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肺磨玻璃结节是神马东东?肺磨玻璃结节英文叫GGO(GGN),指在胸部CT检查时发现,表现为密度轻度增高的云雾状淡薄影/圆形结节,样子像磨砂玻璃一样,所以叫磨玻璃影。可以是弥漫性散在生长,也可以仅聚集在局部,看起来像一个小磨玻璃结节。一般而言,弥漫性生长的多数是良性病变,局灶性生长的容易是不好的东东。二、这些磨玻璃影是肺癌吗?大家不要谈到肺磨玻璃影就色变,不一定是癌。有时候,肺部炎症、出血、纤维化(炎症后遗留的瘢痕)都可以造成此变化,然而,在更多的时候还是恶性的。1.请问谢冬医生,这个那么像磨砂玻璃,这种是肺癌吗?不是的,这个是肺泡蛋白沉积症,患者的肺像铺路石一样。2.那么,谢医生,这个磨玻璃影那么多,是不是也是肺癌呢?呵呵,这个也不是啦,这个叫马赛克灌注(Mosaic perfusion),是肺内通气灌注不一致的表现,主要是小支气管炎症,导致肺内局部积气,像马赛克拼图一样。不是肺癌,当然不用担心啦。3.元芳,你看,这个也像GGO,还有一个小空洞,但它是一个隐球菌感染(肺里面长蘑菇了),不是肺癌,不用担心。4.谢医生,你看,这个人到处都是GGO,怎么办?元芳,你仔细看,它是弥漫性的磨玻璃影,这是肺淋巴管平滑肌肌瘤病,不是肺癌,不用担心。5.元芳,你看下图是个肺外伤后的表现,也是弥漫性的GGO6.元芳,还有些病人,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前期有大量咯血症状,肺内有磨玻璃结节。这种病人,实际上是肺泡内的积血,这些血没有在咯血的时候排出肺部,积在患者肺内,形成磨玻璃结节。这种磨玻璃结节的特点是周边边缘不清晰,随着时间变化,会逐步缩小或吸收。7.元芳,你看,这个磨玻璃影是肺内差异性灌注,主要是肺内不同区域肺通气不同而造成的。8.元芳,这是肺内炎症后改变可以看得出明显的肺泡样结构。这种都是良性表现,依靠医生的火眼金睛才能分辨。9.元芳,这个是肺内炎症后吸收改变,逐步缩小的病史证实其为良性病变10.元芳,这个是胸膜下分布的不典型磨玻璃影11.放射性肺炎元芳,有些乳腺癌患者,乳腺癌术后接受胸部放化疗,胸部可以出现放射性肺炎,此类放射性肺炎千万不要误认为是磨玻璃影肺癌。三、局灶性磨玻璃影长的快不快?元芳,临床工作中,经常被患者提问,谢医生,“我这个肺磨玻璃结节,生长速度快不快?随访几个月,会不会突然变成晚期肺癌?GGO早期肺癌的生长呈惰性表现,长大一倍所用的时间较长,故GGO的随访时间一般至少为3年。其实,只有20%的纯GGO在随访过程中病灶会变大,或变成混合型GGO;而只有40%的混合型GGO在随访中增大,或实变区增大,而且这个过程相对缓慢。肺磨玻璃影肯定是从小逐渐长到大的,不会一开始就变成巨无霸。在初期(<1厘米)往往很纯、密度很低、圆脸、边界也清晰,这时还不一定是恶性的,可以称为纯GGO,切除后多证实为腺瘤样不典型增生(AAH,癌前病变),或者是原位腺癌(AIS,对周围血管间质没有侵犯,不会转移,5年生存率100%),甚至极端情况下也可能是微浸润腺癌(MIA,对周围血管间质侵犯<5毫米,也不会转移,切除后,5年生存率100%)。当逐渐长大变坏时,可能会引起实性成分增加,变得不那么纯了,称为混合性GGO;有时,还会出现分叶、毛刺、空泡,胸膜凹陷,血管密集等改变,这时多数已经是恶性了,称为浸润性腺癌。可以进入人类的血管,发生肺内或全身转移。元芳,你看实际上,我们过去很多随访的病人,特别是病灶直径小于5mm的,多数患者并不会长大,即使少数生长的患者中,纯磨玻璃结节一般生长也非常缓慢,个别病人,生长速度在每年1mm左右。因此,在纯磨玻璃结节随访过程中,是非常安全的。对于混合型磨玻璃结节,小于8mm的磨玻璃结节随访也是比较安全的,每3个月随访一次,不会影响手术效果。临床上,一般而言,不会出现,目前是小磨玻璃结节,过3个月就变成晚期肺癌,而无法手术的状况。以下是一些GGO生长速度的实例:病例1.2014年首次发现右肺上叶GGO,病灶直径8.3毫米,2016年复查发现右肺上叶GGO,病灶直径12.4毫米。2年大约生长4毫米,平均1年生长2毫米。2016年手术病理结果:浸润性腺癌。2014年病灶8.3毫米2016年病灶直径12.4毫米病例2随访3年,GGO直径基本没有变化2013年12月2014年7月2015年5月2016年10月病例3突然出现的磨玻璃结节病例42013年发现,每年随访,随访至2016年,病灶逐步增大,2013年5毫米大小,2016年11毫米,3年生长6毫米,平均每年2毫米病理5随访7年,左肺上叶磨玻璃结节病灶(8毫米)没有明显变化第一次CT 2009年7月27日2016年9月2日四、哪些磨玻璃影是坏东西?薄层CT配合三维重建,以及定期动态CT观察有助于鉴别良恶性GGO:伴有明显分叶、空泡、胸膜凹陷征或明显实性成分(荷包蛋,中间厚,外周薄)的GGO提示恶性病变;随访过程中病灶消散或明显缩小者考虑炎症反应可能;随访过程中,如GGO增大,病灶密度变实,或兼有肿瘤微血管CT成像征时,提示恶性病变。以下类型的GGO都要当心了:1.空泡型GGO2.胸膜凹陷3.支气管充气征4.荷包蛋型5.花瓣样的GGO6.牛眼样GGO7.空洞型GGO(空洞比空泡大一些)8.随访中逐步增大,变实的磨玻璃结节9.肺气肿背景下的磨玻璃结节肺气肿会导致肺泡腔扩张,肺气肿背景下的磨玻璃结节一定要非常谨慎,否则容易漏诊或误诊。10.密度较淡较大的磨玻璃结节有时候,密度很淡的磨玻璃结节容易被误诊为炎症,一定要当心,这种结节虽然范围很大,很淡,但病灶有明显成形的轮廓,边界较清晰,而炎症往往是边界比较模糊的。11.其他不典型GGO空洞它的特点是空洞的外周是薄壁,薄壁是淡淡的磨玻璃影,有时不典型,容易漏诊。仔细看下图的空洞,周边都是磨玻璃成分。
患者朋友们,你们好!我是徐州市中心医院胸外科的陈伟钢医生。在临床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病人问:大夫,我觉得胸痛不舒服,怎么办?我没有受过外伤,无缘无故就胸痛,怎么办?我胸痛了一段时间了,一直没好,怎么办?有的患者甚至多次就诊,造成很大的心理负担。下面我就把胸痛的知识简单归纳一下,给大家做个介绍。 胸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但是引起胸痛的原因却是多种多样,主要归纳有以下几种原因: 1、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心绞痛、主动脉夹层及急性非特异性心包炎等。 2. 肺脏疾病:肺癌、气胸、肺栓塞以及有些肺部炎症等。 3. 胸膜胸壁疾病:胸膜炎、肋软骨炎、胸壁神经性疼痛等。 4.肌肉骨骼疾病:大部分有明确的外伤或扭伤病史。 5. 消化系统疾病:返流性食管炎、返流性胃炎、消化道溃疡、食管痉挛等。 6.精神方面原因:焦虑、抑郁、惊恐 及癔症等。 要明确是什么原因引起的胸痛,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了解胸痛的性质、胸痛的位置、胸痛的发作时间,发作频率、胸痛的伴随症状等情况。结合这些情况,我们还需进一步完善心电图、胸片、胸部CT以及查血等必要的相关实验室检查,才能更好的确诊。 胸痛中最危险的是冠心病、肺栓塞以及张力性气胸,我们要尤其引起重视,一定要尽早排除。而最最常见的胸痛,往往是胸壁神经性疼痛,对这类胸痛,往往是可以自愈的,治疗上大部分仅仅需要对症止疼或局部理疗即可。
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患者朋友焦虑的提问:医生,我体检发现肺部有结节怎么办?会不会是肺癌?下面,我简单介绍这方面的内容: 一、什么是结节 简单讲肺上发现长了东西,一般直径大于3厘米称为肿物,直径小于3厘米称为结节。其中,直径在2厘米以下的称为小结节;直径小于1厘米的叫微小结节。 二、结节的分类 肺结节的性质多种多样,良性的包括炎性假瘤、错构瘤、纤维瘤、结核球、真菌等;癌前病变如不典型腺瘤样增生;恶性的则可能是原位癌、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腺癌、肺癌或肺部转移癌。肺结节的发病率35.5%,其中诊断为肺癌的占0.54% 三、高危人群的筛查条件 年龄≥40岁且具有以下任一危险因素者: (1)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或曾经吸烟≥20包年(或400年支),戒烟时间
来源:凤凰网综合 如果每天食用辣椒这样的辛辣食物,死亡风险会下降14%。即使你每周只有一次或两次食用辛辣食物,死亡的风险仍然会下降10%。很多人认为老年人就该多吃些清淡点的食物,其实适量吃辣椒,不仅能排除身体内的毒素,更加能使老年人延年益寿。 研究证明,辣椒的辣椒素等含有生物活性成分,可以抗氧化、抗炎、降压效果;所有这些可以帮你远离心脏病和呼吸系统疾病。 辣椒 1、延缓衰老、防头痛 由于辣椒具有强烈的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因此可以改善中老年人怕冷、血管性头痛等症状,又能增进脑细胞活性,有助延缓衰老。 2、降胆固醇、抗氧化 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可以控制心脏病及冠状动脉硬化,降低胆固醇。 此外,辣椒还含有较多的抗氧化物质,可预慢性疾病,还可以使呼吸道畅通,用以对付咳嗽、感冒。 3、预防胆结石 常吃青椒能预防胆结石,辣椒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可使体内多余的胆固醇转变为胆汁酸。 从而预防胆结石,已患胆结石者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青椒,对缓解病情有一定作用。 4、降血脂、改善心脏功能 以辣椒为主要原料,配以大蒜、山楂的提取物及维生素E,制成“保健品”,食用后能改善心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 此外,常食辣椒可降低血脂,减少血栓形成,对心血管系统疾病有一定预防作用。 5、健肠胃、助消化 辣椒对口腔及胃肠有刺激作用,能增强肠胃蠕动,促进消化液分泌,改善食欲,并能抑制肠内异常发酵。 没有错误的食物,只有错误的饮食和习惯。中老年朋友如何在吃辣时既饱口福,又有利健康,常吃辣能降胆固醇、抗氧化,改善心脏功能,还能延年益寿,让你年轻20岁。告诉身边朋友吧!
国家宣布:这9种药千万别买,多家上市公司在列! 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等9家药品检验机构检验,标示为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生产的9批次药品不合格。现将相关情况通告如下: 一、不合格产品的标示生产企业、药品品名和生产批号为:深圳翰宇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123161204的注射用生长抑素,长春人民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60701的安胃片,哈尔滨大洋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51202的肝速康胶囊,长春银诺克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60902的降脂宁颗粒,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生产的批号为15080858的开胸顺气丸,重庆灵方三帆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50903的麝香壮骨膏,太康海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61101的胃蛋白酶颗粒,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1609231的维生素E烟酸酯胶囊,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5120108AE的注射用头孢拉定。不合格项目包括性状、含量测定、崩解时限、重量差异、装量差异、含膏量、效价测定。 二、对上述不合格药品,相关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已采取查封扣押等控制措施,要求企业暂停销售使用、召回产品,并进行整改。 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要求相关单位所在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对上述企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第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条等规定,对生产销售不合格药品的违法行为进行立案调查,三个月内公开对生产销售不合格药品相关企业或单位的处理结果,相关情况及时报告总局。
医院越建越大,床位越来越多,医生也越来越累。由于劳务技术价值严重偏低,医生只能狂拼体力日前,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产科医生史明在陕西支边期间,因劳累过度猝死,年仅38岁。此前,北京有三名中青年医生倒下,其中一名42岁的麻醉科医生昏倒在手术台上。悲剧连续上演,令人痛惜。近年来,我国医生群体的健康状况频亮“红灯”。据《2014中国医生执业状况调查》显示,在7000多名被调查医生中,九成人表示每天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八成人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最近一年没有带薪休假。超九成人感觉每天下班后状态不佳,近五成人感觉“非常累”。另一项调查显示,医生通过自我评估,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为54%,处于疾病状态的为9%。作为公众健康的“守门人”,医生自身的健康却濒临“失守”,值得引起高度警惕。中国医生为啥这么累?主要原因是,病人呈井喷式增长,而医生却严重不足,尤其是好医生更为稀缺。2013年,我国总诊疗人次超过73亿,平均每个居民就诊5.4次。然而,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仅为2.06人,每千人口护士数为2.05人。与此同时,我国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均衡,在缺乏有效分级诊疗的背景下,病人潮水般地涌向大医院。结果,大医院医生不得不超负荷运转,工作时间不敢喝水、不敢上厕所,几乎人人练就了“耐旱功”和“憋尿功”。虽然病人抱怨“排队3小时,看病3分钟”,但这也反映了医生的忙碌程度。网上曾流传过一张照片,医生连续奋战32小时,完成一台颅脑手术,术后筋疲力尽,躺在地板上就睡着了,这是外科医生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然而,即便如此,各大医院仍在拼命扩张,催生了越来越多的“巨无霸”。例如,河南某医院已经拥有上万张床位,成为世界最大的医院。大医院如此热衷扩张,主要是为了抢占市场,获得更大效益。目前,我国医疗价格总体偏低,劳务技术价格甚至亏本,医院收入主要来自药品、耗材、检查、化验等。如果不扩张规模,医疗收入很难持续增长。结果,医院越建越大,床位越来越多,医生也越来越累。事实上,这是以牺牲医生的健康为代价的。由于劳务技术价值严重偏低,医生只能靠拼体力来实现“薄利多销”。在高强度、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环境下,医生就像不停旋转的陀螺,直到倒下为止。医生的压力除了来自临床,还有职称晋升。在目前的体制下,医生如果没有科研、没有论文,临床技术再好,也不可能晋升职称。因此,很多医生白天出门诊、做手术,晚上查文献、写论文,点灯熬油,连睡觉都成了奢侈。反观国外,医生一旦获得独立执业资格,就不再有等级之分,也没有评职称一说。医生行不行,主要看临床,看患者的认可度。而我国却把每一名医生都当成科学家来要求,甚至连社区医生也有论文指标,这是医生培养制度的严重缺陷。外国医生写论文是出于兴趣,而国内医生却是出于无奈,很多医生成了论文的“奴隶”,制造了大量“学术垃圾”。其实,医生和飞行员一样,都是高风险、高技术、高责任的职业。如果飞行员身体不适,是不能飞行的。同理,如果医生带病出诊,极易导致医疗差错,甚至危及生命,这也是对病人的不负责任。德国法律规定,医生带病工作,如果被患者举报,将被处以1万欧元罚款。医院如果看到医生带病工作而不采取保护措施,将被罚款2.5万欧元以上;情节严重者,医院负责人要被判处1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此“苛刻”的法律,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还有的国家规定,任何超过时限的手术,必须有两个手术小组,交替手术、交替休息,确保医生在最好状态下工作。而我国一直提倡“小车不倒只管推”,加班加点、带病上班、疲劳作战被视为“美德”,媒体追捧,患者点赞,这显然违背了以人为本的理念,需要纠正。良医是国家的财富。一名又一名医生累倒了,既是个人的不幸,更是国家的损失。因此,全社会都应理解医生、尊重医生、关心医生,用法治保障医生的健康权益,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绝不能再让医生“抱病上岗”。如果医生“过劳死”事件频频发生,可能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医学,未来好医生会更加稀缺。倘若如此,我们的健康又该托付给谁呢?医生,请歇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