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肿瘤专科医院的一名专业疼痛科医生,在和患者或是其他专业医生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他们对癌痛治疗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知识存在很多误解,从而导致患者疼痛治疗的不及时或是效果不太理想。今天我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些误解,它不仅存在于患者或患者家属的理解之中,甚至一些肿瘤专科医生也存在这些误解。误解一:我都打杜冷丁针啦,就别再给我开口服药啦,肯定没用!很多病友来到疼痛门诊就诊时,当我们准备给予其口服药物治疗方案时,患者立刻就说道:“我都打杜冷丁针啦,就别再给我开口服药啦,肯定没用!”而我每次都会耐心给病人解释为何我们所开的药物会好于杜冷丁。杜冷丁又叫做哌替啶,其镇痛效果相当于吗啡的1/10~1/8,日维持时间仅为2小时~4小时,由于杜冷丁只能通过注射来缓解疼痛,所以它的作用持续时间很短,短暂的疼痛缓解后病人很快又回到了痛苦之中,这样就必然导致注射的频率不断的加快,药物剂量迅速增加,并出现注射部位肌肉组织纤维化。同时静脉注射易产生欣快感从而导致成瘾。最后需要说明的是杜冷丁代谢产物去甲哌替啶容易在体内蓄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中毒症状如癫痫发作、抽搐等,肾功能不良时更易产生中毒症状。由于现代医学的日新月异,各种优于杜冷丁的口服药不断问世,已能将吗啡类药物不断提纯、改进,并研制出阿片类药物的控释、缓释制剂,一次口服药物最多可持续镇痛达24-48小时,解决了很多癌痛患者的疼痛,提高了其生活质量。而产生这种误会的主要原因是大量新研制出来的药物未能很快普及到边远地区及不发达地区,而这些地区的诊所甚至是一些医院无法获取此类资源,从而只能退而求其次选择杜冷丁以解决当地癌痛患者的不时之需。误解二:吃一种阿片类就能达到良好的止痛效果,我不再需要其他止痛药了?错!这种误解不仅存在于患者当中,在一些不是疼痛专业的医生中也存在这样的误解。实际上癌痛的产生机制复杂,不但有肿瘤压迫侵犯组织引起的疼痛,也有各种致炎物质的释放引起的疼痛,还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存在,同时对癌症产生的恐惧心理也无形中也放大了疼痛的程度。对于以上描述的复杂机制,也许早期使用阿片类药物就能很好的控制疼痛,但实际上单一用药存在很多缺陷,比如说短期内用药剂量就会成倍的增加,镇痛效果越来越差,副作用越来越大;又比如说对于某些患者镇痛仍不完善,造成我的疼痛无药可医的绝望情绪等。所以,只有全方位考虑癌痛产生的机制,针对性的联合用药才能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比如说阿片类药物联合使用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抗癫痫药物,再加上消炎镇痛药以及抗抑郁药,这种方案对很多患者的疼痛均达到了阿片类药物使用少,镇痛效果确切,患者情绪稳定的治疗效果。误解三:不痛不吃药,疼痛难忍时再吃药这个看似有效又省钱的服药方法仍然在很多患者群体中流行,而对于我们疼痛科医生来说,面对这种依从性较差的患者群体往往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并采用更多通俗易懂的比喻才能勉强说服。实际上此类患者在一段时间治疗后再仔细算一算经济账,结果发现钱没少花,罪没少受,疼痛越来越剧烈了,和按医嘱规律服用药物的患者比较,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对于癌痛病人尤其是慢性持续性疼痛的病人,很多时候疼痛是无法忍受,没有经历或体验过那种疼痛的都无法理解。病人需要持续应用止痛药物,使血里面的药物浓度达到稳定才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更少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按时给药,充分镇痛」是世界卫生组织(WHO)一直推广的理念之一。而一些新型药物正是针对患者癌痛的治疗,提高生活质量而研发出来的。现有制剂已经能达到让患者24小时甚至48小时才服用一次药物,但所有医疗及科研人员的努力必须建立在一个基础上,那就是患者本身应该严格按照医生的要求服药或定期来医院复诊。误解四:阿片类副作用太大,我难以忍受首先我要阐明的是对阿片类止痛药物过敏的患者十分罕见。千万不要把常见的阿片类不良反应当成是过敏反应。常见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嗜睡、便秘、排尿困难、多汗以及皮肤瘙痒等。对于阿片类药物常见不良反应我们需要有正确的认识1:由于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对阿片类药物敏感性也不一样,出现的副作用严重程度大不一样。2:对于大部分副作用,我们可以通过给予预防性使用对症治疗药物缓解症状。3:大部分患者在使用阿片类药物1-2周后出现耐受,也就是说大部分副作用会减弱甚至消失,只有便秘等极少数副作用长期存在。4: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更换药物或是给药途径甚至镇痛方式减少副作用的产生。误解五:最好的止痛药我也用过了,疼痛还是止不住,只能痛死了?错!在这,我要说一个新的概念,也就是按传统三阶梯药物治疗原则治疗,仍然控制不佳的癌痛,我们称之为顽固性癌痛或者难治性癌痛。针对这一部分患者,多模式镇痛方法的使用使得镇痛效果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不再束手无策。简单地说,多模式镇痛就是联合使用各种不同作用机制的药物以及使用不同的治疗手段达到镇痛的最佳效果。药物上:如镇痛药物,镇静药物以及抗癫痫药物的联合使用,镇痛方案上:微创介入、化疗、放疗以及心理治疗的联合使用;具体到镇痛技术上:如病人自控镇痛,经皮椎管内输注港植入术,神经阻滞,神经毁损,这些技术创伤小,效果也很好,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的疼痛有效率达到90%以上。我见到一个病人,口服盐酸羟考酮一段时间后,效果渐渐变差,加大到很大的剂量镇痛效果仍不明显,我们便采用了静脉镇痛泵给予了舒芬太尼治疗,镇痛效果明显,同时给予了疼痛部位局部姑息性放疗辅助心理治疗,放疗结束后,疼痛缓解,又改回到口服小剂量盐酸羟考酮,镇痛效果明显,现已回家继续口服阿片类镇痛药物、抗癫痫药物以及抗抑郁药物联合治疗,镇痛效果平稳而确切。这个病例说明了对于顽固性难治性癌痛患者,不单纯是吃吃药,打打针,采用多种方式多种药物联合使用的多模式镇痛,依然能达到确切的镇痛效果。误解六:止痛药物加速了我或我的家人的病情不少癌痛患者在门诊反复就诊过程中或是在疼痛病房住院期间,疼痛不同程度上得到了控制,但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或者是疾病确实在进一步发展,出现了新的症状,这样就让患者或是患者的家属认为在癌痛治疗过程中,患者病情的恶化和镇痛的治疗药物或是治疗手段有着必然的联系,从而出现了医患之间的矛盾。实际上从疾病本质上分析,根据当今全球的医疗水平,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国家,癌症都是无法治愈的,疼痛科医生采用各种药物及手段只是缓解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根本无法达到治愈甚至是缓解疾病进展的目的。但正是疼痛专业医生的不懈努力使得癌症患者的疼痛大大减轻,生活质量有了明显的改善,而这种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患者及患者家属更有自信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而这样的生活质量和自信也使得很多癌症患者不再对死亡感到恐惧,甚至使得一部分患者预期寿命得到了延长。
阿片类镇痛药物主要包括吗啡、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奥斯康定)、硫酸吗啡缓释片(美施康定)、盐酸吗啡缓释片(美菲康)等等,是癌痛患者最常用的镇痛药物。相关统计表明,87%的口服强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需要使用缓泻剂,74%口服弱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需要口服缓泻剂,64%未使用阿片类药物的患者需要服用缓泻剂,这是因为晚期癌症患者即使不服用阿片类镇痛药,其便秘的发生率也很高,并需要使用缓泻剂治疗。肿瘤患者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很多,除了和阿片类镇痛药物有关外,与其他某些药物也有关系,比如化疗药物(长春新碱)、皮质激素、抗抑郁药、利尿剂以及降压药等等,与某些基础性疾病也有关系,如糖尿病、肛裂、痔疮以及甲状腺功能减低等。便秘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是指:每周排便<3次;排便困难包括排便费力、排出困难、排便不尽感、排便费时和需手法辅助排便(正常排便次数:每日3次至每周3次之间)。q预防性的措施:–在可能的情况下:摄入纤维含量高的食物多饮水适当活动简单方法:蜂蜜60克,每日早、晚各服30克,凉开水冲饮;蜂蜜、香蕉适量,将香蕉剥皮以其肉蘸蜂蜜生食,每日数次。最适用于老年人及习惯性便秘者。记住喝完蜂蜜水之后不要马上就餐,过20分钟左右在吃饭q预防性使用缓泻剂–刺激性缓泻剂+大便软化剂–阿片类剂量增加时应调整缓泻剂剂量阿片类药物所致便秘的治疗–采用何种药物、治疗方法取决于引起便秘的原因和严重程度–提倡联合用药–口服给药为主,必要时采取直肠措施治疗便秘药物的分类–缓泻剂–润肠剂–胃肠动力药–外周阿片受体拮抗剂临床上常用的有:果导片、番泻叶、乳果糖、开塞露、蓖麻油、复方聚乙二醇、磷酸钠盐等,某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总之:便秘如果控制不佳,会造成疼痛及恶心呕吐加重;在积极进行疼痛控制的同时,就要着重注意便秘的预防与治疗,要排除肠梗阻等异常情况:肿瘤、粪块(尤其在合并恶心呕吐等情况下);并随时关注肠鸣音变化情况,及时进行立位腹部X线检查;尽量避免长期与加重便秘的药物合用如: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阿托品、东莨菪碱等解痉药、枸橼酸铋钾等铋剂、氢氧化铝等铝剂、内分泌药物:如降糖药格列齐特、钙补充剂、铁补充剂、利尿药(呋噻米)、抗过敏药。活动和规律排便习惯以及热敷等非药物疗法不能忽视,中医中药在便秘治疗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