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也称为前列腺肥大,常伴有慢性前列腺炎,属于男性老年人慢性、进展性、良性疾病。早期症状主要是尿频,以夜间为著,中期多出现排尿不畅,即尿等待、尿中断、尿不净等,随着年龄的增加尿路梗阻逐渐加重,尿流变细,排尿无力,尿后仍有尿意,甚至点滴不尽。后期出现排尿困难,尿储留,腹胀痛。中医认为小便不畅,点滴而短少,病势较缓者为隆,小便闭塞不通,病势较急者称为闭。癃和闭虽有区别,但都指排尿困难,只是轻重程度上的不同,因此中医合称为癃闭。50岁以上的男性逐渐出现尿频、尿急、排尿不畅,常不引起注意。多数在60至75岁以后尿路梗阻症状明显,如夜尿频繁,甚至出现残尿增多,排尿困难。前列腺增生的治疗早期以观察预防为主,中后期以药物治疗为主,少数需要外科手术治疗。总体来说治疗周期长,效果不理想,即是手术后的病人部分也并不能完全缓解排尿困难的症状。笔者二十年来以自拟方“癃闭汤”治疗前列腺增生伴排尿困难、尿潴留或手术后仍然排尿不畅者113例,取得较好疗效。1临床资料1.1诊断标准 参照国际前列腺症状(IPSS)评分表,轻度症状0—7分,中度症状8—19分,重度症状20—35分。同时结合尿常规、血清PSA,肾功能,前列腺超声,尿流率等检查结果。1.2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均为2011年3月至2018年10月本院老年病科和男科门诊患者,共113例,年龄在65至87之间,平均79岁。经IPSS问卷自测评定(部分系家属代填),轻度3例,中度49例,重度61例。合并细菌性前列腺炎41例,长期应用哈乐、保列治44例,手术后仍然尿频、排尿不畅者23例,合并遗尿、尿储留长期导尿、血尿者分别为42例、13例和11例,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偏瘫者分别为63例、52例、31例、24例。2治疗方法 癃闭汤基本方:威灵仙、楮实子、土贝母、熟地、山药、王不留、冬葵子、石伟各15克,刘寄奴、滑石、桔梗各20克。黄芪、大血藤各30克,山萸肉、陈皮、乌药各12克。辨证加减:湿热下注加大黄、木通、苦参、黄柏,会阴潮湿加土茯苓、薏仁,少腹、会阴胀痛加三棱、莪术、五灵脂,尿失禁者重用甘草、黄芪,尿道刺痛灼热加青风藤、槐花,合并细菌性感染者加百花蛇舌草、金银花、虎杖,肺热加黄芩、桑白皮,心火旺加黄连、竹叶。每天一剂,水煎服。脾虚同服补中益气丸,肾阳虚者同服肾气丸。凡是服用哈乐者一周后停用。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3.1 观察指标 服癃闭汤4周,观察患者症状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4.2 疗效标准 依据《中医病征诊断疗效标准[S]》制定。治愈:小便通畅,症状及体征消失;好转:症状及体征改善;未愈:症状及体征无变化。4结果临床治愈34例,好转6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5 病案举例例一,刘某某,男76岁,小便滴沥,排尿踌躇、不畅,夜尿多5年。患者欲解小便不得而出,尿等待、尿中断,尿不净,时有遗尿,夜间尿7-8次,甚至达十多次,几乎不到一小时解小便一次。曾在多家医院按前列腺增生长期服哈乐、保列治效果甚微。伴小腹胀痛,精神不佳。脉沉弱,舌质暗淡,舌苔白腻。B超诊断前列腺增生,残尿153ml,尿流率提示下尿路中度梗阻。处方:威灵仙15克,楮实子15克、刘寄奴20克,黄芪30克,土贝母15克,熟地15克,山药15克,山萸肉12克,陈皮12克,乌药12克,王不留15克,冬葵子15克,桔梗20克,小茴香12克,枳壳15克,厚朴12克、大血藤30克。每天一剂,水煎服。用药第一天晚上自感排尿有力,尿量增加,但尿次仍多。药进七剂尿频、尿线细,尿无力明显好转,夜尿3—5次,腹胀痛消失,睡眠、精神状态改善,残尿35ml。停用哈乐,继用原方加益母草30克,丹参30克,再进21剂,夜尿2—3次,仍有轻微尿等待、尿中断现象。停用中药汤剂,服补中益气丸和金匮肾气丸一月。B超复查前列腺明显缩小,半年随访未见复发。例二,张某,80岁,离休干部。2017年7月9日就诊。主述:尿闭2天。现病史:患者10年前始尿淋漓不尽,尿急,排尿需10分钟左右。近4年经常尿裤子,夜尿频繁,时尿床,以秋、冬季为重。B超示前列腺肥大,膀胱残余尿350mL。两天前晚间突然排尿不出,小腹部膨隆,疼痛难忍,在外院就医急插导尿管排尿,并建议手术治疗,本人拒绝手术要求保守治疗。因拔除导尿管后仍不能排尿,前来我科求治。体查:精神委靡,下腹饱满,压痛,残尿180ml,舌紫暗体胖,苔白腻,脉弦滑。方药:威灵仙、楮实子、土贝母、熟地、山药、王不留、冬葵子、石伟各15克,刘寄奴、滑石、桔梗、白术、茯苓各20克。黄芪、大血藤、益母草、赤芍各30克,乌药、枳壳、小茴香各12克。每日1剂,水煎服。服药6小时后排出少量尿液,翌日尿量逐渐增多,每次可排尿100ml左右,服药3剂后,尿次减少,每次排尿量增多并有遗尿现象。继服原方,黄芪用量增至120克,加甘草25克。再服7剂后,患者排尿基本通畅,腹胀痛消失,但仍尿频、尿急、尿不净,夜尿十余次淋沥不尽。上方去滑石、石韦、茯苓,加肉桂8克、附片12克、补骨脂15克,黄芪、甘草减量。又继服7剂,患者排尿通畅,尿频、尿不净、尿无力明显改善,夜尿4—5次,遗尿消失,B超示膀胱残余尿65mL。原方稍作加减,续服半月。配合服补中益气丸,每次1丸,每日2次,以巩固疗效。随访6个月,夜尿3—5次,B超复查前列腺较前明显缩小,包膜完整,仍呈增生样改变,膀胱残余尿45mL。排尿困难、腹胀、遗尿现象未见复发。 6 体会癃闭者均有小便淋漓不畅的漫长病史,常并发慢性或急性尿潴留则突然尿闭不通,小腹脹痛难忍。病久则肾气不足,气化无权,最终导致虚实夹杂,缠绵难愈。其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肾阳亏虚、气滞血瘀、脾胃虚弱是癃闭的常见病因。肾处下焦,主水而司二便,统摄全身之水液,为气化之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年六十,气大衰,九窍不利。即随着年龄的增长肾气由盛渐衰,不能蒸化水液,致膀胱气化不利而发生尿闭。肾阳不足,阴阳失调,阳虚者生寒,寒者凝血,血流不畅,气血瘀滞,而导致癃闭。脾主运化,分清降浊,饮食不节,或久病体弱,或老年阳明气衰等而导致脾虚。脾虚则清气不胜,浊气不解,水湿不化而成本病。正如《灵枢.口问》曰:“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 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气化功能失职,而致排尿不畅、尿闭、尿频或尿失禁等症。李时珍云:威灵仙“威言其性猛也,灵仙言其功神也。宣统五脏,去腹内冷滞,心膈痰水,久积癥瘕,玄癖气块,膀胱缩脓恶水,腰膝冷痛,疗折伤。”显然威灵仙是一味化痰软坚的重要药物。楮实子《本草纲目》云其“壮筋骨,助阳气,补虚劳,健腰膝,益颜色”。《药性通考》称楮实子为“补阴妙品,益髓神膏”。古代著名的延年益寿方剂还少丹、治疗眼底病名方驻景丸均有此药。故威灵仙、楮实子二味药合用“刚柔相济,相得益彰”,化痰软坚之效不可低估;黄芪与刘寄奴相伍益气化瘀,配合熟地、山萸肉、乌药、山药、陈皮固肾益精,补中升阳,健脾理气;王不留、冬葵子、石韦滑窍、清热、利尿、通淋;桔梗宣肺利于水湿代谢,起到“提壶揭盖”作用;土贝母配大血藤清热解毒,散结消肿、加强活血化瘀。诸药合用,肾、脾虚可补,痰、淤血可去,则窍络通畅,故获良效。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温补肾阳药,能调节人体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抑制腺体增生,改善排尿不畅,可预防前列腺增生。化瘀理气药能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前列腺充血水肿,使增生之前列腺体软化缩小,恢复其正常生理功能。黄芪 、威灵仙、楮实子、王不留、冬刘寄奴、大血藤 等含有丰富的皂苷、黄酮、氨基酸、多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和多种营养成分,对细胞的代谢功能、核酸代谢、细菌及病毒感染治疗有显著的作用,并且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血液系统均有广泛的影响。临床用于降压、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延缓衰老、抑制细菌和病毒的生长、抗疲劳、抗缺氧、增强记忆力均获得满意效果。前列腺增生均发生在高龄患者,这类人群多数合并7—8种,甚至更多的疾病。本组以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血管病、泌尿系感染最多。从本实验临床观察来看中药治疗疾病的多靶点效应特别明显,除排尿症状改善以外,整体情况明显好转,总之,前列腺增生症的治疗方法虽然很多,但是癃闭汤治疗方法简便易行,副作用少,疗效确切,不但能减轻、消除尿路梗阻症状,还能使患者原有的基础疾病症状改善,具有西药、手术不可替代的位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在中国古代自然科学中唯一没有被淘汰、完整保留至今、仍然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的只有中医学。中医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自然科学仅存的、没有受到历史进程冲击、没有被科学技术进步所影响,仅凭自身在两千多年以前创造的理论体系和不间断的临床实践,不借助任何辅助检查手段,医者仅凭望、闻、问、切即可诊断疾病,通过汤剂、散剂、膏剂、丸剂等不同剂型让患者口服即可疗伤治病,这一套看似原始落后的方法,就是经历两千多年风雨沧桑的中医,是我们的祖先为炎黄子孙和全世界人民馈赠的最伟大礼物,也是一项当之无愧、罕见的世界文化遗产。屠呦呦研究中药青蒿素防治疟疾,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是中医中药为世界人民健康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这一奖项由此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本土中国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由此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早在原始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寻找食物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植物可以使身体某些不适症状缓解或消除,经过无数次的口尝身受,逐渐积累了辨别药物和治疗疾病的经验,这就是最早植物药的发现。在进入狩猎捕鱼为重要生活来源的渔猎时代,相应的发现了一些动物或动物脏器也有治疗疾病的作用,这就是最早的动物药的发现。随着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演进,药物由植物、动物扩展到天然矿物及人工制品。这些能缓解病痛的动、植物、矿物经过不同的水煮、蒸、炒,或加入其他辅料进行炮制,从而形成了早期最原始的药物。经过数千年重复比较、筛选、提炼,“优而精者留,劣而粗者汰”,一直流传至今。中药在自然界用之不竭、取之不尽,且随处可得,体现了简、便、廉、安全有效的优势。这些能治疗疾病的植物、动物、矿物、水生生物和我们现实生活中食物、蔬菜、水果、肉食、海产品有何区别?另外这些对药物进行加工炮制的方法和我们平时烹调技术炒、蒸、煮有何不同。所以中医是古代科学,是在中国古代和谐文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学科。其次还有一些非药物疗法包括针灸、推拿、按摩、气功等等,不存在药物在体内残留或代谢引起人体的任何伤害,这些中医外治法在镇痛、恢复神经功能等诸多方面更有神奇疗效。中医不但长于治病,且适宜于养生。中医对人体亚健康状态,对许多不需要手术治疗的疾病,特别是许许多多的慢性疾病、退行性疾病、功能失调、内分泌紊乱、老年性疾病、诊断不明的疑难杂症等有特殊疗效,对常见病的治疗效果、对疟原虫感染的防治,现代医学不可比拟,西医、西药无法替代。
前列腺炎是男性青年常见病、多发病,其临床症状复杂多样,尽管这些症状不会威胁患者的生命,但却使人痛苦不堪,生活质量下降。主要表现为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的尿频、尿急、尿痛、尿等待、便后滴白,或排尿不适、尿道灼热。部分病人伴有会阴、或前列腺区域坠胀酸痛,并由此产生焦虑情绪、性功能障碍。有报道5—25.7%患者影响生育。该症属于中医“精浊、淋病、白浊”范畴,多与肾、膀胱等脏腑功能失常有关。基本病机是肾、脾虚为本,湿热、瘀滞为标。但病人症状千变万化、错综复杂,证型并非单一典型,而是虚实夹杂,寒热并存。笔者多年来在临床上对最常见的湿热型、虚寒型和寒热错杂型采用不同组方萆薢分清饮获良效。古方萆薢分清饮出处较多,有《医学心语》卷四,《丹溪心法》卷三,《妇科切要》卷二;萆薢饮《医学心语》卷三,《古今医鉴》卷八;萆薢散《寿世保元》卷五。但被后世推崇,且最著名萆薢分清饮有两个,一是记载于宋代杨倓《杨氏家藏方》中,称为杨氏萆薢分清饮(《丹溪心法》卷三),是治疗下焦虚寒型淋症的代表方,《方剂学》教材把该方作为正方。组成:益智仁、川萆薢、石菖蒲、乌药各等分。另一个为清代医学大家程钟龄的《医学心语》卷四,称为程氏萆薢分清饮,是治疗下焦湿热型淋症的代表方。组成:萆薢、茯苓、白术、车前子、莲子心、黄柏、丹参、石菖蒲。一 辨证施治1 .湿热证 1.1证候:尿频、尿急、尿痛、尿道灼热滴白,会阴、阴囊、臀骶周围坠胀、疼痛、潮湿,尿黄、便秘、口干。舌红苔黄或腻。前列腺肿胀压痛,部分白细胞增高。1.2方药:程氏萆薢分清饮 大便秘结配大黄,会阴燥湿、坠胀加苦参、大血藤,尿道刺痛加金钱草、槐花,白细胞增高加虎杖、白花蛇舌草、蒲公英,心肝火旺失眠适当服柴胡加龙骨牡蛎汤。2 .虚寒证2.1证候:腰酸乏力,精神萎靡,手足不温,小便频数而清长,淋漓不尽,会阴、阴囊潮湿、发凉,腹胀、便溏,阳事不举,脉沉细,舌淡苔白。2.2方药:杨氏萆薢分清饮 尿后余沥频数者加金樱子、芡实,勃起不坚加仙灵脾、九香虫、蛇床子,阴潮湿重用土茯苓、薏仁。3 .寒热错杂证3.1证候:病程较长,尿频、尿有余沥,会阴部、睾丸不舒或疼痛,伴腰膝酸软,下腹部、会阴、睾丸怕冷,足心发凉,或手足心发热,潮热盗汗,口干;遗精,性欲减退,阳痿,早泄。全身乏力,精神不振,失眠多梦,大便或干或溏,小便时清时黄。前列腺触诊正常或偏大、偏硬,按摩不易获取前列腺液,镜检卵磷脂小体明显减少,白细胞时多时少,反复不定,舌质淡暗,脉沉细或细数。3.2方药:自拟加味萆薢分清饮,组成:川萆薢、石菖蒲、乌药、益智仁、黄柏、苍术、薏苡仁、牛膝、车前子、白术。腹痛加小茴香、肉桂;乏力精神不振加黄芪、当归;会阴疼痛明显者加香附、赤芍、大血藤。烦躁易怒加柴胡、白芍。脾虚久泻用炒山药、干姜、附片,肾虚泄泻用补骨脂、附片、炮姜。二 体会三方中皆以萆薢、菖蒲利湿化浊,但杨氏方内含缩泉丸,其药性偏温。萆薢利湿化浊治白浊为君。菖蒲芳香化浊除湿,祛膀胱虚寒,助萆薢分清化浊为臣。益智仁温肾阳,缩小便,止遗浊,止尿频,乌药温肾寒、暖膀胱,治小便频数,共为佐药,全方温补肾阳,利湿化浊,故治疗下焦虚寒证较好。程氏方配有黄柏、车前子等其药性偏凉,治疗下焦湿热有效;莲子心、丹参清心火,以阻心热下移于小肠;丹参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白术、茯苓健脾利湿。全方配伍合理,选药适宜,故疗效颇佳。 寒热错杂型症状复杂,慢性经过,既有寒证又有热证,既有阴虚证又有阳虚证。湿热阻遏阳气,则见睾丸、会阴、下腹部怕冷;伤阳则足心发凉、大便溏;伤阴则手足心热、潮热盗汗、口干;尿频、尿余沥、排尿不适仍湿热未清之象;不固定疼痛是瘀阻气滞不畅之症;精神不振、性功能障碍皆是病程日久,前列腺炎症状未改善所带来的一系列气虚肾亏症状。舌质偏暗,脉弦细或细数是病程日久之舌脉。治疗需寒热之品共投,滋阴、温阳、清热并用。自拟方是杨氏方合四妙丸加车前子、白术、茯苓组成。方中黄柏寒以胜热,苦以燥湿,善除下焦湿热;苍术、薏仁健脾、燥湿、除痹。牛膝活血通络,补肝肾,且引药下行;四妙丸其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活血降浊,常用于湿热下注引起痿症,筋骨疼痛,下阴湿痒,小便短黄。配车前子利水通淋助黄柏清利膀胱湿热,白术、茯苓益气除湿加强萆薢分清化浊,配合菖蒲健脾利湿。全方温肾健脾,清热利湿,对寒热错杂型前列腺炎有效。尤其是伴有会阴、阴囊下坠,不适疼痛,灼热潮湿更是首选方剂。萆薢、黄柏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黄柏还有明显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痢疾杆菌、溶血性链球菌等多种治病菌;车前子有利尿作用,石菖蒲能调节免疫功能以及镇定、抗焦虑、抗病原微生物、缓解平滑肌痉挛;茯苓具有利尿抗病原体、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丹参具有改善微循环、抗菌消炎及镇定作用,均对本病的治疗产生积极影响。
凡欲求子,当先查夫妇,有无劳伤痼疾,而依方调治,使内外和平,则有子矣。——《妇人大全良方》中医学很早就认识到欲要后代健康聪慧,男子优生是一个关键。就人类生殖繁衍的源头来说,男性在人类生育中负有更多的责任,在同等条件下,男性提供的精子可以直接决定胎儿素质的强弱和优劣,高质量的精子可使后代的智力和体质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育前检查的意义:育前检查是保证优生优育的一项重要措施,可以预防和发现先天性异常,阻断遗传疾病的延续,从体力、智力等各方面改进人类的遗传素质。而采取措施做好育前保健,提高男性精子质量,可以提高受孕几率,对生育身体强壮、智商更高的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育前检查适应人群:所有育龄期准备生育的男性。育前检查项目:1、一般项目:医生问询生长发育史、婚育史、既往史、家族遗传病史等;体格检查;一般实验室检查。2、精液分析;3、必要时作肝炎、梅毒、艾滋病、结核病等传染病学检查及其他特殊检查。育前检查注意事项:要求近期保持最佳身体状态。精液分析检查要求标本采集前禁欲3~7 天,如果需要多次采集标本,每次禁欲天数均尽可能一致。
郭汉林主任医师获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男科专家委员会常委聘书 全国政协委员、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带领陈可冀院士等著名专家到会指导工作 经中国医师协会在全国范围内层层遴选,首届中西医结合男科专家委员会的50名专家11月26日在广州进行了第一次会议,宣告了我国医师协会最高规格的中西医结合男科专家委员会的成立。此次会议选举通过广东省中医院陈志强任主任委员,李海松、郭军、商学军等男科名医任副主任委员。我科郭汉林、李晓阳两位同志荣幸代表陕西男科界受邀入选专家委员会,其中郭汉林主任获选全国仅十人的常委,李晓阳主任获专家学术委员聘任。会议期间,共有九位专家受邀对本人擅长的专业领域进行讲演。李晓阳同志发表《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中医解读与临床应用》的讲演后获得到会专家的一致赞扬,引起大家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男科疾病机理的深入探讨。 随着科室业务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我科学术影响力逐步扩大,我们将继续努力为更多男性朋友解除或减轻痛苦!我科李晓阳主任受大会委托发表题为《男性性功能障碍的中医解读与临床应用》的演讲郭汉林主任与李海松副主委合影留念 李晓阳主任与当年的导师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男科李海松主任师生喜相逢
慢性前列腺炎是青壮年最常见的疾病,它已作为一种社会-心理-躯体疾病正日益受到重视。其病因不是单一的感染,或单纯的其他单一病因引起,而是多重因素综合所致。既有外在病原体感染,又存在神经内分泌、精神心理、免疫反应异常、盆腔相关疾病引起慢性盆腔静脉充血,并且与患者的性格、生活方式也有很大关系。因此,慢性前列腺炎是具有各自独特病因、临床特点和结局的一组疾病组成的临床综合症,所以治疗比较棘手,难治愈、易复发、见效满、疗程长。我们采用中医辩证、分期治疗,并针对性应用抗菌素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例入选标准符合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A)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症状指数评分≥4分,或前列腺按摩液(EPS)中WBC≥10个/HP。全部病例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精浊的诊断标准。⑴ 临床表现:小腹、会阴及睾丸胀痛不适,尿频、尿急、排尿或大便时尿道常有白色分泌物溢出,伴神疲乏力、头晕、腰酸痛,性欲减退,遗精、早泄、阳痿、不育等;⑵直肠指检:前列腺肿大并压痛;⑶实验室检查 EPS:WBC>10个/HP,卵磷脂小体减少。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急性疾病,尿道狭窄,前列腺肿瘤,心血管、脑、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糖尿病、慢性腹泻以及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两组病例均来源于2001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男科门诊患者,符合以上标准治疗组7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平均32.5岁,并程最短3个月,最长11年,Ⅱ型15例,Ⅲ40例,Ⅳ型17例;对照组6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Ⅱ型14例,Ⅲ型34例,Ⅳ型16例。1.2 方法 治疗组初中期以清热解毒为主,辅以却瘀排浊,佐以温阳散寒之品,防湿遏伤阳。经验方:翟麦、石韦、滑石、败酱草、红藤、赤勺、丹参、肉桂。中后期治以却瘀排浊为主,辅以清热解毒,佐以温通之品以助血行。以桂枝茯苓丸加丹参、红花。若阴囊潮湿加龙胆草、泽泻,会阴部下坠、隐痛、不适加乌药、香附子、川楝子;腰膝酸软冷痛加韭子、补骨脂、杜仲;尿道口滴白加车前子、石菖蒲;尿频、小腹胀满,卵磷脂小体减少者多为脾虚肾亏,加党参、山药、芡实、益智仁;若WBC>10个/HP,征属湿热下注加苡仁、黄柏;有脓细胞或含大量卵磷脂小体的巨噬细胞加鱼腥草、益母草;前列腺萎缩、质韧、前列腺液量少,或不易挤出者加川山甲、王不留行;前列腺压痛明显加乳香、没药、延胡索。对照组前列安栓(由珠海丽珠中药厂生产,每粒2mg),每晚睡前解大便后取侧卧位将药物塞入肛门3-4cm。两组患者凡属慢性细菌性者口服洛美沙星0.3,2次/d,连用6周。所有病例均在治疗前1周内停用一切针对慢性前列腺炎的药物及物理治疗,疗程结束后1周做门诊随诊,EPS检查并做NIA-CPSI症状评分评估。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近期治愈:症状消失(治疗后比治疗前评分减少90%以上),前列腺触诊压痛消失,质地正常或接近正常,EPS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治疗后比治疗前评分减少60-89%),前列腺触诊压痛和质地均有改善,EPS检查WBC值较前减少1/2或<15个/HP。有效:症状减轻(治疗后比治疗前评分减少30-59%),前列腺触诊和EPS检查较前改善。无效:症状评分减少29%以下或无变化,或加重,前列腺触诊及EPS检查无改善或加重。2 结果 治疗时间最短3个月,最长6个月,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 组别例数临床近期治愈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治疗组7225(34.7)30(41.7)9(12.5)8(11.1)88.9%对照组646(9.7)15(23.4)12(18.8)31(48.4)51.6%两组疗效经X2检验,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差异有显著意义。3 讨论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比较笼统,但对于病机的认识从以往偏重湿热转变为湿热淤血并重。我们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淤、补益脾肾相结合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尤其是Ⅲ型(慢性前列腺炎/慢性骨盆疼痛综合症)疗效肯定,本组资料统计总有效率88.9%。慢性前列腺炎早期以湿热为重,方中翟麦、石韦、滑石清热、利湿、通淋,辅以败酱草、红藤清热、解毒、怯瘀,佐以肉桂温经散寒。若湿热症久治不愈常致热伤血脉,血热互结。因此在疾病中后期病因从偏重湿热之邪转变为湿热淤血并重,清热利湿、活血化淤则成为慢性前列腺炎辩证施治的基本法则。桂枝茯苓丸方中茯苓健脾利湿,赤勺、桃仁、丹皮、丹参、红花活血化淤、止痛,桂枝温通经脉。现代研究认为清热解毒利湿之中药具有抗炎、抗病毒、抑菌等作用;活血化淤类中药能增加前列腺组织血液灌流,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药物的渗透率,增加局部代谢产物的排泄。同时还能调节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另外慢性前列腺炎病人群以青壮年多见,肾气旺盛,正值性生活高峰期,房事过渡,较易损伤肾精,加之长期应用清热解毒之中药和长期不规范应用抗菌素,极易造成脾肾亏虚,因此慢性前列腺炎是以脾肾亏虚为本,湿热瘀阻为标,表本兼顾,分期论治应贯穿该病治疗的全过程。总之中药具有整体调节作用,不仅能缓解盆腔慢性充血、改善自觉症状、恢复自信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而且健脾益肾的中药可调节前列腺的功能,活血化淤、清热利湿之中药又可改善前列腺液和尿液的代谢,提高尿流率,增强患者的抗病能力,抑制病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减少复发。另外及时、规范、合理、长疗程应用抗生素也是不可取代的重要治疗。所以,目前对本病的治疗我们认为以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常可获得满意效果。
我们分期辨证、因人施治,采用清热利湿、活血化淤、补益脾肾相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对象:病例入选标准符合1995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慢性前列腺炎诊断标准:症状指数评分≥4分,或前列腺按摩液(EPS)中WBC≥10个/HP。排除标准:合并有其他急性疾病、尿道狭窄、前列腺肿瘤、心血管、脑、肝、肾和造血系统严重疾病、糖尿病、慢性腹泻以及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病例来源于2004年3月-2006年12月我院男科门诊患者,符合以上标准者,随机分组。治疗组72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55岁,平均32.5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1年;Ⅱ型15例,Ⅲ40例,Ⅳ型17例。对照组6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55岁,平均3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10年;Ⅱ型14例,Ⅲ型34例,Ⅳ型16例。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无显著性差异(P
世界卫生组织(WHO)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健康是指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不仅仅是指没有生病。而健康又分为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和患病人群。WHO一项全球性调查显示,健康人群只占5%,有病患者20%(其中95%为慢性患者,5%为重病患者),亚健康占75%。我国南方医科大学一项亚健康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深圳私营企业员工总的亚健康状态现患率62.1%,东莞外资企业亚健康状态现患率72%,其中男性为67.3%,女性74.0%,20岁以下亚健康人群现患率77.6%。老年人则多属于高危或已患病人群。高危人群已有明显的高危倾向及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病、肿瘤)前期征兆,需要立即改善健康状况的人群,需定期对疾病的危险性评估,并在健康管理师和责任医师指导下密切监控危险因素、降低疾病风险,及时采取生活方式或医疗干预,防治疾病的发生发展。已患病人群 对已患病的群体在社区医师和老年病医师严密监管下争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彻底治疗、综合治疗。尤其常见病、多发病,是常常被人们忽略的无声杀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和代谢综合症。这些疾病往往有共同的病因,也可称为同源性疾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在脑血管,可引起脑供血不足、脑缺氧,脑动脉硬化进一步发展,发生梗死,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如血管破裂可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动脉硬化若发生在心脏的冠状动脉,即冠心病,进一步发展可引起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脑血管疾病中以脑卒中最常见,多遗留有后遗症;心血管疾病中以冠心病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最为严重,这两种疾病都和高脂血症、高血压、年龄、体力活动减少有密切关系,其病理变化都是动脉硬化。此外肥胖、吸烟、糖尿病、高盐饮食等诸多都共有。其诱因多与劳累、情绪激动、饮食不当、气候变化、饮酒、剧烈运动、热水浴、用猛力、便秘有关。心脑血管疾病在老年期往往互为因果,共同发生,因此要共同预防,共同治疗 老年病的临床特征 多病共存容易误诊误治 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同时存在,每位老年人平均患有6种疾病。北京医院统计60-69岁人均患9.7种疾病,90岁以上11.1种,提示老年人患病数目随年龄而增加。多种疾病的症状互相重迭,互相掩盖,即多种疾病可表现为一种症状,一种表现也可见于多种疾病,这些多病共存的现象是误诊误治的主要原因。 起病隐匿不易早期诊断 老年病多属于慢性过程,起病隐匿、发展缓慢,在相当长时间内无症状,无法确定其发病时间,尤其是恶性肿瘤一旦出现症状已属晚期。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因衰老、病残和疾病交织在一起,是疾病的表现极不典型,缺乏特异的临床症状。如老年肺炎和感冒仅有食少、乏力、嗜睡、精神不振等,而缺乏呼吸道症状;老年心衰可表现为精神差、味觉异常、腹胀腹疼;老年人体温调节能力低下,一些发热性疾病的体温升高不如成年人明显,即是严重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败血症)也可无发热;老年人痛觉异常,定位不准确,能引起成年人剧烈疼痛的疾病(急性心梗、干性胸膜炎、内脏穿孔后腹膜炎、骨折、烫伤),在老年人可能只有轻微不适或无症状,如老年人无痛性急性心梗占30-80%,而成年患者仅占7%;老年腔隙性脑梗死80%无症状,下尿路感染也是如此。运动减少性疾病 老年人因各种疾病(心衰、心梗、脑卒中、骨折、重大手术后、长期卧床),容易发生运动减少性疾病。局部可发生挛缩、废用性肌肉萎缩、褥疮、骨质疏松、血栓与栓塞、浮肿以及皮肤指甲萎缩等,全身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感染性疾病、焦虑、抑郁症、老年痴呆、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便秘、尿潴留及大小便失禁。正因为老年病有以上临床特点,所以我们不能用诊治成人疾病的方法去诊治老年病,同样也不能用诊治成人疾病的方法去诊治儿童疾病。还要防止进入盲目的、不科学的预防和保健的误区。看广告、看药品说明书自己用药治病对老年人极为不利。现在许多广告内容简单,很不规范,掺杂着很多虚假成分,有意提高疗效,夸大适用范围和有效率,对药品毒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描述的很少,甚至有意回避,部分中成药更是如此。还有的病人医药卫生知识非常缺乏,仅凭亲朋好友介绍及道听途说,似懂非懂的擅自用药。更可怕的是一些未正式上市,没有经过国家药品管理局批准,或过期药品另行包装,通过非法手段出售给老年人长期服用。老年病的预防老年人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动脉硬化、高血压、冠心病、脑梗、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有其共同的病因和诱因,所以预防措施也有其一致性。① 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 人的精神年龄和实际年龄是不一样的,有的人生理年龄并不大,可是由于思想消沉,生活方式呆板,精神便过早进入老年状态。相反有的人已进入老年,却思想活跃,性格开朗,谈笑风生,与青壮年相比毫无逊色。良好的精神状态与身体健康一样,可以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而获得,特别是老年人,要学会自创乐趣,乐观使人年轻,使人长寿,要享受“夕阳无限好”,不要在意“只是近黄昏”。如何能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以下几方面可供参考:a 、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不图名利,不去攀比,热爱生活,善待生活。B 、安排好家庭生活: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才能把代沟填平,要处理好婆媳关系,理解儿媳在娘家也是个娇女儿,女婿也是独生子。老年夫妻的恩爱是老年人身心愉快的核心,要互相关心、帮助和体贴。C 、适应生活事件。老年人的生活中不愉快的事十有八九。老人必须学会适应生活,面对现实,要学会从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一分为二的去看待、去处理。方法有二:一是找人宣泄,向亲人、向朋友、向同学去倾诉,即使帮不上忙,也会由于得到宣泄而减轻痛苦。二是走出去,参加外界活动,逛公园,逛商场,而不是一个人闷在家里。经过心态的调整则会有利于营养平衡、预防疾病和促进疾病的恢复。 ② 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良好生活习惯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必不可少的条件。喜食肥腻、偏食咸甜、均不利于健康。老年人应低脂肪、低盐、低热量饮食,配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及粗纤维食物。关于膳食的质和量,质以多样、平衡为原则,日本专家主张每天食用30种食品,我国近期颁布的健康饮食指南建议每天食用27种食品,实际上20种以上即可。关于膳食的量,当今的主要矛盾食量过多,热量过剩。早已证实肥胖的儿童成人以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几率比正常体重的儿童高3-5倍。美国马萨诸塞洲工学院研究结果表明:适当的挨饿使哺乳动物自然寿命至少可延长50%。为此建议少吃并促使机体经常处于轻微的饥饿状态,对延缓衰老,延长寿命,都具有积极的意义。烟酒内有许多成分易使心脑血管痉挛,诱发心脑血管病。 ③ 补充维生素和水。维生素C可以对抗血脂的毒性,具有延缓动脉硬化、增加血管壁韧性的作用。叶酸和B族维生素既能抗动脉硬化,又能部分恢复血管壁弹性,使已经发生的病变出现逆转。所以人们应该从中年开始适量补充维生素C、叶酸、和复合维生素。最好以食物中为宜。多饮水一是可以启动人体细胞;二是多饮水可以延缓衰老。尤其是晨起饮水500ml,减低血粘度,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尿量,促进体内代谢产物的排泄,还可以清洗肠胃中残留废物,长期坚持可延年益寿。④ 定期身体检查。老年人应每年定期体检,并要对血脂,血糖浓度进行检测。老年人高血压和低血压都常见,所以测量时不仅测坐位血压,还应测卧位血压。方法:平卧10分钟后测定血压,然后直立1、3、5分钟各测血压一次,如直立时任何一次收缩压降低≥20mmHg,或舒张压≥10mmHg,称为体位性低血压。老年人在餐后2小时内易发生餐后低血压,以早餐后明显,中餐后次之,晚餐后最轻。如餐后乏力、头昏等缺血症状,应测餐前、餐后血压。如果常年患病,经常就医,每年住院或多次住院者则定期身体检查意义不大。⑤ 已患心脑血管疾病者应积极治疗,严格遵守医嘱,不可擅自停药、减药及增药。⑥ 保持正常体质量,预防超重和肥胖。理想的体重(kg)=身高(cm)-105,〖体重指数(BMI)=体重(kg)/身高(cm)2〗。世界卫生组织提出BMI≥25为超重,≥30为肥胖。最近亚太地区肥胖和超重的诊断标准专题研讨会上,依据亚洲人往往在BMI相对较低时,就已出现腹型肥胖或内脏肥胖,并显示患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及蛋白尿的危险性明显增加,建议亚洲地区BMI≥23为超重,BMI≥25为肥胖。肥胖的病因并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与遗传和进食、能量的代谢调节有关。不论是超重或是肥胖,均造成心血管改变、肺功能减低、糖尿病、癌肿、骨关节(承重、血尿酸↑)等疾病明显增加。肥胖症的防治必须采取终身性综合措施。以健康教育、总热量的控制(每日总热卡应控制在6930KJ,碳水化合物占60-65%,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15-25%)体育运动等行为饮食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使每月体重下降0.5-1kg。⑦ 血脂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它们既是人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又能在某种情况下对机体造成损害。高血脂在临床上没有特征性表现,以下几点提示血脂异常:黄色素瘤提示家族性高血脂症;糖尿病多合并高血脂症;反复中风提示糖尿病或血脂代谢紊乱。高血脂症防治的三原则是:改变高热量饮食习惯、减少热量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增加热量消耗;提高外周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不能凑效,或已发生冠心病应采取药物治疗。降脂药物种类很多,作用机制不尽相同,应根据血脂增高的类型选择不同的药物。尽量减少联合用药。⑧ 在社区内要加强老年病防治知识的科普教育,宣传医学预防知识,增强全民健康意识 充分发挥本人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结合季节、气候变化进行有效的预防。⑨书画的长寿作用 学习书画的人往往身心健康,精力充沛,人们在欣赏和创作书画时,需心平气和,从而使大脑处于“入静”状态。同时创作和欣赏都需要形象思维,这些有助于形成和谐、健康的心理环境、培养积极乐观、胸襟坦荡的情怀;还有书画创作的操作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比较全面的运动,野外写生更是一种强健体魄锻炼方式。(10)科学的运动 运动的强度:靶心率,即运动适宜心率。靶心率=170-年龄。运动后5-10分钟心率恢复到运动前的水平。如果运动后10-20分钟后心率仍高于运动前,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做适当调整。运动时间:最初从1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到每次30-40分钟,如果超过40分钟则可能出现某些运动损伤。运动前后最好做5分钟左右的准备及整理运动。因为运动对心肺功能的强化作用一般不超过72小时,所以最好每周运动2-3次。关于运动的种类,太极拳、游泳、交谊舞、秧歌、慢跑、步行等因人、因地而宜。
一、老年人水平衡特点水在人体组成中占体重的60%,女性青年人约占55%,随着年龄的增长,脂肪和肌肉的减少,总体水也在下降,老年人约占45%。水是细胞新陈代谢、维持生命所必需的,水的平衡主要由垂体后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和肾对水的排出能力来调节。而老年人由于口腔干燥、味觉减退、智力减退、反应能力差等原因,使口渴阈值增加、渴感下降而致水摄入减少。肾小管对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的反应性下降,肾脏的浓缩功能减退,出现对水平衡的调节障碍,故老年人在缺水时仍可自肾脏排出较多的水分。另外一些疾病如感染、发热、出汗、意识障碍、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胃肠疾病、使用利尿剂等均是导致脱水的常见诱因。心、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的肝病腹水时也可有血管内容量不足(一)老年人脱水的临床表现 真性容量不足轻者头晕或晕厥、乏力口渴及尿量减少,重者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或静息低血压、衰弱、嗜睡、精神障碍、少尿或无尿。重度脱水可出现休克或接近休克。皮肤弹性差不作为老年人脱水的体征,而最容易发现皮肤干燥的部位是腋窝和腹股沟。因多种疾病同时存在例如心功能不全、长期卧床、糖尿病、应用降压、利尿药物等情况使机体对液体丢失的代偿反应较差,或被原发病掩盖,而容易误诊。不伴有体液丢失的循环血容量不足时细胞外液量正常甚至增多,例如心力衰竭、肝硬化,以及合并有严重低蛋白血症的肾病综合征则由于水钠分布到皮下、第三体腔等而致有效血容量过少。实验室检查可以发现血红蛋白、血尿素氮以及血清肌酐水平升高,红细胞比积增高,钠浓度增高,尿钠降低。坐 卧位舒张压相差10mmHg以上是判断血容量不足的可靠指标。(二)老年人脱水的治疗首先是补充有效循环血容量,5%葡萄糖输入人体后均匀分布,1升仅补充血容量75ml,0.9%氯化钠输入人体后分布在细胞外液,1升可补充血容量200ml,胶体溶液对血容量的补充更多。所以补液体时血钠正常或血钠升高也应首选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待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可给予5%葡萄糖。当严重的高血糖引起血浆渗透压显著升高时应予以0.45%氯化钠溶液。补液的速度最初应当足够快以解决直立性低血压、心动过速、以及在24小时内产生足够的尿量。但对于病程较长或慢性脱水,为了防止心衰比较适合的速度早期约350ml/h,或12小时补充液量的50%(无发热的病人约1升/d)。老年人这种补液速度虽然慢,有发生肾功衰竭、心脏意外、脑卒中的危险,但在足够的监护下,这种方法仍然是安全的。对左心室心梗伴有低血压时,应首先排除引起真性体液丢失的因素,如利尿、限盐等;在败血症时低血压系容量不足或血管床扩张所致,肢体温暖常提示血管床扩张,肢体末梢冰凉提示血容量不足,鉴别有时常十分困难;对于细胞外液在分布异常引起者,可适当补充胶体溶液;待血压恢复正常、血容量补足后,可给予甘露醇等进行组织脱水和渗透性利尿,以利于浆膜腔积液和水肿的消退。心衰病人在出现低钠、低钾、脱水、酸碱平衡紊乱、感染、吐泻等情况时应果断给以液体疗法。轻、中度心衰在尿量正常时每天水的摄入按生理最低需要量1500-2000ml,包括饮水和食物中含水量。难治性心衰伴严重水肿时每日摄水量应在600ml以内。二、低钠血症(一)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与分类 取决于低钠血症的程度以及钠浓度下降的速度。一般患者易疲惫,表情淡漠,食欲不振,严重的低钠血症可伴感觉中枢迟钝、瞻望、抽搐、昏迷、头痛、定向力障碍、肌肉痉挛、厌食、肌腱反射降低、体温过低、潮湿呼吸以及病理反射。。低钠血症常分以下三型:1、低血容量性低钠血症 其特点是同时伴有细胞外液的减少和血容量的不足,主要见于利尿剂的应用、包括吐、泻、大量出汗、限盐饮食、糖尿病酸中毒。因血液浓缩可见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浆蛋白和红细胞压积均升高。2、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体液容量和钠含量均增多。临床见于心、肾衰竭,肝硬化等细胞外液容量增多引起的水肿性疾病。化验可见红细胞、血红蛋白、血浆蛋白、红细胞压积均减低。3、 正常容量性低钠血症 系水排泄明显减少,引起水潴留,体液容量正常或轻度增加但非水肿性疾病。见于肺部感染、恶性肿瘤、神经系统疾病、大量补充低钠溶液以及各种应激状况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异常增多。(二)诊断 一旦发现血钠过低可按以下步骤进行诊断:1、确定是否真正有低钠血症 在评价老年人低钠血症时应予以血浆渗透压测定,以确定真性(低渗性)低钠血症还是假性低钠血症。假性低钠血症渗透压可正常或增高,常见于高脂血症、高蛋白血症、高血糖或大量应用甘露醇后。由于血脂中并不包含Na+,血脂过高使单位容积内被测出的Na+盐浓度相对过低,实际血浆内含水部分血钠和血渗透压均正常,对真性低钠血症需进一步对细胞外液容量和尿钠进行评价以区别不同类型。2、估计细胞外液容量状况 容量低者低钠血症主要由体液绝对或相对不足所致。血压偏低或下降,皮肤弹性差,以及实验室检查所见BUN上升,肌酐轻度上升并结合液体丢失及利尿等常易确定。细胞外液不低者同时有浮肿或第三体腔体液积聚者,低钠血症大多因心、肝、肾等造成水肿而致。如无浮肿,血压正常,如果有严重少尿,血BUN,肌酐明显升高,尿Na排泄仍>20mmo l/L者,为肾功能衰竭引起;(三)治疗老年人慢性低钠血症治疗应根据血清钠下降的速度和程度、容量状态、临床表现、基础疾病,缺钠的类型,采取不同治疗措施。1. 低血容量性低钠血症 关键在于补充足够的钠盐以纠正低血容量。缺钠时可补充白蛋白 血浆等胶体溶液。老年人优应注意不要补钠过快以免因渗透压变化过快造成脑细胞脱髓鞘病变(系细胞外液渗透压快速升高引起神经元髓磷脂脱落所致.症状常在低钠血症快速纠正后数天出现,表现为行为异常,意识障碍,共济失调,假性延髓麻痹,发音困难,严重时可死亡,如能存活,回复需数日且不完全)。通常将血清钠浓度恢复至120-125mmol/L即可。对急性有症状的低钠病人,尤其当伴有惊厥或昏迷时,可给予100ml 3%氯化钠溶液4-6小时静脉输入,同时静脉注射速尿。当症状开始缓解,血清钠浓度达到120mmol/L即停止高渗盐的输注。过度纠正或过快纠正均可导致神经系统状况恶化。对于慢性低钠血症、无症状的轻度低钠血症主要的治疗方法是限水或低钠溶液的补充。纠正低钠血症相对缓和的治疗是给予0.9%盐水并给速尿。在治疗的同时应严密检测血钾、血镁,避免由于利尿剂引起低钾、低镁。2. 高容量性低钠血症 常伴有循环功能不全和水肿,给这种病人补盐不但不能提高血清钠浓度,反而会使水肿加重,因此提高血清钠浓度最安全和合理的方法是将每天进水量减少到必然性失水量以下即500ml,以限水、利尿即可。单纯限水(500—1000ml/d)可能是长期、主要的治疗措施,其目的就是产生负平衡。3. 正常容量性低钠血症 治疗主要是严格限制水的慑入以达到水的负平衡。只有当出现昏迷或癫痫样发作时,才需静脉补充高渗盐水。三 钾代谢紊乱(一)低钾血症 摄入不足、钾进入细胞内或丢失过多均可引起低钾血症。临床表现与血钾下降的速度和程度以及其他伴随的电解质、酸碱失衡有关。严重者引起心律失常或心脏停。血清钾<2.5 mmol/L可出现骨骼肌、平滑肌麻痹。但老年人缓慢发生的缺钾即是血清钾<2.5 mmol/L,也不一定出现麻痹,而仅表现为精神不振,乏困无力,食欲不振。补钾速度和浓度:一般补钾浓度为20-40mmol/(1.5-3.0g)L,严重低钾血症尤其是补液量受到限制时钾浓度可提高到40-60mmol(3.0-4.5g)/L。补钾的速度0.75g/h,不超过1.5g/h。每天补钾量不超过15g。当呼吸肌麻痹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情况时在心电监护下可慎重加快补钾速度。补钾期间3-6h测血钾一次。对老年人缓慢发生的低钾血症,在未出现呼吸肌麻痹或严重心律失常等危重情况时应逐步缓慢予以纠正,必要时配合口服。对顽固性低钾血症需注意有无低镁和碱中毒。应结合病史考虑严重低钾很少单一存在,即是电解质测定镁钙正常者也应同时适当补充,否则会出现补钾后血清钾上升或正常,而肌力不改善,同时出现持续低钙抽搐。氯化钾最常用,谷氨酸钾适用于伴肝功能衰竭者。注射用门冬氨酸钾镁为复方制剂,每瓶含门冬氨酸钾1.0g和门冬氨酸镁1.0g。门冬氨酸可促进钾进入细胞内,而K2+和Mg+有协同作用,有利于纠正细胞内钾,尤其是伴低镁血症时。(二)高钾血症 肾脏排泄减少、K转移至细胞外、钾摄入过多等均可造成高钾血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心肌和骨骼肌先兴奋后抑制。当血清钾>5.5-6.5mmol/L,心电图表现为T波高尖;血钾>7~8mmol/L时PR逐渐延长、P波低平至无法辨认,QRS波群增宽、S波宽而深,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各种传导阻滞,房顫。骨骼肌表现为肌肉刺痛,感觉异常,严重时麻痹。治疗:治疗原发病,去除引起血钾继续增高的因素,对于严重的高钾血症应采取积极的相应措施;钙剂能纠正钾对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细胞复极的影响,胰岛素加糖促进K+向细胞内转移;利尿剂促进K+的排泄,严重时透析。
老年脑血管病早期康复有2个含义,一是指脑梗死后,只要患者神志清楚,生命体征稳定,体征不再发展,48小时后即可开展康复;另一个含义指病后卧床期的康复。脑卒中后运动功能恢复分6个过程。早期康复主要包括恢复时的第1期 (松弛性瘫痪,无活动,持续7~10天,不超过2周)、第2期(在共同形势下的活动出现痉挛)和第3期(主动运动的出现仅见于肢体共同运动形式时,痉挛增强)。2、3期持续时间由2周到1月末。大多数患者在病后1月内从松弛性瘫痪过渡到出现痉挛,并有一些肢体活动的异常、原始性活动。在这个过程当中因长期卧床是各种并发症多发期[1],尤其是老龄患者。早期康复有利于提高老年病人自信心和回归社会的欲望,能早期刺激脑细胞给以运动的信息,并进行运动功能重建。可以有效降低废用综合症,减少致残。但这一工作应从首诊医师做起,与其他治疗同时进行,能否达到这一点关键是早期康复的时机和适宜于具体病情的康复方法。1、早期康复的时机 急性脑血管病因脑水肿或部分进展性中风,以往过分强调必须安静卧床,故肌肉萎缩、关节挛缩变形、骨质脱钙、低血压等废用综合症比较常见,特别是老年人机能恢复困难,预后很差。所以近年来主张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药物、手术等治疗的同时开始运动康复[2],对降低致残至关重要。早期康复由于病因不同选择的康复方法和措施在时间和先后顺序上有所区别。例如小面积脑梗死发病的当天甚至可以做运动强度较大的康复治疗[3]。而大面积脑梗死伴水肿或出血则应进行预防性康复,包括保持良好的肢体位置,定时翻身、肌肉按摩;在24-72小时后没有神经系统损害进一步发展的征象时,被动运动肢体,活动各个关节;神志恢复后即开始主动运动,或坐位训练,下地活动;当然蛛网膜下腔出血则应训练晚一些为宜。2 早期康复的措施 急性脑血管病的康复,主要是对并发症的预防和功能性能力的恢复。2.1 合理选用软硬应适宜的床垫,及时更换体位。床垫太硬易发生褥疮,太软身体下陷易发生骨关节屈曲挛缩,也不利于翻身和主动运动。每2-3小时变换体位,宜向健侧卧或半侧卧,避免患侧上肢及肩关节受压。2.2 保持良好的肢位 急性脑血管病即是深度昏迷也应将肢体置处于良好的功能位。包括肩前位、肘伸直、腕背屈、髋前挺、膝微屈、踝关节保持90度。2.3平卧位 患侧肩下垫软枕使肩部上抬、前伸、肩关节呈外展、外旋位。肘关节伸直、掌心向上、前臂下垫5cm软枕,使患手悬空,腕关节自然背屈。手指伸开或握5cm绷带卷,手的位置略高于心脏。臀部垫软枕,使髋部前挺,大腿内收内旋,膝关节下垫软枕,踝关节尽量维持90度,使整个下肢保持在正中位。2.4 侧卧位 鼓励患者以健侧卧位为主,胸前置以软枕,患侧上肢置于枕上,于躯干呈30-400角,双下肢间置以软垫。患侧在下时肩向前,上肢外展,与躯体保持70-800角,患侧下肢在后,髋关节伸直、屈膝,健侧下肢在前,膝、踝下置以软枕,以防止患侧受压。2.5 被动运动肢体 从发病之日起应定时做肢体、关节被动活动,外加按摩、定时翻身。不仅预防褥疮、废用综合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更重要的是促进瘫痪肌肉功能的恢复。在没有特别禁忌症的情况下帮助患者由大到小,被动活动各个关节,每日2-3次,每次5-10次。尽量避免长时间、过度活动,防止继发性肌肉、韧带和关节的损伤。为了防止健侧进行性肌肉萎缩,健侧肢体也应活动。2.6主动运动 一旦患者神志清楚,就应训练以健侧肢体带动患肢做被动运动。当出现随意运动时被动运动就应向主动活动逐渐过渡。但每天运动的次数、和持续的时间不可过多。2.7 坐位训练 早期坐位与坐位训练也应在脑血管病后5天进行,但对轻度以上意识障碍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应除外。对脑梗死部位在脑动脉主干及脑干部椎基底动脉处也应慎重对待。坐位以300~400位置持续5~10分钟开始,逐步抬高角度和延长时间,最终达到80~900位置,持续30~40分钟。在训练前应检查血压脉率,防止有无体位性低血压。坐位时患侧上肢宜用三角巾吊与颈部,以防肩关节脱位。达到耐久的座位能力时即可开始做从静平衡到动平衡的躯干平衡能力训练。3 针灸治疗 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介入针刺疗法和功能训练同时进行,对改善脑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很好效果。针刺作为一种适宜的外周刺激,一方面通过特殊的外周感觉传入方式,调整神经反射环路中各个神经元的兴奋性, 加速了脑侧枝循环的建立,实现大脑皮质的功能重组和功能代偿,极大地发挥脑的可塑性。对患者神经功能的康复,例如肢体运动、语言恢复、吞咽动作等功能的改善在临床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针刺可以通过辨证论治,从整体上调节人体机能,产生明显的临床疗效。针灸治疗的时机王爱国等认为脑梗死或脑出血应在发病后即刻进行针灸治疗[4]。取穴根据发病机理采用辨证论治。基本穴选风池、肩髃、曲池、合谷、足三里。阴虚阳亢者加阳陵泉、太冲、复溜;气虚血瘀者加三阴交、血海、箕门;痰浊阻络者加丰隆、阴陵泉。每日一次,留针40分钟,10天为一疗程。休息2天,再继续第2疗程。参考文献1 朱镛连.急性脑卒中的早期康复[J].实用老年医学,2003,17(1):4~62 朱镛连.急性脑血管病早期康复,机不可失[J].中华内科杂志,1997,36(12):8403 饶敬忠.脑血管意外的早期康复[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1997,12(3):1434 王爱国,王振华.早期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168例康复疗效分析[J].中国针灸,1997,17(9):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