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中医,也是中医肿瘤学博士,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 刚发布不久的《2019国民健康洞察报告》数据显示,有83%的人认为自己存在睡眠困扰,这其中76%的人存在或轻或重的睡眠障碍,但50%的人都选择了自己调整睡眠时间,只有3%的人选择就医。 这说明:人们对失眠症和睡眠本身的认知,太少了。 失眠到底有危害吗?当然有,否则就不会有因长期失眠而猝死的人了。 短期的失眠可能会让人日间疲惫,精力底下,节律紊乱;长期的失眠则会造成一系列的身体和心理疾病,常见的抑郁症、焦虑症、植物神经紊乱甚至心脑血管疾病都和长期失眠不无关系。 这里要分清楚一个概念:短期失眠和长期失眠。 短期的失眠我们一般认为是在1个月以内的失眠,每周失眠不超过2次。这种类型的失眠可能是因为偶尔工作压力大、感情受挫、遇到某些应激事件比如目睹了一场车祸,突然和家人吵架争执等等。 长期的失眠我们一般认为是超过1个月的,每周失眠超过2次的失眠状况。入睡困难、早醒、夜间醒来超过2次,都属于长期失眠的症状。这种类型的失眠是由于各种因素交叉引起的,身体问题、心理问题、社会关系问题和生活方式问题共同影响,促成了这类顽固性的疑难的失眠。 失眠到什么程度需要去看医生?失眠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正常的现象,它和身体发烧、上吐下泻一样,是一个症状,同时失眠症本身也是一种疾病。 我们总觉得,失眠不是病,买个枕头或者床垫,自己吃点褪黑素调理调理,控制控制就能好,但事实是,很多严重的顽固性失眠患者,就是因为没有尽早就医,才让短期失眠,发展成为了严重的失眠症。 绝不能认为所有的失眠问题都不需要就医,要根据失眠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和失眠的时间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这才是对待失眠应有的态度。 我们一般建议:失眠长达一个月以上,每周失眠超过2次,日间明显感到疲惫的人,都应该在排除器质性病变之后,到精神和心理专科就诊,进一步确诊是否失眠症。 失眠了,自己吃点儿安眠药,行吗?安眠药不能随便吃,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临床上见到多年服用安眠药,形成药物依赖,无论吃多少药都无法入睡的情况,真是不少,这种情况反倒让治疗方案更复杂,治疗过程更漫长。 我们老百姓不能控制安眠药的用量,也并不知道自己吃药的最小剂量,也不清楚怎么减药,怎么加药,一种药吃了没效果该不该换药,一种药可能依赖了怎么戒断。 服药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安眠药更是如此。这些药物通俗的说就是在我们的大脑里面起反应,来控制我们睡眠和觉醒,用药不慎引起的结果是长期才会显现的,大家往往都会忽略掉,追求一时能睡着就行,最终造成不良后果才后悔莫及。 因为失眠是一个整体的问题,病因往往交错发生,比较复杂,它不光是身体上的疾病,还有心神的失和。在中医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情志问题:情志所伤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 通俗说,就是心情不好,遇到事儿了。 2.脾胃问题: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通俗说,就是吃的太多或太少,吃的不规律。也可以拓展到整体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从而影响脾胃功能。 3.身体虚弱: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等,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通俗说,就是各种原因引起身体比较虚弱,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 4.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素体阴盛,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 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 因此失眠的治疗也需要多管齐下,不光需要通过医生的问诊找到主要原因,还需要进行心理的调整、生活习惯的调整、睡眠方式的调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失眠。 此外,中医对于失眠的治疗也有比较好的疗效。主要的治疗方法除了中医药的治疗,还有针灸、心理治疗、必要的物理治疗等或多种治疗方法结合的整体治疗方案。 助眠食物有用吗?很多人都希望能通过吃来助眠,也都会提到色氨酸,提到牛奶、小米这些富含色氨酸的食物。 但我想告诉大家:助眠是一个生活方式问题,包含很多个方面,只靠吃是不够的。 想要睡得好,从中午开始就有讲究: 1、中午之后不要再饮用咖啡、茶、酒等能让人兴奋的饮料; 2、晚餐要吃好,但千万不能吃的过饱,也避免吃的过于刺激; 3、睡前1小时远离能散发蓝光的屏幕(手机、平板、电视机都不行); 4、不要在床上吃东西、看电视、玩手机; 5、如果入睡时间超过半个小时,那就干脆不睡了,起来做点儿别的事情,收拾屋子、打扫卫生、看看书这些安静的活动都可以,但还是要避免接触蓝光屏幕; 6、基本固定自己的上床时间和起床时间,周末也要避免睡懒觉。 睡觉前可以泡脚,可以喝牛奶,这些都是可以助眠的方式,但整体的生活方式才能养成一个良好的睡眠。 再次要提醒大家,如果失眠超过1个月,且引起困扰,那就要及时就医了,千万别讳疾忌医,尤其不要自己服用安眠药,最终形成依赖才后悔莫及。
我是一名中医肿瘤学博士,也是从业多年的中医,同时也是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 根据《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2018: GLOBOCAN Estimates of Incidence and Mortality Worldwide for 36 Cancersin 185 Countries》2018年全球癌症统计分析结果,我国每天约有1万人确诊癌症,相当于每分钟有7人确诊。 癌症的患病率逐年增高,有很多原因。 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把原因分为:作为个人我们能控制的和我们不能控制的。 有哪些原因是个人无法控制的?※随着医学发展,人均寿命的不断增长。 ※随着医学发展,人体接受一些药物、物理治疗时,身体也发生了变化(可以理解为病毒也在不断的进化)。 ※空气污染,化学物质接触,辐射暴露等。 ※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人们越来越了解恶性肿瘤。 ※...... 作为个人,我们如何尽力预防癌症?癌症的患病机制研究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重大进展,但关于可能造成癌症的因素,医学上已经取得了很多共识。 1、关于吃喝 ※酒,含酒精饮料,任何剂量的饮酒都是不安全的,不要以为喝得少就是通经活血。 ※槟榔,明确与口腔癌患病关联。 ※烟草,明确与多种癌症关联,尤其是肺癌。 ※黄曲霉毒素,常见于发霉食物,各种食物包括水果坏了都别吃。 ※中国式咸鱼,一类致癌物,腌制的各类高盐含量肉制品也需要注意。 2、关于睡眠与心理压力 ※涉及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这充分说明了睡眠节律对患癌的影响 ※性格脾气的影响——例如乳腺癌患、甲状腺等肿瘤者多有明显的心理压力和“气郁体质” ※工作压力大,家庭关系不良 —— 这不仅影响癌症患者本身的患病,还影响患癌之后的康复 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出现各种不良因素时的及时就医,这是我们一直强调希望大家可以做到的,对于任何疾病,早发现、早确诊、早治疗都是最好的应对方式。 3. 关于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美国的有关研究表明,运动和锻炼可以使多种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中肿瘤的发病率可以下降20%。合理,适度的运动和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无论对于肿瘤的预防还是治疗都是非常有益的。”
我是一名中医肿瘤学博士,从业多年。 癌症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疾病,它对我们的生理、心理、家庭关系和社会功能都造成极大的损伤。可以说只要得了癌症,整个家庭都会遭受一个极大的创伤,可能大家怕花钱,也更怕花了钱也拯救不了生命。 惧怕癌症,就会产生“市场”,因此坊间就不断流传各种关于癌症的消息,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某国科学家攻克了癌症,癌症能被治愈了 某种食物或者保健品可以抗癌 某种体育锻炼方法可以抗癌 某种东西是致癌的,千万不能吃了 今天我来说说,我对这几种消息的看法: 癌症被攻克,是真的吗?我们首先得知道,一种疾病被“攻克”是什么概念: *我们完全知道了这种疾病的发病原理; *我们完全知道用什么医疗手段来对发病原因进行控制因此可以让人们对该疾病免疫; *我们完全知道这种疾病的演变过程及原因因此可以在任何一个阶段对这种疾病进行治疗,并且让患者痊愈。 事实上,真正被人类“攻克”的疾病,少之又少。 说句大家可能不太相信的,我们现在连“感冒”和“口腔溃疡”都还没根治,只能不断缓解,让患者达到一次一次的临床治愈。我们从医者都知道一句话“总是去安慰、常常去帮助、偶尔去治愈”,正是在说这个道理。 医学是有局限性的,大部分的疾病,尚且不能谈到“攻克”,何况是癌症这种来势汹汹的重大疾病呢? 我不会否定,人们在未来某个时间会真正“攻克”癌症,但是请大家不要听信任何流言,如果癌症都被攻克了,那一定是上至国家媒体,下至各级医疗机构都会公布和谈论的消息,绝不是仅有部分网络文章流出来。 食物、保健品和体育锻炼能抗癌吗?我们先了解一下,老百姓常说的“抗癌”是什么概念。 抗癌的意思大概是说,这种食物、保健品或锻炼方法,可以起到“抵抗”癌症的作用,让人避免得癌症。 正如我们刚才提到的,我们对癌症的发病原因,根本没有达到精准的了解,不知道是什么导致了癌症,那又该抵抗什么,从何抵抗呢? 准确严谨的说,目前没有任何一种食物、保健品和体育锻炼方法可以“抗癌”。 因此看到任何关于食物保健品“抗癌”,“清除癌细胞”,“杀死癌细胞”的文章,大家都可以理智的不要点开。 真的没有“预防癌症”的方法吗?还真有。 虽然一直强调医学的局限性,但我们还是在医学上取得了一些成就。 拿癌症打比方,虽然没有精准的找到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癌症,但我们获取了一些生活方式和患癌之间的关联性。 目前已知的致癌物有哪些?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的致癌物清单: 一级致癌物:确定致癌,尽量远离解释: 对人,确定致癌,可采取防护措施的,尽量采取防护措施。 常见一类致癌物: 1、酒,含酒精饮料 —— 任何剂量的饮酒都会增加患癌风险 2、槟榔 3、烟草 4、煤燃烧产生的废气 5、黄曲霉毒素 —— 常见于发霉食物 6、乙类肝炎病毒和丙类肝炎病毒 7、室外空气污染 8、中国式咸鱼 9、太阳辐射及紫外线辐射 二级致癌物:很可能致癌和可能致癌。2A类致癌物: 对人很可能致癌,此类致癌物对人致癌性证据有限,对实验动物致癌性证据充分。 常见2A类致癌物: 1、红肉 (猪牛羊肉) —— 少吃肉,多吃菜,总是没错的... 2、涉及昼夜节律打乱的轮班工作 —— 昼夜节律紊乱也可能致癌哦!!! 3、发动机尾气,汽油 从以上多种确定致癌和很可能致癌的因素上看,健康的生活方式(不吸烟不饮酒,多吃蔬菜少吃肉,少吃腌制食品,避免暴露在污染之中)、良好的心理素质(情绪稳定,避免大喜大怒大悲大哀)、定期体检(如有患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最优解),都是可以预防癌症发生的方式。
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中医,也是中医肿瘤学博士。 看到“中药不治病”这样耸人听闻的标题,心里还是有些感触的,跟大家分享分享。 中药治不治病?在人类文明史上,除了近200多年,我们都在使用天然药品治疗疾病。中医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和贡献,是祖国乃至世界文明的瑰宝,正在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和认可,尤其在医学研究比较活跃和中医药疗效明显的的学科,如失眠,亚健康状态调理,肿瘤,妇科等。这是有目共睹,毋庸置疑的。 当然,中医药治疗是建立在四诊合参,辩证论治基础上的医学,辩证是治疗的核心和关键。治疗效果与患者的本身情况即症候的轻重和大夫的经验即大夫对患者症候的把握是直接相关的。同病异治,异病同治是中医临床经常发生的事情。这是不同于西医的辨病和治疗的。所以我们不能以偏概全,由于某些大夫疗效不佳而否认中医的整体疗效和作用。 中药包括: 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 这些都是常见的“天然药品”,其中植物药(草药)占比90%以上 世界各个古文明都有自己的“天然药品”使用历史,但中国的中医药体系最为完备,成就最大,所以今天我们主要来说说中草药。 中草药其实不仅仅是“草”,这些植物中含有的甙、酸、多酚、多糖、萜类、黄酮、生物碱等成分,甚至很多目前我们还未探索到的成分,都会对我们的身体起到各种作用。 从中医角度讲,我们叫药物的“药性”,这是对药物本身的性质和功能的概括。 药性基本内容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配伍,禁忌: 通过上述的内容,大家应当得知,中药是前人在几千年内,通过对各种中草药的采集、炮制、应用,得出了关于中草药服用的临床经验。 那么这些临床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吗?当然值得。 中药能不能治病?当然能。 中药对每个人都有效吗?中药有效,这是肯定的。 那么它有多有效,是不是对所有人都有一样好的效果呢? 我们知道,中草药的作用来源于植物内含有的化合物。 制约药材作用的因素有很多,产地、采摘季节、加工方式都会造成草药中的化合物含量很不稳定。因此中药的问题可能不在有没有效,而在于效果稳定不稳定。 现代的药材本身可能也和古代的药材生长环境不同,因此很多古方可能不能照搬,需要通过医生的临床经验来酌情调整。 另外,每个人对于药物作用的反应也各不相同,这也是中药需要辩证开方的原因。 如果同样的药方对每个人都是一样有效的话,那中医恐怕就真的无用喽,大家照着古方,都能做医生。 中药也有局限性我希望所有热爱中医的朋友,不要认为中医能够包治百病。 我也希望所有偏爱西医的朋友,不要认为中医一无是处。 医学有其局限性,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是一样。没有任何一个医生会告诉你他百分之百能把你治好,只会告诉你各种可能性。 我们刚才说到中药的药性,提到了毒副作用。目前很容易被老百姓忽略的,就是长期大量盲目服用中药导致的药源性肝损伤(当然,这个问题在西药应用方面也存在),老百姓往常总认为中药是天然的安全的完全无副作用的,实际上并非如此。 因此,我想格外强调就医的重要性,希望大家能够遵医嘱服用中药。 最后,三个重点总结给大家: 1、中药可以治病,中成药也可以治病,但重点是遵医嘱服用。 2、部分中药有毒副作用,作为中医,我希望大众也可以了解,不要盲目大量自行服用。 3、对于污名化中药和中医的做法,请大家理智分辨。
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中医,也是中医肿瘤学博士,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 “发物”这个说法,在民间流传了很多年,很多人认为这是一种“中医学”的概念,实际上一般的中医典籍中并没有提到过这个词,我们可以认为这是老百姓在实践中的总结。 发物到底是什么,能吃吗?我们常常说到的发物:韭菜、花椒、辣椒、牛肉、羊肉、虾蟹类海鲜、糯米、糖、猪肉、白酒、酒酿等等,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还是那句老话:不谈剂量和适应症的,都是耍流氓。 患病期间的饮食怎么吃,要因病而异、因人而异、因治疗方法而异、因生活方式而异,也就是我们现在经常提到的“个性化诊疗方案”。 举个例子:所有痛风的患者,都知道自己不能吃海鲜喝啤酒,因为这会直接让他们发病,但他们如果不过敏,适当的吃一些糯米、菌类,其实是无碍的。一个胃炎患者,绝不会狂吃火锅来跟自己的胃开玩笑,但他们如果体质不寒凉,适当吃一些虾蟹并无大碍。 这都是常见的:不能吃“发物”,在患者群中的正确实践。 不吃发物可取吗?其实我们看到的这些“发物”,从中医的食疗上来讲大部分都是“性热”或“性寒”的,它们多少都会引起一些身体反应,患病时人阴阳失调,更容易被这些反应影响。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这些食物或是容易致人过敏,或是刺激性强,或是容易让一些组织胺不耐受的人产生反应,因此也要格外注意。 从这个层面来讲:患病期间不吃发物,并非一个陈旧错误的观念。 那也有人说:为什么我的医生告诉我,要多吃些富含蛋白质的牛羊肉类来促进疾病康复呢? 还是那句老话:不谈剂量和适应症的,都是耍流氓。一个刚做过手术的患者,没有其他异常,适当的多吃一些高蛋白食物来促进伤口恢复,是合适的;但一个正常人,常年大鱼大肉油腻荤腥,就会引起内脏脂肪过多,促成各种慢性疾病。 有人就会问:那医生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我,某几种食物不能吃呢? 医生不是神仙,不能一眼看出你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如果你对某种食物有过敏反应(比如吃过之后就会起风团,身上长疹子,发痒,或者吃过之后就会拉肚子,胃肠不适)一定要提前告诉医生,做一个过敏原测试也是可以的。 这其实不是一个医学问题,是一个概率问题。 在医疗资源如此紧缺的情况下,医生只能大而全的告诉你:少吃发物,来避免大家“病从口入”。相信你如果做个过敏原测试,或者在问诊的时候和医生说清楚,自己有一些食物吃完之后有不良反应,再或者多问两句,西瓜能吃吗?羊肉能吃吗?你的医生都会给你一个相对比较准确的回答。 是不是啥都不能吃了?每次做这种科普的时候,都会有人说:医生啊,我每天看这些科普,发现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 大家千万别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怎么吃,看膳食宝塔就可以。 我常告诉我的患者,想要恢复健康,想要保持健康,你得先知道健康是什么。 健康不仅是身体的健康,还包括心理的健康,社会关系的健康,道德水平的健康。 老生常谈的多喝水、吃适量、睡得好、心情稳,做到了,大部分人都能保持健康。
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中医,也是国家三级营养师。 门诊经常会遇到患者问我:“医生,我这身体太虚了,一吃补药就上火”;我问他:“你都怎么补啊?”;患者往往会说:“每天用黄芪枸杞红枣泡水喝,喝到最后把黄芪红枣和枸杞都吃掉,一天喝个三五杯”。 我再问:“那其他生活方式怎么样呀?”患者就会滔滔不绝,睡眠也不好,特别容易醒,白天容易困乏,感觉腰膝酸软,饮食也无节制,时常饱腹午睡。 患者自己也很迷茫:我每天都喝黄芪红枣枸杞这些“进补之物”,怎么好像越补越不对劲了? 别盲目进补,服药要配伍,药量要控制有的人没看过医生,就一天恨不得吃掉100克黄芪来给自己补气,或者每天吃50克,长达一两个月的情况也不少。 这些人头一两天可能觉得精神焕发、面色红润,但是没几天就会觉得心慌、心烦、血压升高、头晕、睡眠特别不稳定,半夜总醒来,醒时被子都被汗水浸湿了。 明明是在补,怎么还好像更虚了呢?服过中药的人应该都看过,每次医生开的药方,对于药量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都是以克为单位,且一段时间就需要根据身体状况调整药方和用量,绝不会一张方子吃到底。 过犹不及,大剂量的吃补药,会让人“更虚弱”。 很多人只要一遇到失眠、精力不足的情况,就觉得自己是体质虚弱,认为只要是补药就都能吃,吃多少种都没事,反正都对身体有好处。 所以就黄芪、红枣、枸杞、人参、西洋参、燕窝、阿胶等等全都一起上,每天把补药当饭吃,顿顿吃,结果失眠的毛病非但没好,反倒睡的更差了。 所以说首先,需不需要补,需要补多少量,这是非常个体化的,需要因人而异的进行用量控制;其次“中药久服,必有偏胜”,老话总说“是药三分毒”,尽管是补药,也不是每个人都适宜每天大量服用。 感觉自己气虚,应该怎么办?首先第一步,需要到医院看医生,看看自己是否真的是气虚,服用什么药能够对症,而非自己盲目大量进补。 我们以前总说:不谈剂量只谈危害,都是耍流氓。 实际上我还想说:不谈剂量和适应症,只谈好处或危害,都是耍流氓。 无论什么药,适合吃,吃的量对,才能真正起到养生的作用。
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中医,也是中医肿瘤学博士,国家三级健康管理师。 枸杞子可能是民间最普遍、最常用、应用最广泛的养生补益之物了,泡水放枸杞,炖汤放枸杞,大家都坚信,只要自己长期服用枸杞,一定有好处,能健康。 那么长期服用枸杞,到底能起到养生的效果吗? 枸杞吃下去,起了什么作用?我们都知道,枸杞能补肾、润肺、明目,这是惯常的思维。 其实《本草汇言》中有云“俗云枸杞善能治目,非治目也,能壮精益神,神满精足,故治目有效。又言治风,非治风也,能补血生营,血足风灭,故治风有验也,世俗但知补气必用参、芪,补血必用归、地,补阳必用桂、附,补阴必用知、柏,降火必用芩、连,散湿必用苍、朴,祛风必用羌、独、防风,殊不知枸杞能使气可充,血可补,阳可生,阴可长,火可降,风湿可去,有十全之妙用焉。” 这是说:枸杞有十全妙用,能充气补血、生阳长阴,降火祛风。 通俗的来说就是:服用枸杞可以让你更健康。 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来讲,枸杞含多糖、矿物质及多种人体必需且无法合成的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其中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的含量都很高,这也是为什么枸杞能“明目”,“养生”的原因。 光喝枸杞水,能一劳永逸吗?很多人提倡“佛系养生”,熬着夜、吃着高油盐食物,久坐不动,希望单靠喝枸杞水就能长命百岁,这是非常不科学的。甚至有很多人用枸杞泡酒,觉得能起到养生活血的作用,这也是弊大于利。 单纯夸大枸杞的功效,认为只要吃了枸杞,就能健康,这是完全错误的想法。 健康是一种生活方式,真正的健康是身体、心理、社会关系和道德水平都达到“健康”程度。 想要身体健康,除了从“吃”上下功夫,老生常谈的早睡早起,适度饮食,禁烟限酒,适当运动都是必须的。除了吃的好、睡的香、动有度之外,容易被忽略的心理健康和社会关系良好,也是需要我们时常注意的。 感觉自己“虚”,怎么办?很多人在失眠、出虚汗、不明原因头晕、头痛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身体“虚”,需要补一补,然后就盲目的大量进补,实际上这并不能解决根本的问题。 中医养生讲求缓补,要以综合的生活方式改善来调理身体。 盲目俊补,反倒会出现“上火”的现象,也就是身体各部位可能出现神经源性的发炎或者感染发炎。 如果长期失眠、感到乏力、出现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我们还是建议及时到医院找医生进行诊疗,望闻问切,辨证施治。
失眠虽然不是危重的大病,但睡眠不好影响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还会引起:“睡不好—情绪和状态差—担心又失眠—睡的更差—情绪和状态更差”的恶性循环。 我们可不能小看失眠,严重的失眠(顽固性失眠)会加重和诱发各种重大疾病,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很多心悸、中风、胸痛、头痛的问题都是从失眠这件小事而来。 顽固性失眠给病人带来的除了身体和心理的痛苦,还有对安眠药的依赖。 中医治疗失眠有其独特的方法,往往能明显改善失眠,又不引起药物依赖和医源性疾病。 失眠到什么程度,需要去看医生?可以参考《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自己对照看看: 失眠的原因有哪些?知道病因,我们才能逐个击破。在中医看来,失眠的原因主要有: 1.情志问题:情志所伤或由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郁化火,邪火扰动心神,心神不安而不寐。—— 通俗说,就是心情不好,遇到事儿了。 2.脾胃问题:饮食不节脾胃受损,宿食停滞,壅遏于中,胃气失和,阳气浮越于外而卧寐不安。——通俗说,就是吃的太多或太少,吃的不规律。也可以拓展到整体生活方式的不健康,从而影响脾胃功能。 3.身体虚弱:病后、年迈久病血虚,产后失血,年迈血少等,引起心血不足,心失所养,心神不安而不寐。——通俗说,就是各种原因引起身体比较虚弱,神经系统调节能力差。 4.禀赋不足:心虚胆怯素体阴盛,兼因房劳过度,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或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盛神动,心肾失交而神志不宁。 失眠的病因虽多,但以情志、饮食或气血亏虚等内伤病因居多,由这些病因引起心、肝、胆、脾、胃、肾的气血失和,阴阳失调。 我们可以看到,失眠是一个整体的问题,病因往往交错发生,比较复杂,它不光是身体上的疾病,还有心神的失和。 失眠症的中医治疗因此失眠的治疗也需要多管齐下,不光需要通过医生的问诊找到主要原因,还需要进行心理的调整、生活习惯的调整、睡眠方式的调整,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失眠。 主要的治疗方法除了中医药的治疗,还有针灸、心理治疗、必要的物理治疗等或多种治疗方法结合的整体治疗方案。 我只是偶尔失眠,有没有简单的改善方法?1.正确的睡眠习惯是第一步 固定睡觉时间和起床时间。 躺在床上不再进行任何活动,闭上眼睛静心准备睡觉。 可以用舒缓的白噪音帮助睡眠。 一旦躺下超过30分钟睡不着,就起来做些别的事情。 不要养成在沙发上睡觉的习惯。 中午不宜睡得太久,最多不超过1个小时,15-30分钟最佳。 2、正确的饮食习惯是第二步 中午之后,不要喝咖啡和茶,如果一定要喝,喝的淡一些。 任何时候都不宜醉酒,晚上避免饮酒。 每一餐都应该节制,不要吃的过饱,尤其是晚餐。 吃饭时间应该固定,吃饭的量要控制,不要饥一顿饱一顿。 3、尽可能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要尽可能的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无论遇到什么事儿,都应该让情绪处在一个比较平稳的状态,避免过度的惊惧或发怒,也要避免长时间的抑郁和消沉。
我是一名中医,“疾病自愈”这个说法,其实并不无道理,但是并不准确。 这是一个如何正确看待医学的问题,不仅是一个如何看待“中医”的问题。 你的病真的全都是医生“看”好的吗?大家去看病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同一种病,用同一种治疗方法,在不同的人身上会起到不同的效果。 例如说我们得了肿瘤,有的人做了手术之后,身体逐渐痊愈了,有的人做了手术,身体情况却急转直下,最终无法挽回。 为什么同一种治疗方法会取得不同的效果?因为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活习惯都不一样。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同样是一种病,吃同一种药物,有的人新陈代谢好,生活习惯好,药物反应好,就很快会缓解;有的人一直以来作息不好,生活习惯也差,导致身体本身就有些弱,可能就会越来越严重。 我再举一个比较通俗的例子:你需要安装一台空调,同一种空调,安装在同一个墙面上,即便是老师傅,也可能打孔的时候打偏了,只是老师傅打孔打偏的概率会小一些,因为他经验丰富嘛。但是最终装好了空调,你家里的制冷效果好不好,除了和空调本身有关,还和你的房子有没有保温层,平时爱不爱开窗户都有关系。 所以疾病是不是自愈的?有些疾病还真的能自愈,比如说普通的感冒。 但所有的人感冒了都能自愈吗?并不是!有的人可能发展成肺炎,有的人可能根本就不是得了普通的感冒,而是被其他病毒感染了呈现出感冒的症状。 有的疾病确实能自愈,但是如果你得了某些疾病,千万别以为自己就能自愈,一旦你自愈不了,后果不堪设想。别把投机取巧的方法,放在健康这件事儿上。 看病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是什么?大家在日常的语境中,经常把去医院看病过程中的诊断给忽略掉了,只看重治疗的过程。认为吃下去的药,输进去的液,切掉的病理组织才是“看病”的核心过程。 实际上并非如此。 看病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其实是诊断。 我们经常听说,有的人辗转各大医院,做了非常多的检查,都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但就是这里也难受,那里也难受。所以说得出诊断,其实是最重要的。 医生做出诊断之后,实际上治疗方案基本就心里有数了,除非遇到情况复杂的疑难杂症,可能需要进行多学科的会诊,各科医生发挥所长来进行最优化的治疗方案的确定。 我再举个修房子的例子:你的房子因为日久失修,所以漏水了,那肯定是平时最不注意,最薄弱的地方容易漏水,漏水的地方小了,一个工人就能补上,但是如果漏水特别严重,涉及到水电路,墙面、电器等方方面面,你就需要一个装修团队来给你修理了。修理完了之后,就好了吗?并不是,你还得在生活中时刻注意薄弱的漏水的地方,还要对其他地方也多加注意。 我们在最初学医的时候,都会接触到一句话“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多年行医之后,感触非常深刻。 对于医生来说,重要的是什么呢?除了扎实的基础知识,更要有临床经验,要不断的总结和学习,然后把最恰当的治疗方法,用在最适合的病人身上。 在这一点上,实在没有必要把中医和西医对立起来,无论是中医,还是西医,都是本着治病救人的态度在为患者服务。
我是一名从业多年的中医,看到很多人将“凌晨总醒”和“肝脏有问题“联系起来,而且表示这是必然的,我得来说两句。 凌晨总醒,一定是肝脏这个脏器有病吗?一定就必须得补肝养肝吗? 凌晨总醒,是失眠症的一种我们总以为失眠是睡不着,实际上有3种情况都属于失眠: 1、入睡困难,超过30分钟睡不着。 2、凌晨总醒,醒来超过2次,而且每次又入睡时间超过30分钟。 3、早上早醒,比平时醒来早1-2小时。 基本上可以理解为:睡不着,睡不好,睡不踏实,睡了之后不解乏。 睡不好就一定是肝有问题?我认为这么说是不负责任的。失眠是一种症状,产生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从西医方面来讲: 1、躯体疾病: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疾病都可能造成半夜总醒,甚至皮肤瘙痒、一些慢性疼痛也会造成失眠。 举个例子: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就是一个常见的,容易让人半夜醒来好几次的疾病。症状很常见,有的人打呼噜,打着打着突然停了,就像呼吸停止了一样,然后过上好一会儿,才能突然又呼出气来。这就是睡眠呼吸暂停了,大脑缺氧,自然会半梦半醒甚至真的醒来。 2、情绪问题(心理疾病):常见的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也会造成失眠,中医上我们称之为情志病。 3、应激事件:最近工作不顺利,和亲人吵了一架,过几天要考试,这些应激事件都可能造成失眠。 从中医方面来讲,失眠与中医阴阳失衡有关。如中医肝血虚,肝肾阴虚,肝气郁结,心阴虚,心火亢盛,心肾不交,阴虚火旺等都可能引起失眠。 失眠时不要贸然给自己进补,也不要贸然采用一些养生之法,应当去中医药门诊就诊,四诊合参,辩证论治。 虽然我也经常通过好大夫网站回答患者问题,并且通过症状和舌像给患者提供中医治疗方案,这其中当然包括好多失眠患者,但其可靠性肯定不如建立在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基础上的中医药门诊治疗。 治疗的过程中,中药和针灸相结合,如有情志问题,可加入心理治疗,一般都会得到改善。 到底怎么养肝护肝?肝脏不是想养就能养,大部分人做到不伤害肝脏已经是难能可贵了。 要养肝,得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按时睡觉,按时起床,保证睡眠时间。临床上经常看到睡眠习惯不好或失眠的患者出现脱发,这是与其引起的肝血虚和肝肾阴虚有关系的。我们也经常看到前一天晚上睡眠不好及处于亚健康状态的的人群出现肝功能化验结果异常,如胆红素或(和)转氨酶升高,这也正是中医“肝为疲极之本”的临床验证。 2、吃喝健康,少油少盐少糖,别等渴了才喝水。不知道怎么吃喝,按照膳食宝塔就没错。3、别喝酒,别抽烟,适当运动。人的身体、心理、情绪、睡眠乃至社会关系,都对健康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 中医讲究把人当做一个整体来看。 中医的肝和西医的肝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仅仅告诉大家只要凌晨醒来,就是肝脏有问题,这是不太妥当的。作为科普者和老百姓,都应该避免以偏概全,一叶障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