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除了可以诊断疾病,还能治病吗?– 是的,随着技术的进步,胃镜早就不是一个简单的诊断工具,对内镜医生来说,它更是一个很好的治疗工具– 有很多胃镜下专用的器械,医生可以用它们来做注射、切除等,就好象是医生手臂的延长,使有些疾病不再需要开腹手术,在胃镜下就能完成– 最基本的内镜下治疗,是息肉切除、止血,更进一步的,可以进行狭窄的扩张、放置支架、取异物等,近年来最大的进步,是可以在胃镜下切除大块的粘膜,称为EMR和ESD。什么是EMR和ESD?– 要了解这两种内镜下的微创切除方法,首先要了解一下胃壁的结构:按照从里到外地顺序,胃壁分为粘膜层、粘膜下层、固有肌层和浆膜层– 粘膜下层里面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这也是肿瘤一旦生长到粘膜下层,就有可能发生转移的主要原因– 粘膜下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疏松,用针向其中注射液体,就可以把粘膜下层撑开– EMR和ESD就是利用粘膜下层的这个特点,EMR的全称是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SD的全称是内镜下粘膜下层剥离术,当粘膜下层被撑开后,EMR是像切息肉一样用圈套器将病灶一块一块切除,ESD是用电刀,在胃镜直视下,把粘膜层的病灶逐渐游离,最后完整的剥离下来– EMR最大的优点是对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缺点是对病灶不能做整块切除;ESD的优点就是可以整块切除病灶,这对病理诊断特别重要,相对的不足就是对操作医生的内镜技术要求比较高,只有少部分内镜医生可以胜任这样的操作。什么样的病变适合做EMR/ESD?– 主要是胃壁粘膜层的病变,比如癌前病变和早癌,有些粘膜下层的肿块,甚至固有肌层的包块,只要大小合适,也可以用EMR/ESD切除和传统的手术切除相比,内镜下切除有哪些优点呢?– EMR/ESD最大的优点,在于微创。因为只是局部切除粘膜,对全身的状态几乎没有影响,在没有并发症的情况下,病人在术后24小时就能恢复饮食,3-4天就能出院;同时,食管或胃的完整性得以保留,对其功能不会造成影响。内镜下切除的方法,安全吗?– 总的来说,是成熟的治疗技术,对有经验和资质的内镜医生来说,是比较安全的。– 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和穿孔。一般出血通过胃镜都能止住。大部分穿孔能用金属夹夹闭,但少数情况下,穿孔需要外科手术才能治好。- 出现并发症时,病人的住院时间可能会延长。如果选择做内镜下的切除,病人和家属要注意哪些?– 首先要选择内镜技术比较强的综合性医院。因为EMR/ESD对操作医生的内镜技术要求很高;同时,这样的治疗不仅需要内镜医生,还需要的是包括护士、麻醉医生等在内的一个团队的治疗。– 治疗前要和医生有充分的沟通– 需要住院,一般住院时间在5-7天,除了胃镜,手术前还需要检查超声内镜、心电图、胸片、验血,对年龄大的病人,可能还需要查超声心动图和肺功能。有高血压的病人,不能使用含“利血平”成分的降压药,阿司匹林要停用7天以上。– 手术前的病理是活检的结果,不能完全反映病变的情况,手术切下来的是大块的完整的标本,因此手术后的病理结果,才是真正反映实际病情的结果,和手术前可能会有不同。– 治疗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吃药,定期复查胃镜,一般是在手术后1-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各复查一次,以后每年一次什么是内镜下的隧道技术?– 这是在ESD的基础上发展的新技术,简单的过程是,先在粘膜上开个小口,然后胃镜通过这个口钻入粘膜下层,并逐步的分离,在粘膜下层建立一个隧道,根据需要,隧道的长度一般在5-15cm。在治疗结束后,粘膜上的切口可以用钛夹封闭,保持粘膜的完整性– 这种技术可以用于切除食管壁固有肌层的间质瘤,以及切开固有肌层,缓解肌肉痉挛,治疗贲门失弛缓症。
为什么要强调对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因为越是早期的癌,治疗效果越好– 江苏是胃癌的高发地区,虽然目前医疗技术已有很大进步,但胃癌总体的5年生存率仍不高– 日本同样是胃癌的高发国家,但5年生存率要明显高于我们国家,原因在于,在日本诊断的胃癌病人中,80%以上都是早期胃癌,因此治疗效果好,而我们国家恰恰相反,在发现的胃癌病人中,80%以上是晚期胃癌,治疗效果自然不好。什么是早期胃癌?– 从医学角度理解,就是几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浅表的癌,这样的病变,只要局部切除就能达到根治的目的,不需要做淋巴结清扫– 简单讲,胃壁就像我们穿的衣服,是分层的,如果癌局限在第一和第二层,也就是粘膜层内,就是早期癌,是可以局部切除就能治愈的癌– 如果癌已经长到第3层,也就是粘膜下层,就有10-15%的淋巴结转移的可能,需要做手术切除什么情况下要怀疑自己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 很遗憾,目前还没有哪一种特征性的症状,可以让医生一看,就知道病人有癌前病变或癌– 可能有一些危险因素,比如家族史,肿瘤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相对风险会高一些;年龄大的比年轻的风险会高一些;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可能风险会高一些。怎么才能发现,并确定有没有呢?– 胃镜+活检病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检查方法– 就像一些科技手段可以帮助警察来锁定罪犯,现代胃镜的检查技术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借助特殊的染色、放大等功能,医生可以把原本不怎么清晰的病变显示得非常清楚如果胃镜检查已经确诊了是胃癌,怎么才能知道是早期还是晚期呢?– 最准确的判断方法,是手术切除胃,并作周围淋巴结的清扫,同时结合全身扫描,作出综合判断– 在手术之前,医生可以根据多种检查方法的结果进行判断。最粗浅的办法,是根据胃镜下病灶的大小、局部粘膜的变化,直观的判断肿瘤的早晚,这往往是医生根据临床经验而定,比较主观,不能作为以后选择治疗手段的依据。– 在胃镜的基础上,可以检查超声内镜,就是在病灶表面直接做B超,判断肿瘤生长的深度,以及胃周围是否有肿大的淋巴结。对于早期胃癌来说,这是比较有效的检查办法,可以帮助医生比较确切的判断病变的深度,决定是否可以做内镜下切除。– 除此之外,可以做腹部CT,了解肝脏、腹腔以及淋巴结是否有转移– 有条件的病人,还可以做全身扫描PET-CT,了解其它地方是否有转移– 需要强调的是,所有这些检查方法,除了切除后做病理,其余的检查都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判断准确,所以医生常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综合判断对于早期胃癌,是不是局部切除就可以了?– 不是的,前面已经反复强调,病理才是肿瘤诊断的“金标准”,根据切除后病理判断的结果,有小部分病人可能需要追加手术
为什么要强调对癌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在门诊经常能听到病人说,“我什么都不怕,就怕得癌。”的确,大家的常识都知道,虽然现代医学有了很大的发展,对于肿瘤,医生和病人往往会面临束手无策的境地。 肿瘤的发生不是一朝一夕,一下子产生的,往往要经历癌前病变的阶段,才慢慢发展为癌。 因此,要特别强调对肿瘤的早诊早治,争取把肿瘤扼杀在萌芽状态。什么是癌前病变? 现在还没到癌的程度,但如果不及时处理,经过一段时间,未来可能发展成为癌 到底过多长时间会变,会变的比例有多少,目前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什么情况下要怀疑自己可能有这方面的问题? 很遗憾,目前还没有哪一种特征性的症状,可以让医生一看,就知道病人有癌前病变 可能有一些危险因素,比如家族史,肿瘤患者的一级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子女)相对风险会高一些;年龄大的人比年轻人的风险会高一些。怎么才能发现,并确定有没有呢? 胃镜+活检病理,是唯一可以确定的检查方法 就像一些科技手段可以帮助警察来锁定罪犯,现代胃镜的检查技术也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借助特殊的染色、放大等功能,医生可以把原本不怎么清晰的病变显示得非常清楚从胃镜报告中,怎么才能知道自己有没有癌前病变呢? 主要是活检的病理报告,过去常常会用“不典型增生”或“异型增生”的诊断,最近几年,大部分医院已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统一规定,采用“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一般来说,看到这样的字眼,常常提示可能有癌前病变的存在。 上皮内瘤变可以分为“低级别”与“高级别”,也有些医院会用“轻、中、重”来表示病变的程度,总的来说,高级别或重度是比低级别或轻度更重的病变,癌变的几率也更高。既然还不是癌,可不可以通过吃药来治疗呢? 总的来说,只有少数的癌前病变,可能会逆转为正常的细胞,大多数癌前病变,不管你吃不吃药,或早或晚的,总会向前发展。 至于发展的速度,往往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遗传基因、身体状况、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等,非常复杂对于癌前病变,怎么办呢? 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如果病理诊断是“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定期复查胃镜,一般是每3-6个月一次,看病变是继续发展,还是原地踏步,如果继续发展,就进行内镜下切除或手术切除,如果一直保持不变,就继续观察;二是进行胃镜下的切除。一般来说,我们碰到的大多数病人,都会选择第二种处理方法,因为每3-6个月查一次胃镜,不仅病人痛苦,更重要的是,病人会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 如果病理诊断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可以有3个选择:第一同样是定期复查胃镜;第二是进行内镜下的切除;第三是手术治疗。 内镜下切除最大的优点,是创伤小、恢复快、费用少不管是内镜下切除,还是手术下切除,切下来的标本是不是还要化验? 是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胃镜下的活检常常只是取很小的一块,不能反映整个病灶的全部情况,有可能医生取到的地方不是癌,但其它地方可能已经癌变了,所以在切除后,整块的标本都要送去病理科检查,看是否有癌变,如果有的话,长到哪一层,然后才能决定下一步如何处理癌前病变在切除后,会不会复发? 就象前面提到的,人为什么会长肿瘤,原因很复杂,也还没有搞清楚,已经得了癌前病变的人,将来再复发的几率会比一般人高,因此我们要求病人在治疗后要做定期检查
什么是胃溃疡? –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胃的粘膜表面发生了缺损,而且达到一定的深度,就形成了溃疡胃溃疡有哪些表现?– 最主要的症状就是胃疼,一般是在上腹部,最典型的疼痛时间是在饭后1-2小时– 也有些人的疼痛时间没有规律,或者不是以疼痛为主,而是表现为上腹胀、嗳气、消化不良、餐后上腹不舒服等– 还有少数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直接以溃疡出血为第一表现,临床表现为突然出现的呕血或解黑大便如果怀疑有胃溃疡的话,怎么检查?– 最好的检查方法是胃镜– 现在几乎不再用钡餐来检查胃– 胶囊内镜是主要检查小肠用的,不适合用于胃的检查以前有过胃溃疡,最近的症状和以前一样,是不是可以不用再做胃镜?– 除非间隔的时间很短,一般都建议胃镜检查,以免贻误病情为什么会得胃溃疡?– 原因比较多,第一位的原因是幽门螺杆菌感染– 有些药物也会引起胃溃疡,最常见的是阿司匹林以及止痛药(芬必得、英太清等)、抗凝血药(波立维、泰嘉、华法林等),长期使用激素也会造成溃疡– 疾病的发生常常是多种因素共同造成的,溃疡也一样,酒精、刺激性食物、生活不规律、受凉、精神压力大等,常常是诱发因素怎么治疗胃溃疡?– 如果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首先要根治幽门螺杆菌– 减少胃酸的产生,现在最常用、最有效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简称PPI,也就是××拉唑类药物– 保护胃粘膜– 生活上,戒烟戒酒,吃容易消化的食物,保持规律生活,放松心情吃药后胃很快就不疼了,是不是就可以停药?– 溃疡的愈合需要时间,而且要保证溃疡愈合的质量,以减少以后的复发,因此对溃疡治疗是有疗程要求的,一般要求用药时间6-8周,所以即使没有症状,也要坚持用药,并且在停药前要复查胃镜,确认溃疡愈合后,才可以停药胃溃疡会癌变吗?– 如果溃疡一直迁延不愈,或者一直在同一部位复发溃疡,长期慢性炎症刺激的后果,是有可能癌变的,不过现在对溃疡已经有很好的治疗药物,真正出现这种情况的病人越来越少了– 但反过来倒是应该注意,有一些胃癌,就是表现为溃疡,而且经过治疗还会“假愈合”,这就需要内镜医生去鉴别溃疡到底是良性还是恶性,所以在我们医院,对胃溃疡是常规需要做活检的,就是为了避免漏诊胃癌胃溃疡治好后,会复发吗?– 溃疡是否复发,一般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幽门螺杆菌是否根治,二是溃疡基底的愈合质量,所以为减少以后的复发,应该采用正规的方案根除幽门螺杆菌,同时应该按照医生的建议,好好吃药,保证溃疡愈合
直播时间:2021年08月09日19:56主讲人:张晓琦主任医师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
直播时间:2021年03月28日14:00主讲人:张晓琦主任医师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