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们了解一下幼女外阴阴道炎出诊时总会有一些家长来咨询,家中的小公主外阴处反复红肿、瘙痒、有的甚至破溃,到底怎么回事?该怎么办?我们会告诉家长孩子可能得了幼女外阴阴道炎,妈妈们都很惊讶,这不是大人患的疾病吗?小宝宝们也会得?因为儿童早期雌激素水平低、外阴发育不良、大阴唇不能遮挡阴道口等生理因素及解剖特点,加上家长朋友的不当护理,幼女更容易患上该病。据统计该病占小儿妇科门诊率的50~60%,但在大多数的综合性医院里,没有小儿妇科,所以家长往往会到儿科来咨询。让我们简单来学习一下吧。幼女阴道炎多发生在小于8岁的幼女,因阴道炎多伴有外阴炎,因此,常统称为幼女外阴阴道炎。 【病因】1.局部卫生不佳 常由于外阴不清洁,没有每天清洗外阴;擦大便的方法不正确,由后向前擦大便的习惯;常穿开裆裤随地坐卧,外阴被污染或直接接触污染物。2、由患外阴阴道炎的母亲直接传染,或通过污染的衣裤、浴盆、毛巾等用具传染;澡堂、游泳池的座椅也是传播工具之一。3、蛲虫引起外阴阴道炎,目前因卫生条件已经明显改善,蛲虫感染已经不常见。肠道蛲虫通过粪便传入阴道,引起炎症。粪便处理不当通过人或物件等将蛲虫卵污染幼女外阴而引起炎症。4、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泌尿道感染后,儿童的手指可以将鼻咽部的分泌物带到外阴处;污染的粪便、感染的尿液在护理不当时可以流到外阴处,引发感染。5、身体肥胖、经常穿紧身裤、长时间带尿布湿。【临床表现】外阴及阴道口见脓性的分泌物(或内裤上见黄色的分泌物)、分泌物的量多少不等,急性期会有外阴及阴道黏膜的充血甚至渗血,有少量血性分泌物,较大的幼儿会述说外阴瘙痒、疼痛等不适,经常的用手抚摸或搔抓外阴,婴儿会哭闹不安。较多的脓性分泌物浸渍引起外阴皮肤的破溃,严重者导致浅表溃疡,有的在急性期未引起家长的重视,可导致小阴唇的粘连。【检查】可见外阴红肿,前庭黏膜及阴道口黏膜潮红充血,阴道口可见黄色脓性的分泌物流出,如未见分泌物流出可做肛诊检查。【诊断】向患儿母亲与保育人员详细询问病史。结合典型的临床表现:外阴红肿、瘙痒、疼痛、脓性分泌物等,即可确诊。必要时进行病原学诊断。【治疗】外洗药物坐浴:高锰酸钾溶液,浓度1:5000~1:10000,一天2次,每次10分钟,7天一疗程。中药外洗:苦参20g、生百部15g、黄柏10g、白鲜皮20g、夏枯草20g、土茯苓15g。方法:装入纱布袋中,煎水1000~2000毫升,先熏外阴,温度适宜时坐浴15~20分钟,日2次。增加阴道的抵抗力,抑制细菌生长:用0.5%~1%乳酸溶液50毫升,通过小号的橡皮导管灌洗阴道,增加阴道的酸度,提高阴道的抗感染能力,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也可以应用含0.1mg己烯雌酚软膏,以小棉棒涂于阴道深处,每天一次,7天为一疗程。抗菌素的治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口服如阿莫西林、头孢类等;也可局部应用抗生素滴眼液如氯霉素滴眼液、氧氟沙星滴眼液等;如广泛的皮肤黏膜受损可应用红霉素软膏外涂。蛲虫性阴道炎:每晚用蛲虫膏外涂,清晨清水冲洗外阴;口服扑蛲灵5mg/kg,晚上服用,如有复发,隔2~3周在服用一次。【预防】毛巾、衣被、清洗用具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感染。重视对女童进行卫生教育,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便前、便后要洗手,大便后要从前向后擦拭,不要随地坐卧。外阴保持清洁、干燥,每天清洗外阴,婴儿勤换尿布,幼儿不穿开裆裤。不穿紧身裤。增强体质,预防呼吸道、肠道、泌尿道的感染。
Arterial Occlusive Disease of Low Extremity (ASO)三大高危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常见临床表现:多发于45-70岁。男女发病比率4:1。患肢发凉、麻木、酸痛。间歇性跛行:当病人行走一段路程后,下肢出现酸胀、乏力、疼痛,休息片刻症状缓解,但行走大致相同距离后症状再度出现。静息痛:安静状态下足趾、足部、小腿持续性疼痛,夜间更为剧烈。 肢体营养障碍:患肢足趾、足部或小腿苍白,皮温低,感觉减退,皮肤变薄,肌肉萎缩,脚气久治不愈。严重缺血产生趾、足或小腿部溃疡、坏疽。特殊检查:下肢节段性测压(ABI指数):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常规检查。彩超扫描: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病人的重要筛选性检查。 动脉造影:有一定创伤性,是诊断此病的黄金标准,也是治疗此病必备的检查。治疗:物理药物治疗、血管内介入治疗、手术治疗血管内支架支架治疗后动脉硬化狭窄会诊地点及时间 :介入治疗门诊(门诊2楼) :周一、周三全天,周五上午急诊会诊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C座9楼介入科主任办公室
(一)什么是癫痫?癫痫是一种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异常放电的疾病,以短暂性、重复性、发作性和刻板性为特征。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我国的癫痫发病率约为5%~7%,平均每年新增40万~60万人群,儿童、老年人群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二)怀疑癫痫发作该怎么办?A.把患者转移到安全、安静的地点,平放于地面,搬离患者周围的椅子、任何尖锐、坚硬物品,防止磕碰伤。在患者的关节部位垫上衣物,防止患者擦伤。不要强压患者的身体,以免患者发生骨折和脱臼。B.帮助患者解开衣领,腰带,转头歪向一侧,保持呼吸通畅。因为患者在癫痫发作时呼吸急促会产生较多分泌物,侧卧可防止分泌物堵塞气道而窒息。C.不要往患者口中放置任何物体,包括纱布、手绢等,也不要将手指放入患者口中。因为患者此时牙关紧闭,硬塞反而会造成损伤。更不要在癫痫发作时给患者灌任何药物,因为这时患者意识丧失,可能会造成吸入型肺炎。此外,掐人中、放血等处理方式也都是不可取的。D.注意计时,绝大多数癫痫发作在1~2分钟后就会自行停止,如果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应及时呼叫急救车。可用手机记录发病视频,为医生诊断提供依据。(三)癫痫的治疗1.药物治疗由于个体差异大,应在医生指导下充分结合个人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药物。用药原则是:用药早、剂量足、服药准、时间长。针对患者癫痫发作间期的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有如下原则:①发作次数稀少的患者,医生将综合评估药物副作用和疗效,酌情选用。②根据患者的癫痫发作类型,药物副作用大小,药物来源,价格以及患者年龄,性别等多种因素结合给出治疗方案。③如果药物选择不当,不仅治疗无效,还可能加重癫痫发作,因此患者千万不要擅自服药,一定要到正规医院就医,遵医嘱服药。2.病因治疗医生通常可以对目前可以治疗的疾病的病因做出临床诊断,并提出相应的诱因,寻找相应的治疗方法。3.外科治疗对于脑肿瘤、血管畸形、先天性皮质营养不良、难治性癫痫、颞叶癫痫等顽固性脑疾病患者,手术治疗可达到无癫痫发作,缓解癫痫精神障碍,尤其是颞叶癫痫的目的。4.心理治疗采用心理安慰、支持和环境调整等,启发、诱导和教育患者,帮助他们了解疾病。常用的方法有认知疗法、个体心理疗法、暗示疗法、行为疗法和生物反馈疗法。如您有和癫痫相关的问题,欢迎随时来向我咨询,我会尽最大努力来帮您解答疑惑!
(一)2013年CHANCE研究和2018年POINT研究发现,针对发病24小时内的轻型脑梗死(NIHSS≤3分)和高危短暂性脑缺血发作(ABCD2≥4分),阿司匹林和氯吡咯雷联合的双联抗血小板治疗优于单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并且以上研究发现已经在最新的急性脑梗死治疗指南中被推荐。(二)2023年INSPIRE研究证实了在急性轻型脑梗死的病人中,发病时间由24h内延长到72h内之后,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较阿司匹林单抗仍能降低90天内新发脑梗死的风险,但出血风险为单抗组的2倍。(三)然而,对于急性轻中度脑梗死(4≤NIHSS≤10),推荐意见仍以单药(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为主。这一患者群仍易在发病后48-72小时内出现脑梗死进展加重,进而致残、致死,因而仍需早期积极干预。北部战区总医院陈会生教授牵头的多中心、开放标签、盲法结局评价的随机对照研究,于2016年12月至2022年10月在中国的66家医学中心开展。研究主要纳入发病48小时以内、NIHSS评分4-10分的急性轻中度脑梗死患者。纳入的受试者随机分为双抗组(氯吡格雷首剂300mg,阿司匹林100mg联合氯吡格雷75mg使用10-14天,之后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单药治疗至90天)和单抗组(阿司匹林单药治疗100-300mg治疗10-14天,之后100mg至90天)。主要研究终点为发病后7天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ATAMIS研究首次在中国人群中证实,发病48小时以内的急性轻中度脑梗死患者,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安全的,并且在减少7天脑梗死进展方面优于单独使用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该研究结果的发表扩大了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适用人群,为完善治疗策略和指南共识提供了强有力的证据,将为这部分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带来获益。
很多门诊和线上的患者因起身后突然晕倒,之后丧失了意识,约数秒钟恢复而来咨询,下面对这一症状为您做出分析。该症状的专业术语称之为晕厥,晕厥是因各种原因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引起的意识障碍。多为以下原因引起:1、反射性晕厥:体位性低血压,迷走反射兴奋等导致晕厥。2、心源性因素:严重心律失常、心动过缓、钾离子异常等,导致心脏射血量不足,患者出现一过性意识丧失。3、脑源性疾病:椎基底动脉硬化或狭窄,引起后循环缺血,而引起意识丧失。4、低血糖:代谢因素导致脑部能量不足、缺氧,也会导致病人晕厥。您需要及时线下就诊除外器质性疾病,如您有相关疾病需要咨询,可随时联系我,祝您身体健康。
首先是因为以患者身份在网站上找专家咨询过几个问题,得到的答案非常专业靠谱。又因为母亲要到北京做手术,一些先期的疑虑及后期的问题都可以在网站上得到想要的答案,省去了舟车劳顿之苦。接着又帮邻居姐姐在这上预约了北京的专家号,虽然贵,但总比一直挂不上强? 三件事让我得到了方便,也让我想起我的患者们,她们有时候肯定也非常想联系到我的!但电话号还是不能随便给人的,这时候就可以通过这个平台联系啦!以前总有些准妈妈大老远第二天又拿着报告回来,问我大夫为啥我娃照片脸色有块黑……大夫你让我进一步查啥来着?回家我就忘了……大夫你哪天上班啊?我朋友也想预约你给检查……还有一些宝妈因为不懂孕周对各项检查的限制所以错过最佳检查时间…… 虽然咱不是啥北京上海大医院,但也是三甲,专业技术绝对不差,而且患者量也很多,现在这些简单的问题都可以通过网络来解决了,能给患者带来一些方便是让人高兴的事儿!
之前答应朋友们说一下#产前超声#检查的分级,看见居然有人订阅了我的文章,非常开心,下面就先简单说说,各医院大同小异,仅以我院举例。 一级产前超声检查:主要对胎儿大小进行评估(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羊水、胎盘、胎心情况,此级别产前超声检查不对胎儿结构畸形进行筛查。 二级产前超声检查:除了一级检查的内容外还包括筛查卫生部规定的六大类严重结构畸形,包括无脑儿、严重脑膨出、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严重胸腹壁缺损内脏外翻、单腔心、致死性软骨发育不良。 三级产前超声检查:除了二级检查的内容外,还要对胎儿主要解剖结构进行系统观察:头部,脊柱,颜面部(唇,鼻,眼眶),胸部心脏,腹部(肝,胆,胃,肾,膀胱,腹壁等),肢体:(肱骨、尺骨、桡骨、股骨、胫骨、腓骨),胎盘脐带入口,脐动脉,宫颈长度等。 四级产前超声检查:即针对性超声检查,比如怀疑有#唇裂#,只针对颜面部进行检查。 还有什么不太明白的地方欢迎到我的诊室来咨询 本文系任丽丽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儿童遗尿症是指孩子5岁以后仍存在日间或夜间小便不能自控,尿湿裤子或床铺的现象。绝大多数(90%以上)的儿童遗尿属于功能性的,即由于遗传因素加上对孩子排便训练不当造成的。 一般来说,这一类型的遗尿尽管病程较长且顽固,但只要治疗方法得当,坚持治疗终能获得好转或治愈。只有少部分的遗尿是由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疾病造成的,如脑肿瘤,癫痫,糖尿病,尿崩症,尿路感染,尿路畸形等,这部分遗尿属于继发性遗尿。 经常有焦虑不安的父母来到医生门诊,咨询有关孩子尿床的问题。有一位妈妈,她的宝宝才3岁,因为孩子每晚都要尿床一次而非常焦急。她也问了不少孩子幼儿园小朋友们的家长,得到的回答是没有几个小朋友还在尿床,因此大为紧张。另外,令她越想越忧心的是她自己小时候也尿床到将近15岁,回想小时候那种每天洗被单,为此事经常被父母责骂的场景,简直不堪回首。那么到底尿床可不可怕?有哪些知识是家长们应该知道的呢? 什么是儿童遗尿症? 儿童遗尿症是指孩子5岁以后仍存在日间或夜间小便不能自控,尿湿裤子或床铺的现象。但是,家长们必须注意的是,这个5岁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有的孩子在5岁之前曾经出现过半年以上完全不尿床,而后又出现了尿床,那么不管这个孩子超不超过5岁,他的遗尿极有可能是病理性的了。这个道理就如同一个孩子已经学会了走路,后来又不会走路了一样,已经得到的能力丧失了就必定有潜在的病因存在。 识别遗尿症的信号(症状)有哪些? 遗尿症的孩子在临床上的表现千差万别,有的孩子每天尿床,有的一周才1-2次;有的孩子遗尿量很大,有的才尿湿一点;有的孩子尿床后仍保持熟睡,而有的孩子尿湿后即可醒来;还有的孩子不仅晚上尿床,白天还尿湿裤子。遗尿症中,有部分孩子存在便秘,遗粪现象。多数遗尿症的孩子白天喝水少,排尿少,而晚上喝水较多,排尿也较多。值得注意的是,遗尿症的孩子中有更多的人存在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脾气差,性格内向,或多动自控力差,学习障碍,肥胖等。另外,夜间睡觉打鼾的孩子,出现遗尿的比例更高。以上所提到的这些症状,都可能与遗尿症有关,家长必须引起重视。 引起儿童遗尿症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孩子遗尿父母不必过分紧张,因为绝大多数(90%以上)的儿童遗尿属于功能性的,即由于遗传因素加上对孩子排便训练不当造成的。一般来说,这一类型的遗尿尽管病程较长且顽固,但只要治疗方法得当,坚持治疗终能获得好转或治愈。只有少部分的遗尿是由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或泌尿系统的器质性疾病造成的,如脑肿瘤,癫痫,糖尿病,尿崩症,尿路感染,尿路畸形等,这部分遗尿属于继发性遗尿。如果真存在这些病因,带孩子到医院就诊遗尿专科专病门诊均可以查出。 出现哪些情况就该及时就医? 一般看什么门诊? 一般孩子超过5岁还尿床,就应该及时就医,因为遗尿持续时间越长,对儿童造成的心理损害越大,特别是大龄儿童。如果孩子的遗尿属于在年龄较大时突然发生,更应引起重视而马上到医院就诊,因为这种情况往往是脑、脊髓、肾脏、膀胱或内分泌系统的病变造成的。另外,特别要注意遗尿症的伴随症状,如不仅遗尿还同时出现尿频、尿痛,多饮,口渴,消瘦,头痛,呕吐,抽搐,腹痛,腰背疼痛等症状,更是警示有其它严重疾病的存在,应该迅速就医。对于遗尿的孩子,家长最好带孩子带孩子到三级儿童医院遗尿症专科,但若出现以上所提到的伴随症状,也可带孩子到神经科,肾脏科或内分泌科就诊。 带孩子就诊时,家长怎样向医生陈述孩子的病情? 家长如能有意识地收集孩子病情信息,对于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大有裨益。家长需要留意以下方面:孩子的遗尿何时开始,是否完全停止遗尿半年后又发生,遗尿的频率怎样,是否伴有白天尿湿裤子,遗尿量有多少,是前半夜尿还是后半夜尿,是否存在其它一些伴随症状,遗尿后能否立刻醒来等等。另外,对于家族中是否存在遗尿的情况也要充分了解,以便医生能够准确判断。 对于需就医的情况,家长如何有效参与孩子排尿障碍的治疗呢? 在遗尿症的治疗过程中,家长的积极配合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因为对于占绝大多数比例的功能性遗尿症来说,不仅仅是依赖药物治疗,更需要大量的行为功能训练。夜间排尿控制技能的获得,犹如一个人从不会游泳到学会了游泳一样,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大量的训练。家长要与孩子一起树立信心,不断地鼓励孩子,并听从医生的指导,采用科学的功能训练方法,并结合药物治疗,一步一步克服遗尿症这个生活中的障碍。
如何训练宝宝排便? 准备一个可爱的宝宝专用便器。带着宝宝一同挑选他喜欢的便盆,使宝宝对便盆产生兴趣,他才可能会有坐在便盆上大小便的欲望。在孩子1.5~2岁时,父母应注意观察孩子的排尿次数和间隔时间,以掌握规律并提醒孩子坐盆。在习惯未养成前,孩子有时尿湿了裤子,父母不能因此而责备孩子;当孩子主动说要撒尿并坐盆排便时,父母要及时表扬“真是好孩子,学会自己大小便了。”等鼓励性话语。即使孩子养成了习惯,学会坐盆排尿,但有时也会因玩耍,忘了坐盆排尿,或有时尿湿裤子,此时父母应原谅孩子说:“不要紧,下次记住有尿自己去坐盆,就不会尿裤子了。”这样不会给孩子增加任何压力。坐盆方法:便盆放在卫生间(安静,人少,不容易分心)。开始时,妈妈要陪伴,嘴上帮助“哼哼”增加腹压。每天定时坐盆,如没有大便,坐便盆5~10分钟左右即可起来。大便了,应好好鼓励表扬。经过几次训练,就会学会。此外,孩子有时学会的东西,暂时退步也是正常现象,以后又会学会的。
乙肝五项检查的选择近期出门诊经常遇到有些家长要求查乙肝五项,大多数是因为入幼儿园检查,或是为了接种乙肝疫苗,少数是亲属中有乙肝患者为了进行筛查。这时候我们会询问患儿的病史和其检查的目的,给家属建议进行过去的乙肝五项(定性检查)或者乙肝三系定量监测。但在就诊的短时间内解释清楚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所以我想在这里给家长朋友解释一下,以方便家属选择。肝病专家介绍说,乙肝两对半一共有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乙肝e抗原(HBeAg)、乙肝e抗体(抗-HBe)及乙肝核心抗体(抗-HBc)共五项指标,每一项都代表不同的含义,不同的组合也代表着不同的病情。1、以前市中心医院仅能进行酶联免疫法查乙肝五项,也就是定性检查,费用低仅需25元。但由于乙肝病毒容易发生变异,再加上乙肝定性检测方法的局限性,会出现假阴性的结果,导致不能及时发现乙肝的感染,也就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此检查结果如果仅乙肝表面抗体(抗-HBs)为阳性,是否一定具有保护能力,也不能准确的判断。适合健康人一般筛查。2、现在为提高检测的准确性,我院已经引进了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五项,即定量检查,但费用较高,每一项为44元,五项共220元,可单项进行检查。乙肝五项定量检查应用目前最先进的化学发光法检测,可检测出各项标志物的浓度,避免了假阴性和漏检的问题,而且准确。尤其对乙肝病人的疗效观察提供了依据。3、定量检查分析能够对抗体是不是真正具有中和乙肝病毒的免疫力作出正确评价,对乙肝的预防起到监督作用。(1)乙肝表面抗体(抗-HBs)的含量在0~10mIU/ml,表示不具有保护性,需要注射乙肝疫苗(3针:0-1-6方案)。(2)抗-HBs的含量在10~100mIU/ml之间,表示具有保护性,但较弱,需要乙肝疫苗强化注射(1针),此种情况在前面的定性检测中就可呈HBsAb阳性结果,但不能体现出免疫力的强弱。(3)抗-HBs的含量大于100mIU/ml之间,表示具有很强的保护性,不需要注射乙肝疫苗。4、无论定性及定量检查提示了乙肝大三阳还是小三阳,并不能代表病情状况,需要进一步的检测如肝功能、乙肝病毒变异耐药检测、病毒DNA、肝脏超声等,来综合分析判断病情。5、对于健康人来说,通过注射乙肝疫苗能产生足量的乙肝抗体,3-5年检查一次乙肝五项即可,此外对于经常接触乙肝患者的人来说,最好每年都去检查一下乙肝抗体滴度(定量),一旦滴度小于10时,应该及时接种乙肝疫苗加强针。对于乙肝患者来说,乙肝五项检查间隔时间需要依据自身的情况而定,既不能间隔时间太长,但过于频繁地检查也是没有意义的。一般情况下建议患者每隔三个月或者半年检查一次乙肝五项检查。还有临床上乙肝五项往往是和肝功能共同进行的,尤其是已经体现出乙肝症状的乙肝患者,如果感觉病情有点异常,就去医院进行检查。本文系刘宏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