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这个词,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代表着很不好的寓意,甚至有些患者从医生那里听到这个词后,就心如死灰,放弃后面的治疗。 那是不是癌症转移就等于没救了呢? 这个问题,就算田主任告诉大家,答案是否定的,肯定也没几个人相信,说不定还觉得田主任是在“空口套白狼”。所以,今天田主任就用自己在临床上的一个案例说服大家。 陈女士,71岁,有丙肝病史10余年,2012年2月突发右上腹疼痛,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动脉期肝右叶上段见巨大团状肿瘤血管影,实质期肝病灶呈肿瘤染色,余右肝内见散在多个可疑小结节状肿瘤染色表现;查甲胎蛋白为2300ng/ml,被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破裂出血、丙肝后肝硬化。经过介入止血、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射频消融术等积极治疗后,陈女士症状好转,甲胎蛋白从2300ng/ml下降到252ng/ml。 2012年4月,陈女士发现在右侧锁骨上出现一个包块并迅速增大,甲胎蛋白达到2700ng/ml,考虑肿瘤复发并转移。2012年5月开始服用靶向药物多吉美治疗,但因不耐受药物副作用,没用多久就停用了。 2012-5-4行PET/CT检查,结果如下: 从查出肝癌到癌症复发转移,只用了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陈女士都不敢相信病情会进展得这么快,但是她和她的家人都不想放弃,辗转打听联系到田主任。 经过和田主任的沟通,陈女士于2012年6月入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田主任给她制定的诊疗计划如下: 1、病例特点:肝癌破裂介入治疗后,全身转移,高龄,一般状况差。 2、治疗策略:调理身体状况,全身治疗为主,多专业联合、序贯治疗。 3、治疗方案:内分泌治疗,全身化疗,靶向治疗。 入院后,甲胎蛋白继续快速升高,治疗前甚至达到了8223.5ng/ml,右侧锁骨上窝肿块继续增大、变硬。 开始治疗后,制定的内分泌治疗使陈女士精神饮食状态好转不少,提高了化疗的耐受能力,降低了化疗副反应和风险,从而保证了化疗的顺利实施。经过三个月的治疗后,陈女士右锁骨上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变软、缩小,病情明显好转。 2012年9月复查PET-CT如下: 治疗的效果大大的激发了陈女士后续治疗的动力,她非常配合接下来的继续治疗。在后面的疗程中,陈女士右锁骨上肿块消失,甲胎蛋白逐步降低,于2012年11月降至正常(
甲胎蛋白,有的地方称为AFP,有的地方又称为α-fetoprotein,也有的地方称为alpha-fetoprotein,这几个名字到底是什么关系?AFP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肿瘤标志物。AFP到底有多牛,我们先引用一篇综述中的一段话:“尽管一些新的标志物显示出了有潜力的结果,但这些标志物也仅仅只能被推荐作为甲胎蛋白的辅助检查,更不可能取代甲胎蛋白,因为甲胎蛋白是肝癌肿瘤标志物的金标准!”我们现在的哪个体检套餐里少得了甲胎蛋白?AFP是人类胎儿中最丰富的血浆蛋白,AFP在胎儿发育过程中表达,并且在出生后的300天内,逐渐降低,在成人血清中含量极低。AFP又是怎么和肝癌扯上关系的呢?1962年,前苏联科学家Harry Abelev在长有肝癌的实验小鼠的血液里发现了一种新的蛋白,随后证实是甲胎蛋白。但是他当时预言甲胎蛋白不可能用于肝癌的诊断,因为许多小鼠的肝癌并不产生甲胎蛋白。于是他把后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了细胞增殖领域。紧接着在1963年,另一位前苏联科学家Yuri Semenovich Tatarinov在莫斯科召开的生物化学大会上,报告了在肝癌病人血液中检测到甲胎蛋白升高,并提出:通过免疫化学方法检测甲胎蛋白可以用于肝癌的诊断。很快,这一发现促成了甲胎蛋白在临床的广泛应用。因此他是甲胎蛋白用于肝癌诊断的奠基人,此处应有掌声。让我们来缅怀一下这位伟大的科学家:Yuri Semenovich Tatarinov (1928–2012)2013年5月6-8日,为了纪念甲胎蛋白发现50周年,在俄罗斯的阿斯特拉罕专门召开了纪念大会。说了这么久,还没说什么叫肿瘤标志物,那我们现在来赶快给一个肿瘤标志物的官方名词解释: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增殖的过程中,由肿瘤细胞合成、释放或者是机体对肿瘤细胞反应而产生的一类物质。当机体发生肿瘤时,血液、细胞、组织或体液中的某些肿瘤标志物就可能会相应的升高。简单的说是肿瘤产生的一类物质,正常人没有,得肿瘤的时候才有可能升高。这里要澄清一点:并不是所有的肿瘤都会产生肿瘤标志物。有些人得了肿瘤并不产生肿瘤标志物,所以这些人查肿瘤标志物是没用的。好了,我们拉回来,接着谈肝癌肿瘤标志物一哥-甲胎蛋白。好了,一个这么牛的肝癌肿瘤标志物,我们怎么样才能用好它呢?跟我来,学会下面这几条,让甲胎蛋白成为协助你战胜肝癌的得力助手。1.有多少肝癌病人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各个文献报道不一,但范围基本上在60%到90%。(根据个人的临床接诊情况,我觉得在中国,这个数字应该是90%)。2. 还有哪些疾病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患者AFP也可能有不同程度升高。成人的睾丸癌,卵巢肿瘤,恶性畸胎瘤,胰腺癌,胃癌,肠癌,肺癌等患者AFP含量也会升高。儿童期血清AFP升高可见于:肝癌,肝母细胞瘤,性腺畸胎母细胞瘤,肝炎等。妊娠期孕妇的甲胎蛋白也会升高。其它较少见的情况。3. 甲胎蛋白的正常值是多少?甲胎蛋白的测量方法主要有酶标法、酶标电泳法、放射免疫法三种。测量方法不同,正常值也有所不同。不同医院可能采用不同的检测方法,正常值范围也可能不同。我们医院的正常值是8.1ng/ml。现在的检查报告单在后面都会给出此次检查正常参考值,这个参考值就是你此次检查结果的正常参考值范围。4. 不同医院检测的甲胎蛋白具有可比性吗?前面已经介绍了,常用的检测甲胎蛋白的方法有三种,不同医院的检测方法可能不同。即使采用的是同一种方法,不同医院的检测结果也可能有偏差。我在临床上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同一个病人、同一天在不同医院抽血检测的甲胎蛋白,结果却不同,甚至有较大差异。因此,不建议拿不同医院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如果条件许可,最好在同一家医院跟踪复查,这样具有更好的可比性,能够更好地监测病情变化。5.肝癌与肝炎、肝硬化等良性肝病比较,AFP升高各有什么特点?
(患者招募:免费TCR-T细胞治疗多种癌症)提到细胞治疗,其实魏则西最应该尝试的是TCR-T细胞治疗,这种治疗在国外临床研究中已显示出61%的疗效。现在TCR-T细胞治疗已引入中国,正在开展多种癌症的免费临床研究。近几日,大学生魏泽西患滑膜肉瘤去世的消息经网络自媒体传的沸沸扬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细胞免疫治疗对“泽西”类的病症有疗效吗?我们的答案是肯定的。细胞免疫治疗滑膜肉瘤的新技术就是TCR-T(T细胞受体传导-T细胞疗法)。谈到晚期滑膜肉瘤的细胞免疫治疗,到底有没有新的进展?答案是有的,这就是TCR-T技术(T细胞受体转导T细胞疗法)。美国癌症研究所的Steven Rosenberg教授团队最早开展了TCR-T治疗晚期滑膜肉瘤和晚期黑色素瘤的临床研究。他们于2011年3月在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报道了初步研究结果。然后于2014年12月在临床肿瘤研究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在线发表了长期随访结果:晚期滑膜肉瘤患者共18人,11人(61%)肿瘤明显减小,其中1人肿瘤全部消失,3年生存率大约是38%。晚期黑色素瘤患者共20人,11人(55%)肿瘤明显减小,其中4人肿瘤全部消失,5年生存率大约为33%(表1:英文原文中的疗效统计表;图1、图2:英文原文中的典型病例图片)。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患者全部都是传统治疗方法失败的晚期患者。表1. TCR-T治疗晚期滑膜肉瘤和晚期黑色素瘤疗效统计表图1.TCR-T治疗晚期滑膜肉瘤典型病例一图2.TCR-T治疗晚期滑膜肉瘤典型病例二TCR-T是一种什么样的治疗方法哪?TCR-T就是利用转基因技术给患者的T细胞装配可以识别癌细胞“特有标志”的“识别器”,这种T细胞能够找到癌细胞并将其消灭。图3.TCR-T治疗示意图 参加上述临床研究的患者均需要满足两个条件:1.他们的肿瘤组织都高表达一个蛋白(NY-ESO-1),就是能够被TCR-T细胞识别的“特有标志”,就像使用靶向药物之前要先做检测,有靶点才可能有效。只对有特定靶点的患者有效。也就是说只有有这个靶子的患者才会有效。但是幸运的是,大约70%-80%的滑膜肉瘤患者都有NY-ESO-1这个靶子。2.T细胞还需要同时识别另外一个分子才能启动杀瘤效应,就是说入组患者免疫细胞上的另一个分子的型号必须是HLA-A2。就像做器官移植之前,先要配型,能配上的才能移植。TCR-T技术也有类似的要求。美国人中HLA-A2类型的比例大约为20%-30%,不少患者都能配上。而中国的比例更高,大约为50%。TCR-T治疗其它癌症会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不管什么癌症,只要满足:1.高表达NY-ESO-1;2. 检测配型为HLA-A2。使用目前这种TCR-T理论上都应该是有效的。实际上,已有临床研究证实:这种TCR-T技术可以显著降低多发性骨髓瘤移植后复发率。提起细胞免疫新进展,大家都会想到CAR-T细胞治疗,该疗法在血液系统肿瘤取得了非常好的疗效,但在实体瘤效果不够理想,而与之并列的TCR-T技术在实体肿瘤的疗效引人注目。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作为靶点的NY-ESO-1是王荣福教授和Steven Rosenberg教授共同发现的,也是目前经过临床验证的、最有希望的实体瘤免疫治疗靶点之一。可喜的是,发现者王荣福教授已经将该技术引入国内,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田耕主任合作开展TCR-T治疗多种癌症的临床研究,前期已入组多种不同癌症患者,包括黑色素瘤、肺癌、宫颈癌、恶性副神经节瘤。目前,这个临床研究仍在招募患者,基本入组要求就是:1.高表达NY-ESO-1;2. 检测配型为HLA-A2。愿意入组的患者朋友,我们将先为您免费进行NY-ESO-1检测和HLA-A2检测。我们将为成功入组的患者免费提供TCR-T细胞治疗。希望广大患者朋友关注细胞免疫治疗的新进展。这项临床研究正在顺利开展,成效逐步显现。欢迎愿意入组的患者朋友在我的公众号里留言。下面是我们运用TCR-T细胞治疗一例晚期肺癌的相关报道:深圳引进TCR-T细胞治疗晚期肺癌初获成功中新网深圳2月25日电 (郑小红 帅菲霏)记者25日从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获悉,该院肿瘤二科(肿瘤生物治疗科)与来自美国的“孔雀团队”合作,引进TCR-T细胞治疗新技术治疗晚期肺癌,获得初步成功。 据该院肿瘤生物治疗科主任田耕介绍,近几年世界肿瘤免疫学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研发出TCR-T、CAR-T、TIL等多项免疫治疗的新技术。 44岁的窦女士就是TCR-T这一技术的第一位受益者。2012年窦女士不幸患上肺癌,由于肿瘤位置靠近大血管,不具备做手术的条件,而且经过几次化疗后仍没有效果,医生当时认为她只剩下6个月的生命。 就诊时的CT检测发现,她右侧胸腔已经被肿瘤及肿瘤阻塞的肺组织和胸水占满,右肺已经完全失去功能,肝脏上也出现了多个转移瘤。 田耕与王明军教授一起为她制定了TCR-T治疗方案,2015年11月5日开始第一次TCR-T治疗。令人鼓舞的是,患者胸痛明显减轻,止痛药只要吃一半的量,气短消失,咳血也停止了,肿瘤标志物下降超过一半。治疗后1个月复查CT看到肿瘤明显缩小、胸水显著减少,治疗前完全阻塞的右肺也部分张开了,肝上的肿瘤也缩小了。 目前窦女士已经接受了第二疗程的治疗,能否痊愈还要看接下来的治疗是否顺利。据了解,实体肿瘤的细胞免疫治疗是当前免疫治疗的研究热点和竞争最激烈的领域之一。该院经过文献检索,国际上有TCR-T治疗黑色素瘤、滑膜肉瘤和预防多发性骨髓瘤复发的研究报道,但其它病种未见报道。此次治疗的成功标志着该院在世界上首次应用TCR-T细胞治疗肺癌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该院肿瘤二科(肿瘤生物治疗科)与“孔雀团队”目前正在开展针对多种实体肿瘤的临床研究,希望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完)想了解更多患者招募信息,敬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参考文献 Paul F. Robbins, Sadik H. Kassim, et al. A pilot trial using lymphocytes genetically engineered with an NY-ESO-1-reactive T cell receptor: Long term follow up and correlates with response. Clin Cancer Res. 2015 March 1; 21(5): 1019–1027. Epub 2014 Dec 23.Robbins PF, Morgan RA, Feldman SA, et al. Tumor reg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synovial cell sarcoma and melanoma using genetically engineered lymphocytes reactive with NY-ESO-1. J Clin Oncol. 2011 Mar 1;29(7):917-2Rapoport AP, Stadtmauer EA, Binder-Scholl GK, et al, NY-ESO-1-specific TCR-engineered T cells mediate sustained antigen-specific antitumor effects in myeloma. Nat Med. 2015 Aug; 21(8):914-21.
PET-CT的优点明显,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PET-CT的辐射到底有多大一直是困扰大家的问题。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来看看PET-CT辐射的大小是由什么决定的。一、什么决定PET-CT辐射的大小?前一篇文章已经讲过PET-CT是由PET和CT两种设备组合而成,即一个过程同时做了PET和CT两种检查。那PET-CT的辐射是不是PET的辐射加上CT的辐射?没错,PET的辐射是由使用的显像剂18F-FDG产生的,而CT的辐射是X射线产生的。PET-CT的辐射就是这两种辐射的总和。PET-CT的辐射=PET的辐射 + CT的辐射这就好办了,我们只要分别搞清楚PET和CT剂量,两者相加就行了。1.PET显像剂用量与体重相关,体重重的人用的多,辐射较大,但一般差别不会太大。2.CT的X射线剂量与CT的模式(参数)有关,模式(参数)是由医生根据情况设定的,不同模式差别很大。PET-CT一般都是低剂量模式,辐射剂量低,不到常规CT扫描辐射剂量的1/2。但是,如果使用高剂量模式或增强模式,则CT剂量会明显增加。所以,PET-CT扫描中增加剂量主要是取决于CT扫描模式。为了对X射线剂量有一个直观的了解,我们来看看美国FDA(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常用X射线检查(包括CT)的辐射剂量: 请注意:右上角红色的剂量单位mSv(毫西弗),这是一个辐射剂量单位,也是这篇文章中需要重点留意的一个词。1mSv辐射到底是多大?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委员会(UNSCEAR)公布的资料显示:地球上每人每年平均会受到来自天然放射性核素的辐射剂量约为2.4mSv(范围为1-13mSv)。我国规定:一名在医院放射科工作的医务人员,每年辐射的接受剂量不能超过20mSv。下面就来看看PET-CT的辐射到底是多少?二、PET-CT的辐射到底有多大?韩国的Jin ChulPaeng博士2015年对73个医疗机构的105台PET-CT机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如下:PET辐射剂量范围为4.43-7.35 mSv,平均5.89mSv,CT辐射剂量范围为3.2-9.32mSv,平均6.26mSv,PET-CT总的辐射剂量范围为7.63-16.67mSv。2009年香港大学Pek-LanKhong博士等发表论文报告了他们关于PET-CT辐射剂量的研究结果,他们给真人大小的人体模型(有男、女两种,区别是乳房配件)装上辐射测量仪,然后给人体模型做PET-CT,其中PET显像剂用量一样,而CT扫描分别采用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三种扫描模式。记录下辐射剂量。结果如下:PET(单项)的辐射剂量均为6.23 mSv;男性患者PET-CT的辐射剂量分别为13.45(低剂量)、24.79(中剂量)、31.91(高剂量)mSv;女性患者PET-CT的辐射剂量分别为13.65(低剂量)、24.80(中剂量)、32.18(高剂量)mSv。见下图:可见PET/CT扫描中增加剂量主要是取决于CT的扫描模式。因此,医生在进行常规PET/CT扫描时,其中CT模式一般建议先采用低剂量(低毫安)扫描模式,可疑脏器则局部采用诊断剂量扫描,尽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那么,做完PET-CT的患者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多大的辐射?18F-FDG的半衰期是105-115分钟,患者第二天体表的辐射水平已经接近天然本底水平。日本的Kimiteru Ito等医生对从事PET-CT检查护理工作的护士所受辐射剂量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表在2015的J Occup Health(职业健康杂志)上。研究发现:每做一个PET-CT检查,护士所受的平均辐射剂量为6.07μSv(微西弗,即0.00607mSv)。在了解了PET-CT的辐射剂量后,我们来看看如何防护。三、PET-CT扫描患者的辐射防护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对做PET-CT扫描患者的辐射防护给出了专业的建议,翻译摘抄如下:患者的防护1.PET-CT测试有两个组件:PET和CT。其中CT的辐射量因检查类型、检查部位和检查目的不同差异很大。在最简单的模式中,CT仅用于定位PET所发现的异常 (非诊断性扫描)。此时,辐射剂量低(例如,一次全身扫描为7 mSv)。然而,高分辨率的诊断扫描,剂量可能相当高(一次全身扫描达30 mSv)。PET扫描的有效剂量是中度的,取决于注入的18F-FDG的活性,无论是全身还是部分扫描,成年人通常是8mSv。通过修改CT采集参数可以显著降低PET-CT扫描的辐射剂量。传统影像学检查如胸部、腹部和骨骼X射线也给带来辐射,但只有CT检查的一小部分。超声和磁共振(MR)检查不会暴露于电离辐射。2.同一病人重复做放射检查是否会增加辐射风险?是的。众所周知,辐射效应是累积的。然而,体内的修复机制是相当强的,每次检查拉开合适的时间间隔有助于减少辐射损害,例如分割放疗。目前尚没有像专业人员那样的正式的体系来记录和跟踪病人的累积辐射量。建议患者告知医生他们之前曾经做过的所有的放射学检查,这样对患者是有好处的。3.糖尿病人做PET有什么额外的辐射风险吗? 没有。虽然PET检查时会注入少量具有放射活性葡萄糖,但不会影响到糖尿病。然而,做PET检查的医务人员应意识到患者是糖尿病人,以确保取得最好的扫描结果,并避免不必要的辐射剂量。4.病人能在同一天做PET-CT和CT、X射线检查或MRI吗? PET扫描不会影响这些检查。但是,应确保该患者相关的所有医生都知道患者要做哪些检查,以免不必要的重复检查。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和陪人防护5.儿童接受PET-CT扫描会有更高的辐射风险吗?是的。儿童比成人对辐射更加敏感。所有辐射在理论上都有诱发癌症的风险。一次PET-CT的辐射剂量约为5-18 mSv。如果该检查是必要的,预计将给病人带来明显的治疗获益,那么这个检查的效益/风险比是高的。因此重要的是要确保每一个检查都是恰当合理的。一旦确定该检查是合理的,就有必要采用最优化的策略去做这个检查,以便减少辐射剂量,同时又不影响获取必须的诊断信息。6.患者能带儿童到PET-CT中心吗? 建议不带儿童到PET-CT中心。从注入放射性显影剂到扫描开始之前,重要的是确保病人放松,这样工作人员才有可能做一个最佳的扫描检查。尽管儿童受到的来自病人的辐射小,但还是尽量避免为好。7.孕妇可以陪伴朋友、配偶或儿童来做PET-CT吗?这是不可取的。虽然来自病人的辐射相当低,但还是将胎儿受到的辐射尽可能降到最低为宜。假如孕妇必须去安抚一个做检查的儿童,应专门告知该孕妇与儿童和其他做PET或放射性诊断、治疗的病人保持距离。这种情况下,接触时间应尽可能短。8.扫描后病人能母乳喂养吗?母乳中可能含有少量注入的18F-FDG。通常情况下,检查应该推迟到母乳喂养已经停止。但如果扫描是迫切需要,那么建议在扫描之前收集乳汁。这可以用来给婴儿进行一次检查后喂食。此外,检查后2小时内的母乳应收集并丢弃,此后可以恢复正常的母乳喂养。公众防护9.PET扫描后,病人需要等待多久才不至于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触发辐射探测器?做完PET后,除了对孕妇和儿童应给予前述应有的关注外,对其他乘客没有危险。然而,在一些国家,在公共区域和机场等特定地点的辐射探测器能被很少量的辐射无意中激活。辐射探测器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敏感。尽管如此,用于PET成像的同位素显像剂衰减的如此之快以至于24小时后不存在激活辐射探测器的危险。然而,如果能从PET中心获得一份说明他们做过PET-CT的证明会是一个好主意,以备受到询问。10.PET-CT扫描后是否需要限制病人的活动?不。尽管扫描前注入了放射性显影剂,这将给他/她附近的人带来辐射,但扫描后来自病人的辐射量很低。病人可以照常活动而不会给其他人带来任何风险,除了前述应限制接触孕妇和儿童。总结:1.PET-CT的辐射=PET的辐射+CT的辐射;2.其中PET的辐射平均为6、7mSv;CT的辐射因所采用的模式有明显差别,其中常用的低剂量模式的辐射平均也是6、7mSv; PET-CT(CT为低剂量模式)辐射剂量范围约为10-15mSv; 3.PET-CT剂量增加主要是取决于CT扫描模式; 4.医生在进行PET-CT扫描时,可以根据病情选择CT模式,从而减少辐射剂量; 5.做完PET-CT后的患者应限制接触孕妇和儿童,但不会给其他人带来任何风险;6.PET-CT检查有辐射,应严格掌握适应症。想了解更多患者招募信息,敬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参考文献1.http://www.fda.gov/Radiation-EmittingProducts/RadiationEmittingProductsandProcedures/MedicalImaging/MedicalX-Rays/ucm115329.htm2.Kwon HW, Kim JP,Lee HJ, Paeng JC, Lee JS, Cheon GJ, Lee DS, Chung JK, Kang KW. Radiation Dosefrom Whole-Body F-18 Fluorodeoxyglucose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Tomography: Nationwide Survey in Korea. J Korean Med Sci. 2016 Feb;31 Suppl1:S69-74.3.Huang B, Law MW,Khong PL. Whole-body PET/CT scanning: estimation of radiation dose and cancerrisk. Radiology. 2009 Apr;251(1):166-74.4.Ito K, Suzuki M,Yamazaki A, Suzuki Y, Yokokawa N, Oosawa T, Tokumaru AM. Factors affectingradiation exposure dose in nursing staff during (18)F-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J Occup Health.2015;57(4):316-23.5.https://rpop.iaea.org/RPOP/RPoP/Content/InformationFor/HealthProfessionals/6_OtherClinicalSpecialities/PETCTscan.htm#PETCT_FAQ01
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学分会成立 田耕当选委员 2013年8月4日,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学分会成立大会暨2013年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研讨会在广州威斯汀酒店隆重召开,广东省医学会黄庆道会长、朱宏秘书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吴祖泽院士、裴雪涛教授,解放军307医院陈虎教授,《CellResearch》杂志常务副主编李党生教授出席了成立大会。经3日下午细胞治疗学分会第一届全体委员会议,选举出了17名常务委员、6名副主任委员和1名主任委员。干细胞治疗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干细胞治疗专家项鹏教授当选为细胞治疗分会第一届主任委员。深圳市有两位专家当选首届委员,其中包括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二科(生物治疗科)主任田耕。 在成立大会上,项鹏教授对细胞治疗学分会的筹建历程及未来工作设想做了汇报。吴祖泽院士、裴雪涛教授对分会成立发表贺词,称赞广东省医学会敢为天下先——在国内率先成立细胞治疗学分会,而分会的成立有利于保障细胞与干细胞技术临床应用的规范性、安全性、有效性与可控性,推动细胞与干细胞技术的健康、有序发展。黄庆道会长代表广东省医学会致辞,对细胞治疗学分会成立表示热烈祝贺,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了建议和要求。随后,吴祖泽院士、裴雪涛教授、陈虎教授、李党生教授分别就细胞治疗在不同疾病领域的临床应用和安全性做了大会报告。 细胞治疗分会的成立将为广东省细胞治疗领域的从业人员提供学术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学术交流,努力提升我省细胞治疗学科建设水平,促进我省细胞治疗学科与临床应用的健康发展,为广东卫生事业的发展贡献出应有的力量,以造福广大患者。 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学分会第一届委员会第一次委员会议合影留念田耕参加广东省医学会细胞治疗学分会成立大会并当选首届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2011版 1.病理学诊断标准:肝脏占位病灶或者肝外转移灶活检或手术切除组织标本,经病理组织学和/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HCC,此为金标准。 2.临床诊断标准:在所有的实体瘤中,唯有HCC可采用临床诊断标准,国内、外都认可,非侵袭性、简易方便和可操作强,一般认为主要取决于三大因素,即慢性肝病背景,影像学检查结果以及血清AFP水平;但是学术界的认识和具体要求各有不同,常有变化,实际应用时也有误差,因此,结合我国的国情、既往的国内标准和临床实际,专家组提议宜从严掌握和联合分析,要求在同时满足以下条件中的(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以确立HCC的临床诊断:(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HBV和/或HCV抗原阳性)的证据;(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Arterial hypervascularity),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Venous or delayed phase washout )。①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②如果肝脏占位直径为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3.注意事项和说明。 (1)国外的多项指南(包括AASLD,EASL和NCCN的CPGs)都强调对于肝脏占位进行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并且应该在富有经验的影像学中心进行;同时,认为确切的HCC影像学诊断,需要进行平扫期、动脉期、静脉期和延迟期的四期扫描检查,病灶局部应5mm薄扫,并且高度重视影像学检查动脉期强化的重要作用。HCC的特点是动脉早期病灶即可明显强化,密度高于正常肝组织,静脉期强化迅速消失,密度低于周围正常肝组织。如果肝脏占位影像学特征不典型,或CT和MRI两项检查显像不一致,应进行肝穿刺活检,但即使阴性结果并不能完全排除,仍然需要随访观察。(2)近年来,国内外临床观察和研究结果均提示,血清AFP在部分ICC和胃肠癌肝转移患者中也可升高,并且ICC也多伴有肝硬化。尽管ICC的发病率远低于HCC,但两者均常见于肝硬化患者,因此,肝占位性病变伴AFP升高并不一定就是HCC,需要仔细地加以鉴别。在我国和亚太区大部分国家,AFP明显升高患者多为HCC,与ICC相比仍有鉴别价值,故在此沿用作为HCC的诊断指标。(3)对于血清AFP≥400μg/L,而B超检查未发现肝脏占位者,应注意排除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胃肠道肝样腺癌等;如果能够排除,必须及时进行多排CT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扫描。如呈现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动脉期血管丰富,而在门静脉期或延迟期消退),则即可诊断HCC。如检查结果或血管影像并不典型,应采用其他的影像模式进行对比增强检查,或对病灶进行肝活检。单纯的动脉期强化而无静脉期的消退对于诊断HCC证据不充分。如果AFP升高,但未达到诊断水平,除了应该排除上述可能引起AFP增高的情况外,还必须严密观察和追踪AFP的变化,将B超检查间隔缩短至1-2个月,需要时进行CT和/或MRI动态观察。如果高度怀疑肝癌,建议进一步做选择性肝动脉造影(DSA)检查, 必要时可酌情进行肝穿刺活检。(4)对于有肝脏占位性病变,但是血清AFP无升高,且影像学检查无肝癌影像学特征者,如果直径<1cm,可以严密观察。如果肝脏占位在动态显像中未见血管增强,则恶性的可能性不大。如果占位逐渐增大,或达到直径≥2cm,应进行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等进一步检查。即使肝活检结果阴性,也不宜轻易否定,要追踪随访;应每间隔6个月进行影像学随访,直至该病灶消失、增大或呈现HCC诊断特征;如病灶增大,但仍无典型的HCC改变,可以考虑重复进行肝活检。(5)需要指出的是:我国的HCC中,5%-20%的患者并没有肝硬化背景,约10%的患者无HBV/HCV感染的证据,约30%的患者血清AFP始终<200μg/L;同时,影像学上HCC大多数具有有富血管性特征,但是确有少数表现为乏血管性。另外,在欧美国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进而发生HCC(NASH相关HCC),已有较多报道,而我国尚缺乏有关数据。
我母亲是71岁体弱多病的老人。今年二月二十二日因胃疼在深圳华侨城医院确诊是晚期肝硬化(应为肝癌)伴门静脉癌栓形成。这一骇人的重病如晴天霹雳震惊了家人,我们子女和国内外亲属立刻到处查医问药。除深圳各大医院外,我们又先后到北京301医院 、北京北大医院、广州中山医院住院检查治疗,甚至还咨询了香港玛丽医院。这些医院都认为病情已经是肝硬化(肝癌)的晚期,更难的是门静脉及左右分支已全是癌栓,不仅没有手术的希望,也没有什么有效的办法治疗,也有医生好心暗示我们生存期不长了,治疗价值也意义都不大了。(附上述医院的出院文件) 三月末,我母亲的病情果然加重了,腹水、呕吐、不能吃饭、不能走路,每天靠止痛药维持。但是作为女儿,不到最后一刻,我始终不放弃,仍然终日奔波并各处寻找治疗方案。一天,偶然我在网上查到市二院成立了肿瘤生物治疗科,有针对性的治疗先例。次日我就到二院挂号与该科田耕主任面谈,当田主任看过CT片及所有资料后,也告诉我:晚期肝硬化(肝癌)的治疗是临床难题,而门静脉栓塞形成预示着愈后较差。国内外均没有特别有效的办法。看到我焦虑而沉重的心情,田主任耐心向我解释肝硬化(肝癌)及门静脉栓塞的病理原因在分析原因的过程中,也告知他本人对此病的认识和一些研究成果。看到他的详尽专业分析和过往治疗案例,我当即告知田耕主任,希望其能我为我母亲制定治疗方案,田耕主任和我都十分明白,接收这样的病人是对医生极大的挑战。 四月四日,我母亲住进了二院肿瘤生物治疗科,田耕主任的团队也开启了他们医生生涯的一次挑战。他们不仅为我妈妈量身定做了一套治疗方案,还广泛了解国内外医学在此方面的进展,随时就治疗方案与我们家人密切沟通,甚至联络国内其他知名医院医生会诊治疗。这四十多天里,不仅是对我母亲,更多的是对医生的考验,因为之前类似成功的治疗案例国内罕见,一般医生的查房是每天一次,他们是每天三次密切观察,随时根据情况调整方案 和用药,把护肝、化疗、细胞生物治疗分阶段实施,期间,因治疗副作用明显,田耕医生多次下班回家后又折返医院亲自观察提出治疗方案,观察病情稳定后才离开,我清楚记得,有一次晚上他从家里折返到医院时,看到我母亲身体不适情况较严重,他的表情与我们家人一样沉重,并说看到她的痛苦状况,他也比较着急和难过,他说,看到病人的痛苦状况,我们当医生的比你们家属还着急。我们感动和感恩遇到了这样的好医生。他却说,我把每一个病例都看成是自己的老师,每一个病例都是对自己作为医生的挑战,我们真实感受着白衣天使其实就在自己的身边…… 经过四十多天的悉心治疗,治疗产生了成效,创造肝硬化(肝癌)及门静脉癌栓治疗史上的奇迹。1、动态跟踪检查显示我母亲肝内硬块实体逐日缩小。4月9日PET/CT显示为82x69x64 mm,4月18日彩超显示为70X53mm,5月3日彩超显示为61X41mm,5月8日彩超显示为42X37mm(随附五份相关资料)。2 、更为不同寻常的是,门静脉栓塞也部分疏通了,5月14/18日彩超显示,门静脉左右支细胞也部分消融,主静脉已有稀少血流信号,在医学上相信这样的概率可能是千分之一甚至是万分之一.(附上述检查记录) 3、腹水基本消失,各项化验指标也全面好转,我母亲的生活质量全面提高。老人从四月中旬到五月上旬,不能进食,依赖静脉输营养液维持生命,现在已可以进食普食了,可以走路和生活自理,近二十多天来,未吃一粒止痛药,未打一次止痛针,现在每次我去看望她,她谈笑风生告诉我,是二院田耕主任将她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作为女儿,母亲的疾病,让我亲身经历了从震惊到绝望的心路过程,是二院田耕主任,肖亮医生,洪国岱医生,林环护士长他们这个团队的高超专业医术以及敬业的精神,把每一个病例都当成是自己老师的职业态度,挽救了母亲的生命,给了我和全家人极大的宽慰与希望,不付诸笔端,不足以告知自己、母亲和家人的感恩心情,让更多的人了解奇迹就在这里--- 市二院肿瘤生物治疗科! 患者女儿:王某 电话:13510…… 联络人: 王某某(父) 电话:13410…… 2012/6/2 以上是患者女儿写的感谢信,下面是患者本人在治疗期间给我院领导写的感谢信。他们是负责的好医生尊敬的第二人民医院的院长: 我是你院肿瘤生物治疗科患者某某某,女,今年71岁。今年二月二十日我因胃痛在深圳华侨城医院查出肝硬化肝静脉栓塞,先后到北京北大医院,广州中山医大,深圳人民医院,深圳北大医院治疗。他们均认为没有手术的可能,也没有什么治疗的好办法,这么多家大医院不收治,我知道病情很重了,可能真的就没办法治了。果然到三月末肚子就出现腹水,不能进食,不能走路,每天靠止痛药维持。 后来,女儿在网上查询到二院肿瘤生物诊疗科对我的病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我四月四日就住进医院。第一天医生查房时,我讲述了到国内几大医院的冷遇和经历后,田主任有信心的说:“你的病是很重,但既然你是我们医院的病人,我们作为医护人员就会尽我们的责任对你负责,放心吧我们一定会好好给你治病的”。从那天起,我就把“要负责任”这几个字记在心里。果然,在我两次住院的40多天里,田主任他们对患者真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初期针对我的病情分步骤的尝试不同的治疗方案,发现有效果了就及时对症下药,我被列为重病患者,医生们每天查房两到三次。有一天下午五时多,我因饮食不当引起呕吐不止,血压升高,肚子痛的死去活来。因为担心我肠胃出血,洪国岱医生顾不上吃饭就给我检查,七点多钟田主任又专门从家里赶回来,一直忙到十二点才回家休息。因为我不懂医,有时肝痛的时候就心神不安,甚至失去治疗的信心,肖亮医生经常在查看病房后用通俗易懂的耐心的讲述治疗方案,以及病情的变化原因。有时一天讲两三次,同屋的病人都说这是你的心理医生啊。我静脉需要插PICC导管,开始害怕。突然血压升到200,后来林环护士长找了一个已经插管的患者给我解释,我才放心的让医护人员插管。从4月16日至今都是林环护士长亲自给我换药。 这些事例太多了,他们的热情关怀和负责任的治疗,我的病情大有好转,现在已经能够正常饮食,走路,睡觉等,生活又能自理了。 从4月29日到现在未用一粒止痛药,在我身上体现了治疗的奇迹,由于治疗效果明显,使我看到了治愈的希望。今后无论治疗多久,无论生存几年,我都会永远记住这些牢记使命,坚持负责的医生;永远感谢他们对我的认真治疗和帮助。 谢谢!!! 患者: 某某某 2012年6月2日 谁会想到,一位71岁患这么重的病,连续30多天未吃一粒饭,全靠静脉输营养液生活的人,现在自己可以坐起来写了这封信,生活也完全自理,这就是医护人员创造的奇迹。这也形成了和谐的医患关系。 患者丈夫:王某某 电话:13410…….田耕医生后记: 这位病友上个月还来复查,现在的治疗包括间断抽腹水、补充白蛋白,精神饮食较好。祝愿她进一步好转!祝他们全家平安快乐! 2013年5月22日
这是一位体检发现癌胚抗原(CEA)升高患者的诊治经过,我对这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如何分析肿瘤标志物升高、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后怎么办、各种检查的优缺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解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对其他患友有帮助。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由于头晕住院,病人已很长时间有脑梗、糖尿病、高血压、肾囊肿、动脉硬化等疾病,在住院进行的一系列检查中,有一项“癌胚抗原”偏高,第一次查实17.57,医生怀疑有肿瘤,但多个部位进过CT、彩超等检查都查不到肿瘤,后复查“癌胚抗原”为8.22,医生建议到大医院做PET-CT检查。 长期注射胰岛素,服降压药。 请问是否需要做这个检查?癌胚抗原高是否表示一定会有肿瘤?这个检查能确定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吗?如果要做,哪个医院做最好?费用多少?谢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田耕: 您好!在回答是否需要做PET/CT之前,需要详细了解一下病情过程,因为不是所有的标志物升高病人都要做PET.CT: 1.癌胚抗原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升高,升高到17.57应引起高度警惕,建议追查; 2.肿瘤标志物应该动态观察,你两次查癌胚抗原的结果差别很大,而且第二次比第一次降低很多,分别是在什么时间查的?是在同一家医院查的吗?哪家医院? 3.已经做过哪几个部位的CT和彩超? 患者:是在同一家医院做的这个检查,就是因为第一次指标太高了,但医生在胸部、肺部、肠道、胃、肝部等都查了,肾和胆、脑部也查了,但我不知道后面这几个检查是不是也是针对肿瘤而做的检查,就是因为查两个部位找不到肿瘤就又查几个部位,到最后哪都找不到时我们家属就要求重新检查那个指标,结果就到了八点多,问过医生为何两次结果会差这么远,他说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会有一个峰值的波动,就像血糖一样会有波动。也问过要不要过几天再做一下这个化验,他说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两次查都超过了正常值。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田耕: 您好!1.这个癌胚抗原结果不常见,特点如下:一、同一家医院检查;二、短期内相差一倍;三、没有经过治疗,第二次就显著降低了。2.血糖会有波动,那是因为吃饭,吃完饭就升高,饥饿时低,与癌胚抗原不同,如果是肿瘤引起的,没有经过治疗,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波动。3.以下两种方案都可以:一、如经济条件许可,可以直接做PET/CT检查;二、一月后再复查标志物,如仍升高,就做PET/CT检查。4.PET/CT价格约在七千多到一万元,深圳、广州都有,建议到已做过较多病例的医院去做。可以看一下我的文章:肿瘤患者如何使用和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查 什么是PET-CT检查? PET-CT的两大优点 可能对你有帮助。患者:听了你的建议,我先带父亲重做了CEA,结果仍超出了正常值,为11.5。昨天我带父亲到了深圳武警医院做了PET-CT检查,检查结果说乙状结肠肠壁上块状高代谢病灶,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建议活检确诊。请问这个PET检查能确诊吗?就一定是恶性肿瘤吗?如果是就直接做手术割掉它好了,为什么还要活体检查?如果是恶性肿瘤手术能根治吗?什么方法是最好的治疗手段?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田耕: 您好!1.及时的PET-CT检查发现了病灶部位,这是诊断过程的关键一步;2.肿瘤的诊断分很多层次,如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等,其中病理诊断就是根据病灶内的细胞来确定疾病的,是最准确的诊断,是诊断的“金标准”,是对疾病的“终审判决”。因此,只要有条件,就应尽可能从病灶上取标本做病理检查,另外,确定了病理诊断,才能根据诊断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3.PET-CT是一种功能+影像检查,并不能最终确定肿瘤的诊断,但结和这位患者的资料,肿瘤的诊断可能性非常大。但还有极少数情况是一些非肿瘤性的疾病也可以出现PET-CT检查阳性,因此,要取活检,行病理检查;4.恶性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分期-早期还是晚期?肿瘤的类型?等等,早期的肿瘤疗效好,甚至可以达到“根治”。因此,这位患者及时找到了病灶,为争取好的疗效赢得了时间。祝好!后记:后来这位咨询者在我的患友会里介绍了自己看病及咨询的过程,可能会对标志物升高的患者有一定的启发,转载如下:陪父亲去做这个检查时, 预约好检查的人很多,了解到现在有些有钱的单位其中一项福利就是定期安排职工做这种全身的扫描检查。以前我从来不知道有“PET”这样一种检查仪器,听都没听说过这个东西,所有的了解从网络开始,一开始曾犹豫过要不要带父亲做这个检查,因为当时曾咨询过好几个医生,大都说CEA这个指标其实没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一个肿瘤外科医生说CEA是最不可靠的,检查科的主任说根本没有必要去做PET检查,结果为了找到确却的答案我还是带父亲做了这个检查,也就是这个检查告诉我父亲的体内真的有肿瘤,这一刻我既庆幸又难过。我在这里说这些是想告诉别的患者如果有疑虑而经济上又有这个能力的话还是尽早去做这个检查。同时也希望这个检查项目的价格能降下来同时也纳入医保,惠及更多需要他的人。我做了回答: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患者、选择了正确的检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及时的PET-CT检查发现了病灶部位,这是诊断过程的关键一步。PET/CT在深圳已纳入医保,肿瘤患者可以享受医保。
田耕医生肿瘤科普系列之三 PET/CT的全称叫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同时提供解剖显像和功能显像,是目前影像诊断技术中最为理想的结合。特别是在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估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那么PET/CT的原理是什么?PET/CT的原理是什么? 为了更好的说明这个问题,从下面这个例子入手可能更好理解:现在有两颗黄豆,一颗是炒熟的,但颜色没变,另一颗没炒,你有什么方法把它们鉴别开吗?图一:你能说出哪一个是炒熟的黄豆吗? 显然,从颜色、形状、大小、质地、轻重等方面无法将它们区分开,但它们是有本质区别的:炒过的黄豆是没有活性的,而没炒的黄豆是有生物活性的,当给予适当的温度和水,它会长成豆芽。因此它们的区别在于是否有活性:图二:炒过的黄豆是没有活性的,是“死”的,而没炒的黄豆是有生物活性的。如果有一种方法能够鉴别是否有活性,就能够将它们区别开。 PET/CT就是这样一种检查,可以检查出不同病灶的代谢活性,从而为鉴别诊断提供重要信息。恶性肿瘤有一个共同的特性就是代谢活性非常高。它是人体内的“强盗”,掠夺性的摄取营养,往往是肿瘤患者越来越瘦,可肿瘤却越长越大。葡萄糖是人体细胞(包括肿瘤细胞)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因此恶性肿瘤摄取的葡萄糖远远多于其它正常组织。利用这一特性,在葡萄糖上标记上带有放射活性的元素氟-18作为显像剂18F-FDG,将此显像剂注入静脉内,在体内循环,恶性肿瘤摄取的18F-FDG远多于其它组织,因此,肿瘤细胞内可积聚大量18F-FDG,经PET显像可以检测到体内18F分布情况从而显示肿瘤的部位、形态、大小、数量及肿瘤内的放射性分布。临床应用举例 一位患者因咳嗽咳痰就诊,痰中查见癌细胞,医生给他做了胸部CT,结果如图三:图三:哪个病灶是癌?两个病灶都是癌? CT看到这位患者左右肺各有一个占位病灶,增强扫描也未能提供足够的信息来判断出每个病灶的性质。于是这个患者的诊断有下列几种可能:1.右肺癌,左肺良性占位病变,如无远处转移,可能需要行右肺手术;2.左肺癌,右肺良性占位病变,可能需要行左肺手术;3.双肺均为癌,则要双肺同时治疗。可见弄清楚诊断是多么重要,错误的诊断意味着错误的治疗。纤维支气管镜和肺穿刺活检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但如果能有一种无创、简便的方法将两个病灶鉴别开来该多好。 这位患者做了PET检查,结果如图四:图四:左侧病灶(红色箭头,右肺病灶)是高代谢病灶,考虑为癌。 可以看到图中左侧的病灶(红色箭头,右肺病灶)呈现较深的黑色,表示摄取了较多的18F-FDG,是一个高代谢病灶,考虑为恶性肿瘤;右侧的病灶(蓝色箭头,左肺病灶)颜色很淡,表示摄取18F-FDG不多,是一个低代谢病灶,考虑为良性病变。患者痰中已查到癌细胞,因此,该患者的诊断已经明确:右肺癌,身体其它部位未见转移。最后接受了右肺手术治疗。 肿瘤领域是PET/CT应用最广泛的领域,18F-FDG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显像剂,PET/CT在其它领域也有应用,还有其它多种显像剂应用于不同疾病。PET/CT应用举例下面是一位体检发现癌胚抗原(CEA)升高患者的诊治经过,我对这位患者的病情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动态监测肿瘤标志物、如何分析肿瘤标志物升高、发现肿瘤标志物升高后怎么办、PET/CT及各种检查的优缺点等问题进行了分析解答,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希望对其他患友有帮助。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田耕患者:病情描述(发病时间、主要症状、就诊医院等): 由于头晕住院,病人已很长时间有脑梗、糖尿病、高血压、肾囊肿、动脉硬化等疾病,在住院进行的一系列检查中,有一项“癌胚抗原”偏高,第一次查实17.57,医生怀疑有肿瘤,但多个部位进过CT、彩超等检查都查不到肿瘤,后复查“癌胚抗原”为8.22,医生建议到大医院做PET-CT检查。 长期注射胰岛素,服降压药。 请问是否需要做这个检查?癌胚抗原高是否表示一定会有肿瘤?这个检查能确定肿瘤是恶性还是良性吗?如果要做,哪个医院做最好?费用多少?谢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田耕: 您好!在回答是否需要做PET/CT之前,需要详细了解一下病情过程,因为不是所有的标志物升高病人都要做PET/CT: 1.癌胚抗原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该升高,升高到17.57应引起高度警惕,建议追查; 2.肿瘤标志物应该动态观察,你两次查癌胚抗原的结果差别很大,而且第二次比第一次降低很多,分别是在什么时间查的?是在同一家医院查的吗?哪家医院? 3.已经做过哪几个部位的CT和彩超? 患者:是在同一家医院做的这个检查,就是因为第一次指标太高了,但医生在胸部、肺部、肠道、胃、肝部等都查了,肾和胆、脑部也查了,但我不知道后面这几个检查是不是也是针对肿瘤而做的检查,就是因为查两个部位找不到肿瘤就又查几个部位,到最后哪都找不到时我们家属就要求重新检查那个指标,结果就到了八点多,问过医生为何两次结果会差这么远,他说这是正常现象,因为会有一个峰值的波动,就像血糖一样会有波动。也问过要不要过几天再做一下这个化验,他说没有这个必要,因为两次查都超过了正常值。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田耕: 您好!1.这个癌胚抗原结果不常见,特点如下:一、同一家医院检查;二、短期内相差一倍;三、没有经过治疗,第二次就显著降低了。2.血糖会有波动,那是因为吃饭,吃完饭就升高,饥饿时低,与癌胚抗原不同,如果是肿瘤引起的,没有经过治疗,不会出现这么大的波动。3.以下两种方案都可以:一、如经济条件许可,可以直接做PET/CT检查;二、一月后再复查标志物,如仍升高,就做PET/CT检查。4.PET/CT价格约在七千多到一万元,深圳、广州都有,建议到已做过较多病例的医院去做。可以看一下我的文章:肿瘤患者如何使用和分析肿瘤标志物检查 什么是PET-CT检查? PET-CT的两大优点 可能对你有帮助。患者:听了你的建议,我先带父亲重做了CEA,结果仍超出了正常值,为11.5。昨天我带父亲到了深圳武警医院做了PET-CT检查,检查结果说乙状结肠肠壁上块状高代谢病灶,考虑恶性肿瘤可能性大,建议活检确诊。请问这个PET检查能确诊吗?就一定是恶性肿瘤吗?如果是就直接做手术割掉它好了,为什么还要活体检查?如果是恶性肿瘤手术能根治吗?什么方法是最好的治疗手段?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科田耕: 您好!1.及时的PET-CT检查发现了病灶部位,这是诊断过程的关键一步;2.肿瘤的诊断分很多层次,如影像学诊断、病理诊断等,其中病理诊断就是根据病灶内的细胞来确定疾病的,是最准确的诊断,是诊断的“金标准”,是对疾病的“终审判决”。因此,只要有条件,就应尽可能从病灶上取标本做病理检查,另外,确定了病理诊断,才能根据诊断确定下一步的治疗方案;3.PET-CT是一种功能+影像检查,并不能最终确定肿瘤的诊断,但结和这位患者的资料,肿瘤的诊断可能性非常大。但还有极少数情况是一些非肿瘤性的疾病也可以出现PET-CT检查阳性,因此,要取活检,行病理检查;4.恶性肿瘤的最佳治疗方案是: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5.恶性肿瘤的治疗效果与多种因素有关,如肿瘤的分期-早期还是晚期?肿瘤的类型?等等,早期的肿瘤疗效好,甚至可以达到“根治”。因此,这位患者及时找到了病灶,为争取好的疗效赢得了时间。祝好!后记:后来这位咨询者在我的患友会里介绍了自己看病及咨询的过程,可能会对标志物升高的患者有一定的启发,转载如下:陪父亲去做这个检查时, 预约好检查的人很多,了解到现在有些有钱的单位其中一项福利就是定期安排职工做这种全身的扫描检查。以前我从来不知道有“PET”这样一种检查仪器,听都没听说过这个东西,所有的了解从网络开始,一开始曾犹豫过要不要带父亲做这个检查,因为当时曾咨询过好几个医生,大都说CEA这个指标其实没有很大的参考意义,一个肿瘤外科医生说CEA是最不可靠的,检查科的主任说根本没有必要去做PET检查,结果为了找到确却的答案我还是带父亲做了这个检查,也就是这个检查告诉我父亲的体内真的有肿瘤,这一刻我既庆幸又难过。我在这里说这些是想告诉别的患者如果有疑虑而经济上又有这个能力的话还是尽早去做这个检查。同时也希望这个检查项目的价格能降下来同时也纳入医保,惠及更多需要他的人。我做了回答:在正确的时间、给正确的患者、选择了正确的检查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及时的PET/CT检查发现了病灶部位,这是诊断过程的关键一步。PET/CT在深圳已纳入医保,肿瘤患者可以享受医保。
直播时间:2025年01月15日15:29主讲人:田耕主任医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肿瘤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