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湿疹好治吗? 湿疹推荐七种有效疗法 人 小儿湿疹是一种我们熟悉的疾病,它在婴幼儿当中发生也特别普遍,在孩子得病后,我们要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及时的治疗,同时也要做好相关护理的工作。 小儿湿疹好治吗 湿疹一般都比较好治,关键要看皮疹的面积和严重程度,湿疹比较容易复发,要先控制病情,再减少复发。湿疹选药是很关键的一件事情,一般有两种“不要”:1、有激素的不要用;2、治疗期间不要停药。下面说说为什么“不要” 有激素的不要用:西药一般都属于激素类药物,激素类的药物只限于严重时抑制病情使用,长期使用会使皮肤产生抗药性也会刺激皮肤,所以不建议使用。 治疗期间不要停药:这说的当然是中药,中医一般都推荐湿痒停治湿疹,治疗期间有很多人见好点就停药,可是过几天又会严重,在中药治疗中间千万不要停药,表面症状消失后也要坚持使用一段时间,这样才会彻底清除内部的毒素。 湿疹的病因是过敏反应,引起过敏的因素很多,比如药物,食物,衣物,花粉,化妆品等等,尽可能追寻病因,隔绝致敏源,避免再刺激。治疗应从两个方面着手:阻断过敏源和抗过敏治疗。尽可能地找出发病诱因并将之除去。同时还应注意气温变化,随气温变化增减衣着,加强体育锻炼。 小儿湿疹治疗 1、内治疗法:湿疹的治疗只要是在于止痒的方面。在现在的医疗上对与一些急性期的湿疹,通常选用钙剂、维生素c或者是硫代硫酸钠静脉注射液来达到止痒的效果。对用多种疗法效果不明显的急性泛发性湿疹患者可考虑短期使用皮质类固醇,一旦急性症状被控制后即应酌情减量撤除,以防长期使用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有感染时应考虑加用相应的抗生素。 2、局部疗法:对症选用适当的剂型,外用药物应根据需要及皮疹特点,选用清洁、止痒、抗菌、抗炎、收敛及角质促成剂等。 3、急性湿疹:在患处无渗出的情况下,通常选用炉甘石清洗患处,当有渗出的情况下,通常选用固醇类的霜膏或者是湿敷。 4、亚急性湿疹:一般常选用糠馏油、黑豆馏油和含有皮质类固醇的乳剂和糊剂等。为了防止和控制继发性感染可在前述药物中加入新霉素等抗生素。 5、慢性湿疹:常用糠馏油、黑豆馏油、煤焦油和皮质类固醇类软膏或霜,也可将这类药物制成硬膏或涂膜剂。此外,对限局肥厚性损害尚可用皮质类固醇作局部皮内注射。每周1次,一般4一6次为一疗程。 5、中医疗法:治疗湿疹的中医方法有多种,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中医所选择的治疗方法也是不同的。急性湿疹如果复发,通常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它有凉血利湿之功效。亚急性湿疹宜健脾利湿,方用除湿胃苓汤加减。慢性湿疹则宜养血祛风,活血润燥,方用四物消风汤加减。 6、针灸疗法:常选用的穴位有曲池、足三里、委中、血海;耳针穴位如肺穴、神门、皮质下及内分泌穴等。 小儿湿疹护理 1、患湿疹的宝宝碰水频率不要过高,每天一次或隔日一次即可。洗澡时水温不要过热,不要用含碱性较大的洗浴品,湿疹严重或渗出时不要洗澡,特别是患病部位不要接触水。 2、湿疹已经结痂的宝宝,可以用植物油(橄榄油)檫拭,使痂皮逐渐软化。 3、衣被不可过厚,避免汗液刺激。衣服应宽松,棉织品最合适,不要让毛衣、毛毯、化纤等接触皮肤。宝宝的衣服和尿布、枕巾要勤洗、勤换,洗涤剂必须彻底冲洗干净。 4、避免晒太阳,猛烈的阳光会加重宝宝的湿疹。 5、婴儿所处环境要保持清洁、干燥,室温也不要太高。减少环境中的过敏原,如屋尘、螨、毛、人造纤维、真菌(地毯、宠物)。每天更换枕巾,接触面部被子部分可缝上棉布做被头,并且每天勤换,洗枕巾和被头的盆要与洗尿布的盆分开。 6、婴儿的生活要有规律,保障充足睡眠。 7、剪短宝宝指甲,防止抓破伤口。由于奇痒,孩子有时会把脸和枕头或盖被摩擦,或者用小手摩擦,所以宝宝的指甲要剪短,戴上手套,睡前将两手加以约束,以防抓伤引起皮损泛发。 8、饮食方面,妈妈注意喂哺宝宝不要过量,保持消化正常。 (1)如果是母乳喂养,妈妈尽量避免吃容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如对蛋白质过敏,可单食蛋黄;乳母不要吃辛辣、海味、腥味食品,如葱、蒜、辣椒、鱼、虾、蟹等,要多吃含植物油丰富的食物。 (2)如果是混合喂养或人工喂养的宝宝,有可能是奶粉过敏,可以选择给宝宝吃脱敏奶粉。 (3)添加辅食时,要避免选择含食物添加剂的速成品,爸妈最好尽量给孩子亲手制作辅食。少吃海产品,减少过敏。 9、不要乱用药,婴儿皮肤薄嫩,用药不当往往加重病情,爸妈切不可滥用抗生素,不要随便使用单方、偏方。 10、湿疹期间,接种疫苗需咨询医生,以免引起全身反应。
流行性感冒诊疗方案 (2018年版) 流行性感冒(以下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暴发和流行。 流感起病急,虽然大多为自限性,但部分因出现肺炎等并发症可发展至重症流感,少数重症病例病情进展快,可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或多脏器衰竭而死亡。重症流感主要发生在老年人、年幼儿童、孕产妇或有慢性基础疾病者等高危人群,亦可发生在一般人群。 2017年入冬以来,我国南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上升较快,当前处于冬季流感流行高峰水平。全国流感监测结果显示,流感样病例就诊百分比和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均显著高于过去三年同期水平,流感活动水平仍呈现上升态势,本次冬季流感活动强度要强于往年。 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流感的临床管理,减少重症流感发生、降低病死率,在《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2009年第三版)》和《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国内外研究成果及我国既往流感诊疗经验,制定本诊疗方案。 一、病原学 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为RNA病毒。根据核蛋白和基质蛋白分为甲、乙、丙、丁四型。 目前感染人的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及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流感病毒对乙醇、碘伏、碘酊等常用消毒剂敏感;对紫外线和热敏感,56℃条件下30分钟可灭活。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流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是流感的主要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受感染动物也可成为传染源,人感染来源动物的流感病例在近距离密切接触可发生有限传播。 病毒在人呼吸道分泌物中一般持续排毒3-6天,婴幼儿、免疫功能受损患者排毒时间可超过1周,人感染H5N1/H7N9病例排毒可达1~3周。 (二)传播途径 流感主要通过打喷嚏和咳嗽等飞沫传播,也可经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引起感染。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是通过直接接触受感染的动物或受污染的环境而获得。 (三)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易感。接种流感疫苗可有效预防相应亚型的流感病毒感染。 (四)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下列人群感染流感病毒,较易发展为重症病例,应给予高度重视,尽早(发病48小时内)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进行流感病毒核酸检测及其他必要检查。 1.年龄<5岁的儿童(年龄<2岁更易发生严重并发症); 2.年龄≥65岁的老年人; 3.伴有以下疾病或状况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除外)、肾病、肝病、血液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及神经肌肉疾病、代谢及内分泌系统疾病、免疫功能抑制(包括应用免疫抑制剂或HIV感染等致免疫功能低下); 4.肥胖者[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大于30,BMI=体重(kg)/身高 (m) 2]; 5.妊娠期妇女。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 (一)发病机制 甲、乙型流感病毒通过HA结合呼吸道上皮细胞含有唾液酸受体的细胞表面启动感染。流感病毒通过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核内进行转录和复制。复制出大量新的子代病毒颗粒,这些病毒颗粒通过呼吸道粘膜扩散并感染其他细胞。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可以诱发细胞因子风暴,导致全身炎症反应,出现ARDS、休克及多脏器功能衰竭。 (二)病理改变 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呈簇状脱落、上皮细胞化生、固有层粘膜细胞充血、水肿伴单核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重症肺炎可发生弥漫性肺泡损害。合并脑病时出现脑组织弥漫性充血、水肿、坏死。合并心脏损害时出现心肌细胞肿胀、间质出血,淋巴细胞浸润、坏死等炎症反应。 四、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为2-4天。 (一)临床表现 主要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起病,体温可达39-40℃,可有畏寒、寒战,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等。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 部分以呕吐、腹痛、腹泻为特点,常见于感染乙型流感的儿童。 无并发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于发病3-4天后体温逐渐消退,全身症状好转,但咳嗽、体力恢复常需1-2周。 (二)并发症 肺炎是流感最常见的并发症,其他并发症有神经系统损伤、心脏损害、肌炎、横纹肌溶解综合征和脓毒性休克等。 1.肺炎 流感并发的肺炎可分为原发性流感病毒性肺炎、继发性细菌性肺炎或混合性肺炎。流感起病后2-4天病情进一步加重,或在流感恢复期后病情反而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脓性痰、呼吸困难,肺部湿性罗音及肺实变体征。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以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为主。 2.神经系统损伤 包括脑炎、脑膜炎、急性坏死性脑病、脊髓炎、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e syndrome)等。 3.心脏损伤 心脏损伤不常见,主要有心肌炎、心包炎。可见肌酸激酶升高、心电图异常,重症病例可出现心力衰竭。此外,感染流感病毒后,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脏病相关住院和死亡的风险明显增加。 4.肌炎和横纹肌溶解 主要症状有肌痛、肌无力、肾功能衰竭,血清肌酸激酶、肌红蛋白升高、急性肾损伤等。 5.脓毒性休克 表现为高热、休克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病例淋巴细胞计数明显降低。 2.血生化:部分病例出现低钾血症,少数病例肌酸激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肌酐等升高。 3.病原学相关检查: (1)病毒核酸检测:以RT-PCR(最好采用real-time RT-PCR)法检测呼吸道标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气管抽取物、痰)中的流感病毒核酸。病毒核酸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最好,且能区分病毒类型和亚型。 (2)病毒抗原检测(快速诊断试剂检测):快速抗原检测方法可采用胶体金和免疫荧光法。由于快速抗原检测的敏感性低于核酸检测,因此对快速抗原检测结果的解释应结合患者流行病史和临床症状综合考虑。 (3)血清学检测:检测流感病毒特异性IgM和IgG抗体水平。动态检测的IgG抗体水平恢复期比急性期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回顾性诊断意义。 (4)病毒分离培养:从呼吸道标本中分离出流感病毒。在流感流行季节,流感样病例快速抗原诊断和免疫荧光法检测阴性的患者建议也作病毒分离。 (四)影像学表现 并发肺炎者影像学检查可见肺内斑片状、磨玻璃影、多叶段渗出性病灶;进展迅速者,可发展为双肺弥漫的渗出性病变或实变,个别病例可见胸腔积液。 儿童病例肺内片状影出现较早,多发及散在分布多见,易出现过度充气,影像学表现变化快,病情进展时病灶扩大融合,可出现气胸、纵隔气肿等征象。 五、诊断 诊断主要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 (一)临床诊断病例 出现上述流感临床表现,有流行病学证据或流感快速抗原检测阳性,且排除其他引起流感样症状的疾病。 (二)确定诊断病例 有上述流感临床表现,具有以下一种或以上病原学检测结果阳性: 1.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可采用real-time RT-PCR和RT-PCR方法)。 2.流感病毒分离培养阳性。 3.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的流感病毒特异性IgG抗体水平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 六、重症与危重病例 (一)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重症病例 1.持续高热>3天,伴有剧烈咳嗽,咳脓痰、血痰,或胸痛; 2.呼吸频率快,呼吸困难,口唇紫绀; 3.神志改变:反应迟钝、嗜睡、躁动、惊厥等; 4.严重呕吐、腹泻,出现脱水表现; 5.合并肺炎; 6.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 (二)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为危重病例 1.呼吸衰竭; 2.急性坏死性脑病; 3.脓毒性休克; 4.多脏器功能不全; 5.出现其他需进行监护治疗的严重临床情况。 七、鉴别诊断 (一)普通感冒 流感的全身症状比普通感冒重;追踪流行病学史有助于鉴别;普通感冒的流感病原学检测阴性,或可找到相应的感染病原证据。 (二)其他类型上呼吸道感染 包括急性咽炎、扁桃体炎、鼻炎和鼻窦炎。感染与症状主要限于相应部位。局部分泌物流感病原学检查阴性。 (三)其他下呼吸道感染 流感有咳嗽症状或合并气管-支气管炎时需与急性气管-支气管炎相鉴别;合并肺炎时需要与其他肺炎,包括细菌性肺炎、衣原体肺炎、支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真菌性肺炎、肺结核等相鉴别。根据临床特征可作出初步判断,病原学检查可资确诊。 八、治疗 (一)基本原则 1.对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应尽早隔离治疗。 2.住院治疗标准(满足下列标准1条或1条以上): (1)妊娠中晚期妇女。 (2)基础疾病明显加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肾功能不全、肝硬化等。 (3)符合重症或危重流感诊断标准。 (4)伴有器官功能障碍。 3.非住院患者居家隔离,保持房间通风。充分休息,多饮水,饮食应当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儿童和老年患者。 4.流感病毒感染高危人群容易引发重症流感,尽早抗病毒治疗可减轻流感症状,缩短流感病程,降低重症流感的病死率。 5.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仅在流感继发细菌性肺炎、中耳炎和鼻窦炎等时才有使用抗生素的指征。 6.儿童忌用阿司匹林或含阿司匹林药物以及其他水杨酸制剂。 (二)对症治疗 高热者可进行物理降温,或应用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药物。根据缺氧程度可采用鼻导管、开放面罩及储氧面罩进行氧疗。 (三)抗病毒治疗 抗流感病毒治疗时机 发病 48 h 内进行抗病毒治疗可减少流感并发症、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 48 h 的重症患者依然能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重症流感高危人群及重症患者,应尽早(发病 48h 内)给予抗流感病毒治疗,不必等待病毒检测结果;如果发病时间超过 48 h,症状无改善或呈恶化倾向时也应进行抗流感病毒治疗。 无重症流感高危因素的患者,发病时间不足 48 h,为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也可以抗病毒治疗。 2.抗流感病毒药物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NAI)对甲型、乙型流感均有效。 (1)奥司他韦:成人剂量每次75mg,每日2次,疗程5天,重症病例剂量可加倍,疗程可延长。肾功能不全者要根据肾功能调整剂量。1岁及以上年龄的儿童应根据体重给药:体重不足15Kg者,予30mg每日2次;体重15~23Kg者,予45mg每日2次;体重23~40Kg者,予60mg每日2次;体重大于40Kg者,予75mg每日2次。对于吞咽胶囊有困难的儿童,可选用奥司他韦颗粒剂。对用药过程中无效或病情加重的患者,要注意是否出现耐药。 (2)扎那米韦:适用于于成人及7岁以上青少年,用法:每日2次,间隔12小时;每次10mg(分两次吸入)。但吸入剂不建议用于重症或有并发症的患者。 (3)帕拉米韦:成人用量为300~600mg,小于30d新生儿6mg/kg,31-90d婴儿8mg/kg,91d-17岁儿童10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1~5天,重症病例疗程可适当延长。目前临床应用数据有限,应严密观察不良反应。 离子通道M2阻滞剂金刚烷胺和金刚乙胺仅对甲型流感病毒有效,但目前监测资料显示甲型流感病毒对其耐药,不建议使用。 (四)重症病例的治疗 治疗原则: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并进行有效的器官功能支持。 1.如出现低氧血症或呼吸衰竭,应及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氧疗或机械通气等。 2.合并休克时给予相应抗休克治疗。 3.出现其他脏器功能损害时,给予相应支持治疗。 4.出现继发感染时,给予相应抗感染治疗。 (五)中医治疗 1. 轻症辨证治疗方案。 (1)风热犯卫。 主症:发病初期,发热或未发热,咽红不适,轻咳少痰,无汗。 舌脉:舌质红,苔薄或薄腻,脉浮数。 治法: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银翘散合桑菊饮加减 银花15g 连翘15g 桑叶10g 菊花10g 桔梗10g 牛蒡子15g 竹叶6g 芦根30g 薄荷(后下)3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 苔厚腻加藿香10g、佩兰10g; 咳嗽重加杏仁10g、炙枇杷叶10g; 腹泻加黄连6g、木香3g; 咽痛重加锦灯笼9g、玄参15g。 若呕吐可先用黄连6g,苏叶10g水煎频服。 常用中成药:疏风解表、清热解毒类,如金花清感颗粒、连花清瘟胶囊、清开灵颗粒(口服液)、疏风解毒胶囊、银翘解毒类、桑菊感冒类等。 儿童可选儿童抗感颗粒、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 (2)热毒袭肺。 主症:高热,咳嗽,痰粘咯痰不爽,口渴喜饮,咽痛,目赤。 舌脉:舌质红,苔黄或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宣肺止咳 基本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炙麻黄5g 杏仁10g 生石膏(先煎)35g 知母10g 浙贝母10g 桔梗10g 黄芩15g 柴胡15g 生甘草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 加减:便秘加生大黄(后下)6g; 持续高热加青蒿15g、丹皮10g。 常用中成药: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类,如连花清瘟胶囊、银黄类制剂、莲花清热类制剂等。 儿童可选小儿肺热咳喘颗粒(口服液)、小儿咳喘灵颗粒(口服液)、羚羊角粉冲服。 2. 重症辨证治疗方案。 (1)毒热壅肺。 主症:高热不退,咳嗽重,少痰或无痰,喘促短气,头身痛;或伴心悸,躁扰不安。 舌脉:舌质红,苔薄黄或腻,脉弦数。 治法:解毒清热,泻肺活络 基本方药:宣白承气汤加减 炙麻黄6g 生石膏(先煎)45g 杏仁9g 知母10g 鱼腥草15g 葶苈子10g 黄芩10g 浙贝母10g 生大黄(后下)6g 青蒿15g 赤芍10g 生甘草3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加减:持续高热加羚羊角粉0.6g(分冲)、安宫牛黄丸1丸; 腹胀便秘加枳实9g、元明粉6g(分冲); 喘促加重伴有汗出乏力者加西洋参10g、五味子6g。 (2)毒热内陷,内闭外脱。 主症:神识昏蒙、淡漠,口唇爪甲紫暗,呼吸浅促,咯粉红色血水,胸腹灼热,四肢厥冷,汗出,尿少。 舌脉:舌红绛或暗淡,脉沉细数。 治法:益气固脱,清热解毒 基本方药:参附汤加减 生晒参15g 炮附子(先煎)10g 黄连6g 金银花20g 生大黄6g 青蒿15g 山萸肉15g 枳实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3. 恢复期辨证治疗方案。 气阴两虚,正气未复 主症:神倦乏力,气短,咳嗽,痰少,纳差。 舌脉:舌暗或淡红,苔薄腻,脉弦细。 治法:益气养阴 基本方药:沙参麦门冬汤加减 沙参15g 麦冬15g 五味子10g 浙贝母10g 杏仁10g 青蒿10g 炙枇杷叶10g 焦三仙各10g 煎服法:水煎服,每剂水煎400毫升,每次口服200毫升,1日2次;必要时可日服2剂,每6小时口服1次,每次200毫升。也可鼻饲或结肠滴注。 注: 1.妊娠期妇女发病,治疗参考成人方案,避免使用妊娠禁忌药,治病与安胎并举,以防流产,并应注意剂量,中病即止。 2.儿童用药可参考成人治疗方案,根据儿科规定调整剂量,无儿童适应症的中成药不宜使用。 九、预防 (一)疫苗接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老年人、儿童、孕妇、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流感高危人群,应该每年优先接种流感疫苗。 (二)药物预防 药物预防不能代替疫苗接种,只能作为没有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尚未获得免疫能力的重症流感高危人群的紧急临时预防措施。可使用奥司他韦、扎那米韦等。 (三)一般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主要措施包括: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勤洗手;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等遮住口鼻,咳嗽或打喷嚏后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出现呼吸道感染症状应居家休息,及早就医。 来源:健康中国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是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每日大便三次以上,粪便稀薄,含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物,或含有脓血。俗称“拉肚子”,腹泻是多种疾病的外在表现,其致病因素很多。一般来说,持续或剧烈的腹泻对人体是有害的,但同时它又是一种保护性症状,可将人体肠道内的有害物质排出体外。腹泻病占传染病的大部分,我国每年腹泻发病数约为8.3亿人次,是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天气变冷之后,很多小伙伴发生腹泻拉稀等各种症状,实在让人烦恼,而对于很多妈妈来说,最恼人的不是自己生病,而是自己的宝宝也加入了这个“腹泻大军”里头!小孩子只会哭闹,即使生病了哪里舒服哪里不舒服说不出来,妈妈也只能干着急!于是,一些爱儿心切的妈妈开始病急乱投医了——一个宜昌的妈妈看着9个月大的儿子出现腹泻,喂了些抗生素,结果却使儿子病情加重! 楼主不是说腹泻不能用抗生素,但俗话说得好,凡事都得对症下药。腹泻虽然表现都是拉肚子、一天要去大便多次,但其实其中的病理病因却没有这样的简单,楼主今天就来教大家简单区分一下! 腹泻类型的划分,腹泻按照病因的不同主要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在感染性腹泻中,又分有细菌、病菌或是寄生虫感染三大类;非感染性里面则由受凉、消化不良等多种原因引起的! 一、感染性腹泻由病原体引起,如细菌性痢疾、细菌性食物中毒、病毒性肠炎等;若出现黏液便、脓血便及血便,或伴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发热、腹痛及全身不适等,应怀疑是感染性腹泻,需到医院作大便常规检查以确诊。 二、非感染性腹泻:常见于受凉、消化不良、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生活规律改变、气候突变,以及甲亢、糖尿病、尿毒症等全身性疾病。 既然病因不一样,病症的表现自然也会有所区别了,一般来说,非感染性腹泻在现在这个季节很常见,一来是因为受凉,导致胃肠道受到寒冷刺激后蠕动加快,进食的水分和食物来不及消化吸收引起的;二来,则是因为“进补”,不少人因为进食过多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最后导致自己腹泻了!但无论哪一种,如已确定为非感染性腹泻,可用常规止泻药,如以下几种:阿片制剂、盐酸苯乙哌啶、易蒙停等改变胃肠道运动功能药。此类药通过提高胃肠张力,抑制肠蠕动,减缓食物的推进速度,使水分有充分的时间吸收,大便干燥而止泻。在未确定是非感染性腹泻时,不能贸然用此类药物止泻,否则会造成肠内致病菌和毒素难以排出;若是感染性腹泻,则无异于“闭门留寇”。 而严重一点的,我们就可能面临感染性的腹泻了,这类腹泻大多会伴有发热症状,虽说是能确认这种就是感染性的腹泻,但也先别急着用抗生素,因为这其中还得分细菌感染或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的话,乱使用抗菌药物反而会杀灭肠道正常生长的有益菌;当然,假如你检查清楚了,是细菌感染的腹泻,那请“毅然决然”地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吧。 总之,无论如何,是严重还是普通的腹泻拉肚子,楼主还是觉得大家要理性对待,既不能以为这是小事忽视之,也不要过度紧张乱用药。自己在治疗三天后仍不见好,出现下列六大表现之一,应马上去医院诊治:①便次增加;②不能进食;③频繁呕吐;④明显口渴;⑤发热;⑥大便带血。自己的健康还是最重要的!
2011版美国肛周脓肿和肛瘘治疗指南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发表于本刊2012年第15卷第6期第640-643页)美国结直肠外科医师协会于2011年11月发表了《肛周脓肿和肛瘘治疗指南》,该指南以2005年发表的指南为基础,回顾分析了2010年2月之前发表的文献。指南不应被视为包括所有正确的治疗方法,其主旨是给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相关信息,而不是具体的规定某种治疗。任何一项具体的流程都必须是由医生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最终做出适当的判断。主要作者制定完推荐意见后,采用建议、评估、开发和评价等级体系(GRADE)确定最终推荐等级,最后由全体委员会审核。一、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初步评估1.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了解症状、危险因素、病变部位、继发性感染蜂窝织炎或肛瘘的存在。推荐等级:1C通常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诊断肛周脓肿。应该与其他肛周化脓性疾病相区别,如化脓性汗腺炎、感染性皮疖和包括单纯疱疹病毒、HIV、结核、梅毒和放线菌病等疾病的感染表现。如果怀疑克罗恩病,则需要更为详细地检查,并可能需要接受内科治疗。多数肛周和坐骨直肠窝脓肿查体有压痛和波动感。肛管括约肌间或盆腔直肠脓肿无典型临床表现,仅直肠指诊有盆腔或直肠压痛和波动感。仔细视诊有助于发现其他肛肠疾病或肛瘘外口。肛周触诊、直肠指诊和瘘管探查可以明确肛瘘的诊断和解剖特点。肛门镜和乙状结肠镜能够发现肛瘘内口和其他黏膜病变,如克罗恩病的直肠炎。通常无需实验室检查,除非合并全身症状,如发热、严重的潜在疾病或诊断不明确。2.瘘管造影、直肠内超声、CT和MRI可供选择,用于确定肛周脓肿和肛瘘的解剖特点并指导治疗。推荐等级:1C肛周脓肿和肛瘘通常依靠临床表现做出诊断和治疗选择。除复杂性肛瘘或复发性疾病外,绝大多数肛瘘无需影像学检查。瘘管造影准确率低于16%,已被逐渐摒弃[1];超声内镜诊断肛周脓肿和肛瘘的准确率达80%~89%,可以描述瘘管、尤其是马蹄形瘘的形态[2-4];三维立体超声尤其适用于复杂性肛周脓肿或高位肛瘘,瘘管外口注入双氧水联合三维立体超声检查的准确率与MRI相近,符合率接近90%[5];CT检查适用于复杂性肛周化脓性疾病,尤其是骨盆直肠脓肿和克罗恩病患者[6]。MRI检查(有或无直肠内线圈)描绘瘘管形态和识别内口的准确率超过90%[7]。多数研究认为,盆腔MRI的敏感性和准确性略高于超声内镜。二、肛周脓肿1.急性肛周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推荐等级:1C切开引流是肛周脓肿最主要的治疗方法。原则上,切口应尽可能靠近肛缘,以缩短可能形成的瘘管长度,并保证引流通畅。弧形切口足够大的情况下,填塞通常没有必要。另一种情况是,局部麻醉下行小切口放置细乳胶管(10~14F)引流。引流充分和引流管周围脓腔愈合时可拔除引流管(通常需要3~10d)。单纯切开引流的复发率为3%~44%,这取决于脓肿的位置及随访时间[8-9]。与复发和再次引流相关的其他因素包括初次引流不充分、未打开脓肿内分隔、脓肿或瘘管漏诊。马蹄形脓肿的复发率高达18%~50%,通常需要多项治疗措施才能治愈[10-11]。2.抗生素在非复杂性肛周脓肿治疗过程中的作用较为有限。推荐等级:1B3.患有严重蜂窝织炎,免疫力低下或合并全身性疾病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生素。推荐等级:2C不推荐抗生素用于非复杂性肛周脓肿切开引流后,因为抗生素不会缩短愈合时间和降低复发率。合并弥漫性蜂窝织炎、全身感染、免疫力低下或单纯引流不能改善症状的患者,可考虑使用抗生素。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低于500~1000mm3)和(或)体格检查无波动感的患者,单独应用抗生素的治愈率可达30%~88%[12-14]。肛周脓肿合并社区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感染时,尚不确定切开引流后是否需要培养。脓液培养对治疗帮助不大,但在复发感染或伤口长期不愈的患者中可以采用。合并其他感染或非特异性细菌如结核菌感染的HIV患者,可能会受益于脓液培养和抗菌治疗。美国心脏病学会建议对人工心脏瓣膜、既往细菌性心内膜炎、先天性心脏病、有瓣膜病变的心脏移植患者,在脓肿切开引流前使用抗生素。与既往指南不同,不再推荐预防性抗生素用于二尖瓣脱垂的患者。三、肛瘘肛瘘的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减少括约肌损伤,消除肛瘘内口和任何相通的上皮化瘘管。因此,确定内口位置和瘘管走行非常重要。Goodsall规则能准确预测49%~81%患者的肛瘘内口位置,但很难判断瘘管的走行,尤其是瘘管较长、复发性肛瘘和克罗恩病的患者[15-16]。除了视诊和触诊,双氧水和亚甲蓝外口注射确定内口位置的准确率分别超过90%和80%[15-16]。约80%的肛瘘继发肛腺隐窝感染,特殊表现或位置的肛瘘应考虑克罗恩病、创伤、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或感染的可能。没有一项技术适用于治疗所有肛瘘,肛瘘治疗方案一定要根据病因、解剖、症状程度、是否有合并症以及外科医师的经验来确定,应该权衡括约肌切断范围、治愈率和肛门功能损伤之间的利弊。(一)单纯性肛瘘1.单纯性肛瘘的治疗可以应用肛瘘切开术治疗,袋形缝合术可能进一步提高治愈率。推荐等级:1B关于切断多少肛门括约肌而不影响肛门功能尚无统一结论。在特定患者中,肛瘘切开术的治愈率可达92%~97%[17-18]。复发往往与下列原因有关:(1)复杂性肛瘘;(2)瘘管内口不明确;(3)克罗恩病。肛瘘切开术后的肛门失禁率为0~73%,存在差异的原因有肛门失禁的定义不同、随访时间差异和括约肌的损伤程度不同[17]。肛门失禁的危险因素包括术前肛门失禁、复发性肛瘘、女性、复杂性肛瘘以及既往肛瘘手术史。在肛瘘切开的基础上,袋形缝合术可以减少术后出血和缩短伤口愈合时间(缩短4周)。肛瘘切除术与肛瘘切开术的愈合率相似,但前者的伤口愈合时间较长、创口较大和肛门失禁率较高。2.合并肛周脓肿的部分肛瘘,可以应用一期切开引流和肛瘘切开术。推荐等级:2B肛周脓肿在切开引流的同时是否行肛瘘切开术仍有争论。支持者认为,肛瘘起源于隐窝感染,如不彻底引流脓液,会使复发率升高。反对者认为,一期手术增加了肛门失禁率,部分患者可能本来不需要接受该手术。一项纳入5项研究共405例患者的Meta分析指出,切开引流的同时切断括约肌(肛瘘切开术或肛瘘切除术),可以明显降低复发率(RR=0.17,95%CI:0.09-0.32,P<0.001),但肛门失禁率升高(RR=2.46,95%CI:0.75-8.06,P=0.140)[19]。因此,外科医生应当权衡复发率的降低与肛门失禁率的升高之间的利弊。3.单纯性肛瘘可以应用瘘管清创和纤维蛋白胶注射。推荐等级:2C纤维蛋白胶注射治疗肛瘘具有方法简便、可重复性好、避免括约肌损伤的优点,特别针对易发生肛门失禁的高风险的人群,缺点是失败率较高。回顾性和前瞻性队列研究表明,纤维蛋白胶注射治疗单纯性肛瘘的愈合率为40%~78%[20-23]。一项研究指出,纤维蛋白胶治疗单纯性低位肛瘘的愈合率低于肛瘘切开术(50%(3/6)∶100%(7/7)),两组肛门失禁率都较低[23]。(二)复杂性肛瘘的治疗选择性的影像学检查可能有助于判断肛瘘内口位置、继发性瘘管和脓肿以及明确瘘管与括约肌复合体的关系。1.复杂性肛瘘可以应用瘘管清创和注射纤维蛋白胶。推荐等级:2C在Lindsey等[23]发表的一项随机对照研究中,29例复杂性肛瘘患者随机接受挂线引流后黏膜瓣前徙术和纤维蛋白胶注射,纤维蛋白胶组的愈合率较高(69%(9/13)∶13%(2/16),P=0.003),两组的肛门失禁率相似(0/13∶2/16)。在非随机对照研究中,纤维蛋白胶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愈合率为10%~67%[20,22]。虽然纤维蛋白胶治疗复杂性肛瘘的愈合率较低,但由于并发症少,可以考虑作为初始治疗。2.复杂性肛瘘可以应用肛瘘栓。推荐等级:2C生物材料肛瘘栓可以封闭瘘管内口和填充瘘管。少量的研究表明,肛瘘栓治疗低位肛瘘的愈合率达70%~100%,但对复杂性肛瘘的疗效较差[24-25]。早期报道肛瘘栓治疗克罗恩病肛瘘的愈合率达80%,包括所有类型复杂性肛瘘的同一组患者,平均随访12个月的治愈率为83%[26]。但多数研究未能重复上述结果,大多数研究的治愈率低于50%,治愈率降低可能与随访时间延长有关。由于肛瘘栓的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好和缺乏其他的理想治疗方法,可以考虑用于治疗复杂性肛瘘。3.复杂性肛瘘可以应用直肠黏膜瓣前徙术。推荐等级:1C直肠黏膜瓣前徙术是一种保护括约肌的技术,具体操作包括:搔刮瘘道,游离一段正常的近端黏膜瓣(包括肛管直肠黏膜、黏膜下层和肌层)来覆盖缝合的瘘管内口,复发率为13%~56%。联用纤维蛋白胶未能提高治愈率。治疗失败的相关因素有:放射治疗后、合并克罗恩病、活动性直肠炎、直肠阴道瘘、恶性肿瘤和既往修补手术的次数。虽然没有切断括约肌,但轻、中度肛门失禁率仍达7%~38%,术后肛门压力测定提示静息压和压榨压均降低。4.复杂性肛瘘可以应用挂线和(或)分期肛瘘切开术。推荐等级:1B挂线目的是穿过瘘管,将炎性进程转变为异物反应,引起括约肌周围的纤维化。挂线分为切割挂线和松弛挂线,前者逐步收紧,在几周内逐渐切开瘘管,局部形成瘢痕而愈合;后者起到引流和减少复发的作用,可长时间保留或在下一步治疗时去除。目前尚无关于挂线疗法的高水平研究结果,仅有的4项随机对照研究结果各不相同。挂线治疗复杂性肛瘘通常采用分期操作:一期挂线控制感染,几周后二期操作(如黏膜瓣前徙术、纤维蛋白胶注射和肛瘘栓填塞),可以避免切断括约肌。因二期操作的技术不同,挂线治疗的治愈率为62%~100%[27-28]。分期挂线和切割挂线治疗的肛门失禁率为0~54%[29-30]。发生肛门失禁时,对气体控制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液体或固体粪便。如果肛瘘继发的败血症对其他治疗无效,可能需要接受肠造口和手术引流。5.复杂性肛瘘可以应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推荐等级:不推荐LIFT是近年来提出的新技术,主要操作是在肛管括约肌间结扎和切断瘘管。经典的描述包括:挂线引流超过8周,以促进瘘管的纤维化;行括约肌间切口,分离出瘘管,结扎后切除;尽可能闭合内口,扩大外口以利引流。该技术在理论上没有切断括约肌,不会损伤肛门括约肌功能。文献报道,平均随访3~8个月,治愈率为57%~94%,复发率为6%~18%[31-33]。已报道的3项主要研究中,无严重的术后肛门功能改变和并发症发生。该技术新近提出,尚无充分的证据来做出正式推荐。随着研究的开展,将会更新该技术的相关数据。四、克罗恩病肛瘘的治疗克罗恩病肛瘘患者的肛周疾病发生率为40%~80%[34]。克罗恩病肛瘘首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是为了控制感染,偶尔选作治疗措施。抗生素治疗尤为有效,90%的患者对甲硝唑联合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有效(至少是暂时性改善)。有限的数据显示,硫唑嘌呤、6-巯基嘌呤、环孢素和他克莫司也能治愈克罗恩病肛瘘。英夫利昔单抗是一种特异性阻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人鼠嵌合型单克隆抗体,研究证实可以使肛瘘的治愈率提高至46%[35]。手术治疗克罗恩病肛瘘必须遵循个体化原则,根据疾病程度和症状轻重做出判断。尽管采取了各种治疗措施,严重的克罗恩病肛瘘患者仍可能需要接受直肠切除或永久性肠造口手术。1.无症状的克罗恩病肛瘘不需要手术治疗。推荐等级:1C克罗恩病肛瘘可能继发于克罗恩病或隐窝感染。无论何种病因,无症状和局部感染体征的肛瘘可以长时间保持静止状态,无需接受手术治疗。2.有症状的单纯性低位克罗恩病肛瘘可以接受肛瘘切开术。推荐等级:1C没有涉及或涉及很少肛门外括约肌的低位单纯性肛瘘,可以安全有效地接受肛瘘切开术。鉴于该病的慢性病程和高复发率,应尽可能保留括约肌功能。在切开前,应该考虑到所有的危险因素,尤其是肛门直肠疾病的严重程度、括约肌功能、直肠的顺应性、是否存在活动性直肠炎、有无肛门直肠手术史和排粪协调性。适当选择患者的手术治愈率为56%~100%,轻度肛门失禁率为6%~12%,伤口愈合时间需要3~6个月[36-37]。肛门失禁可能与既往肛瘘手术史相关。3.复杂性克罗恩病肛瘘可以接受长期挂线引流的姑息性治疗。推荐等级:1C克罗恩病伴复杂性肛瘘的患者,长期(通常大于6周)挂线的目的是持续引流和防止肛瘘外口闭合,达到成功引流和控制炎性的目的。即便如此,反复感染率仍达20%~40%,8%~13%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漏粪[38-39]。最近有数据显示,在诱导治疗后,挂线引流联合英夫利昔单抗治疗的愈合率为24%~78%,其中25%~100%的患者对英夫利昔单抗维持治疗有效[40-41]。4.如直肠黏膜大体正常,复杂性克罗恩病肛瘘可以接受黏膜瓣前徙术。推荐等级:2C无活动性直肠炎的的复杂性克罗恩病肛瘘可以接受黏膜瓣前徙术,短期治愈率为64%~75%,复发率与随访时间呈正相关[42-43]。克罗恩病并发直肠阴道瘘接受该手术的短期治愈率为40%~50%[44-45]。活动性直肠炎可以首先接受生物制剂治疗,症状缓解一段时间后接受该手术。5.无法控制症状的复杂性克罗恩病肛瘘可能需要接受永久性造口或切除直肠。推荐等级:1C少数广泛进展型复杂性克罗恩病肛瘘,药物和挂线引流治疗无效,为控制肛周感染,需接受肠造口术或直肠切除术。有31%~49%的复杂性肛周克罗恩病患者需接受肠造口术[46-47]。永久性造口和直肠切除的危险因素有:伴有结肠疾病、持续性肛周感染、既往临时性造口、排粪失禁和肛管狭窄。尽管接受了恰当的药物和微创治疗,仍有8%~40%的患者需要接受直肠切除术来控制顽固症状[41
肛裂是一种常见的肛管疾病,初起仅在肛管皮肤上有一小裂口,有时可裂到皮下组织或直至括约肌浅层,裂口呈线形或棱形,如将肛门张开,裂口的创面即成圆形或椭圆形。通常情况下,肛裂的病因有四大学说: 肛裂学说一、解剖上的缺陷学说:肛裂多发生于肛门后位,主要是由于外括约肌浅层在肛管前后方各形成“Y”形薄弱区,耻骨直肠肌又加强肛管两侧的力量,因此肛门后部及前部不如两侧坚强,肛管向下后与直肠后壁形成一角度。排便时,干燥的粪便对肛门后方薄弱区的压力最大,又因肛管之后中线血运差,弹力较少,故造成肛门后方易受伤撕裂。这就是肛裂裂口的位置常发生于后方的原因。 肛裂学说二、感染学说:肛管上端齿线处的特殊结构如肛窦、肛门瓣、肛乳头、肛腺等,容易被干硬的粪团下移时所损伤,使局部产生感染和炎症,或导致肛腺阻塞化脓,溃破后形成肛裂,由于局部炎症刺激、括约肌痉挛、血液供应不足、伤口久不愈合,形成慢性溃疡。 肛裂学说三、括约肌痉挛学说:肛门外括约肌皮下部由于病理性因素,纤维化而失去柔软的特性,在肛门外括约肌浅层“Y”形薄弱区下端形成无弹性的横闸,当干硬粪团通过肛管时,此薄弱区容易破裂而出现裂口,裂口久不愈合形成慢性溃疡。 肛裂学说四、外伤学说—肛门狭小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干硬粪团通过肛管时,易引起肛管撕裂,尤其是肛门先天性发育不良者,更易受到损伤。 肛裂与局部解剖结构有明显的因果关系,可以说肛裂的发生是多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长期大便秘结的病人,因粪块干而硬,便时用力过猛,排出时裂伤肛管皮肤,反复损伤使裂伤深及全层皮肤。肛管后正中部皮肤较固定,直肠末端位置由后方向前弯曲,因此肛门后方承受的压力较大,由此导致肛裂。肛裂综合治疗肛裂主要表现为排便疼痛、出血、便秘,除急性发作需就医外,大多以家庭护理为主,那么,我们如何做好自我调理肛裂症状呢?专家给了我们下面几点建议: 1、通畅大便:长期便秘是引起肛裂的最主要病因,因此,保持大便通畅,对该病的预防至关重要。病人应养成每天排便的好习惯,定时排便,适当地增加户外活动,必要时可服缓泻剂,如液体石蜡、果导片等,也可选用中药大黄、潘泻叶等泡茶饮用,可使大便松软以利排便,便后用热水坐浴,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减轻疼痛,缓解病人的紧张心理,以利排便。 2、调整心理:加强肛裂卫生知识的宣教,向患者详细讲解该病的发病机理、转归及预后,以缓解患者的紧张心情,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信心,从而保持心情舒畅、平和。 3、调理饮食:合理安排膳食,有利于保证大便通畅,膳食中应多食新鲜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少食或忌食辛辣和刺激饮食,多饮水可保证胃肠道有丰富的消化液分泌,有利于胃肠蠕动,防止便秘。 4、注重食疗:常食用粗纤维食物可刺激胃肠蠕动,有利于排便。一些具有补血润肠作用的食物如桂圆肉、大枣、胡桃、胡麻、木耳、桑仁、松仁等可以常食,也可制成药膳食疗方食用,如桂圆肉粥、胡麻饼、松仁炒玉米、胡桃炒瘦肉等,可润肠通便,促进裂口愈合。 5、注意卫生:保持肛门处卫生、便后应及时清洗肛门,勤洗澡,勤更换内裤,可有效地防止感染,如出血量大,应到医院就诊,量少者应加强观察,并注意食用补血的营养品及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6、坚持坐浴:便前便后均用1:5000高锰酸钾温水坐浴,温水为43℃-46℃,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坐浴可使肛门括约肌松弛,减轻疼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有利于肛裂的愈合。也可选用中药配合坐浴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肛肠外科学组一、PPH适应症1.环状脱垂的Ⅲ、Ⅳ度内痔,反复出血的Ⅱ度内痔。2.导致功能性出口处梗阻型便秘的直肠前膨出、直肠内脱垂。二、PPH术前准备1.常规检测血常规、凝血功能,必要时做心电图。2.术前日晚口服药物清洁灌肠,或术日晨灌肠。(术前日晚及术日晨分别肛内注入开塞露1支(20ml))。3.采用椎管内麻醉或全麻者术日晨禁饮食。三、PPH术中操作1.采用局麻、椎管内麻醉或全麻。取折刀位、截石位或侧卧位。2.用圆形肛管扩肛器进行扩肛,在扩肛器引导下置入透明肛镜并固定。若脱垂的痔组织过多,宜用无创钳向肛管外牵拉以便于置入,固定后将牵出组织复位。应充分显露痔上黏膜。3.根据病变情况,在肛镜缝扎器的显露下,于齿状线上2.5~4.5cm作荷包缝合。可行单荷包缝合或双荷包缝合,若行双荷包缝合,其间距应在1.0~1.5cm左右。荷包缝线应全部潜行黏膜下层并保持在同一水平,荷包缝针应尽量自出针点原位进针,一般以 3~7针为宜。4.旋开圆形吻合器至最大位置,将钉钻头导入并使之置于荷包线之上,将荷包线收紧并打结。用带线器将荷包线尾端从吻合器侧孔中拉出。5.适度牵拉荷包线,同时旋紧吻合器,将圆形吻合器送入肛门直至4cm刻度处。女性患者应注意防止误伤阴道后壁。6.击发吻合器,松开手柄,静待30s。将吻合器旋开1/2~3/4圈后移出,检查切除黏膜的完整性。7.仔细检查吻合口,遇有活动性出血的部位必须用可吸收线缝扎止血。四、PPH术后处理1.观察有无出血(包括早期及延迟性出血)。2.可置入直肠黏膜保护剂,利于伤口愈合及排便。3.对尿潴留、疼痛等给予相应处理。4.宜适当给予预防性抗菌药物。5.麻醉恢复后可进食,应避免刺激性食物
吻合器痔切除术(PPH)术后疼痛、创面愈合缓慢、肛门狭窄、大便失禁等是传统痔手术治疗常见的并发症。重度痔(Ⅲ、Ⅳ度)的治疗,传统的方法有硬化剂注射和结扎术等,治疗后常有难以忍受的肛门疼痛和复发可能。1998年意大利学者Longo等根据内痔形成的新理论,报道通过直肠下端粘膜及粘膜下层组织环形切除治疗2、3期环形脱垂性内痔的新方法——吻合器痔切除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本世纪初在国内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 PPH适用于各类痔疮,尤其是重度内痔和部分直肠粘膜脱垂的病人。其原理是:保留肛垫,将部分内痔及痔上黏膜、黏膜下组织环行切除吻合的同时,进行瞬间吻合。既阻断了痔的血液供应,又将滑脱组织悬吊固定,将病理状态的肛管直肠恢复到正常的解剖状态。由于位于粘膜下层供给痔的动脉被同时切断,术后痔血供减少,痔块在术后2周左右逐渐萎缩。 湘潭市中心医院痔瘘科于2006年在全市率先开展该项手术,也是目前全市唯一能独立完成该手术的专科。PPH术的特点: 显著地减轻术后疼痛 显著地减少术后出血 显著地缩短住院时间 显著地加快康复周期 显著地提高治疗效果 显著地改善生活质量 PPH手术有以下优点: 1)显著改善术前症状,获得治愈; 2)手术时间短; 3)住院时间短; 4)术后并发症少; 5)恢复时间短; 6)可以改善由于肛管部位解剖变异引起的感觉障碍,提高患者的精调控便能力。
粉底、面霜、乳液……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健康美丽,尤其是时尚女性,为了美丽,把大部分工资花在各类化妆品上,但真正的美丽是健康焕发出的由内而外的光彩,如果身体患有隐疾,美丽就受到由内而外的损伤,无论是多么昂贵或奢侈的化妆品,也只能最接近自然地掩盖痔疮带来的色斑、暗沉,修饰不了一份天然的美丽。 对于便血、肛门疼痛、脱出、瘙痒等症状引起的美丽烦恼,其实都是痔疮在作祟,不是仅仅依靠化妆品能解决的。据统计,到肛肠科看门诊的痔疮患者中60%以上的患者均是30岁以下的年轻女性。而且,女性患痔疮的比率还在持续升高。为了美丽,与其使用大量化妆品,不如从去痔开始…… 小痔疮大危害 对待痔疮,女性朋友要么觉得无所谓,要么认为尴尬,要么惧怕治疗的痛苦,大多不能及时就诊。患者不仅要忍受痛苦,美丽也将受到影响。 贫血:因痔疮失血而导致缺铁性贫血,早期女性朋友常感觉缺乏生机,易疲劳。贫血较重或进展较快时,则会出现面色苍白、倦怠乏力、食欲不振、心悸、心率加快和体力活动后气促、浮肿等。 皮肤顽疾:便秘是女性朋友的美丽杀手,痔疮又可以加重便秘,便秘时由于无法及时排出体内毒素,导致痤疮、暗疮、色素沉着等皮肤顽疾,久之还会导致贫血和营养不良。 肥胖:痔疮患者因为肛门组织血管肿胀常有刺痛感、行动不便,加上现在的女性大多经常久坐,血液循环受阻,新陈代谢减缓,此外,三餐不均衡,饮食不健康,不仅导致了痔疮,肥胖也随之而来。 妇科炎症:一些年轻女性,因为痔疮能引起肛周脓肿,肛周部位的感染进而影响到阴道口,造成其他的妇科炎症感染,使美丽生活大打折扣。 直肠癌:由于痔疮和直肠癌的发病部位相似,90%以上的直肠癌病例在初期被误诊为痔疮。临床证实,因痔疮来医院就诊的患者中,有1%~3%最终被诊断为直肠癌。 影响孕妇、胎儿健康:孕妇是痔疮的高发人群,痔疮发生率高达76%,痔疮经常反复出血,日积月累,导致贫血等症状,不但影响孕妇自身的健康,也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易造成发育迟缓,低体重,甚至引起早产或死亡。早日清除痔疮,拥有美丽健康的人生!
一、什么是痔疮?肛肠痔瘘病俗称痔疮,是人类特有的常见病、多发病。据有关普查资料表明,肛门直肠疾病的发病率为59.1%,痔占所有肛肠疾病中的87.25%,而其中又以内痔最为常见,占所有肛肠疾病的52.19%。男女均可得病,女性的发病率为67%,男性的发病率为53.9%,以女性的发病率为高;任何年龄都可发病,其中20-40岁的人较为多见,并可随著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加重,故有“十人九痔”之说。二、痔疮是如何形成的?其发病原因颇多,久坐、久站、劳累等使人体长时间处于一种固定体位,从而影响血液循环,使盆腔内血流缓慢和腹内脏器充血,引起痔静脉过度充盈、曲张、隆起、静脉壁张力下降而引起痔疮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若运动不足,肠蠕动减慢,粪便下行迟缓或因习惯性便秘,从而压迫静脉,使局部充血和血液回流障碍,引起痔静脉内压升高,静脉壁抵抗力降低,也可导致痔疮发病率增高。据临床观察及统计普查结果分析,不同职业患者中的患病率有显著差异,临床上机关干部、汽车司机、售货员、教师的患病率明显较高。痔核位于肛门里面黏膜的称为“内痔”,位于肛门口内侧附近称为“外痔”,二者都有的称为“混合痔”。痔疮的症状是患处作痛、便血、严重时,痔块会凸出肛门外(脱垂),排便后才缩回。三、痔病的症状:内痔:主要表现为出血和脱出,可合并血栓、嵌顿、排便困难。外痔、肛门局部软组织团块,肛门不适、潮湿瘙痒、异物感、疼痛。肛瘘:肛门疼痛、流脓、湿痒,反复感染发作。肛裂:以疼痛、出血、便秘三大特征为主要表现。四、痔疮对人体易造成哪些危害?1、大便时反复多次出血,会使体内丢失大量的铁,引起缺铁性贫血。2、内痔脱出易造成坏死,坏死扩展到直肠壁,会引起严重的脓毒血症。3、肛门局部感染:如果治疗不当,容易引起感染扩散,引起粘膜下、肛周或坐骨直肠窝脓肿,门静脉菌血症甚至脓毒血症,亦可形成肝脓肿。五、痔的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调整饮食结构,多食蔬菜水果及多纤维食物。 定期排便。 温水坐浴。2、非手术疗法:包括注射、扩肛、套扎及药物治疗3、手术治疗:包括外切内扎术及吻合器痔切除术(PPH)六、如何预防痔病发作:1、加强锻炼: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广播体操、太极拳、气功等,能够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发生的可能,对于痔疮也有一定的预防作用。这是因为体育锻炼有益于血液循环,可以调和人体气血,促进胃肠蠕动,改善盆腔充血,防止大便秘结,预防痔疮。另一方面可以用自我按摩的方法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临睡前用手自我按摩尾骨尖的长强穴,每次约5分钟,可以疏通经络,改善肛门血液循环;另一种方法是用意念,有意识地向上收缩肛门,早晚各1次,每次做30次,这是一种内按摩的方法,有运化瘀血,锻炼肛门括约肌,升提中气的作用。经常运用,可以改善痔静脉回流,对于痔疮的预防和自我治疗均有一定的作用。2、预防便秘:正常人每日大便1次,大便时间有早、中、晚饭后的不同习惯。正常排出的大便是成形软便,不干不稀,排便时不感到排便困难,便后有轻松舒适的感觉,这表明胃肠功能良好。如果大便秘结坚硬,不仅排便困难,而且由于粪便堆积肠腔,肛门直肠血管内压力增高,血液回流障碍而使痔静脉丛曲张形成痔疮。为防止大便秘结,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合理调配饮食。既可以增加食欲,纠正便秘改善胃肠功能,也可以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日常饮食中可多选用蔬菜、水果、豆类等含维生素和纤维素较多的饮食,少含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如辣椒、芥末、姜等。②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健康人直肠内通常没有粪便,随晨起起床引起的直立反射,早餐引起的胃、结肠反射,结肠可产生强烈的“集团蠕动”,将粪便推入直肠,直肠内粪便蓄积到一定量,便产生便意。所以最好能养成每天早晨定时排便的习惯,这对于预防痔疮的发生,有著极重要的作用。有人认为晨起喝1杯凉开水能刺激胃肠运动,预防便秘。另外,晨起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如跑步、做操、打太极拳等都可以预防便秘。当有便意时不要忍著不去大便,因为久忍大便可以引起习惯性便秘。排便时蹲厕时间过长,或看报纸、或过分用力,这些都是不良的排便习惯,应予纠正。③选择正确治疗便秘的方法。对于一般的便秘病人,可以采用合理调配饮食,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加以纠正。对于顽固性便秘或由于某种疾病引起的便秘,应尽早到医院诊治,切不可长期服用泻药或长期灌肠。因长期服用泻药不仅可以使直肠血管充血扩张,还可以导致胃肠功能紊乱。长期灌肠,会使直肠粘膜感觉迟钝,排便反射迟钝,加重便秘,反而有利于痔疮的发生。因此若患有顽固性便秘须在有经验的专科医师指导下正确治疗。3、注意孕期保健:妇女妊娠后可致腹压增高,特别是妊娠后期,下腔静脉受日益膨大的子宫压迫,直接影响痔静脉的回流,容易诱发痔疮,此种情况在胎位不正时尤为明显。因此怀孕期间应定时去医院复查,遇到胎位不正时,应及时纠正,不仅有益于孕期保健,对于预防痔疮及其他肛门疾病,也有一定的益处。另外怀孕妇女一般活动量相对减少,引起胃肠功能减弱,粪便停留于肠腔,粪便中的水分被重吸收,引起大便干燥,诱发痔疮。因此怀孕期间应适当增加活动。避免久站、久坐,并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每次大便后用温水熏洗肛门局部,改善肛门局部血液循环,对于预防痔疮是十分有益的。4、保持肛门周围清洁:肛门、直肠、乙状结肠是贮存和排泄粪便的地方,粪便中含有许多细菌,肛门周围很容易受到这些细菌的污染,诱发肛门周围汗腺、皮脂腺感染,而生疮疖、脓肿。女性阴道与肛门相邻,阴道分泌物较多,可刺激肛门皮肤,诱发痔疮。因此,应经常保持肛门周围的清洁,每日温水熏洗,勤换内裤,可起到预防痔疮的作用。5、其它:腹压增高,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临床上引起腹压增高的疾病很多,如腹腔肿瘤压迫腹腔内血管,可以使痔静脉回流受阻,引起痔疮。肝硬变引起的门静脉高压症,可致肛门直肠血管扩张,而引起痔疮,此时应首先治疗肝硬变。不应急于治疗痔疮,因为肝硬变缓解后痔疮症状是可以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