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很大一部分乙肝是通过母婴传播的,母亲有乙肝,她的孩子可能也有乙肝,孩子有乙肝,母亲及兄弟姐妹也可能有乙肝。 对于乙肝携带者或患者,定期检查非常有必要,可以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给予正确的治疗。所以当患者查出乙肝后,建议带父母孩子或兄弟姐妹去检查,可以查乙肝两对半和肝功能,如果两对半阳性,需要进一步查乙肝dna,甲胎蛋白和肝脾b超,根据检查结果来确定是否治疗或随访。
目前各大指南均推荐恩替卡韦(ETV)和替诺福韦(TDF)为慢乙肝治疗的首选药物。这两种药物抗病毒效果非常强,正确使用耐药率非常低,但它们都有各自的特点,可适用于不同的人群。恩替卡韦在我国使用时间较长,使用经验丰富,不良反应很少,而且国产仿制药种类较多,价格便宜。适用于一般人群抗病毒,但此药不适用于孕期妇女,包括预防性用药或治疗用药,也不能用于哺乳期妇女。若有妇女使用恩替卡韦,后来想怀孕的也需要提前半年换药。拉米夫定、替比夫定与恩替卡韦属于同一类药,存在交叉耐药,所以曾经用过拉米夫定和替比夫定的,选用恩替卡韦需慎重,若曾有上述药物耐药的,不能再选用恩替卡韦。恩替卡韦服药有一个特点,即服药前后两小时需空腹,一般可以晚上睡前服用。替诺福韦进入我国时间相对较短,用药经验没恩替卡韦丰富,不良反应主要为肾毒性,需定期监测肾功能和血磷,若有肾病或骨病的人群需慎用。2017年欧洲指南也提示下列人群应选择恩替卡韦或TAF(一种中国尚未上市的新药)而非替诺福韦:1.年龄大于60岁;2.骨病、脆性骨折史、骨质疏松、长期应用激素或其他引起骨密度降低的药物等;3.肾功能不全。替诺福韦是妊娠B类药物,对于胎儿比较安全,这是其优点,可以用于怀孕的妇女,而且欧洲的指南也指出接受了替诺福韦治疗后,哺乳并非禁忌,所以在权衡利弊后可以考虑在哺乳期使用替诺福韦。目前替福韦已进入了医保,大部分地区已降价到490一个月,相比博路定有价格优势。对于曾经用过拉米夫定、替比夫定、恩替卡韦,或已经产生耐药的,可以选用替诺福韦,这是一个很大的优点。
好多乙肝病毒携带者或患者讳疾忌医,导致病情延误或进展,这是最要不得的。所谓知已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对自己的病情了如指掌,才能正确处理,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合理的检查。那么,乙肝需要检查哪些项目呢。1.乙肝两对半乙肝两对半最好做定量检查,能准确反应是否感染了乙肝,而且能反应出目前处于哪一阶段,如e抗原阳性或e抗原阴性的乙肝。定量检查能体现表面抗原和e抗原的数值,能判断乙肝治疗效果。2.乙肝病毒载量(乙肝DNA)它的临床意义是要了解乙肝病毒在体内存在的数量,病毒是否在复制,患者是否传染、传染性有多强,是否有必要服药控制,以及判断病人适合用哪类抗病毒药物并判断药物治疗的疗效等等。3.肝功能可以了解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球蛋白等指标。乙肝是否发病,是否需要治疗,以及治疗后的效果如何,肝功能是非常重要的指标。4.甲胎蛋白(AFP)此项是检查肝癌标志物的。AFP在B超、CT、磁共振成像没发现肝脏肿块之前就可以明显升高,可以早期发现原发性肝癌。5.B超检查此项检查可以得知肝脏形态大小,有无肝纤维化,有无肝内占位,脾脏有无逐渐增大。B超检查需要动态观察才有更大的意义,即前后几次的肝、胆、脾B超结果相互对比才能发现问题。6.弹性超声此项检查是一种无创检查,可以了解肝脏的纤维化程度,能部分代替肝穿刺活检。本文系陈维迪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抗病毒治疗是阻止慢性乙型肝炎(CHB)进展的根本策略之一。抗病毒治疗后,多数患者的远期预后可获得显著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经治疗后效果不佳,发生原发无应答、应答不佳,现在分别介绍如下。1.原发无应答定义:核苷(酸)类药物(NAs)治疗依从性良好的患者,治疗12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1 log10IU/ml或24周时HBV DNA较基线下降幅度<2 log10IU/ml。1)出现原发无应答几乎仅见于阿德福韦(ADV)治疗,因其抗病毒能力欠佳,应转换为替诺福韦(TDF)或恩替卡韦(ETV)治疗。2)若为拉米夫定(LAM)或替比夫定(LdT)原发无应答,则用TDF抗病毒。2.应答不佳定义:依从性良好且无NAs耐药的初治CHB患者,经24周规范NAs治疗后,HBV DNA下降≥2 log10IU/ml,但应用敏感方法检测HBV DNA仍可检出。对于这类患者,需要全面评估。1)药物购买途径是否正规,保存是否正确,服用是否规范等。有部分患者网上购药,存在较大风险;保存条件一般是避光,温度不能过高,各药稍有同不;服药规范主要是恩替卡韦,需服药前后两小时空腹。2)初始抗病毒指征:对于初始为HBsAg携带者而应用抗病毒治疗患者,即不具有抗病毒指征者,可考虑根据患者个体情况,停用抗HBV治疗,但停药后需密切监测。3)既往抗病毒治疗情况:对此类患者,应详细追问既往抗病毒治疗情况。如患者既往曾应用过NAs抗病毒治疗,应根据患者既往抗病毒药物种类、疗程及病毒学应答情况相应调整治疗。4)可考虑进行HBV耐药检测,对于明确的HBV耐药患者,应根据患者耐药情况调整治疗。5)如果是服用LAM、LdT,建议改为TDF。若服用ADV,建议改为ETV或TDF。6)ETV、TDF或TAF治疗时出现答应不佳,多与治疗前极高的病毒载量相关,而非抗病毒能力不足,可继续治疗至48周评估。治疗48周时病毒仍阳性,若其HBV DNA水平呈进行性下降,可应用同一药物继续治疗;若HBV DNA呈平台状态,应考虑转换为另一种药物或ETV+TDF/TAF联用,这对进展性肝病患者尤为重要。总之,抗病毒治疗后不能啥都不管,需要定期检查,明确治疗效果,以及有没有副作用。若有效果不佳,需找出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艾滋病患者服用含有整合酶抑制剂(INSTI)的药物后,比如多替拉韦(DTG)、比克替拉韦(BIC)、拉替拉韦(RAL)等,患者的肌酐较基线出现升高。 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肌酐的升高在半年内比较明显,升高的幅度存在个体差异,但肌酐不会持续升高,半年后往往会保持稳定,在某个水平上呈上下波动。这背后的原理是什么?肌酐通过基底外侧膜有机阳离子转运体2(OCT2)分泌。在INSTI之中,DTG、BIC等INSTI都参与此过程的竞争,可干扰近端肾小管肌酐分泌,导致血清肌酐升高,通常不会伴随其他肾功能指标的异常。针对服用INSTI后肌酐假性升高这种情况,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处理:1.排查是否真的有肾损伤,可行血清胱抑素C、尿常规、尿微量白蛋白、β2-微球蛋白、尿视黄醇结合蛋白等检查,来鉴别有无早期肾损伤。2.除肌酐外,若其他指标基本正常,考虑INSTI引起的假性肌酐升高,可予定期监测肾功能。若有其他指标异常,考虑有肾损伤的,需要排查有无合并其他引起肾损伤的因素,比如有些疾病会引起肾损伤,如高血压、糖尿病、肾结石、肾积水等,有些药物也可能引起肾损伤。这些因素必需给予积极处理。总之,艾滋病患者服用含有整合酶抑制剂的药物后,肌酐升高多为假性升高,并不是真正的肾损伤。但我们也应积极排查有无其他因素,并根据医生建议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保护肾脏功能。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控制病情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