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简称上感)多高发于一年中的寒冷季节。上感是由各种病毒和/或细菌引起的主要侵犯鼻、咽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其中,70%~80%由病毒引起,比如鼻病毒、冠状病毒、流感病毒等。另有20%~30%是由细菌引起,细菌感染可直接感染或继发于病毒感染之后,以溶血性链球菌为最常见。上感病情轻、病程短,多可自愈,但发病率高。咽喉痛是上感常见的局部临床症状之一,可伴有咽干、咽痒、声音嘶哑等,严重时可影响睡眠、日常生活乃至工作。 上感可根据病史、流行病学、鼻咽部的症状体征,结合血常规等实验室检查,排除其他疾病后做出临床诊断。治疗上主要是以对症治疗为主,包括一般治疗和对症治疗。 (一)一般治疗:发热、病情较重或年老体弱的患者应卧床休息,多饮水,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受凉。 (二)药物治疗: 1、解热镇痛药:针对头痛、发热、全身肌肉酸痛等症状者,可酌情使用一些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对乙酰氨酚、阿司匹林、布洛芬、复方氨基比林等。 2、抗鼻塞、抗过敏的复方制剂,减轻鼻塞、鼻粘膜充血、水肿、咽痛等症状,可使用美扑伪麻片、复方氨酚伪麻美酚片、复方氨酚烷胺片、氨酚黄加敏胶囊等。 3、镇咳:对于咳嗽症状较明显者,可给药氢溴酸右美沙芬、可待因等镇咳药。 4、咽喉痛:可使用西吡氯铵、西瓜霜等口含片以及漱口液。其中西吡氯铵含片可作为局部抗菌剂,辅助治疗口腔感染疾病。 5、抗感染:病毒是自限性的,无需使用抗病毒药物;如有咳痰、咽痛明显、发热症状,有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咽部脓苔等细菌感染证据时可酌情使用青霉素、第一代头孢菌素、大环内酯类或喹诺酮类。极少数需要根据病原菌选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此外,建议大家做好日常健康管理: 1. 注意劳逸结合,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及抗寒能力。 2.避免受凉、过度疲劳,注意保暖;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高发季节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3.戒烟。 4.经药物治疗后症状不缓解,或出现耳鸣、耳痛、外耳道流脓等中耳炎症状,或恢复期出现胸闷、心悸,眼睑浮肿、腰酸或关节疼痛者,应及早并及时就诊。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黏膜的急性炎性疾病,又称为“感冒、“伤风”。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发热等,病程通常在7~10天。四季均可发病,冬季更为多见。急性鼻炎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致病微生物为病毒。各种呼吸道病毒均可引致本病,鼻病毒最为常见。当机体由于各种诱因而致抵抗力下降,鼻黏膜的防御功能遭到破坏时,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而侵入机体,原已潜伏于上呼吸道的细菌也生长繁殖,毒力增强,使本病在原发的病毒感染的基础上,合并细菌性继发感染,如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杆菌和卡他球菌等。 急性鼻炎的潜伏期1~3天。整个病程可分为3期:前驱期、卡他期、恢复期。其中前驱期为数小时或1~2天。鼻内有干燥、灼热感或异物感,痒感,少数患者眼结膜亦有异物感,患者畏寒,全身不适。鼻黏膜充血,干燥。卡他期为2~7天。此期出现鼻塞,逐渐加重,频频打喷嚏,流清水样鼻涕伴嗅觉减退,说话时有闭塞性鼻音,还可能出现鼻出血;同时全身症状达高峰,如发热(大多为低热),倦怠,食欲减退及头痛等,如并发急性鼻窦炎则头痛加重。鼻黏膜弥漫性出血,肿胀,鼻道或鼻腔底充满水样或黏液性分泌物。由于大量分泌物刺激和炎性刺激反应,鼻前庭可发生红肿,皲裂。恢复期清鼻涕减少,逐渐变为黏液脓性,合并细菌感染时,鼻涕变为脓性,全身症状逐渐减轻。如无并发症,7~10天后痊愈。而鼻黏膜的纤毛输送功能一般在8周左右方能完全恢复。 急性鼻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病程为7~10日。目前尚没有可直接治愈的药物,主要以支持治疗和对症治疗为主,并注意预防并发症。在病程中需大量饮水,饮食清淡,疏通大便,注意休息。而根据症状给予对症治疗,如发热及疼痛病人,可给予对乙酰氨基酚等,同时辅助使用中成药,疏风解表驱邪为主,如明通治伤风颗粒,其含有中药葛根、麻黄、桂枝、白芍等,并含有西药成分包括对乙酰氨基酚、马来酸氨苯那敏、无水咖啡因等。可在发病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合并细菌感染或有可疑并发症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治疗。而针对鼻塞症状局部治疗可减充血剂喷鼻,可以减轻黏膜充血、肿胀而减轻鼻塞,改善引流,小儿用药浓度适当降低。减充血剂的使用应在1周以内。对于发热的患者给予冰袋物理降温。呕吐及腹泻患者给予止吐及止泻药物治疗,注意维持水盐及电解质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