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是鼻炎的高发季,很多鼻炎患者面对鼻痒、喷嚏手足失措,用药调理也不得章法,导致鼻炎长久不愈。鼻炎不是小病天气转冷,加上空气污染、风沙、人口密集等,抵抗力弱的人就成为易感冒人群,而感冒便容易引起鼻炎高发。由于急性鼻炎和感冒症状过于相似,都是鼻塞、头痛、打喷嚏、流鼻涕,有人就会错将鼻炎当感冒治。吃了感冒药,却未见好转,反复发作,直到转成慢性鼻炎。还有人虽然知道自己得了鼻炎,但认为“不耽误吃不耽误喝”,是小病。 实际上,鼻炎发病的临床症状各异,除了鼻痒、喷嚏,时间一长还会导致头痛、头晕、记忆力下降等,甚至会并发肺气肿、肺心病、哮喘等严重疾病。鼻窦炎长期反复发作又未得到及时治疗,炎症就会扩散至邻近器官、组织。同时还会增加患鼻咽癌的可能。因此慢性鼻炎患者,应提高警惕,一旦患病不可掉以轻心,要早日给予治疗。三“保”防慢性鼻炎冬季鼻炎以慢性鼻炎患者居多,主要症状是鼻堵塞。如果能从生活方式上戒除发病诱因,可以大大降低慢性鼻炎的发病率。保暖。出门时应关注气候变化,遇冷及时增添御寒衣、裤、围巾、手套和鞋帽,尤其是迎风时需戴口罩。可保持鼻腔的湿度,同时预防感冒等疾病。另外,香水、化妆品等都会刺激鼻腔黏膜,应尽量避免接触。保湿。保持室内空气的温度和湿度。暖气或空调的过度使用,会导致鼻腔干燥及黏膜上皮的抵抗力减弱。如果合并使用空气加湿器会有较好的效果。开空调的房间应注意每天开窗通风,补充室内的新鲜空气,放置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湿度在30%以上。保持清洁。为增强鼻腔黏膜的御寒抗病能力,每天早晨可用冷水洗脸。学会正确的擤鼻方法也是保持鼻腔清洁的关键。可先用手指压住一侧鼻孔,轻轻向外吹气,对侧鼻孔的鼻涕即可擤出。一侧擤完,再擤另一侧,切勿用力过猛。过敏性鼻炎多吃水果过敏性鼻炎是鼻腔黏膜对吸入空气中的某些成分高度敏感所致,主要表现为爱打喷嚏,流清鼻水。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冬季空气流通不畅,更多的过敏原会鼻炎导致复发。对此,尤其要注意下列事项。远离过敏原。过敏性鼻炎患者的卧室内最好不要铺地毯,不用羽毛被褥,也不要存放有刺激性气味的物品。窗帘、被褥要经常洗晒,以防螨虫及其分泌物诱发过敏性鼻炎,冬天若长时间没出太阳,最好用60℃以上的温水浸泡20分钟后再清洗。室内应勤打扫,最好用吸尘器,或用湿布擦拭。对动物皮毛敏感者忌养宠物,对花粉过敏者最好不要在室内种花草。冲洗鼻腔。随时保持鼻腔清洁,最好每天用温的生理盐水冲洗鼻腔1~2次。养成这一习惯不仅能把鼻腔分泌物清除出鼻腔、缓解鼻黏膜充血,还能清除进入鼻腔的花粉、灰尘等会刺激鼻腔的过敏原和细菌,并让鼻腔不再干燥。洗鼻工具可选择医用注射器、鼻腔喷雾瓶或电动洗鼻器。多晒太阳。由于紫外线照射有脱敏作用,因此,过敏性鼻炎患者在冬天常晒太阳有助病情缓解。晒太阳的时间最好选择上午8~10时和下午4~5时。此外,过敏性鼻炎患者冬季要多吃水果。B族维生素与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含量丰富的蔬菜水果、谷类,富含维生素E的食物,如坚果、小麦胚芽等,可有效减缓过敏现象,并可以预防免疫功能衰退。除了多吃有益的食物外,慎食鱼、虾、蟹类食物,太过油腻、太咸、太酸或辛辣的食物也应尽量避免食用。再教您三大秘笈秘籍之一:健康饮食。过敏性鼻炎患者最好清淡饮食,少吃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以及煎炸食物。“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尘螨、花粉、宠物等过敏原;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经过敏原测试,如证实对蛋、牛奶、虾蟹等食物过敏,应避免此类食物的摄取。秘籍之二:每天保证运动一小时。“临床上,体质较好的人,过敏性鼻炎的发生率也较低。”“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每天最好能保证一个小时的运动,如跑步、游泳、骑单车等。运动后,人体全身血液循环加快,鼻部由于过敏出现的鼻黏膜水肿就会明显改善。”“至于患过敏性鼻炎的宝宝,对于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让宝宝从夏天开始游泳,一直游到天气开始转凉;也可以从夏天最热时开始,给宝宝洗冷水澡,一直洗到天冷为止。这样宝宝的鼻子可以逐渐适应冷刺激。同时,也能提高宝宝免疫力。秘籍之三:用生理盐水喷鼻。即用生理盐水把鼻腔内的过敏原、病菌、炎性分泌物等脏东西清除,减轻鼻腔黏膜水肿,恢复鼻腔自身的排毒功能,从而消除鼻炎症状。此方法对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和慢性鼻窦炎都有很好的效果。“如果没有生理盐水,也可以在温水中放少量食盐(味道稍咸即可)自制生理盐水,倒入空的滴鼻液瓶中滴鼻即可。”
春江水暖鸭先知,初秋降温鼻先知。立秋之后3个月,由于草木凋零、昼夜温差较大,部分人抵抗力下降,细菌、病毒容易趁虚而入。加之空气中粉尘增加,容易导致过敏性鼻炎的发生。患者常见症状有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等,有时还会合并过敏性结膜炎一起发病。容易出现过敏的人群在这个时候就需要进行预防啦。夺命季节:鼻炎是会呼吸的痛过敏性鼻炎又称枯草热或花粉病,是机体对某些过敏原敏感性增高而发生在鼻腔黏膜的变态反应。本病分为常年性及季节性发作,前者过敏原以屋内尘螨、霉菌等为主,后者过敏原主要为花粉,多见于中青年,常有家族遗传史。立秋节气之后,“夏秋季花粉症”的爆发期。此后三个月内,全国数以千万计的人群将被眼睛痒、鼻痒、喷嚏、流鼻涕、鼻堵、咳嗽、憋气、喘息所困扰。过敏性鼻炎是小毛病吗?过敏性鼻炎不仅可以引起鼻痒、打喷嚏、流清鼻涕、鼻塞等症状,给正常生活带来不便,而且还可能会引起眼结膜水肿,以及嗓子发干发痒,引发过敏性咽喉炎,严重时还会诱发支气管哮喘。据统计,过敏性鼻炎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控制,约有25%的患者会发展为哮喘。同时,过敏性鼻炎若不及时进行治疗,还有可能诱发鼻窦炎、鼻息肉,并有可能导致中耳炎、嗅觉下降甚至丧失。过敏性鼻炎,惹不起躲得起预防和控制过敏性鼻炎,首先是要远离过敏原,做过敏原筛查,明确过敏原后加强对过敏原的阻断,是防治过敏性鼻炎的根本,也是最基础的,如果不重视过敏原的阻断,其他的治疗方式也是事倍功半。如果能够远离这些过敏原,过敏性鼻炎就能不治而愈;即使做不到完全远离,隔离阻断部分过敏原,也能减少过敏性鼻炎的发作。过敏性鼻炎有什么自我防护妙招?一避 | 二洗 | 三锻炼一避:避免接触过敏原对于那些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最简单、最好的办法就是远离过敏原。对于季节性过敏性鼻炎患者,在过敏季节尽量减少外出,出门时佩戴口罩,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去其他没有过敏原的城市或地区。而对于许多常年过敏性鼻炎患者,其生活中有一个看不到却无处不在的过敏原,那就是尘螨。所以,常年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日常要保持环境卫生,减少环境中尘螨浓度。二洗:鼻腔冲洗冲洗鼻腔的目的就是将附着在鼻黏膜上的一些过敏原冲洗掉,从而减轻过敏反应,同时如果鼻腔冲洗液的浓度高的话还可以起到减轻鼻腔黏膜水肿的作用。症状比较严重的过敏性鼻炎患者,还是要到医院,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比较专业的洗鼻器及洗鼻液。三锻炼:提高身体抵抗力适度规律的锻炼、充分的休息、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也是防治过敏性鼻炎比较有效的方法。不良的生活习惯或者过度劳累会使人的免疫力降低、抵抗力下降,过敏性鼻炎的发病症状也会加重。所以,患有过敏性鼻炎的人最好戒烟酒,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要规律。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急症宜内服外治相结合。对过敏性鼻炎治疗最理想的是针对过敏原治疗,但多数不能及时找到过敏原或无法完全规避接触过敏原。因此,应秉承“急则治其标”,进行抗过敏对症治疗。针对急性过敏反应引起的鼻痒、喷嚏频频、鼻流清涕、鼻塞等症状,可以局部应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鼻喷雾(雷诺考特)、糠酸模米松鼻喷(内舒拿)剂进行治疗;或用抗组胺药如盐酸氮卓斯汀鼻喷剂(爱赛平)治疗;对于鼻塞较重者,可用鼻内减充血剂如呋喃西林麻黄素滴鼻液等对症缓解鼻塞,但疗程应控制在7d以内。内服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物如枸地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等,或抗白三烯药如孟鲁司特钠等。而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独特的疗效。中医治疗本病以补肺、固表、益气、固肾为主,中药方常选玉屏风散合苍耳子散、补中益气汤、金贵肾气丸等加减治疗,中成药则主要有辛芩颗粒、玉屏风散、通窍鼻炎颗粒等。而外治法中针刺、埋线、鼻丘割治等也常常收到较佳疗效。(整理自网络)
过敏性鼻炎的好发年龄在12-40岁。症状是喷嚏每天数次阵发性发作,每次多于3个,甚至连续十余个或数十个。多在晨起、夜晚或接触过敏源后立即发作。现代人生活节奏快、精神压力大,也是成年人患变应性鼻炎的因素之一。要学会轻松生活,给自己减压。疑问1:过敏性鼻炎能根治吗?网站一搜,随处可见“过敏性鼻炎能根治”的广告,到底是不是真的能根治?专家说:“根治可能性不大。过敏体质是遗传决定的,目前暂无方法可以改变。”过敏体质反映在鼻腔表现为过敏性鼻炎;在皮肤上表现为荨麻疹;在支气管体现为哮喘;在消化系统体现为食物过敏等,在身体不同部位有不同体现。药物治疗不了,手术方法能解决吗?专家表示,手术只能改善症状,但达不到根治效果。筛前神经阻滞、下鼻甲部分切除等手术,只能在一定时间段内减轻喷嚏、鼻塞等症状。网上也有不少读者认为脱敏能治疗过敏性鼻炎。目前,较多用的是单一过敏原的脱敏治疗(皮下注射),一般周期是二年多,但新近有一种快速脱敏的方法,总体时间可缩短3-4月。“脱敏治疗的有效率大概是70%左右,目前只对尘螨单一过敏原较有效”。疑问2:常清洗鼻子能减轻症状吗?洗鼻器是“洗”不掉过敏性鼻炎的。但理论上来说,洗鼻器的确可以冲洗掉吸入鼻腔的一部分过敏原,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一定程度上减少过敏原的接触,减轻症状。过敏性鼻炎患者,也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洗鼻器,不要擅自用高浓度盐水冲洗鼻腔,要根据症状使用生理海水或生理盐水鼻腔冲洗。疑问3:过敏性鼻炎并发症能控制吗?过敏性鼻炎会引起多种并发症,给治疗带来难度。“过敏性鼻炎向鼻腔和鼻咽部发展会导致鼻息肉、鼻窦炎、分泌性中耳炎、咽炎,向下呼吸道发展会引起哮喘。”专家说,“在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可能同时合并支气管哮喘,而在哮喘患者中约十分之一的人可能会同时伴有过敏性鼻炎。通常很多病人着重治疗并发症,往往忽略了鼻子的治疗,所以,建议这类患者要上、下呼吸道的疾病同时治疗。”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最好的办法是长期治疗,使症状减轻,同时减少并发症。很多有过敏性鼻炎的患者通常是有症状了才治疗,其实,如果能坚持长期用药,根据患者不同时期不同症状使用口服抗组胺药、鼻内喷剂,还可辅助中成药等,尤其是季节性发病患者,若能在发作前用药,可明显减轻发作时的症状,且减少用药和降低医疗费用。祝您健康!
耳石症,医学上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主要表现为患者头部转动到某一位置时出现短暂旋转性眩晕。最常见的是从床上坐起、躺下、左右翻身、弯腰以及抬头时出现眩晕,持续时间不超过一分钟,当头部位置固定后眩晕会好转。耳石症的确切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年老、內耳供血不足、头部受到震动、中耳炎等因素有关。从目前医院接诊的患者来看,不少患者在诊治过程中曾经走过不少弯路,大多数病人往往以为自己患了颈椎病、内耳眩晕症或脑供血不足等。 生活中,其实耳石症临床很常见,约占眩晕病人的20%左右,学名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或变性的耳石聚集于半规管近壶腹处,当头位移至激发位时,耳石受到重力作用,向离壶腹方向移动而形成离壶腹内淋巴流,使嵴顶产生移位而引起的眩晕及眼震。 50-60岁女性为耳石症高发人群,诊断治疗时,必须做诱发试验,确定受累的半规管,才能进行正确复位。复位治疗效果非常好,大部分患者经过1-2次复位即可恢复,少数患者则需多次复位才能恢复。 值得注意的是,在失眠、感冒、外伤、骨折或手术卧床等情况下耳石症会复发,此外,平时起床或躺下、翻身动作不宜太快,洗头也尽量不要低头洗。 同时,除了中老年患者,近年来,一些“低头族”出现耳石症的现象不断攀升,而且越来越年轻化。张医师说:“这与工作、心理压力过大,导致疲劳、长期失眠、外伤、剧烈运动或生理变化有一定关系。特别是面对电脑时间过长导致疲劳的人,也易患‘耳石症’。”“低头族”如果上网和看手机时间超过40分钟,最好站起来活动一下四肢,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当运动,这样才能尽量避免耳石症的发生。
在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时候鼻腔局部喷糖皮质激素是一线的首选治疗药物。他们有明显的抗炎、减轻水肿的作用,可促使病变的鼻黏膜恢复至正常。所以经常有鼻炎鼻窦炎的患者或者患儿的家长询问其副作用,其中不少病人“谈激素色变”,对激素很恐惧。因为他们认为激素的副作用太大,不愿意治疗或者一旦症状好转就自行停药。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平时大家所接触的激素多指全身应用的糖皮质激素(静脉、肌肉注射或口服),如果长期应用其产生的副作用确实是不可低估的。而鼻腔使用的激素是局部用药,其使用的剂量相对全身用药来说是非常非常少的。下面我就用一张图解答下局部用药和全身用药的区别。拿最常用的雷诺考特和最常见的口服激素强的松做对比。就如上图所示,常用的鼻用激素每次用药量大约相当于口服或注射用药量的1%,而且真正能进入全身被利用的药物要小于所用药量的0.1%,所以有鼻用激素经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批准可用于3岁以上的儿童,而且目前有研究数据显示在使用推荐剂量的鼻用激素(连续应用两年)对儿童生长没有影响,所以说鼻用激素安全性是非常高的。相反,因为鼻塞症状的改善,睡眠质量的提高,对患儿的生长有正面作用;当然,并不是说鼻用激素没有任何副作用,有少数病人长期应用可能出现鼻腔干燥和鼻出血的不良反应,这时可同时配合使用一些海水冲洗鼻腔来减轻这种不舒服。有的家长对我们常用的三种鼻喷激素-内舒拿、雷诺考特、辅舒良说明书的最小使用年龄有疑惑(内舒拿3岁、雷诺考特6岁、辅舒良12岁)。其实三者有效成分上都是相似的,作用效果也差不多的。而且都是国际著名药厂的产品,所以安全性和可靠性都是可以放心的。之所以有使用年龄的差距是与当时所做的临床试验的年龄段有关。一个药物的研发完成后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才能正式投入生产,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一般先做18岁以上成人的研究,然后依次是12-18岁年龄段、6-12岁年龄段、3-6岁年龄段;这时候投入的不同就会导致说明书里面的适用年龄的不同。另外,说明书是当年上市后定好的,这几种药都有十年以上的历史了。在这十几年的使用过程中,国际上耳鼻喉科专科医生对于鼻喷激素有了更深的认识,多中心的研究表明鼻喷激素的安全性是可靠的。国际上上通常不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做药物临床研究(伦理的原因),所以大多数的药物对最小年龄的限定都在3岁以上(也只有国际上有实力的大医药公司可以把药物临床试验做到3岁)。这并不意味着这些药物不能用于3岁以下,但要在有经验的医师指导下谨慎(短期、小剂量)应用,否则3岁以下的婴幼儿无药可用。(转载自 李勇主任个人网站)
几乎每个孩子都经历过扁桃体发炎,不同的是,有的经过对症治疗很快好转,有的却迁延不愈成为慢性扁桃体炎,影响吞咽、呼吸。小孩扁桃体发炎,手术还是不手术呢?一般耳鼻喉科医生的观点是,扁桃体能不切就不切,能晚切就晚切,但是如果必须切,则应该尽早切除。4岁以前,扁桃体的免疫功能较强,成为人体抵御疾病的重要防线。但是,如果经常发生扁桃体炎,在长期炎症的刺激下,扁桃体反而成为一个“病灶”,引起其他器官的病变,如肾炎、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风湿性关节炎等,这种扁桃体对人体无益且有害。有的孩子扁桃体肥大,造成呼吸道狭窄,睡觉时经常打呼噜,甚至出现呼吸暂停。像这些情况,4岁以后如果保守治疗无效,应考虑及时手术,否则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育。出现下列情况应该选择切除扁桃体组织:1.既往有扁桃体化脓或扁桃体周围炎病史1次或以上者;2.反复急性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或者因其导致的感冒每年6—7次或以上者;3.扁桃体异常肥大者,一般超过三度大小,或者影响吞咽、甚至导致睡眠呼吸暂停者;4.两侧不对等大小,或者分叶状外生型扁桃体者;5、扁桃体新生物(最常见的是扁桃体囊肿或者乳头状瘤);6.二型变态反应相关性疾病的慢性扁桃体炎(如肾病、风心等)。对于家长普遍关心的扁桃体切除会否影响免疫力的问题,国内外的临床基础研究表明,扁桃体切除后对儿童的免疫功能影响不大。因为人体咽部有很多淋巴器官,切除扁桃体后,其他淋巴器官会迅速地代偿增生,弥补失去的这个器官的作用。
一、术后卧床休息2~3天,病人应少剧烈运动,不要用力咳嗽,一般需10天左右即痊愈。二、手术当日尽量少讲话,以避免引起伤口出血。同时注意观察伤口是否有出血现象,让病人将口中的分泌物轻轻吐出,看看唾液中是否有新鲜血液。三、全麻的患者术后6小时内去枕头平卧位,病人未清醒时应特别注意观察其是否有频繁的吞咽动作,避免将血咽下。四、密切观察4~6小时,若无伤口出血征象,可以开始进冷流质饮食(如冷牛奶),一般次日改为半流质或软食。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术后3~5天可给普食。注意不要吃带刺、带渣、带硬骨头食物,防止伤口被卡破出血。五、术后第二天即可温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口腔感染。六、术后可有发热现象,是由于扁桃体切除使局部细菌、毒素扩散所致,一般在2~3天内,体温不超过38℃,属正常现象,医学上称为手术热。若术后2~3天后体温不断升高,这是感染现象,应立即处理。七、术后24小时内伤口疼痛明显,次日疼痛逐渐减轻,一般5~7天疼痛逐渐消失。若伤口疼痛加剧,说明为感染征象,需及时用抗生素控制炎症。八、注意观察病灶性扁桃体炎术后有无诱发扁桃体炎并发症,如心肌炎、肾炎等。
掏耳朵,在民间俗称“挖耳屎”。不要因为带了个“屎”字,就觉得这玩意留着也没用,掏掏更健康。在四川满大街都有掏耳朵的,当地人叫“耙耳朵”,是人们休闲时的必选项目,部分掏耳朵的师傅甚至凭着一手掏耳朵绝活家喻户晓。那么,掏耳朵到底好不好?怎么掏耳朵才正确呢?今天,就让我们来了解掏耳朵的正确打开方式。为“耳屎”正名医学上称“耳屎”为耵聍,是外耳道皮肤耵聍腺分泌出来的一种正常分泌物与灰尘、皮屑混合而形成的。耳屎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部分人是干性耳屎,呈片状存在于外耳道内,人们称之为“干耳”。也有一部分人耳朵油脂分泌旺盛,耳屎比较粘稠、看起来颜色比较深,油油的,有的会流到耳外,这就是我们俗称的“油耳”。需要注意的是,无论耵聍是干性还是湿性,都属于正常现象,是由遗传基因和饮食习惯决定的,不需要过多在意。小“耳屎”,大作用1.杀菌作用——富含脂肪酸的耵聍,在耳道皮肤表面会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实验证明,耵聍里的化学成分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2.阻挡异物——耵聍因富含油脂,可以滋润耳道皮肤上的绒毛,这些绒毛能阻挡由外界的尘埃颗粒和微生物进入耳道深部,保持耳道的清洁。耵聍和绒毛还能防止昆虫和其他微生物对耳朵的侵害。3.保护鼓膜——能使耳道空腔稍稍变窄,对传入的声波起到滤波和缓冲作用,使鼓膜不致被强声所震伤。4.保持湿度——富含油脂的耵聍能使耳道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同时可使鼓膜保持弹性处于最佳状态,保持声音传导的稳定和顺畅。掏耳有风险,动手需谨慎在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刻意去清理耳屎的。一方面,我们的耳朵有一种自洁功能,那些小块耳屎、皮屑等等可随着我们开口说话、咀嚼以及头部的活动而自行掉到耳外,不会引起外耳道堵塞。另一方面,耳道内的菌群有自己的生态平衡,如果过多人为地去干扰、去掏耳朵可能会造成外耳道疼痛、瘙痒甚至损伤外耳道皮肤,引起发炎。频繁的掏耳可能使外耳道局部受到刺激反而造成耵聍分泌过多,若一不小心捅破耳膜,可能会引起感染,甚至导致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什么情况下需要掏耳朵?当外耳道内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使耵聍在外耳道内聚集成团,阻塞外耳道,这种情况称为“耵聍栓塞”。当耵聍栓塞形成,轻则会出现瘙痒,重则会出现耳闷,听力下降,耳鸣等不适。若耳朵进水后则会导致症状加重,并且易于引发感染,导致外耳道炎,甚至中耳炎,出现耳痛、流脓等不适症状。因此,当您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寻求耳鼻喉科医生帮助,确定问题的原因,若是单纯由于耵聍栓塞所致,由耳鼻喉科医生帮忙将耵聍取出。若耵聍质地较硬,或者嵌顿在外耳道内,则需先用耵聍液(例如碳酸氢钠滴耳液)滴耳软化耵聍,数天后通过外耳道冲洗将耵聍冲出。无论何种耵聍,耳鼻喉科医生都能专业对症处理,并且更加安全。小贴士当耳朵产生痒的感觉,或出现轻度堵塞感时,可增加咬合动作,以帮助耳屎排出。如果只是轻微瘙痒,可以选用粗细合适的消毒棉签,适当的蘸上一些酒精,在外耳道内瘙痒处轻轻转动即可。不要用指甲、火柴杆、铁丝等尖锐不洁之物掏耳朵,以免造成机械性损伤或感染。如果耳屎较多,症状较明显,建议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由医生取出。医院有专门的设备和办法,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员做。(转载自 广东省中医院网站)
慢性鼻-鼻窦炎是临床上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我国最新的慢病调查数据显示,慢性鼻-鼻窦炎的患病率大约在8%左右。目前无论是中国还是欧美,都根据是否合并鼻息肉将该病分为两个主要的临床类型。一种被称为不合并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另一种被称为合并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无论哪类,治疗手段都不外乎激素、抗生素和手术治疗,那么,疗效怎么样呢?通常一个病人来了,我们首先会给他规范的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无效再给予手术治疗。但我们有这样的经验体会,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病人的症状可以控制,可一旦停药,有相当一部分病人症状会反复。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药物治疗期间,几乎100%的病人都对药物有效。但两个月治疗结束停药后,再随访半年,大约60%的病人症状复发。药物治疗如此,手术治疗怎么样呢?鼻内镜手术已相当成熟,但英国的研究显示,两类慢性鼻-鼻窦炎术后5年的复发率均为20%左右。能不能防止病人复发,对于鼻科医生来说仍然是一个很严峻挑战。相同诊断 疾病群体不同关于慢性鼻-鼻窦炎的流行病学,我国的调查发现,在不同区域,慢性鼻-鼻窦炎发病率存在一定差异。慢性鼻-鼻窦炎同过敏性鼻炎、哮喘、COPD、甚至痛风,都有非常强烈的关联,它与吸烟也有明显关联。但是,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指南是非常简单的,如果病人有鼻塞和鼻腔分泌物两个主要症状之一,再具有一个次要症状,再加上一些影像资料的支持,就可以诊断为慢性鼻-鼻窦炎。可见,指南对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实际上主要是一个症状性诊断,这意味着有很多不同原因的疾病都被涵盖在内,也就是说慢性鼻-鼻窦炎实际上涵盖了多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的疾病群体。目前临床上对慢性鼻-鼻窦炎这个疾病群体,采用的是均一化的治疗,无论用激素、抗生素或手术治疗,治疗前都没有进行甄别,也不可能在临床上取得非常好的疗效。现今有很多因素被认为与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有关,比如生物膜的形成、真菌感染、过敏、大气污染等。但事实上没有一种独立的发病因素被确认,多数只是诱发或易感因素。虽然如此,但无论哪一种原因它都会导致鼻黏膜慢性炎症的改变,如果明确了鼻黏膜本身慢性炎症改变的实质,无疑可以帮助我们找到一些蛛丝马迹,能够提高目前临床上的疗效。都是炎症 发病机理有别慢性鼻-鼻窦炎患者,病变黏膜中可以看到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不合并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和合并有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虽然临床上的主要症状都是鼻塞和鼻腔分泌物,但实际上它的炎症状态是不一样的,B细胞和T细胞的浸润,在合并有息肉的患者中要明显多于不合并息肉者,临床上疗效差的病人,可能更多的是合并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国人合并鼻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中,有嗜酸粒细胞增高的占比不到50%,然而白种人高达80%以上。现有绝大多数RCT研究主要来自于白种人,这些结果是否适合中国人呢?如果看它的病理改变,我们一定会提出质疑。这种嗜酸粒细胞炎症是怎么产生的呢?T细胞在嗜酸粒细胞炎症的发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Th17细胞在白种人基本是缺失的,但在亚洲人群,包括中国人群,Th17细胞的反应明显增强,而常用的激素治疗或克拉霉素治疗,其实对Th17反应并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大约50%的合并息肉的慢性鼻-鼻窦炎患者表现为Th2增加。如果T细胞存在异常,意味着在不同鼻息肉中存在DC细胞也就是抗原提呈细胞不同,那DC细胞的功能是不是有区别呢?它又受什么调控呢?尘螨是怎么跟DC细胞接触的?为什么在相同环境中,有人患病有人不患病?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引导着我们慢慢探寻。通常讲鼻息肉或过敏性鼻炎,都会想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变应原在起很重要的作用。嗜酸性细胞性鼻息肉的外周血和局部组织中IgE都是增高的,如果把特异性体质阴性的患者单独拿出来比较,依然可以发现局部IgE水平升高,这意味着在鼻息肉局部组织看到的IgE不是来自全身,而是由病人病变组织局部产生的。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我们进一步证实鼻息肉组织IgE主要不是来自外周血,而是在鼻息肉组织局部产生的。这种IgE最后可导致局部的嗜酸粒细胞性炎症。多项研究 理清治疗思路简单来说,嗜酸粒细胞、IgE等每个因素在发病中的作用,最终都会影响到临床治疗的决策和临床治疗的选择。李华斌教授曾做过的一项小样本研究,提示国人鼻息肉的中性粒细胞越高,对口服糖皮质激素反应越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中国人鼻息肉是Th1和Th17细胞反应明显增强,口服糖皮质激素只能很好抑制Th2反应,对Th1反应没有明显作用。上皮细胞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TSLP在诱导DC细胞和促进嗜酸粒细胞炎症反应中有非常重要的作用。2014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二期临床研究,发现哮喘的病人如果给予抗TSLP治疗,可以明显抑制激发的水平。如前所述,IgE主要由鼻息肉局部产生,这个观点非常重要。有研究证实,如果IgE主要由全身产生,那针对IgE的治疗应该对过敏性患者更加有效。如果它是局部产生就意味着疗效和患者全身的过敏体质没有关系,这项研究事实上也发现,治疗对于过敏性和非过敏性的鼻息肉都是有效的,这就说明它抑制的靶点不是全身而是在局部。2016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又发表了Bachert团队的发现,拮抗Th2细胞因子受体可以明显缩小息肉的体积,达到很好疗效。鼻科医生在临床上治疗鼻息肉病人都有一个困惑,疾病评价不像血压或血糖有非常客观的标准,所以要给鼻息肉或鼻窦炎寻找一个客观的生物学标记物。我们的研究发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可以基本反映组织中嗜酸粒细胞的状态,相关性达到79%以上。我们最近还发现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波动可用来预警病人症状的波动以及息肉的变化。对临床医生而言,关注这众多的研究成果,把它们整合到一起,必然有助于我们的临床决策。我们可以先细分病人再给予个性化的治疗。从科研的角度看,我们努力阐明鼻息肉的发病机制,为的是明确可靠的临床分型,寻找客观的生物学标记,由此帮助临床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这是鼻窦炎诊疗中的任务和方向,也是人们对整合医学寄予厚望的地方。(摘自 《健康报》文/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耳鼻喉科主任医师 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