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在眼科门诊中,约有1/5的病人患过敏性眼病,其中过敏性结膜炎占50%左右,可见,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成人或小孩都可能受影响,但以小孩居多,特别是具有过敏体质的小朋友更容易发病。过敏性结膜炎属于祖国医学的“时复症”、“目痒症”范畴,也指暴风客热,见《银海精微》,俗称伤寒眼。系指因风热之邪突然侵目,白睛粹然红赤,生眵流泪,甚至胞肿难开,白睛浮肿高于黑睛的眼病。本病多因风邪侵袭,经络受阻;或脾胃内蕴湿热,复感风邪,风湿热邪上壅于目;或肝血亏少,血虚风动而致。过敏性结膜炎又分为季节性和长年性,病因多与经空气传播的花粉、粉尘、动物皮屑、羽毛、屋尘等有关;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又称为枯草热性结膜炎,是最常见的过敏性结膜炎,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长年性过敏性结膜炎症状及体征类似于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但倾向于慢性常年发病,大多数亦呈现季节性加重;两者常伴发过敏性鼻炎、哮喘及特应性皮炎等其他部位的过敏性炎症。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以中青年最常见,发病突然,季节明显,自觉双眼瘙痒难忍、烧灼感、流泪、怕光,检查可见眼睑及结膜水肿、结膜充血、并可见少量黏丝状分泌物。长年过敏性结膜炎症状及体征均较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轻。巨乳头性结膜炎常有隐形眼镜(角膜接触镜)配戴史。春季卡他性角结膜炎多见于青少年,常在春夏季发生或加重。特应性结膜炎多见于中年男性,早期常有轻度过敏史。某些春季角结膜炎和特应性结膜炎可发生角膜并发症甚至危害视力。诊断依据骤然发病,患眼沙涩灼热疼痛,刺痒,羞明畏光,眵泪胶粘,胞睑红肿,白晴红赤,甚则白睛赤肿隆起,高于黑睛,多眵。治不及时,叶致黑睛边缘生翳。睑内面红赤,粟粒丛生。严重者可见附有灰白色伪膜,易于擦去,但又复生。患眼沙涩,灼痛,刺痒,畏光,眵泪胶粘。可伴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其临床特点为眼睑水肿、结膜充血、大量浆液性分泌物、高度烧灼感和痒感、畏光以及难以忍受的喷嚏刺激、药物性则滤泡形成较常见。临床特点:发病急骤,传染性不明显或不传染。多双眼同病。全身可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胞睑红肿,白睛红赤,甚则白睛赤肿隆起,高于黑睛,眵多黄稠而粘。治不及时,可致黑睛边缘生星点翳障,但易治愈。睑内面红赤,有时可见其上附有乳白色伪膜,易于擦去,但又复生。或有明显的过敏史,如对海鲜、药物及化妆品过敏等。 治疗 中医眼科临床诊治辨证论治,证候分五类:1.风邪侵袭 证候:眼痒,外无形症,视力无损,舌淡苔薄白,脉浮。辨析:(1)辨证:以眼痒,脉浮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邪侵袭,客于目窍故眼痒;初感病邪故外无形症,视力正常;舌肺之象为风邪外袭之征。方选羌活胜风汤加减。2.风热壅目 证候:眼痒灼热,每于春季发作,睑内如铺路之卵石状,遇风热、日晒、熏灼后,病情加重。舌红,脉浮数。辨析:①辨证:以眼痒灼热,春季复发,睑内如卵石状颗粒改变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热外袭,上壅于目则眼痒;眼络阻滞,气血不行则睑内如铺路之卵石状;风热为患,故每因风热、熏灼、日晒而病变加重。治疗应疏风清热,表里双解,方选防风通圣散加减。3.肺湿热兼受风邪 证侯:眼奇痒难忍,眵多胶粘,胞睑沉重,白睛黄浊,舌红苔腻,脉滑数。辨析:①辨证:以眼奇痒,胞睑沉重,白睛黄浊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风热湿邪合而为患,故眼奇痒难忍,眵泪胶粘,湿性重浊,故胞睑沉重,白睛混浊;舌脉之象乃湿热之征。治疗应清热泻火,佐以祛风,方选泻肺饮加减。4.血虚生风 证侯:眼痒势轻,时作时止,外无形症,形体不实,舌淡脉细。辨析:①辨证:以眼痒轻,时作时止,形体不实为辨证要点。②病机:肝血虚少,虚风内动,故眼痒势轻,时作时止,形体不实、舌脉之象均为不足之征。治疗应滋阴清热,佐以息风,方选阿胶鸡子黄汤加减。5.肝肺湿热 证候:眼痒怕热,黑睛周围有鱼子状胶样颗粒隆起,白睛污浊,遇热或潮湿眼痒加重,舌红苔白腻,脉数。辨析:①辨证:以眼痒怕热,黑睛周围鱼子状胶样隆起为辨证要点。②病机:黑睛属肝,白睛属肺,肝肺湿热上攻,则眼痒怕热,黑睛周围有鱼子状胶样隆起,白睛污浊;遇潮湿或热可助邪为患,故眼痒加重;舌脉之象为湿热之征。治疗应清肝利胆,利湿热,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总之,作为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病理机制不十分清楚,治疗颇棘手,目前尚未有一种特效疗法,许多过敏性结膜炎都有自限性,因此治疗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症状和避免发生后遗症。脱离过敏原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应尽量避免与可能的过敏原接触,例如注意床褥卫生、避免接触花粉、停止配戴隐形眼镜、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等。西药可采用皮质类固醇和血管收缩剂局部点眼,以缓解症状,如可的松眼药水、地塞米松眼药水,0.1%副肾素或麻黄素眼药水等。近来,应用色苷酸钠眼药水和噻替哌眼药水点眼,有较好疗效。亦可口服消炎痛、阿斯匹林、萘普生等,或用环磷酰胺。局部放射性照射、冷冻、病灶切除加粘膜移植等可试用。药物治疗除口服抗炎药外,局部选用糖皮质激素,因其副作用较大,应谨慎使用。除此之外,尚有脱敏治疗、手术治疗等。但是,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时辨证选方、辨病分型选方,外洗点眼综合治疗,采用药物副作用小,在疾病处于任何状态和时期,治疗均有效,安全。尤其对顽固性过敏性结膜炎,治疗过程中使用了大量的激素和化学药物,以及药物毒性,中药有利于局部和血液中毒性因素的消除,改善过敏反应,清楚自由基,保护肥大细胞,嗜碱粒细胞,抑制组胺释放,从多环节多角度全方位的药理作用达到根治目的。窗体底端
该病是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占角膜盲的42.8%。常规抗病毒药物对HSK治疗有一定疗效,但对复发病例疗效较差。根据前期临床初步观察,采用补脾益气疏肝法治疗能明显抑制HSK的迁延和复发。临床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控制期患者局部均白天使用营养和促进角膜修复类滴眼液,人工泪液等,晚用抗病毒眼膏。补脾益气疏肝治疗组采用中药内治法,依据相关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经验,按照中医体质医学特点辨证论治,选择逍遥丸加味,由黄芪、党参、茯苓、白术、金钱草各15g,砂仁、陈皮、郁金、柴胡、当归各10g,炙甘草6g组成。2次/d,每次300ml,连续服用3个疗程,每疗程12d。随访观察统计病情复发情况。患者治疗期内病情稳定,角膜无刺激症状,透明度和荧光染色无变化。补脾益气疏肝治疗组在控制期预防复发方面有优势。现代医学报告近25%~45%的HSK患者在初发感染后1~2年间复发,国内1~3年的复发情况,其发病率在1、2、3年分别为20%、31.5%、34.5%。单纯疱疹病毒宿主感染一般被分为急性期、潜伏期和复发期,患者眼部刺激症状明显,多为复发感染,常年受累,病毒可沿神经轴浆在三叉神经节内长期潜伏在体内,也可在炎症静止期的角膜基质内潜伏,当机体抵抗力下降,如感冒、发烧、劳累、月经剂等,或因眼各种刺激剂局部抵抗力下降,可使病毒活化、繁殖而引起复发,造成病程迁延,演变为角膜深层实质型损害,严重者会导致角膜瘢痕形成影响视功能[9]。目前在临床表现和分型统一的认识基础上,以局部应用为主采用无环鸟苷、阿昔洛韦、干扰素等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展,对HSK不同分期和分型的治疗亦逐渐规范,但在复发预防上存在大量的争议,与自然病程相比,目前仍没有任何安全有效治疗的方法,有益的探索将有助于得出更加切合实际的认识和结论。近年来从调节免疫治疗着手是HSK治疗中预防复发的新趋势,在病情控制期,为预防病情复发眼科同仁也做了不少研究和观察,但远期疗效尚不满意。但中西药结合,采用辨证论治,分期论治,临床报告较多,如玉屏风散加减,健脾温化消翳汤,银花解毒汤等取得明显效果,值得关注。按照中医体质医学特点,辨证论治,结合内科临床反复验证和使用经验,治疗组选择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来源于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专为肝郁脾虚、脾失健运之证而设,为中医调和肝脾的名方,备受历代医家的推崇。组方中黄芪、茯苓、白术、砂仁、陈皮健脾益气,补益脾胃,脾为营之本,胃为卫之源,同为后天之源。柴胡、金钱草、郁金疏肝解郁,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使肝气条达。当归养血和血,为血中之气药,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现代药理研究能明显提高抵抗力,调整全身免疫低下,改善虚弱状态;金钱草、郁金、柴胡能疏肝利胆,提高消化功能,有利于肝经湿热消除。控制期久病缓养,内治调整为要,治疗期36天,符合临床经验,以达巩固治疗的目的,此方不同于急性期清热解毒疗法,是分期辨证原则的具体体现。观察结果初步证实治疗组采用在HSK控制期补脾益气疏肝法在预防复发方面有明显优势,优于常规免疫调节剂,并可补充局部治疗的单一和不足。能明显缩短病程,降低复发率,因此需要突出和发扬这一传统治疗手段。
眼内组织结构的脏腑配属(以下简称内眼脏腑配属) 一直是中医眼科学术界比较关注的命题。现代已故眼科学家陈达夫教授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就结合西医眼部解剖知识,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建立内眼结构与六经相属的学说,阐明了内眼组织结构与脏腑之间的相属关系,并用于指导临床,取得确切效果。该学说得到当代中医眼科同仁的普遍认同。笔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对该学说的研究几乎没有。鉴于此,继续深入细致的进行研究,提出内眼结构与脏腑配属关系中一些遗漏和不妥并给予补充和修正。愿与同道讨论,求证,使这一学说发扬广大。1. 陈达夫教授内眼脏腑相属学说的内容四川著名中医眼科学家陈达夫教授生前在详细分析眼内结构,藉内眼各组织的特点,在《内经》有关理论的指导下,对内眼组织结构与六经的相属关系做出大胆的探讨,曾先后写成“西医学眼球内部组织与内经脏象的结合”和“中西串通眼球内容观察论”二篇论文,建立内眼结构与六经相属的学说,他认为:虹膜属于足厥阴肝经,睫状体属于足厥阴肝经,睫状体小带属于足厥阴肝经,脉络膜属于手少阴心经,前房角属于足厥阴肝经,房水属于足少阳胆经,玻璃体属于手太阴肺经,视网膜属于足厥阴肝经,视网膜黄斑区属于足太阴脾经,眼内一切色素属于足少阴肾经,视神经属于足厥阴肝经。以上观点较全面系统的提出眼内各组织的六经配属。因六经冠名中包括脏腑,也即阐明了眼内组织与脏腑之间的相属关系。陈达夫教授创立的内眼脏腑配属学说,既有中医理论依据,又较符合各种生理病理现象,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取得显效,验证了该学说的正确性。他的这一学说开创了内眼疾病全面系统脏腑辨证论治的先河,为中西医结合眼科的发展做出贡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2. 内眼脏腑配属学说的再认识我在学习和研究内眼脏腑配属学说的过程中。做深入细致的讨论和研究后,提出该学说内容的明显遗漏和相属欠妥的配属关系,并试从中医理论及临床做出较完善和正确的认识。现代西医眼内结构包括虹膜、睫状体、脉络膜、视网膜、视网膜血管、视网膜黄斑部、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前房角各组织。中医眼科对眼内组织也有较初步的认识,如房水称神水,晶状体称晶珠,玻璃体称神膏,视网膜称视衣。陈达夫教授的眼内结构脏腑配属学说中没有对晶状体、视网膜血管做出理论配属。我们认为:晶状体属于肺。从理论上讲,晶状体结构独立,清莹透亮,一旦失养或有损则呈白色翳障,现代临床称为白内障,白为肺金本色,故属肺。临床上我们根据金文亮教授的治疗早期老年性白内障的经验,其中应用大量的清肺、润肺、养肺之品取得显效以佐证。视网膜血管应属心。血为红色,心主血脉,其归属理解不难。陈达夫教授认为玻璃体属肺,房水属胆,前房角属肝。我们认为不妥。依据中医理论,玻璃体具有一定结构,粘滞清亮,居于眼球之黑洞内,似精液类《, 证治准绳》也说“内包黑稠神膏一函”“真精者,乃先后天元气所化,精起于肾,施于胆而后及瞳神也”。黑为肾本色,精液源于肾,故玻璃体属肾;临床上采用补肾之品治疗玻璃体混效果确切是其明证。房水似水,类津,无具体形状,流动性大。《证治准绳》说“神水者,由三焦发源”。可见房水为肺脾肾所化生,经肝的调节,以玄府为道,润养晶珠及风轮,故房水功能的正常发挥与肺脾肾、肝、三焦蜜切相关,不独属于胆,不做归属。前房角是由角膜后周边部,巩膜突、睫状带、虹膜根部围成的角型腔隙,无相对独立的结构,因此不能独属某一脏腑;在生理上与肝、肺有关。临床上房角狭窄或闭塞导致神水阻滞,眼胀,视物不清常从肝肺入手进行治疗,或疏肝理气,或清肝泻火,或宣通肃降,或补肝阳,或散肺寒,或根据生克乘侮关系采用佐金平木法均取显效。以上观点既有临床依据又有理论根据,我们认为是比较合理的。3. 内眼脏腑配属学说的价值意义内眼脏腑配属学说是对中医眼科五轮学说的丰富和发展。五轮学说是将眼局部划分为五个部位:肉轮、血轮、气轮、风轮、水轮,内应于五脏,借以说明眼的解剖、生理和病理,并用来指导临床辨证,是脏腑学说在眼科领域的引伸和发展。陈达夫教授创立的内眼脏腑配属学说使水轮中各组织结构脏腑归属更丰富更准确,克服传统五轮学说将瞳神及其后一切组织配属于肾的局限,从而消除了内眼疾病认识上的笼统,混乱以及治疗上的盲目性。现代眼科临床借助现代诊疗仪器可一览无遗的窥清眼内组织病变。因此,利用眼部解剖知识,依据眼内各组织结构的功能特点,结合比类取象和推凉络绎的中医方法论,界定内眼组织的脏腑配属满足了当代中医眼科临床诊治的迫切需要,为中医内眼疾病诊治的总结、验证、规范及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另外,这学说符合中医中观层次的认识思维特点,突出了中医眼科的特色。内眼脏腑配属学说加强了内眼组织与整体脏腑功能的密切联系。脏象学说和病机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人体的各种组织器官无不是五脏六腑功能的反映,并且相互协调,密切联系,共同维持人体的勃勃生机。眼虽为类丸,却为人体至宝,其视觉和转动功能的维持也有赖于脏腑功能活动的正常。同样,对内眼来说,各组织形态独特,结构精巧娇弱,且为高度专一分化的组织,各组织在生理病理上,也一定与一脏一腑或多脏多腑发生联系。由于古代科技落后导致临床四诊诊疗内眼疾病的局限性,并且从临床指导价值考虑都不可能系统形成内眼各组织的脏腑配属,仅提出一点肤浅的认识。内眼脏腑配属学说佐证肝窍目学说的正确性。“肝开窍于目”学说是中医眼科的另一重要学说,现代医家研究该理论内在机理的结果,为肝窍目学说的正确性提供出较科学的客观依据和现代病理学基础。内眼脏腑配属学说将眼内大部分组织配属于肝,在生理上指明肝木功能正常与眼内组织正常功能的保持有重要关系,在病理情况下,肝木失调常引起眼内病变,无疑从解剖方面说明肝窍目学说的科学性。内眼脏腑配属学说的思考与问题内眼脏腑配属学说的创立,是在西医解剖知识和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推演出的理论;另一方面又是在临床经验基础上的一种假设总结。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因而是正确的。但由于受研究思路,研究手段和条件的限制,内眼脏腑配属的现代研究还未展开,缺乏特异性。如何进一步的从生理和病理做出证实,更深层次的阐明内在机理是亟待解的问题。例如从眼内经络分布、络属进行研究,甚至可采用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等先进的手段和方法,多学科协同研究,阐明其内在的科学性,促进中医眼科理论的发展。同时,利用该学说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时,须重视眼局部组织病变的相对独立性,避免过分强调眼内组织与脏腑的联系,应重视局部治疗(包括药物和手术) 。另外,应结合肝窍目学说,玄府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临证时灵活变化,不可拘泥。
急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 多发于春秋季,是由病毒引起的急性结膜炎症。为很强季节性传染病,可造成广泛流行,它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染,往往通过接触病人眼分泌物或与红眼病人握手或用脏手揉眼睛瞪被传染。传染性极强,往往造成广泛流行,预防工作非常重要。最常见是病毒感染引起,腺病毒可引起流行性角膜结膜炎(常为血清型腺病毒8,19,37和5型)和咽结膜热(常为血清型腺病毒3,4和7型-参见第162节腺病毒)。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暴发是由肠道病毒70型引起。约经5~12天的潜伏期后出现症状,症状以刺痛、灼热,有水样分泌物,睑与穹隆部充血水肿,球结核见点片状出血特征,同时伴有流泪、异物感。常双眼出现症状,而通常一眼先开始。角膜可因细小白点混浊而影响视力,严重者视力下降明显。或引起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一般在感染细菌1~2天内开始发病,轻症病例持续1周,重症病例达3周。常分为细菌性结膜炎和病毒性结膜炎。细菌性结膜炎:以结膜充血明显,并伴有脓性分泌物为特征,同时有异物感,烧灼刺痛,轻度畏光等症状,但视力不受影响。分泌物可带血色,睑结膜上可见灰白色膜,此膜能用棉签擦掉,但易再生。病毒性结膜炎:以结膜充血水肿、有出血点,并伴有水样或黏性分泌物为特征,同时伴有流泪、异物感。角膜可因细小白点混浊而影响视力,或引起同侧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虽然病毒性结膜炎可采用培养方法,但需应用特殊的组织培养设备以使病毒生长。一旦发病要积极治疗,要求及时、彻底、坚持。一经发现,立即治疗,不要中断,症状完全消失后仍要继续治疗1周时间,以防复发。治疗可冲洗眼睛,在患眼分泌物较多时,宜用适当的冲洗剂如生理盐水或2%硼酸水冲洗结膜囊,每日2~3次,并用消毒棉签擦净睑缘。也可对患眼点眼药水或涂眼药膏。如为细菌性感染,可根据检查出的菌种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眼药水滴眼,根据病情轻重,每2~3小时或每小时点眼药1次,常用眼药水有10%~20 %磺胺醋酰钠、0.3%氟哌酸、0.25%氯霉素眼药水等,睡前可涂抗生素眼膏,如环丙沙星、金霉素或四环素眼药膏,每次点药前需将分泌物擦洗干净,以提高疗效。对混合病毒感染的结膜炎,除应用以上药物治疗外,还可用抗病毒眼药水,如为腺病毒可用0.1%羟苄唑眼药水、0.1%肽丁胺乳剂,如为小病毒可用0.1%疱疹净、0.1%无环鸟苷眼药水等,每日2~3次,必要时还可应用干扰素等。有条件时可进行细菌培养,并作药敏试验,以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针对急性病毒性结膜炎治疗,以预防感染及对症治疗为主,α-干扰素肌注5日抗病毒,维生素B1、C辅助治疗,治疗效果来说单纯抗病毒治疗部分有效,但多数患者治疗是无效的。采用中医中药治疗效果明显。中医历代眼科称此病为天行赤眼。又名天行赤热、天行暴赤,多于夏秋之季发病。本病白睛暴发红赤,眵多粘结,常累及双眼,能迅速传染并引起广泛流行。从病因病机上认为为外感疫疠之气所致,或兼肺胃积热,内外合邪交攻于目而发。临床表现为发病迅速,患眼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成点成片,涩痒交作,怕热羞明,眵多胶结,多双眼或先后发病。诊断依据白睛红赤,或见白睛溢血呈点、呈片,胞睑红肿,黑睛可见星翳。耳前或颌下可扪及肿核。眼部沙涩,灼痛,畏光流泪,甚者热泪如汤,或眵清稀。具有起病迅速,进展变化较快,易形成接触范围人群流行。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根据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往往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此传染性眼病属中医温病范畴,本病因多为温疫时邪,以热、毒、瘀为主要病理特点。笔者在临床中以银翘散化裁治疗本病均取得显效,结合急救快车2@:X t?Q温病理论再次温习,在辨证论治理论指导下分3期辨治总结如下。1期 初感疠气 表现:病初起,眼局部症状俱悉,热邪在卫分,常见发热、头痛、咽痛、纳差、口渴、身热、汗出 ;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此期极短,或不出现,起病即见里热急救快车"Oa --------------------------------------------------------------------------------zT#KS G0HS证。证候分析:因患者内热不重,外邪初感,故局部之病变较明显。治法以疏风散邪,疏利透达,兼以清热为主。方药选疏风散热饮子加减。方中用防风、羌活、牛蒡子、薄荷以疏风散邪;连翘、栀子、甘草以清热解毒;因疫毒壅滞脉络者,用大黄、赤芍、川芎以凉血活血。 2 期 肺胃积热,疫毒化热 表现:患眼灼热疼痛,胞睑红肿,白睛赤丝鲜红满布,眵泪粘稠,兼有头痛烦躁,或便秘溲赤,苔黄脉数。证候分析:因患者肺胃素有积热,复感疫疠之气,内外合邪,阳热郁结,邪无出路。遵循"客邪贵乎早逐"、"邪不去则病不愈",故局部症状较重,胞睑红肿,白睛赤丝鲜红满布,眵泪粘稠等。头痛、烦躁、便秘溲赤、脉数苔黄等全身症,皆为里热实证的表现。治法以清热泻火,解毒散邪为主。方药选泻肺饮加减。方中用百部、款冬花、桑白皮清肺热,地龙、黄芩、胆南星、蝉蜕清肝解毒,柴胡疏散邪气。3期 疫热伤络,阴虚火旺 表现:眼部症状除同上述外,尚见白睛或睑内有点状或片状之溢血。治法以清热凉血,滋阴散邪为主。方药六味地黄汤及犀角地黄汤,达到津血同补,痰瘀同治的目的。方中用熟地、山药、芋肉治则加、泽泻、茯苓、牡丹皮。可加地黄、紫草解毒驱邪。总之,温疫邪毒入侵,极易化热化火,邪毒滞留经络,热灼津液成痰,邪毒客于血脉肌肤,气血凝滞形成瘀。痰热互结,积于少阳经络,发为痰核(故见浅表淋巴结肿大)。温病后期因邪热久羁,烁动真阴,出现虚烦症。根据不同阶段的表现特点,辨证应注意到病邪与正气的关系。如感邪轻而正气强,则发病轻而易愈,否则病情较重。若日久不愈,每易并发黑睛星翳。治疗时,紧扣病机,以疗效明显的清热解毒,疏散疫疠毒邪为要,解除痛苦明显。治疗期间禁忌热敷和遮盖患眼,以免加重病情发展。
宋艳敏 (710001)中国陕西西安市,西安市中医医院Classify the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ased on features of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Song Yan-min1, Lv Pei-Lin21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TCM hospital of Xi`an, Xi`an 710001,Shanxi Province, China;2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Xi`an,Xi`an 710002,Shanxi Province, ,China.Correspondence to: Lv Pei-Lin.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the First hospital of Xi`an,Xi`an 710002,Shanxi Province, ,China. Email:apeiyixue@sina.com Received: 2010-05-13 Accepted: 2010-06-10AbstractAIM: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assify to the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BRVO) based on features of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METHODS:Study 1450 affected eyes in the patients with BRVO , all patients correspond to the diagnosis criteria for BRVO judged by color photograph and FFA examination. 56 affected eyes wit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point at the intersection which focused on the inferior retina vein according to FFA images enrolled, We classified these affected eye as a special type of BRVO.The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nperfusion areas, neovascularization and the size of hemorrhage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RESULTS:The data showed that 56 eyes accounting for 3.9% of the total number of eyes, in which retinal arteriovenous cross and intersection at two lever in retinal vein 29 eyes, at three lever in retinal intersection 18 eyes, above three lever in retinal intersection 9 eyes. 42 cases of 56 eyes on FFA showed that there is a small zone of low fluorescence without perfusion, and the same time 16 cases had neovascularization and hyperfluorescence, and no vitreous hemorrhage, proliferative retinopathy and traction retinal detachment and other complications.CONCLUSION: The affected occlusion point which focused on the inferior retina intersection determined by FFA is not similar to that of patient with BRV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light retinal damage, small bleeding areas, and small area with nonperfusion and low neovascularazitions on FFA.The further classification may be help for the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herapty of BRVO.KEYWORDS: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FFA;diagnosisSong Yan-min, Lv Pei-Lin.Classify the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based on features of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Int J Ophthalmal (Guoji Yanke Zazhi)2010;10(7):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进一步分型的必要性。方法:回顾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1450例BRVO患者,依荧光眼底像确定患者阻塞点位于动静脉交叉处2-3级以上56例56只眼,对其视网膜无灌注区大小,新生血管等情况进行观察。结果:56只眼占BRVO总眼数的3.9%,其中视网膜2级动静脉交叉阻塞29只眼,3级动静脉交叉阻塞18只眼,3级以上动静脉交叉阻塞9只眼。荧光视网膜像显示56只眼中42只眼存在阻塞所属区域小片无灌注区低荧光,16例并发有新生血管性高荧光,未见玻璃体积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及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结论:临床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处2-3级以上BRVO者有别于常见的BRVO,其视网膜损害范围轻,出血范围小,程度轻,且无灌注区面积小,发生新生血管密度低,此类患者有必要单独列出,BRVO值得进一步分型,以促进临床的诊治。关键词: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诊断 0引言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占视网膜静脉阻塞中的较大比例,是临床常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之一,依据阻塞的程度分为缺血型和非缺血型两型,临床预后不同。为进一步深入探讨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的眼底表现,对多样本BRVO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像进行临床分析,探讨不同分支视网膜静脉阻塞的特点,并提出进一步分型的必要性,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a,mo,wk,d,h,min,s1.1对象 接受FFA检查的资料完整BRVO患者1450例,复查者以最后一次荧光像为判定依据。对FFA检查确定阻塞点位于动静脉交叉压处2-3级及以上56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31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35岁,均为单眼发病,病史1wk至36mo。临床表现眼前固定黑影或遮挡32例,占57%,视力轻微模糊者24例,占43%。有戴镜史者7例,占12.5%。1.2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检查记录中心视力,均行眼底照相和FFA检查。FFA检查采用德国海德堡HRT2眼底造影机,复方托品酰胺充分散大瞳孔,肘静脉快速注入20%荧光素钠 3ml(药准字103255,广州明兴,规格3ml:0.6g),同时开启计时器并连续拍摄记录眼底血管循环全过程,荧光像可清晰显示出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点和阻塞范围、阻塞程度,造影中后期病灶区荧光渗漏情况。依据FFA像判断阻塞部位,视网膜无灌注区大小,新生血管有无等。2 结果2.1 中心视力与阻塞关系 1450例BRVO患者中视网膜2-3级及以上BRVO56例56只眼,占BRVO总人数的3.9%。黄斑中心区小分支静脉阻塞存在中心视力损害,占14例,颞侧上下血管弓内小分支阻塞者视力遮挡,占18例,颞侧上下血管弓外小分支阻塞者无中心视力变化,占11例,鼻侧小静脉血管分支阻塞亦未见视力障碍,占13例。2.2 眼底照相和FFA特征 56只眼眼底表现为后极部视网膜界限清楚的暗红色火焰状出血斑,或者小片、线状不易觉察的视网膜浅层出血,范围小,约1-5PD。FFA显示视网膜1 级动静脉交叉处血管未见阻塞,可见切迹或动静脉压迫改变,视网膜2级动静脉交叉阻塞29只眼,视网膜3级动静脉交叉阻塞18只眼,视网膜3级以上动静脉交叉阻塞9只眼。阻塞区域性或局限性边界清晰的出血遮蔽荧光,断层扫描出血隆起度不超过1DD,56只眼中42只眼存在小片无灌注区低荧光,后期像可见遮蔽荧光区边缘不规则的强荧光斑,16只眼同时检出边界不清新生血管性高荧光,未见玻璃体积血,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发生。3讨论视网膜静脉阻塞致盲率为15.9%,低视力为23.1%。BRVO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发病率及平均发病年龄均高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以颞上支阻塞最常见,鼻侧支阻塞少见。动静脉交叉处、动脉壁增厚对静脉的压迫为最常见原因,硬化的小动脉压迫共同鞘膜内的视网膜静脉,使静脉内的血流形成湍流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进而引起血栓形成,导致血管阻塞[1],多见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老年人。有报告新生血管形成的危险因素是大片无灌注区形成,视网膜动脉灌注不良等,新生血管的发生率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37.9%[2],并引起玻璃体出血。如果黄斑区受累,可引起黄斑出血和水肿,中央视力下降,鼻侧支阻塞一般不影响视力,而黄斑一小分支阻塞,也无例外地严重影响视力。随着二甲医院检查设备的普及,FFA已成为眼底病诊断不可缺少的检查方法,该检查可观察到毛细血管水平及其管壁通透性,血管内血液流动状况等,且超大广角图像记录,具有快速的检测周边视网膜血管形态的优势,不但提高了眼底病的诊断率,减少了漏诊和误诊,为疾病的发病和转化机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FFA对BRVO的治疗和预后判断有重要指导作用[3]。既往的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往往是视网膜1级动静脉交叉处的阻塞,将更低级别的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处阻塞也包括在内,混为一类,导致临床观察标准的认识较模糊,为临床BRVO治疗结果的评价带来困惑。我们报道视网膜动静脉2-3级及以上阻塞患者56例,此类BRVO具有阻塞引起的视网膜损害范围小,程度轻,FFA上视网膜无灌注区面积小,已发生新生血管者密度低,范围小,预后好的特点。临床上这类患者并非罕见,借助于FFA检查,能全面认识不同级别动静脉交叉阻塞引起的BRVO,因此有必要进一步细分不同级别的分支阻塞,此认识有利于临床的深入观察和治疗研究,值得探讨。临床上视网膜静脉阻塞一般分为中央、半侧和分支三型,由于黄斑受损者中心视力改变明显,又将黄斑分支静脉阻塞单列,以示其重要性,分支阻塞者依据1级视网膜动静脉交叉处位置分为视网膜颞上、颞下、鼻上、鼻下分支阻塞。在动物实验上采用光动力法阻塞猫视网膜3支主干静脉建立可建立模拟人类标准的模型[4],用于基础的研究。但临床上各种BRVO各分支静脉阻塞位置的临床表现各异,阻塞引起的病灶范围和程度差异较大,因而预后也不同。国内张惠蓉[5]认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分型尚无统一的标准,治疗仍未有突破。廖菊生[6]提出视网膜上下血管弓内微小静脉阻塞的概念。严密等[7]认为在该病的诊断治疗上存在大量的争议和误区。为更好把握疾病的病情程度和特点,有必要对此类患者诊断分型加深认识,提示纳入病例的统一和规范以及评价标准科学化是今后临床研究和观察的重点,有益的探索和必要的争议都将有助于接近事实的真相,得出更加切合实际的认识和结论,以促进诊疗水平。参考文献1 Parodi MB, Bandello F.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Ophthalmologica.2009,223:298-305.2 Zhao J, Sastry SM, Sperduto RD, Chew EY, Remaley NA. Arteriovenous crossing patterns in 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 The Eye Disease Case-Control Study Group. Ophthalmol .1993,100: 423-428.3王润生,吕沛霖.激光光凝治疗非典型缺血型视网膜静脉阻塞178例.国际眼科杂志,2005,5(3):493-494.4司冰心,张卯年,黄厚斌,陈兵.猫眼视网膜静脉阻塞模型的建立.国际眼科杂志,2007,7(4): 987-989.5 张惠蓉.近10年眼底病临床和基础研究回眸与展望.中华眼科杂志.2000,36(3):197-200.6 廖菊生.正确认识视网膜静脉阻塞的几个问题.中华眼底病杂志.2002,18(1):3-5.7严密,廖菊生.视网膜静脉阻塞认识和治疗方法的争议.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3):155-158.
宋艳敏 西安市中医医院眼科(西安 710001)摘要 目的: 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对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治疗的疗效。方法:非缺血性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86例,其中治疗组47例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地黄、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等)治疗,2次/d,每疗程为12d,连续服用2个疗程,对照组39例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2粒/次,3次/d,治疗24d。结果: 治疗组显效13眼,有效29眼, 无效5眼,总有效率89.4%;对照组显效7例,有效17例,无效15眼,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加味桃红四物汤是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有效治疗药物,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是临床上常见视网膜血管疾病,其发病因素多,病理变化复杂。近年来临床中成药制剂取得较多成果,对其治疗争议较多。加味桃红四物汤是省中医眼科继承导师屈进学主任医师临症常用四大主方之一,能发挥传统眼科中医药治疗优势,现将跟师以来,采用该方为主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临床情况,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患者均为我院2007年7月~2009年12月门诊确诊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的患者86例86只眼,发病时间为3~30d,依据临床询问选择原则,口服汤剂者47例47眼为治疗组,选取中成药者39例39眼为对照组。治疗前进行视力、眼压、前节裂隙灯、散瞳眼底检查,眼底检查符合视网膜静脉分支阻塞,表现为局限性、象限性视网膜受累,阻塞静脉支的引流区域静脉扩张、充血、迂曲,视网膜浅层出血、渗出等。对部分视网膜出血浓厚,静脉扩张明显,簇状黄白色渗出者行患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殊检查以排除缺血型。两组均排除高血压、糖尿病不能控制者。治疗方法治疗组患者采用加味桃红四物汤,由地黄,川芎、赤芍各15g,当归、桃仁、红花、莪术、益母草各10g、黄芪、丹参各20g组成。2次/d,每次300ml,连续服用2个疗程,每疗程12d。对照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国药准字Z20030017),3粒/次,3次/d,共24d。治疗结束时复查视力,检查眼底,并记录眼底静脉血管迂曲、视网膜出血及出血斑块大小,黄斑水肿情况。疗效标准疗效评定参照张惠蓉[1]提出标准。显效:视力恢复至发病前,眼底出血基本吸收,黄斑水肿消失;有效:自觉症状明显改善,或视力较治疗前提高2行以上,眼底病变明显好转,视网膜出血范围及出血斑明显缩小;无效:视力继续恶化,眼底情况无改善。治疗结果 两组在治疗观察中均未出现药物副作用,未发现眼压增高、眼底及虹膜新生血管及继发性青光眼。所有患者在治疗结果观察期内,治疗组47眼,显效13眼,有效29眼,无效5眼,总有效率89.4%。对照组39眼,显效7例,有效17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61.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统计学上显著性差异(P<0.01),说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讨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与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血液高粘度及血流动力学等有关[2]。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的危险因素是无灌注区形成,并与无灌注区面积成正比[3],新生血管发生率为37.9%[4],常引起玻璃体出血导致失明。目前西医治疗观点包括激光及手术,认为无有效药物治疗。严密等[5]认为在该病的诊断治疗上存在大量的争议和误区,与自然病程相比,目前仍没有任何安全有效治疗的方法,有益的探索和必要的争议都将有助于得出更加切合实际的认识和结论。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预后较好,在国内活血化瘀药物早期治疗原则受到推崇,如云南白药、复方血栓通胶、和血明目片等临床使用普遍,以促进恢复,是临床治疗血管性疾病的安全有效药物。从中西医眼科结合来说,全身药物治疗不足或不当是导致患者盲残发生的原因,临床上真正的按照中医眼科辨证论治,分期论治却得不到大多数眼科同仁的认可。我们对两组非缺血型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患者治疗效果观察,加味桃红四物汤治疗组有效率89.4%,对照组有效率为61.5%,传统汤剂在治疗后患者视力和眼底改善改善上优于复方血栓通胶囊,能促进早期血栓的溶解,改善视网膜动静脉灌注不良,加快视网膜出血、渗出的吸收,防止病变的转变以及中晚期并发症的发生。桃红四物汤始于见《医宗金鉴》,由四物汤加味桃仁、红花而成,具有养血活血功效,应用于临床各科[6 7]。加味桃红四物汤增加活血益气中药,方中重用黄芪以补气于活血,配合丹参、益母草活血之品,并佐以破血逐瘀的莪术,配伍力宏而专,以达到活血化瘀,疏肝益气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桃红四物汤具缩短凝血时间、促进血块溶解、增加凝血酶、促进纤溶、抗血栓、增加血管血液流量、抑制血小板集聚、降低血黏度、提高缺氧耐受力等作用。对照组采用复方血栓通胶囊,主要由三七、黄芪、丹参、玄参组成的纯中药制剂,保持了中药的有效成份,具有益血养阴、活血化瘀以改善微循环的功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药物。眼底瘀血渗出征象结合内眼结构的脏腑配属分析,该病属血瘀证,本为虚,标为瘀,由劳倦内伤,脏腑失调,脉道瘀滞所致,治疗上宜行气益气、活血化瘀为主,加味桃红四物汤明显符合中医眼科的病症用药原则。在使用中药药物的数量和药效上加味桃红四物汤明显重于中成药,避免病重药轻之虞。值得注意的是,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是有创性检查,在患者追踪治疗中采用该检查手段受到限制,因而本临床观察不能从血循环病理角度更多的给予细节上的疗效评价。在临症应用加味桃红四物汤时,必须掌握和洞悉反映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全貌[8],依照经验确定血管的阻塞程度,静脉血液回流受阻状态,全身和局部辨证结合,依此指导用药,避免误治及不良反应的发生,以获较高的治疗效果。总之,加味桃红四物汤是中医眼科的宝贵遗产,依据屈进学主任医师多年临床经验,适用于非缺血性和过渡性视网膜静脉阻塞病例,是较其他中成药或提取有效成分制剂更具疗效优势。参考文献[1] 张惠蓉.掌握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规律提高其治疗水平[J].中华眼底病杂志.1998,14(1):1-3.[2 ]张惠蓉,夏英杰.407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致病危险因素和视力预后[J].中华眼科杂志,1991,27:271-273.[3] Parodi MB, Bandello F.Branch retinal vein occlusion:classification and treatment[J].Ophthalmologica.2009,223:298-305.[4] Hayreh SS,Rojas P, Podhajsky P,etal. Ocular neovascularization with retinal vascular occlusion, incidence of ocular neovascularization with the retinal occlusion[J].Ophthalmology,1983,90:488-506.[5]严密,廖菊生.视网膜静脉阻塞认识和治疗方法的争议[J].中华眼底病杂志.2007,23(3):155-158.[6]晏莉.桃红四物汤治疗黄褐斑100例[J].陕西中医.2006,17(4):231-232.[7] 张存明.桃红四物汤在眼科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 . 北京中医.1993,21(4):263-264.[8] 张惠蓉.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荧光血管造影检查及其对预后的意义[J].中华眼科杂志,1998,21:102-103.
摘要 目的:观察注射用清开灵穴位注射治疗慢性病毒性角膜炎临床价值。方法: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临床慢性病毒性角膜炎患者82例124眼,进行治疗前后的眼部症状、裂隙灯角膜染色、中心视力指标的观察。穴位选择太阳,曲池,攒竹,风池,足三里穴。为避免局部反复注射引起的软组织损伤,上述四穴每日两穴位药物注射,交替使用,每次每穴药物注射剂量1ml,7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再行下一疗程,共治疗20天。治疗选择的药物情况:注射用清开灵(冻干)(国药准字Z20030106 200mg )400mg加入生理盐水4ml局部穴位注射。结果:用药治疗一疗程后,眼部症状减轻,中心视力提高统计处理有显著性差异(t= 7.76,p
该病是一种发病急、可累及双眼,视功能损害较重的常见眼病。以视力突然减退,扇形或半侧(以上下水平为主)视野缺损和视盘水肿为临床特征的急性眼病。最早于1879年由Cowers和1924年uhfhoff报告。Hayreh SS等於1971~1975年依据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进行了报告。本病系供养视盘的后睫状动脉循环障碍引起视盘的急性缺血所致,因此而得名。此前命名甚多甚乱,以往也称缺血性视乳头病变、急性缺血性视盘病变、缺血性视乳头炎、动脉硬化性视乳头炎、血管性假性视乳头炎等,俗称眼中风。现逐步统一认识,规范称为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由颞动脉炎所致者称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国外较多见,国内罕见报告。非颞动脉炎所致者称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NAION)。在美国NAION发生率为1.02:10000~1:15000,国内徐亮等首次报告国人每年发病率为1:16000。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人群体质、饮食习惯差异,加之眼科临床医生对其认识不足,实际发生率可能更高。尽管NAION 的病因还不是很清楚,但一些全身与局部因素在发病机制上与NAION的发生密切相关,对相关因素的深入研究有利于增加对病因的了解及治疗方案的选择。随着对NAION临床认识和研究的加深,及早诊断和治疗,能显著降低本病的致盲致残率。临床表现为:1.发病年龄:国外以老年患者居多,平均60岁或更高,近年国外有年龄低于50岁患者的报告。国人以40~82岁居多,平均49岁或53岁,35岁以下者很少。性别差异不大。2.多双眼受累,但常间隔数周到数年。国外有研究认为另眼5年内14%发病,作者观察到对侧眼无视杯者3年内发病占48%。3.发病较快,多在晨起发生,初为上方,下方或区域性暗影,数时或数日暗影扩大至眼前弥漫性模糊,中心视力下降。发病初期,几乎一半以上患者视力超过0.6,国内统计报告51%~61%患者中心视力在0.2以上,有23%患者人群视力0.1以下,部分视力低下甚至指数或光感。4.视盘水肿,可呈视盘整个水肿或区域性水肿,也可初为区域性、数小时到数日后成全视盘水肿;起初视盘水肿高起<1D,数日可隆起2~3D,视盘色泽基底淡或上方、下方、及区域性相对色淡。视盘边缘可有放射性条状、线状出血。视盘水肿消退后其色泽区域性或全部变淡,部分呈白色萎缩性改变。5.部分患者发病前或发病时伴患侧头额或眉弓部闷胀不适,但无眼球转动痛。大部分患者则无任何不适感。6国外研究认为自然病程从发病到病情稳定需6个月,水肿消退平均在7.9周。 通过认真的跟师学习,从西医诊断上系统全面的诊断该病,为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础,避免误诊等发生。治疗关键——迅速消退视乳头水肿。由于缺血而引起缺血区及临近组织水肿,非缺血区的视神经纤维因水肿而发生功能性障碍时,即可出现视功能损害,如损害因素及时缓解或去除水肿,则视神功能恢复,其中心视力和视野损害具有可恢复性;如损害持续,进而导致RNFL缺损,则视野缺损为不可逆性。大部分缺血区神经纤维变性、坏死呈不可逆性,而没有完全坏死的部分缺血区神经纤维因水肿而失去功能,如水肿迅速消退,尚有部分神经纤维不同程度的恢复视功能,临床上部分患者由缺血区的绝对视野缺损变为相对缺损也说明了此点。因此,根据不同病情对患者的持续治疗和随访观察是必要的。(1)糖皮质(类固醇)激素。优点:糖皮质激素对于减轻水肿有明显效果,而且对内皮素-1的表达有抑制作用。缺点:NAION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原发性疾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激素的大剂量、长期使用会加重患者的原发病,反而不利于NAION水肿的恢复。我们提倡早期短期应用。(2)扩血管药物 优点:改善循环,缺点:由于视乳头狭窄的生理结构,NAION水肿期使用,患者的视盘会由于血管的扩张处于一种拥挤状态,导致轴浆运输受阻而发生进一步的水肿,造成病情恶化,建议水肿期慎用。(3)脱水剂 优点:提高血管内胶体渗透压,脱水、利尿、降低颅内压,加快水肿的吸收和消退 缺点:临床使用中发现,用药期间部分病人水肿有加重趋势,同时对于肾功能具有副作用,如血液粘稠度高者肾功异常者勿用。 (4)改善细胞能量代谢类药物—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优点:增强细胞对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利用, 使葡萄糖的无氧代谢转向有氧代谢, 促使能量物质ATP的合成增加,同时促进和改善血流, 有利于神经功能恢复,在NAION水肿期应用效果明显.缺点:价格昂贵,部分患者无法承受。(5)高压氧舱 是辅助治疗手段,对加快水肿吸收有积极的作用。 (6)视神经鞘减压术 实践证明效果不佳,亦很少应用。(7)植物神经调节剂 复方樟柳碱可加速恢复缺血区血管活性物质的正常水平。但在水肿期或水肿消退期何时应用疗效较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8)降眼压药物 对预防发病有积极作用。(9)神经恢复剂的应用 常用的有:.胞二磷胆碱, 脑蛋白水解物,神经节甘酯,三磷酸胞苷二钠,神经生长因子等,在视乳头水肿基本消退后应用为最佳时机。(10)其他疗法。NAION的发生,与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以及血流动力学、局部解剖(小视盘、视杯狭窄) 、高血黏度、眼灌注压较低等生理、病理状态关系密切。对于这一多因素疾病,单纯使用某一种或某几种药物往往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疗效,根据患者自身病情特点,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调整血糖、血压、血脂;载氧、高压氧改善血流变切变率,采用地平类药物等方法是获得更好疗效的基础。因此在局部治疗的同时进行全身基础治疗,通过药物改善全身异常血流变后NAION患者中心视力恢复显著。这些西医治疗方法需要结合中医整体观念,而且在该病的治疗中也体现出全面的系统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可见该病的治疗在医理上是密切联系的,作为眼局部,是全身整体的一个缩影,这些无不体现中医的认识思维和辨证论治的观点。
视神经萎缩不是一个疾病的名称,而是指任何疾病引起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和其轴突发生病变,致使视神经全部变细的一种形成学改变,为病理学通用的名词,一般发生于视网膜至外侧膝状体之间的神经节细胞轴突变性。视神经萎缩是视神经病损的最终结果。表现为视神经纤维的变性和消失,传导功能障碍,出现视野变化,视力减退并丧失。一般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针灸主要治疗原发性和炎症引起的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神经萎缩在中医上称“青盲”。视神经萎缩多由视瞻昏渺、高风内障等瞳神疾病日久失治演变而成。以眼外观端好,而眼神呆滞,视力逐渐下降,终致失明为主要表现的内障类疾病。病因及危险因素 临床上根据其发病情况将其分为下述二大类:1.原发性视神经萎缩某些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视神经损伤者为原发性或单纯性视神经萎缩。2.继发性视神经萎缩其中包括炎性、变性或遗传性三类。主要包括视乳头炎或视网膜炎后的上行性萎缩。球后病变的下行性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缺氧性视乳头水肿,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等变性萎缩,以及遗传性视神经萎缩。症状表现 症状主要是视力减退,严重者可完全失明,视野缩小或有中心暗点,并有色觉障碍。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呈苍白色,其境界和筛板的小孔清晰,视网膜血管变细,毛细血管消失。继发性视神经萎缩,视乳头呈灰白色、蜡黄色或淡红色,境界模糊,生理凹陷消失,筛板孔不清晰,视网膜血管变细,有时动脉伴有白鞘。中医病因:1、肝气郁结,玄府闭塞 肝为怒伤,则气机郁滞。五脏六腑之精上注于目,有赖肝之疏泄,肝气郁结,脉道阻闭,津精不能上荣于目,目失濡养而为青盲。2、肝肾阴亏,清血不足 肝藏血,目得血而通用视;肾藏精,精血充沛则目能视万物。肝属木,肾属水,水能生木,故有已癸同源。若素体弱,或房劳不节,可致肝肾阴亏,清血不足,而致神光无根,目无所见。3、气血两虚,目无所养 多见于重病久耗精血,或外伤气血,或手术后创伤尚未复原,而致气血两虚,目无所养,而成青盲。4、肾阳不足,神光衰废 神光乃目中自然视物之精华,神光源于命门,通于胆,发于心。若因禀赋薄弱,素体阳虚,或久病不愈,伤及肾阳,致肾中命门真火衰微,不能温煦脏腑,致神光衰废,目盲而不见。治疗:具体依据辨证论治,多结合病机施治。其中,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者往往病因不明,但常与脏腑经络失调有关,通过调理,部分病人的视功能很快得到恢复。总的看来,不管是哪种原因引起的视神经萎缩,其根本都在于脾肾阳虚,精微不化,肝肾两亏及精血虚少。所以,对于视神经萎缩的治疗,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让患者气血充盛,润养神经,使死亡之神经纤维得以再生,濒临死亡之神经节细胞得以苏醒,就完全吸以达到治愈的目的。在具体用药方面,先用益气药使气血充盛,润养神经。然后再针对病因适当配用通络开窍药物。治疗手法上再配合针灸、按摩、西药综合治疗,一般能收到满意疗效。如果视神经已经开始萎缩,要使之痊愈是难之又难。但是只要能针对病因进行治疗,使其残余的神经纤维恢复或维持其功能是完全可能的。因此,使患者建立起足够的信心坚持治疗就显得非常重要。
虹膜睫状体炎是一种特别累及中青年人群葡萄膜的常见疾病,约占葡萄膜炎总数的一半以上,可表现为急性、慢性、肉芽肿性和非肉芽肿性炎症。与免疫、感染等因素密切相关,是引起劳动力人群的主要致盲原因。虹膜睫状体炎按病因可分为:第一类仅出现急性前葡萄膜炎,此类患者多呈HLA-B27抗原阳性,并且多合并有强直性脊椎炎、牛皮癣性关节炎、Reiter综合征和炎症性肠道疾病;第二类为慢性前葡萄膜炎,如Fuchs综合征、儿童白色葡萄膜炎;第三类是既可出现急性验证又可出现慢性炎症,幼年型慢性关节炎、结核、梅毒等均可引起此类炎症。虹膜睫状体炎的诊断: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可做出诊断,由于多种全身性疾病都可引起或伴发此种葡萄膜炎症,确定病因和伴随对指导治疗、判断预后有重要的价值。因此对急性前葡萄膜炎应详细询问病史,特别是要询问骶髂有关节疼痛、关节红肿、尿道炎、消化道异常、呼吸系统异常、牛皮癣、皮肤病变等,以确定是否伴有强直性脊椎炎、Reiter综合症、炎症性肠道疾病、癣性关节炎、结合、梅毒等疾病。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血沉、HLA-B27抗原分型等,对怀疑病原体感染所致者,进行相应的病原学检查,类风湿引资检查对葡萄膜炎诊断一般无临床价值。预防性治疗以及早期发现并积极处理并发症,是成功保持视力的关键所在。虹膜睫状体炎中医称为瞳神症,辨症治疗效果较好,可采用中西医结合。分以下四型治疗:(1)肝经风热:眼痛、头痛、畏光流泪,抱轮红赤,睫状压痛,角膜后壁沉着物,房水混浊,或口干,舌红苔薄,脉弦数。治法:疏肝散风清热。方药:见匐行性角膜炎。患眼赤痛甚,选加生地、丹皮、丹参、茺蔚子。(2)肝胆火炽:瞳神甚小,珠痛拒按,痛连眉梭,房水混浊,兼口苦咽干;烦躁易怒,舌虹苔黄,脉弦数。治法:清泻肝胆。方药:见单疱病毒性角膜炎。 可加丹皮、赤芍等。(3)风湿夹热:眼部症状加头重胸闷,肢节酸痛,舌苔黄腻,脉弦数或濡数。治法:祛风除湿清热。方药:防风、蔓荆子、前胡、羌活、白芷、防已、黄连各10克,黄柏、知母、黄芩、栀于各12克,生地15克,寒水石45克,生甘草6克。(4)虚火上炎:病之后期巳成慢性,红赤较轻或不红而时痛,瞳神干缺,眼内干涩不舒,兼见虚烦不眠,手足心热,舌燥咽干,舌质红,脉细数。治法:滋阴降火,清肝明目。方药:知母、黄柏、山萸肉、泽泻、山药、茯苓各12克,熟地20克,丹皮10克,丹参20克,决明子15克。由于瞳神结构复杂,经古今不少医家的实践证明,其生理病理不仅与肝、脾胃、肾有关,与其他脏腑也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故瞳神疾病中的虹膜睫状体炎应根据不同阶段的表现特点,辨证应注意到病邪与正气的关系。如感邪轻而正气强,则发病轻而易愈,否则病情较重。若日久不愈,每易发生并发症。治疗时,紧扣病机,以疗效明显的清热解毒,疏散疫疠毒邪为要,解除痛苦明显,恢复期应滋阴降火,清肝明目。总之,眼睛是以脏腑经络为内在联系的有机整体的一部分,中医眼病治疗从不见血止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治病求本,辨证施治,与西医的对症治疗相比有着很多的优势,对该疾病的防治具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