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的发展,在网络上传送医学资料为医生及时了解患者病情提供了极大方便,但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把从医院得到的胶片上的图像资料清晰地传递给医生还很困难,原因就是患者家属不知道如何对胶片清晰拍照。这里简单介绍如何清晰正确地拍摄胶片图像。目前的医学胶片图像是要在比较明亮的背景光线下观察,对胶片图像拍照同样要在较明亮的背景光线下进行。方法1:在医用观片灯上进行拍照:方法很简单,就是把胶片插在观片灯上拍照。方法2:把胶片固定在窗户玻璃上拍照:在中午或下午光线比较强的时候,用胶贴或胶布在四个角处把胶片端正地固定在窗户玻璃上,再进行拍照。注意,胶片图像是有反正的,判断反正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当你在胶片上看到的阿拉伯数字是正常的,不是倒转或反转的,这时胶片图像就是正的。还有,拍照时一定把相机或手机平行对准胶片,这样图像 不会变形。拍照时手一定不要动,要端稳手机或相机,按下快门后不要马上移动手机或相机,保持不动1-2秒后再移动手机或相机,这样可以保证拍到的图像不模糊。正面的图像,可以看到胶片上的阿拉伯数字是正的,不是倒转或反转的。这是典型的错误的方法,用手拿着胶片是拿不稳的,拍的图像一定是模糊的。背景光线不强,图像对比度过低,不容易观察图像细节。拍摄时手机或相机位置偏上,形成的图像变形,上端大,下端小,出现美术学上的透视效果。图像拍摄完毕后,在上传前自己先检查一下,如果图像清晰、正确,则上传,如果图像是反转的或模糊的,一定要重拍,因为通过模糊的图像医生是无法准确诊断的。希望大家掌握这些方法,让先进的网络技术成为我们战胜病魔的有力帮手。本文系庄树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原发性肝癌在介入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应该进行规律的复查,定期观察肿瘤情况,明确有否复发以及复发的严重程度,根据复查的情况决定下一次介入治疗的时间。我的医疗组的患者是这样的:病人病情稳定后,建议每3个月复查一次。复查内容是3个月时复查肝脏超声、化验肝功、甲胎蛋白以及血常规。如果病情稳定,再3个月复查CT或MRI,化验肝功、血常规以及甲胎蛋白。以此类推交替进行。切记这种规律的复查非常重要,甚至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患者生存时间。检查结果可以拿来医院给我看,也可以到我院门诊复查。如果家住外地,也可以通过此网站把资料传给我。每个医生可能会有自己认为适合的患者复查方案,建议患者一定要和自己的医生保持联系,随时得到医生的指导,这很重要。本文系庄树武医生授权好大夫在线(www.haodf.com)发布,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1.简要病史2.腹部CT/MRI/PET-CT检查3.肿瘤标志物:如AFP(甲胎蛋白)、CEA(癌胚抗原)、CA199、CA125等糖类抗原、等等4.肝功能、肾功能、血常规等5.如未进行上述检查,建议您空腹就诊,部分检查需要空腹做更准确、更清晰!
传统的cTACE是基于碘化油(合并或不合并应用可降解吸收的明胶海绵颗粒GF)进行肝癌病理血管的栓塞治疗。真实世界中,总会有些患者栓塞效果欠满意,部分这类病例可以考虑采用DEB TACE模式进行栓塞,后者是采用小粒径的电荷吸附化疗药不可降解颗粒,达到肿瘤血管床永久封堵去血管化目标。
乙型肝炎,饮酒是原发性肝癌最主要的病因。肝癌的自然病程约为两年,也就是说从发现肝癌到死亡平均两年。随着对肝癌治疗的深入研究,近年来肝癌的平均生存期明显延长。 目前肝癌的主要治疗手段有:外科手术切除(包括肝移植、开腹手术,腹腔镜等)、消融治疗(微波消融,射频消融,冷冻消融等)、介入治疗(cTACE, PVE等)、分子靶向药物(多吉美、艾坦等)、放疗(癌栓的治疗)、化疗等。 外科手术、消融属于根治性治疗,其余均为姑息性治疗。在我国绝大多数患者发现肝癌时属于晚期,失去外科手术及消融的机会。介入治疗成为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 我院已开展MDT多学科诊治肝癌多年,深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肝胆外科、内科、介入科,消融科,影像科、放疗科等多个科室专家教授联合为门诊及住院患者进行现场诊治、答疑。不让患者走冤枉路,花冤枉钱,延误最佳治疗时机。 吉大一院介入科手术量逐年增加,预计2018年年手术量达3000例次,约70%为原发性肝癌患者。据2015年统计吉林省是我国的肝癌大省,我们深感肩上的责任,我也会尽微薄之力为肝癌患者保驾护航,做您的健康天使。
急性大出血严重危及人们生命。如何快速正确的选择治疗手段,缩短发病到有效控制医治的时间至关重要。 您知道治疗出血有哪些手段吗? 一.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急救不容忽视,可为患者争取宝贵的就医时间和救治机会,方法:压迫止血,布条绷带加压止血等。 二.院内救治:1内科止血,用于少量的出血,止血速度慢,尚未没有明确出血原因,出血部位及大出血的基础治疗。2外科手术,可切除出血的病变器官组织,达到根治性治疗。但对于出血急性期,风险高,死亡率高。需根据具体病情慎重选择。3介入止血,微创,重复性强,造影发现出血动脉可迅速栓塞止血,手术准备及治疗操作时间段,患者痛苦小。可为患者后续治疗赢得治疗时机。 介入能够处置哪些出血? 理论介入可以治疗人体发生的所有出血!比如,咯血,肝脏出血,脾脏出血,肾出血,阴道出血,外伤部位出血,鼻出血,消化道出血等等。但是有些重要部位的出血不能够栓塞止血,比如脑出血,栓塞后会出现脑梗塞。 所以,在发现你身边有出血类疾病的时候,请您想到还有一种有效的止血方法——介入止血。
介入放射学是以影像诊断为基础,在影像设备的导向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导丝及其他介入器材,对疾病进行治疗或取得组织学、细菌学、生理与生化资料以明确病变性质的学科,与内科、外科并列为三大治疗学。 介入治疗的范畴非常广泛,涵盖从头到脚几乎所有部位的病症,如经皮穿刺技术、血管造影术、肿瘤栓塞术、灌注术、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术、胸腔、胆道穿刺引流术、穿刺活检术、消融术、取异物术、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门体分流术,神经根阻滞术等等。 目前国内各大医院的介入技术呈现专科化,也就是按照学科进一步的细分,例如心血管介入,神经介入,外周血管介入,肿瘤介入,小儿介入,妇产科介入,胸科介入…… 针对医院的分科不同,患者朋友可以选择恰当的科室进行诊治。 医学整体的发展趋势是外科逐渐微创化,内科用药方式治疗方式也发生了转变,开始微创介入治疗,介入是大势所趋,有着极其广阔和光明的前景。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是肝脏的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灶本身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但瘤体巨大时可以对临近组织器官造成压迫而引起腹痛、腹胀等症状。肿瘤破裂出血是本病的最危险并发症,可以危及患者生命。肿瘤特别巨大,可以将正常肝组织压缩至很小的体积,进而影响肝脏功能。以往对于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治疗主要是外科手术切除或肝动脉结扎,外科手术治疗创伤较大。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肿瘤,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对肝脏及邻近组织器官的压迫和破裂出血,其原因是肿瘤体积较大和瘤体强度不足,如果一种治疗方法可以是瘤体体积缩小、强度增加,就可以有效规避上述危害,使患者与病灶“和平共处”。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栓塞硬化术就可以以最小的创伤达到上述目的。该治疗方法是通过肝动脉插管将平阳霉素或博来霉素与碘化油注入血管瘤内,进而是血管瘤内的血管内皮细胞发生纤维化,纤维组织收缩牵拉瘤体致其缩小,同时是瘤体强度增加,最大限度降低肿瘤破裂出血的风险。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再次提供给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让我们共同来战胜本病。图一:肝左叶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介入治疗前图二:栓塞硬化术后瘤体明显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