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素痣,学名是黑素细胞痣,主要由痣细胞构成,也称为痣细胞痣,民间也叫痦子,是一种良性的皮肤增生物。痣细胞是黑素细胞的一种,但是结构与后者有差别。痣细胞通常位于皮肤的表皮层和真皮层的交界处,或者是真皮层。随着年龄增长,痣细胞倾向于向真皮层深处生长,甚至达到皮下组织,颜色也会有改变。几乎每一个人都有,脸上或者身上,分布不同,大小不等,多少不等,可出生就有,也可后天生成,但是世界上绝对找不到完完全全一样的痣。 先来了解一下痣吧:一、色素痣分为三种:交界痣、复合痣和皮内痣。交界痣是平的,复合痣是微微隆起的,皮内痣则高高的隆起;二、色素痣的形成原因和遗传基因、日晒、紫外线等有关系,但是某些皮肤疾病、器官移植、化疗等造成系统免疫抑制、怀孕等因素可能也是重要的诱因;三、色素痣多见于儿童期,但在20~29岁的时候数量达到最多,然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痣的数目可能会有所减少。根据痣细胞在皮肤所处的位置,痣可以分为3种:痣细胞位于表皮和真皮层交界处,通常痣是平的,不突起,颜色在棕色到黑色之间。痣细胞位于表皮和真皮层和真皮层。通常痣会有一定程度突起,颜色在棕色到黑色之间。痣细胞只存在于真皮层。皮下痣一定是凸起的,有部分皮内痣颜色几乎接近肤色。四、我们人类的皮肤在组织学从浅到深分为表皮层、真皮层和皮下组织;其中表皮层和真皮层之间的分界线叫基底膜带。我们可以形象的把表皮层、基底膜带和真皮层看作是汉堡包,两边的面包片分别是表皮层和真皮层,中间夹的鸡肉就是基底膜带。任何损害或者治疗一旦破坏基底膜带,则一定留疤。五、交界痣的痣细胞就位于基底膜带(相当于汉堡包夹的鸡肉层),复合痣的痣细胞位于基底膜带和真皮层(相当于汉堡包的鸡肉层和一个面包片),皮内痣的痣细胞都在真皮层(相当于汉堡包的一个面包片)。六、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1)要想去除痣细胞,就必须破坏基底膜层,破坏则必然留疤;2)越隆起的痣,它的痣细胞就越深,越位于真皮的深层;3)要想去除越隆起的痣,则必然去除的就越深,疤则越深;4)痣是由无数痣细胞组成的,痣越大,痣细胞越多,则去除的难度就越大,越难完全去除每一个痣细胞;5)就算再小的痣,想去除干净也必然留疤,只不过疤小一些,看不清楚罢了;七、那什么样的痣是安全的呢?以下形态的痣从临床来讲是相对安全的:1)对称;2)边界清楚和规则;3)颜色均匀;4)直径不超过5mm或者痣长期保持大小不变;八、发现身上的痣后,要密切观察,一旦出现下面的变化,则要高度怀疑发生恶变:1)不对称;2)边界不清楚和不规则;3)颜色不均匀;4)直径超过5mm或者短期突然增大或者破溃、瘙痒;要高度重视摩擦部位比如手掌、脚掌的色素痣,因为我们亚洲人大约90%的恶性黑色素瘤都发生于手足等肢端部位!九、甲床的色素痣叫甲母痣,如果成人发生以下的变化也要提高警惕:1)宽度达3mm,颜色不均一,边界模糊;2)变化快;3)甲以拇指、第一趾和示指为主;4)甲周皮肤变黑;5)有黑素瘤的家族史。 所以,良性的痣,能不去就不去,如果为了美观,实在实在想去除,那些针头至芝麻粒大小的平的色素痣可以考虑直接激光去除,激光点痣如果达不到有效深度,色素痣容易复发,反复激光刺激局部会增加恶变风险。必须注意的是,其他大的色素痣和高度怀疑恶性变的色素痣,建议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切除,以达到最大程度的美容目的。(本文内容及图片部分源于网络,如有使用不当,请联系删除)
这种皮疹很容易被误诊,用错药了只会越来越糟糕 患皮肤癣菌病(主要是足癣、头癣)后,皮肤癣菌或其代谢产物,作为抗原进入血循环,经血流到达皮肤,在远处呈现出速发型或迟发型变态反应性皮疹。 癣菌疹是一种继发性皮疹,和其他部位的皮肤癣菌病并发。 癣菌疹的发生与原发癣病的炎症程度有密切关系,癣病愈活跃,炎症愈重,癣菌疹愈易发生。 一般癣病中的真菌仅寄生于皮肤角质层内,即使有抗原性,因其不被吸收入血也不会引起过敏反应,但如癣病皮损很活跃,局部红肿明显,真菌可侵入真皮通过局部血管进入血循环,产生相应抗体和特应性T细胞,使皮肤表现出各种皮疹。 癣菌疹病情的轻重与个体变态反应的强弱成正比,与皮肤癣菌的种类有关。亲动物性的癣菌(如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较亲人性的癣菌(如红色毛癣菌)更易引起癣菌疹。治疗癣病时,外用刺激性过强的药也可诱发癣菌疹。 临床表现 患者身体存在急性活动性真菌病病灶,多为足癣和头癣。好发于手足、 背部。皮疹局限也可泛发,常见为汗疱疹型皮损,也可呈湿疹样、猩红热样、丹毒样、多形红斑、荨麻疹样等类型。自觉瘙痒。如原发皮疹消退,继发性皮疹也随之消退。根据临床表现及病理分型,可分为四型 1,表皮型:湿疹型,苔藓样,银屑病样损害; 2,真皮型:泛发性毛囊丘疹型,红皮病型,猩红热样红斑,丹毒样,渗出性皮疹; 3,皮下型:结节红斑样损害 4,血管类:游走性静脉炎,荨麻疹,紫癜等 临床多见是汗疱疹型,原发病多为足癣,皮疹常发生手指侧面,有时也可发生于手掌和脚底。皮疹主要为水疱,针头至米粒大小,瘙痒剧烈,有时可伴有压痛。若继发细菌感染,水疱可变成脓疱。有很多病人以手部汗疱疹来就诊,实际上是由于足癣引起的手部的癣菌疹。 患者不给医生看足部,医生也忽略看足部皮损,只给予糖皮质激素软膏外用治疗手部的汗疱疹,未彻底治疗足癣,导致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这是癣菌疹临床上最容易误诊的情形。 癣菌疹的诊断依据 :在活动性皮损癣菌病灶处真菌检查阳性,如果合并细菌感染,则原发病灶真菌检查可阴性。活动性癣菌皮损处炎症较明显,在活动性癣菌病灶远离部位出现皮损,真菌检查阴性,癣菌素试验强阳性。经治疗后皮肤癣菌病症状消失,癣菌疹亦随之消失。 鉴别诊断: 癣菌疹需与汗疱疹、结节性红斑、远心性环状红斑、脉管炎、丹毒、荨麻疹相鉴别。上述疾病均无原发活动性真菌病灶,癣菌素试验阴性,故可鉴别。 皮肤癣菌部位如合并细菌感染,不建议外用抗真菌药物,通常建议口服抗真菌药物。因为癣菌疹是变态反应性疾病,所以在口服抗真菌治疗同时往往要抗变态反应治疗,包括抗组药物治疗,特别严重可给予短期糖皮质激素治疗。癣菌疹的局部治疗可外用糖皮质激素,如 果有渗出,按湿疹治疗原则处理。 治疗忌用过于刺激的外用药,外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可以加重癣菌疹。 1.积极治疗原发性癣病,建议内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0.1g,日2次,或者特比萘芬0.25g 日一次。足癣要连续2周,头癣要6周以上。 2.内服抗组胺药物(如左西替利嗪等),全身症状明显者可考虑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原发性癣病有继发细菌感染时,须加用敏感的抗生素。 3.局部治疗:皮肤癣菌病灶和癣菌疹处如果出现急性渗出时可用硼酸溶液湿敷,遵循“干对干,湿对湿”的原则,待皮肤干燥后原发癣病灶可外用温和少刺激的抗真菌剂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特比萘芬软膏等,避免使用含有间苯二酚,水杨酸,土槿皮,狼毒之类刺激性中西药物。癣菌疹处可用激素类如地奈德乳膏,丁酸氯倍他素乳膏,卤米松乳膏等 当原发性癣病好转或消退后,癣菌疹无论治疗与否,都能自行减轻或消退。
一到夏天,前胸后背长满绿豆大小红色的小丘疹就再也藏不住了! 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一看就诊断为马拉色菌性毛囊炎,是由糠秕马拉色菌引起的毛囊性皮肤真菌病,以前也叫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是一种皮肤科比较常见的皮肤病。 马拉色菌本身是存在正常人皮肤表面,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任何症状的,但是当皮肤出现微小伤口、或者在夏天气候湿热又加上出汗较多等刺激因素下,就可能引起马拉色菌毛囊炎了。 马拉色菌毛囊炎容易发生在皮脂腺丰富的地方如背部前胸颈部。皮损非常有特点,表现为圆顶毛囊性红色小丘疹,顶端可以出现脓疱,伴有程度不同的瘙痒,运动出汗洗澡可以加重瘙痒。 毛囊炎?痤疮?傻傻分不清楚 都是红红的小丘疹,也爱长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胸前、后背,毛囊炎和痤疮容易傻傻分不清楚。 如果病史很长,反复不愈,皮损有粉刺、炎性丘疹、结节、囊肿等多种损害,则很有可能是寻常痤疮,就是我们说的青春痘,治疗上还是有差别的。 当然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常常合并寻常痤疮,花斑癣等。 患者寻求医生诊治时,医生有时会让患者做一个马拉色菌的镜检。刮取损害或脓液置显微镜下直接镜检可见大量圆形、卵圆形厚壁孢子,直径为2~5mm,部分有“出芽”。常聚集成堆,无菌丝,一般无需做培养。 身上有小红疙瘩,又不知道是哪种疾病引起的,如何能够快速鉴别诊断呢? 如果丘疹顶端化脓较多,明显疼痛,细菌性毛囊炎可能性较大。 如果伴有粉刺的出现,则痤疮的可能性较大。 如果是发生在体胖多汗的婴儿,丘疹上面有较多领圈样鳞屑,则念珠菌感染可能性较大。 马拉色菌是人体皮肤的常见寄生菌,正常皮肤表面也可以查到少量的马拉色菌。马拉色菌是嗜脂性的微生物,以人体分泌的油脂为生,对于那些长期运动出汗较多,油脂分泌旺盛的人,马拉色菌的营养丰富,于是生长旺盛,在毛囊内大量繁殖,于是产生了毛囊炎。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比如红斑狼疮的患者或者皮炎湿疹外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激素削弱了人体免疫力,也容易出现这种毛囊炎。 出现了这种皮肤病,我们除了找专业皮肤科医生治疗外,主要还是要积极预防。 想要马拉色菌毛囊炎远离你,要这样做: ▲注意皮肤清洁,长时间出汗皮肤潮湿,细菌及真菌容易滋生 ,要保持皮肤干爽,运动出汗要经常搽干。晚上睡觉出汗过多可提前扑痱子粉,吸水吸汗,夏天不要穿太紧或太硬的衣服。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澡、勤换洗内衣衫裤。 ▲增强抵抗力,适当运动。积极治疗瘙痒性皮肤病及全身慢性疾病。 ▲头皮的毛囊炎患者需注意随时保持头皮凉爽,改变过度洗头习惯,洗头洗脸过多,有时候反倒引起皮脂分泌过多。 ▲保持睡眠充足,舒缓压力。我们都知道,充足的睡眠可见减少皮脂的过度分泌,我们经常看到那些深夜工作的白领,打麻将熬夜的人早上一醒来满脸都是油。所以无论是马拉色菌性毛囊炎,寻常痤疮,还是脂溢性皮炎,皮脂溢出等等,医生经常告知患者千万不要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非常重要。 ▲饮食上要注意避免抽烟饮酒类及酸、辣等刺激性食物,反复发作者平时应少吃油腻之物,多食蔬菜、水果,增加维生素,保持大便畅通。 ▲不可用手搔抓患处,有破损的皮肤伤口不要碰水,避免继发细菌感染,较小的伤口外用碘伏自行进行消毒。 如何治疗? 马拉色菌是一种真菌,治疗马拉色菌毛囊炎以抗真菌药物为主。 因为马拉色菌感染发生在毛囊内,部位较深,单纯外用药物可能疗效欠佳,必须外用药物联合口服药物。外用的抗真菌药物剂型需要渗透性较好,常用的酮康唑,萘替芬酮康唑、联苯苄唑等抗真菌药均是有效药物,足疗程用药很关键,消灭真菌有一个过程,一看皮损差不多好了就停药的话,马拉色菌并没有被完全消灭,很容易卷土重来。需要联合口服药物治疗的话,一般选择伊曲康唑0.2g/次,每日2次口服,一个月吃一周,停3周,一月后再吃一周。如果连续服用超过1个月,需要定期查肝肾功能,另外孕产妇不要使用。口服药物要在有经验的皮肤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马拉色菌过度繁殖导致的毛囊炎不要担心治疗副反应而拒绝治疗,疙瘩虽小,可是却影响了美观和健康! 邦邦工作室特别制作,转载请联系授权 内容审核:皮肤科医生张力文 参考文献 1.赵辨.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570-571. 2.李丰霞 张宏 曾翰翔 ,青少年皮脂溢出相关疾病及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09.7(25).520-522
疤痕的形成实际上是人类的皮肤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后,自行修复的产物,就像我们的朋友。如果皮肤损伤的比较严重,或者修复过度,就会形成明显的疤痕,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的外观甚至功能,严重的造成局部功能障碍,成为人类美好生活的敌人。根据疤痕的形态和性质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表浅性疤痕:损伤仅伤及皮肤表皮或真皮浅层,表现为轻度的凹凸不平,一般不伴有功能障碍,可以通过磨削或者点阵激光治疗加以改善;2、增生性疤痕:皮肤的严重损伤一旦累及真皮深层,均有可能形成增生性疤痕。在颈部、四肢关节部位的增生性疤痕往往会影响到关节的活动,必须手术切除。3、萎缩性疤痕:常发生于长期溃疡创面愈合后,或者在皮下组织较少的部位,如头皮、胫骨前的损伤。表现为疤痕较薄,平坦或略高于皮面,可与深层组织紧密粘连,呈淡红色或白色,表皮极薄,容易反复破溃形成溃疡,甚至于局部癌变。4、挛缩性疤痕:疤痕增生、变硬后,继而发生挛缩,发生在四肢关节部位会导致关节不能完全伸直,必须通过手术解决。5、疤痕疙瘩: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疤痕,多发生于胸前、肩背部、阴阜以及耳垂穿耳孔处。
生活中磕碰意外时有发生,做了手术,疤痕的形成在所难免,对于面、颈部等身体暴露部位,或者小孩儿的皮肤损伤,大家还是很关注疤痕问题的。甚至越来越多的人在决定做手术前,就开始关注疤痕问题。我们会观察到部分损伤范围虽大,但层次仅达表皮、不及真皮层,常见的表皮擦伤或者浅度的烧烫伤,最终皮肤都能完全愈合、不留疤痕;或者损伤虽然深达真皮,但面积仅在0.3-0.5mm直径范围内,比如剥脱性的点阵激光打出的微小创面就是无痕愈合;以及还在妈妈肚子里的幼小胎儿,比如某些胎儿畸形需要在出生前进行手术治疗,在一定的胚胎周期和创伤控制下,可以做到术后不留痕迹。除去以上3种情况,疤痕是损伤后的必然结果。因为皮肤一旦出现伤口,人体就会开始启动自动愈合机制,伤口愈合的机制有两种,如果伤在表皮层,那么人体会制造出相同的细胞组织来填补,不会留下疤痕。如果伤口深至真皮层,尤其是真皮深层,为了防止伤口裂开,皮肤会制造强韧的疤痕组织将伤口有效的连接起来,就形成了疤痕。疤痕(又称瘢痕),疤痕的本质是一种不具备正常皮肤组织结构及生理功能的,没有正常组织特性的、异常的组织,是在伤口或创面自然愈合过程中的一种正常的、必然的生理反应,也是创伤愈合过程的必然结果。一般的皮肤伤口,经过1-2周的时间都会愈合。很多人以为伤口愈合后的瘢痕就是最后的样子,不会再变化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从伤口愈合后长达1-2年左右的时间,疤痕内部还会持续不断的发生变化,有些创伤面积比较大或者愈合时间延长的,这个时间还会更久,我们称之为疤痕的重塑期。创面愈合后疤痕的变化是一个先增生后消退的过程。伤口愈合后早期,疤痕往往比初始更明显,颜色发红(表面可见扩张的毛细血管),厚度增加(可达数毫米甚至数厘米),弹性差,也会有瘙痒、疼痛的症状。到了伤口愈合晚期,疤痕经过内部改造后逐渐成熟稳定,质地、颜色向正常皮肤渐渐靠拢,疤痕变薄、变软,瘙痒等症状消失。没有疤痕,就没有愈合,不愈合的伤口会给人类生活带来无穷尽的烦恼和风险,从这点上来说,疤痕可以称得上是人类在面临损伤时的救星,也是朋友,是会伴随我们一生的。有些轻的疤痕非常纤细平软的,有一部分可能不仔细看不一定能看出来,但有些严重的疤痕,生长的可以超越受伤的部位,甚至长满全身,影响心情,影响功能和生活质量,带给人类的困扰和痛苦,成为人类的敌人。这就需要我们想尽各种不同方法去对抗疤痕增生带来的痛苦。
肉毒素注射瘦脸治疗后,请仔细阅读以下注意事项,以免不良反应的发生:1、肉毒素注射后4-6小时后,保持注射部位清洁干燥,24小时内不要做剧烈活动;2、肉毒素注射后2-4周内禁止作注射部位按摩、热敷及揉搓,以免肉毒素扩散到其他部位;3、肉毒素注射2-4周内禁食辛辣、海鲜食物、忌烟酒,瘦脸治疗后避免吃硬壳及硬质类食物;4、注射后局部会有轻度肿胀、瘀斑,部分人可能出现有表情改变等情况,但短期内会消失;5、注射后少数人可能会产生短期的局部红疹、麻木、头痛、恶心等反应,会随着时间慢慢缓解,如以上症状持续加重,请尽快来院就诊;6、肉毒素瘦脸早期可有咀嚼无力、酸痛、费力的感觉,会随着时间慢慢缓解,7、因为咀嚼习惯的影响,注射后两侧仍会有轻度的不对称。8、注射后疗效通常为3-6个月,不会使咬肌全部消失,瘦脸效果随着药效减弱而逐渐消失,如果想要继续维持效果还需要再次注射;9、少数人可能对药物不敏感而导致效果不明显,所以2-4周后应来院复诊。10、注射肉毒素后2-4周内不要服用阿司匹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药(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因为它们会加强A型肉毒素的毒性。11、注射肉毒素后2-4周内不要服用阿司匹林、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药(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因为它们会加强A型肉毒素的毒性。以上注意事项一定要严格遵守,以免造成注射肉毒素不良反应的出现。如有不适,请及时联系注射医生。
治疗前 患者治疗面部太田痣的期间,自诉鼻背色素痣也影响外观,要求局部色素痣去除,当时测量色素痣,大小约0.6*0.8cm,边界略不规则,基本清楚,为良性的皮肤色素痣可能性大,建议可以考虑手术方式,患者想要尝试激光治疗,与患者沟通,激光治疗有三种结果:1.完全去除,局部疤痕恢复后不明显,但可能性非常小,2.完全去除,但遗留较明显疤痕,而且治疗过长及费用比较高,不能具体估算,3.是最悲催的一种结果,色素痣也没有去除掉,同时遗留了明显的疤痕。患者权衡利弊后选择手术治疗。 治疗中 沿色素痣边缘旁开0.5mm切除后,如直接缝合,不能有效封闭创面,设计临近旋转菱形皮瓣,修复创面 治疗后 治疗后57天 拆线后及时外用预防疤痕增生药物,术后两个月复诊,切口疤痕局部皮肤平整度恢复超出想象,对患者来讲,治疗结果很重要,但对医生来讲,治疗过程真的也很重要。
治疗前 上唇人中色素痣,自诉近期颜色有加重趋势, 边界基本清楚,要求去除 治疗后 治疗后113天 术后患者坚持复诊,外用预防疤痕增生药物,密切观察疤痕情况变化,红唇及人中形态影响不大,随时间会恢复越来越好的,对患者来讲,结果很重要,虽然过程也很重要
海南省第五人民医院 陆捷洁主任皮肤科医生在临床诊疗中常常会遇到足部长期反复红斑、丘疹、水疱、鳞屑伴瘙痒的患者,患者按照足癣或湿疹接受治疗,常出现疗效不佳或病情反复的情况。出现此类情况的原因,可能与患者不是单一的足部湿疹或足癣,而是两者合并发生有关。足部湿疹合并足癣常常会产生1+1>2的不利影响,因此单纯按照湿疹或足癣治疗时,多难以达到良好效果。 足部湿疹与足癣合并发生的原因何在? 足部湿疹是由内外因素共同作用而引起的迟发性超敏反应,以外在因素为主。外在因素包括气候环境、工作生活环境以及外界物理化学刺激。日常生活接触用品包括橡胶塑料鞋、洗洁精、肥皂、洗衣液(粉)等,职业性接触物包括建筑材料水泥等、化学物品机油等、农业劳作淤泥污水等。 足部湿疹继发真菌感染常与以下三个因素相关:1.足部长时间接触各种刺激因素或致敏因素,可导致皮肤屏障功能严重受损,易继发细菌、真菌感染;2.湿疹常常伴有剧烈瘙痒,患者过度搔抓出现创面,易继发细菌、真菌感染;3.糖皮质激素类外用制剂是湿疹局部治疗的常用药物,但长期不规范使用则可导致局部皮肤抵抗力减弱,易继发细菌、真菌感染。 足癣则是足部皮肤发生浅部致病性真菌感染所致。足癣导致足部湿疹发生的原因常与以下二个因素相关:1.足癣常常伴有剧烈瘙痒,患者长期反复搔抓刺激,形成湿疹化表现;2.患者常常自行使用某些刺激性药水、药膏或热水烫洗,导致刺激性皮炎湿疹的发生。 由此可见,足部湿疹与足癣可互为诱发因素,相互促进。患者足部湿疹或足癣病程日久,未能及时正确治疗,常常导致两者合并发生,产生1+1>2的不利影响,增加了诊断治疗的难度。 临床诊疗中,如发现病程日久的足部湿疹或足癣患者,应当考虑两者合并发生的可能性。可先行皮损真菌直接镜检,有条件的话可以辅助真菌培养检查,如结果阳性,且患者处于急性炎症期,皮损红肿,瘙痒剧烈,可首先使用含糖皮质激素的抗真菌外用制剂,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从而迅速有效地控制炎症。一旦急性期缓解后,必须替换成单纯抗真菌药物维持治疗,抗真菌治疗的疗程一般在4-6周。如病情稳定,瘙痒不明显,可直接给予单纯抗真菌药物外用和(或)系统规范治疗。 如真菌检查结果阴性,但并不能完全排除真菌感染可能性的情况下,也可考虑给予含糖皮质激素的抗真菌外用制剂(如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进行治疗。与此同时,尚需要尽量避免接触可疑致敏物,减少热水烫洗、过度搔抓等加重因素,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注意保持足部干燥,经常更换潮湿的鞋袜。 邦邦工作室出品,转载请联系授权 内容审核:皮肤科博士陈奇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