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诊信息 1. 黄玉红教授门诊时间和地点: 时间:每周一周三周四周五全天出诊 地点:门诊1号楼6楼C区24诊室 2. 挂号途径及说明 1)通过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提前下载我院官方APP,选择和平院区,特殊提醒这种挂号方式不能用医保卡,但是面诊前可以在自助机上办理自助转医保) 2)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号楼6楼门诊挂号处挂号(想用医保卡就诊的,最好挂号处窗口预约) 3)预约挂号提前一周放号,实在预约不到预约号的患者,或者是复诊的患者,可以直接在教授出诊时到诊室申请加号(加号时要出示登记号或者是绿色就诊卡),但要排到预约号之后,请耐心等待叫号后就诊。 4)就诊必需实名制,不能用自己的身份证信息给家属挂号,微信公众号挂号可以绑定不同就诊人的就诊卡。 5)为保证就诊质量,请大家一定要按顺序等待叫号,只要是挂到号的,保证会当天看诊,教授中午可以少休息,晚上可以晚下班,直到看完为止。 二、就诊需要携带的材料: 1)患者本人的身份证、绿色就医卡、医保卡(想用医保卡的必须携带)。 2)病历本(复诊时携带同一个病历本即可,可以连续记录诊治经过,不用拿一本新病历) 3)在外院就诊过的患者,就诊时请携带在外院的病历资料,包括化验单和各种检查报告单。 三、几点特殊说明: 1)炎症性肠病是一种复杂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我院有多学科团队的合作,预约肠镜时可以申请让团队的内镜医生做,病理也可以送给团队的病理医生看。精准的诊断是取得好的治疗效果的前提。 2)对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我院有动力检测系统,可以做食道测压和24小时阻抗pH监测,进一步明确难治的原因:a是否为食管裂孔疝或者贲门失弛缓导致的相关症状;b是否存在食管高敏感或者功能性疾病;c是否存在病理反流,同时可以明确反流物是液体还是气体,是酸反流、弱酸反流、无酸反流。 根据不同的检查结果,更精细的指导临床治疗。 3)对于顽固性便秘,我院可以做结肠传输实验和肛门直肠测压,进一步明确顽固性便秘的原因,指导临床治疗,检查结果提示是排便障碍型便秘的,可以做生物反馈治疗。 4)对于不明原因的呕吐患者,或者是疑诊有糖尿病胃轻瘫的患者,我们院可以做胃电图和胃动力学检测,进一步明确是否胃动力不足或者是糖尿病胃轻瘫导致的呕吐,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5)面诊之后的患者为了方便和教授长期保持联系,可以扫码报到,报到成功之后可以获得三次免费咨询的机会,免费咨询要结束之前可以申请增加免费的次数。 疾病的治疗需要医患共同努力,如有检查结果回报,或者遇到用药、疾病康复等任何问题,都可以留言咨询,一有时间我就会答复您,不过工作时间不能回复网上咨询,所以有时不能及时回复,即便是咨询时间结束了,我看到之后也是能够回复的,希望您能理解,祝早日康复!
一、概述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局限于大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病变多位于直肠和乙状结肠,也可延伸至降结肠,甚至整个结肠。病程漫长,常反复发作。二、病因目前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所致,主要包括环境、遗传、肠道微生态和免疫等因素。其中肠道粘膜免疫系统失衡所导致的炎症过程在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三、临床表现1.腹泻:溃疡性结肠炎的典型表现是反复发作的粘液脓血便,大便次数及血便程度反映病情的轻重,轻度患者仅有腹泻,部分直肠型患者可表现为便秘。2.腹痛:轻度患者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一般有轻度至中度腹痛,多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部分重症患者可以有全腹痛,有疼痛-便意-便后缓解的规律。3.其他消化道症状:里急后重、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4.全身症状:发热、乏力、贫血、低蛋白血症等。5.肠外表现:(1)皮肤粘膜表现: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2)关节损害: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3)眼部病变: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4)肝胆疾病: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胆石症等。(5)血栓栓塞性疾病。四、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1)粪便检查:肉眼可见有血、脓、黏液,急性期镜下可见大量红细胞、白细胞。大便培养无致病菌。(2)血液检查:急性期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轻中度贫血,C反应蛋白升高,血沉增快。(3)免疫学检查:活动期可见IgG、IgM、IgA增高,以IgG增高最为多见。2.肠镜检查(1)轻度溃结:轻度炎症表现为红斑,黏膜充血和血管纹理消失;(2)中度溃结:中度炎症表现为血管形态消失,出血黏附在黏膜表面、糜烂,常伴有粗糙呈颗粒状的外观及黏膜脆性增加(接触性出血);(3)重度溃结:重度炎症表现为黏膜自发性出血及溃疡。3.影像学检查肠腔狭窄时如结肠镜无法通过,可应用钡剂灌肠检查、CT结肠成像检查显示结肠镜检查未及部位,CT应用会更广泛一些,可以看到肠壁增厚,长期反复发作的病例可以看到结肠袋消失,呈铅管样改变。4.粘膜病理检查:(1)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急性、慢性炎症细胞浸润,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即隐窝炎),乃至形成隐窝脓肿;(2)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分支、出芽,排列紊乱,杯状细胞减少等;(3)可见黏膜表面糜烂、浅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五、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是消化系统一种常见的疑难疾病,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内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其他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进行诊断。若诊断存疑,应在一定时间(一般是6个月)后进行内镜及病理组织学复查。1.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需要安排进一步检查;2.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和(或)放射影像学特征者,可临床拟诊;3.如再具备上述黏膜活检和(或)手术切除标本组织病理学特征者,可以确诊;4.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和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暂不确诊UC,应予密切随访。六、病情评估1.临床类型:分为初发型、慢性复发型。2.病情程度:分为轻度(腹泻每天4次以下,便血轻或无)、中度(介于轻重度之间)、重度(腹泻每天6次以上,合并下列之一者:脉搏90次/分以上;体温37.8度以上,血红蛋白低于正常值的75%,血沉超过30mmH2O)。3.病变范围:分为直肠型(E1)、左半结肠型(E2)、广泛结肠型(E3)。4.病情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
有些初发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用过美沙拉嗪后效果很好,大便很快就正常了,自认为好了,就停药了,结果没停几天病情再次反复,长期反复就会导致治疗效果不好,那么如何避免溃疡性结肠炎复发呢?本医生有妙招。 一、药物减量要慢,还要维持治疗 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的首选治疗用药是美沙拉嗪(口服每天4克,灌肠液或者栓剂每晚一次),常规用药2-6个月,大便正常后复查肠镜, 确认溃疡愈合后,美沙拉嗪才可以逐渐缓慢减量(每月减一片),如果美沙拉嗪减到每天4片(进口的每片0.5克)大便还能够正常的话,其他两种药(谷参和益生菌)以及栓剂可以停掉。最低维持剂量美沙拉嗪每天4片(特殊提醒,每个人的最低维持剂量是不一样的,有些人是6片,有些人是3片)。 维持时间推荐至少3-5年,对于个别停药就复发的患者,需要长期终身维持治疗,因为溃疡性结肠炎有终身复发倾向。用药期间每3-6个月化验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CRP(可以尽早发现是否有复发,了解是否有肝肾损害),每2-3年复查肠镜,病情变化随时复查。 二、长期注意饮食,避免过劳 不要到了恢复期,就认为什么都可以吃了,酸的凉的硬的辣的海产品等还是禁忌的,饮食不注意,情绪的变化,过度的劳累,都是可以导致复发的。
1、首先要了解自己是否按医嘱足剂量用了美沙拉嗪(口服每天4克,灌肠液或者栓剂每晚一次),是否注意了饮食和休息。 2、其次需要全面检查评估一下病情,是否确诊为真正的溃疡性结肠炎,为明确是否为克罗恩病、结核、淋巴瘤等,需要复查肠镜,做全腹增强CT和胃镜(明确是否有小肠及上消化道受累),查结核指标(结核抗体、T-SPOT、PPD、肺CT)、肿瘤标志物筛查、各种感染指标(巨细胞病毒、EB病毒、难辨梭菌等)。根据检查结果,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3、重新评估之后,还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而且是中重度溃疡性结肠炎的话,需要转换治疗方案,推荐用生物制剂(类克)、激素、托法替布等。特殊情况不能够用激素或者是生物制剂的,也可以选择用粪菌移植、全肠内营养。
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1、没有按医嘱用药:因为工作忙或者不重视,经常忘记吃药,导致治疗失败。初次除菌治疗失败,再次治疗成功率约70%,所以一定要重视第一次除菌治疗,不要漏服。2、不断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传染性比较强,常常是一人感染全家患病,所以家人要一起检查一同治疗。另外还要分碗分筷,定期消毒,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进餐,避免传染和复发。3、合并口腔感染:隐藏在龋齿或者牙石当中的幽门螺杆菌不容易被杀灭,导致根除治疗失败,所以有口腔疾病的病友在除菌治疗之前要治牙和洗牙。4、治疗方案选择欠妥:除菌治疗的四联疗法当中包含两种抗生素,如果同时选择两种高耐药的抗生素,比如甲硝唑、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就会降低治疗的成功率,建议尽量选择耐药率比较低的抗生素,比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米诺环素。5、感染的幽门螺杆菌是耐药菌,一次除菌治疗失败,1-3个月再次治疗失败率约70%,所以建议服用益生菌3个月(比如整肠生或者美常安或者双歧杆菌),将耐药菌诱导成敏感菌,6个月后再次除菌治疗。期间有胃部不适症状可以按需服用荆花胃康胶丸或其他胃药。再次治疗之前最好做耐药性检测,根据检测的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如果不能够做耐药性检测的话,二次除菌治疗建议选择米诺环素、呋喃唑酮、艾司奥美拉唑、胶体果胶铋,具体的用法和用量请参见我之前发的科普文章。
四联疗法通常是指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四联疗法,包括两种抗生素、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铋剂,疗程14天。那么如何选择用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呢?1、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选择抗生素:如果您青霉素不过敏,抗生素建议选择用阿莫西林和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的用法是每次1.0克,每日2次,早晚餐后半小时口服;呋喃唑酮的用法是每次0.1克,每日2次,早晚餐后半小时口服。阿莫西林的耐药率大约是5%左右,呋喃唑酮的耐药率大约是1%左右,选择用这两种低耐药的抗生素除菌治疗的成功率就要高很多。有病友可能要问了,我青霉素过敏怎么办?青霉素过敏的话可以选择左氧氟沙星或者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的用法是每次0.2克,每天两次,早晚餐后半小时口服;克拉霉素的用法是每次0.5克,每天两次,早晚餐后半小时口服,这两种药的注意事项是:左氧氟沙星过敏的和不能够选择左氧氟沙星,不满18周岁的患者禁用左氧氟沙星,红霉素过敏的不能够选择克拉霉素,这两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大约是30%~50%,相对来说要高一些,所以尽量避免这两种药同时应用。还有两种可选择的抗生素是四环素类抗生素米诺环素和甲硝唑,米诺环素的耐药率比较低,大约是5%左右,可以作为二线治疗。甲硝唑的耐药率比较高,大约是60%~80%,所以尽量不要选择。2、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如何选择质子泵抑制剂:质子泵抑制剂通过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值,增加抗生素的除菌治疗效果,可以选择艾司奥美拉唑、艾普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受CYP450代谢影响比较少的拉唑一类药物,用法是早晚餐前半小时各1片。3、铋剂是一种具有杀灭幽门螺杆菌作用的胃黏膜保护药,可以选择胶体果胶铋胶囊或者枸橼酸铋钾片,胶体果胶铋的用法是每次0.2克,每天3次,每餐前1小时口服,枸橼酸铋钾片的用法是,每次220mg,每天2次,早晚餐前半小时口服。各位病友,您的四联疗法用药选择对了吗?希望通过我今天的介绍,帮助大家选择好适合自己的除菌治疗用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的成功率!
不少患者被筛查出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心里七上八下,担心会危害自己的健康。还有很多患者不是很重视,觉得这不是个“事儿”。那么作为“焦点”,它到底有什么危害,严不严重呢? 1、感染幽门螺杆菌——引发多种胃肠道疾病 我们能说出名字的胃肠疾病比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都跟幽门螺杆菌感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据统计有80%~95%的慢性胃炎患者、95%的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和70%的胃溃疡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如此高的感染率给幽门螺杆菌发个罪魁祸首的“头衔”也不为过。幽门螺杆菌感染不仅能引起相关的胃肠疾病,还会在治疗后继续“捣乱”使得疾病复发、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2、感染幽门螺杆菌——增加胃癌风险 幽门螺杆菌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I类致癌原,并明确为癌症的危险因子。胃癌是全球第二大癌症死因,其中一半的胃癌就发生在中国。已知胃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它是幽门螺杆菌感染、环境因素、宿主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使胃癌发生风险增加2倍,所以不要因为幽门螺杆菌感染不易引起注意就忽视它的影响,它的危害远超乎我们想象。 3、感染幽门螺杆菌——增加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的消化道出血风险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因其抗血小板的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但也增加了消化道出血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是消化道黏膜损伤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感染幽门螺杆菌和双抗治疗在导致消化道出血中起协同作用。 4、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其它疾病 据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关,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此外,缺铁性贫血也与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着一定关系,可能是由于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导致慢性胃炎,使胃内维生素C减少影响铁的吸收;或者是幽门螺杆菌与机体竞争食物中的铁导致的。 5、感染幽门螺杆菌——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又何谈舒适的生活。所以无论是口腔异味无法跟他人正常交流和沟通,还是时刻担心哪一天病情恶化发展成胃癌,这都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幽门螺杆菌感染危害严重,引发多种疾病,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一经发现,应及时根除。
1、主要治疗用药 1)全结肠炎(左半结肠炎):口服5-氨基水杨酸制剂(美沙拉秦片、美沙拉秦颗粒、巴柳氮钠片),每天4克,分2-4次口服(片剂是每餐前1小时及睡前,颗粒剂是随餐及睡前,巴柳氮钠片是每餐后1小时及睡前)。 2)单纯直肠炎:可以用美沙拉嗪秦栓剂,每日1-3枚。 3)直肠乙状结肠炎:可以选择用美沙拉秦灌肠液每晚一支。 无论是全结肠炎,还是左半结肠炎、直肠乙状结肠炎、直肠炎,都可以选择口服加局部用药,疗效更好。 2、辅助用药 1)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3粒日3次(餐前或餐后1小时,促进肠黏膜修复)。 2)益生菌(比如整肠生或者美常安,2片日3次(餐前或者餐后1小时,通过调整肠道菌群,改善肠道的微生态环境,治疗肠炎)。 3)便血比较多的话,可以临时加用云南白药或者是致康胶囊,3粒日3次,餐后半小时口服,7-14天。 3、何时减量及用药疗程 常规用药3-6个月,大便正常后复查肠镜,确认溃疡愈合后,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可以逐渐缓慢减量,口服的每月减一片,栓剂(隔日一次2个月,每周两次2个月),如果5-氨基水杨酸类药物减到2克,大便还能够正常的话,其他两种药以及栓剂可以停掉。最低量美沙拉秦4片,维持3-5年,部分反复发作的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用药。 4、用药期间注意事项 用药期间定期化验便常规、血常规、肝肾功、CRP(治疗初期每个月查一次,后期每3个月复查一次,缓解期每6个月查一次)。另外需要定期复查肠镜(活动期每年查一次,缓解期可以2-3年查一次 ,病情变化随时复查)。
幽门螺杆菌从来都不会大张旗鼓的告诉你“我来了”,但是我们还是可以从各种蛛丝马迹里发现它的存在,所以如果你发现有以下情况,很可能它已经“不请自来”了。 1、幽门螺杆菌的脚步很轻,自己来时不会引起明显症状 单纯感染幽门螺杆菌一般不会有明显的症状,但也可能会留下“蛛丝马迹”,比如“口气”。以往我们会把口腔异味归咎于吃了刺激性食物,可做了口腔清洁后,仍无法排除这种异味,假如出现了这种情况,你有可能已经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出现“口气”,是因为它可以在牙菌斑中生存,而牙菌斑并不能被简单的口腔清洁完全消除。 2、以下症状可能由幽门螺杆菌感染间接导致,不能忽视 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幽门螺杆菌感染可以导致慢性胃炎、消化道溃疡等疾病,进而出现上腹痛、腹胀、反酸、餐后饱胀、早饱等症状。所以“原因的原因还是原因”,当存在以上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 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无明显症状,患者多因为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疾病就诊,一旦证实感染幽门螺杆菌要及时根除。
一、胃癌的癌前疾病是指: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息肉等,这些疾病在发病过程中都有可能发生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又称为上皮内瘤变),进一步有演变为胃癌的可能。 二、 癌前病变是指:胃黏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上皮化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完全型化生(又称为I型化生、小肠型化生),完全型化生的上皮与小肠上皮相似,含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另一种为不完全型化生(又称II型化生,不完全型化生,又分为胃型化生和结肠型化生)。胃型不完全化生的柱状细胞像胃的腺窝上皮细胞,可以分泌中性粘液,结肠型不完全化生的柱状细胞分泌酸性粘液。一般认为结肠型不完全化生与胃癌的关系密切。因为不典型增生是起始于不完全化生。异型增生是胃癌的前一步,根据细胞的异型程度,分为轻、中、重度,轻中度异型增生称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重度异型增生称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与分化较好的早期胃癌有时很难区分,需要在内镜下微创治疗。 三、10 年癌变率: 轻度异型增生2.5%~11%,中度异型增生14%~35%,重度异型增生 10%~83%。因此,对胃癌的癌前疾病要及时治疗、正规治疗,以防恶化;对胃癌的癌前病变,更要足够重视,密切随访;对重度异型增生及时进行内镜下微创治疗,以防进一步恶变。 四、内镜随访: 1、不伴有肠化和上皮内瘤变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可酌情进行内镜和病理随访。 2、中、重度萎缩或伴有肠化的萎缩性胃炎患者应1年左右随访一次。 3、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每6个月左右随访一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者需立即复查放大胃镜和病理,并在内镜下行胃黏膜剥离术或外科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