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夏季,烈日炎炎,长期在户外行走和工作的人要警惕日光所带来的皮肤性疾病。日光照射于人体可以导致皮肤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变化,甚至激发皮肤的癌前病变及诱发皮肤癌。日光引起的皮肤病主要有:日晒伤、光毒反应、光变态反应。一、日晒伤:又名日光性皮炎,是由于强烈日光照射局部出现急性光毒性皮炎。是由于超过人体耐受的中波紫外线到达表皮基底层在,造成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导致真皮血管扩张,组织水肿,黑色素细胞合成黑色素加速。该病多见于春夏季节,在日晒后2-6小时出现皮肤损坏,到24小时后达到高峰。日晒部位皮肤出现境界清除的红斑、水肿,甚至出现淡黄色浆液性的水疱、大疱及糜烂,伴有瘙痒、灼痛。严重者出现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不适。轻者1-2日红斑、水肿消失。重者要1周恢复,遗留色素沉着。治疗:1)局部外用炉甘石洗剂、皮质激素霜,有渗出者可用3%硼酸溶液、冰牛奶、生理盐水冷敷;2)口服抗组胺药,止痛剂,严重者口服皮质激素,如泼尼松,2-3日预防:经常参加户外锻炼,提高皮肤对日光的耐受性。对于耐受性差的人,避免日光暴晒,外出采用各种遮阳措施,外用防晒霜。二、多形性日光疹:是日光诱发的迟发性皮肤变态反应。可能是对光照后诱发的光产物的一种细胞免疫反应。常在春季初次受到较强的日晒后,暴露部位出现红斑、丘疱疹、风团、糜烂、结痂、水疱等多形性皮疹。但同一个患者常以某一类型皮疹为主。皮损好发于面部、颈部、胸前、前臂伸侧等暴光部位,好发于女性,反复发作。主要是避免强光照射,外出注意遮光及涂防光剂,口服抗组胺药,复合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B6等辅助治疗。三、痱子:也叫汗疹,是在高温环境下引起的丘疹、水疱性皮肤病。该病是在炎热的夏季,汗液分泌增加,当周围环境湿度大时,汗液不容易蒸发,导致表皮汗管口角质浸渍肿胀,引起汗孔堵塞,滞留的汗液在内压升高时在不同水平上使汗管发生扩张及破裂,继而外溢,刺激周围组织发生丘疹、水疱等炎症。同时皮肤表面的细菌特别是球菌数量增多,产生毒素加重炎症反应。根据汗管损伤和汗液溢出的部位不同可以分为1、白痱:汗液在角质层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皮损是针尖大小透明水疱,壁薄易破,疱液清,无红晕,常成批出现,1-2日内吸收,有轻度脱屑,好发于颈、躯干部,症状轻。2、红痱:汗液在表皮螺旋形的汗管处溢出,皮损为针帽大小的丘疹或丘疱疹,有轻度红晕,成批出现,伴有轻度烧灼感及刺痒,好发于颈胸背、腰围、肘窝、腋窝及婴儿头面及臀部。3、脓痱:由红痱发展而来,为针头大浅脓疱或脓性丘疱疹。4、深在性痱子:阻塞的汗管在真皮与表皮交界处破裂,表皮汗管常被反复发作的红痱破坏导致汗液阻塞发生在真皮内。处理主要是外用清凉、收敛、止痒药物,如痱子粉、薄荷炉甘石,滑石粉对冰片。脓痱外用鱼石脂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注意环境通风散热,衣服宽大,勤洗澡、换衣,浴后扑痱子粉。
晕厥是儿童时期的常见急诊,我国20~30%的儿童至少经历过1次晕厥,常见于5-18岁,女孩多见。儿童晕厥的主要原因是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和心源性晕厥。而自主神经性晕厥占70~80%,其中大部分是血管迷走性晕厥。血管迷走性晕厥是一种功能性的晕厥,由自主神经介导,多种因素触发周围血管扩张,进而导致一过性脑缺血,表现为短暂意识障碍,同时肌张力丧失,不能维持站立姿势而晕倒。发作时儿童多处在站立位置。这类患儿如果站立时间过久、体位突然改变、环境闷热、精神紧张、吃的太饱、或者在排尿、排便时都可以诱发晕厥。发作前患儿常有头晕、视物模糊、大汗、恶心、呕吐等先兆,然后慢慢倒地,面色苍白,意识丧失,四肢发软,偶有肢体抖动,时间一般不超过5分钟,平卧后意识很快恢复。苏醒后出现全身无力、头晕、口渴等现象。在诊断该病之前诊断,首先要排除心脏和脑部疾病,通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等了解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心脏疾病。通过脑电图、头部CT或核磁共振排除脑部疾病,如:癫痫、脑血管畸形、脑出血、脑血栓等。因为该类疾病预后差,如不及时发现将会导致患儿严重后果。如果通过各种检查没有发现上述疾病的可能,而患儿表现与前面表现相似,且年龄在儿童或青春期(尤其是女孩),就要高度考虑血管迷走性晕厥。可以通过直立倾斜试验帮助诊断。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有,1)直立训练:让患儿每天身体靠墙站立,慢慢延长站立时间;2)自身调节:如果发生晕厥先兆立即进行自身调节,如采取仰卧位姿势、抬高大腿,或者蹲下等动作,使晕厥消失;3)饮食中增加盐和水分的摄入。通过这些方法,大部分患儿可以治愈或明显减少发作。对于少部分患儿上述方法无效,而且持续反复晕厥发作,可以采取药物治疗。常用的有心得安、米多君等。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本文系陈志衡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陈志衡回复:感冒是民间的说法,医学上称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包括从鼻孔到喉部段的感染,包括鼻部、咽部、喉部的急性炎症。80%是病毒引起的,大部分可以自愈。,主要表现为鼻部症状,如喷嚏、鼻塞、流清鼻涕,(如果鼻涕变黄或变浓,可能就有细菌感染,需要口服抗生素);也可以变现为咳嗽、咽部干燥、痒感明显、咽部烧灼感,鼻后滴漏感。如果影响鼻窦可以出现头痛,儿童容易出现中耳炎,出现耳痛及听力障碍 耳鸣。治疗上主要是休息,多饮水,戒烟(被动),对症处理,如果由白细胞增高,咽部化脓,咳黄痰或流黄鼻涕,说明有细菌感染,建议使用青霉素类、头孢类、红霉素类抗生素。预防为主,主要是在病毒流行期间尽量少到人多地方去,房屋一定要通风稀释空气中的病毒,加强体质也很重要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儿科陈志衡回复: 便秘是大便干燥坚硬,解大便时间间隔>2天,或者想排大便而排不出。单纯的便秘是大肠吸收水分增多引起;常见的原因有: 1、饮食不足 小婴儿吃的太少,消化后水分吸收,导致大便减少、变稠。小婴儿奶中糖分不足时肠子运动减弱,大便干燥; 2、食物成分不当 如果食物中含有大量蛋白质而糖少,肠道细菌发酵作用少,大便碱性,容易出现便秘;如果食物中糖分多蛋白少,发酵作用强,大便为酸性,次数多,性质软。如果食用大量钙化酪蛋白,粪便中含有大量不能溶解的钙,容易便秘;米粉、面粉类食物比谷类食物容易便秘。多吃肉类少吃蔬菜容易便秘; 3、肠道功能失常 生活不规律,不按时大便,没有形成便秘的条件反射导致便秘在儿童中很常见,其他缺乏运动、营养不良,服用某些药物如 抗癫痫药、抗酸药、利尿药、铁剂等也可以引起便秘。 4、疾病:肝门裂开,肝门狭窄、先天性巨结肠、脊柱裂或肿瘤压迫多可以引起,可以检查肝门、下部脊柱。这类少,便秘不会是间断的 5、精神因素 小儿受到精神刺激,生活习惯或环境改变可以短时间便秘。 处理:可以添加含糖的菜水或新鲜桔汁、番茄汁、红枣水、菠萝汁刺激肠运动,多吃粗粮如红薯、胡萝卜及蔬菜。鼓励多运动、按时上厕所。必要时可以使用药物:果导片、液体石蜡、开塞露、灌肠。在家简易方法是家长戴橡皮手套小指蘸少许麻油插入肛门通便。
1988年法国内科医师Etienne Fallot首先完整的描绘了这个疾病,因此被称为法洛四联症。1945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Alfred Blalock医师第一次成功完成了减状手术。1954年明尼苏达大学的Lillehei成功完成了第一例心内修补术。组成法洛四联症标准的“四联”为:室间隔缺损、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而这“四种畸形”都是由一个基本形态学异常引起——心脏漏斗部或圆锥、室间隔的向前和向右移位产生,也就是心脏胚胎形成过程中,心室上下对位不良导致,因此室间隔缺损为非限制性的。漏斗隔发育不良而且向前向左移位最终导致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根部右移导致主动脉骑跨。法洛四联症常见的合并畸形为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完全型房室间隔缺损和多发性室间隔缺损、左上腔静脉畸形、左前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和左右肺动脉异常起源。法洛四联症的症状决定于右心室流出道梗阻的程度。出生时,小儿紫绀程度较轻。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右心室漏斗部肥厚逐渐加重,因此在出生6月-12月内,小儿紫绀的程度加重,甚至导致缺氧发作。小部分患儿在出生或出生后不久即出现严重的发绀,这样的病例其流出道梗阻主要是由于肺动脉瓣环发育不全引起。法洛四联症病例如果伴有肺动脉瓣或肺动脉干闭锁,肺动脉的血流主要依赖于PDA和多发主肺动脉侧支动脉(MAPCAs)。未经治疗的年长法洛四联症病例,因为长期发绀,可以导致杵状指、气急、运动耐力差、脑脓肿、脑栓塞、肺栓塞、红细胞增多症。MAPCAs可以造成充血性心衰。法洛四联症的主要体征是发绀,心脏体征:S1正常,S2单一,右心室流出道梗阻引起特征性的收缩期杂音,缺氧发作时杂音消失。如果有较大较多的MAPCAs, 在背部和两侧肺野可以闻及连续性杂音。出生后6月起逐渐形成杵状指。根治术后可以消失。肥厚的右心室引起心尖上翘,肺动脉干狭窄引起心脏左上缘凹陷,两者结合在X线正位片上表现本病特征性的“靴型心”。法洛四联症心血管造影主要目的是为外科手术提供资料,如果要了解肺动脉的解剖、超声心动图显示不清冠状动脉、怀疑有多发室间隔缺损可以行心导管造影。心导管造影可以较好的描绘右室流出道狭窄的种类和范围。主动脉造影可以精确显示主肺动脉侧支动脉,头斜位显示左右肺动脉分支狭窄。血流动力学参数意义不大,不要刺激右室流出道以免缺氧发作。缺氧发作多见于婴儿时期,常常在吃奶、哭闹时出现。患儿表现发绀突然加重,呼吸困难,频率先快后慢,心动过缓,心脏杂音减轻或消失,严重时出现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缺氧发作必须紧急处理,包括膝胸卧位、吸氧、镇静、补充碳酸氢钠、解除右心室流出道痉挛(吗啡0.1mg/kg/次,静脉注入,或普萘洛尔0.05~0.1mg/kg/次,静脉滴注)、升高体循环血压(去氧肾上腺素0.05~0.1mg/kg/次,静脉滴注)。 多数法洛四联症患儿出生时发绀不明显,无需治疗。如果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至75%~80%时必须手术干预,缺氧发作通常认为是手术的指征。如果没有这些特殊情况时,多数医疗中心认为1~2岁时进行选择性根治手术的时段。如果心血管造影显示左右肺动脉发出第一分支血管前的肺动脉直径之和除以横隔水平的降主动脉直径的数值大于1.2~1.3,根治手术的安全性大。否则最好实行二期手术。多数专家认为最好进行早期完全根治,其优点是:可以使器官正常生长发育、消除低氧、不要过度切除右心室肌束、有较好的远期左心室功能、远期的心律失常发生率降低。 目前法洛四联症手术死亡率在某些心血管中心仅5%。影响法洛四联症手术结果主要决定肺动脉的直径及周围肺动脉有无狭窄、冠状动脉的解剖异常以及是否存在多发性室间隔缺损,一旦漏诊,后果严重。所以术前进行心血管造影十分必要。
一说到营养性疾病,许多读者往往想到的是营养不良、蛋白质缺乏、佝偻病等。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家庭和社会对儿童的关爱,营养不良性的疾病在我国,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很少见了。但是物极必反,一种新型的慢性营养性疾病——小儿肥胖病,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的隐形杀手,而且并未引起广大人民的重视。小儿肥胖症,如果排除遗传、疾病等因素,大部分是由于长期大量摄入食物,同时活动过少,导致体内脂肪过度堆积,体重超过了一定范围而引起的慢性营养性疾病。肥胖在小儿时期可以导致哮喘发病率增加,给家庭带来巨大的精神和经济负担。在青春发育期会影响性器官发育,甚至导致不孕不育。肥胖病还增加了成年时期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病的风险。因此,必须引起社会及家庭的足够重视。我们一般把体重超过正常值的10%~19%称为超重,超过正常人体重的20%称为肥胖病,如果超过正常人体重的50%称为重度肥胖。小儿肥胖主要是由于脂肪的增加,而脂肪的增加包括脂肪细胞数目的增加和脂肪细胞体积的增大。增加的脂肪数目不会消失。所以,如果小儿肥胖是因为脂肪细胞数目增加引起,对肥胖病的治疗就比较困难。脂肪数目增加的时期主要是:出生前3个月、出生后第1年、10岁左右。如果在这三个时期摄入营养过度,就会引起顽固性肥胖,当然减肥效果就差。小儿肥胖病治疗的原则是尽量将小儿体重减少接近正常儿童,同时又不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及发育。肥胖小儿应该提供低脂肪、高蛋白饮食,为了满足小儿食欲,避免饥饿感,应该选择体积大,能量低的食物,如:杂粮玉米、小米、番薯、豆类、芦笋、核桃、花生、木耳、蘑菇、香菇、茄子、海带等。良好的饮食习惯对减肥有重要作用,肥胖的小儿要杜绝晚餐过饱、吃夜宵、吃零食、进食太快等习惯。少吃油炸、快餐等食物。同时应该鼓励儿童多参加体育运动,可以选择既有效又易于坚持的运动如做操、跳绳等。小儿肥胖病的预防应该从小儿出生时就引起重视。在母亲怀孕后期,要坚持“中庸之道”,不但要防止营养不良,还要防止胎儿体重过重。小儿出生时理想的体重是6斤~8斤,千万不要认为宝宝出生时越重越好。母乳喂养儿发生肥胖者明显低于牛乳喂养儿,因此要坚持母乳喂养。要宣传肥胖不是健康的观点,使家长放弃越胖越健康的陈旧观点。
腹泻病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表现是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是造成儿童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的主要原因。急性重型婴幼儿腹泻可以造成婴幼儿衰竭而至死亡。婴幼儿腹泻病是我国卫生部规定的儿科重点防治的四大疾病之一。寒冷季节婴幼儿腹泻80%是由病毒感染引起,以轮状病毒最常见,被称为轮状病毒肠炎。又俗称“秋季腹泻”。该病的主要特点是:1)好发于每年11月份至第二年5月份的寒冷季节;2)好发于6月~2岁小儿。4岁以后很少发生;3)幼儿可以通过可以通过被污染的玩具及食物互相传染;4)最初只是表现为发热、流涕、打喷嚏等感冒症状,1~2天后立即出现呕吐、腹泻;5)大便的特点是蛋花汤样,无腥臭,量多、水多、次数多;6)本病大部分预后好,也有因为补液不正规出现严重脱水而至循环衰竭死亡,极个别患儿因为病毒侵犯脑部引起病毒性脑炎而出现惊厥,侵犯心脏引起病毒性心肌炎可以导致猝死,。轮状病毒肠炎是婴幼儿急诊和死亡(除肺炎之外)的第二位病因,全世界因急性胃肠炎而住院的儿童中,约50%-60%是轮状病毒性肠炎。我国每年大约有10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感染性胃肠炎,占婴幼儿总人数的1/4。对于婴幼儿轮状病毒肠炎要引起高度重视。如果宝宝不小心换上该病后的处理有以下措施:1) 喂养:暂时停止乳类喂养,改为豆类、或去乳糖的配方奶粉喂养;2)止泻:口服肠道保护剂(思密达),以及肠道微生态制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来减轻腹泻,千万不要给宝宝服用强力止泻药(易蒙停);3) 慎用抗生素:因为该病是由病毒引起,所以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除非证明有细菌感染;4)对于腹泻严重的患儿,如果家长发现小儿精神差、嗜睡、无泪、无尿等情况,说明该患儿已经出现了严重的脱水,病情严重,应该立即送入医院正规补液治疗。本病的预防也很重要。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接种疫苗:轮状病毒疫苗国内已经应用,口服可刺激机体产生对轮状病毒的免疫力,是预防婴幼儿轮状病毒腹泻尤其是重症腹泻唯一和最经济的手段,接种对象主要为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2)养成宝宝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手部卫生;3)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避免交叉感染;4)注意宝宝奶瓶、玩具定期消毒。
小武是一位生长在偏远山区的农家少年。平素身体健壮的他却几乎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病魔夺去了生命。谁能想到这一切的始因仅仅是一次普通的感冒。2008年12月16日,12岁小武出现流涕,咳嗽及轻微发热。当地卫生院考虑为感冒,未引起重视。到了黄昏时,小武突然出现面色青灰,疲乏无力而后晕厥倒地。当地县医院束手无策,便紧急送入湘雅三医院儿科急诊。当时小武已经神志不清,面色死灰,测量心率仅有20次/分钟,生命垂危。儿科心脏专家杨作成教授和陈志衡主治医师立即赶往急诊室,经过诊断,为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暴发型心肌炎。病毒侵犯了小武的心脏电传导系统,导致了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心脏泵血无力,使大脑严重缺氧缺血而出现晕厥,称为阿斯综合症。抢救这位农家少年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杨教授指示对小武安装临时起搏器。小武立即被送入心导管室。在陈志衡主治医师的10分钟的操作中,一根救命的电极线从左锁骨下静脉送入右心室心尖部,另一端连接临时起搏器。在临时起搏器的帮助下,小武的心脏暂时恢复功能,神智立即得以恢复,面色转红润。而后被送入小儿重症监护室,通过小儿监护室的积极治疗2天后,小武的心脏恢复了自身正常的跳动。又通过甲级强的松冲击治疗、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抑制抗原抗体反应及精心的后续巩固康复治疗,10天后,小武痊愈出院。急性暴发型心肌炎合并高度房室传导阻滞伴阿斯综合症是一种严重危害青少年健康的疾病,常发生于平常身体健康的小儿。可导致心源性猝死,即使存活也可出现一些严重的后遗症,如扩张性心肌病,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律失常等。对小儿今后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极大不便。所以早期诊断,正确规范治疗尤为重要。
先天性心脏病发病率高,是一种严重威胁儿童身心健康的疾病。及时正确治疗,大部分小儿可正常生活。随着微创治疗的飞速发展,介入治疗成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主要治疗方法。与传统的开胸体外循环治疗相比,介入治疗的优点是:创伤小,疗效确切,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价格便宜。我院儿科已经开展先天性心脏病的介入治疗,成功完成了多项手术,最小年龄仅6月。小儿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主要有: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肺动脉瓣狭窄,法乐四联症等。下面将介绍这几种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适应症:一、 经皮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该种手术是最早应于临床的介入治疗。实践证明,该法治疗肺动脉瓣狭窄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可以成为替代外科开胸手术的首选方法。主要适应症为典型的肺动脉瓣狭窄,跨瓣压差≥30mmHg,最佳治疗年龄为2~4岁,其余各年龄均可进行。该法还可以用于婴幼儿法乐四联症频繁发作药物不能控制的姑息治疗。二、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动脉导管是指主动脉和肺动脉之间的一种先天性异常通道。一般在出生4周内闭合,6个月后自然闭合的可能性小,如不治疗可以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感染性心内膜炎而致死。应该及早进行介入封堵。年龄通常≥6月,体重≥4kg,无梗阻性肺动脉高压者。 三、 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房间隔缺损除大缺损外,一般无明显症状,仅在体检时发现,如进入成年,可以引起严重的肺动脉高压及心律失常,故主张在儿童时期早发现及时治疗,介入封堵主要用于继发性房间隔缺损,要求年龄≥3岁,体重≥5kg,缺损直径≥5mm,缺损的边缘至少4mm,房间隔直径大于房间隔缺损14~16mm,无梗阻性肺动脉高压者 四、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是指左右室间隔的缺损导致了左右心室的异常交通,患儿经常罹患肺炎,可诱发心力衰竭,介入封堵术主要用于膜部室间隔缺损和肌部室间隔缺损。膜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要求年龄≥3岁,体重≥5kg,缺损上缘离主动脉瓣至少1mm,离三尖瓣膈瓣至少3mm,室间隔缺损大小不超过14mm, 无梗阻性肺动脉高压者。肌部室间隔缺损适应于年龄≥1岁,体重≥8kg,无梗阻性肺动脉高压者。 随着器械的改进和技术的提高,介入治疗适应于先天性心脏病的年龄越来越小,疾病的种类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