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其在以局部生长为主的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广。宫颈癌发展缓慢,影响其预后的重要因素包括肿瘤分级、盆腔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和淋巴血管间隙的侵犯等。在治疗上以局部治疗为主,盆腔因部位特殊,使中晚期肿瘤手术和放疗后病灶易残留及局部复发。近年来,介入技术在以下宫颈癌治疗方面发挥作用。1、局部进展期宫颈癌的术前新辅助化疗。宫颈癌以鳞癌为主, 且大多对顺铂敏感, 而顺铂呈剂量依赖性,也就是说剂量越大,疗效越好 ,介入治疗(局部动脉灌注化疗)使肿瘤局部的药物浓度大大高于静脉化疗。大量研究已经证明,介入治疗的肿瘤缩小率与肿瘤缓解情况明显优于静脉化疗;与静脉化疗相比,术前介入治疗有助于减少预后不良因素(如脉管癌栓、淋巴结转移、宫旁浸润、阴道切缘阳性、卵巢转移)的发生率; 术前介入治疗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介入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静脉化疗。2、宫颈晚期癌、复发癌与难控制癌的姑息治疗。一般认为,通过盆腔动脉大剂量灌注化疗对出现在盆腔的癌灶有较好疗效,且明显优于静脉给药者。对经手术和放疗后复发的病例,由于手术及放疗后盆腔局部的血运较差,全身化疗药物进入局部区域浓度较低,采用动脉灌注化疗可直接增加局部区域的药物浓度,提高疗效。近年来,粒子植入、射频、冷冻等介入微创技术在肿瘤的治疗中取得很大进展,特别是粒子植入其操作简单、安全,非常适合无法手术、且已接受足量放化疗的恶性肿瘤。3、宫颈癌出血的栓塞治疗。宫颈癌大出血可能发生于治疗前及治疗中的任何时期,是宫颈癌病人的主要致死原因,保守治疗无效时,应急诊行动脉栓塞治疗,效果立竿见影。
肝癌的介入治疗已成为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介入治疗方法较多,不同时期的肝癌临床表现不同,介入治疗方法也不同,所以在肝癌治疗过程中,如何应用好各种介入微创治疗技术已成为关键。 早期肝癌肝内病灶: 1 肿瘤消融术,如射频、冷冻等 2 动脉化疗栓塞术 3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 中晚期肝癌肝内病灶: 1 肿瘤消融术,如射频、冷冻等 2 动脉化疗栓塞术 3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 4 粒子植入术 门静脉主干或下腔静脉癌栓: 1 支架植入术 2 粒子植入术 3 动脉化疗栓塞术 阻塞性黄胆:1 经皮肝穿胆道引流术 2 支架植入术 3 粒子植入术 肺、骨骼及淋巴结转移: 1 肿瘤消融术,如射频、冷冻等 2 动脉灌注化疗术 3 无水酒精瘤内注射 4 粒子植入 肝癌破裂出血:1 动脉栓塞术 2 动脉化疗栓塞术 脾功能亢进:1 部分脾动脉栓塞术2 射频消融术门脉高压胃食道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1 经皮肝穿胃食道静脉栓塞术 2 经颈内静脉肝内门腔分流术
血管瘤的名称很多,分类不一,由此带来临床治疗上的混乱。近年来,根据肿瘤内皮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和组织的解剖学结构,将其分为血管瘤(又称为婴幼儿血管瘤)和脉管畸形2大类, 脉管畸形进一步分为微静脉畸形(包括中线型微静脉畸形与微静脉畸形2类)、淋巴管畸形(又分为微囊型与大囊型2类)、静脉畸形、动静脉畸形和混合畸形(含静脉-淋巴畸形和静脉-微静脉畸形2型),其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血管瘤(又称为婴幼儿血管瘤)以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为特征,是婴幼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肿瘤,包括浅表型、深部型和混合型,约60%发生于头颈部, 躯干(25%) 和四肢(15%)。女性多见,在临床上表现为3个明显的阶段,即快速增殖期(0~1 岁)、消退期(1~5 岁)和消退完成期(5~10 岁)。先天性血管瘤是婴幼儿血管瘤的特殊类型,其特点是出生时即存在,并完成增长;少数在胎儿超声检查时发现。包括2种亚型,即不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和快速消退型先天性血管瘤。血管瘤的诊断在对大多数情况下是依据病史和临床检查, 就可以明确诊断, 在询问病史时只要回答两个问题( 1)最初病变发现时间; (2)病变的生长速度如何,有无快速生长和消退。血管瘤的治疗主要应取决于病变的部位、深度(浅表、深部、混合)、范围及大小、分期(增殖期、消退期)、是否有功能障碍及患儿家属的期望值等。目前血管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 等待观察---适用于消退期血管瘤或非重要部位的体积较小,或处于生长稳定期,未对美观和功能造成重要影响的增殖期血管瘤。在观察期间,应采用数码相片或精确测量等客观方法监控血管瘤的生长。2 冷冻治疗---曾被用于浅表血管瘤的治疗,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因其有一定的负作用,现已很少用于血管瘤尤其是皮肤血管瘤的治疗。3 激光治疗---因激光的穿透力有限,故主要适用于早期、浅表血管瘤的治疗。当激光治疗过程中病变继续增大时,应考虑辅助药物治疗。4 口服药物---适用于治疗全身多发性血管瘤、快速增殖的血管瘤。心得安治疗增殖期血管瘤安全有效, 已经成为治疗各部位血管瘤的一线药物。5 局部外涂---主要适用于中小、浅表血管瘤的治疗。其主要优点是用药方便、可控,局部刺激性小。常用药物为噻吗心安眼药水或咪喹莫特乳膏。6 瘤内注射---主要适用于较局限的小范围的血管瘤。对激光治疗或口服药物治疗效果欠佳,或已处于消退期的患者,常用药物为激素平、阳霉素或聚桂醇。7 核素贴敷--- 90 锶(90Sr)敷贴可用于治疗早期、增殖期浅表血管瘤,操作较简便。但敷贴治疗后,局部可遗留瘢痕或色素异常改变。8 介入治疗---常用于内脏血管瘤如肝血管瘤等。对于躯干及肢体等部位血管瘤,多为巨大或重症者,使用时应严格控制适应征。9手术治疗---手术切除需严格掌握适应证,除少数情况外,目前一般不作为血管瘤的首选治疗。10压迫治疗---主要适用于易于安放弹性气袋的四肢、躯干、乳腺等部位血管瘤的辅助治疗。该法经济实用,无创伤和不良反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