拇外翻的研究最早应该开始在1870年以前,由Carl Hueter 的一篇论文拉开序幕:Hueter C: Klinik der Gelenkkrankheiten mit Einschluss der Orthopadie. Leipzig, Germany, Vogel, 1870-1871.最初的研究的医生并没有比你我强多少,你所想过的办法,他们都反复试过。他们也在想办法把拇趾拉直,研究各种的牵拉方法,有些激进的医生,已经考虑在做肌腱的松解和重新平衡,切拇收肌后再来捆绑。由于治疗效果一般,这段时间发表的文章不多。在1923年和1928年Silver 和 McBride分别发表了软组织平衡手术的研究成果:Silver D. 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 J Bone Joint Surg Am. 1923;5:225.McBride ED. A conservative operation for bunions. J Bone Joint Surg Br. 1928;10:735.很快就出现反对的声音,大量的并发症出现,手术效果非常非常不好。往往是只要下地走路,牵拉的肌腱就会变得松弛导致畸形复发,或者出现明显的关节僵硬,个别的还因为肌腱打孔出现骨折。Bonney G, Macnab I: Hallux valgus and hallux rigidus: A critical survey of operative results. J Bone Joint Surg Br 34:366-385, 1952然而这种研究直到2008年还有医生在执着研究:Distal Soft Tissue Procedure for the Correction of Mild and Moderate Hallux Valgus Deformities其实有天才的医生竟然使用了Akin截骨以弥补软组织松解术的不足。(1925年)Akin O. The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 - a new operative procedure and its results. Med Sentinel 1925;33:678–83.也有医生想出了切除脱位籽骨的方法(1933年)Inge GAL, Ferguson AB. Surgery of the sesamoid bones of the great toe. ArchSurg 1933;27:466–88.在1934年就竟然有天才医生想出了Lapidus术,这个100年后仍倍受争议,有些医生仍然推崇不已的术式,当然最初的效果一般。Lapidus, P. The operative correction of metatarsus primus varus in hallux valgus. 1. Surg. Gynecol. Obstet. 58:183- 191, 1934.我们把这个疾病想的太简单了,大量复发的和术后僵硬的患者很快把医生推到了一个尴尬的境地,注意,从这里出现了截骨,出现了两种研究方向:微创和开放截骨。微创只要求差不多就行,断骨后不固定,术后还可以通过包扎来进一步调整,而开放的截骨手术则在断骨后重新拼接,然后固定成型,目标是丝毫不差。(前者易后者难,后者在成熟完善之前明显落后于前者)最早的跖骨截骨术式其实是Mitchell术式,竟然出现在1945年,是不是很佩服。Hawkins FB, Mitchell CC, Hedrich DW. Correction of hallux valgus by metatarsal osteotomy. J Bone Joint Surg 1945;27:387.Mitchell CL, Fleming JL, Allen R, Glenney C, Sanford GA (1958) Osteotomy-bunionectomy for hallux valgus. J Bone Joint Surg Am 40-A(1):41–58风靡全球的Chevron术其实是1980左右年出现的,Austin DW, Leventen EO (1981) A new osteotomy for hallux valgus: a horizontally directed “V” displace- ment osteotomy of the metatarsal head for hallux valgus and primus varus. Clin Orthop 157:25–30Johnson KA, Cofield RH, Morrey BF. Chevron osteotomy for hallux valgus. Clin Orthop 1979;142:44–7.1993年有医生将Chevron用在了基底截骨,矫形力增加的同时稳定性大大下降。(1993年)Sammarco GJ, Brainard BJ, Sammarco VJ: Bunion correction using proximal chevron osteotomy. Foot Ankle. 14:8-14,1993而相同阶段出现了微创手术(1980年左右)Hymes L. Introduction: brief history of the use of minimum incision surgery (MIS). In Forefoot Minimum Incision in Podiatric Medicine: A Handbook on Primary Corrective Procedures on the Human Foot using Minimum Incisions with Minimum Trauma, New York: Futura Publishing Co, New York, 1977.微创手术在2000年左右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和推广,为啥,因为无论Chevron、Scarf、Peterson、Lapidus都需要很艰难的学习曲线,微创入门快,谁效果好,谁就得到市场的认可。而等开放截骨术式被广泛掌握和完善之后,微创手术就慢慢边缘化了。在1973年 J. M. Burutaran 最初描述了Scarf截骨,但后期一直默默无闻:Burutaran JM (1976). Hallux valgus y corte- dad anatomica del primer metatarsano (correcion quinrugica). Actual. Med. Chir. Pied, XIII, 261-6.直到 1984年 L. S. Weil 才真正给出了“scarf”的名字,同时将这个术式做出推广,直到1990年以后才获得广泛认可。Borrelli AH, Weil LS (1991). Modified Scarf Bunionectomy: Our Experience in More Than 1,000 Cases. J. Foot Surg. 30, 609.Ludloff截骨也经历了相似的过程,很早被发现,由于难度大,很晚才被认可和广泛使用。(1997)Saxena A, McCammon D. The Ludloff osteotomy: a critical analysis. J Foot Ankle Surg 362:100–105, 1997.基底开放或者基底闭合截骨当然也是非常好的术式(1986、1989年)Amarnek D, Juda E, Oloff L, et al. Opening base wedge of the first metatarsal utilizing rigid external fixation. J Foot Surg 1986;25(4):321–6.Resch S, Stenstro m A, Egund N. Proximal closing wedge osteotomy and adductor tenotomy for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 Foot Ankle 1989;9(6): 272–80.wilson截骨也出现在我们的视野(1990年)Keogh P, Jaishanker JS, O’Connell R J,White M.The modified Wilson osteotomy for hallux valgus. Clin Orthop Relat Res 1990;255(June):263–7.Coughlin大师也在1991年对Chevron术做了完整的总结和推荐Coughlin MJ. Chevron procedure. Contemp Orthop 1991;23:45.在2000年以前我们的常见术式都陆续登台,并且得到了广泛发展,但是由于学习曲线陡,每个初学医生的前50例往往问题多多,而微创手术易学易用,手术后又可以调整,所以那段时间是微创手术的黄金时期。2000年以后情况就已经在变化了,Chevron术一支独秀,学习曲线相对平稳,切口不大,恢复快,手术效果已经可以与微创相仿。Scarf术还在摸索期,Lapidus还没有得到广泛认可。这个时期的文献百家争鸣,不同术式的比较成为时髦的研究。Dereymaeker G: Scarf osteotomy for correction of hallux valgus surgicaltechnique and results as compared to distal chevron osteotomy. Foot Ankle Clinics 2000, 5:513-524.Markbreiter LA, Thompson FM. Proximal metatarsal osteotomy in hallux valgus correction: a comparison of crescentic and chevron procedures. Foot Ankle Int 182:71–76, 1997.Lagaay PM, Hamilton GA, Ford LA, et al. Rates of revision surgery using chevron- Austin osteotomy, Lapidus arthrodesis, and closing base wedge osteotomy for correction of hallux valgus deformity. J Foot Ankle Surg 2008;47(4):267–72.由于工具的进步,弧形锯片的成熟,基底弧形截骨crescentic术得到了一批医生的亲睐,但是稳定性稍差一直是个问题。(2004)Pehlivan O, Akmaz I, Solakoglu C, Kiral A, Kaplan H. Proximal oblique crescentic osteotomy in hallux valgus. J Am Podiatr Med Assoc 941:43–46, 2004.有的医生开始研究术后拇内翻的出现及翻修问题(1991年)Edelman RD. Iatrogenically induced hallux varus. Clin Podiatr Med Surg 1991;8(2):367–82.有的医生开始研究断骨端如何固定会更稳定(1991年)Shereff MJ, Sobel MA, Kummer FJ: The stability of fixation of first metatarsal osteotomies. Foot Ankle 11:208-211,1991有的医生开始研究关节面倾斜患者的双截骨方法 (1999年)Coughlin MJ, Carlson RE. Treatment of hallux valgus with an increased distal metatarsal articular angle: evaluation of double and triple first ray osteotomies. Foot Ankle Int 1999;20:762–70.有的医生开始研究截骨术后跖骨头坏死 (1994年)Peterson DA, Zilberfarb JL, Greene MA, Colgrove RC. Avascular necrosis of the first metatarsal head: incidence in distal osteotomy combined with lateral soft tissue release. Foot Ankle 1994;15:59–63.有的医生开始研究平足与拇外翻的关系(1988年)Kalen V, Brecher A. Relationship between adolescent bunions and flatfeet. Foot Ankle 1988;8(6):331–6.有的医生开始了可吸收材料固定截骨端的研究(1996年)Winemaker MJ, Amendola A (1996) Comparison of bioabsorb- able pins and Kirschner wires in the fixation of chevron osteotomies for hallux valgus. Foot Ankle Int 17(10):623–628有的医生在研究类风湿患者的拇外翻手术 (2000)Coughlin MJ. Rheumatoid forefoot reconstruction. A long-term follow-up study. J Bone Joint Surg Am 2000;82(3):322–41.有的医生在研究韧带过度松弛与拇外翻的关系 (2004)King DM, Toolan BC. Associated deformities and hypermobility in hallux valgus: an investigation with weightbearing radiographs. Foot Ankle Int 2004;25(4): 251–5.近些年拇外翻翻修手术成为很多医生的研究热点(2010年后)Duan X, Kadakia AR. Salvage of recurrence after failed surgical treatment ofhallux valgus. Arch Orthop Trauma Surg 2012;132(4):477–85当然,还有切口入路改良问题、手术中神经损伤问题、跖骨长短的处理问题、跖骨头上抬下压问题、DMAA关节面的匹配问题、卷扬机机制的恢复问题、微创切口截骨固定等等都在热烈的讨论和深入的研究。(2013年至今)总结:人类经过150年的不懈努力,大量小白鼠的代价,终于拨云见日,放弃了软组织手术,边缘化了微创手术,Lapidus用于极重度松弛,Peterson双截骨用于少数翻修患者,Mitchell用于第一跖骨长于第二3mm以上需要短缩M1的患者,Chevron用于极轻度且无关节松弛症的患者,而Scarf和Ludloff术慢慢成为主流术式,适用于绝大部分的患者。一个小小的拇外翻,竟然有这么多优秀的医生为之拼搏付出,竟然有这么多的研究内容,有谁还会说这是一个小手术?有谁还认为这是一个门诊10分钟就可以很好解决的畸形?我们应该向这些前辈致敬,好好地向他们学习,不要再走已经走过的弯路,不要让我们的患者再做无谓的牺牲。当然还有一些其它手术方法这里没有提及:跖趾关节融合、人工关节置换、keller术等,因为这些术式根本就与拇外翻畸形无关,人家是治疗关节炎和拇僵硬的。另外,请大家记住当代在拇外翻领域做出贡献最多的三位大师:Mann RA, Coughlin MJ, Myerson MS
总是有人问手术后遗症的问题,各种担心,真的要靠运气吗?或者风险真的那么大?给我主刀的医生有把握避免后遗症吗?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后遗症?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个特点: 1. 异常的症状:也就是说不是正常的后果,比如麻木、无力、疼痛、外观异常等等。 2. 长期存在:如果是术后一过性的不适,这个应该不算是后遗症。 3. 与预想的效果差异较大:比如畸形的复发,外观的不满意等,这时候虽然不一定有明显的不适,但心里不舒服。 那么后遗症为什么会出现? 科学发展到今天,严谨的科学分析和研究已经完全代替了诡辩与忽悠,真正静下心来区别一下这两种完全不同的风格。 忽悠:我们这里专做拇外翻20年,做了几千上万例了,哪里有后遗症,如果有,我们早关门了。你看看来我们这里手术的,有多少,前几天还有电影明星。我们这个是微创,对你的身体创伤最小,只有很小的口子,术后就马上下地,费用也低。那些医院收费高,几万几万的就为了挣你的钱,还上钢板打钢钉,几个月下不了床。你就放心吧,我们这里也是正规的美容院,都是美国进口设备,专家也是有国务院津贴的退休专家。再说了,谁能给你保证百分之百?手术哪里有保证效果的?后遗症的概率非常非常低,大约是万分之1.29左右吧。 科学的回答:首先明确一下,你的提问是后遗症问题,至于我做了多少例手术,切口大小,专家名衔高低都与题无关,我们不要偷换概念。 手术后遗症确实存在的,而且很多,为什么?目前看,只有一个最主要的原因,那就是手术后并没有把畸形的骨结构恢复正常,也就是说,手术后的骨与关节的结构是有问题的,这样就会出现后遗症,有哪些问题呢?我们下面谈: 1. 断骨之后不稳定,在愈合之前会有明显的肿胀和疼痛,往往在术后会偏离当初医生理想的位置,这种情况就容易出现后遗症。术后断骨处咯噔咯噔乱动,是不是很担心? 2. 医生的经验不足:每个人的跖骨基本与自己手上的拇趾等粗,长短也差不多,这么小的空间,要截一个稳定的又容易推移旋转的断面来,不是很容易。最要命的是,眼睛看上去正常的跖骨其实是畸形的,断骨之后要把它矫正到正常,正常结构却没有参照,放到哪里就恰到好处呢?这个就需要医生的经验和技术了,医生不知道放到哪里是正常的,结局怕是不太好吧。 3. 如果医生经验足够,断骨位置良好,断骨也稳定,是不是一定没问题了?可以说,没有大问题了,医学还有很多未知,学无止境,这个小小的跖骨稍微高一点,低一点,长一点、短一点或者旋转一点都会产生一些小的问题,甚至会出现所谓的后遗症。所以,这个手术绝对不是外观好看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外观好+舒适+功能好才是最终的完美手术。 一句话,这个手术的主刀医生如果单纯是有经验,还是不够的,应该是有绝对丰富的经验,年手术量应该在300台以上为好,平均每周7台,是不是丰富经验? 慢慢地进入主题,后遗症 有些后遗症是不用担心的,但是,我们也要讲讲看: 1. 断骨不愈合:几乎只发生在跖骨干的断骨,不稳定,接触面过少,这种情况非常非常罕见,因为正规的术式是不会同时出现这些问题的。 2. 感染:轻度的术后感染非常多见,只要加强换药都可以恢复正常,少数会有深部感染,注意高热、疼痛、肿胀会同时出现,这时候及时就医就可以了,后期出现骨髓炎的也是非常非常罕见的。 3. 艾滋病感染:天!也是罕见的,从我手上,每年都有1-2例阳性的患者,应对方法很简单,直接出院,不再安排手术。那么手术前如果没有抽血检查呢,你没有查,你前面的患者也没有查,或者说,有些小门诊,虽然抽了血,并没有真正检查呢? 4. 麻醉意外:也是罕见的,即使如此,我们仍然推荐局麻,局麻要安全的很多。 5. 手术操作时突然出现8级以上的地震:概率与上面几点差不多,但也不能完全避免。 以上是非常少见的问题,所以,是不用担心的。下面我们进入真正的,需要担心的后遗症。 我们常见的后遗症之一: 跖骨头坏死:圆圆的跖骨头变成了小小的尖形,关节不再平整,有时候由于跖骨的短缩无力,也不一定有明显的疼痛。这种情况多发生在两种情况: 第一、微创手术,术者隔着皮肤进去,摸着做,你告诉我在看不到血管神经的情况下,如何来保护它,不损伤它?靠中医的手法,靠中药?还是靠细胞的研究?另外,在看不到骨骼的情况下,有可能直接把钻打到了跖骨头上,本来应该在头颈部断骨的,抬高了一些,这种情况并不少见,跖骨头损伤非常重。 第二、初学者做Chevron术,虽然是直视,因为不熟悉解剖,巴不得剥离的干干净净,看得清清楚楚,跖骨头背侧和外侧的血运损伤很重,再加上头颈部的截骨再次损伤髓内的血管,最后在狭窄的空间再打入两枚交叉螺钉,本来一枚就可以了,因为截骨的手法不正确或者推移的方法不对或者第一枚打入的不合理,导致螺钉打入后仍然不稳定,所以又打一枚,这种情况对血运的损伤都是很大的。 足有代偿功能,即使坏死,也不一定会出现严重的功能问题,有的患者还因为外观恢复正常而沾沾自喜,其实这种结构在剧烈运动,或者穿高跟鞋的时候才会暴露出问题,到那时候,已经很难再修复了。 常见后遗症之二:畸形复发 复发是比较无奈的,手术本来就是想解决畸形,结果手术后又回去了,还是拇外翻。复发的原因很多,我们一点一点讲。 1. 不断骨的,靠软组织松解的错误方法,几乎一定复发。 2. 对于畸形较重的,关节面倾斜较重的,选择了Chevron等只适合极轻度畸形的截骨方法,方法用错了。 3. 术中操作问题,推移量不够,靠软组织狠力牵拉缝合的,或者术后靠绷带强力包扎的,往往容易复发。 4. 微创手术把拇趾做短了,这种情况下由于关节张力减少,反而不容易复发的,但是,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甚至无法修复 。 5. 对于一些特殊畸形,比如关节面歪斜的,跖骨内收的,翘趾畸形、拇趾旋转明显的等等特殊情况,需要用相应的方法解决,解决不好的容易复发。 6. 术前籽骨脱位明显的,术后籽骨复位不良,如果力线矫正也有问题,那么很容易复发。 常见后遗症之三:转移性跖骨痛 由于手术导致足横弓的异常,从而附近原来不疼的跖骨出现了疼痛。原来2趾下面不疼,术后疼了,原来2下面疼,术后转移到第3跖骨下面了。 什么原因,横弓塌陷,拇外翻患者韧带都松,塌陷的比例非常高,但不一定有明显症状。如果第一跖骨因为手术突然做短,破坏了横弓的内侧支点,第2跖骨头下会出现明显的压力增加,这时候就出现转移跖骨痛了。 一但出现往往需要尽快再次手术抬高或者短缩第2跖骨,那么术后第3跖骨则可能出现疼痛,依次类推。为什么不延长第一跖骨呢?一方面延长后张力增加可能会出现疼痛,另外,这种患者大部分都是微创术后的患者,当初第一跖骨是用磨钻断骨,损伤非常重,如果再次断骨延长可能会导致头坏死或者其它并发症。 这种后遗症最多见于微创手术后,第一跖骨的短缩放松了关节的张力,减少了复发率,但却明显增加了转移性跖痛的机率。所以才出现微创术后患者大量配制前足鞋垫的情况。 常见后遗症之四:拇趾僵硬,术后疼痛 拇外翻有一种比较麻烦的后遗症,就是拇僵硬,拇趾上翘困难,走路出现撞击疼痛。这种情况很容易出现关节炎,很多患者需要翻修手术。 不过,要与术后一过性僵硬做区分,因为手术出血和术后的固定(支具鞋)所以关节在术后6周内都就非常僵硬的,但是脱掉支具鞋之后,僵硬会很快缓解和消失,只要上掰60度以上就不会出现撞击了,注意不是主动翘起,是用手掰起60度,这个角度基本都可以达到,也就是说术后基本不需要特殊锻炼,只要正常走路就可以达到这个安全度数。 那么真正的拇僵硬是怎么出现的? 1. 关节对合不良,不匹配 2. 关节软骨缺失,术前有关节炎 3. 跖骨头上抬,拇趾翘上不去了。 4. 跖骨延长,关节张力过大。 大部分是上述几种情况,仔细分析一下,或者是术前太重了,关节炎已经存在,或者是断骨的位置放的不合适,关节对接的不好。如此而已。 怎么解决? 还需要手术: 1. 截跖骨,放低 2. 截趾骨,调整关节对合, 3. 关节融合 还有一些常见的后遗症,回头再说,我们这里先总结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后遗症呢? 基本上就两个常见的原因: 第一:手术操作或者断骨的过程损伤太重,伤及血管、神经、肌腱或者直接损伤跖骨头导致头坏死。 第二:断骨后没有拼接好,断骨之后存在7种方向的变化:上抬、下沉、推移不足、旋转过多、自身旋转、延长、短缩。 那么这7种方向的变化,我们再讲一下: 上抬:会导致拇趾受力减少,2趾出现转移跖骨痛;也会导致拇趾上翘时撞击,出现僵硬。 下沉:出现拇趾下方的咯脚,疼痛,出现籽骨损伤 推移不足:出现术后丢失或者复发 旋转过度:出现拇内翻 自身旋转:导致籽骨复位不良,拇趾抓地无力,也容易出现畸形复发 延长:出现僵硬、疼痛,另外穿鞋会大一到两码 短缩:轻度短缩是正常的,但是肉眼可见的明显短缩会导致转移性跖痛,不能穿高跟,拇趾无力,外观也不好看。 是不是很有趣,好复杂是不是?这里有个问题了,手术不敢做了,抱着自己畸形的脚趾迷茫了。听说公交车也会掉河里,这下走路都不敢了。其实,拇外翻手术已经研究了上百年,多少双脚被各种手术方法截来截去,百年的沉淀,我们已经可以把这个手术做的很好,已经可以彻底解决这些后遗症的出现,怎么解决?切开,直视操作!把神经血管肌腱都剥离开,显露出跖骨,直视下截骨,直视下拼接,长了就短点,短了就长点,不够就多推,推多了就拉回来点,高低就更好看了,因为我们本不需要调整高低,那么截骨端没有台阶就与原来等高。一切完美了,用细细的克氏针固定一下,然后活动拇趾看外观,看力线,看关节的对合和匹配,是不是很放心。然后,关键的来了,我这时候拆掉克氏针,缝合伤口就包起来,行不行? 其实,不止你一个人,在我说到这里的时候,很多人都蹦起来,“别呀,可别撒手呀,好容易拼好了,不长不短不多不少不高不低,您给我打个钉子固定一下吧,要结实的!” 是啊,好容易调整到最佳,彻底避免后遗症了,再撒手,再绷带包着,再下地走,断骨咯噔咯噔响?这不是前功尽弃吗? 那么,微创呢?天哪,您把上面的内容再看看,就会理解我所讲的结论了: 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要做那种微创手术,从来没有轻的做微创,重的做传统的说法,另外,无论什么情况下,对于断骨矫形手术,在手术台上调整好之后,没有坚强的固定就让患者负重走路,断骨处仍然有移动,都是违反现代医学原则的。 当然,有愿意试试的,但大部分还是因为无知。人类在某种时候会有一种不自主的保护意识,你们讲吸烟有害健康,我也知道你说的对,但是,那么多人吸,也没那么严重,我村里的老寿星抽烟喝酒一辈子,活到90多呢。 是不是一样?我也知道传统手术更精细,可是去北京太麻烦了,而且还贵,你说的没错,但是那么多人做微创,我看效果还可以,我对外观和功能要求也不是太高,那个包没有了就行了,高跟鞋我也不穿。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成功的让不少患者真正认识了这个疾病,选择了正确的方法,以后会加强这方面的宣传。另外,对于那些做微创手术的医生,我也想多说几句,这个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隔着皮肤看不到,断骨后不固定,所以从技术上很难有大的飞跃。做一辈子也不会成为高手,患者对手术效果的需求也会越来越高,手术后围着你一大堆问题,这医生当的是不是很窝心?
经过多年的努力,很多技术细节已经优化,手术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小结一下,最近的手术有哪些的不同?1.静脉麻醉已经全面使用,在打局麻之前就可以让患者睡觉,睡醒了手术就完成了,整个手术过程可以是无痛的。2.手术单一切口,拇收肌已经不再常规切断,1、2趾之间没有切口,以前有一个小孔,现在也彻底没有了,术后更美观。3.术后所见所得,外观上术后换药什么样子,最终的效果就是什么样,不需要绷带一层层包扎,1、2趾纱布固定。4.预约手术流程优化,目前基本能保证两个月内安排手术,提前约手术可以自己选择时间,定好手术日期后可以从容请假、安排家中事务,也方便购买机票。5.使用手术预约微信群来管理患者,群里全部是我做过手术的和预约手术的患者,没有外人,也没有广告,大家可以放心交流,购买或者出售支具鞋,也有患者代购疤痕膏、以及术后过渡鞋子。6.要求全部患者必须回家自己换药,一般的药店都会售卖换药的碘伏和纱布,自己在家打开伤口,擦拭碘伏后再用无菌纱布敷盖,由于大部分患者回家后已经是术后一周,伤口一般很少再有渗出,所以换药非常简单。自己家中换药可以让患者免去到医院的奔波,同时也可以观察伤口愈合的情况,另外,还可以更仔细地观察手术效果,脚的骨结构恢复正常后,脚的外观一定也是正常漂亮的,如果有问题可以直接与我交流和沟通。7.下地时间也有了明显的提前,术后住院期间要求卧床,回家后可以后跟或者小趾用力简单走几步去厕所,使用轮椅或者电脑椅减少直接负重更好。满术后2周,可以短时间下地站立,满3周可以在家穿支具鞋锻炼行走,术后4周要走出家门锻炼了,如果有车接送,可以上班。8.改进了螺钉打入位置和方向,退钉的概率明显减少。9.由于各种原因,手术费用也出现了上涨,目前双足拇趾的全部费用大约在2万2左右。
拇外翻患者出现趾甲畸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压力改变1. 局部压力分布异常-拇外翻导致足部结构改变,大拇趾向外侧偏斜,会使周围脚趾受到挤压。这种挤压改变了趾甲所承受的压力分布。例如,第二趾可能会受到大拇趾的挤压而向上抬起,趾甲的底部受到的压力增大,长期下来可能导致趾甲变形。2. 行走时压力持续作用-在行走过程中,这种异常的压力会持续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趾甲会逐渐适应这种压力变化,出现增厚、弯曲等畸形。比如,长期受到挤压的趾甲可能会变得更加厚实,以抵抗压力。二、摩擦增加1. 与鞋子的摩擦-拇外翻引起的足部畸形会使脚趾在鞋子中的位置发生改变,增加了趾甲与鞋子的摩擦。尤其是在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时,狭窄的鞋头会进一步加剧这种摩擦。例如,趾甲边缘可能会与鞋子摩擦,导致趾甲磨损、变形,甚至出现甲沟炎等问题。2. 脚趾间的摩擦-畸形的脚趾之间也会相互摩擦,趾甲可能会在摩擦过程中受损。比如,大拇趾与第二趾之间的摩擦可能会使第二趾的趾甲变形、断裂。三、血液循环障碍1. 局部血液循环受阻-拇外翻引起的足部畸形可能会压迫周围的血管,影响趾甲部位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不良会导致趾甲的营养供应不足,生长发育受到影响,从而出现畸形。例如,趾甲可能会变得脆弱、易折断,颜色也可能会发生改变。2. 组织缺氧和代谢异常-血液循环障碍还会导致趾甲周围的组织缺氧和代谢异常。这会使趾甲的生长速度减慢,形态发生改变。同时,缺氧的环境也容易滋生细菌和真菌,增加感染的风险,进一步加重趾甲畸形。
拇外翻患者小趾疼痛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力学改变1. 足部生物力学失衡-拇外翻会改变整个足部的力学结构。由于大拇趾的畸形,身体的重量分布发生变化,足部的压力中心向外侧偏移。这会导致其他脚趾,包括小趾,承受异常的压力。例如,在行走时,原本不应承受过多压力的小趾区域可能会受到额外的负荷,长期下来就会引起疼痛。2. 步态改变引发的连锁反应-拇外翻还会影响步态,使行走方式发生改变。为了适应畸形的足部,患者在行走时可能会不自觉地调整脚步的姿势,这进一步加重了小趾等部位的压力。比如,患者可能会出现走路时脚向外撇的情况,这使得小趾在与地面接触时受到更大的冲击力,从而产生疼痛。二、挤压和摩擦1. 脚趾间的挤压-拇外翻导致大拇趾向外侧偏斜,会挤压相邻的脚趾。这种挤压可能会逐渐扩散到整个前脚掌的脚趾区域,包括小趾。小趾被挤压后,可能会变形、重叠,脚趾之间的皮肤和软组织也会受到压迫,引起疼痛。2. 与鞋子-随着拇外翻的发展,足部的变形会使鞋子内部的空间变得不适合正常的脚部形状。小趾可能会与鞋子的边缘或其他部位产生摩擦,尤其是在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时,这种摩擦会更加严重。摩擦会导致小趾的皮肤受损,出现红肿、破损等情况,进而引起疼痛。三、神经受压1. 周围神经受影响-拇外翻引起的足部畸形可能会压迫周围的神经。虽然主要的压迫部位通常在大拇趾附近,但这种压迫可能会沿着神经传导,影响到小趾等远端部位。当神经受到压迫时,会出现疼痛、麻木、刺痛等感觉异常。例如,足底的神经受到压迫后,疼痛可能会放射到小趾,使小趾出现疼痛症状。2. 血液循环障碍-神经受压还可能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小趾区域的血液供应减少,会影响神经的正常功能,加重疼痛症状。同时,血液循环不良也会使小趾的组织修复能力下降,疼痛难以缓解。
拇外翻患者容易出现鸡眼,主要有以下原因:一、局部压力异常1.畸形导致压力集中-拇外翻使大拇趾向外侧偏斜,改变了足部的正常结构。这种畸形会导致大拇趾与其他脚趾之间的压力分布发生改变,局部压力增大。例如,大拇趾外侧突出部位与鞋子摩擦,同时挤压相邻的脚趾,使这些部位承受了过多的压力。2.行走时压力持续作用-在行走过程中,这种异常的压力会持续存在。随着时间的推移,受压部位的皮肤会逐渐增厚,以试图保护下面的组织。然而,如果压力持续过大,皮肤就会进一步受损,形成鸡眼。二、摩擦增加1.鞋子与皮肤的摩擦-拇外翻患者的足部畸形使得鞋子与皮肤的接触部位发生改变,增加了摩擦的可能性。特别是在突出的部位,鞋子更容易与皮肤摩擦,导致皮肤受损。例如,穿着不合适的鞋子时,狭窄的鞋头会挤压大拇趾外侧,使该部位与鞋子之间的摩擦加剧。2.脚趾间的摩擦-由于拇外翻导致脚趾变形,相邻的脚趾之间也会产生摩擦。这种摩擦同样会损伤皮肤,促使鸡眼的形成。比如,大拇趾挤压第二脚趾时,两个脚趾之间的皮肤容易受到摩擦,形成鸡眼。三、血液循环受阻1.压力影响血液循环-局部的异常压力会影响受压部位的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不畅会导致皮肤的营养供应不足,皮肤的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受到损伤。一旦皮肤受损,就容易形成鸡眼。2.组织缺氧和代谢异常-血液循环受阻还会导致组织缺氧和代谢异常。这会使皮肤细胞的生长和修复功能受到影响,使得鸡眼难以自行消退,并且可能会逐渐加重。
我有很多的外地患者,千里迢迢来北京手术,出院就回家修养了,那么术后复查怎么办?这个手术是截骨螺钉坚强固定的手术,所以手术就一次成型了,后期能调整的空间非常小,也就是说手术做好了是不需要复查的,如果手术有问题,复查也无济于事。 但是,我们还是要求每个患者回家自己换药,拍外观照片发送到好大夫网站来做一个简单的复查。拍照的标准化就非常重要了。 我们一直要求无论术前术后,都要双足放松状态下,踩地分开拍照,拍照的镜头对准1.2趾间,手机与脚面平行,通过照片来判断是否需要使用五趾袜或者弹力袜做微调。举起来看直不直是严重错误的。因为有一种类型的脚,举起来很直的时候,踩地就叉开了,也就是拇内翻,需要翻修了。当然,也有无论举起来或踩地都不变的类型。 我们看下面的照片,第一张是踩地正常脚,第二张是举起来相机斜向内侧的效果,第三张是拇趾轻翘时相机斜向内侧拍照的效果。其实这是一个人的脚不同的拍摄角度而已。 模特的脚本身就不够直?你竟然质疑照片的欺骗力,那么请看第四张,直不直?拇趾压低,或者用力踩地面靠摩擦力拉直,都会产生非常直的效果,甚至内翻。相机斜向外侧也会帮助你拍的更直,是不是惊到了? 所以呢,术后拿第三张角度的照片去担忧拇趾不直,或者第二张想用分趾器。都可能是被照片误导了。 但是,有的聪明人却利用这个方法做了其他事情,如果第二张是使用矫正器之前的,第一张是使用以后的,效果你自己看,是不是效果明显?至于你用了没有效果,那时你的事情,与产品无关。 一些手术医生,会把第三张标记成术前,第一张标记为术后,甚至把第四张标成术后,效果如何?其实他的手术根本没什么效果,只是把照片拍好就行。 大家可以自己试试拍照片。
我们前面讲了很多,零零散散,这里大致总结一下,拇外翻是什么呢?就是由于各种原因第一跖骨向内侧突起,形成了一个包,由于它的移位,导致跖趾关节失稳,拇趾没有支撑,向外侧偏斜。所以,从治疗上讲,要把第一跖骨断骨,再重新拼接,用螺钉固定在最佳的位置,等断骨愈合后,这个疾病就彻底治愈了,如果没有二次发育,就不会再复发,无论微创还是传统都是同样的方法,断骨重接,所以从根本上讲,两者是完全相同的一种手术,只是微创省去了拼接和固定的过程,效果差了一些,风险也大了很多。原理讲了不少,可是,有一个问题一直没有提及,后遗症和并发症的问题。今天来讲一讲吧。拇外翻手术有哪些风险?1. 拇外翻手术最大的风险,就在于选择了错误的医生或者错误的方法,这个不细讲了,风险就在于断骨之后不能做到良好的拼接,断骨在不正常的位置愈合。2. 是不是很可怕,断骨在不正常的位置愈合后,还能不能走路?要知道手术前,你的第一跖骨的位置更不正常,能不能走路呢?3. 足部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即使第一跖骨已经明显偏离了正常的位置,形成了拇外翻畸形,你仍然可以正常行走,没有残疾,对不?而手术断骨之后,我们在直视下将断骨向正常位置拼接,即使稍有差错,你感觉有多大风险呢?4. 既然手术是把断骨向正常结构去拼接,那么理论上术后应该更舒适,更美观,并没有不如原装的这一种说法,毕竟你原装是畸形的。所以,并不需要过分担心。5. 不过,微创术后出现的拇趾过短,跖骨头抬高或者压低,或者头的旋转或者坏死,这个风险是另说了,毕竟这种方法只有断骨,没有拼接,而且是盲操作。6. 是不是放心了不少,看来没有多少并发症?我还没有说完,这只是理论上的问题。那么实际操作中,由于畸形长期存在,关节对合和周围软组织已经出现挛缩和歪斜,断骨拼接之后,关节对合会发生不小的变化,这样就有可能出现僵硬,如果手术医生处理不当,可能会是永久性的。7. 手术毕竟要用手术刀,在断骨或者切开的过程中,如果伤及跖骨头的血管,就可能会出现跖骨头坏死,坏死就可能会有后期的关节炎疼痛,这种坏死在微创手术中比较常见,由于是隔着皮断骨,根本看不到血管,误伤的可能性最大,我们直视操作就会好很多,加之已经省去了切断拇收肌的操作,那么血管的损伤就几乎不可能了。8. 肌腱的损伤和粘连,也是微创多见,主要还是断骨时伤及或者断骨后的骨渣清除不彻底,由于术后长时间不活动,会有一定比例的肌腱粘连,大部分患者经过术后锻炼是可以完全恢复的,少部分即使不能恢复,也不会影响功能,也就是正常行走没有不适感觉。9. 术后出现2趾、3趾区的疼痛,这种转移性跖骨痛主要发生于第一跖骨短缩过多或者上抬的患者,或者术后拇趾僵硬的也会有一定比例。这种情况要穿厚底鞋多观察,如果不断加重,可能还要翻修手术。10. 伤口感染,足趾麻木这些问题一般都是短时间的,很少造成严重后果。11. 手术切口疤痕,半年最严重,又高又红,一年平,两年白,三年四年看不见了。还有什么,一时想不起来了。后面再补充吧。本文系李昕宇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为了方便大家预约手术,我们试行了一段时间的医助+微信群模式,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现在向大家解释一下。由于拇外翻手术是一种择期手术,并不需要急诊来做,患者安全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选择,很多时候还要向单位请假,安排孩子接送很多家中事情,所以,对很多患者来讲,手术并不需要提前,但手术时间最好能早一些确定下来,这样就可以非常从容的安排好时间,并且购买机票。首先应明确自己是否一定需要手术,对于年轻人,我们适应症放的很宽,只要不是一时冲动,有明确的拇外翻畸形,都可以考虑手术,术后骨结构恢复正常,也不会复发,就不会到60岁左右时再纠结是不是要手术,那时畸形不断加重,已经有疼痛,可是年龄也大了,不穿高跟鞋了,是否手术很难下决心。如果下决心手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与我联系,有条件还是建议使用好大夫网的平台,上转外观照片我看,如果有当地医院的X片更好,如果没有特殊问题,我同意手术,就OK。下一步就是预约的过程,自己安排好手术时间和家中的事情,问清楚当地能不能报销,提前两个月与我联系要求预约手术,我会让你加医助的微信,医助登记好姓名手机号之后,会进入微信群,那里有很多最近做手术的患者,可以与这些患者交流,询问住院或者手术的一些细节。临近手术时间,可以按预约的时间提前一到两天买票住院,这时候医助会在微信上提醒你,会帮助你完成住院前的工作。住院之后,会有管床医生写病历和拍片子,一般是第二天就可以手术了。术后康复和换药都有指南,也可以问微信群里的患者或者直接与我沟通,术后3-5天如果伤口干燥,没有明显疼痛,可以直接回家了。回家后一般可以后跟用力去厕所,术后2周下地站立,3周在家里练习行走,术后4周可以出家门行走,北京的患者4周可以到门诊复查,外地的术后6周在当地医院拍片,将片子发我看,如果没有意外,可脱掉支具鞋,换男士运动鞋。回家后不久,医院会把盖章的复印病例寄到家中,加上出院的手续,可以上交报销了。这就是最近大体的手术预约流程。
不多说了,上照片,今年7月份开始,所有拇外翻手术。拇外翻畸形时间长了,会导致2趾的偏斜,拇趾做直了,2趾还是歪的,外观不好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恢复,就可以正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