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岁的张大爷眼睛不仅有白内障,还伴有散光、老花,去医院就诊前以为要花大量的精力、物力,没想到医生说一个手术就都解决了,张大爷一下子没缓过来:“现在医疗技术这么厉害了?”白内障患者多伴有散光有数据表明,近20%白内障患者有低于50度低度散光,超过50%白内障患者有超过75度角膜散光。在我国,屈光不正人群已达4.8亿~5.3亿,散光患者便是“主力”,我国目前白内障患者已占据全球总数1/3,其中很大一部分又是白内障合并散光患者,而大多数患者并不知道散光对视力的影响白内障手术患者人群中,约5人中有1人合并散光散光是指光线不能聚集于同一焦点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饱受散光及白内障双重困扰的患者,就像是看不到实物的真正样子,无法享受大千世界的美好,严重影响了日常工作和家庭生活。从感受来讲,他们可能会有头晕、头痛、恶心等情形外,视野上会有部分扭曲,且会因看远看近都不清楚而有瞇眼、皱眉、歪头等不良姿势,大大影响生活品质,若夜晚开车的话,还容易发生危险。散光人工晶体提高了患者脱镜率在屈光白内障研究的路上,白内障领域、视光学领域及晶体的设计等方面,均发现角膜散光是导致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力不佳的重要因素之一,可明显影响白内障摘除术后的视觉质量。以往白内障患者矫正散光,只能通过配戴框架眼镜或角膜接触镜,或接受角膜缘松解术,角膜激光手术等方式进行散光矫正,但近几年来,随着散光人工晶体的问世,白内障散光的矫正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多项临床研究结果表明,散光人工晶体矫正范围广,手术预测性强,术后效果良好、稳定,可以显著降低白内障患者术后的残留散光度数,提高患者的裸眼远视力和脱镜率。能一并解决白内障+散光随着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不单是“复明”手术了,而是已经演变成“屈光”手术。选择适合的人工晶体可兼顾看近、看中、看远的需求,帮人们摆脱戴眼镜的烦恼。而散光人工晶体,就是将散光矫正与人工晶体的球镜度数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屈光性人工晶体,目前在临床已经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功能:能矫正角膜源性散光,消除或减轻散光引起的视力模糊问题,同时还可获得近、中、远全程视力。不但治疗了白内障、同时也矫正了角膜上的散光,最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的视力。优点:对成年患者无明确年龄限制,可提供清晰的远距离和近距离视力,中距离视觉也能满足日常需求。并可矫正角膜性散光。关键点:术前散光度数的确定、术前散光轴定位以及术中散光人工晶体植入位置的把控。适合人群:散光超过75度的成年各年龄段的患者。人工晶体目前已经从过去的单焦点晶体,发展到了现在的多焦点晶体(看远、看中、看近都很清晰),这让患者在术后能达到年轻时的视觉效果,实现全程优视力。那些白内障伴有散光的患者,在晶体的选择上,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决定,但是,无论选择的是单焦点或多焦点晶体,都可以选择带散光矫正功能的晶体,解决白内障散光的问题一个手术就都搞定了。单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精准矫正散光●实现不戴老花镜的远视力●双面散光设计的优势●出色的旋转稳定性双焦点散光矫正型人工晶体●矫正散光,提供近视力和远视力●优化的光学设计,出色的旋转稳定性●摆脱老花镜的束缚●对视力有特殊要求的患者(近距离阅读和夜间开车)●也能给出满意的解决方案
问:医生,您好,我今年46岁,是一所高校老师,平时教书做科研乐在其中。这两年不行了,眼睛开始花了,两眼视力模糊、远近都看不清楚,以前近视戴眼镜也习惯了,现在可好,近视老花两副眼镜来回换,特别不方便,每次开车都提心吊胆的,请问能手术吗?郁闷的张先生俗话说“花不花,四十八”。是说老花眼在48岁是个关键期。如同人老了会长白头发、皱纹一样,眼睛出现老花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也是身体开始衰老的信号。一般从40-50岁左右眼睛就开始出现老花了,而且还会以每5年增加50度的速度递增。人人都会发生老花眼当我们用眼睛看物体时,光线通过角膜和晶状体后投射到视网膜上来成像。正常情况下角膜和晶状体是透明的,以便光线可以顺利地进入眼内。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随着镜头的拉长和缩短,就能清晰地看到远处和近处的物体。当眼睛衰老、晶状体弹性变弱,也就是照相机的镜头不能自如的伸缩时,看到的物像开始“跑焦”,无法看清物体,就形成了老花眼。有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的人群,未经矫正的老花人数约3.71亿人。中国人过了50岁,就有81%的人眼睛会出现老花。而且老花的程度会随着年龄增加而变化,老花眼镜的度数也会逐渐加深。一般40~45岁的人(没有近视、远视或散光),老花的度数约在100~150度;50岁约200度;60岁约300度;60岁以后由于晶状体基本完全硬化,度数就变化不大了。一旦得了老花眼,是不可能发生逆转的!这些原因让你“视近不能”得了老花眼的朋友常常出现视近物模糊,阅读容易疲劳,伴有眼酸胀、流泪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是什么原因让我们“老眼昏花”的?1、年龄因素年龄是影响眼睛调节能力的一个最主要因素。随着年龄增加,晶状体的弹性会变低,密度增加,逐渐形成老花眼。2、屈光不正近视和远视都属于屈光不正,但是远视比近视出现老花眼的时间要早。近视患者佩戴框架眼镜后,减少了同样阅读距离的调节要求。另外,带隐形眼睛的患者也会较早出现老花眼。3、用眼习惯晶状体的调节需求与视线距离有直接关系。长期从事近距离用眼工作的人,睫状肌长期处于疲劳状态,比从事远距离工作的人更容易出现老花眼症状。4、药物影响应用胰岛素、利尿药等药物的患者,晶状体含水量发生改变,导致调节力下降出现,因此出现老花眼的时间会比较早。5、先天及后天因素如有先天性眼疾,角膜外伤,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导致房水,晶状体屈光指数减少,玻璃体屈光指数增高等也会引起老花眼,这种情况多见于老年人和糖尿病人群体。有了老花眼不用太担心,有改善的方法老花眼是任何药物都无法预防和治愈的。早期老花眼可以通过一些的康复训练手段得以缓解。1、反转拍也叫双面镜,是一种简便的视功能锻炼工具。别小看这个东西,功能很强大的!每天坚持翻一翻,能有效训练睫状肌,改变它的工作状态,增加其肌肉力量和运动速度、幅度,提升调节能力。是目前比较常用的、便携式的眼保健工具。2、字母表操可改善眼睛的调节幅度、提高调节灵活度;包括小字母表和大字母表,均由100个视标组成,每行10个视标,共10行。分别置于40cm处或≥3米处的墙面(大字母表需与眼睛在同一水平高度)进行视觉训练。老花眼一段时间后,采用训练的方法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时,就需要考虑采用人工晶体置换的办法了,在摘除白内障的同时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或真正具有调节作用的人工晶体来实现全程清晰的优视力……把老花镜“放”到眼睛里上面说到的张先生后来到北京博爱医院眼科进行了全面检查,在与专家充分的沟通和表达了自己工作、生活的用眼需求后,最终,专家根据他的各种检查结果和他的需求为他选择了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整个手术过程数分钟,没有任何痛苦,术后第一天就达到了满意效果,一周后张先生双眼远、中、近的视力均在0.8~1.0左右,他再也不用两副眼镜来回倒着用了。张先生说,现在看东西特别透亮,不管是开车、做科研还是上课,连最后一排学生的脸都看的清清楚楚,眼睛也很少疲劳,“返老还童了”,结束了与近视和老花“相爱相杀”的生活后,张先生形容摘镜后的感觉:简直焕然一新的世界开启了人生新的生活!谁说老花眼一辈子离不开老花镜?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手术治疗老花眼越来越受到欢迎,在美国、德国、日本等国家已经有超过800多万老花眼接受了手术治疗,效果十分理想。在帮助人们摆脱老花眼的手术治疗上,多焦点人工晶体功不可没。多焦点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老花眼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运用高科技光学技术设计的不同焦距,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远、中、近三个焦点,模拟人眼的变焦能力,让人眼重新拥有更完美的远中近全程优视力。人们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看近——看报纸、手机、各种标签,还是中——打麻将、做饭、用电脑,以及看远——看电影、开车、散步……老花眼的人群再也不用借助老花镜了。在彻底矫正老花眼的同时,多焦点人工晶体手术同时也解决了白内障存在的可能性。卓越的术后视觉质量可以满足高质量视觉感受的追求,特别符合精密计算机专家、摄影家、艺术家、办公室人员等对用眼高要求群体。
通常,我们说如果视力障碍的原因只有白内障一种原因,术后视力一般都有可能恢复正常,当合并有其他影响视力的眼病时则取决于疾 病的严重程度和疾病的性质,如眼底病变、玻璃体和视神经病变等。我们常常将白内障比喻为照相机镜头,而眼底则比喻为底片,手术将病变的镜头去除,换成透明人工晶体达到复明。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应用机械振动原理通过3mm或更小的切口将白内障击碎成乳糜状,同时通过灌注抽吸系统,将乳化的物质从眼内吸出,达到白内障摘除的目的。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与传统的白内障摘出术相比,手术采用表面麻醉(点麻醉眼液);手术切口小,1.8~3mm,对眼部的损伤小,散光小,术后恢复快,无需住院,且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手术时间短,一般只需要5~10分钟左右即可完成,最大特点是无须等待白内障成熟即可手术。
白内障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时会自然停止在某一个阶段,早期白内障用一些药后病情可能会减慢发展,视力也稍有提高;当白内障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药物治疗是无效的,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一种药物可以使混浊的晶状体变为透明,所以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方法,通过手术将混浊的晶体摘除,同时植入一个人工晶体而复明。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国际上公认最佳的手术方式。 超声乳化技术是通过超声乳化仪手柄产生的机械振动将混浊晶状体击碎成乳糜状,然后吸出,同时植入一枚人工晶体,其特点是切口小,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1)患有白内障,什么时候是手术时机?主要根据个人对视力及生活质量的要求、晶状体混浊的程度,全身情况等。通常视力在0.4以下可考虑手术;也有一些相对年轻的病人因工作需要,手术时机可以提前,比如0.5或0.6,甚至0.8也可以考虑手术治疗。植入多焦点人工晶体可以很好使视功能得到恢复,甚至可以脱镜,也就是矫正了白内障手术前的存在的近视、远视和散光。2)患有全身疾病是否可以手术?要求全身疾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此时空腹血糖在8mmol或以下;高血压在160/90mmhg以下;心功能良好无急性发病等。
如发现视力逐渐下降,视力减退、眩光、近视倾向、单眼复视眼前有雾状混浊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进行如下检查:(1)视力及屈光检查:检查患者视力下降程度(2) 裂隙灯检查:检查晶状体的混浊程度和眼前节有无其他疾病,如角膜混浊等(3)眼底检查: 检查是否有影响视力的视网膜疾病、视神经和黄斑病变等
白内障的发展情况因人而异,多发于双眼,主要症状有视力减退、眩光、近视倾向、单眼复视等。 老年性白内障早期几乎无症状,到了一定程度则出现轻度的视力下降,眼前有一层白雾,或眼前出现固定不动的黑影,视物变形,单眼复视,以后视力逐渐下降且不能用镜片矫正。 某些病人在白内障发展过程中,由于晶状体吸收过多的水分而使体积增大,阻碍房水畅通,导致眼压增高,即可出现眼球剧烈胀痛,伴有恶心呕吐等现象,称为膨胀性青光眼,此时应立即就医,以免产生不可挽救的结果。 晚期视力逐渐丧失至眼前手动或光感,此时可见瞳孔区有白色混浊。
1 该症不需要急诊手术。 2 眼球有破裂伤时是手术的绝对禁忌症。 3 即使CT 片显示有眶壁骨折,无复视及眼球内陷,也不需要手术。 4 如果有复视,经过两周观察,无改善,应行手术整复。如经过两周观察,复视大部分消失,仅极度向上看,或向下看时有复视,可继续观察至四周,若仍有复视应手术治疗。 5 非手术治疗:可行眼球运动训练,可改善局部循环,促进水肿消退,有利于复视消失。还可以口服激素,血管扩张药及神经营养剂。
1、因病种类不同,激光治疗常需要多次间断进行,需要患者耐心配合,才能见效。 2、激光治疗并不改善视力,只是减少远期的并发症。合并黄斑水肿者,激光手术前后需要针对黄斑部病变继续治疗。 3、患者在激光治疗时,可有轻度疼痛感及一过性视力下降,这些可自行恢复,并不影响效果及健康。 4、激光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均能达到预期的目的,说明激光治疗是有效的,但是少数患者可能出现反应性水肿、出血、渗出、视力下降等情况,这与患者原有眼底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5、激光治疗前,我们会给您滴表面麻醉药水,并散大瞳孔,做激光时需要您的配合,不可以随意转动眼球。如配合不好,易容损伤黄斑中心,则视力严重下降。 6、激光治疗视网膜周边变性和裂孔的目的:通过激光光凝在视网膜裂孔周围造成脉络膜视网膜粘连,可以预防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发生。 7、激光术后追踪观察:应于激光后2周、一个月、三个月复查眼底,以后定期每月复查一次,直到病变消退为止。观察光斑形成情况,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眼底病必须激光后3个月再做造影,观察激光斑是否完全覆盖无灌注区,新生血管是否全部消退等。
阿托品散瞳验光流程及注意事项 1、 双眼点阿托品眼用凝胶3天,每天早、中、晚各一次。第四天不用用药,直接到医院复诊验光。 2、 注意:点药后压迫双眼泪囊区(内眼角)5分钟,目的是防止阿托品流入鼻腔,引起鼻部吸收,减少副作用造成孩子口干、脸红等不适现象的发生。 3、 阿托品可使瞳孔散大,散瞳期间畏光、视近困难均属正常现象,出门避免强光刺激,可带墨镜或帽子。 4、 散瞳期间不要近距离用眼,例如:看书、画画、弹琴等近距离用眼。 5、 部分患儿散瞳后出现颜面潮红、口渴现象,这些副作用大多在4-5个小时左右自行消退,一般无需特别处理。可多喝水, 6、 散瞳停药后,大约3周瞳孔才能恢复正常,但因个体差异,瞳孔恢复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均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