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无锡市人民医院开展的“抗肿瘤复合疫苗(TTV)用于复发难治晚期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项目标号:M202205】(无锡市卫健委课题立项、国家卫健委全民健康临床研究备案通过)正在招募受试者。本研究是开放的临床研究,以明确抗肿瘤复合疫苗TTV(又名新型菌液复合疫苗,Neo-BCV)用于复发难治晚期实体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机制研究。经标准治疗失败、已经过手术、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等标准二线和/或二线以上治疗手段后病情仍有进展的实体瘤患者可参加;近一年来参加过其他肿瘤临床试验者不可参加。研究是一项开放性临床试验,将开展50-80例复发难治二线及以上晚期肿瘤患者的Neo-BCV疫苗治疗,以期获得Neo-BCV疫苗治疗复发难治晚期实体肿瘤的临床相关数据,进一步评估Neo-BCV疫苗治疗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探索其治疗肿瘤的免疫学机制。由于肿瘤存在复杂遗传多样性,单一疫苗的治疗应答率低。项目组利用灭活金黄色葡萄球菌等2-3种细菌或疫苗,加上辅剂通过特殊工艺制成新型菌液复合疫苗(Neo-BCV),避开了小分子或抗体类药物的传统思路,另辟蹊径、创新性提出发挥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免疫促进作用。Neo-BCV疫苗一方面通过中性粒细胞,另一方面激活CTL,最终导致肿瘤治疗后消退,且对正常组织无损伤。前期68例接受常规治疗失败后全身多发转移的晚期肿瘤患者的治疗,3年随访生存者达48.5%,同时几乎没有任何患者主诉严重不良反应,体现了非常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试验时长将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治疗反应,尽可能延长治疗周期,最少6-12个月,在1年到2年的时间段内会进行随访检查。①年龄在18-75岁;②病理证实的已经过手术、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等标准二线和/或二线以上治疗手段后进展的实体肿瘤患者;③患者至少有1个肿瘤病灶,并且在基线时可以准确测量,基线期最长径≥10mm(如果是淋巴结,要求短径大于等于15mm);④ECOG评分0~2,最小预期生存12周。注:以上仅列举部分主要标准,最终是否入组需要研究医生评估后确定。咨询:每周二无锡市人民医院门诊(8:00-11:00)二楼,肿瘤科3号诊室陆培华专家门诊。
肿瘤已经成为人类的第一杀手,全世界每年新发肿瘤病例1400万以上,死亡超过820万,估计在未来的20年,肿瘤发病与死亡人数还要增加。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环境状况等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人口城市化、老龄化、环境污染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等诸多因素,城乡居民健康行为和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近年来,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我国居民首位死亡原因,因恶性肿瘤死亡的人数占所有死亡人数的比率已经超过25%,其死亡率位于世界较高水平。尽管肿瘤的治疗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大多数实体肿瘤的治疗仍为不可治愈的疾病。肿瘤复合疫苗TTV(又名Neo-BCV),利用多种疫苗激活不同种类免疫细胞,消灭不同类型癌细胞,从而产生相加或协同的作用。肿瘤疫苗能够促进内源性干扰素、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TNF)的分泌,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加速淋巴细胞转化,增加NK细胞的活性,改变T细胞的亚群和肿瘤细胞膜的凝集素受体,发挥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在内的癌症免疫促进作用。无锡市人民医院是江苏省临床研究规范管理试点单位,肿瘤疫苗项目牵头人陆培华教授得到了全国第四届道德模范提名奖、“时代楷模”、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全国知名肿瘤专家、广州复大肿瘤医院荣誉总院长徐克成教授(著有《践行中国式控癌》、《与癌共存》等肿瘤畅销书)及多位院士的支持指导。项目前期一项68例接受常规治疗失败晚期肿瘤患者,仅接受肿瘤疫苗治疗的真实世界结果示:肿瘤获得完全反应(CR)44.1%,部分反应(PR)36.7%,稳定(SD)为19.1%。自Neo-BCV疫苗治疗起,患者总生存期8-204月,中位生存48个月,3年随访生存者达48.5%。除了在注射后有局部红肿和为时1-3天的轻度发热,体现了较好安全性,论文发表在2022年国际权威杂志(ClinicsinSurgery,2022)。项目目前在无锡市人民医院开展,在国家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平台临床研究登记网备案。咨询:每周二无锡市人民医院门诊(8:00-11:00)二楼,肿瘤科3号诊室、每双周四(14:00-17:00)无锡市人民医院新安分院陆培华教授专家门诊。
一说起癌症,我们首先联想到的就是绝症、死亡之类的词汇。无锡市人民医院肿瘤科陆培华因为癌症给人们的生命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也给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出了一道难题,人类完全攻克癌症、治愈癌症的道路还很漫长。同时我们也知道,癌症也叫恶性肿瘤,癌细胞不是正常的细胞,它会一直疯长,掠夺人体有限的能量供应,最后把人体系统搞崩溃死亡。可能有人不禁要问,癌细胞为什么一直要疯长得停不下来,为什么要“杀死人”,人死了它不也就死了吗?要想解答这个疑惑,我们就要从癌的来龙去脉开始,进行一番了解。人如果一直活着一定会患癌吗?从理论上讲,是这样的。因为人只要活着,体内的细胞就会不停分裂,新细胞诞生,老细胞死去,维持着相对的平衡状态。但是,细胞在分裂的过程中,会因外界、本身的原因发生“基因突变”,导致细胞不受控制的分裂,形成癌症。癌细胞是如何“杀人”的?1大量消耗身体营养:癌症在疯长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营养供给,因此许多恶性程度较高的癌症病人往往后期会出现“恶病质”体征。癌症就好比贪得无厌的“寄生虫”,把身体里的“养分”全都吸收光了,机体就会出现各个脏器功能衰竭,许多癌症患者,最后都是这个原因死掉的。因此对于短时间内无缘由消瘦很多的人来说,需要尽早去进行检查。2血管破裂:癌细胞不停地分裂,体积不停地增加,当生长到一定程度时,必然会压迫到器官血管,甚至造成血管破裂,因此血管破裂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各种并发症:一些癌症的转移性很强,比如转移到大脑就会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另外,癌症还会形成癌栓,一旦脱落就会形成肺栓塞。4治疗的副作用:癌症治疗许多都有副作用,比如放疗导致的局部溃烂,化疗导致的骨髓抑制等。癌细胞生长需要什么条件?癌细胞能量代谢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葡萄糖、谷氨酰胺、乳酸、丙酮酸、酮体以及脂肪酸等。其中以葡萄糖为最主要的能量来源。健康细胞一般偏好在充足氧气的供应下将葡萄糖转化为能量物质,而癌细胞的代谢特点则是无需大量氧气的参与。和健康细胞不同,肿瘤细胞的代谢特点是,能量利用率低,但是能够更快速产生能量。癌细胞为什么要一直疯长,慢不下来?癌细胞的本质决定了癌细胞有疯狂的攫取人体的养分的特性。主要的一些特性有:1生长信号紊乱:在健康组织中,细胞的分裂、静止和“死亡”都是有着严密的调控机制的。而在癌细胞中,细胞的分裂信号持续产生、静止与“死亡”的信号被“关掉”,这就导致癌细胞会出现不断疯长的特性。2促血管生成:血管是提供营养物质的必须途径,为了保证自身的营养充足,癌细胞还会促进血管的生成,因此很多肿瘤组织内血供都很丰富。3逃逸免疫系统攻击:癌细胞还特别的狡猾,在和免疫细胞不断的斗争中会进化自己的伪装能力,欺骗免疫系统将自己认作是正常细胞。所以癌细胞疯长,是由它自身的特性所决定的。癌细胞最喜欢人的哪些行为?年龄是癌症发病的重要因素,无论什么性别,超过50岁之后,许多癌症发病率会普遍上升。除了年龄之外,还有一些人更容易得癌,比如:1吸烟喝酒:每吸一口烟都会带来78种明确的致癌物质,这些物质会增加肺部细胞癌变的概率。大量喝酒和消化系统癌症(食道癌、肝癌、结肠直肠癌)有着密切的关联。2缺少运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运动过少和许多疾病存在关联,也包括癌症。3不良生活习惯:比如过胖、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吃霉变食物等)、恶劣的居住环境以及室内污染等。4不体检:其实一些癌症在早期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对于高危人群来说,进行相应的体检很有必要。攻克癌症人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作为普通人更重要的是“正确认识癌症”不要被伪科学所迷惑来源:科普中国 ID:Science_China
肿瘤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目的,一是满足患者的营养需要,改善其营养状态;二是增强患者免疫力,提高患者对手术、放疗和化疗的耐受力,降低复发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提高生活质量。一、维护免疫力离不开蛋白质维护免疫力,需依靠多种营养素的联合作用,其中蛋白质扮演着核心角色。蛋白质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人体内有数以百计的各种类型的蛋白质,各自发挥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但不限于:促进生长发育和修补组织;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构成免疫活性物质;构成遗传基因的物质基础;调节水盐代谢和酸碱平衡;运输营养物质等作用。可以说,蛋白质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也是维护免疫力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就没有免疫力。二、肿瘤患者的蛋白质需要诸多代谢性研究显示,对肿瘤患者而言,增加蛋白质摄入,可增强患者肌肉蛋白质的合成代谢,提高对放化疗的耐受力,促进术后伤口愈合等。国内外大量临床研究也表明,对肿瘤患者进行合理的蛋白质补充可显著改善免疫状况,降低感染性并发症风险,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结局。美国医学研究院建议,肿瘤患者膳食摄入蛋白质提供能量占全日摄入能量的10~35%,其总量不应低于1.0 g/kg/d。大部分研究证据显示,肿瘤患者的蛋白质摄入应在1.0-1.2 g/kg/d,甚至更高。若体力活动下降且存在系统炎症状态,蛋白质可增至1.2-2.0 g/k/d。安全性研究表明,在肾功能正常的个体,给予2 g/kg/d蛋白质是安全的;但如患者存在急性或慢性肾功能损害,蛋白质摄入不应超过0.8 g/kg/d。考虑到肿瘤患者对蛋白质增量的需要,以及因为肿瘤本身或治疗导致的厌食、纳差等消化系统症状,造成肿瘤患者不能正常经口摄食或摄食不足的情况持续1~2周,则应借助肠内营养(EN)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FSMP)等来提供包括蛋白质在内的各类营养素和能量,同时,还应注意补充乳清蛋白粉,一般每日20-30g为宜。在满足蛋白质摄入数量的同时,还应兼顾蛋白质的质量。对肿瘤患者而言,动物类蛋白(包括来自蛋类、奶类、禽畜类、鱼类和海产品等的蛋白质)和大豆类蛋白应占每日蛋白质总摄入量的75%以上。其中,大豆蛋白质含量很高,约为35~40%,是同等量猪肉的2倍,且氨基酸的构成较为合理,富含主食中缺乏的赖氨酸,可弥补肿瘤患者主食氨基酸构成的不足;同时,大豆含饱和脂肪酸低,并具有调节血清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可能作用,因此不失为肿瘤患者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三、常见误区目前社会上还流传着种种肿瘤患者饮食的“误区”,对肿瘤患者造成很大困扰,严重影响肿瘤患者对优质蛋白质的摄取和总的膳食平衡。在此,有必要针对最常见的几个认识误区加以澄清:误区1. 肿瘤不能吃发物所谓“发物”,是民间的传统说法,认为某些食物(海产品、鸡鸭鹅肉、牛羊肉等)可“导致疾病复发或加重”,因此不能进食。实际上,根本不存在所谓“发物”的概念,上述食物恰是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如果盲目限制,将可能导致肿瘤患者膳食不平衡,营养不充分,造成肌肉萎缩,血浆蛋白降低,免疫力会更下降,导致营养不良和感染发生风险增高。误区2. 喝牛奶致癌所谓“牛奶致癌”,源于国外报道的动物试验结果,即用含大量酪蛋白的饲料喂养老鼠,可增强黄曲霉毒素对大鼠的致癌作用。牛奶中所含的蛋白质主要为酪蛋白,故由此推导“牛奶致癌”。但这里面存在几个大的问题:首先,老鼠试验结果不能直接推演到人身上;其次,该研究以酪蛋白为唯一蛋白质来源,这在人类自然膳食几乎是不可能出现的;还有,牛奶蛋白质含量为3%,其中70%为酪蛋白。每天饮用牛奶250ml,摄入的蛋白质约8克,其中酪蛋白仅仅6g,占每日蛋白质总量的8~10%。这与“以酪蛋白为唯一蛋白质来源”的动物试验情况截然不同。误区3.不吃饭或少吃饭,将肿瘤细胞饿死网上流传这样的说法,肿瘤患者吃的太多,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而少吃或不吃可以饿死癌细胞。实际上,国内外各类研究都没有看到营养支持会促进肿瘤细胞生长。而如果不进行营养补充,肿瘤细胞会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分解人体肌肉组织,最后饿死的是患者而不是肿瘤。
结肠癌是一种发生于结肠部位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好发于直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多发于40-50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饮食、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偏好重口味、高糖高脂饮食、饥饱失常、饮食不洁、熬夜,使结肠癌的发病日趋于年轻化。无锡市人民医院肿瘤科陆培华无锡市人民医院肿瘤科陆培华 结肠癌特异性症状不明显,发生、发展隐秘,通常难以察觉,严重时侵犯周边或远处组织。但早期结肠癌治愈率较高,所以能够在早期身体向我们发出“求救信号”时就发现疾病至关重要。那么结肠癌向我们发出了哪些信号呢? 大便异常改变 结肠癌大便的异常改变通常表现为便秘或腹泻,便秘是由于结肠癌的肿块造成的肠道局部狭窄,粪便难以排出。而当肿瘤及其分泌物刺激肠管,导致肠道发生局部浸润、糜烂、溃疡时,患者就会出现腹泻,一些人还会伴随矢气增多、恶心、呕吐等症状。因此,长期慢性腹泻不仅会造成脱水、营养不良,还可能是肠道癌症重要的早期信号。如果无明显诱因出现持续数周的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发生,则需要格外警惕结肠癌。左半结肠肿瘤多为浸润型,易引起环状狭窄,可阻塞肠管,导致大便通过时不畅,大便变细。肿块型的结肠癌组织会导致大便在肠腔内受到挤压而发生变形。当出现便次增多,便量减少,大便形状变细变扁时,就可能是结肠癌在向你发出信号了。 腹痛、腹胀等消化道激惹表现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腹痛的经历,能够引起腹痛的疾病也很多。结肠癌引起的腹痛表现为腹部隐痛、右侧有腹饱胀感,部分伴有恶心、呕吐,多于进食一段时间后、或排便前加重,有些患者还伴有食欲不振、大便性状改变等。 便血 绝大多数情况下,便血多见于痔疮。痔疮出现便血是由于排便运动造成脆弱的直肠末梢血管破裂而导致出血,这种血的颜色较为鲜艳,可附于粪便表面,或便后点滴而下,若伴排便时、便后肛门剧烈疼痛,也考虑肛裂可能,但不能排除结直肠肿瘤可能。 痔疮与结肠癌的都可能出现便血,因此要明确诊断后方可治疗,建议到正规医院或诊所进行检查,切不可自行诊断,以免耽误治疗。如果出现深棕色、黑色血便,或排出不成形,混有粘液、脓血的大便,则需要格外注意排除肠道肿瘤、胃出血等病变可能。需要特别提醒的是,食用红心火龙果、西瓜或添加红色染色剂食物等亦可引起红色血样便,一定要注意分辨。 持续性便意 有些人在排便后仍有不尽感,或持续、反复出现便意却没有真正排便,这也是个结肠癌的向你发出的重要信号。当肿瘤组织阻滞肠道,导致肠道无法排空时,滞留在肠道中的粪便就会持续刺激肠道,使人持续产生便意。 体重无诱因明显下降 体重下降对于减肥人士来说可真是个好消息,但是对于普通人而言,体重出现无诱因的明显下降,就需要警惕是否有糖尿病、甲亢甚至恶性肿瘤的可能。恶性肿瘤的生长会消耗身体的大量营养,因此许多恶性肿瘤患者会出现消瘦、乏力、贫血等诸多消耗性疾病的症状。 不论以上症状是否由于结直肠癌症直接或间接引起,但是这些症状反复或持续出现都是身体向你发出的重要信号,一定要及时就医,配合医生进行肠镜、肿瘤标记物筛查等相关检查。 结肠癌虽然可怕,但是早期发现的治愈率还是很高的,早期治疗对该疾病的康复和预后是有极大好处的。退一步而言,即便并非结肠癌,而是结肠炎症、肠息肉等疾病,能够在发现后得到有效、积极的治疗,就意味着很大程度上防止疾病进一步进展,也是预防了结肠癌的发生。 但需要强调的是,结肠癌发生的具体表现与癌肿部位、病理类型及病程长短都有密切关系,该疾病的发生、发展都较为隐匿,并非所有的结肠癌都会出现以上较为典型的临床表现。最保险的结肠癌预防方法,就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定期肠道检查,尤其是对于早期结肠癌手术术后,结肠癌家族史,结肠炎、肠息肉反复发作、久治不愈者,更加需要关注自己的饮食和肠道健康。
人是铁,饭是钢,对于肿瘤患者而言,“吃”的重要程度甚至等同于治疗,通过饮食调理,提高机体对抗肿瘤的能力,可以改善肿瘤患者身体状况,延长生存期。因“吃不好”或者“吃不对”而导致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相当高。然而,营养不良不仅影响肿瘤治疗的临床决策,还会导致患者对治疗耐受性降低、手术伤口不容易愈合、增加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营养不良是我国恶性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可导致高达20%的死亡。那么肿瘤患者该怎么吃呢?不同治疗手段的患者怎么吃?■手术患者无论是行根治手术还是行姑息手术的肿瘤患者,建议均按照加速康复外科原则实施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肿瘤患者术后膳食应该以补充足够的营养为目的,以便改善患者体质,增强抵抗力。手术患者饮食四原则:①适量食用高热量、高蛋白质食物;②补充足够的糖类,如面条、馒头、米饭等;③多吃新鲜水果;④少吃产气的食物。对于消化道肿瘤患者,若不能正常经口进食,可给予适当营养治疗。行消化道较大的手术患者,若肠道处于低功能状态,须禁食。围手术期接受营养支持的肿瘤患者,出院后应继续接受适当的营养支持。含精氨酸、ω-3多不饱和脂肪酸、谷氨酰胺、核苷酸等免疫调节成分的免疫增强型肠内制剂对头颈部及上消化道肿瘤手术患者有益。■放、化疗患者怎么吃?营养状况会影响化疗药物的分布和代谢,营养不良将增加放、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肿瘤对化疗的反应,甚至对患者生命造成威胁。放、化疗患者饮食四原则:①食用富含高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②不食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③食物清洁、清淡、不油腻;④营养全面、食谱丰富。放、化疗患者难免会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建议患者避免食用过甜、油腻、过冷、过热、辛辣、刺激的食物。可在食物中加姜汁或喝些陈皮茶缓解恶心、呕吐症状。若患者出现黏膜损伤,可选用易消化的食物,如各种菜肉粥、菜泥、汤类等。建议患者多喝水,化疗患者建议每天不少于1500ml,既有利于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又可加快体内化疗毒性药物的排出。放疗患者建议每天不少于2500ml,可使代谢物尽快排出体外。放、化疗期间,肿瘤患者一定要保证充足的营养供应,对于治疗前已存在营养不良的患者,以及治疗期间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法正常进食或进食量明显减少的患者应及时给予营养支持。营养成分摄入知多少?■蛋白质由于代谢紊乱,肿瘤患者存在糖异生现象,疾病本身也可导致蛋白质消耗增加,建议提高蛋白质摄入,推荐蛋白质摄入量为1~1.5g/ (kg·d)。如果患者合并肾功能损害,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应超过1g/(kg·d)。蛋白质来源:鱼、家禽、 瘦肉、鸡蛋、低脂乳制品、坚果、干豆、豌豆、扁豆和大豆食品,尽量少食用加工肉。■脂肪脂肪在营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为身体提供丰富的能源。建议脂肪摄入量一般不超过总能量的30%,在一些特殊疾病治疗中可达到45%。鉴于脂肪对心脏和胆固醇水平的影响,宜选择单不饱和脂肪酸与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饱和脂肪酸与反式脂肪酸的摄入。给予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改善患者的食欲、食量、去脂体重以及体重。ω-3 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干扰炎性细胞因子的合成,可能对癌性厌食发挥治疗作用。■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为身体活动和器官工作提供所需要的燃料。碳水化合物来源:全谷物、淀粉类蔬菜等。■维生素和矿物质人体需要少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以确保机体的正常运作。大多数维生素和矿物质存在于天然食品中。■水 我们身体中所有细胞都需要水来维持功能,如果摄入水分不足,或者因呕吐或腹泻而失去水分,就会脱水,导致电解质紊乱,严重可危及生命。如果肿瘤患者伴有呕吐或腹泻,须额外补充水分。注意!肿瘤患者不要陷入这些饮食误区■只要不吃饭,肿瘤细胞就会被饿死很多肿瘤患者固执地认为,不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只吃些蔬菜水果,肿瘤细胞就会因缺乏营养而被“饿死”。肿瘤细胞不会因为你饿,就停止养分的获取。相反,饥饿只会让患者身体消耗更快,造成免疫力低下,对抗肿瘤的能力下降,加速疾病恶化。■肉类有益于肿瘤细胞生长,吃素比较好优质肉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对肿瘤患者病情恢复至关重要。长期吃素,造成热量、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容易引起伤口愈合不良,免疫力持续下降,增加感染机会。肉类不会加速肿瘤细胞生长,喜欢吃素的肿瘤患者除多吃各种蔬菜水果外,还要补充全谷、豆类、蛋、奶,以均衡饮食,帮助机体尽快恢复健康。当然,加工肉要少吃。■只要输够营养液,吃什么无所谓很多肿瘤患者住院后会要求输营养液,认为静脉补充营养液对身体更好,甚至不吃东西都没关系。实际上人体肠道的营养来源主要靠食物进入肠道来吸收,如果长时间不进食,肠黏膜就会萎缩,引起肠道菌群失调,也易感染,因此一定要尽量通过正常方式摄入营养成分。由于恶性肿瘤疾病本身的消耗以及治疗带来的影响,肿瘤患者对“吃”的要求更高、更细致,营养要足够、也要均衡,毕竟吃得“好”才有力气打败病魔!同时,不要听信网络流传的说法而限制肿瘤患者的饮食,如有疑问建议咨询正规医院专业的营养师。
一、临床试验知识1、什么是临床试验?临床试验(ClinicalTrial),指任何在人体(病人或健康志愿者)进行药物的系统性研究,以证实或揭示试验约物的作用,不良反应及,或试验约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目的是确定试验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在进入临床试验前,各种药物会在离体细胞和动物实验中进行验证,只有被证明安全后,才能进入正式的临床试验。2、受试者得到获益与风险参加临床试验,是否意味着成了“小白鼠”?当然不是。在药物临床试验的过程中,必须对受试者的个人权益给予充分的保障,并确保试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受试者的权益、安全和健康必高干对科学和社会利益的考虑。同时,参加临床试验,受试者可以免费使用(包括无法从公开渠道获得的)最新药物,能够得到密切的临床随访,可以增加治愈的希望。无锡市人民医院陆培华医生观点是:在没有标准方案的时候,临床试验是最佳选择,除了可以尝试新药并减轻治疗费用负担之外,最大的好处是治疗的质量控制会做得很好,能得到医生更多的关注,还有专人来跟进治疗、检查,这些是客观存在但又通常无法通过特定的途径获得的好处。二、无锡市人民医院研究型病房正在招募患者的临床试验RT201(肿瘤抗原特异性巨噬细胞瘤苗)治疗晚期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研究(伦理编号为KY21104)创新治疗约物/技术(细胞免投治疗技术)名称是RT201,是一种自体抗肿瘤疫苗,本研究是一种新的治疗方式,先预测肿瘤新生抗原,根据预测结果设计个性化抗原,合成好新生抗原后,将采集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在实验室诱导成为巨噬细胞后,在外界刺激下培养为肿瘤特异性单靶点效应巨噬细胞(RT201),后通过输液方式用于治疗肿瘤。三、纳入标准成年女性患者(≥18岁);获得患者本人自愿签署的“知情同意书”;HPV阳性的晚期宫颈癌(参照FIGO标准);持续转移或复发的鳞状细胞或非鳞状细胞患者,需要有组织学或细胞学的证实;已经接受手术治疗或其它标准一线治疗的患者或无法接受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的患者;EOCG≤2;体力状况尚好:KPS≥70分;预计生存期>3个月;近3个月内未接受过可能影响疗效评价的治疗;肝,肾,骨髓功能基本正常:HCT>25%,白细胞>4000/ml,淋巴细胞+单核细胞>20%;血Cr≤1.5×UNL(正常上限)和血BIL≤1.5×UNL;ALT、AST≤1.5×UNL和ALT/AST≤5.0×UNL;育龄期妇女(15~49岁)必须在开始治疗前7天内行妊娠研究且结果为阴性;有生育能力的患者须同意使用有效避孕措施以保证研究期间及停止治疗后3个月内不怀孕。注:以上仅列举部分主要标准,最终是否入组需要研究医生评估后确定。
蛋白粉是常见的保健品,从它名字就让大家直白明了是用来补充蛋白质的保健品。很长时间以来,蛋白粉都是健身人士增肌必备,但现在也有不少人日常在吃,认为可以强身健体。 其实,我们能从每天的食物中摄入足够的蛋白质,并不需要额外补充。摄入过多蛋白质还会造成肾脏负担,影响健康。 但也有一些人,可以适当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摄入或吸收不足者:如进食量严重减少者、只吃蔬果的减肥者、素食主义者、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小肠吸收障碍患者等。 蛋白质消耗增加者:如甲亢、烧伤、恶性肿瘤患者等。 蛋白质需要量增加者:如健身人群、乳母、食量下降的老年人、感染或术后需要补充蛋白质的人群。 肿瘤患者为何要额外摄入蛋白质 1术后患者 手术后患者因术前进食控制、术中、术后禁食及术后修复等因素,导致患者需要大量的营养促进修复者。 2不能进食、进食量少 因胃口差、食管梗阻、瘘,口腔咽喉部病变患者,不能正常进食、进食量少,营养获取不足者。 3免疫力低下 免疫力低下、营养状态差者也较为适合。 4放化疗 放化疗会有恶心、呕吐,食欲低下,厌油腻等副反应,此时患者摄入的动物蛋白会减少。 蛋白质一天摄入多少合适 正常成人一天的蛋白摄入量,国际上推荐0.8g/Kg,我国因进食植物蛋白较多推荐为1.0g/Kg,蛋白消耗增加的肿瘤病人,推荐1.2-2.0g/Kg。部分营养专家认为恶病质的患者需要达到1.8-2.0g/Kg。 蛋白粉是不错的蛋白质来源,但不可空腹使用,不然会被分解为糖类供能,那样达不到功效了。最好分2~3次随餐一起食用,吸收会更好。此外,对于糖尿病、肝肾功能不全者,选择蛋白粉时需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种类,并非所有蛋白粉均适用。 不过,肿瘤患者如果恢复到可以正常进食,进食量正常,不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建议正常饮食,通过增加蛋白质类食物的摄入即可获得足够日常所需,毕竟蛋白粉结构单一,不能补充人体所需维生素、矿物质。 食物中的蛋白质来源较多,如鱼虾、牛奶、鸡蛋、牛羊肉等,均富含大量蛋白质。推荐多进食白肉,如鸡鸭、鱼虾等,因其相对于牛羊猪等红肉,脂肪含量更低、更健康。另外,烹调食材时要选择炖煮等烹饪方式少用煎炸爆炒,注意低盐低糖低油。 内容来源:北京市乳腺病防治协会&乐山市人民医院&健康中国 转自:三七二十e 2021-12-09 本文仅作科普,具体诊疗方案需结合患者详细病史,如您有较为紧急的疾病问题,建议及时前往医院就诊,以免耽误治疗。
目前,CAR-T细胞疗法已经在治疗血液恶性肿瘤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功,但在实体瘤中的疗效有限,其中一部分原因是CAR-T细胞在实体瘤微环境中会发生耗竭。近日,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的CarlJune团队发表在Cell上的一篇题为“AnNK-likeCARTcelltransitioninCARTcelldysfunction”的论文,揭示了CAR-T耗竭过程的关键分子机制,并指出了克服这一过程的具体策略。为了研究间皮素重定向的CAR-T细胞在胰腺癌中的功能障碍,CarlJune团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持续抗原暴露模型,该模型概括了T细胞耗竭的标志性特征,并在体外和CAR-T细胞患者中发现CAR失调与CD8+T向NK样T细胞的转变有关。▲持续抗原暴露模型(图片来源:Cell)CarlJune团队确定了定义CAR和TCR失调和转录因子的基因特征,包括SOX4和ID3作为CAR-T细胞衰竭的关键调控因子。CarlJune团队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人类CAR-T细胞的可塑性,并证明基因下调ID3和SOX4的表达可以通过预防或延迟CAR-T细胞功能障碍来提高CAR-T细胞治疗实体瘤的疗效。▲敲除ID3和SOX4可改善CAR-T的效应功能(图片来源:Cell)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免疫疗法中心主任ReginaYoung博士表示:“这些发现令人振奋,不仅因为它们从本质上验证了我们基于细胞模型在探索CAR-T细胞生物学和持续改进这种免疫疗法方面的功效,还因为它们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能使患者受益。”论文共同通讯作者、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CarlJune博士表示:“这项发现使我们离下一代对抗实体瘤的CAR-T细胞疗法更近了一步。”克服CAR-T耗竭的其它策略?发表在ScienceTranslationalMedicine上的一篇题为“DeletingDNMT3AinCARTcellspreventsexhaustionandenhancesantitumoractivity”的论文,研究了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的缺失对人CAR-T细胞效应功能和存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人类CAR-T细胞衰竭与调控T细胞多能性的基因的DNA甲基化有关,敲除DNMT3A可促进CAR-T细胞的增殖。小结与血液肿瘤相比,实体瘤上缺乏选择性和高表达的表面抗原,抗原异质性,免疫抑制性微环境,以及实体瘤厚实的物理屏障等因素,都限制了CAR-T治疗实体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突破CAR-T疗法在实体瘤治疗中的局限可以说是目前该领域面临的最紧迫的挑战之一,希望该难题早日被攻克,造福更多癌症患者。
糖是癌细胞的主要食物,糖类进入人体后会被水解成葡萄糖,我们身体的所有细胞(包括癌细胞)都需要葡萄糖来提供能量。癌细胞很“霸道”,它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是正常细胞的10倍以上,但它只利用葡萄糖5%左右的热量就会产生大量的乳酸,乳酸会抑制T细胞的活性,加速癌细胞的生长。由于癌细胞对葡萄糖贪得无厌,所以通过定位人体细胞消耗大量葡萄糖的区域就可以帮助识别癌症。为了促进肿瘤细胞的快速增殖,肿瘤细胞依赖于糖酵解,糖酵解是一种很容易被癌细胞利用以获得生长和扩散的能量的原始代谢途径。糖酵解是活细胞中最古老的能量产生形式,已经存在了数十亿年,在氧气累积在地球上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是地球上第一种原始生命形式的能源生产类型。这一过程包括葡萄糖的分解,以产生分子代谢活动所需的能量。细菌会利用糖酵解,更复杂的有机体,例如植物和动物,也会用到糖酵解。然而,后者已经发展出更复杂的能源生产形式,尽管有糖酵解和较低的能源产量,例如,电子传递链会比糖酵解产生更多的ATP能量分子,然而,许多类型的肿瘤细胞依然优先使用糖酵解来为生长和增殖提供足够的能量。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医学院癌症科学组的杰里米·布莱德斯(JeremyBlaydes)博士和查尔斯·N·伯茨(CharlesN.Birts)博士报道说,癌细胞中的高糖酵解率的高频率依然是许多人类肿瘤的既定特性。这一产生能量的过程给癌细胞提供了代谢物,可作为合成代谢途径的前体。布莱德斯和伯茨与一组研究人员在《科学信号》(SciencesSignaling)杂志上撰文,发现在体外的乳腺癌模型中,有一些令人惊奇的新现象,他们称之为糖酵解应激反应,涉及p53,p53基因携带着一种称为肿瘤p53蛋白的DNA蓝图,蛋白质在调控细胞分裂和死亡等细胞活动中起着关键作用。长期以来的研究表明,p53基因突变可以使癌细胞生长和扩散。布莱德斯和伯茨在《科学信号》杂志上写到,“组成性有氧糖酵解瓦博格效应(Warburgeffect)是癌细胞的一个标志,普遍是由致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突变引起的。”癌症研究人员总结说,“瓦博格效应对癌细胞有多种影响,包括产生三磷酸腺苷(ATP)的能力,这减少了ATP生成对氧气的依赖,从而减少了线粒体电子传输链产生的潜在破坏性活性氧物种(ROS)。”在20世纪20年代,奥托·瓦博格(OttoWarburg)证实了,即使在不需要氧气的情况下,培养的癌细胞也有高葡萄糖摄取率和乳酸分泌率。这三种特性,葡萄糖摄取、乳酸分泌和无氧创造能量都是瓦博格效应的标志。瓦博格是20世纪初的一位德国科学家,他是首位研究海胆卵的科学家,但在1923年,他把注意力转向鼠肿瘤。这一转变对肿瘤生物学学科产生了持久的影响,特别是在理解肿瘤细胞的能量产生和使用方面。瓦博格注意到,肿瘤细胞通过吸取来自宿主血液中的大量葡萄糖来促进自身的生长。目前,正电子发射扫描可以通过定位人体细胞消耗大量葡萄糖的区域来帮助识别癌症,这些癌细胞很容易就被识别出来,因为它们对葡萄糖贪得无厌。此外,癌细胞总是选择古老的代谢途径,糖酵解来产生能量。瓦博格意识到,癌细胞已经找到一种方式,通过利用地球上最古老的能源生产来确保它们的生存,据估计,瓦博格效应出现在80%的癌症中。目前,南安普顿大学的研究小组正通过聚焦于p53基因来揭示癌细胞的能量产生。研究人员发现,p53这种蛋白通过癌细胞中的“有氧糖酵解”调节的,这进一步由CtBP家族的NADH依赖性转录调控因子介导,这是瓦博格从未预料到的。研究小组表示,“通过为氧化戊糖磷酸途径提供葡萄糖-6磷酸,糖酵解也促进了盐碱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的还原形式的产生,这为活性氧物种保护途径提供了还原当量。”参考:【1】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05-greedy-glucose-cancer-cells-primeval.html【2】https://stke.sciencemag.org/content/13/630/eaau9529.full本文为转化医学网原创,转载 作者:Lau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