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皮肤色素脱失病,其主要症状为皮肤上出现形状不规则的浅色或白色斑驳,是世界三大皮肤顽疾之一。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皮肤科李希新本病可以累及所有种族,世界人群发病率约在1%~2%,据调查其发病率有地区、人种肤色的差异。一般肤色越深的人种发病率越高,如在法国、美国等发病率不到1%,而印度居民中发病率则不少于4%,有些地区如非洲则把白癜风视为一种地方流行病。黄种人介于二者之间,如日本的发病率约为2%,我国的发病率约为1%左右。男女发病均无显著差别,从初生婴儿到年迈老人皆可发病,其中幼龄的发病率有上增趋势。一半左右的病人在20岁以前即出现症状,其中15~30岁为发病高峰。白斑可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如黏膜、视网膜、男性生殖器、肛周、女性外阴等。因其多发于颜面、颈项、手背等暴露部位,则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容貌,给患者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由于本病的发病机制还不清楚,而且治疗效果也不够理想,因此成为医学界研究的主要疾病之一。白癜风属于中医学“白癜”、“白驳风”、“斑白”、“斑驳”等病的范畴。早在隋代《诸病源候论??白癜候》中首次记载了本病的发病部位和皮损特征:“白癜者,面及颈项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痛痒,谓之白癜。”宋代《圣济总录》已观察到本病不仅肤色变白,而且毛发也随之变白,并详细描述了本病的特点:“轻者仅有白点,重者数月内单侧斑白,毛发变白,终年不瘥。”一、病因病机医学界对白癜风的病因和致病机理尚不清楚,但医生和研究人员近年来研究认为白癜风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遗传学说: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白癜风患者多半遗传了3个基因,使皮肤容易退色。白癜风可以出现在双胞胎及家族中,说明遗传是白癜风发病的重要因素。研究认为白癜风具有不完全外显率,基因上有多个致病位点,各地报道有3%~4%患者有阳性家族史。2、自身免疫学说:白癜风患者体内可以产生抗体和T淋巴细胞,这种免疫反应可能导致黑素细胞被破坏,而细胞本身合成的毒性黑素前身物及某些导致皮肤脱色的化学物质对黑素细胞也可能有选择性的破坏作用,从而使黑色素细胞不产生色素,导致细胞死亡。白癜风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疾病,如甲状腺疾病、糖尿病、慢性肾上腺机能减退、恶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恶性黑色素瘤等。血清中还可以检出多种器官的特异性抗体,如抗甲状腺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肾上腺抗体、抗甲状旁腺抗体、抗平滑肌抗体、抗黑素细胞抗体等。3、精神与神经化学学说:大多数患者在起病或皮损发展阶段有精神创伤、过度紧张、情绪低落或沮丧等精神因素;白斑处神经末梢有退行性变,也支持神经化学学说。4、微量元素缺乏学说:白癜风患者血液及皮肤中铜或铜蓝蛋白水平降低,导致酪氨酸酶活性降低,因而影响黑素的代谢。5、诱因:如外伤(机械伤、烧伤、烫伤、冻伤等)、局部感染、虫咬等可诱发白癜风;其他还包括产后、手术、染发等。此外,日光曝晒及一些光感性药物亦可诱发白癜风。唐宋以来,诸多古籍文献,如《千金要方》、《外台秘要》,以及明清著作《外科启玄》、《外科正宗》、《医宗金鉴》等,多从肝肾亏虚、七情内伤或外感风邪论述。《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中说:“由风邪相搏于皮肤,致令气血失和”而致。风邪不除,经脉受遏,气机壅滞,血络受阻;或久病失治,瘀血阻络,新血不生,不能循经濡养肌肤,而成白斑。肾为先天之本,肝肾同源,肾精不足则肝血亏虚,肌肤失于濡养而变白。先天不足多卫外之气不固,此时若风邪乘虚而入,滞留于皮肤腠理,阻滞经脉,肌肤失养,则蕴生白斑。脾胃为后天之本,主消化和运化水谷精微以濡养周身,若脾胃虚弱则气血生化乏源,肌肤失养而白斑显现。肺主气,调节全身气机,推动气血运行,调理津液的输布,肺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气受损,肺经气血运行不畅,使经络受阻,导致机体的阴阳失衡,皮肤不得滋养导致色素脱失,形成白癜风。如《证治准绳疡医》载:“夫肺有风热,又风气外伤于肌肉,热与风交并,邪毒之气伏留于腠理,与卫气相搏,不能散,令皮肤起生白班点,故名白癜风也”,提出用乌蛇散、防风汤进行治疗。总之,白癜风的病机为本虚标实,而大多数以虚为主,个别以实证为主。二、临床表现皮损为色素脱失斑,常为乳白色,也可为浅粉色,表面光滑无皮疹。白斑境界清楚,边缘色素较正常皮肤增加,白斑内毛发正常或变白。病变好发于受阳光照射及磨擦损伤部位,病损多对称分布。白斑还常按神经节段分布而呈带状排列。除皮肤损害外,口唇、阴唇、龟头及包皮内侧黏膜也常受累。本病多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病前或同时有患处局部瘙痒感。白癜风的临床具体分型如下:1、局限型⑴局灶型:一处或多处白斑局限在一个区域,但不呈节段分布;⑵节段型:白班为一片或数片,沿某一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走向分布,在中线处突然消失,一般为单侧;⑶黏膜型:仅累及黏膜;⑷毛囊型:白斑伴有毛发、眉毛、胡须等变白;2、散在型⑴面部肢端型:白班主要分布在人体的面部、手足等部位,多呈对称性分布;⑵混合型:节段型、面部肢端型混合分布。3、泛发型皮损分布范围较广,全部或几乎全部色素脱失,可相互融合成不规则片状斑块;90%以上的白癜风是散在型,剩余的白癜风中局限型比泛发型更多。据病损处色素脱失情况又可将该病分为完全型与不完全型两种。前者对二羟苯丙胺酸(DOPA)反应阴性,黑素细胞消失,治疗反应差。后者对DOPA反应阳性,黑素细胞未消失,仅为数目减少,治愈几率大。三、检查1、血液检查白癜风在治疗前或在治疗中做一些血液检查是必要的,可从中发现异常或发现潜在的内脏病变,查明原因,可提高治愈率,有利于白癜风病的康复。⑴血气分析:pH值测定,白癜风患者100例与正常人100例相比较,白癜风患者平均为7.3650,正常人平均为7.3888,白癜风患者血液pH值略低于正常人。⑵血常规:多数白癜风患者测血常规均有贫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2、微量元素检查通过对100例白癜风患者头发和正常人100例头发微量元素铜相比较,白癜风患者平均值为8.6898g/g,正常人为10.0703/g,经t检验P值少于0.05,说明白癜风患者与低铜密切相关,经检测锌,锡,锰与正常人均无明显差别,其他有血清铜氧化酶活性降低,血清单胺氧化酶增高,血清铜蓝蛋白增高,另外还有染色体畸变的报道,有患者微循环障碍的报道。3、Wood灯检查在Wood灯下,白癜风表皮色素的变化在可见光下明显得多,而真皮色素的变化在Wood灯下则不明显。四、鉴别诊断1、在皮肤病中最容易被误诊的就是白斑与白癜风这两种疾病了,很多患者往往因此错过白癜风的最佳治疗时间,所以需要了解怎样正确区分白癜风与白斑:⑴人体各处皮肤、口腔及外生殖器黏膜等部位均出现大小不等、单个或多发的不规则白色斑块,白色斑块面积逐渐扩大,数目增多。而白癜风多是单个出现的慢慢变大。⑵白斑对日光或紫外线较敏感,日晒后可以发红、灼痛、水疱、瘙痒,严重者白斑会发展。相对白癜风就没有类似的症状。⑶白癜风虽然都表现为白色斑块,但是色素脱失的程度却可以不一样,可以表现为浅白色、乳白色、云白色和瓷白色。在极少数情况下,白斑会出现自行缩小或消失。⑷白斑和正常皮肤分界清楚,但是如果是处于进行期白斑边缘也可以表现为模糊不清,有的可以在白斑周围出现一种颜色界于正常皮肤和白斑之间的扩散晕环。⑸白斑表面光滑,无鳞屑或结痂,感觉和分泌功能都正常。但也有少数患者感觉白斑处发痒,个别是剧痒,这种情况在白斑发展和见效的时候可以见到,还有少数白癜风患者白斑部位分泌的汗液有异味。2、贫血痣:自幼发病,多见于颜面,为浅色斑,刺激摩擦局部不发红,而周围皮肤发红。3、白色糠疹:可能和皮肤干燥及日晒有关,表现为色素减退斑,边缘不清楚,表面有少量白色鳞屑。4、无色素痣:在出生时或生后不久发病,皮损为局限性淡白斑,边缘呈锯齿状。5、花斑癣:损害发生于躯干、上肢,为淡白色圆或椭圆形斑,边界不清,表面有细鳞屑,真菌检查阳性。6、白化病:为先天性非进行性疾病,常有家族史,周身皮肤、毛发缺乏色素,两眼虹膜透明,脉络膜色素消失。7、麻风白斑:为不完全性色素减退斑,边界不清,表面感觉消失,有麻风的其他症状。8、二期梅毒白斑:发生于颈项,不呈纯白色,梅毒血清反应阳性。9、其他:还应与盘状红斑狼疮、黏膜白斑等鉴别。五、并发症常见的并发症有葡萄膜炎,严重的葡萄膜炎见于Vogt-Koyanagi-Harada(VKH)综合征,罕见并发症有Alezzandrini综合征(眼-皮肤-耳综合征)。六、临床治疗㈠西医治疗1、激素治疗⑴系统治疗:主要适用于泛发型进展期白癜风患者。口服或肌内注射激素可以使进展期白癜风尽快趋于稳定。⑵局部治疗:外用糖皮质激素对于局限型白癜风的治疗有效,但应注意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卤米松软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2、光疗及光化学疗法⑴光疗:窄波紫外线(NB-UVB)治疗局限型或泛发性白癜风有一定效果。⑵光化学疗法(PUVA):对于局限型白癜风局部外涂呋喃香豆素类药物(8-MOP、补骨脂酊)+日晒是一种较好的治疗选择,可以用于成人和5岁以上的儿童。3、移植治疗适用于稳定期,皮损数目不多,且无瘢痕体质者。常用方法包括自体表皮移植、微小皮片移植、自体培养黑素细胞移植等。4、免疫抑制剂对于不适于使用激素的部位,或为避免长期应用激素产生不良反应,外用钙调神经磷酸抑制药(他克莫司、吡美莫司)具有一定的效果。5、维生素D3衍生物维生素D3衍生物可与NB-UVB、PUVA等联合治疗。也可以与外用激素和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药联合治疗。㈡中医治疗根据本病病因病机为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七情内伤、外感风邪,博于肌表,致气血失和、气滞血淤不能营养肌肤,以及脾肺虚弱之人多气虚无以固表,而易受风邪侵袭;气虚推动无力,血脉受阻,则加重气滞血瘀的理论;以及“肝肾同源”、“久病必淤”,“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理论;治疗上采用滋补肝肾、健脾益气、养血和血为本,活血、凉血、祛风固表为标的治疗原则,以达到脏腑调和、气血通畅、皮肤得以充分润养的作用。研究中发现白癜风不只是皮肤局部的色素脱失,而是全身性的皮肤病变,即“黑白同病”。在治疗中应注重双向调节,既要使白班区肤色变深,又要使加深的其他肤色变浅,即“黑白同治”。近几年我的中国白癜风中医治疗QQ群和微信群里所有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基本都达到了彻底治愈或明显改善,使他们摆脱了疾病之苦。七、预防1、减少污染食品的摄入,纠正偏食,制定科学的膳食食谱。2、保持愉快的心情。
SAPHO综合征是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的简称,是一种罕见的累及骨关节和皮肤的无菌性炎症性慢性综合征。SAPHO为下列5个英文单词的缩写,即:滑膜炎(synovitis)、痤疮(acne)、脓疱病(pustulosis)、骨肥厚(hyperostosis)和骨炎(osteomyelitis)。即synovitis-acne-pustulosis-hyperostosis-osteomyelitissyndrome,简称SAPHO综合征。SAPHO综合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年和中年多发。发病年龄最小10岁,最大61岁。发病比例女性多于男性,约占80%。Sasaki于1967年首先描述了一例有掌跖脓疱病的锁骨无菌性肥厚性骨炎,此后相继报道了250多例,至2009年全球文献报道约450余例,到2012年报道约1000余例。1987年法国医师Charmot等提议将掌跖脓疱病、化脓性汗腺炎及重症痤疮伴发胸肋锁骨肥厚、慢性复发性多灶性关节炎、骶髂关节炎等损害统称为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炎综合征。其共同特点是皮肤损害在某一时期均有无菌性脓疱,骨损害包括无菌性骨炎、无菌性骨髓炎和关节炎。Kawdi等注意到皮肤、骨和滑膜的组织中均有相似的炎症细胞浸润,认为这三处损害有其共同的病因。国内于1999年由魏华等首次报道1例SAPHO综合征,随着对本病重视度不断提高与研究程度的不断加深,无论国内还是国外,近几年相关的报道都在不断增加。本病病程长,常反复发作和缓解,且病情多呈隐匿性,加上临床认识与经验的不足,故容易误诊,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多数学者认为本病是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一个独立类型,也有学者认为其为银屑病关节炎的亚型。根据其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骨痹、脓疱疮、瘑疮等范畴。一、病因病机本病的病因不明,目前理论认为与感染、免疫介导(细菌、病毒、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痤疮丙酸杆菌、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等有关。1、循环免疫复合物:在暴发性痤疮中发现有循环免疫复合物,可能是对痤疮丙酸杆菌免疫反应的结果。这些免疫复合物沉着在骨中引起炎症过程,导致临床上溶骨性损害。且有人在约半数的受累关节活检标本中找到痤疮丙酸杆菌。2、环境因素:掌跖脓疱病在某些地区发病率高,认为与环境因素有关。3、遗传因素:在SAPHO综合征病人的家族中,有掌跖脓疱病的占14%,有银屑病的占19%,有痤疮的占5%。还有人认为与前列腺素相关,Ueda报道2个婴儿长期用前列腺素E1治疗,以关闭未闭的动脉导管,2例均发生皮质骨肥厚,特别是肢体的长骨和肋骨尤为显著。停止治疗后骨的改变有所好转。所以炎症中产生的前列腺素,可能在骨肥厚的发病机制中起作用。二、临床表现SAPHO病人常有骨关节肿痛,最常累及的是胸锁关节、胸肋关节、脊柱、髂骨、耻骨、周围骨等。皮肤损害可表现为掌跖脓疱病、化脓性汗腺炎或重症痤疮(聚合性痤疮或暴发性痤疮)、脓疱型银屑病,也可见手掌部红斑伴脱屑。SAPHO主要症状为前胸壁疼痛和肿胀,常呈双侧性,天气潮湿和寒冷时加重。病久则胸肋锁骨连接处融合、骨肥厚,可压迫邻近的神经血管结构。滑膜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骨关节的肿痛,活动受限。损害常始于肌腱和韧带附着处,特别是骶髂关节炎。在儿童和青年中可见无菌性溶解性损害(慢性复发性多灶性骨髓炎),痊愈后有骨质硬化和骨肥厚。其主要损害是胸骨为62%,其次是骶髂关节为33%,脊柱为24%,周围骨为19%,周围关节为10%。52%~66%的病人有掌跖脓疱病,14%~15%的病人有痤疮,9%~24%的病人有银屑病。Kawai等检查41例掌跖脓疱病和骨关节损害,发现93%有胸肋锁骨损害,37%脊柱骨肥厚,22%骶髂关节有硬化改变,33%有明显的外周关节炎。掌跖脓疱病和骨病的关系1967年在日本首先报道。Sonozaki等发现128名掌跖脓疱病中9.4%有前胸壁骨关节炎。皮肤病变可发生在骨关节病之前或之后,也可同时出现,有的可以相差20多年,因此增加了本病的诊断难度。重症痤疮伴关节炎,首先由Burns和Coleville于1959年描述。聚合性痤疮、化脓性汗腺炎和头皮蜂窝织炎3种疾病同时发生者,称为毛囊闭塞三联征(follicularocclusiontriad,FOT)。Knitzer和WhiteNeedleman研究了60名聚合性痤疮、暴发性痤疮或FOT的肌与骨骼的表现,发现大部分患者骨和关节受累。三、检查方法1、实验室检查:多数患者表现为ESR(血沉)、CRP(C-反应蛋白)轻-中度升高,RF(类风湿因子)、ASO(抗溶血性链球菌素O)、抗CCP(抗环瓜氨酸)抗体、抗核抗体等均阴,HLA-B27(人体白细胞抗原)约30%阳性。2、其他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方面SAPHO综合征病最常累及前胸壁骨关节,骨扫描可见前上胸壁异常放射性浓聚灶,胸锁肋关节部位放射性摄取增高,胸骨柄形如牛的头颅。炎症性的胸锁关节及相邻肋骨放射性摄取增高时,形如牛角,Mylona等将其描述为“牛头征”,是SAPHO综合征的影像学特征之一,但敏感度不高。脊柱是第二好发部位,最常累及胸椎,其次是腰椎和颈椎,而骶骼关节病变在SAPHO综合征中占13%-52%,主要表现为骼骨侧的骨质硬化,除弥漫性的骨硬化之外,多伴有广泛的骨膜反应。骶髂关节病变常不对称。四、疾病诊断根据症状、体征、典型滑膜炎、痤疮、脓疱病、骨肥厚、骨髓炎等表现即可诊断本病。其诊断标准有两套,一套为Kahn等提出的标准:(1)特征性脓疱疮或痤疮,无菌性滑膜炎、骨肥厚或骨炎;(2)无菌性滑膜炎、骨肥厚或骨炎,累及中轴骨或外周骨(特别是前胸壁、椎体、骶骼关节,儿童多个长骨的干骺端),有或无特征性皮肤病变,符合上述条件之一者,即可诊断。另一套是由Benhamou等提出的诊断标准:(1)有骨关节病变的重症痤疮;(2)有骨关节病变的掌跖脓疱病;(3)伴或不伴皮肤病的骨肥厚;(4)慢性复发性多病灶性骨髓炎。排除标准:化脓性骨髓炎、感染性胸壁关节炎、掌跖脓疱病、掌跖皮肤角化病、弥漫性特发性骨肥厚症、维甲酸治疗引起的相关骨关节损害。具备4条诊断标准中的至少1条且满足排除标准,即可诊断为SAPHO综合征。五、鉴别诊断当本病临床症状不全部具备或医生对本病认识不足时易误诊,SAPHO综合征的骨关节病变易被误诊为骨髓炎、骨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肥厚性骨病等,合并皮肤病变时易误诊为银屑病关节炎。脊柱关节病与SAPHO综合征的区分:⑴SAPHO综合征的表现为骨炎和硬化,而非真正的关节炎。⑵骶髂关节病变在SAPHO综合征中约50%为单侧性,而在脊柱关节病中通常为双侧性。⑶骨髓炎在SAPHO综合征中常见,而在脊柱关节病中不常见。⑷掌趾脓疱与骨病变通常同时发生,也可早于或晚于骨病变2~3年,甚至二者相差20年。⑸15%患者病程中可仅有骨病变,而无脓疱。六、药物治疗1、西医治疗本病的西医治疗并无好的方法,其治疗效果一般,易复发,不良反应多,治疗方案主要是采用非甾体抗炎药控制关节疼痛,疗效不佳者可短期使用中小剂量皮质激素,常用西药:⑴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每天5mg。⑵依托考昔片(安康信)每天30mg~60mg。⑶来氟米特片:由于来氟米特半衰期较长,建议间隔24小时给药。为了快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建议开始治疗的最初3天给予负荷剂量,一日50mg(5片),之后给予维持剂量,一日20mg(2片)。在使用本药治疗期间可继续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或低剂量皮质类固醇激素。⑷甲氨蝶呤片抑制免疫,12.5mg,每周1次。⑸可给予双氯芬酸钠肠溶胶囊抗炎止痛。阿仑膦酸钠片抑制骨吸收、骨破坏。玻璃酸钠双膝关节腔内注射润滑关节。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双膝关节腔内注射缓解疼痛。并外用维A酸软膏、糠酸莫米松软膏等治疗皮疹。⑹SAPHO综合征与脊柱关节炎、白塞氏病有相关性,故肿瘤坏死因子α拮抗剂证明治疗SAPHO综合征有效。2、中医治疗中医治疗以祛湿解毒,补肾强骨,通络止痛为主,常用药如苍术、黄柏、车前子、萆薢、蛇舌草、虎杖、怀牛膝、川续断、杜仲、川芎、丹参、桑寄生、老鹳草、徐长卿、豨签草、海风藤、忍冬藤等。近几年我的掌趾脓疱病及SAPHO中医治疗QQ群(152901037)和微信群(lixixin666)里所有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多数基本达到了彻底治愈,使他们摆脱了疾病之苦。七、预防护理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防止感染,戒烟戒酒,合理膳食调配。2、注意锻炼身体,增加抗病能力,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不要过度消耗,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3、早期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八、预后本病病程长,大多病情进展缓慢,若及时有效的治疗预后较好。Maugars等随访19例SAPHO平均12.3年,18例病人感觉尚可。Hayem等对120例SAPHO综合征患者5年以上的随诊,表明本病进展缓慢,无明显的致残性,无严重的并发症发生。分类为皮肤科、免疫科。皮肤科:掌趾脓疱病;免疫科:SAPHO综合征。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cutaneousamyloidosis,PCA)系指淀粉样蛋白沉积于既往正常的皮肤组织中而不累及其它器官的一种慢性皮肤病。属淀粉样变病(an1yfoidosis)的一型,其特征为皮肤损害和真皮内淀粉样蛋白沉积。本病临床表现多样,主要表现为苔藓样淀粉样变(lichenamyloidosis,LA)和斑状淀粉样变(macularamyloidosis,MA)两种类型。此外较少见的类型还包括异色病样皮肤淀粉样变、结节或(淀粉样瘤)型皮肤淀粉样变、摩擦性皮肤淀粉样变、大疱性皮肤淀粉样变等。一、病因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可能与长期摩擦、遗传、病毒和环境因素有关。在皮肤遭受长期的摩擦后,形成PCA的病例已在一些地区屡有报道,特别是在日本和中国。国内外PCA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均说明PCA存在遗传异质性,可能不同人群和不同临床分型的皮肤淀粉样变的易感基因都有不同。有人提出本病属常染色体遗传。Wang等指出,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高温度和高湿度,可能是导致这些地区PCA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皮肤淀粉样变中所见的淀粉样物质是由于局限性表皮损伤造成角质细胞纤维变性,纤维团块(胶样小体)脱落并沉积在真皮浅层而发病。光镜、电镜组织化学及免疫学等方面的研究均证实淀粉样物质来源于表皮,由变性的表皮细胞逸入真皮中,并转化为淀粉样蛋白,沉积在真皮乳头内所致。二、常见症状苔藓状淀粉样变最为常见,好发于男性,成人多见,皮损好发于胫前,臂外侧和背部,表现为芝麻至绿豆大小的半球形,圆锥形或多角形丘疹,质硬,正常肤色或棕褐色。部位丘疹可密集分布,但常不融合,丘疹顶端可见苔藓样变,角化过度和和粗糙,表面常有少许鳞屑,自觉剧烈瘙痒。有时丘疹沿皮纹呈念珠状排列,颇具特征性,也可融合成斑块,表面呈疣状,与肥厚性扁平苔藓或慢性单纯苔藓相似,但仍可辩认出斑块表面的丘疹,斑块的边缘亦可见到褐色丘疹,日久皮损可逐渐扩展至小腿屈侧,大腿,踝部和足背,偶亦波及腹部或胸壁。斑状淀粉样变较苔藓样淀粉样变少见,好发于中年女性,对称分布于背部肩胛区,胫前,臂部,乳房和大腿或臀部等处,其特点是由点状色素斑点聚集成波纹状或网状灰色、蓝色或褐色的色素沉着斑,可无自觉症状或仅有轻度瘙痒,容易误诊为炎症后色素沉着。有时苔藓样淀粉样变和斑状淀粉样变可见同一个个体,甚至同一部位,而且可互相转变,称为双相型或混合型皮肤淀粉样变(biphasicamyloidosisiormixedamyloidosis)。本病经过慢性,往往迁延多年,可自行消退,但仍可复发。三、检查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各型的组织病理变化相似。苔藓状和斑状淀粉样变主要差别在于表皮改变的不同,前者表皮棘层肥厚和角化过度,后者无此变化,但色素变化较前者明显,淀粉样蛋白沉积较前者少。HE染色淀粉样蛋白显伊红色,均质性,轻度嗜酸性团块。HE染色不能确定时,可采用刚果红,结晶紫或硫代黄素T进行特殊染色。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免疫病理检查可见乳头和真皮上部IgG,IgM和c3呈灶性沉积。有条件者可行电镜检查,如发现淀粉样蛋白细丝则是诊断本病的金标准。四、诊断 根据典型皮损,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结合结晶紫,硫代黄素T或刚果红特殊染色,一般不难诊断;必要时进行电镜检查具有特殊结构的淀粉样物质原纤维,可以确诊。五、鉴别诊断 苔藓样淀粉样变病,早期为针头大小褐色斑点,后变成尖头丘疹,渐增大,直径达2mm左右,扁平隆起,半球形,圆锥形或多角形,质硬,显棕色,褐色,黄色,淡红色或正常肤色,光滑发亮呈蜡样,或表面有少许鳞屑,角化过度和粗糙,顶端有黑色角质栓,剥离后顶部留脐形凹陷。早期皮疹散在,以后则密集成片,但不融合。苔藓状皮肤淀粉样变形应与肥厚性扁平苔藓、结节性痒症和慢性单纯性苔藓等鉴别。斑状皮肤淀粉样病应与炎症后色素沉着、皮肤异色病、神经性皮炎、皮肌炎等鉴别。组织病理上应与胶样粟丘疹,皮肤粘膜透明变性,卟啉病鉴别。六、治疗㈠西医治疗 目前尚无疗效确切或根治的方法,药物疗法包括糖皮质激素类(glu-cocorticoid,GCS)、维A酸类(retinoin)、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和他克莫司(tacrolimus,Tac)等。强效糖皮质激素能缓解症状,维A酸类药物特别是第二代阿维A酯(维甲酸依曲替酯)用于本病也能收到好的效果。封包疗法能够提高疗效并有效避免对皮肤的物理刺激,DMSO单独或与皮质类固醇激素混合外用有一定的疗效,但长期、大面积应用易引起毛细血管扩张、皮肤干燥,且停药后易复发。另外还可试用水杨酸软膏,松馏油软膏,氟尿嘧啶软膏等。患者常瘙痒剧烈,应当注意避免搔抓和摩擦,给予抗组胺药物,口服普鲁卡因、静脉点滴,皮质类固醇激素局部注射或外用。㈡中医治疗 以调理脏腑功能为基本原则,配合除湿化痰散结、养血活血、宣通腠理等药物及适当的外治疗法。初期当以清热祛湿为主,辅以散风止痒;后期则根据“久病必虚”、“久病多夹瘀”的理论辅以养血活血。近几年我的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QQ群(845187899)和微信群(lixixin666)里所有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基本都能达到临床治愈,使他们摆脱了疾病之苦。⑴湿热蕴结型治法:清热除湿,养血润肤。方药:马齿苋、蒲公英、连翘、生栀子、地骨皮、茵陈、滑石、车前草、苦参、苍术、土茯苓、丹参、鸡血藤、首乌藤、生甘草。⑵血虚风燥型治法:滋阴养血,活血软坚。方药: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女贞子、墨旱莲、当归、白芍、丹参、益母草、赤芍、紫草、夏枯草。⑶脾肾两虚型治法:健脾益肾,养血润肤。黄芪、党参、白术、茯苓、怀山药、生山楂、淫羊藿、锁阳、菟丝子、炙狗脊、五味子、桑椹子、丹参、当归、首乌藤、生甘草。 七、饮食㈠宜食用含有丰富的锌元素及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对组织的修复可提供必要的营养原料。 1、宜多吃增强免疫作用的食物:甲鱼、乌龟、海龟、沙虫、青鱼、鲨鱼、水蛇、虾、白花蛇、鲫鱼、桑椹、无花果、荔枝、胡桃、瓜蒌、马齿苋、豆豉、橄榄、杏仁、丝瓜。 2、宜吃含有胶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例如鸡蛋、牛奶、肉类、家禽类等,应占每日蛋白质总量的一半以上。植物性蛋白质则以分离萃取的黄豆蛋白粉末,效果会比较好,因为少了阻碍吸收的植物纤维。 3、可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如苹果、香蕉、白菜、丝瓜等。㈡忌食用含有活性蛋白质的食物,可诱发过敏的发生。 1、戒烟戒酒,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2、避免吃油炸、油腻的食物。如油条、奶油、黄油、巧克力等,这些食物有助湿增热的作用,不利于病情的治疗。 3、禁止咖啡等兴奋性饮料。
尖锐湿疣的治愈标准是疣体消失,HPV转阴,一般在治疗后3个月内治疗部位不再长新的疣体、HPV检查转阴即为治愈。一般患者经过治疗后多数都能治愈,有少数带病毒的患者,若再经一段时间后,病毒也可随机体免疫状态的改善而被抑制乃至消失。有些患者反复复发,有可能与亚临床感染、潜伏感染或再感染有关,相关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1、医学因素⑴不规范的治疗不规范的治疗和对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加剧了病毒的抗药性。药物治疗的作用减弱,也给病毒复制、病情发展提供了机会。同时由于多种药物不合理的搭配,不但可降低药物的疗效,而且还可能起到负面作用。比如目前西医治疗HPV,还没有一种能杀灭HPV的西药;而某些生物制剂的应用,可能会使HPV产生耐药。⑵病毒出现新亚型近年来随着尖锐湿疣等性病发病率的上升,治疗方法和措施的不规范,致使HPV病毒出现很多新的变异亚型,对于传统有限的抗病毒药物产生了明显的耐药性,使药效减弱,甚至失效,传统抗病毒的西药已不能有效杀灭病毒。⑶微生物的潜伏感染HPV发病往往是和其它致病菌潜藏相关,也可见于某些炎症等疾病之后。这些潜在的与HPV没有直接关系的疾病或致病菌,成为HPV在体内蔓延复制和复发的帮凶。由于目前诊疗技术和治疗方法的缺陷,这种潜在因素很容易被临床忽视,这也是目前治疗方法不能解决的困难之一。⑷传统药物的负面影响抗HPV病毒的药物,对身体的副作用较大,不宜长期服用。对于反复发作的患者而言,在用药上处于进退两难的地步,既不能不用,又不能长期使用,对于产生耐药的病毒又不能采用单纯增加计量的方法,诸多因素导致目前的治疗陷入了困境,成为尖锐湿疣反复难愈的主要原因。2、性相关因素⑴性行为开放性行为是尖锐湿疣复发的重要因素,性伴侣越多,复发的几率越高。男性性工作者尖锐湿疣的发病率和复发率要高于女性性工作者和同性恋者。首次性交年龄小于19岁者其发病率和复发率要高于其他人群。小于25岁的女性患肛门生殖器疣的危险因素增大。⑵婚姻观念离婚、夫妻分居、丧偶或未婚者、夫妻生活不协调者,由于增加了高危性行为,使HPV的复发几率增多。此外,男性性生活时不戴安全套,仅女性用屏障避孕法(如女用安全套、避孕膜、宫颈帽)和口服避孕药,则会增加自身尖锐湿疣发病和复发的机会。⑶性病影响如生殖器疱疹、淋病、滴虫、梅素、HIV、真菌感染等,通过破坏黏膜屏障,使抵御HPV的能力下降,并且使生殖器局部环境变得潮湿,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多种性病或其他病毒性、真菌性感染疾病并存,也大大降低了机体抗病能力,尖锐湿疣发病和复发的几率也会成倍增加。⑷免疫功能受到限制HPV的发病本身和免疫抑制或免疫缺陷有关,但在发病后HPV病毒本身对身体的免疫系统有进一步的抑制和影响,致使正常的免疫功能受到限制,对疾病的防御和病损的控制作用减弱,病毒的复制加速,病情逐渐加重,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再如恶性肿瘤、红斑狼疮、肾移植、化疗者、应用激素者,由于免疫功能低下尖锐湿疣发病和复发的几率也成倍增加。⑸吸烟和饮酒因为吸烟和饮酒能降低人体免疫功能。调查发现,吸烟超过十年者明显增加了尖锐湿疣的复发机会。而且,酒精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轻焦虑,增加性欲及卖淫行为,使性伴侣增多。同时,酒后避孕套的使用减少,暴力性性行为增多,生殖器损伤的机会和程度增加,也增加了该病的发病和复发率。
尖锐湿疣(condyloma acuminatum)又称生殖器疣(genitalwart)、性病湿疣(venerealwarts),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引起的性传播疾病(STD)。1907年发现乳头瘤病毒是皮肤疣的病原。1933年Shope在绵尾兔体内首次发现乳头瘤病毒(cottontial rabbit papillomavirus,CRPV),随后相继在人和各种动物中发现了乳头瘤病毒。自从1976年zurHansen提出HPV可能是性传播致癌因素以来,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成为肿瘤病毒病因研究的热门课题。尖锐湿疣的传染性很强,在国外仅次于非淋菌性尿道炎和淋病,占第三位。在国内因尚无条件检测非淋菌性尿道炎,所以居淋病之后,占第二位。尖锐湿疣属疳疮范畴,中医古籍对本病早有记载。《医宗金鉴》载疳疮又名妒精疮,生于前阴。《灵枢·经脉》篇有“疣目”、“千日疮”、“枯筋箭”之称。其中,生于两阴皮肤粘膜交接处的疣,由于湿润、柔软,形如菜花,污秽而色灰,故民间有“菜花疮”之称。现代中医则予以定名曰“瘙瘊”,俗称“臊瘊。 一、病因病机人乳头瘤病毒为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属DNA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主要型别为HPV1、2、6、11、16、18、31、33及35型等。该类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只侵犯人类,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人类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黏膜鳞状上皮细胞是其唯—天然宿主,尚未能在组织培养或实验动物模型中培养成功。当HPV病毒感染了人体后,都会潜伏在基底角朊细胞间,当表皮细胞层复制时,HPV病毒再侵入细胞核,引起细胞迅速分裂,同时伴随病毒颗粒的繁殖与播散,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形成乳头瘤。每一型HPV与特殊的临床损害有关,且对皮肤或粘膜鳞状上皮各有其好发部位。HPV不经血流扩散,不产生病毒血症,也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HPV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容易生存增殖,故男女的外生殖器是最易感染的部位。HPV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患者大多为处于性活跃期的中青年,偶见儿童发病。许多研究发现性活跃的年轻女性HPV感染率最高,高峰年龄在18~28岁,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下降,但大部分资料报道均未区分高危和低危型别。对于高危型别HPV感染,感染的高峰年龄是20~30岁,感染率可达到25~30%,此后,感染率逐渐下降,35岁后5~10%为高危HPV持续感染状态,对于HPV感染的阳性率在40岁之后是否开始上升或下降还存在一些争议。大多数感染HPV后可在短期内消失,机体通过自身免疫系统使病毒逐渐清除,尤其是低危型别HPV更容易被机体清除,大约持续18个月左右。晚期基因表达结构多肽,即出现结构蛋白装配颗粒,病毒主要集中在颗粒层中的细胞核内,在表皮的颗粒层出现凹空细胞增多,组织学上正常的上皮细胞也有HPV,治疗后残余的DNA常可导致疾病的复发。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房事不洁、感受秽浊之毒,或接触污秽之物,湿热邪毒从外入侵外阴皮肤,导致肝经郁热,气血失和,最终使湿热毒邪蕴结于外阴皮肤而形成疣体。湿毒为阴邪,其性粘滞,易耗伤正气,使肌体正气难复,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湿热毒邪是尖锐湿疣产生的根源,正虚邪恋致其反复不愈,本病特点是“湿热邪毒难祛除”、“正虚邪恋易复发”。二、传播途径尖锐湿疣大多是通过性接触进行传播,接触部位的一些创伤可以导致感染,特别是三种鳞状上皮(皮肤、粘膜、化生)容易敏感,当含有大量病毒颗粒的脱落表层细胞或角蛋白碎片进入易感上皮裂隙时,感染就可能随时发生,它可因直接接触或少见的自动接种或经污染物间接感染,同时与自身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有很大关系。1、性接触传染:这是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生长在外生殖器的疣体由于外凸而且质地比较脆表面容易擦破,与感染HPV的病人性生活时疣体表皮组织内的病毒颗粒随之脱落而接种到性伴侣的生殖器上,导致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而发病,所以,湿疣在性关系比较混乱的人群中很容易发生。2、间接传染:在接触HPV患者用过的物品,如马桶、浴缸、浴巾、被褥、内裤后会造成间接传染,因此,外出旅游时应引起高度重视。3、自行接种:尖锐湿疣局部会产生瘙痒,患者搔抓后再接触自己身体的其他部位,就会造成自行接种感染。4、母婴传染:患有湿疣的孕妇,分娩时胎儿经过产道,导致新生儿感染HPV。此外,产后与婴儿同盆洗浴或没有洗净双手给婴儿檫屁股时也可以感染婴儿。5、医源性感染:一些研究发现医院在激光治疗疣体时产生的烟雾中含有hpv病毒,这提示含hpv的烟雾可能成为湿疣的传染途径。另外,医护人员在给患者治疗时如果操作不规范,可再次将HPV传染给患者。三、临床症状尖锐湿疣潜伏期的长短因人而异,据调查潜伏期为3周到8个月,平均2.8个月。大多数临床报道尖锐湿疣潜伏期一般为3个月左右,潜伏期最短者3-4周,潜伏期最长者8-12个月左右。1、显性感染初起可见针尖或粟粒大小乳头状疣,散在或呈簇状,并渐渐长大,其上有细小的指样突起,质稍硬,疣体基底稍宽或有蒂,表面高低不平有颗粒,有些相互融合,形成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赘生物,颜色大多为红色、淡红色,也可呈淡白色到灰白色,顶端可有角化,约70%病人无任何症状,部分患者局部有瘙痒、疼痛、烧灼感。此外,位于湿润部位的生殖器疣表现为丝状或乳头瘤状,易融合成大的团块;位于湿度较低或较干燥部位的生殖器疣,小而呈扁平疣状;少数患者的疣体过度增生,成为巨大尖锐湿疣。女性患者好发于小阴唇的内侧、大小阴唇之间的唇间沟、前庭区、阴蒂、阴蒂系带、尿道口、阴道口、后联合、会阴,或肛周、肛管,甚至腹股沟等生殖器以外的部位。约50%~70%感染者同时伴有阴道、宫颈尖锐湿疣,宫颈疣体多为扁平状,肉眼有时不易发现。患者可有白带增多,甚至血性白带,或乳汁样恶臭分泌物。妊娠期疣体数量或大小会增加,以致影响分娩,分娩后常减轻或消失。男性患者好发于冠状沟、龟头、包皮内侧、包皮系带、尿道口,少数见于阴茎体部,罕见于阴囊。肛周湿疣多发生在肛管黏膜与皮肤交界处肛门外缘,疣体初起为粟粒大乳头状,单个或多发,质软而脆,黄白色,并渐增多增大,部分疣体有蒂,呈菜花状、鸡冠状,但多为扁平干性疣体,呈褐色或灰色。肛周皮肤多皱褶,行走时多摩擦,一旦发生湿疣常为多发;由于搔抓或摩擦,可使疣体破损、表面糜烂而出现渗液、出血和继发感染,在颗粒间常积存有脓液,散发恶臭气味。肛周湿疣的复发率高,主要与疣体残留清除不彻底、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创面不透气、局部温暖潮湿、汗腺皮脂腺分泌异常,或在行走和活动时容易受到摩擦损伤有关。2、亚临床感染亚临床感染是指上皮细胞已经受到HPV感染,但尚无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通过醋酸白试验可清晰地显示出来,表现为病灶稍膨起、变白呈阳性,即所谓“醋酸白现象”。近年来由于HPV16、18、33、52、58等高危型感染增多,因此亚临床感染病例增加,男女生殖器感染后肉眼无法鉴别;阴道病变则为上皮隆起的粗糙微乳头(结节状)集中在毛细血管襻上,称穗状湿(spikedcondyloma)。另一种表现为无隆起的扁平的皮损,即非特定的上皮内瘤形成(nonspecifiedintraepithelialneoplasia)。3、隐性感染隐性感染属于HPV病毒携带者。临床表现为感染部位的皮肤粘膜外观正常,用5%醋酸白试验则呈阴性;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如聚合酶链反应(PCR),从湿疣患者的配偶或性伴侣的外阴或阴道标本中提取的DNA作模板,进行扩增,发现有相当比例的配偶或性伴侣HPV检出阳性。HPV病毒携带者具有传染性,可发展为亚临床感染和显性感染,如果经过合理治疗,亦可使感染消失而不发病。4、特殊部位的感染⑴肛内湿疣肛内湿疣多发生在肛管黏膜和肛乳头处,呈淡粉红色。疣体在齿状线以下者多,齿状线以上者少,自觉症状多不明显,有时会感觉肛门灼痛、瘙痒及压迫感,2/3患者既有肛内疣,也有肛周疣。巨型的疣体可入侵肛管、直肠下段、直肠后间隙、肛提肌和膀胱,易误诊为肛门肿瘤。研究表明肛门感染HPV与直肠肿瘤的发生关系极为密切,或为原位癌或为浸润癌(癌变率为5%)。肛内湿疣多发生在同性恋或有肛交史的患者,尖锐湿疣患者肛交时,容易损伤肛管黏膜感染HPV病毒,其他痔疮的经常发作,或大便干燥引起肛裂,也会增加感染的机会。 肛内湿疣的复发率高,主要与疣体残留清除不彻底、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有关。 ⑵宫颈湿疣 宫颈湿疣是发生在子宫颈的HPV病毒感染,宫颈感染HPV后或发生宫颈病变的患者,可能出现一种或多种症状,如白带增多,白带的颜色、气味发生变化,或下腹痛、后腰骶酸痛,或伴有阴部瘙痒,但往往其他的一些阴道炎或宫颈炎症,也可以出现这些症状。 还有宫颈癌的典型症状就是阴道的非正常出血和性交出血及性交疼。但是有的患者,直至宫颈癌程度都不发生任何异常症状,甚至观察其宫颈表面也是非常光滑的,尤其是HPV16、18、33等高危型感染。相较于有异常症状的患者来说,这种情况反而更加危险。同时HPV感染宫颈部也可以引起宫颈炎,很多病人只注重外阴部疣体的治疗,而忽视HPV病毒侵犯宫颈部形成的隐患。 此外,经常有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者,阴道内感染HPV的几率相对就要高,因为一旦有妇科炎症的出现,就说明阴道内部的菌群平衡被破坏,有利于病毒的繁殖。 还有一些看起来毫不相关的症状,也需要重视,如已经过了青春期的中年女性如果脸颊痤疮不断的话,也应进行HPV检测,虽然看起来与宫颈问题没关系,临床中却见到不少的患者,随着HPV治疗的进程,脸颊的痤疮得到慢慢缓解甚至消失。 还有身上泛发扁平疣、丝状疣的女性,这种情况主要是反映出身体对于HPV的抵抗和清除能力在减弱,所以最好也查一下宫颈HPV的感染情况。所以女性每年的HPV联合TCT的检查则显得尤为重要。⑶尿道口湿疣尿道也可发生湿疣,偶可发生于膀胱,尤其易发生于有慢性淋病、包皮过长者。湿疣的表面可以是光滑的,也可以呈乳头瘤样,颜色潮红,表面湿润,可有尿道刺激的症状,如尿频、尿急、尿痛及尿流曲线改变等。检查时需将尿道口的黏膜充分暴露,方能见到疣体。有时HPV病毒可沿尿道逆行向上,造成尿道上皮的感染,此时需作尿道镜检查。尿道口湿疣治疗困难,容易复发。⑷口腔咽喉湿疣口腔咽喉湿疣多发生在口腔及咽喉部的黏膜上皮,如舌系带、舌根、舌两侧、咽喉、扁桃体、悬雍垂和声带等处。疣体隆起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或鹅卵石样外观,绿豆至蚕豆大小,边界清楚,数目1~10个不等,多呈淡红色或鲜红色,触之易出血。咽喉处疣体较大时会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喉不适的症状;如果感染了高危HPV病毒,会导致口腔癌、咽喉癌的发生。除以上部位外,人体的其他部位也可患病,如侵犯眼内毗、鼻腔、外耳道、腋窝、脐窝、乳房、乳头、输卵管等处。5、巨大型尖锐湿疣巨大的尖锐湿疣,拳头大小,表面呈乳头瘤状,继发感染时分泌物常有难闻的臭味。好发于男性的包皮黏膜面及龟头,偶也可见于肛周及阴道。巨大型尖锐湿疣实质是一个发生在生殖器部位的疣状癌,组织病理学上呈低度鳞癌改变,病变系在原来尖锐湿疣的基础上,长期慢性刺激而演变成。虽然它极少发生转移,但损害可向深部穿透,在男性可侵及尿道,产生许多窦道,从中排出脓液及尿。6、冰山现象泌尿生殖器部位上皮感染HPV后,可表现出一个相当宽的谱状表现。从HPV携带者到出现显微镜下改变;从无肉眼可见的亚临床感染到出现肉眼可见的典型湿疣。事实上,在临床上出现典型尖锐湿疣表现只是受染HPV人群中的一小部分,绝大多数处于HPV携带者或亚临床感染的状态,有的学者将其称之为冰山现象。即临床上出现典型尖锐湿疣表现的人数就如同浮动在大洋中冰山露出水面的那一小部分,而巨大的冰山主体即HPV携带者及亚临床感染者,则还隐藏在水面之下。四、实验室检查典型的尖锐湿疣一般不需作实验室检查即可诊断,当发病部位的症状不典型时则需作实验室检查以明确诊断,最常用的检查方法有醋酸白试验、内镜检查、病理活检、细胞学检查、组织化学检查、免疫组织学检查、病毒抗体试验(也称基因诊断)等。1、醋酸白试验本试验的原理是蛋白质与酸凝固变白的结果,被HPV感染细胞产生的角蛋白与正常未被感染的上皮细胞产生的角蛋白不同,只有前者才能被醋酸脱色。方法是以3%~5%醋酸溶液浸湿纱布包绕或敷贴在可疑的皮肤或黏膜,3~5分钟后揭去(肛周病损15分钟),如果见局部皮肤粘膜变白,即为醋酸白试验阳性。典型的湿疣损害将呈现白色的丘疹或疣赘状物,而亚临床感染则表现为白色的斑片或斑点。醋酸白试验对发现早期尖锐湿疣及亚临床感染是一个简单易行的检查方法,它有助于确定病变的范围和指导临床治疗。醋酸白试验检测HPV的敏感性很高,但偶尔在上皮增厚或外伤擦破病例中出现假阳性,而假阳性变白迹象会显得界限不清和不规则。2、内镜检查检查阴道、宫颈,肛门、尿道、咽喉等部位的疣体,分别需要借助阴道镜、肛镜、尿道镜、喉镜等内镜检查,凭外观特征进行诊断。⑴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是特殊的放大镜,主要用于宫颈、阴道黏膜的观察,也可用于外阴及阴道上皮的检查。阴道镜可将宫颈放大20~40倍,对宫颈上皮的亚临床感染和癌前期病变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有很大的帮助。特别是在尖锐湿疣的早期阶段,肉眼观察极易和假性湿疣混淆,造成误诊,阴道镜检查可以将二者区别开来。方法是患者在检查前24小时内应避免冲洗阴道及性交,宫颈以3%~5%醋酸溶液浸湿的纱布敷贴宫颈3分钟后作阴道镜检查,对境界清楚的白色斑片或斑点,应进一步取材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尖锐湿疣的阴道镜检查有三种图像类型:指状型:涂醋酸后显示多指状突起,基质呈透明黄色,可见非常清晰的血管袢。地毯型:呈白色片状,略突出于正常皮肤粘膜,表面散在点状血管或螺旋状血管,是典型的反镶嵌阴道镜图象。菜花型:明显突起,基底较宽或有细蒂,表面布满毛刺或珊瑚样突起,3%-5%的醋酸涂布后表面组织水肿变白如雪塑状。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可分为3级。CINⅠ级(轻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局限于上皮层的下1/3区。CINⅡ级(中度非典型增生):异型细胞占上皮层的1/2~2/3,异型性较Ⅰ级明显。CINⅢ级(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异型细胞超过上皮层的2/3者为重度非典型增生;达全层者为原位癌;异型性较Ⅱ级明显,核分裂像增多,原位癌可出现病理性核分裂像。⑵肛镜检查肛周湿疣肉眼即可分辨,如果是肛门内的湿疣,建议做常规肛镜检查,并取病理检查,但不需要作肠镜检查,因为直肠内的酸碱度不适合HPV病毒生长,湿疣一般只生长在肛管内。早期也可只做肛门指诊,如果肛门指诊没多大问题,那么也没有必要做肛镜。另外,肛门内部的湿疣,齿状线以上还是以下的性质不一样,如果是齿状线以上一般属于肛窦炎造成的,和性病没有关系;如果是齿状线以下,一般和性病有关系。⑶尿道镜检查1%~25%的患者尿道发生损害,在翻转尿道口或用内镜检查则清晰可见,但病损不会深入尿道3cm以远处,膀胱及其近端尿道一般无损害。⑷喉镜检查口腔咽喉湿疣多位于舌下系带处、舌两侧、咽喉处等,咽喉处疣体较大时会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喉不适的症状,如果感染了高危HPV病毒,还会导致口腔癌和咽喉癌的发生。3、病理检查病理活检是将活检标本负染,若能在电镜下见到特征性的病毒颗粒,即可诊断,用免疫电镜可提高检出率。电镜检查法虽然准确率很高,但是费时,需要特殊仪器设备,且检出阳性率很低。主要为角化不全,棘层高度肥厚,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增厚、延长,其增生程度可似假性上皮瘤样。刺细胞和基底细胞并有相当数量的核分裂、颇似癌变,但细胞排列规则,且增生上皮和真皮之间界限清楚。其特点为粒层和刺层细胞有明显的空泡形成,此种空泡细胞较正常大,胞浆着色淡、中央有大而圆,深嗜碱性的核。通常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以及周围较致密的慢性炎性浸润。Bushke-loe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表皮极度向下生长,代替了其下面的组织、易与鳞状细胞相混,故须多次活检。若有缓慢发展之倾向,则为一种低度恶变的过程,即所谓疣状癌(AI-G)。4、细胞学检查主要用于检查女性阴道或宫颈上皮有否HPV感染,方法是取阴道、子宫颈等部位的湿疣组织,刮取细胞并涂于玻片上,以95%酒精固定;常用巴氏染色法(PAS染色),在涂片中可以见到两种细胞。一种细胞的核周围有晕环,它占据了细胞浆的大部分,而将细胞浆压缩到边缘呈浓缩状,此种细胞称为空泡化细胞,它来源于浅层的鳞状上皮细胞;另一种细胞称为角化不良细胞,可单个或成堆分布,胞浆呈橙红色至淡黄色,核小而致密。在尖锐湿疣病的涂片中这两种细胞常可混合存在。镜下所见分为五级;Ⅰ级为正常;Ⅱ级为炎症;Ⅲ级为可疑癌;Ⅳ级为高度可疑癌;Ⅴ级为癌症。Ⅱ级又分Ⅱa及Ⅱb。Ⅱa系炎症细胞;Ⅱb涂片中除炎症细胞外,尚含少许轻度核异质细胞。对涂片示Ⅱb的病例应随访,定期检查。5、组织化学检查取少量病损组织制成涂片,用特异抗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抗体作染色。如病损中有病毒抗原,则抗原抗体结合。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方法中,核可被染成红色。此法特异性强,且较迅速,对诊断有帮助。6、免疫组织学检查常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方法(即PAP),显示湿疣内的病毒蛋白,以证明湿疣损害中有病毒抗原。HPV蛋白阳性时,尖锐湿疣的浅表上皮细胞内可出现淡红色的弱阳性反应。7、病毒抗体试验(也称基因诊断)主要实验诊断技术为核酸杂交技术和PCR检查方法(也称聚合酶链反应)。核酸杂交技术和PCR检查方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分子生物学检测手段。尤其是近年来发展的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为HPV检测开辟了新途径。⑴核酸杂交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不仅能对HPV进行确诊,而且还能对HPV进行分型。是利用放射性核素或生物标记的HPV-DNA探针来检测患者标本中是否存在互补的核酸链,最常用的方法为斑点杂交法,其次为DNA印迹法及原位杂交。⑵PCR检查方法取病变组织或可疑的部位提取DNA,利用特异引物对目标DNA予以扩增。引物可以是HPV通用引物,亦可以是针对某一型的特异引物。该法敏感性高,特异性强,但该方法应该在通过相关机构认可或认证的实验室进行开展。应用PCR技术可检测HPV-DNA,还可进行基因分型,灵敏度可达1fg,该法操作简便省时,而且标本来源不受限制,如病变组织或脱落细胞,分泌物或黏液,新鲜标本或保存已久的石蜡切片等标本均可。五、疾病诊断典型的尖锐湿疣极易辨别,如果发现外生殖器、会阴、肛周等有丘疹状、乳头状、菜花状或鸡冠花状,表面粗糙,根部有蒂或融合成片赘生物,基本就可以认定为尖锐湿疣。1、外观典型的湿疣:对于发生在外阴、肛周的典型湿疣,如表面粗糙,外观呈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肉芽状、肉丝状等,靠肉眼即可临床诊断。2、外观不典型的湿疣:对早期及亚临床感染者,可用醋酸白试验来诊断,同时女性应作阴道镜,男性应作尿道镜,有肛交者要作肛镜,有口交者要作喉镜检查。3、隐性感染、醋酸白阴性者:则需要取病变组织,作组织病理学检查,或作细胞学检查。若仍不能确诊者,可以用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查组织标本中特异的HPV抗原;或者用原位杂交技术、PCR技术检测组织标本中的HPV核酸而确诊。六、鉴别诊断跟尖锐湿疣比较相像、容易混淆的常见疾病有以下几种:1、鲍温样丘疹病本病在病理上很像鳞状细胞原位癌,发病与HPV16、18感染有关。皮损为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灰褐色或红褐色扁平丘疹,多数为多发,丘疹表面可呈天鹅绒样外观,或轻度角化呈疣状。男性好发于阴茎、阴囊和龟头,女性好发于小阴唇及肛周。一般无自觉症状,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2、外阴部寻常疣寻常疣患者可通过手将病毒接种到外阴部,如果在耻部、阴茎根部、股内侧出现单发的绿豆至黄豆大丘疹,表面粗糙,患者否认有不洁性交史,并在手足或面部有寻常疣,则考虑是自身接种所致的寻常疣。如果发生在尖锐湿疣的好发部位,则判断较为困难,需要采用PCR方法对HPV的型别予以确定,引起的寻常疣的HPV型别是HPV1、2、4型。 3、扁平湿疣 扁平湿疣是二期梅毒的一种特征性临床皮损表现。表现为外阴部或肛周扁平的丘疹,多为灰褐色,表面平滑湿润,约0.5cm大小,其底宽广无蒂,表面也不呈乳头状或颗粒状。 患者的躯干部及掌跖部也可见皮疹。将扁平湿疣表面的分泌物印片置于暗视野显微镜下检查,可见多数活动的梅毒螺旋体。梅毒血清学检测呈阳性。醋酸白试验阴性。 可肌肉注射苄星青霉素,每周1次,每次240万单位,分两侧臀部注射,连用3周。青霉素过敏者可口服强力霉素,每次100毫克,每日2次,连服15天。4、女性假性湿疣女性假性湿疣是发生于女性外阴的粉红色丘疹或绒毛状突起,属于良性乳头瘤,与HPV病毒无关,多发生于20-30岁的女性。病因尚不清楚,有认为阴道炎、尿道炎,如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炎,念珠菌性、真菌性、滴虫性阴道炎,白带、分泌物增多,以及局部潮湿、卫生差等,对局部组织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慢性炎性刺激是引起假性湿疣的重要因素。也可能与激素失调相关。病变主要发生于小阴唇内侧面,少数发生于阴道口、阴道前庭、尿道口及其周围;表现为对称(偶有不对称)密集的突起,呈绒毛状、鱼子状、息肉状、苔藓状;颜色为正常黏膜色、淡白色、淡红色或褐棕色;触之柔软感或颗粒感,表面光滑,无分枝、互不融合,单个直径约为1~2mm,密集成片或呈带状排列;长时间不增大、不发展,无传染性。大部分患者无自觉症状,少数外阴瘙痒,白带、分泌物增多。 5、珍珠状阴茎丘疹形状呈珍珠状或半球形,1~3mm大小,顶端园滑,质地较硬,彼此互不融合,沿冠状沟均匀排列成一至数行,可部分或完全环绕龟头,有些可呈毛状或丝状,长时间不增大,不发展,无传染性,颜色多为白色,少数为淡红色或肤色。无自觉症状,伴发炎症时可出现轻度红肿或疼痛不适。 临床上约有10%的男性有本病,为一种良性上皮增生,属于正常结构,醋酸白试验阴性,一般无需治疗。 本病病因尚不清楚,有人认为是一种生理发育的异常,也有人认为包皮过长、局部卫生状况差、冠状沟分泌物以及污垢的长期刺激,可能是直接原因。 6、皮脂腺异位症 为皮脂腺的异常发育和增生,多见于女性大小阴唇、男性包皮,包括阴茎或阴阜等部位。表现为粟粒大小、孤立而稍隆起、成群或成片的黄白色或淡黄色丘疹,无自觉症状。组织学特征为每个丘疹均由一组小的成熟的皮脂腺小叶组成,小叶包绕皮脂腺导管。醋酸白试验阴性。 7、系带旁腺增生 病变发生于阴茎系带两侧,为粟粒到半米粒大小白色或黄白色的丘疹,质软表面光滑,互不融合,绝大多数呈对称性,每侧1~5个不等。无自觉症状,长时间不增大。 8、光泽苔藓 为发生于阴茎部位的、发亮的多角形或圆形平顶丘疹,针尖至粟粒大小,可密集分布,但互不融合。其病理学改变具有特征性。七、感染HPV的危害 大量证据表明,HPV与生殖器癌、口腔癌、咽喉癌,尤其是宫颈癌、直肠癌有明确的关系,因此确诊为HPV的患者会背上沉重的心理负担。 1、HPV与宫颈癌 女性宫颈上皮感染了高危HPV16、18、33、35型,约2/3患者在两年内会发生中度至重度的非典型增生。Gissmann等学者观察到在侵袭性宫颈癌中,有57.4%患者存在着HPV-16、18亚型,其他医学实验从侵袭性宫颈癌中分离出HPV-33和35型。在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2级及CIN3级的损害内及绝大部分宫颈鳞癌患者的皮损中可发现有HPV16或18亚型的感染。 2、HPV与肛门、生殖器癌 HPV感染可发展成女阴、阴茎及肛门鳞状细胞癌(SCC);利用DNA杂交技术发现生殖器癌组织中存在HPV-6、11、16、18亚型等。 3、HPV与口腔癌、咽喉癌 口腔赘生物及癌前病变组织中,可发现HPV-11、16、18亚型,曾见喉部HPV-6乳头瘤恶变成喉癌。 4、HPV与鲍温样丘疹病 鲍温样丘疹病是一个发生在外阴、阴茎或肛周的原位鳞癌,有相当比例患者曾有尖锐湿疣的病史,有的病人可与尖锐湿疣伴发。 5、HPV与皮肤癌 研究发现HPV可能与皮肤癌相关,皮肤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是HPV潜在致癌作用的证据,EV皮损中发现多种HPV型DNA,并在患者皮肤鳞状细胞癌中检出HPV-5、8、14、17及20型,皮肤鳞状细胞癌怀疑是病毒性损害恶变而来。从分子水平已证实HPV16或18型的DNA片段整合至某些上皮基底细胞的基因组中,这个致癌的DNA基因片段认为是E6或E7。八、中医治疗中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房事不洁或接触污秽之物,湿热邪毒从外入侵,导致肝经郁热,气血失和,最终使湿热毒邪蕴结于外阴皮肤,毒聚而形成疣体。湿热毒邪是HPV感染的根源,正虚邪恋致其反复不愈。中医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依据本病病因病机,结合HPV的亚型,感染的部位,患者的舌脉及伴随的病症,进行综合辨证治疗,能祛除各部位的疣体,使HPV病毒彻底转阴,尤其能促使宫颈不典型增生CINⅠ、CINⅡ逆转,使宫颈癌前病变彻底治愈,并兼治宫颈糜烂、宫颈炎、阴道炎、白带增多。但是治疗本病用药范围广,证型多种,必须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辨证用药,每次一方,不断变化,严防病毒耐药,才能达到药到病除之效。 近几年我的中国HPV尖锐湿疣中药治疗QQ群(980015625新建)和微信群(lixixin666)里所有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基本都能达到彻底治愈,使他们摆脱了疾病之苦。 九、需要处理的问题 1、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目前,一些对性病的不正确宣传,使许多患者产生恐惧,担心不能治愈或癌变。这种恐惧心理,可扰乱机体正常免疫功能,使免疫功能和抗病毒能力降低,易于病毒的繁殖,且常成为尖锐湿疣复发、治疗困难的原因。 2、检查有无其他性病:对HPV患者特别是要进行梅毒、淋病、非淋菌性尿道、生殖道炎、生殖器疱疹、软下疳、艾滋病等性病的检查,若发现有相关疾病应进行治疗。 3、检查有无局部感染:HPV患者有可能伴有某些局部感染,如真菌、滴虫、细菌感染等,尤其是女性要检查有无真菌性、滴虫性或细菌性阴道炎等,并进行相应治疗。 4、检查有无全身性疾病:检查患者有无全身性疾病,有无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性疾病等,若有要同时积极治疗。 5、检查患者的性伴有无感染HPV:了解检和查患者的夫(妻)或性伴有无感染HPV等性病,若发现相关疾病应同时进行治疗。 6、防复发治疗:对已经基本治愈的患者,建议外用干扰素软膏、5%咪喹莫特霜等局部刺激作用小,无明显不良反应的药物。以上外用药可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连续应用2~3个月。7、治愈后的生育:患者经正规治疗疣体消失、HPV转阴,一年后不复发,即可考虑结婚、生育。十、治疗后常见并发症 1、局部细菌感染:尖锐湿疣经治疗后,常继发局部细菌感染,轻者局部红肿、少量分泌物、轻微疼痛;重者局部红肿、化脓、疼痛明显;严重者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以及发热等。细菌感染多发生于冷冻、激光、手术切除等治疗之后,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尖锐湿疣损害大,治疗疮面较大、较深; ⑵治疗后局部清洁卫生不够; ⑶患者在治疗后不注意休息,局部组织摩擦机会增加,进一步损伤创面; ⑷治疗疮面处理不正确; ⑸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低下。 防治措施如下: ⑴冷冻、激光和手术治疗前要做好局部消毒; ⑵冷冻、激光和手术治疗后要注意清洁卫生,保持局部干燥,可用1:8000—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局部。此外,可常规给予口服抗生素3天,以防细菌感染; ⑶要注意适当休息,减少活动; ⑷要加强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 ⑸细菌感染发生后要加强全身用抗生素治疗和局部抗菌药物治疗。 2、疮面糜烂出血:在使用腐蚀性药物或冷冻、激光去疣时,创面可发生轻重不等的糜烂、出血,严重者可发生溃疡,但发生的程度可以人为控制的,如果有些医生或病人对所用药物了解不十分清楚,往往因为性急而用药过量、治疗范围扩大、用药次数增加等则可引起糜烂或溃疡的发生,出血多发生在激光或手术等过程中或治疗后。 防治措施如下: ⑴百多邦涂于患处,患处可用敷料包扎敷盖,每日3次,5天一疗程,必要时可重复一疗程; ⑵洁悠神喷洒疮面。 十一、疾病护理 ㈠日常护理 1、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尤其是在疣体未完全消退时,以防HPV病毒扩散;尖锐湿疣消退月余后,如无复发、无新的损害者,性交时应使用避孕套,并控制性生活频度。 2、内裤要穿棉质的,以保持通风透气;牛仔裤也要少穿,女性可多穿裙子或是西装裤。 3、治疗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紧张、疲劳,特别是要精神放松。 4、女性阴道炎,慢性宫颈炎、宫颈糜烂、白带或分泌物多,有利于病毒的繁殖,应该积极治疗这些妇科炎症。 ㈡饮食护理 1、注意加强营养,适当增添少量瘦肉、豆腐、乳制品、鸡蛋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及新鲜的水果、蔬菜,如苹果、葡萄、桃子、茶、洋葱、苦瓜、花椰菜、芦笋、银耳、胡萝卜、菠菜等。 豆制品含优质蛋白,能补充由于炎症时机体损耗的组织蛋白;乳制品含有乳酸菌,能帮助维持胃肠细菌的平衡,同时还能增强免疫;新鲜蔬菜可以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修复。 2、多吃增强免疫功能的食物,包括人参、蜂皇浆、香菇、新鲜萝卜、白薯、杏、猕猴桃等,这此食物均含有极为丰富的维生素,有利于防止此病复发。 3、饮食要清淡,避免过咸、油炸煎烩、辛辣刺激性饮食,尽量以蒸煮为主;少吃淀粉类、糖类,少吃海鲜、狗肉、羊肉等发物。 4、要戒烟戒酒,尖锐湿疣病人经常在饮酒后性兴奋,性行为粗暴,酒后避孕套的使用减少等不良的性习惯和不洁的性行为,导致生殖器皮肤受损,一方面很有可能将病毒传染给对方,另一方面尖锐湿疣病人饮酒后,前列腺和后尿道黏膜充血,给HPV病毒提供了足够的营养,加速了病毒的裂变繁殖,提高了复发的几率。 十二、预防措施 国际上已经有预防性的四价疫苗(HPV6、11、16、18),可以预防这四种类型病毒感染,因为大部分宫颈癌的感染类型是16、18型,所以可以减少大部分的宫颈癌,有些科研也表明对其他型别有一定的保护力,但对于已经感染的人预防疫苗没有作用。 1、要洁身自爱、避免婚外性行为:尖锐湿疣患者中60%是通过性接触传染。家庭中一方从社会上染病,又通过性生活传染给配偶,还有可能通过密切地生活接触传给家中其他人。因此提高性道德,不发生婚外性行为是预防尖锐湿疣的关键。 2、防止接触传染:不使用别人的内衣、泳装、浴盆;在公共浴池不洗盆塘,提倡淋浴,沐浴后不要直接坐在浴池边的坐椅上;在公共厕所尽量使用蹲式马桶,上厕所前用肥皂洗手;不在密度大、消毒不严格地游泳池游泳。 3、讲究个人卫生:做到一人一盆,毛巾分用;每日要清洗外阴、换洗内裤,每个人的内裤要单独清洗,尤其患者的内裤、浴巾等 应单独使用,并应注意消毒,内裤的洗涤最好用温和的肥皂并用手洗,不要用强效的洗衣粉或洗衣机洗,以防传染给他人。女性不要冲洗阴道,因为阴道有自清的功能,如果刻意冲洗反而不利(药物冲洗除外)。 4、包皮的环切术:男性过长包皮的环切术是预防女性宫颈癌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防止男性自身感染各类性病的重要措施,有些国家的新生儿和幼童的包皮环切是非常好的,预防成人后感染HPV和配偶的宫颈癌。
口腔尖锐湿疣是发生在口腔或咽喉的尖锐湿疣,由人乳头瘤状病毒HPV6、11、16致病。近年来由于人们思想的开放,对性方式追求刺激,口腔尖锐湿疣的发病率不容忽视,在各种生殖器外的尖锐湿疣中口腔尖锐湿疣的发病率是最高的,有人统计了一组生殖器外尖锐湿疣患者51人,发现生于口腔内的为26人,占51%。一、传播途径口腔尖锐湿疣主要是通过口交传播,口交中或口腔黏膜损伤,或口腔有溃疡,恰好口交的对象又是尖锐湿疣患者或处在潜伏期,这样就会给病毒可乘之机,感染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本病也可通过患者自身感染,或通过接触污染的餐具、毛巾、脸盆等传染。二、临床特征口腔尖锐湿疣的潜伏期大多数是3周到8个月,平均为3个月,多出现在性频繁的青、中年患者,发病年龄多在20-30岁。口腔尖锐湿疣多发生在口腔及咽喉部的黏膜上皮,如舌系带、舌根、舌两侧、颊、腭、扁桃体、咽喉、悬雍垂和声带等处。早期疣体较小,即在局部先出现几个或多个淡红色或灰白色丘疹,然后逐渐发展成绿豆大小的隆起,呈乳头样、菜花样、鸡冠样或鹅卵石样的赘生物,质地柔软,表面粗糙,无明显蒂部,触之易出血,而且容易发生糜烂和渗出,而致表面呈白色、暗灰色,或者由于出血而呈红色。咽喉处疣体较大时会有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咽喉不适的症状;如果感染了高危HPV病毒,会导致口腔癌的发生。口腔尖锐湿疣可以出现疼痛、瘙痒不适,饮食或饮水刺激之后疼痛会更加明显。三、检查方法一般有五种,分别为病理检查、基因诊断、组织化学检查、免疫组织学检查以及醋酸白试验。其实这些检查只是实验过程和手段的不同,对于患者来说,一般都是提取口腔的分泌物或者是部分组织刮片进行检验。1、醋酸白试验:用3-5%醋酸外涂疣体2-5分钟,病灶部位变白稍隆起。本试验的原理是蛋白质与酸凝固变白的结果,HPV感染细胞产生的角蛋白与正常的未感染上皮细胞产生的不同,只有前者才能被醋酸脱色。醋酸白试验检测HPV的敏感性很高,它比常规检测观察组织学变化还好。但偶尔在上皮增厚或外伤擦破病例中出现假阳性、假阳性变白迹象显得界限不清和不规则。美国CDC提示,醋酸白试验并不是特异试验,且假阳性较常见。2、病理检查:主要为角化不全,棘层高度肥厚,乳头瘤样增生,表皮突增厚,延长,其增生程度可似假性上皮瘤样。刺细胞和基底细胞并有相当数量的核分裂、颇似癌变。但细胞排列规则,且增生上皮和真皮之间界限清楚。其特点为粒层和刺层上部细胞有明显的空泡形成。此种空泡细胞较正常大,胞浆着色淡、中央有大而圆,深嗜碱性的核。通常真皮水肿、毛细血管扩张以及周围较致密的慢性炎性浸润。Bushke-loewenstein巨大型尖锐湿疣,表皮极度向下生长,代替了其下面的组织、易与鳞状细胞相混,故须多次活检。若有缓慢发展之倾向, 则为一种低度恶变的过程,即所谓疣状癌。3、基因诊断:迄今,HPV难于用传统的病毒培养及血清学技术检测,主要实验诊断技术是核酸杂交。近年来发展的PCR方法具有特异、敏感、简便、快速等优点,为HPV检测开辟了新途径。4、组织化学检查:取少量病损组织制成涂片,用特异抗人类乳头瘤病毒的抗体作染色。如病损中有病毒抗原,则抗原抗体结合。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PAP)方法中,核可被染成红色。此法特异性强且较迅速,对诊断有帮助。5、免疫组织学检查:常用过氧化物酶抗过氧化物酶方法(即PAP),显示湿疣内的病毒蛋白,以证明疣损害中有病毒抗原。HPV蛋白阳性时,尖锐湿疣的浅表上皮细胞内可出现淡红色的弱阳性反应。四、诊断依据1、外观典型的口腔尖锐湿疣:如口腔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有蒂或无蒂乳头状、菜花状、鸡冠状增生物,颜色正常或苍白色,单靠肉眼就可以诊断。2、外观不典型的口腔尖锐湿疣或亚临床感染:不洁性行为及口交史是其重要提示,并通过组织活检可见特征性空泡的病理学变化特点,结合醋酸白试验阳性即可做出诊断。五、鉴别诊断一般情况下,正常人的口腔中也有高低不平的突起,尤其是舌下部位,这些突起多数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很多人因为有不洁性接触史,将正常的舌下组织误认为是口腔尖锐湿疣,反复地在皮肤性病科和口腔科咨询求证,述说自己的舌下有些小疙瘩。这些小疙瘩通常因为熬夜、上火或吃一些刺激性的食物而时大时小,均属正常现象。临床应与以下几种疾病相鉴别。1、迷脂症:是发育性皮脂腺异位。表现为口腔粘膜有浅黄色、粟粒状微隆颗粒,好发生于牙合间线的颊粘膜,唇红,口角区,无自觉症状,组织学检查为成熟的皮脂腺小体。2、乳头状增生:患者常有不良修复体或口腔卫生不良,表现为淡红色多个乳头状增生,好发于腭部及齦颊沟内,组织学多为中心为结蒂组织,表面覆以复层鳞状上皮,上皮呈不全角化或正角化。 3、乳头状瘤:好发生于舌,唇,颊,牙龈,腭等部位,呈外突的带蒂的肿块,外观如疣状,菜花状,边界清,大多为孤立的单个病损,组织学可见棘细胞增生成乳头状表层过度角化。4、鳞状细胞癌:其溃疡基底有硬结,边缘不齐,淋巴结转移为固定,坚硬粘连,通过活体组织检验可明确诊断。六、临床治疗一般认为潜伏期是治疗口腔尖锐湿疣的最好时机,将病毒杀灭在萌芽中,以求彻底治愈。㈠西医治疗1、局部手术治疗:由于口腔黏膜的特殊生理现象,用于外治较好的化学疗法,如足叶草酯、鬼白毒素、三氯醋酸、氟尿嘧啶,由于其对黏膜的损害与腐蚀,在口腔内是不能应用的;物理疗法中液氮冷冻易致疏松组织水肿应用也有所限制。常用的就是局麻下的点阵激光或脉冲激光去除疣体,也可使用光动力、微波、电灼等治疗,但以激光祛疣最为常用。激光治疗祛除原发性疣体并不难,关键是操作时击打过浅疣体祛除不彻底容易复发,击打过深则创口难愈合易留疤痕,还容易导致继发感染,特别是对于亚临床感染和隐性感染,更是无能为力,这也是容易复发的根源。2、化学药物疗法:干扰素100万单位,肌肉注射,每日一次,共15次。聚肌胞2ml,肌肉注射,隔日一次,共7次,或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剂(商 品名:斯奇康),每次1毫升,隔日肌注,共18次。西药对口腔感染HPV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但不能彻底清除病毒,停药会复发,长期用药会产生耐药。㈡中医治疗中药具有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同时也具有抗HPV病毒、抗感染的效应,且没有副作用。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肺经郁热、脾不化湿、外感湿毒、痰浊血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湿毒的侵袭和慢性炎症的持续关键是人体正气不足,特别是脾肺气虚,金土不和,痰湿内生,肺经郁热,若湿毒侵袭口咽,痰浊凝结,气血痰聚结口咽而为病。因此在治疗上既要调补脾肺、扶正祛邪,又要化痰散结、活血化瘀。可用生黄芪、白术、生苡米、绞股蓝健脾补肺、培土生金;用黄柏、苦参、土茯苓、金钱草、生萆薢祛湿毒;用板蓝根、蛇舌草、金银花、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解毒;此外久病多瘀,用半夏厚朴汤、消瘰丸合夏枯草、山慈菇、皂角刺等化痰散结。口腔局部直接用药能杀灭HPV病毒,配合内服中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彻底治愈口腔HPV感染。临床治疗还要根据辨证分型,配伍适当的药物,辨证治疗(省略)。七、注意事项严格遵守患病期间的禁忌事项,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加快口腔尖锐湿疣的康复。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口腔湿疣除了通过口交传播之外,也可通过患者自身感染,或通过接触污染的餐具等传染。所以,在患病过程防止交叉感染非常重要,生活中一定要注意消毒隔离制度的严格执行,并注意口腔卫生,每天保持早晚刷牙。2、心理护理患者的心理变化十分复杂,要同情、安慰、鼓励患者,告知这种病是可以治愈的,以树立治疗信心;患者应放松心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3、健康教育避免过度疲劳,注意休息,不要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要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禁酒禁烟,多吃蔬菜水果。
喉乳头状瘤(IaryngeaIpapilloma,LP)是喉部最常见的良性上皮瘤,临床可分为成人型(aduIt-onsetIaryngeaIpapilloma,ALP)和儿童型(juveniIe-onsetIaryngeaIpapilloma,JLP)两类。儿童型发病年龄多在7岁以前(多集中在4岁以内)。近年来随着性病和传染性疾病的增多,喉乳头状瘤有明显增多的趋势,有人报告占喉部良性肿瘤的70%~80%。虽然喉乳头状瘤在组织学上是良性肿瘤,但儿童乳头状瘤具有多发性、生长较快、易复发等特征,易造成呼吸道梗阻,多次手术可引起喉狭窄和发声障碍;成人喉乳头状瘤多为单发,但有恶变倾向,癌变率在3~10%左右,因此给患者及其家庭造成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一、病因病机目前认为喉乳头状瘤的主要病因是由于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fiomavirus,HPV)感染所致。近年研究证明,在HPV的各个亚型中HPV6、HPV11、HPV16、HPV30是喉乳头状瘤的主要致病因素,电镜检查已证实在细胞内有乳头状瘤病毒体的存在。姚红兵等的研究表明:CerbB-2及HPV16基因在喉乳头状瘤组织中有所表达。有些病儿伴有皮肤疣,因此有人认为皮肤疣和性病湿疣及乳头状瘤可能为同一种病毒或不同种病毒感染所致,母体在分娩时有性病湿疣者可增加小儿喉乳头状瘤的发生率。人类感染这种病毒后,可在潮湿的皮肤黏膜基底层潜伏1个月至数年。亦有认为喉乳头状瘤与喉部慢性刺激及内分泌失调有关。二、病理生理喉乳头状瘤是一种来自上皮组织的真性良性肿瘤,由复层鳞状上皮及其下的结缔组织向表面呈乳头状生长构成,可为单发或多发。典型的喉乳头状瘤具有特征性的肉色菜花状外观,显微镜下为良性鳞状上皮乳突状增生。乳头结构整齐,不侵犯基底膜,复发乳头状瘤的组织形态仍保持良好。三、临床症状1、最常见的症状是持续性声音嘶哑,呈进行性加重,常伴有慢性咳嗽。声音嘶哑的程度与瘤体大小并非一致,但与瘤体发生的部位有关,即累及到声带时才出现声音嘶哑。发生于声带边缘的瘤体早期就有声音嘶哑;发生在其他部位不影响声带闭合者,声音嘶哑出现较晚。2、乳头状瘤较大时堵塞呼吸道可引起喉喘鸣甚至失声,严重者导致呼吸困难。儿童患者喉腔小、生长快、乳头状瘤较大时易发生喉阻塞,甚至出现鼻翼煽动及吸气三凹征。3、少数患者可有喉部异物感、喉疼痛、干痒等,瘤体较大者也可有吞咽困难。发生在声带以外的乳头状瘤,喉部异物感是早期的唯一症状;乳头状瘤溃烂时可有喉疼痛,尤其肿瘤生长于声带时有刺激性干咳。4、乳头状瘤可以发生在鼻前庭至肺的呼吸道的各个部位,喉是最常受累的部位,其中约有96%的患儿累及喉,声带又是喉部最易侵犯的部位。当小儿感染毒力较强的HPV时,可通过呼吸道广泛传播直达肺实质,肺部受累时会出现致命性的危险。四、检查1、间接喉镜和纤维喉镜检查可见肿瘤呈苍白、淡红或暗红色,表面不平,粗糙隆起,呈砂粒状、菜花状、乳头状、带蒂小蘑菇状,也有无蒂可移动的扁平状、桑葚状,质较软,瘤体多为几个毫米大小,也有达数厘米的。儿童患者的基底甚广,成人患者以单个带蒂较为常见,蒂长者可随呼吸上下摆动,可发生于腭弓、扁桃体、软腭缘、悬雍垂,其次见于软腭背面、下咽后壁、杓会厌襞等处,常见的发病位是声带前端,声门前联合,可扩散到声门下和气管。2、X线检查①喉部正侧片:了解喉气管是否狭窄,近年来由于CT普及,喉正侧片少用。②全胸片:可发现肺部病变。3、喉CT检查进一步了解喉内肿物的位置和形态,了解声门下及声门旁间隙受侵情况。4、组织学检验在喉镜下取活组织送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但成人取活检最好取多个部位,因可能有恶性变。显微镜下乳头状瘤显示以纤维血管为核心,周围分层角化鳞状上皮过度增生向外突出,上皮多见角化不良T细胞凹陷,细胞浆透明。5、实验检测通过PCR方法检测HPV,并依据DNA的表达情况确定HPV的分型。五、诊断要点本病典型症状为进行性声嘶、喘鸣、呼吸困难三联征。结合病史及喉内镜检查发现广基多发或单发淡红色或暗红色、表面不平、呈菜花或乳突状的肿瘤即可初步诊断,但最后的确诊都需要病理学检查结果。同时需高度重视多部位受累的情况出现。对于播散于喉外的病变,CT扫描有助于诊断。在实际诊断中,因病程发展缓慢,有些患者往往直到瘤体阻塞气道造成呼吸困难才被怀疑患有此病,此时常需要行气管切开术。六、鉴别诊断此病需与声带小结、声带麻痹、声门下囊肿、声门下狭窄鉴别。可与此相应的行软质喉镜、CT扫描等鉴别。此病与喉癌早期不易区分,由病理活检证实而鉴别。若患儿出现明显呼吸急促、衰弱、呼吸肌辅助呼吸、粘膜发绀等缺氧症状时,需在有气管插管、内镜及气管切开等设备装备下进行检查。血氧仪可定量分析患儿呼吸状态,更为精确,病情稳定的患者有可能被诊断为哮喘,测定肺功能结合动脉血气分析有助于鉴别。七、疾病治疗喉乳突状瘤是一个治疗极为困难的疾病,尽管喉乳突状瘤在性质上是一种良性病变,但其有所处位置特殊和切除后极易复发的特点,甚至有扩散危急生命的可能,给临床治疗带来极大的难度,治疗中必须慎重。目前虽然治疗的方法较多,但主要的方法还是手术切除和口服中草药,其他治疗方法只能是辅助治疗。㈠外科治疗1、手术目的:一是去除病变组织,解除呼吸道阻塞,维持呼吸通畅,减轻呼吸道阻力,改善发音。二是保护喉粘膜和机构完整,减轻对声带组织的损伤,避免声带粘连喉蹼形成等医源性继发损伤。三是延长复发时间,减少手术次数。2、手术方法:目前较常用的是在支撑喉镜或内窥镜下进行切除,以及微波、射频、CO2激光汽化瘤体等,不再采用冷冻、烧灼、喉裂开术等方法。手术的过程中,要尽可能地不损伤肿瘤组织周边的正常喉黏膜,否则不但会影响喉功能,而且易导致乳头状瘤在损伤部位复发。微切吸转技术是目前治疗小儿喉乳突状瘤的主要手术切除技术,其特制的切吸刀头可以精确的切除病变组织,对正常粘膜损伤较小;低温等离子刀射频消融的优点在于不需要保护气管内插管,没有出血,没有压力,也使用较为广泛。⑴间接喉镜下手术切除:成年人能够配合手术者而且是单发的小乳头状瘤可在间接喉镜下切除,此方法简单实用,花费很低,但必须熟练掌握好间接喉镜下取息肉的技术。⑵直接喉镜下或支撑喉镜下取出术:适用于肿瘤位于前联合,间接喉镜下取出困难者或肿瘤大、基底广、多发者,小儿不能配合者,可经口插管给全麻。小儿因喉腔小,易水肿,应先行气管切开术,以防因喉水肿引起呼吸困难。另外术后需放喉扩张子,以免术后喉狭窄。⑶激光治疗:在支撑喉镜下用CO2激光切除有较好疗效,如果能配上手术显微镜,术野更清晰。在治疗多次复发性乳突状瘤患儿时,必要时采取多次手术的方式,但对于喉阻塞严重时或难以通过喉腔内手术解除患儿呼吸困难时,气管切开仍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对部分反复复发的喉乳头状瘤行气管切开术,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结果显示:行气管切开术与未行气管切开术患儿的手术次数相比,前者较后者明显减少,手术间期明显延长,可以减少因手术导致的声带损伤、粘连及全身麻醉导致的各种并发症,并可大幅度减轻患儿家长的经济负担。因此,气管切开仍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无论何种手术技术,都应充分了解有可能无法完全切除瘤体组织,有时允许少量的病变组织残留。3、手术并发症:主要包括声门后部狭窄、前连合喉蹼形成及狭窄,此外,还包括声门下狭窄、气管狭窄等手术并发症,严重的包括气胸及气道内燃烧,将导致严重的气管与肺部损伤。对于多次复发每年超过4次的患儿需制定严密的手术计划,根据病情的变化定期行手术,对于复发时间间隔较长的儿童,需定期门诊复查喉镜确定病变程度及手术时机。㈡西药治疗属于辅助性治疗方法,目的是减少肿瘤的复发,包括各种抗病毒药、激素类、免疫治疗药。1、抗病毒:有干扰素、吲哚—3—甲醇、西多福韦、无环鸟苷、利巴韦林、腮腺疫苗等。ɑ型干扰素是临床常用的药物,其作用后可以抵制HPV基因表达诱导性寄宿细胞的调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使乳头状瘤生长部位局限、复发时间延长,ɑ型干扰素除有抗病毒作用外,尚有调节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抑制病毒蛋白合成的蛋白激酶和核酸内切酶的表达来调节宿主的免疫反应。2、激素:雌激素、氢化可的松。3、免疫调节:转移因子、淋巴细胞因子、左旋咪唑等。另外,近几年新的治疗药物不断涌现,人乳突瘤病毒疫苗的研究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有一些研究表明:匹多莫德对增强喉乳头状瘤患儿免疫力及减少复发有一定作用。㈢中药治疗虽然在祛除瘤体方面西医手术见效快,也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方法,但是到目前为止西医还未找到一种方法能有效控制或消除乳头瘤病毒,因此,喉乳头状瘤会反复复发。然而,在手术治疗后再以中医中药治疗为主,除了能消除残余瘤体外,还具有杀灭HPV病毒、抗感染、调节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且没有副作用。然由于有些医生及患者对中医中药治疗乳头状瘤不够了解,故影响了中医药治疗喉乳头状瘤的进展。在中医理论中有辨病、辨证之分,辨病是指辨析某种特殊疾病的总体演变规律,辨证则是针对某一时期的病机症候进行的具体辨别。病是疾病的第一层次,证是疾病的第二层次,因此针对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复杂证型,就出现了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思路,但疾病的主要矛盾是没有改变的。所以针对主病,设立主方,则是从整体上把握病情,且应贯穿治疗的全过程。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肺经郁热、脾不化湿、外感湿毒、痰浊血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湿毒侵袭的关键是人体正气不足,特别是脾肺气虚,金土不和,痰湿内生,肺经郁热,若加湿毒侵袭肺喉,痰浊凝结,气血瘀阻,聚结喉窍而成喉瘤。历代医家对喉乳头状瘤早有论述,如《疮疡经验全书卷一》载“此症肺经受热,多语损气,或怒中高喊,或诵读太急,或多饮烧酽酒,或多炙烳之物”,以后《医学心悟卷四喉瘤》、《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喉瘤》都从此观点加以叙述。王士贞主编的《中医耳鼻咽喉科学咽喉瘤》认为“喉瘤每因邪袭肺喉,过嗜烟酒,肺经郁热;或嗜肥甘厚味,痰浊内生,上结喉窍以致邪滞,痰浊日久,痰阻气血,聚结成形而病。”因此在治疗上既要调补脾肺、扶正祛邪,又要化痰散结、活血化瘀。可用生黄芪、太子参、北沙参、白术、茯苓、生薏米补肺健脾;用泻白散合金银花、板蓝根、半枝莲、蒲公英、白花蛇舌草泻肺热、祛湿毒;用半夏厚朴汤、消瘰丸合夏枯草、山慈菇、皂角刺、磁石、代赭石化痰散结;用桃红四物汤化瘀血;加藏青果、胖大海、山豆根等利咽喉。临床治疗还要根据辨证分型,配伍适当的药物,辨证治疗(省略)。近年来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皮肤科采用中医中药治疗喉乳头状瘤,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喉乳头状瘤手术切除后通过口服中药可以减少手术次数,乃至彻底治愈,使多数患者达到康复。八、疾病预后本病具有多次复发的特性,其复发的原因很多,与肿瘤的自身增生倾向有关,与病毒感染范围大于肿瘤生长范围相关,还有可能与喉镜下手术时出血的影响使瘤体难以彻底切除有很大相关。复发的机制目前有2种说法,一是种植,二是激活不活动的病毒。由于感染病毒的不同型和体质的差异,瘤体复发的间隔时间也不一样。患儿一般在术后2~6个月内复发,但随着手术次数的增加,复发间隔时间逐渐延长,青春期后复发趋势减退,部分可自行消失。成人喉乳头状瘤有单发与多发的不同,单发者容易转变为喉癌,多视为癌前病变;多发者手术后容易复发。因此用任何方法治疗后均需后期密切观察,发现复发要及时处理,有恶变者术后配合放疗,但儿童放疗时有喉软骨损害,影响喉发育。九、疾病护理1、由于本病的易复发性,决定了患儿要接受长期的治疗,承受许多同龄人没有的痛苦,常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反应,如自闭、缺乏自信、叛逆等,家长受到一定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并表现出不良情绪和态度会增加患儿的不安。作为医务工作者,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帮助患儿调整不良心理,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2、对于行气管切开的喉乳头状瘤患儿,术后护理及家庭护理对于患儿恢复至关重要。首先,应为患儿提供一个安静、清洁、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保持室温20~22℃,湿度60%~70%。该类患儿应由专人护理,如患儿已上学,应叮嘱老师和同学需要注意的事项,以免发生意外。口腔分泌物进入下呼吸道是重要的感染源,应加强口腔护理。根据口腔pH值选用口腔护理液,pH值高时选用2%—3%硼酸液擦洗,pH值低时选用2%碳酸氢钠擦洗,pH值中性时用1%—3%双氧水或生理盐水擦洗,以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洗澡时防止水溅到气管套管内。3、应该保持气道通畅,不定时清洗内套管。出院前应教会家属内套管的拔出法和放入法、内套管的清洗消毒以及气管切开周围皮肤敷料的更换法。拔出内套管时应先吸净痰液,一手按住外管的双耳,另一手旋转内套管管口上的活瓣,轻轻取出,不可强行拔出,否则易将外导管一并带出。消毒方法有两种:(1)浸泡法:拔出内导管先用3%的双氧水浸泡15min,洗净痰痂后再用3%双氧水浸泡15min,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即可顺气道方向自然插入。(2)煮沸法:先将内导管取出后进行初步清洗,放入专用锅内煮沸15min,取出清洗后放另一容器煮沸,水开后再煮15min,待冷却后就直接插入即可。有痰者应先吸痰再置管,视痰液的多少每日3~4次。每次取出时间不宜超过30min。气管切开周围皮肤每日用75%酒精消毒,并更换无菌纱布1次,保持局部干燥、清洁。若有红肿,应加强局部护理,可涂百多邦或红霉素软膏。吸痰患儿出院前,应对家属进行正确吸痰方法的培训。4、注意观察呼吸音的变化,正常情况下应是管性呼吸音,当有痰时,则出现痰鸣音;当套管下端有伪膜覆盖时,会随呼吸听到噼啪的声音;当套管下端被痰痂或血痂堵塞时,呼吸会变得尖而费力。凡呼吸时套管传出响声,则表示套管内有黏稠不易咳出的分泌物,应及时吸出,吸完后向气管内滴药,并用湿润的单层盐水纱布遮盖套管口,干后及时湿化,可增加吸入空气的湿度。吸痰管插入的深度一般为5~10cm,采取边旋转、边吸引、边退的方法,每次吸痰时问不超过15min,且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气道黏膜。痰液较多需再次吸引时应休息3~5min后再吸,其间有条件者可予氧气吸入。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减少感染机会。吸痰管一次一换,进入气道内吸痰,一经退出气管套管外,不能再重新插入吸痰。进入气道的吸痰管绝不能被污染,如疑似污染应及时更换。吸引器的连接管、引流管应每天更换。若痰多且黏稠可给予做沐舒坦雾化,并配合排背。气管套管脱管是气管切开术后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必须严加防范。由于小儿喉乳头状瘤极易复发,家长应学会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根据有无喉鸣、口唇青紫以及烦躁等表现来判断患者是否有呼吸困难。每月定期来复查,平时如有异常,立即来耳鼻喉科门诊就诊,明确诊治。5、预防上呼吸道的病毒感染,中老年患者应警惕癌变。6、避免劳累,加强营养,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禁浓茶、咖啡、烟、酒、辛辣食物。
一、概述连续性肢端皮炎别名持续性肢端皮炎(Hallopeau),是一种慢性、复发性、无菌性、脓疱性皮肤病,临床以甲周及甲下反复出现无菌性小脓疱及指甲浑浊、增厚、脱落为特征。本病好发于青年,以女性多见,通常由微小的外伤或局部感染后诱发。由于其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与脓疱型银屑病相同,故认为本病是脓疱型银屑病的一种罕见类型,或是疱疹样脓疱病之一型,但也有不同意见,认为应该是一个独立疾病。连续性肢端皮炎(Acrodermatitis continua)又称肢端稽留性皮炎(Acrodermatitis perstans)或称匐行性皮炎(Dermatitis repens),也称脓疱性肢端皮炎、顽固性皮炎、肢端脓疱病等。本病中医文献称之为“旋指疳”。二、病因连续性肢端皮炎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几种观点:1、感染学说:患者常于局部外伤后发病,可以在破溃的皮损内培养出多种葡萄球菌,故较多人认为本病是感染变态反应所致,但无菌性脓疱和对治疗抵抗为本病的特点;Millan主张病毒说,并将脓液接种于兔角膜获得成功。2、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学说:有的患者有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如皮肤温度降低、放射性剧疼、电击样抽搐、焦虑感、冬眠药治疗后好转。3、内分泌失调学说:本病在月经期加剧,妊娠期减轻,尿17—酮固醇正常。4、自身免疫失调学说:有认为本病是自身免疫性疾病。5、遗传亲缘学说:临床发现有一家父女三人同时患有此病。三、临床表现该病常发生在局部外伤或感染后,致甲沟部红肿,甲周及甲下开始陆续出现小脓疱,类似化脓性甲沟炎,以后逐渐扩大。损害初期多发于一个手指或足趾末节背侧皮肤,且手指较足趾更常见,尤其是甲周围,出现群集性无菌性小脓疱,几天后脓疱干涸遗留下污黄色鳞屑或痂皮,若痂皮脱落则见光红的糜烂面,但不久又有新的脓疱出现,此起彼伏,绵延不断,其他指、趾可相继发病。严重者肢端红肿糜烂,反复出脓疱,甚至融合成脓糊,伴有胀痛、灼热或瘙痒。病程久者指间关节强直,功能障碍;受累甲板浑浊失去光泽、变形、增厚,似灰指甲;甲床及甲板的脓糊引起甲损害,造成甲脱落;长期损害可引起皮下软组织萎缩硬化,末端指骨部分破坏、溶解、吸收、纤维化,以至指趾变尖细,或末节及甲板渐萎缩至缺失,即整个指头骨组织被吸收而缺失。有的患者伴有胸锁骨疼痛,或伴有精神抑郁、焦虑。除手足外,偶尔可累及口腔、鼻腔、尿道、女阴等处粘膜,发生红斑、脓疱、白斑、皲裂,特别是波及口腔颊黏膜,形成痛性环形白斑,假膜形成和皲裂、糜烂,或伴有地图舌,或沟纹加深为沟纹舌。本病发展缓慢,常迁延数十年不愈,皮损一般仅限于指、趾末端,若逐渐向近端扩展,亦可侵犯整个指、趾、手背、足背,但通常不会超越腕、踝关节。极少数严重者可以泛发全身,发展为泛发型,在四肢、躯干及颈部出现对称性红斑,其上可见密集分布粟粒大小脓疱,部分融合成脓糊,可见少量鳞屑,皮损处灼热、灼痛,高热畏寒,发热持续超过39℃。伴肝脾肿大、关节疼痛、白细胞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也可因激素减量或停用,或使用刺激性药物以及妊娠等因素而泛发。临床应与泛发型脓疱性银屑病、角层下脓疱病和疱疹样脓疱病相鉴别。对治疗抵抗、长期不愈的患者应注意肿瘤的发生。个别病人可因继发感染发生红皮病,最后因并发症导致全身衰竭而死亡。四、检查组织病理检查示:皮肤组织表皮角化不全,棘层增厚,表皮嵴延长,角层内见Munro微脓肿,其下对应的棘层内见Kogoj海绵状脓疱,其下方的真皮浅层毛细血管扩张,有慢性炎细胞浸润;棘层上部可见Pautrier微脓肿,脓肿内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Ⅹ片示:第三指节骨远端缺失。脓疱液细菌培养(-)。五、诊断1、通常由微小外伤诱发,初发于1个手指或足趾末节背侧皮肤,缓慢发展累及其它指(趾),或扩展到整个指、趾及手背、足背,一般不超过腕踝关节,极少数也可渐向上蔓延波及到全身。2、皮肤损害为无菌性小脓疱,破溃后留下鲜红的湿润面,但在其下又发生新的脓疱,如此长期反复,可使皮肤干燥、变硬、脱屑。病程久者甲可变形,甲增厚或反甲,甲混浊失去光泽或萎缩脱落,似灰指甲;或见指(趾)挛缩变形,活动受限,皮下软组织萎缩硬化,骨质破坏、吸收、纤维化,以至于指端变细,整个指头骨组织被吸收而缺失。3、自觉症状有灼热、灼痛、轻度瘙痒等。4、偶尔可累及口腔、鼻腔、尿道、女阴等处粘膜,发生红斑、脓疱、白斑、皲裂,特别是波及口腔黏膜形成痛性环形白斑,口腔假膜形成和皲裂、地图舌,或沟纹加深为沟纹舌。5、严重时可出现发热、肝脾肿大、关节炎等,个别患者还可发生红皮病。六、鉴别诊断连续性肢端皮炎应与以下疾病鉴别:1、甲癣:又名灰指甲,由于真菌侵入甲板和甲床,使得指甲混浊、增厚、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甲分离,真菌培养阳性。2、掌趾脓疱病:脓疱主要见于掌趾中心,或见于大小鱼际,不发生指趾萎缩和甲脱落,不累及粘膜。3、脓疱型银屑病:损害常见于手掌的大小鱼际及足弓部位,也可以发展到指(趾)背侧,初起为对称性红斑,很快出现若干无菌的小脓疱,然后干涸结成痂皮,痂脱落后出现小鳞屑。除见于掌趾外,身体其它部位也可见脓疱,指甲混浊肥厚,有脊状突起,表面顶针状凹陷。组织病理可见Kogoj海绵状脓疱、周围有银屑病病理改变。4、疱疹样脓疱病:是一种好发于孕妇的严重皮肤病,皮肤的基本损害为皮肤皱褶处(如腋窝,乳房下部,腹股沟,脐周,四肢屈侧,外生殖器等)在红斑基础上出现群集浅在性无菌小脓疱,常排列呈花环状、半环状或地图样,分娩后病情逐渐缓解,再次妊娠时本病还可以复发。5、脓疱性细菌疹:是机体对细菌性感染病灶所引起的一种机体过敏反应疹,常有感染病灶。损害往往先发生于手掌或足底的中央,逐渐蔓延至整个手掌和足底,也可蔓延到手足的侧面。损害初期为水疱,很快变为脓疱,常能看见脓疱和出血点相间存在,皮损多可互相融合呈蜂窝状外观,几天后脓疱干涸结痂变成棕色鳞屑,鳞屑脱落以后,又有新的脓疱出现,如此反复不已,持续若干年。6、角层下脓疱性皮肤病:是一种慢性、良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中年妇女多见,病理变化为角层下脓疱。皮损为无菌浅表性脓疱如脓疱疮,排列呈环形或匐形性,好发于上肢、腹股沟和腋窝,水疱有时可见,但常为脓疱,脓疱常呈卵圆形,疱壁松弛,有时上部澄清,下部浑浊,呈弦月状。无全身性疾病及粘膜损害,为角层下脓疱。临床提示连续性肢端皮炎、掌跖脓疱病,疱疹样脓疱病,此类疾病性质相近,并可彼此转化。有报道连续性肢端皮炎、银屑病、角层下脓疱病可转化为脓疱型银屑病,有许多学者认为连续性肢端皮炎与脓疱型银屑病为同一疾病,但由于各有特殊性,处理上亦有不同,治疗时应暂时视为独立疾病。七、西医治疗目前西医治疗本病较为棘手,常对各种治疗抵抗,外用药物包括各种糖皮质激素霜剂、维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软膏、钙泊三醇倍他米松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他克莫司、吡美莫司乳膏)等,配合系统治疗短期内常能取得满意疗效,如维A酸类药物、环孢素A、甲氨蝶呤等,但停药后病情常反复,且局部长期外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制剂,副作用大,易产生依赖性。近年来,有个案报道生物制剂用于治疗难治性病例取得良好疗效,且不良反应小,如依那西普、英夫利昔单抗、阿达木单抗等。也可服用各种锌制剂、抗生素,大剂量维生素E等。治疗参考:1、连续性肢端皮炎发病可能与病毒感染和平时饮食不节、烟酒过多、湿气太重相关,除要进行饮食调节、不能吃辛辣过敏性食物、戒烟戒酒外,应该注意抗病毒治疗。2、寻找感染病灶并给予适当处理。3、四环素0.5~1g/d,分2次服,连服1~3个月,部分病例有效,但停药后往往很快复发。4、雷公藤可抑制白细胞趋化性和稳定溶酶体膜,减轻组织损伤,并有免疫抑制作用。国内报道用此药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泛发型连续性肢端皮炎有效,很快退热,第5天脓疱开始消退。5、糖皮质激素用于泛发型,泼尼松40mg/d,可配合其他药物,部分病例可暂时有效。6、阿维A酯50mg/d,或阿维A20~30mg/d,口服,对部分病例有效,此药可从几方面发挥作用,包括促使表皮恢复正常和使真皮炎性浸润消散。7、PUVA(光化学疗法)能抑制新脓疱发生,可与阿维A合用。此外,采用浅层X线或放射性核素局部照射,对部分病例有效。8、局部治疗,可使用含抗生素与糖皮质激素的霜剂或软膏,采用密闭包扎,连续治疗数周,可使病程暂时缓解。9、外用焦油类制剂亦有一定疗效。八、中医治疗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依据本病病因病机,结合皮损色泽,水泡、脓疱表现,患者的舌脉及伴随的症状,进行综合辨证,大约治疗月余开始见效,治疗1-2年多数患者都能彻底治愈。我院皮肤科在治疗连续性肢端皮炎方面,已达国际、国内领先水平。近几年我的中国连续性肢端皮炎及掌趾脓疱病中医研究QQ群(152901037)和微信群(lixixin666)里所有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基本都达到了彻底治愈,使他们摆脱了疾病之苦。九、日常护理1、忌用碱性大的肥皂,否则会刺激皮损,使病情加重,可选择刺激性小的硼酸皂。2、保持肢端清洁,防止感染,但忌用热水烫洗,否则会使皮损红肿加重,渗液增多。3、保持皮肤的完整性,不可随意剪坏甲、撕皮屑、挤脓疱等,否则容易造成损伤,甚至引发感染。4、尽量避免将患指长时间暴露在强日光下,或在炎热、寒冷、大风等气候恶劣的条件下暴露,否则容易加重病情。5、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激,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有利于疾病的康复。6、坚持守方治疗,本病病程较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7、功能锻炼,每天双手手指做5~8 次屈伸动作,并经常张开双手,使其尽可能的往开伸展,从而使双手恢复正常。十、饮食宜忌连续性肢端皮炎是对患者身体伤害非常大的一种疾病,患者不仅需要进行正确的治疗,还需要注意日常的饮食调理,才能尽快将其治愈。1、忌食辛辣腥膻刺激性燥热性发物:因这些食物可影响机体内分泌,从而造成皮肤刺痒,使皮损加重或复发。⑴禽畜类如羊肉、鹿肉、狗肉、猪头肉、牛肉等;⑵水产类如海虾、带鱼、鲅鱼、河虾、沙丁鱼、黄花鱼、鳕鱼、鳝鱼、螃蟹、海参等;⑶蔬菜类如辣椒、韭菜、香菜、香椿芽、竹笋、芹菜、菠菜、豆芽、生葱、生蒜等;⑷调味品如芥末、花椒、胡椒、茴香、肉桂等;⑸果品类如樱桃、柑橘、芒果、榴莲等;⑹少吃煎炸熏烤的食物,少吃咸食,忌烟、酒、咖啡等;2、忌食油腻食物:这类食物摄入过多会促进皮脂腺的分泌,使病情加重,膳食中要控制脂肪摄入量,每天供给总膳食脂肪量应在50克左右;还应注意少吃甜食,因为含糖较多的饮食可促使脂肪异生后产生更多的脂肪。3、忌吃寒凉性的食物、忌吃燥性比较大的食物。注意:忌口应该视个体差异而定,一味忌口,将使人体丧失大量营养,不利于病情恢复,若摄入某种食物后皮损加重,则应加以控制。4、宜食入富含维生素A、B2、B6、E的食物: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猪肝、胡萝卜、蛋黄等,可以纠正毛囊皮脂角化异常,防止毛囊堵塞;含维生素B2、B6的食物对脂肪的分泌有调节和抑制作用;含维生素E的食物有促进皮肤血液循环、改善皮脂腺功能的作用。富含上述维生素的食物有动物肝、胡萝卜、南瓜、土豆、卷心菜、芝麻油、菜子油等。5、适当给予高蛋白饮食,因为蛋白质有利于保持正常皮肤角化代谢和毛囊正常畅通,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如豆腐、鸡蛋、酸奶、猪皮、瘦肉等。十一、预后1、本病病程一般持续10~20年,可仅停留在初发部位,亦可在数月至1~2 年后,其他手指、足趾相继累及,并可扩展到掌、跖、手背、足背、腕、肘部,甚至泛发全身。2、本病病期长者疗程亦长,病期短者起效也快,治愈后也较少复发;此外,年龄越小疗效越好。3、临床提示连续性肢端皮炎、掌跖脓疱病,疱疹样脓疱病,此类疾病性质相近,并可彼此转化。
一、概述掌跖脓疱病(pustulosis palmariset plantaris)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脓疱性皮肤病,位于掌跖部位。其特点是在红斑基础上周期性地反复发生深在性无菌小脓疱,伴角化、鳞屑为主要症状,是皮科顽症之一,常迁延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本病女性多于男性,男女之比为1∶3,最常发生20~60岁之间,10%的患者在20岁以前发病,约24%有银屑病家族史。根据其临床特点,大致与中医古文献所载“瘟疮”相符。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瘟疮》载:“此证生于指掌之中,形如茱萸,两手相对而生,亦有成攒者,起黄白脓疱,痒痛无时,破津黄汁水,时好时发,极其疲顽,由风湿客于肌腠而成。若日久不愈,其痒倍增。”其症状描述与掌跖脓疱病非常相似,而且强调此病“极其疲顽”。二、病因掌跖脓疱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主要有几种观点:1、感染变态反应:有认为掌跖脓疱病是感染化脓菌类引起的变态反应,其发病与感染相关,如外伤感染、扁桃体发炎、齿槽脓肿等,研究发现去除感染病灶后有部分患者痊愈,如扁桃体发炎者经抗生素治疗或扁桃体切除后掌跖脓疱病可减轻或治愈;在合并上呼吸道感染、皮肤化脓性感染时或注射细菌疫苗后掌跖脓疱病可恶化;对葡萄球菌或链球菌毒素呈阳性皮肤反应。2、金属致敏:部分患者的发病与对汞、铜、锡等金属元素过敏相关,这些元素主要通过食入含金属的食品或使用金属牙料而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然后再经汗液排泄至角质层较厚的掌跖致敏而发生掌跖脓疱病。甚至有的人戴金属镜架及金属表带,其金属元素直接被皮肤吸收而致敏发生掌跖脓疱病,但这种说法尚待进一步证实。此外,金属斑贴试验产生的脓疱,其病理变化与本病的脓疱病理变化一致。3、免疫功能紊乱:研究还发现在掌跖脓疱病中有部分患者伴发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并且好发于中年人,无性别差异。因此病因可能为系统性疾病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导致局部生物活性物质过多聚集,对淋巴细胞的调控失常而造成棘细胞层内中性粒细胞的聚集,使表皮内脓疱生成。但对机体生物活性物质没有作实验室检测,因此还需进一步探讨。4、烟碱炎症反应:尼古丁(nicotine)俗名烟碱,是一种存在于茄科植物中的生物碱,也是烟草的重要成分。来自日本的一项长期研究发现本病与大量吸烟、季节因素,如高湿和高温有关。5、蛋白酶和抗蛋白酶失衡:有作者认为皮肤的蛋白酶和抗蛋白酶系统失衡,导致抗白细胞蛋白酶活性在机体中下降,可能是脓疱形成的机制之一。6、其他诱因:各种外界刺激(肥皂、洗涤剂和外用刺激性药物等)、夏季局部多汗、月经前期、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睡眠欠佳、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诱发,使症状恶化。中医认为掌跖脓疱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脾失健运,湿邪内蕴,日久生热,化火成毒,薰蒸肌肤,扰于血分,循经外达肢末,蕴结于掌跖,以致血败肉腐,发为脓疱。正如明·申斗垣《外科启玄》云“脾主四肢,因脾中有湿热,故能腐诸物是也”。即湿、热、毒为本病的病理因素,湿邪粘滞难去,故使病情顽疲,缠绵不已,湿热相搏、热毒化腐则成脓疱;血热外发则为红斑;久病入络,血行不畅,瘀热内阻,肌肤失养则皮肤粗糙、脱屑等。三、临床表现本病最好发于掌跖,跖部又比掌部多见,掌部多见于拇指小指的指腹和手掌中央;跖部以足弓处多见。原发性损害几乎是大小一致的深在性水疱,直径为2~4mm,成群的皮损常在数小时内出现在外观正常的掌跖皮肤,水疱周围有红晕,伴有明显的瘙痒,然后水疱逐渐增大,中心出现小黄点,并迅速扩展形成脓疱,此时瘙痒减轻。皮损的颜色随着时间延长由黄色变为深褐色。5~7天后脓疱吸收,表皮增厚变硬失去弹性,呈片状鳞屑,周边游离中心固着,边缘和中心发生皲裂,局部会感觉疼痛。变硬的表皮脱落后,下方有红色嫩薄的皮肤,病变严重时为点状糜烂,渗液较多,类似湿疹改变,持续数周到数月。以后表皮下方仅有水疱脓疱发生,缓解期长短不一。此外,皮损处可有瘙痒、疼痛或烧灼感,少数见有锁骨疼痛,但一般患者无全身症状。本病发展缓慢,常迁延数十年不愈,皮损一般仅限于掌趾,若逐渐向近端扩展,亦可侵犯足背、小腿、膝盖、手背、肘部、头皮、耳廓等,极个别的甚至全身散发皮疹。四、检查1、实验室检查化验检查脓液细菌培养为阴性,疱液细胞涂片水疱期以单核细胞为主,脓疱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2、病理学检查表皮内单房性脓疱,腔内有大量呈多形核中性粒细胞,周围表皮呈海绵状。可在角质层看到中性粒细胞的致密聚集。在真皮浅层血管周围可见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3、金属斑贴试验部分患者可表现为阳性。五、诊断1、本病最好发于掌跖,掌部多见于拇指小指的指腹和手掌中央;跖部以足弓处多见。2、原发性损害为深在性水疱,周围有红晕,逐渐形成脓疱,皮损的颜色随着时间延长由黄色变为深褐色。5~7天后脓疱吸收,表皮增厚变硬,呈片状鳞屑,周边游离中心固着,边缘和中心发生皲裂。3、变硬的表皮脱落后,下方有红色嫩薄的皮肤,严重时为点状糜烂,渗液较多,类似湿疹改变。4、皮损处可有瘙痒、疼痛或烧灼感,少数见有锁骨疼痛。5、皮损若逐渐向近端扩展,亦可侵犯足背、小腿、膝盖、手背、肘部、头皮、耳廓等处,极个别的甚至全身散发皮疹。Auspitz征阴性。六、鉴别诊断掌跖脓疱病应与以下疾病鉴别:1、连续性肢端皮炎:脓疱常初发于指、趾末端或甲周,常伴沟纹舌,表皮内有Kogoj海绵样脓疱。2、脓疱型银屑病:损害常见于手掌的大小鱼际及足弓部位,也可以发展到指(趾)背侧,初起为对称性红斑,很快出现若干无菌的小脓疱,然后干涸结成痂皮,痂脱落后出现小鳞屑。除见于掌趾外,身体其它部位也可见脓疱,指甲混浊肥厚,有脊状突起,表面顶针状凹陷。组织病理可见Kogoj海绵状脓疱、周围有银屑病病理改变。3、脓疱性细菌疹:是机体对细菌性感染病灶所引起的一种机体过敏反应疹,常有感染病灶。损害往往先发生于手掌或足底的中央,逐渐蔓延至整个手掌和足底,也可蔓延到手足的侧面。损害初期为水疱,很快变为脓疱,常能看见脓疱和出血点相间存在,皮损多可互相融合呈蜂窝状外观,几天后脓疱干涸结痂变成棕色鳞屑,鳞屑脱落以后,又有新的脓疱出现,如此反复不已,持续若干年。七、西医治疗本病对多种治疗抵抗,所以临床期望在短期内获得快速疗效是不现实的。在临床治愈后,即外表皮损完全消退后,应逐渐减少用药量,再继续治疗2-3个疗程进行巩固,防止出现反弹。因为临床痊愈后,其免疫功能、微循环、新陈代谢仍未完全恢复正常,一般需要2-3个月后才能复原。1、局部治疗局部可用强效的皮质类固醇激素封包治疗或PUVA治疗,常能使皮损消退。焦油类软膏、维A酸类软膏、他卡西醇软膏等可与糖皮质激素交替外用。维A酸治疗是很有效的。常用的外用药物有卡泊三醇乳膏、他扎罗汀软膏、复方氟米松软膏等,可以改善皮肤损害症状,减轻炎症反应。2、全身治疗抗生素可以消除潜在感染,常用的药物有四环素、米诺环素等。四环素0.5~1g/d。米诺环素100mg,一日二次,连用1~2个月。阿维A0.5~1mg/(kg·d)联合PUVA治疗效果较好。秋水仙碱也可用于本病的治疗,它是一种强效白细胞游走抑制剂。甲砜霉素、雷公藤多苷也有一定疗效。免疫抑制剂可以抑制免疫反应引起的皮肤损害,缓解炎症反应,病情严重者,可酌情口服泼尼松;低剂量的环孢素对治疗本病也是有效的,一般用量为1.5~3mg/(kg·d)(最大剂量为5mg/(kg·d)),治疗一般不超过3个月,随后改为局部治疗。这些药物疗效好,但停药后容易复发和反跳,长期使用有一定副作用,需要告知患者并定期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甲氨蝶呤(MTX)通常是无效的,不推荐使用。八、中医治疗中药治疗本病疗效显著,依据本病病因病机,结合皮损色泽,水疱、脓液的质地,患者的舌脉及伴随的症状,进行综合辨证,大约治疗月余开始见效,治疗1-2年多数患者都能彻底治愈。近几年我的中国连续性肢端皮炎及掌趾脓疱病中医治疗QQ群(152901037)和微信群(lixixin666)里所有接受中药治疗的患者基本都达到了彻底治愈,使他们摆脱了疾病之苦。九、护理1、日常护理⑴查找病因,避免诱发因素,去除感染灶:如金属牙料及填充剂等;如有扁桃体炎、鼻旁窦炎及龋齿等应积极治疗。⑵消除精神紧张因素,应控制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于疲劳,注意休息。⑶防止外伤,避免搔抓,预防继发感染。2、饮食调理⑴忌食辛辣腥鳝刺激之品,如鱼虾、海鲜、羊肉、辣椒、烟酒等。对于鸡鸭、猪肉、鸡蛋、牛奶、蔬菜及水果等食物,则应摄入充足以保证营养。⑵忌口应该视个体差异而定,一味忌口,将使人体丧失大量营养,不利于病情恢复,若摄入某种食物后皮损加重,则应加以控制。个别对谷胶蛋白不耐受的患者推荐无谷胶饮食。十、预后1、本病病程特征为静止期和进展期交替出现,病程一般持续10~20年,一般预后良好。2、临床提示连续性肢端皮炎、掌跖脓疱病,疱疹样脓疱病,此类疾病性质相近,并可彼此转化。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为乳多空病毒科的乳头瘤空泡病毒A属,属DNA病毒,是一种嗜上皮性病毒,主要型别为HPV1、2、6、11、16、18、31、33及35型等。该类病毒具有高度的宿主和组织特异性,只侵犯人类,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人类皮肤角质形成细胞、黏膜鳞状上皮细胞是其唯—天然宿主,尚未能在组织培养或实验动物模型中培养成功。HPV不经血流扩散,不产生病毒血症,也不易被免疫系统识别。病毒侵入人体后停留于感染部位的皮肤和粘膜中,潜伏期最短6周,最长2年。HPV感染表皮引起的增生性病变称为“疣”,感染粘膜鳞状上皮引起的增生性病变称为“乳头瘤”,至今已发现的HPV基因型有130余种。其中常见的高危型HPV病毒有:16、18、31、33、34、35、39、45、51、52、56、58、59、68共14个型别;而中国人群常见致病高危HPV病毒有16、18、33、52、58等5个型别;一般致病高危HPV病毒有31、34、35、39、45、51、56、59、68等9个型别。疑似高危型HPV病毒有:26、53、66、67、70、73、82共7个型别。常见低危型HPV病毒有:6、11、32、40、42、43、44、54、61、72、81、89共12个型别。HPV感染后在细胞核内复制,引起细胞增生,细胞核着色深,核周围有一不着色的空晕,此种病变细胞称为空泡细胞(Koilocytoticcell),人体感染HPV病毒后主要有三种临床表现:①临床显性感染:即皮肤粘膜出现肉眼可见的赘生物,位于湿度较低或较干燥部位的生殖器疣小而呈扁平状;位于湿润部位的生殖器疣则为丝状或乳头瘤状,易融合成大的团块,常附着在一个软而宽的蒂上,质地柔软,表面高低不平,颜色大多为红色、淡红色,也可呈淡白色或灰白色。②亚临床感染:即上皮细胞已经受到(HPV)病毒感染,但皮肤粘膜外观尚未出现肉眼可见的变化,采用醋酸白试验则呈阳性,可清晰的显示病灶稍膨起变白,呈扁平状,或体积较小无蒂,即所谓“醋酸白现象”。近年来由于HPV-16、18亚型感染的增多,因此亚临床感染病例增加。亚临床感染为病变过渡期,可向其他两型演变,如何演变要取决于机体的免疫功能等。③隐性临床感染:即感染部位的皮肤粘膜外观正常,皮肤粘膜内仅有HPV DNA。用5%醋酸白试验则皮肤粘膜呈阴性,采用核酸杂交技术或PCR技术检测则HPVDNA呈阳性,临床也称(HPV)病毒携带者,可发展为亚临床感染或临床显性感染。临床上同样是感染了HPV病毒,为什么有些人长疣体,而有些人却不长呢?生殖器皮肤黏膜感染了HPV后是否出现疣体主要取决于HPV的亚型、感染的部位及机体的状态,尤其是细胞免疫的状态。临床所见有20余个HPV亚型可引起尖锐湿疣,最主要的HPV亚型是HPV-6、11、16、18,除此之外,还有5、8、13、32、33、34、40、42、43、44、53、54等感染皮肤黏膜后也易长出疣体,而其他的HPV亚型感染人体后就相对不易长疣体。双方性接触时易受损伤的部位,如男性包皮系带旁、冠状沟,女性后联合为临床上易出现疣体的部位。HPV亚型感染人体后,会不会长疣体,还与人的免疫功能有关,机体免疫功能有缺陷,尤其当细胞免疫功能有缺陷者,如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者就易长疣体,且疣体生长速度较快,也就是“临床感染”或“亚临床感染”状态;而免疫功能好的人可能就不长疣体,即所谓的“隐性感染”状态。就是对同一个人来说,如果免疫功能变差了,原来是不长疣体的“隐性感染”,也会长出尖锐湿疣,变成“临床感染”状态,甚至癌变。在实际的临床中,感染HPV病毒而不长疣体,即“隐性感染”者占了大部分,这种感染靠医生的肉眼或醋酸白试验是检查不出来的,只有通过PCR基因检测方可确诊。说到这里就能理解为什么有时候夫妻双方,一方有不洁性行为感染了HPV病毒却不长尖锐湿疣;另一方被感染后却长了尖锐湿疣。由此可见这种“隐性感染”患者因为没长疣体容易被忽视,也容易将HPV病毒传染给他人,反而有更大的危害性。临床上多数患者认为没长疣体就是病情轻,或认为通过治疗疣体去掉了就是治愈,然而,没长疣体不代表病情轻,轻重的区别是看你感染的HPV病毒是高危型别,还是低危型别;只去掉了疣体,也不代表治愈,HPV病毒还会复发。所以,治疗湿疣不能只注重去除疣体,治疗的关键是要彻底杀灭湿疣病毒,无论有没有长疣体,只要确诊了HPV病毒感染,都需要积极治疗,待检查HPV病毒转阴,才属于彻底治愈。本文系李希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加入的其他科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