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片又叫立普妥,是一种广泛应用于降脂领域的药物。主要作用就是降低高血脂,用于高脂血症类疾病,如脑血管疾病,还有心血管疾病的应用。用于由于不同原因造成的高脂血症,效果肯定。降低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蛋白B,甘油三酯,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用药,应用广泛。 副作用 阿托伐他汀钙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便秘、胃肠胀气、消化不良和腹痛,通常在继续用药后缓解。失眠,过敏反应,所以本身就睡眠不好的病人不建议使用,容易导致或加重失眠症状。而对于过敏反应,属于过敏体质的病人,不建议使用,因为可能会加重过敏反应。还会有头痛,头晕,感觉异常,感觉迟钝的不良反应。所以对于老年人本身有脑血管异常的病人,使用时应酌情慎重,观察没有这些不良反应后,再继续服用。对于肌痛,关节痛这个副作用,运动员,或者是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病人,建议晚上服用,可以有效减轻反应,而有肌肉萎缩,肌无力的病人建议不要服用。 生活指导: 1.服用药物应该注意观察不良反应,定期复查肝功,如果出现转氨酶增高,等暂停服药,还有本身有肝炎,肝脏损害,药性性肝炎,肝硬化的病人不建议使用该药。 2.如果病人出现睡眠障碍,头疼,头晕等症状排除生活中的因素,比如精神紧张,压力,过度劳累等,就应该考虑是本药产生的副作用或不良反应应暂停服药。
所谓冠状动脉狭窄是粥样硬化所致,当狭窄到一定程度是导致心肌缺血就是冠心病了;想了解狭窄的程度需要冠状动脉造影才能确定。当确诊冠心病后,基本治疗方法有三种,即1.药物治疗---是冠心病的基础治疗。 2.介入疗法---即通过置入冠脉支架而解除冠脉狭窄的治疗方法;此法特点是安全、高效、快捷、痛苦少、恢复快。 3. 手术治疗---即冠脉搭桥。 程度分级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级,冠状动脉狭窄以管腔面积的缩小分为4级。Ⅰ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1%~25%;Ⅱ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26%~50%;Ⅲ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51%~75%;Ⅳ级病变:管腔面积缩小76%~100%。1支或1支以上主要冠状动脉(指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达到Ⅲ级,诊断为冠心病。 TIMI试验提出的分级指标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①0级,无血流灌注,闭塞血管远端无血流。 ②Ⅰ级,部分造影剂通过,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不能完全充盈。 ③Ⅱ级,冠状动脉狭窄的远端可以完全充盈,但显影慢,造影剂消除慢。 ④Ⅲ级,冠状动脉远端完全而且迅速充盈与消除,与正常冠状动脉相同。 相关建议 应该注意: 1,低脂饮食,尤其是晚餐; 2,注意休息,避免因为劳累,感染等情况加重心脏负担 3,增加纤维素的摄入,防止便秘 4,防止心梗的发生,一旦病人心前区不适,或肩背部疼痛,胸闷气短,休息不能缓解,立即送医院诊治. 祝你健康!
失代偿性舒张性心力衰竭的治疗 左室压力和容量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容量的轻度变化可以导致压力的显著改变,引起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升高。大多数单纯舒张功能不全患者在休息时没有症状,而缺血、贫血、心律失常、感染则经常是心力衰竭症状的诱发原因。门诊患者还可由于摄盐量增加和不规律用药(特别是利尿剂)而导致容量负荷增加,进而引起左室充盈压快速升高和肺水肿。住院患者则常常由于过量输液引起急性肺水肿。对于中老年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出现舒张功能不全症状,特别是无明显诱因出现急性失代偿舒张性心力衰竭,应当积极寻找心肌缺血证据,例如胸痛、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损害标记物变化。 正确使用利尿剂可以有效控制血容量。老年人由于肾单位的减少,常常需要较大剂量襻利尿剂。但是可能导致血压过度下降、过度利尿、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代偿性激活以及由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而恶化氮质血症,因此需要小心调节剂量并观察反应。 心动过速时由于舒张期较短而使左室舒张时间缩短,并使顺应性下降,使患者处于容量压力曲线陡峭位置。此时使用受体阻滞剂或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剂控制窦性心率可获得较好疗效。房颤伴快速心室率需要采用药物控制心室率或直流电转复,但是阵发性或慢性房颤心律转复后易复发,- -般不积极复律治疗。心室率的控制可以使用受体阻滞剂、非二氢吡啶钙拮抗剂或地高辛,将心室率控制在80次1分以下至少24小时。房颤心室率超过80次分可以使舒张性心力衰竭恶化并可加重心肌病。 其他治疗:老年人应当积极寻找冠心病证据并考虑介入治疗。主动脉瓣狭窄及关闭不全和二尖瓣关闭不全也可加重心力衰竭,但是纠正这些瓣膜病变是否可以逆转舒张性心力衰竭尚不清楚。老年人舒张功能不全偶尔见于心包疾病(限制型心包炎或渗出性心包炎) ,可考虑外科治疗。另外,还有一些较少见原因可加重舒张性心力衰竭,例如显著双侧肾动脉狭窄或肾移植后单侧肾动脉狭窄,也应当引起注意。 老年舒张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病情稳定后,应当开始进行康复治疗,例如每周3-5次(每次30-6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显著改善6分钟步行距离和呼吸困难状况,消除乏力症状。
1.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为最常见的狭窄性冠状动脉疾病,特别是肌壁外冠状动脉支的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近侧段之所以好发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它比所有器官动脉都靠近心室,因而承受最大的收缩压撞击。再者,冠状动脉血管树由于心脏的形状而有多数方向改变,因此亦承受较大的血流剪应力。 好发部位:据我国6352例尸检统计,病变的总检出率、狭窄检出率和平均级别均以前降支最高,其余依次为右主干、左主干或左旋支、后降支。性别差异: 20~50岁 病变检出率,男性显著高于女性; 60岁以后男女无明显差异。. 病变特点:粥样硬化班块的分布多在近侧段,且在分支口处较重;早期,斑块分散,呈节段性分布,随着疾病的进展,相邻的斑块可互相融合。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狭窄。有时可并发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根据斑块引起管腔狭窄的程度可将其分为4级: I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 I级,狭窄在26%~50%; I级,狭窄51%~75%; IV级, 管腔狭窄在76%以上。 2.冠状动脉痉挛多年来,学术界一直 围绕着冠状动脉痉挛是否是缺血性心脏病的原因这一-问题进行争论。有人研究心性急死例中发现,其冠状动脉血栓形成的发病率仅为30%,在发作后12小时内死亡的患者中也只占50%,故认为至少有相当部分病例是由于冠状动脉痉挛引起的。近年来,由于心血管造影技术的开展,已证实冠状动脉痉挛可引起心绞痛和心肌梗死。 3.炎症性冠状动脉狭窄冠状动脉的炎症可引起冠状动脉狭窄,甚至完全闭塞而造成缺血性心脏病,例如结节性多动脉炎、巨细胞性动脉炎、高安动脉炎、Wegener肉芽肿病等均可累及冠状动脉。此外,梅毒性主动脉炎亦可造成冠状动脉口狭窄,但都比较少见。
HFNEF治疗至今尚无确凿的循证医学证据。2005年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学会(ACC/AHA)颁布的《成人慢性心力衰竭诊疗指南》对于LVEF正常的心衰患者作出以下治疗推荐:■I类推荐 建议医师依照现有指南来控制患者的收缩期和舒张期高血压(A级);对于合并房颤的患者,建议予以控制心室率(C级)建议给予利尿剂以控制肺淤血及外周水肿(C级)。■ll a类推荐 对于合并冠心病的HFNEF患者,若有症状或证实存在心肌缺血对心功能有负面影响,进行冠脉血运重建术是合理的(C级)。■ll b类推荐 对于合并房颤的HFNEF患者,恢复和维持窦性节律可能有助于改善症状(C级)应用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或钙拮抗剂来控制血压,可能有效地将心衰症状最少化(C级):应用洋地黄能否将心衰症状最少化,目前仍不确定(C级)。 2008年ESC颁布的《急慢性心衰诊断及治疗指南》指出,目前缺乏可靠的治疗方法来降低HFNEF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应用利尿剂可控制水钠潴留,并能缓解呼吸困难及水肿。此外,控制合并房颤患者的心室率及合理治疗高血压和心肌缺血也很重要。对于合并高血压的HFNEF患者,推荐给予积极降压治疗(通常联合多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ACE和(或)ARB可作为- -线用药。4. HFNEF的早期干预 CHARM-preserved)、PEP-CHF研究和新近公布的I-PRESERVE研究,均未能证实ARB或ACE|治疗HFNEF的有效性。I-PRESERVE亚组分析显示,应用ACE和受体阻滞剂而治疗药物(厄贝沙坦)脱落的患者,患者终点事件发生率未显著降低,提示ACE和受体阻滞剂联合应用不能改善HFNEF预后。虽然CHARM-preserved研究发现,坎地沙坦有降低心衰入院率的趋势,但无显著差异,且这种趋势可能是缘于入组患者的LVEF较低(35%患者的LVEF
肥胖者与正常人相比,合并高血压、高血脂、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的比例更高,冠心病的发病率大约要高5倍。肥胖者因冠心病发作导致的病死率可达总病死率的30% ~40%。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的机制中,最为重要的是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这其中的发病机制和交感神经功能、血小板功能、凝血纤溶功能密切相关,而肥胖患者恰恰在这些环节可能存在异常。 肥胖和冠心病有很大的关系: 第一,超重者明显增加心绞痛、心肌梗死及冠心病死亡的危险性; 第二,有专家研究证明,长期随访的超重者中,校正年龄、血压等因素后发现,肥胖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第三,在长期随访中发现,随着体重指数的增加,冠心病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特别是小于50岁者; 第四,脂肪在体内的分布与冠脉狭窄的程度成正相关,越肥胖冠脉狭窄的程度越厉害,血液中的脂肪能在冠脉中形成血栓,,造成心肌梗死; 第五,接受搭桥手术的肥胖患者术后并发症,如伤口感染、伤口破裂出血等都有所增加,影响远期预后,住院时间长,花费相.对增高; 第六,肥胖者搭桥手术的死亡相对危险性是体重正常者的7.4倍。肥胖可造成心脏功能及结构的改变。 由于体重增加后心脏的循环血量和输出量都要增长,循环阻力增加,所以,左心室.壁张力增加,左心室肥大及舒张与收缩力受损,最后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另外,肥胖者容易睡眠呼吸暂停,造成肺动脉高压,进而形成右心室肥厚,同样对心脏有影响。 综上可知,肥胖者更容易得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