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脾切除往往采用乚形大切口,如果手术伤口愈合不良则可能形成侧腹壁切口疝。脾脏切除后的切口疝有以下两个特点:(1)切口疝往往发生在侧腹壁,侧腹壁肌肉容易分层,粘连往往十分严重,分离粘连十分困难;(2)脾脏切除术后病人的免疫力低,一旦出现感染,那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病例分享:中年男性患者,三年前因为外伤脾破裂,行脾脏切除术,手术后出现切口疝,因疝块不断增大的趋势前来就医。体格检查发现腹部变形,腹壁缺损位于侧腹壁,缺损处可以容纳一个多拳头。腹腔镜探查,发现结肠、小肠以及大网膜致密粘连于疝环与分层的肌肉之间,腹腔镜下难以完成粘连松解,于是,改为腹腔镜联合开放手术,经过数小时的精心操作,安全地完成了肠粘连松解术和腹壁缺损修补术。 总结脾切除术后切口疝修补的要点:1. 完善的肠道准备; 2.预防使用抗生素;3. 腹腔镜分离粘连要知难而退;4. 对于广泛的致密的粘连,及时转开放手术可能更安全;5. 仔细检查分离下来的肠管,对可疑损伤要做修补;6. 留置腹腔引流管和伤口引流管。
患者,85岁,昨天中午入院,下午行腹股沟疝修补术,今天上午高高兴兴的出院了!老人有胃大部分切除术病史,现在合并有贫血。近三个月来,发现右侧腹股沟区包块,并有疼痛不适,诊断为腹股沟疝。昨天中午入院,下午行腹股沟疝修补手术,手术前后正常饮食,手术后自我感觉良好,手术方面的体格检查完全正常,今天上午老人高高兴兴的出院了。 以前髦耋老人做疝气手术,差不多要住院一个星期,现在我科疝修补手术采用ERAS技术,只要住院一天。现在让我们看看二者在围手术期处理的差异: 围手术期 ------ 传统手术------ ERAS技术 术前禁食 -------8小时 ------------无 术后禁食--------8 小时-------------无 留置尿管---------是-------------------否 阿司匹林---------停7天-------------不停
大家知道,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具有疼痛轻、恢复快的优点,因此,越来越多的病人选择腹腔镜手术。另外,从理论上来说,腹腔镜手术的修补效果可能比开放手术要好一此。理由如下:(1)腹腔镜疝修补手术的修补网片与补轮胎一样,放在肌肉层的最里层,而开放手术的补片多放在肌肉层的外面;(2)腹腔镜疝修补网片比开放手术的网片宽大一些,可以加强整个腹股沟区,即耻骨与下腹肌肉之间的整个薄弱区,直疝斜疝股疝区域都得到了加强;(3)现在我们常用的补片是柯惠自固定补片和巴德3 dmax补片,这些补片都能承受2倍以上的腹腔极限压力; (4)大多数病人的腹股沟疝只有一种,即直疝、斜疝或股疝,但也有部分病人以上两种疝或三种疝同时发生,腹腔镜疝修补术可以很清晰的看到这些疝环,避免遗漏。
大蒜是最常用的餐厨佐料,它含有除蛋白质、维生素 E、C及钙、铁、硒等微量元素外,最受人们关注的是具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的 S-烯丙基半胱氨酸(SAC),以及极具杀菌力的大蒜素,还有其它的具有保健作用的植物素。另外一些成份还能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稳定血压、改善血液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它还可以调节糖脂代谢,预防高血脂和高血糖。因此,大蒜不仅是食物烹调过程中必备的佐料,更是预防保健的全能宝贝。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普外科刘海一、抗癌:研究发现,大蒜中的含硫化合物能促进肠产生一种酶或称为蒜臭素的物质,通过增强机体免疫能力,阻断脂质过氧化形成及抗突变等多条途径,消除在大肠里的物质引发肠道肿瘤的危险。二、抗衰老:大蒜里的某些植物素有类似维生素 E 与维生素 C 的抗氧化,防衰老作用。三、保护心脑血管:研究结果显示,在每人平均每日吃生蒜人群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无食用生蒜习惯的地区。四、预防血栓:研究发现大蒜中的精油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效果。五、降低血脂、调节血糖:长期吃大蒜可以明显降低血清总胆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水平。
大肠(结直肠)癌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效果很好。早期大肠癌(肿瘤局限于肠壁,也没有淋巴结转移)手术治愈率达90%以上,而且不用化疗和放疗。80%的大肠癌由腺瘤性息肉发展而来,由腺瘤发展成癌一般需要5~10年,临床出现明显症状时表明肿瘤生长已经历很长时间了。大肠癌早期症状包括便血、排便习惯改变、腹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肛门坠胀,排便不尽感等。而等到腹部发现肿块或腹胀疼痛不适,原因不明的贫血,乏力,消瘦或发热等症状,则往往为进展期了。为早期发现大肠癌,需重视警觉可疑症状(便血、大便习惯改变),尤其便血病人不能自认为痔疮而延误诊断。对有家族史等高危人群更不应该大意,检查包括大便常规潜血试验、直肠指检、直肠镜或全结肠镜检查。最可靠的检查就是纤维结肠镜检查。多数结直肠癌都是由管状腺瘤或绒毛状腺瘤发展而来,对发现结直肠腺瘤者,要行内镜下切除和活检,并定期复查肠镜。结直肠腺瘤者和结直肠癌手术后的病人每年复查肠镜一次,普通人群可以每3-5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最近在一个星期内我们为3位家族性息肉病癌变患者实施了全结肠直肠切除术。这3位患者来自2个家族,最大年龄42岁,最小34岁。患者都有典型的家族性息肉病史,可是都在出现腹痛等肠梗阻症候后才来就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有必要就家族性息肉病做一个科普宣传。家族性息肉病(familial adenomatous polyposis, FAP)是一种典型的遗传性疾病,遗传该疾病的基因叫做APC基因,位于5号染色体长臂上(5q21).1863年,Virchow报告了1例15岁女孩患多发性结肠息肉。1927年,Cockayne揭示了该病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即该病可以使50%的后代发病。该遗传综合征最典型的表现是多发性结肠息肉,大约一半的病人可以出现胃肠息肉,胃息肉多为增生性腺瘤,多为良性,十二指肠和胆胰壶腹部息肉多为腺瘤性息肉,具有潜在恶变性,为癌前病变,息肉癌变也可以出现在空场和回肠,也可以有肠外表现,如硬膜囊肿,腹部硬纤维瘤,软骨瘤,脑瘤等。APC基因突变的病人,如果不治疗,都会发展成为大肠癌。青春期以后出现结肠息肉,平均发病的年龄为20,平均癌变年龄为39岁。目前治疗该病最有效的手术是在癌变之前实施全结肠直肠切除的手术治疗。消化道重建方式有2种,即回肠储袋-肛管吻合术和回肠直肠吻合术。两吻合方式各有利弊,前者手术难度较大,需要行临时回肠转流肠造口,二期行造口回纳术,优点是切除了所有可能癌变的直肠粘膜。回肠直肠吻合术,保留4-5厘米下端直肠,优点是一次手术即可,手术难度较小,控制大便功能较好,缺点是残留可能癌变的直肠粘膜,手术条件是直肠下段粘膜光滑,无息肉,手术后需要每半年做一次直肠指检和直肠镜检查。手术前基因检测有利于手术方式的选择,研究表明,基因突变位点位于密码子1250之前的病人直肠癌变可能性只有此位点以后突变的病例的三分之一,更适合行回肠-直肠吻合。研究表明,直肠中使用COX2酶抑制剂也可以减少息肉和肿瘤发生的机会。统计治疗表明,回肠-直肠吻合后,5年-,10年-,15年-,20年-,直肠癌发病率分别为4%,5.6%,7.9%,25%。家族性息肉病的家庭成员需要行基因检测,只要抽一管静脉血就可以了。基因检测发现有APC基因突变的家庭成员从青春期起每年行纤维肠镜检查一次,每1-3年做一次胃十二指肠镜检查。必要时,尽早手术干预(在癌变以前)。本文系刘海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结肠癌和直肠癌统称为结直肠癌或大肠癌,它是最常见的为肠道肿瘤。大肠息肉很常见,可以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也叫腺瘤,包括小叶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非肿瘤性息肉包括错构性息肉、炎性息肉以及增生性息肉等。大约80%的大肠癌来源于腺瘤性息肉:(1)小叶状息肉-突出于肠腔,如蘑菇状;(2)绒毛状息肉,比较扁平,蒂宽,比前者容易恶变。数目随年龄增多,50岁左右大肠息肉发生率为25%,75岁息肉发生率为50%。直径小于1厘米的息肉恶变率仅为1%,直径大于1厘米的息肉10年恶变率为10%,20年恶变率为25%。纤维结肠镜是目前治疗直肠息肉和预防息肉癌变的最有效治疗手段,所以,建议一般50左右的普通人群,要做一次纤维结肠镜检查。 附图1:电视纤维结肠镜下看到的结肠息肉 附图2:电视纤维结肠镜下看到的直肠息肉 附图3:结肠息肉示意图
求求您,让我看看儿子上大学吧!患者,中年女性。2004年,怀胎十月的她剖宫产,顺利生下了一个胖小子,伴着喜悦的同时,一个噩耗也传来,术中诊断了腹膜后黏液性脂肪肉瘤,也做了第一次腹膜后黏液性脂肪肉瘤手术。谁知道,这才仅仅是开始噩梦的开始!腹膜后黏液性脂肪肉瘤,它是一个奇怪的肿瘤,低度恶性的肿瘤,不易发生血行和淋巴转移,以腹腔内转移为主,但最主要特点是极易复发,多次手术可以延长患者生存率。正因为如此,15年间患者之后做了9次手术,多次肠切除手术,现在小肠只剩不足2m,右侧肾脏因压迫梗阻已无功能,腔静脉也因癌栓放置了血管滤网。第9次肿瘤复发时,腹腔粘已连极其严重,肿瘤已也压迫双侧输尿管,侵犯腹壁、膀胱,肿瘤包绕腹主动脉、右侧髂血管等腹腔重要大血管,广泛的腹腔转移,腹腔压迫症状明显。此时的手术难度极大,风险极高。患者及家属辗转多家知名医院求治,无果。此时患者的儿子已经是一名高中生,作为母亲的她,希望自己能亲眼看到儿子考上大学,这也成了她坚持下去的一个执念。作为肛肠医师分会腹膜后疾病专业委员会委员、腹膜后肿瘤专家的刘海教授被这位母亲所打动,哪怕有一丝希望也要全力以赴!刘海教授邀请北京大学国际医院腹膜后肿瘤中心主任罗成华教授一起,经过多次讨论后,共同制定了手术方案。于母亲节这天(5月10日,星期天),刘海教授治疗组同罗成华教授、麻醉科、泌尿外科等科室专家历经8个小时,终于成功完了这个高难度手术,为这名母亲带来了新的希望。为两位教授的高超技艺点赞!同时也希望这位勇敢的母亲可以继续坚强的走下去,祝福她!患者的增强CT手术中及切除的腹膜后肿瘤
新式减张缝合法湘雅三医院胃肠疝病区刘海 教授减张缝合法常用于营养不良、腹内压高的患者,但老式减张缝合法线结张力大,手术后常出现伤口疼痛、皮肤切割、伤口张力性坏死(pressure necrosis)以及切口疝(incisional hernia)。为此,在这里介绍一种新式的far-near-near-far减张缝合法,它的优点是筋膜层对合好、线结张力小。1.老式减张缝合法:皮肤、皮下容易对合,而筋膜层较难对合,因此,为了对合筋膜,往往需要用很大的张力打结。2.新式减张缝合法,采用“远-近-近-远”缝合法3. 只要向外上牵拉缝线,筋膜层很容易对合4.然后可以打结,轻松完成减张缝合
贲门癌根治术消化道重建新方式:顺蠕动襻式空肠间置贲门癌行近端胃切除食管胃吻合重建消化道术后,绝大部分患者会发生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有返酸、剑突下或胸骨后烧灼痛等临床表现,部分患者出现吞咽不畅、咽部疼痛等症状,更有患者术后远期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严重者明显影响术后生存质量。为预防此并发症,我科将襻式空肠间置术用于贲门癌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取得良好的效果。手术方法 经上腹部正中切口常规行贲门癌根治术,距屈氏韧带40cm处上提空肠行食管空肠端侧吻合;距食管空肠吻合口下40 cm行胃空肠端侧吻合;距屈氏韧带10~15 cm处行近远端空肠侧侧吻合;于食道空肠端侧吻合口前方约2 cm处将近端空肠用闭合器阻断肠腔。食管贲门癌切除消化道重建术后,人体正常解剖和生理性抗反流机制被破坏,贲门括约肌作用消失,胃腔部分切除或移位后缩小变形导致排空障碍;胃小弯或胃窦部的保留,泌酸功能仍未完全丧失,术后幽门受牵拉而功能减弱,迷走神经远端的切断,胃张力下降,排空障碍等原因均可造成高浓度的胃液反流入食管,导致食管胃吻合部黏膜屏障的破坏。酸碱环境的改变,氢离子反流,产生炎症、水肿、糜烂、狭窄甚至上消化道大出血等。贲门癌手术后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术式的选择应能满足以下条件:(1)能适当增加食物储存的容量;(2)能减慢食糜进入小肠的速度,防止倾倒综合征;(3)具有防反流作用;(4)尽量使食物通过十二指肠,以协调消化功能;(5)操作简便。襻式空肠间置术基本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具有以下优越性:(1)手术无须切断空肠及其相应系膜,制作简单,无血运不良之虑,且缩短手术时间。(2)部分食物可以直接进入空肠,残胃大小不受限制。(3)残胃及十二指肠可以发挥生理性消化作用。(4)侧侧空肠吻合使胆汁顺利进入远端空肠,有效的防止了胆汁反流。顺蠕动襻式空肠间置术是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方式之一,我们的临床研究发现襻式空肠间置术可明显减轻胃食管反流,对降低贲门癌切除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具有显著作用。襻式空肠间置术的主要抗反流机制:(1)机械性缓冲作用。(2)碱性缓冲作用。间置空肠内的碱性环境可中和反流胃液中的酸,即使有少量胃液反流入食管,因反流液中酸度降低而不致引起反流性食管炎发生。(3)胃间置空肠端侧吻合部分食物可以直接进入空肠,可减少胃潴留对胃窦的刺激,使胃酸分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