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健康意识普遍提高,每年定期检查,不少病人做彩超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诚惶诚恐,整天上网搜资料,看看自己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是不是有恶性变的风险,是否已经该手术了?特别是直径接近或者大于等于1厘米的病人更为紧张,生怕自己得癌。于是乎赶快去医院做检查,有些更是做了彩超的造影(静脉注入造影剂),或者增强CT,结果发现胆囊息肉样病变里有血流信号,天那,这不是已经癌变啦?简直要崩溃的感觉。我在前面的很多科普文章里都告诉大家了,胆囊息肉样病变要区别对待,大多数问题不大。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从来都是全面了解病人的病史资料,看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发展趋势,对于辅助检查的结果也要冷静分析,而不是针对某一个指标如胆囊息肉样病变的直径或者其内部有血流信号来判断。经过全面的评估,很多来咨询和看病的或者免于手术而保住了胆囊。
微创时代来临了几十年了,微创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医生想给病人微创,病人要求微创。这些都无可厚非。事实上,微创手术还是不能够全面替代开放手术,微创手术能够达到百分之五十已经很不错了。国际上的一些研究结果表明目前有一些手术微创还是没有太多优势。病人和家属应该清楚的是,对于腹部手术而言,微创手术主要是考虑了切口的大小。至于腹腔内的操作步骤几乎是一样的,微创和开放手术都得那么做。并不是说微创手术就是全程微创到底。这个情况,没有多少病人和家属知晓。所以问题就来了。一些复杂的疑难重症,特别是面临二次或者三次手术的患者和家属,首先是到处咨询能不能做微创,这很明显是进入了微创的误区。本人一贯认为,无论是微创还是开放手术,首要考虑的问题是必须解决好腹腔内的病损,比如胆肠吻合口狭窄的问题。微创能够解决,能够有效地扩大吻合口,当然微创手术首选。如果微创手术没有把握,开放手术有把握,那就选择开放手术。医生根据自己的临床经验和操作技术水平选择手术方式,而不会为了微创手术而选择微创。经常遇到外地转来的病人,第一次手术后造成了胆肠吻合口狭窄,病人和家属考虑的问题首先是能不能微创,而不是能不能解决好狭窄问题。在北京数家大医院到处打听。显然是没有抓住诊治疾病的核心问题。当然也需要今后医生和患者加强沟通,实实在在地把根本问题给病人讲清楚。
越来越多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病人咨询我能不能打新冠疫苗的事。正如我在前面的文章中说到的,胆囊息肉样病变有不同类型的疾病构成,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策略,打新冠疫苗也是一样的。对于胆固醇性息肉,是完全可以打的。只要没有疫苗的说明书上的禁忌症都可以打。可以说不受影响。对于炎性息肉,只要不是在胆囊炎急性期,也是可以打的。如果病人有腹痛,发热等活动期,那就要缓一缓,直到病人病情稳定,主治医生允许才可以打。对于胆囊腺瘤性息肉,需要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顺利,病人无发热腹痛,饮食恢复正常,大小便正常,经过主治医生允许,也是可以打的。对于胆囊癌性息肉,应该尽可能早行手术治疗。手术顺利,病人恢复后,可能需要还化疗和放疗,等综合治疗,暂时不要打疫苗。
https://mbd.baidu.com/newspage/data/landingshare?preview=1&pageType=1&isBdboxFrom=1&context=%7B%22nid%22%3A%22news_8730212265078423278%22%2C%22sourceFrom%22%3A%22bjh%22%7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