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瘤,是婴幼儿期最常见的良性肿瘤,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可发生于颜面,四肢、躯干各处,也可发生于口腔黏膜或深部组织。 通常瘤体在患儿2~6个月时处于增殖期,对于瘤体生长速度较快,或位于特殊部位如头面、乳房、会阴,肛周等,或大面积血管瘤,及海绵状、混合状血管瘤可以口服普奈洛尔早期控制瘤体发展、促进瘤体消退。 盐酸普萘洛尔,通过调整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萎缩,使血管瘤由快速增生期进入消退期。 主要用于: 1.头部混合状血管瘤,此处血管丰富,往往有大血管供应,口服药物可快速控制血管瘤发展,恢复正常皮肤,不影响毛发生长。 2.上下眼睑草莓状/海绵状/混合状血管瘤。 3.面部血管瘤,患儿面部大面积血管瘤,容易合并PHACES综合征,严重威胁到患儿的生命,增加治疗难度,且预后较差。口服普奈洛尔,可快速控制病情。 4.鼻部血管瘤,皮下深层血管迂回增生,可累及鼻腔粘膜部位影响呼吸,甚至鼻软骨发育不良。 5.口唇部位(口腔内外)、皱褶部位和外阴和阴囊血管瘤极易伴发溃疡o 6.乳房(尤其女孩)血管瘤,瘤体迅速发展,可致腺体发育不良,双乳不对称,甚者影响其哺乳功能,故早期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控制病情发展。 7.四肢血管瘤,瘤体发展迅速,可致患肢与正常肢体粗细大小不一,严重者影响正常功能,应及早口服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8.海绵状/混合状/蔓状等血管瘤均为难治性血管瘤,尽早口服药物治疗。 9.多发血管瘤(2处以上)易累及内脏(肝、肺、胃肠道等),故建议早期口服药物,对于内脏部位血管瘤有较好的控制作用。 本文系刘科峰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紫外线疗法是治疗皮肤病的一种重要方法,传统的紫外线疗法包括长波紫外线加补骨脂素(PUVA)、宽谱中波紫外线(BBUVB)。 紫外线治疗发射波长范围280-400纳米。临床研究表明:300纳米以下的光能导致皮肤灼伤甚至增加患皮肤癌的机率。 窄谱UVB使患者充分接受波长在311-312纳米范围内的光照(这一范围是自然阳光中对人体最为有益的部分,同时也是最安全的),而且窄谱UVB治疗不需要服用其他辅助医物,避免了在传统PUVA方法中使用光敏医物所带来的副作用。窄谱紫外线主要用于银屑病、白癜风、慢性湿疹、异位性皮炎、带状疱疹、玫瑰糠疹、严重脂溢性皮炎、丹毒、掌跖脓疱病、斑秃、副银屑病、皮肤慢性溃疡、蕈样肉芽肿、各种光照性疾病等的治疗。
激素的使用方法很多,包括口服、肌内注射、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等全身用药,以及吸入、局部注射、和涂抹等。外用糖皮质激素主要用于治疗增生性、炎症性和与免疫相关的皮肤病,还能缓解瘙痒和烧灼症状,一般不用于感染性疾病。糖皮质激素确实治疗有效的疾病包括:银屑病、白癜风、特应性皮炎、湿疹、急性放射性皮炎、扁平苔藓等;对黄褐斑、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以及斑秃等可能有效。弱效激素可用于面部、腹股沟、腋窝、生殖器和肛周;强效或超强效糖皮质激素常用于掌跖部、苔藓样和肥厚性皮损;超强制剂应采用短程疗法(2~3周),或用间断疗法。掌跖部位的损害常用封包来促进药物渗透较厚的角质层。外用糖皮质激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肤萎缩,所有的外用糖皮质激素都有此不良反应,强度高的糖皮质激素、封包疗法、较薄的皮肤和老年患者的风险加大。面部、手背和间擦部位较敏感,停用后持续数月可消失。激素不是万应药,禁用于感染性皮肤病;任何皮疹外用糖皮质激素后症状加重或没有明显改善,均应考虑存在感染性皮肤病的可能。确诊后方可使用。激素外用还可能引起接触性皮炎、光敏感。色素沉着、色素减退、多毛症、口周皮炎、痤疮、激素依赖性皮炎、伤口延迟愈合。以及系统不良反应:局部应用强效和超强效糖皮质激素能吸收到体内引起系统性不良反应,抑制下丘脑一垂体一肾上腺轴、青光眼、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高血糖、高血压等。外用糖皮质激素通常推荐每日使用1次或2次。使用次数过多不会产生更好的疗效,而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会产生耐受和快速抗药。超强效糖皮质激素连续使用不应超过3周,如果疗程较长,应采取逐渐减量再停药的方法,以防症状反弹。如要继续使用糖皮质激素至少在停用糖皮质激素1周以后,可以反复采用这种间断的治疗程序,直到症状完全缓解。对于儿童,要特别避免使用量不足(影响疗效)或用量过大(产生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
在许多情况下,糖皮质激素治疗仅是疾病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应结合病人实际情况,联合应用其他治疗手段,如严重感染病人,在积极有效的抗感染治疗和各种支持治疗的前提下,为缓解症状,确实需要的可使用糖皮质激素。激素的使用疗程有:(1)冲击治疗:疗程多小于5天。适用于危重症病人的抢救,如暴发型感染、严重贫血、过敏性休克、严重哮喘持续状态、血管性水肿喉头水肿、狼疮性脑病、重症大疱性皮肤病、重症药疹、急进性肾炎等。冲击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可迅速停药,若无效大部分情况下不可在短时间内重复冲击治疗。(2)短程治疗:疗程小于1个月,包括应激性治疗。适用于感染或变态反应类疾病,如结核性脑膜炎及胸膜炎、剥脱性皮炎或器官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短程治疗须配合其他有效治疗措施,停药时需逐渐减量至停药。(3)中程治疗:疗程3个月以内。适用于病程较长且多器官受累性疾病,如风湿热等。生效后减至维持剂量,停药时需要逐渐递减。(4)长程治疗:疗程大于3个月。适用于器官移植后排斥反应的预防和治疗及反复发作、多器官受累的慢性自身免疫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溶血性贫血、系统性血管炎、结节病、大疱性皮肤病等。维持治疗可采用每日或隔日给药,停药前亦应逐步过渡到隔日疗法后逐渐停药。(5)终身替代治疗: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并于各种应激情况下适当增加剂量。一般短期使用激素治疗自限性及急性皮肤病非常安全(是指3周以内的治疗);长期超生理剂量激素治疗可出现许多严重不良反应(指疗程4周或更长);用激素超过生理剂量4周即可出现肾上腺抑制,高剂量时发生得更早早晨单次给药可将这种影响最小化隔晨使用中效药物影响则可以更小目前,糖皮质激素仍然是治疗一些疾病的首选药物,疗效好,使用安全,激素本身并无任何过错;但任何药物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都可能出现或多或少的副作用,在使用中应权衡利弊,充分论证,合理使用。
由于激素的良好疗效,把激素作为万能药的也不乏其人,滥用现象十分严重。其实,糖皮质激素(GC)是把双刃剑, 正是由于其强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改变病理过程的同时也会导致新的病变。GC是抗炎免疫抑制,还是促进炎症,增强免疫反应应答,取决于不同疾病和不同阶段。在使用激素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短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出现:情绪改变、神经过敏、高血糖、痤疮样皮损、 胃肠道不耐受、食欲增强、失眠、月经改变、水钠滁留、体重增加等长期超生理剂量激素治疗可出现许多严重不良反应(指疗程4周或更长)大多数情况,副反应与剂量相关:医源性皮质醇增多症,类固醇性糖尿病,骨质疏松和股骨头无菌性坏死,肌无力和肌萎缩,电解质紊乱(低钾、低钙、水钠潴留),低蛋白血症,感染(真菌、细菌、病毒),诱发或加重消化道溃疡,诱发精神症状,诱发青光眼,白内障,霉菌性角膜炎,生长抑制,偶可致胎儿先天畸形。对皮肤的影响包括紫癜、微血管扩张、萎缩、膨胀纹、痤疮样或酒糟鼻样皮疹多毛症、秃发、色素沉着过度、黑棘皮病、伤口愈合变慢等。在使用中应密切监测不良反应。
正常人体肾上腺每天生成约20–30mg可的松,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调节机体各个方面:糖代谢、蛋白代谢、脂肪代谢、水盐代谢以及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消化系统、内分泌系统等。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1950年Hench发现激素作用及毒性,并获诺贝尔医学奖1951年, Sulzberger等首次用于炎症性皮肤病,是皮肤病治疗的重大进步1952年,Sulzberger和Witten首次外用氢化可的松治疗湿疹1961年, Reichling & Kligman 首先采用隔日口服激素治疗某些皮肤病 1982年 Johnson和Lazarus首次用冲击疗法治疗坏疽性脓皮病 激素是最强大的免疫抑制剂和抗炎药。用于临床60年来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随着对糖皮质激素作用的认识及不断的深入,其用途更其广泛 ,使用亦日趋普遍。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毒、抗体克和对血液和造血系统具良好作用 ,在临床上是极其常用和必不可少的药物。在抢救休克、严重感染、过敏性疾患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临床上除了作为抢救外,也广泛应用临床各科:1.内分泌系统疾病: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替代治疗;肾上腺危象、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等紧急情况的抢救;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Graves眼病、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2.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此类疾病种类繁多,达200余种,多与自身免疫有关,尤其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皆有自身免疫参与,常见的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病/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血管炎等。糖皮质激素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之一。3.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4.血液系统疾病: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常需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为两种情况:一是治疗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二是利用糖皮质激素溶解淋巴细胞的作用,将其作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分之一,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5.肾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种肾小球肾炎和部分间质性肾炎等。6.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肺炎,若伴有休克、脑病或其他与感染有关的器质性损伤等,在有效抗感染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中毒症状和器质性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等,也可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7.重症患者(休克):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但须结合病因治疗和抗休克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脑水肿等。8.异体器官移植:用于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及治疗。9.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种类众多,涉及多个专科,许多疾病如严重的荨麻疹等,需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10.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如急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脊髓损伤,急性脑损伤等。11.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12.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治疗效果。
白癜风治疗的目的是控制皮损发展,促进白斑复色,维持治疗防止再脱色。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主要用于进展期白癜风,控制皮损发展。研究发现白癜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异常,如T细胞亚群变化(CD4、CD8值异常),非节段型和混合型;而糖皮质激素能明显改善,同时副作用相对较小。可根据病情采用局部或系统治疗。节段型与神经因素有关。1.局部外用激素:适用于白斑累及面积<3%体表面积的进展期皮损;节段型和未定类型。超强效或强效激素应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使用,面部、皱褶及柔嫩部位皮肤用1个月后应更换为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肢端可持续使用。激素避免用于眼周。如果连续外用激素治疗3~4个月无复色,则表明激素治疗效果差,需更换药物或者联合其他局部治疗方法。2.系统用激素:主要适用于VIDA>3分的白癜风患者;非节段型和混合型。激素早期干预,足量使用;口服或肌内注射激素可以使进展期白癜风尽快趋于稳定。成人进展期白癜风,可小剂量口服泼尼松0.3mg/kg/d,连服1~3个月,无效中止;见效后每2~4周递减5mg,至隔日5mg,维持3~6个月。或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1ml肌内注射,每20~30天1次,可用1~4次或根据病情酌情使用。或采用每周5天间歇疗法:地塞米松(2.5mg/d)、甲泼尼龙(0.5mg/kg/d),每周连服2天,停5天,疗程3~6个月。
HPV是人类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的英文缩写。HPV属乳头瘤病毒科,是一种DNA病毒,球形,具有72个病毒壳微粒组成的对称性20面立体衣壳。至今已分离出100多个抗原型,其中近80个型与人类疾病相关。HPV是嗜上皮性病毒,主要感染人类表皮和粘膜鳞状上皮,有高度的特异性,人是其唯一宿主,对其它动物无致病性;HPV通过皮肤黏膜微小破损进入上皮细胞,导致上皮细胞异常分化和增生,引起上皮良性赘生物。不同类型HPV与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关系性,根据侵犯的组织部位不同可分为:1.低危型HPV感染⑴皮肤良性表现:寻常疣(跖疣、甲周疣、丝状疣),扁平疣等相关。包括HPV-1、2、3、4、7、10、12、15等。⑵黏膜良性表现:尖锐湿疣,口腔黏膜、食道黏膜的疣状损害,复发性呼吸道乳头瘤病等。包括HPV-6、11、13、32、34、40、42、43、44、53、54等。2.高危型HPV感染⑶皮肤高危型:包括HPV-5、8、14、17、20、36、38与疣状表皮发育不良有关;其他鲍温病、基底细胞癌、帕哲病、鳞状细胞癌等上皮肿瘤也与此类病毒感染有关。⑷黏膜高危型:HPV-16、18、30、31、33、35、39与宫颈癌、肛门肛管癌、直肠癌、外阴癌、阴茎癌、前列腺癌、膀胱癌、扁桃体癌、口腔癌、喉癌、鼻腔内癌、食道癌等等有关。高危型HPV感染一般无自愈可能性,若发现感染该病毒,需及时去医院就诊,以免引发更多相关病症。HPV感染途径:人群普遍易感,免疫功能低下及外伤者易患此病。主要是直接接触或自体接种而传染。(1)性传播途径;(2)密切接触;(3)间接接触: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4)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在治疗护理时防护不当,造成自身感染或通过医务人员传给患者;(5)母婴传播:是由婴儿通过孕妇产道的密切接触。临床诊断:根据病史及典型皮损可作出诊断,必要时结合辅助检查(醋白试验,皮肤镜,细胞学检查,PCR、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等分子生物学检查,病理学检查)。鉴别诊断:跖疣应与鸡眼、胼胝进行鉴别。外生殖器疣需要与绒毛状小阴唇、皮脂腺异位症、阴茎珍珠疹、扁平湿疣、假性湿疣等相鉴别。
注射肉毒素是作用在神经肌肉的接头上,起到化学性的去神经支配,导致肌肉麻痹。肉毒素是比较安全的产品,目前被广泛用于面部注射美容,当然它也有一定副作用。 肉毒素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紧绷感、局部的疼痛、淤青。肉毒素吸收入血,引起全身中毒反应,表现为发热、头痛、恶心、乏力、类似流感症状等。严重程度与注射剂量有关。注射后冷敷、避免局部按摩、多喝水,能有效预防这些副作用。 肉毒素的副作用跟它的作用其实是一致的。当肉毒素过量注射或者注射部位不完全精准,则可能由于弥散作用累及临近部位,就会产生副作用。比如面部除皱、治疗眼睑痉挛和偏侧面肌痉挛,在面部注射肉毒素可能会导致脸部僵硬、双侧面部不对称、眉毛不对称、上眼睑下垂、畏光流泪、斜视、甚至会有复视(看东西重影)。在除颈纹、斜颈的治疗中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声音改变(构音障碍)。如果打咬肌的位置过高,可能会影响到颧大肌、颧小肌,会影响到笑肌,有时候会有嘴角歪斜的症状,也会有流口水、鼻唇沟消失和口唇闭合不全,或者笑起来不自然的这种情况。瘦肩、瘦小腿,注射腿部或者臂部肌肉,可能会出现肌肉萎缩等情况。在康复科应用肉毒素剂量过大,甚至会出现肌肉瘫痪,就是类似于中毒的一种表现。但是只要医生的技术精湛,对于解剖把握比较好的时候,一般不容易发生这种情况。这些副作用发生于注射之后的最初几周内,有的可以逐渐恢复消退,但有的是不可逆的。 还可能出现过敏反应,表现为全身皮肤潮红、风团、瘙痒,严重者会有憋气、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过量的肉毒毒素注射还会引起吞咽困难、呼吸困难甚至死亡等。要及时口服或注射抗过敏药物。 除此之外,还会产生一定的依赖性。褶皱在注射肉毒素1-2个星期后立刻消退,但在6-7个月后,又会出现,需要再次注射,产生“上瘾”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