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及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PTCD) 【 适应证 】 1.梗阻性黄疸。 2.高位梗阻性黄疸、重症胆管炎和不能切除的胆道系统癌肿。 【 禁忌证 】 1.对碘剂过敏者。 2.有出血倾向者。 【 术前准备 】 1.检查出、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 2.碘过敏试验。 3.有胆道感染的病人,应先予抗生素治疗,症状消失后再作PTC。 4.消除病人的恐惧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5.检查前30分钟给予镇静剂和硫酸阿托品0.5mg。 【 穿刺用具和药品 】 1.PTC、PTCD专用穿刺针、导丝、扩张用导管、聚乙烯引流管。 2.注射器。 3.造影剂:常用泛影葡胺,一般稀释至25%浓度左右。 4.局部麻醉药物。 5.皮肤消毒用具,消毒手套、纱布、消毒巾、胶布等。 【 方 法 】 1.PTC: (1)体位:仰卧于X线台上,取右手抱头姿势。 (2)穿刺部位和方向:自右侧腋中线第7~8肋间进针,进针时病人暂停呼吸,针与X线台平行,至距第12胸椎右缘 1cm处停止;边缓慢退针边注入造影剂;证实造影剂进入肝胆管后,固定穿刺针位置,继续注入适量造影剂直至肝管、胆总管充盈满意为止,并摄片。 2.PTCD: 在电视监视下按PTC方向送入粗套管针,证实套管针进入肝胆管,将针芯拔出,顺套管插入J型导丝,然后套管顺导丝逐步深入,尽可能使套管插入胆总管,或进入十二指肠内,妥善固定导管,防止术后脱出。如需长期引流者应隔日冲洗导管,更换敷料。 【 术后处理 】 1.术后卧床24小时。 2.禁食,监测血压、脉搏12小时。 3.注意观察腹部情况。 4.如术后出现腹腔内大出血、休克或严重的胆汁性腹膜炎,应及时手术探查。
肿瘤的传统治疗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及生物治疗等,肿瘤的介入治疗具有微创、费用低、安全、疗效好等优点,尤其是对那些不能手术的肿瘤患者,越来越显示出其在肿瘤治疗中的地位。 肿瘤介入治疗可分为经血管和不经血管两大类: 经血管肿瘤介入治疗包括:动脉灌注化疗和动脉栓塞 不经血管肿瘤介入治疗可大致分为: 1.经皮穿刺(或不穿刺)治疗。如经皮肿瘤内注射无水酒精、稀盐酸或其他化疗药物;经皮穿刺对肿瘤进行射频消融、微波消融、氩氦刀治疗。 2.经内窥镜对肿瘤进行切除或消融,或进行注射药物治疗等。 肝癌介入治疗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肝癌介入治疗疗效甚好,成为肝癌介入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下列肝癌病人均可行肝癌介入治疗:(1)各种原因认为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或者病人不愿手术的小肝癌。(2)作为手术前的准备,通过介入治疗,使肝癌缩小,使手术容易切除,另外介入后可减少肿瘤的扩散和复发。(3)肝癌切除不彻底者,术后复发或其他方法治疗失败的病人。(4)肝癌病灶不破裂出血。(5)肝肾功能无严重损害。(6)无严重的黄疸及腹水的病人。(7)病人全身情况良好,无严重的出血性疾病。 肝癌介入治疗有效是由于肝癌的供血特点决定的。正常情况下肝脏由肝动脉和门静脉供血,其中门静脉供血占75%~80%,肝动脉供血占20%~25%。肝癌的供血恰恰相反,肝癌90%~95%以上是肝动脉供血,门静脉供血极少。这就为治疗带来了方便。通过肝动脉插管可使药物直接进入肝癌组织,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对癌细胞进行杀伤。另外应用一些栓塞物质如碘油、明胶海绵等对肝癌的供血动脉进行栓堵,切断其营养作用,肿瘤组织会坏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一般情况下,可行一次或多次微创介入治疗。 随着医学科学及影像设备的飞速发展,在小肝癌的治疗上,外科可能部分被局部治疗所取代;在大肝癌的治疗上,随着局部治疗的进步,外科将在缩小后切除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介入治疗肝癌的方法将大有作为。随着纳米技术获得突破性进展,未来介入治疗肝癌可利用纳米技术将纳米粒子-药物复合物灌注入肝动脉以达到靶向作用,纳米技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也将是未来医学研究的热点。 另外,随着血管形成抑制剂的不断开发和应用以及肝癌细胞凋亡的相关基因的研究,基因治疗和抗肿瘤血管治疗必将给肝癌患者带来福音。单纯动脉内灌注抗癌药收效低反应大,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微导管作超选择、节段性栓塞也是今后的发展方向。中药抗癌剂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和新的栓塞剂如含药微球90y玻璃球的应用有待进一步的开发、推广。经植入性药盒导管系统持续灌注生物化疗药对清除残留的癌细胞、降低复发率有着美好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