练习完伸膝后,也不要强迫自己在短时间内非要将膝关节屈到自然角度,以练习完伸直后让膝关节自然回到放松状态为好。4、开始脱拐进行日常行走训练,请对照镜子纠正步态。5、练习完全负重上、下台阶。患者可以用自己制作的高度15cm的木盒(要足够结实)练习上下台阶;也可以爬楼梯进行练习上下台阶。6、继续踝泵练习,进行股四头肌练习:① 直抬腿练习:将患肢完全伸直情况下抬高,与床面成30°角。然后维持在这一姿势不动,直到无力维持为止。将腿放在床上休息片刻,继续进行第二次直抬腿练习。② 腘绳肌练习:将大腿下方压一小枕头用力下压枕头保持5秒,放松2秒。10个/组,3-4组/天 ③ 半蹲练习:这是患者在术后刚开始进行半蹲练习。静蹲练习方法:姿势同中国武术中的骑马蹲裆动作或站桩动作。患者两腿分开,两脚之间的距离比肩膀稍宽,身体保持直立位,不能向前倾,此时双膝开始弯曲下蹲。双膝弯曲角度根据患者身体情况和肌肉力量不同而不同。如果患者身体情况好,大腿肌力好,下蹲角度可以达到屈膝90°,如果患者身体欠佳和大腿肌力弱,双膝轻度屈膝即可,这时半蹲位置较高,患者较省力,随着练习后肌力的增加再增加屈膝的角度。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决定练习的次数。刚开始练习的患者可以背靠墙进行练习,以防摔倒。(七)术后4周:1、屈膝角度在术后第4周要达到120°。练习30分钟。2、增加爬楼梯的次数和时间,提高膝关节的灵活性。3、继续活动髌骨的练习。4、加强股四头肌的练习。练习方法还是同上述的直抬腿练习和半蹲练习。但是强度和次数都要增加。(八)术后5周:1、屈膝角度要达到大于120°,但是大于120°多少,不同的患者可以自己掌握。例如,有跪地进行宗教活动的患者,可能屈膝角度达到130°以上才比较合适。而对于有些患者屈膝到120°就可以满足日常生活中的所有活动了。2、练习伸膝的强度要看术后前4周练习的程度而定。如果前4周膝关节的伸直已经练习得很好,这时可以每天稍微进行巩固性练习即可。如果伸膝还是比较僵硬,要同术后4周一样练习伸膝。3、继续进行股四头肌的练习,方法同前。4、主动屈膝角度此时可达到120°,伸膝角度与健侧相同,患者可以开始练习蹬自行车。方法有两种:一是蹬固定自行车;二是患者可以在家里练习蹬三轮自行车的练习。5、开始练习膝关节的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方法是找一个与脚的长度一样宽的木板,木板的长度要能让患者双足分开一些站在上面。在木板下方的中部钉上一根直径5cm的圆柱形木棍,练习时,患者站在木板上,以中间的直径5cm的木棍为支点进行双足轮换倾斜的动作。因为是刚开始练习每天练习2次,每次练习5分钟即可。练习时要求有医生或家属保护。(九)术后6-8周:1、重点是要巩固屈膝和伸膝角度练习的成果。2、增加上下楼梯、骑固定自行车或三轮车的次数和时间。3、增加膝关节平衡功能和本体感觉的练习,术后第6-8周患者可以独立完成这个练习,练习方法同术后第5周的方法。4、增加独立、自如行走的距离。行走时要做到缓慢、小步,但是每一步的姿势要尽量达到完全正常。不要为了将就手术膝关节而跛行,或走起来一跳一跳的。只有从一开始练习行走时就正常步态行走,才能以最快速度达到行走正常目的,一旦养成坏习惯,矫正起来将非常困难。行走时间和距离以患膝对行走的反应来决定。如果走一定距离后患者的膝关节明显肿胀和疼痛,则要减少行走距离。如果走后膝关节有反应,但是过夜后又恢复,说明行走量正常。(十)术后9-12周:1、恢复日常生活活动。2、此时有些病人还会感到膝关节有些发紧,这主要由于术后瘢痕形成所致,所以这吋一定要加强股四头肌、腘绳肌(大腿后方肌肉)及小腿三头肌的牵拉练习并用按摩的方法松软手术切口处的瘢痕,可做股四头肌牵伸练习。3、一些患者在大剂量的功能练习后,可能出现患膝关节的酸痛,这是术后康复治疗的正常反应,可给予服用扶他林类药物来抑制软组织水肿和疼痛。4、此期病人往往还会感到手术膝关节有这样或那样的轻微不适,手术伤口周围皮肤区可出现“麻木感”或者往往在切口外侧有间断的或脉冲感的“过电样”窜痛,这些主要是由于手术切口支配相应皮肤区域的神经皮支的再生所致,以上症状一般在半年时间后可自行消失5、术后三个月内,患膝关节常有低热,关节内也可以经常有积液,这主要是由于机体对于置入假体的反应或由于功能训练中膝关节活动时刺激所致,上述症状在术后半年内可逐渐消失,恢复正常。如果患膝关节发热、肿胀明显,一定要与手术大夫联系。(十一)术后3个月以后:逐渐恢复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安排跳舞,游泳,高尔夫球、没有距离限制的步行和不剧烈的网球运动,但应避免剧烈的运动。手术后要恢复很满意,即想恢复到置换过的膝关节没有一点异样感,往往需要9-12个月的适应。(十二)膝关节置换术后推荐的运动项目:1、最好的运动:步行,固定自行车,游泳。2、比较好的运动:一定速度的步行。3、需要小心的,而且还要根据个体手术情况是否能够进行的运动:健身运动、马路骑自行车。4、需要避免的运动:①慢跑,②球类运动。
随着我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的医疗保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了积极预防老年骨关节疾病,推进我国老年保健事业的建设与发展,2021年5月15日下午,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保护与健康分会在北京成立。天津医院关节外科王同富骨关节保护与健康分会成立大会颁布证书王同富副主任医师应邀参会,并进行关于《中老年骨关节炎患者伴有内侧半月板后根部损伤是单纯镜下缝合或清理还是关节镜加截骨治疗》的辩论赛,现场各位专家各抒己见,展开激烈的辩论,现场气氛热烈,将会议推向高潮。通过辩论使人们充分认识到半月板的重要功能,下肢力线与膝关节炎的发生发展的重要性,力线异常是膝关节炎加剧的根本原因,只有纠正下肢力线才能从根本上阻止膝关节炎的发展,保护膝关节免于或推迟关节置换。王同富副主任医师在辩论赛中演讲中国老年保健协会是中国最早关注老年保健事业的国家一级协会,此次成立骨关节保护与健康分会,就是希望借此契机,联合全国的保膝专家,在全国范围内推动我国老年骨关节保护健康产业的发展,填补老年保健协会在骨关节保护方面的空缺,完善老年骨关节疾病的健康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我国老年人对于骨关节保护的健康需求,同时响应国家战略,积极推进健康老龄化。中国老年保健协会骨关节保护与健康分会将秉承着膝骨关节炎阶梯治疗的保膝截骨理念,共同协作,相互扶持。“星星之火,现已成燎原之势”,相信中国保膝事业将会走得更稳,走得更快,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