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岁老年女性患者因为进行性言语吐字不清晰,饮水呛咳5月来康复科就诊。仔细询问病史,脑梗死诊断的支持依据是 1言语不清,饮水呛咳是脑梗死会有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2年龄大,67岁; 3有高血压病史。 最重要的不支持的依据是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且头颅影像学检查未发现有明确的梗死病灶。要警惕 经对症治疗后仍缓慢加重的临床症状,需与其他疾病鉴别,如神经系统变性病(运动神经元病),神经肌肉疾病(重症肌无力),副肿瘤综合症等,此类疾病有病程时间长,治疗效果欠佳,预后不良等特点,部分疾病有容易加重累及呼吸肌导致呼吸衰竭的恶性风险。 即使是做康复治疗,临床诊断很重要
帕金森病认知功能障碍是帕金森病常见的非运动症状,包括帕金森病轻度认知功能损害和帕金森病痴呆,要关注PD轻度认知功能损害(PD-MCI),警惕其进展成为PD痴呆(PDD)。在帕金森病早期,部分患者已经出现了认知功能障碍,表现在复杂的日常生活行为活动不能完成或者出现困难,计划组织能力下降,通常这种情况患者缺乏自知力,而家属或照顾者会容易发现,既往的兴趣爱好发生变化,动手能力下降,不会使用常用的家电等等,专业术语称为执行力下降;工作出现问题,比如设计师不会画图,或难以构建三维结构,日常生活中,穿衣次序错乱,出门容易迷糊,方向、方位感知辨别能力下降,提示视空间能力减退;记忆力注意力下降,遗忘;言语功能减退,少语、不语,言语不清,通常伴随情绪情感障碍,淡漠,抑郁等。因为帕金森病的运动障碍,患者出现动作迟缓,面具脸,也容易给人造成“痴呆”的印象。 家属和照顾者应早期发现并识别这些症状,及时复诊,在医生指导下甄别原因,调整治疗方案,给予专业指导。通常药物治疗在缓解病程发展中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临床症状不容易得到明显改善,除了药物,应从生活中积极配合康复治疗,运动锻炼,认知训练,融洽的人际关系,家庭社会支持可能会在延缓认知衰退方面起到积极作用。
不安腿综合征,顾名思义,就是腿安静不下来,有强烈的,活动腿的欲望。通常是感觉障碍引起的,自发的、难以忍受的感觉、疼痛、或不适感,休息时加重,活动后缓解,症状具有昼夜节律性,也就是说夜间休息时容易发生。在这里补一句,之前管理的有不宁腿症状患者或家属多会描述,家里的床单特别容易破,这与夜间休息时不停的活动下肢有关。不安腿综合征可以是诊断帕金森病后发生和出现,也可以是帕金森病前驱期的表现,所以对于此类感觉运动障碍性症状应加以重视。 虽然不安腿综合征综合征不影响帕金森病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且多数患者给予安眠药治疗无效。 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此类症状的一线用药,同时已诊断帕金森病的患者在口服左旋多巴药物后仍有症状发作,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种类及服用时间。另外改善生活方式,如避免睡前饮酒、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规律睡眠时间,适当锻炼,调整焦虑抑郁情绪都是应对该症状的有效措施。
帕金森病患者的嗅觉障碍很常见,几乎存在于约90%的PD患者中。而且嗅觉障碍可早于运动症状出现,被认为是帕金森病早期的一个临床预测标志。嗅觉障碍是指患者的嗅觉功能部分或全部下降、异常和丧失。 目前尚没有有效的治疗办法。由于嗅觉障碍,此类患者对气味反应能力和认知能力均下降,不能及时识别油烟等危险性气体,有极大的安全隐患,需引起医务人员、家属和照顾者的重视。
直立性低血压是帕金森病人常见的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典型的临床表现是体位变化时出现头晕、头昏、晕厥,还可出现视物下降、注意力难以集中、一过性眼前发黑、颈肩部疼痛、直立性呼吸困难等等。主要是因为从卧位到坐位或站立位后血压偏低,各个器官灌注不足,也就是供血不足所导致的功能障碍。 这让我想起几天前诊疗的那位女性患者,她也向我提到了一直有头昏头闷的症状,监测血压一直偏低,她认为是脑供血不足,自行依照周围的街坊邻居或朋友的建议,购买一些“活血化淤”“扩张血管”“疏通血管”等的药物治疗。从理论上分析,她给自己诊断的脑供血不足是对的,原因是低血压状态,灌注不足引起的,而身边那些有症状的朋友的情况可能恰恰相反,也许他们的血压偏高,或者是有脑动脉硬化并血管狭窄的情况。她没有明显和体位相关的动态低血压情况,但她符合帕金森病人一般伴随的血压偏低的情况,所以提醒这一类患者,不能随便自己给自己诊断疾病,更不能随便自己开处方。如果她吃了一些有影响血压的药物成分,市面上一般此类药物都有影响或轻度降压的功效,岂不是越治越重,而她也反应,吃这些药物并无什么良好的反应。 当PD患者有头晕头昏,一过性眼前发黑的情况,特别是在从卧床到起床的时候尤为明显,一定要前往医疗机构监测血压,看是否有直立性低血压的情况。此类患者应避免炎热环境、过度紧张、长时间站立、饮酒、突然体位改变等。可适当增加水钠的摄入,以维持足够的血容量。此外,可使用弹力袜和腹带等加压设备。是否需要药物治疗,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引起卧位高血压。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异常(RBD)”,这个描述很专业化,很多患者及家属理解不了,更谈不上如何识别和处理。一般表现为睡眠中出现异常的发声、轻微少量的手足移动、躯干猝然抽动等不易察觉的动作,重者可表现为大喊大叫、大笑、手足挥动,甚至坠床、伤及自身或旁人等暴力行为。 出现该表现的患者应在家属或照顾者陪同下及时就诊,向医生提供详细的临床表现,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药物对症治疗,通常疗效明显。 此外,对于有类似症状但临床没有确诊为帕金森病的人群,建议定期于神经专科随诊,研究发现,该症状既是帕金森病的伴发症状,也可能是帕金森病的前驱症状,此类人群最终发展为帕金森病的可能性比正常人群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