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问题的解决程度是用使用模式来衡量的。就算是结构问题,最后也是依靠使用模式来预防和维持效果。而模式的控制、使用、维持及记忆其实是大脑的工作内容,所以无论是神经康复,运动康复,疼痛康复等康复到最后都是大脑工作方式的康复。大脑控制着我们各个系统指挥着各系统的工作,大脑又是一个比较强势的司令,下达的指令要执行,可以说我们的身体了解我们的大脑要做什么,可是大脑有时候会选择性的忽略身体的反馈,进而出现了很多的病理生理,代偿等。所以让大脑重视身体的反馈或者用一些小手段骗大脑可以作为手段暂时的使用,比如镜像疗法等。那么大脑在何种情况下更容易学习,其实是在对错之间,有对错的体会能够让大脑兴奋。太容易太难都不好,7对3错有可能是个好方案。如果大脑可以按照生理的方式恢复,我相信会随着使用越来越优化,康复更多的是给大脑创造一个便于生理性恢复或者说接近生理性恢复的机会。否则越来越差。那么这个机会如何建立,个人觉得接受正确并翻译出正确的信息能被大脑所识别和使用是第一步。无论何时大脑都是在通过感觉在采集着信息,通过采集的信息翻译信息又发出各种指令,所以信息的对错直接决定着指令的对错。周围神经约中有83%为感觉神经,17%为运动神经(上行传到通路比下行传到通路多也可以说明),这说明问题。异常使用模式的调整或者是正确使用模式的建立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否则建立起来的只是一种需要持续维持且会越来越差的代偿不是生理性的优化。那么如何的取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个课题,日后再做思考。康复:靶向的目标都该是干预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康复:尽量给大脑的生理性恢复创造有利的机会
摆动相的肌肉控制模式与支撑相的活动不同。摆动的需求几乎激发了所有下肢屈肌的协同作用。与此相反,对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在支撑相的要求是有序的,通过各肌肉的重叠活动参与。摆动相的问题从上往下找(从近端开始考虑再向远端)支撑相的问题从下往上找(从远端开始考虑再向近端)背阔肌的上部和大圆肌的复合体在步行中有2次活动爆发,它们都出现在双支撑相。第一次就在同侧足跟着地之前,此时肩关节处于最大屈曲位且持续直至同侧摆动前期结束。步行中上肢的其他肌肉均没有参与上肢摆动(三角肌前束,冈下肌,胸骨,胸大肌锁骨头,菱形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说明上肢在步行中的摆动是绝大部分的参与继发于胸椎的旋转。腰椎在步行中以屈伸为主。头——胸——骨盆的结构的基本稳定性取决于髋关节的肌肉对骨盆的控制。髋关节的外展肌和伸肌这两个肌群,是骨盆控制的主演来源。躯干肌低强度的活动不会影响骨盆的运动。臀大肌上部和臀中肌在摆动相末期的后段开始活动,并且活动会一直持续到支撑相中期的中间时段,直到它们在支撑相中间时段处于放松状态,活动才慢慢减弱。臀大肌和臀中肌的功能性肌力需要强化。在步态中常见一些支撑相中期后的下肢内旋其主要原因为伸髋和髋外展肌群功能性肌力不足。躯干肌的低强度运动主要是维持姿势并形成力的高效传导。在支撑相中期中间时段腘绳肌开始参与伸髋。头——躯干——骨盆对侧最大位移出现在摆动相中期,与对侧支撑相末期有关联。双支撑相是重心从双腿间转移的关键。此时注意臀中肌的前部纤维和阔筋膜张肌的配合(出现生理性内旋)。
近几天连续看了两例脑卒中后抑郁的患者,觉得应该让大家了解一下相关方面的知识。脑卒中后会有30-60%的患者出现抑郁症状,有的患者经常哭泣,尤其遇到亲戚朋友探视时更为明显,有的患者会出现不愿意见亲戚朋友,沉默寡言,疲劳乏力,严重影响康复效果及预后。甚至有自杀念头。此时需要极大的心理安慰及家庭集体心理疏导。每个患者都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所以家属和医生一定要有极大的耐心确保患者安稳度过此阶段,才能获得最大的康复效果。同时口服抗抑郁药物缓解症状。
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很多,比如不规律饮食,大怒大喜,过度疲劳,过度吸烟饮酒等;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综合征等。好多患者在发病前不注意控制自己的不良习惯,一旦发病就痛改前非,殊不知此时已留下病根,造成血管条件极差,容易再发,给家人及社会带来负担。因此定期体检非常重要,要从关爱自己的身体入手,爱健康爱自己才能爱家人才能爱社会。防永远大于治。在这点上美国并不是医疗技术跟我们差距太大,而是他们在要患者用医保之前必须能达到他们所要求的每年定期体检及两次的牙医检查上,所以他们更注重早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这是不是我们可以借鉴呢?
肩周炎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退行性变,多发生在50岁左右。如果治疗不当会引起肩关节的功能活动受限,从而影响日常生活能力。因此一旦发生肩痛活动受限,应立即就诊,不要等病情严重时再就诊,延误了最佳的治疗时机。目前广义的“肩周炎”包括了肩关节滑液囊病变(如肩峰下滑囊炎)、盂肱关节囊病变(如冻结肩)、肌腱及腱鞘的病变(如冈上肌腱炎、肩袖破裂、肱二头肌长头腱及其腱鞘炎、撞击综合征等)和其他肩关节周围病变(如喙突炎、肩锁关节病变等)四大类疾患。狭义的则指“冻结肩”或“五十肩”。根据不同的类型及各时期功能障碍,选择不同的物理因子。如只有肩痛可以给予高频及中频电疗、激光等,如有肩部粘连可给予中频及冲击波,关节松动训练等治疗,希望患者早期在疼痛许可的范围内增加肩部的活动可减少粘连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