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不再是想象? 工作中经常会碰到髋关节疼痛行走困难,需要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的情况。病人和家属问:做人工髋关节置换,可以微创手术?什么时候可以下地走路?手术后髋关节会脱位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寿命延长,很多老年人不可避免会碰到髋关节周围的骨折、股骨头坏死、髋关节骨性关节炎。需要缓解疼痛,改善行走能力,提高生活质量。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是骨科近一百年来最成功、有效的治疗手段。自早期的全髋关节置换术(THA)以来,许多学者已描述了许多不同的手术暴露方法。希望将感染、血栓形成和脱位的风险降至最低。 1. 经典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THR) 经典的传统的髋关节后外侧入路进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是医学界公认的“金标准”。整体的10年的优良率可以达到90-95%;15-20年的优良率可以达到85%以上,几乎可以解决所有的髋关节疾病的问题。 1.1 手术过程如下: 1.2 传统THR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美中不足的是早期需要病人手术后充分配合,避免发生关节脱位! 需要牢记: “不能屈髋大于90°;不能蹲着上厕所;不能翘二郎腿”。 1.3传统后外侧THR手术后为什么有早期的脱位? 传统后路进行THR脱位率较高,预估原因之一与后关节囊和短外旋肌的切断分离有关。 短外旋肌(梨状肌、闭孔内肌、上下孖肌和股方肌),主要功能是在髋关节活动时将股骨头固定在髋臼内,共同形髋关节后方的稳定结构。 传统后路进行THR采用后入路取侧卧位,切断髋关节短外旋肌(孖肌肉、闭孔内肌和股方肌)、梨状肌。T 或H形切开关节囊,松解上方关节囊和下方关节囊,同时破坏了髋关节后方的稳定结构。 2. 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手术方法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尽可能减少软组织剥离和对正常健康的周围结构的损伤。集中于有限手术切除,限制可视化导致了术中的技术错误。患者受益仅为美观效果。大致可区分了直接前方入路(DAA)、微创后侧入路、后侧MIS和直接上方入路(DSA)。如下图所示: 用于直接前方入路(白色)、微型后方入路(深蓝色)、传统后方入路(深蓝色 + 红色延 伸)、直接上方入路(绿色)和 SuperPath?入路(紫色)的皮肤切口。 3. 微创SuperPath入路THA技术 采用直接上方入路(DSA)保留髋关节所有短外旋肌、梨状肌或联合肌腱;结合辅助通道切口(PATH?)的创新的手术技术,不切除或切断任何肌肉或肌腱。 SuperPath入路没有常规手术入路的术后髋部活动限制, 完全保留关节囊的完整性,并且通过套管可以直接对髋臼侧处理和假体植入。 4. 术后的康复 SuperPath入路没有常规手术入路的术后髋部活动限制,完全保留关节囊的完整性。没有术后髋关节活动限制,几乎没有脱位的发现,减少住院时间。具有在手术当天下地行走的可能。 手术后的个人结果和活动水平各不相同,取决于许多因素,包括年龄、体重和以前的活动水平。手术有风险和相关恢复时间,有些患者不应该接受手术。需要由你的医生进行仔细评估,结合你的实际情况后采用。健康无痛,生活自理的高质量生活是我们共同的追求。
微创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好神奇,是怎么一回事?有一些病患朋友非常感兴趣,一句两句也说不清晰,我找了一个医生培训的动画视频,大家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大约需要10多分钟,如果感觉困顿及时关闭,免得打扰了你的好心情。可以使用两倍数,关闭声音,看个大概,满足一下你的好奇心。
很多骨性关节炎患者因为长期患病,有了“久病成良医”的心态,去门诊就诊时往往变成了“自己点药”,医生也往往因为门诊量大,免去了疾病宣教工作,改为直接开药。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往往来源于网络或者周围的病友,存在很多误区,下面就简述一些常见误区给病友。 误区一:骨关节炎需要使用抗生素 很多患者听医生说自己得了骨关节炎,就赶紧问医生,要用抗生素吗?能不能挂些盐水呀?患者认为,既然是关节发生了炎症,当然要用消炎药——抗生素,如此骨关节炎才会好得更快。 要点:现在很多老百姓一听到“炎症”“发炎”等字眼,想当然地就跟细菌感染联系在一起。其实,医学里所说的炎症包括感染所造成的炎症和无菌性炎症两种。感染性关节炎除了关节疼痛、肿胀之外,往往合并有全身发热、关节周围发红、发热等症状,血常规等血液指标也会有所变化。而大部分中老年人的关节炎属于退变性或称为老年性骨关节炎,只需要服用消炎镇痛药和一些营养软骨药就能缓解症状,盲目使用抗生素不但没有效果,长期用药还会引起细菌耐药、真菌感染等。 误区二:“软化骨刺”药物可以软化骨刺 在骨科门诊,每天都会碰到要求开“软化骨刺”药物的病人。他们往往一听到自己长了骨刺就很紧张,一些病人甚至千方百计寻求“软化骨刺”的药物,可服用一段时间后,却发现骨刺并没有消失。 要点:骨刺是在关节软骨破坏区周围出现的骨质增生,是已经形成的正常骨质。因此,依靠所谓的“软化骨刺”药物是不能消除的,也不应该被消除。试想,如果骨头可能通过药物软化消除,那么,这种药物就可以对人的正常骨头软化,这将带来多么严重的不良反应。事实上,市场上各种号称能“软化骨刺”的药物,基本没有哪一个能够达到“软化骨刺“的效果。 那么,应该怎样处理骨刺呢?一般地说,不影响关节活动的骨刺不需要处理。但是,少数骨质增生严重、有游离体影响到关节活动的病人,可以进行关节镜下清理术,症状严重影响到日常生活,X线片显示关节间隙明显狭窄,且采用减肥、避免剧烈运动等措施无效时,则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术。 误区三:软骨保护药物有特效 要点:骨关节炎是关节软骨蛋白多糖生物合成异常而呈现退行性变的结果。软骨保护药属于治本药物,可以改善骨的形态,恢复关节的正常生化环境,使已被破坏受损的关节软骨得以修复。遗憾的是,通过长时间的观察与应用,治疗效果不是很好。建议:骨关节炎患者可用也可以不用软骨保护药。现在临床使用最广的氨基葡萄糖类,目前已经不再是药品,是登记成为保健食品进行管理。 误区四:非处方解热镇痛药没有不良反应 因长期膝关节疼痛难忍,来医院做膝关节置换术。术前检查发现她血色素只有4克,严重贫血,不得不暂停手术,马上转到内科病房治疗。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后发现,因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已造成慢性胃出血。 宣教要点:目前,市场上的许多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都是非处方药。这类药应用广泛,又很容易在药店购买到,因此,群众特别是一些慢性病患者很容易多用、滥用。据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统计,使用非甾体类解热镇痛药达3个月或以上者,上消化道溃疡、出血及穿孔发生率为1%~2%;如达一年,发生率则为2%~5%。因此,可能有肾、肝及心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和有凝血功能障碍者,应小心使用非处方解热镇痛药。同时,在使用非处方解热镇痛药时需要注意不良反应,一旦出现不适,应及时停药并征询医生意见。若无效,最好去有经验的医生处就诊,请医生确定治疗方案。 误区五:镇痛药服用越多效果越好 出现关节痛时,吃一片镇痛药,很快好转。可现在吃一片下去,几个小时以后就不行了。因此,只好不停地吃。医生一看,病人服用的镇痛药每天只需服用1~2次,但他每天服用了4次,是正常用量的2倍多。 宣教要点:药物在体内都有一定的半衰期,这与药物作用的时间有关系,所以有的药一天要吃3次,有的药只吃1次就行。镇痛药到达体内后,其镇痛效果并非与用量成正比,当达到一定剂量水平时,增加用药剂量并不增强镇痛效果,反而会因为用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使药物在体内蓄积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头痛、头晕、视力障碍等,因此,当一种镇痛药效果不佳时,不要盲目多次服用,而应征询医生意见,换药或者适当合用其他药物。 误区六:多种镇痛药可以同时使用 近日,病人多年的骨关节炎又犯了。不得已,他先后跑了好几家医院,每家医院的医生都开了许多药。为求关节炎尽快好转,同时服用了不同医生开的药。遗憾的是,几天后,虽然他的关节炎有所好转,但胃却开始不舒服了。 宣教要点:在现实生活中,为求疾病尽快好转,同时服用不同医生开的镇痛药的人不少。事实上,这种做法是非常危险的。因为不同医生开的镇痛药,有可能只是商品名不同,其中成分却完全相同。而且即使是成分不同的镇痛药,很多药的作用机制也是完全相同的,同时服用,就有药物过量的危险。很多非甾体类镇痛药之间还存在交叉过敏现象,长期大量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合用,可明显增加肝肾毒性,同时,还大大增加胃黏膜损伤的机会,可造成胃出血。另外,药物之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化学反应,也有损健康。所以,同时服用多种镇痛药往往只能是1+1≤2的结果,而副作用则可能是1+1≥2。因此,大家要提高警惕,将镇痛药副作用降到最低。 误区七:中药治骨关节炎副作用小 患者被诊断为老年性骨关节炎后,医生建议他服用消炎镇痛药和软骨营养药。听其他病人说,这两种药都是西药,副作用较大。于是,干脆到药店购买了副作用小的中药服用,同时还买了许多促销人员推荐的各种膏药。 宣教要点:中医学将外邪侵袭经络,气血闭阻不畅,引起关节、肢体等处出现酸、痛、麻、重及屈伸不利等症状,名为痹证,就是西医学所称的关节炎。它包括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纤维组织炎及神经痛等,中医采用辩证施治,通过通经络、活血化瘀、止血养血等方法治疗,确实能起到缓解症状的效果。但是现代医学认为,骨性关节炎的病因远超出了痹证范围,而是多因素造成的软骨损伤。且中药成分复杂,极少数治疗风湿病的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中药长期服用还可能造成肝肾功能损伤。至于膏药,虽然很多病人贴后效果不错,但也有部分病人产生皮肤过敏,出现膏药周围皮肤皮疹、色素沉着甚至破溃。所以,中药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忌盲目。
——医生与患者家属关于术前协议书的一段对话 背景 一位患者因“外伤导致第 12胸椎、第 1腰椎骨折并截瘫”入院, 完善相关检查和术前讨论后 , 拟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后路椎管切开减压术及内固定术” 。 在签署术前协议书前, 患者家属与手术医生进行了如下的对话。 患者家属 (以下简称家属):医生, 我们和你们讨论讨论。 手术医生(以下简称医生):仔细看过手术前协议书了吗? 家属:手术签字单上写着术中可能死亡, 术后还可能出现感染。 还有, 术后可能出现截瘫不恢复或者加重, 出这样的事还要你们做什么 ? 还不如不做手术呢! 医生:我们就是要通过手术签字告诉你们, 手术成功的话有利于病人进行功能练习、早期康复, 顺利的话可以使病人获得最佳疗效。 但手术都有创伤性, 有风险性, 让你们详细了解手术的利弊后 , 考虑好了再决定做或不做。 但不是说这些事情都会发生, 发生的可能性非常小, 打个比方说, 您在外面走路, 有被汽车撞上的风险, 一旦发生可能是致命的, 但发生的可能性很小。 家属:这么说还非做不行了? 我们一签字, 出了事都是我们的? 医生:不是非做这个手术不可, 病人也可以接受保守治疗, 但病人的卧床时间就会很长, 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极大。如果不能及时恢复脊柱稳定性, 截瘫的恢复很难。 而通过手术可以把塌陷的骨折复位固定融合, 把受压的神经彻底解放出来, 这样才能取得最好疗效。 我们把做这个手术的好处和风险都告诉您, 接不接受手术, 取决于你们。 至于万一术中出现意外, 责任由谁来负?那要看具体情况。 如果您的脊髓神经本来是好的, 由于医生操作失误给您扎漏了或伤到了, 责任在医生;如果是您的脊髓神经受伤后已经很脆弱, 或者已出现了不可逆的损害, 那就是您本身的病导致的, 不是医生造成的, 这部分风险就得由您自己负担。 但我们还是要告诉你们术中和术后的种种可能, 毕竟手术签字单上的那些情况都是曾经发生过的。 当然每个医生都会竭尽全力避免手术意外。 给您做手术, 我们也要承担风险, 所有的医生都是在治病救人。 家属:照我们看, 你们这个手术签字, 就是我花钱让你们给我盖一栋楼, 你们告诉我说这个楼盖起来有可能会塌, 或者盖好后不能用。 医生:不是这样。 您这栋楼好比是父母已经盖好的。 现在由于地震导致坍塌了。 您让我们帮您修楼并救活里面的人(脊髓神经), 我们告诉您有可能修不好, 也有可能在修的过程中又有坍塌加重的危险, 还有更让家属不愿意接受的就是, 人救出来后可能已经死掉了。 本来就是破损的楼, 您也不能因为我们修不好, 再让我们赔您一栋新楼啊, 更不能因为人死掉了就让我们赔人呀。 后记 上面一番谈话后, 患者家属经过商量后, 同意按期进行手术治疗, 签署了术前协议书。 (摘自《健康报》 2006年 2月 6日第 5版, 作者:杨占辉) (杨子明 整理)
可以迅速缓解疼痛,保护骨折、手术区域
膝关节置换术术前宣教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目前已成为治疗各种疾病导致膝关节毁损病变的重要手段,但只把手术成功寄托在手术技术上,而不进行术后康复训练,则不能达到手术应有的疗效。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康复治疗已经成为手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过术后早期的持续被动运动练习、关节活动度的徒手练习、步行练习、物理因子治疗以及晚期的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方法,达到预防术后并发症、改善膝关节活动范围和恢复步行能力的目的,使得手术的最终疗效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术前准备: 您将被告知何时停止进食、进水,如果有需要每天服用的药物,询问是否可以在手术那天早上继续服用。在医院里,将检查您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需要建立输液通道以便在手术中输液和给药。 危险及并发症: 像任何手术一样,膝关节置换术也有可能的危险及并发症,它们包括: 1、对麻醉药的各种反应 2、血栓 3、对邻近的骨、血管、神经的损伤 4、髌骨脱位 5、感染 6、假体远期松动 心理准备:了解手术情况,减少患者的手术恐惧;术前2周戒烟戒酒;练习床上大小便,防止术后床上不习惯;保持身体清洁,治疗感冒、肺炎等存在的感染灶;治疗合并的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他疾病;术前指导:首先应加强患肢股四头肌的静力性收缩练习,以及踝关节的主动运动,要求股四头肌每次收缩保持10秒,每10次为1组,每天完成5~10组。患者坐于床上,进行患肢的直腿抬高运动及踝关节抗阻屈伸运动,次数可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而定,每天重复2~3次。
骨质疏松症(OP)是一种以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目前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可分为三大类: 一、营养补充剂,如钙剂、维生素D类药物; 二、骨吸收抑制剂,如降钙素、双磷酸盐类、性激素或雌激素受体拮抗剂。 三、骨形成刺激剂,如甲状旁腺激素,氟化物等。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应以降低骨折风险为终点指标。 1.钙剂 目前,钙干预的临床研究尚未见任何严重的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以胃肠道反应为主,如便秘,胀气等。建议碳酸钙在进餐时服用,枸橼酸钙则可以在空腹时服用。钙剂日剂量通常不超过2500mg,否则,再大的剂量也不会产生有益的治疗效果,相反可能会导致用药过量的风险。 2.维生素D 维生素D实际上是一种类固醇激素,可以通过对皮肤的光照作用——即日光中紫外线与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作用,而生成内源性维生素D。防晒系数为8以上的遮光剂会阻碍97.5%的维生素D生成。维生素D在体内经肝脏代谢为25-(OH)D3,然后在肾脏代谢为1,25-(OH)2D3后发挥活性作用。肝脏转化的过程非常高效,极少受到肝脏疾病的影响。肾功能障碍对1,25-(OH)2D3羟化酶活性的影响较大,故部分肾功能不全的患者需要服用活性维生素D。维生素D在体内具有负反馈调节机制,故摄入过多维生素D将导致人体自身分泌功能下降。 3.降钙素 目前国内常见降钙素为人工合成降钙素的衍生物,如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剂型主要有注射剂和鼻喷剂。使用降钙素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对易过敏体质、哮喘或有其他过敏史的患者使用时须慎重。②妊娠、哺乳妇女、小儿用药的安全性尚不知,故使用时应充分权衡收益与风险。③注射时若有剧烈疼痛或血液回流时,应迅速拔针更换注射部位。④长期使用会产生逃避现象,使疗效下降。降钙素通常不用于骨质疏松的预防,现常用于治疗骨质疏松性椎骨压缩性骨折所导致的骨痛等。 4.双磷酸盐类 双磷酸盐具有快速提升骨密度,显著降低绝经后妇女新发骨折危险的作用,是临床上用于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一线用药。其主要的不良反应体现在消化道方面,如食管炎等,因此要求患者在清晨空腹口服药物,并且大量饮水,同时在服药后至少30分钟内保持上身直立,以减少食物对食管的刺激。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类似感冒等症状,通常持续时间不长。 温馨提示 除药物治疗外,骨质疏松症还应该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多食用富含钙、磷、维生素D的食物,钙利于骨的矿化、磷可以抑制钙从尿中排出体外,维生素D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有助于骨质的形成,但伴有肾衰竭者要选用优质蛋白饮食,并适当限制蛋白质摄入量。加强运动,多从事户外活动,机械负荷能够增加骨密度,减低骨丢失率,降低骨折风险。同时运动还能增强应变的能力,减少骨折意外的发生。运动项目应加入有氧运动,包括散步,慢跑,游泳等。尽量避免使用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如苯妥英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氯硝西泮,加巴喷丁等。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我们身边总有一个患“三高”的人。 而现如今,越来越多人身边又开始出现“第四高”——高尿酸。 据《2017年中国痛风现状报告白皮书》中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2020年,痛风人数将达到1亿。 为什么现在 痛风 多了? 除了遗传因素外,与生活因素也分不开,其中6个原因中,一半都与吃有关。 1.肉类饮食太多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医师杨岫岩在中山一院的文中谈到,饮食结构的突然改变是国人痛风由以前“罕见”变成如今“多发”甚至“高发”的祸首。 我们的祖辈都是以谷类食物为主,而到了我们这一代人食物结构突然发生了变化,变成以肉类食物为主。 大量肉类食物中的嘌呤,就会转化为尿酸,大大超出了生理代谢和排泄能力,导致高尿酸血症,所以痛风的发病率迅速升高。① 2.甜饮料喝的太多了 大部分甜饮料中都含有“果葡糖浆”,而痛风发作和果葡糖浆的摄入量,存在正比关系。 2011年,在美国国家图书馆中收录的一篇关于《尿酸和果糖的流行病学》(The Epidemiology of Uric Acid and Fructose)的研究中发现: 每周喝5-6 次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患痛风几率比正常人高出29%, 而每天喝2次以上含有果葡糖浆饮料的人,痛风几率竟高达85%!② 3.喜欢吸烟和喝酒 喜欢吸烟和喝酒,会增加痛风的发病风险。③④ 别管什么酒,痛风面前,没有哪个酒是好的。酒中并不含嘌呤,也不产生尿酸,其代谢产物是乳酸。但恰恰是这个乳酸,会和尿酸在肾脏竞争性抑制其排出。 戒酒很关键,所有的酒类都会诱发痛风,啤酒最快,啤酒中含二氧化碳,吸收迅速,且二氧化碳会转化成碳酸,降低pH值,引起尿酸排出受阻。④ 4.肥胖太多了! 肥胖人群更容易高尿酸,毕竟大部分都是吃的太好,大鱼大肉、甜饮料,但运动不足。 超重或肥胖是引发痛风的因素之一,减重可以帮助降低痛风发作的风险。⑤ 5.运动的太少了 适量的运动可以加速新陈代谢,有利于身体废物的排泄,其中就包括尿酸。 大鱼大肉吃的多,不仅会带来肥胖问题,也会影响代谢。 6.熬夜太多,压力太大 近年来的分析发现,压力过大成为诱发年轻人痛风的主要因素之一。 现在加班熬夜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不可避免,过度劳累可使人体自主神经调节紊乱,易致体表及内脏血管收缩,包括肾血管的收缩,从而引起尿酸排泄减少。如果长时间紧张工作,过度疲劳,就有可能诱发痛风。⑥ 尿酸高,全身都受罪! 1.关节损伤 痛风急性发作时,受累关节(多见于大拇趾、足背)局部常常出现显著的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⑦ 痛风石常见于鹰嘴囊、跟腱、第一跖趾关节、耳廓和指腹等,可侵犯关节周围组织,引起骨质侵蚀、骨膜反应和软骨损害,引起关节活动受限和关节畸形。⑧ 2.伤肾脏 痛风不仅痛起来要人命,导致痛风石、关节损伤,更严重的是肾脏损害。数据显示,1/3长期痛风者有肾脏损害,表现为慢性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和急性梗阻性肾病。⑨ 痛风,预防记好4点! 调整生活方式是预防尿酸升高的核心,防痛风要从生活中入手。 1.多喝水 每天喝够1500ml水 防尿酸升高的首要任务是多饮水,每日饮水量要保证尿量在1500ml以上,差不多相当于两瓶多矿泉水。⑩ 2.迈开腿 多走动 每周一定要有150分钟的有氧运动 每日应进行30分钟以上的中等强度运动,将体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⑩ 比如游泳、健走、跳健身操、练气功、骑行等都可以。 3.管住嘴 少吃肉 每天肉类摄入量控制在一个手掌量。根据《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的建议,每天摄入水产品40-75克、畜禽肉40-75克,那么肉类一天的量就是80-150克。这里重量是肉类的生重,即烹调前的重量。 一般,一个手掌心(不包括手指)大小及厚度的肉约50克,猪肉、鸡肉、鸭肉和鱼肉等瘦肉都可以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如果是脂肪更少的肉,比如虾贝类,则一个掌心的量要稍微多点,约为85克左右。 4.不贪嘴: 少吃高糖食物 少吃高糖食物,尤其是果葡糖浆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的建议是:每人每日添加糖摄入量不超过50克,最好限制在25克以内。 比如: ▼多吃天造食物,少吃人造食物。适当吃一些甜甜的西瓜、桃子等,就比直接吃甜蛋糕、喝糖饮料要好。 ▼不主动喝糖饮料,少喝乳酸菌饮料。喝咖啡、豆浆时,少加或不加糖。
髌骨脱位听着有些陌生,但它却是膝关节较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由于髌骨脱位常自行复位,易被患者当做普通的膝关节扭伤,导致不能及时就诊,从而延误病情,不仅影响患者正常的学习、生活及运动,而且可能造成无法治愈的膝关节软骨损伤。今天给大家聊一聊髌骨脱位是如何发生的。 髌骨虽小,但作用十分重要 髌骨就是膝关节前方突出的椭圆形的骨头,加强伸膝的力量。髌骨周围软组织呈“十字”交叉将髌骨固定在膝关节的前方,维持髌骨的稳定。 别看髌骨个头不大,少了它可是绝对不成的。它的主要功能就是传递股四头肌的力量,控制膝关节的稳定。如果缺少髌骨这个膝关节支点,那么走路和上下楼等日常活动都将无法进行。战国的时候,军事家孙膑被同窗庞涓迫害,遭受膑刑导致身体残疾,孙膑后来只能坐在轮椅上指挥战斗。 髌骨脱位是如何发生的? 我们的髌骨上方与股四头肌相连,下方通过髌腱连接胫骨的结节,股四头肌向上牵拉髌骨,髌腱向下牵拉髌骨,髌腱和股四头肌之间形成了一个夹角,称之为“Q角”,二者对髌骨牵拉的合力是向外,所以正常情况下,髌骨脱位都是向外侧脱位。 “Q角”越大,髌骨越容易脱位。膝关节外翻、小腿外旋都会导致Q角变大。髌骨脱位的病人通常有膝关节外翻的扭伤和小腿外旋扭伤的病史。比如,小时候玩的跳马游戏,落地的时候通常是以膝外翻的姿势落地,所以髌骨脱位的病人尽量不要做跳马游戏。 再比如,在如厕时,人体膝关节内扣,下蹲速度过快时也会导致髌骨脱位。所以建议如厕时膝关节可以稍微往外分一点,减少外翻的角度,下蹲速度也要慢一点。 此外,高尔夫运动中,当人们发球转身时会伴随有小腿外旋的姿势,也容易导致髌骨脱位。 髌骨脱位后果严重吗? 膝关节扭伤后髌骨发生第一次脱位称为初次髌骨脱位,脱位两次以上称为复发性髌骨脱位,临床上见到的髌骨脱位绝大部分是初次髌骨脱位和复发性髌骨脱位,脱位后髌骨大都可以自行复位,髌骨脱位时膝关节疼痛往往会比较明显。 但是,当病人屈膝的时候髌骨向外侧滑动发生脱位,脱位之后无法自行复位,需要用手将髌骨向内侧推才可以复位。这在临床上属于比较严重的习惯性髌骨脱位,比较少见,在病人中发生的概率不到10%。习惯性髌骨脱位的主要症状就是走路打软、容易摔倒、爬楼蹲起都很困难,更不用说剧烈的体育活动。 髌骨向外侧脱位时,首先内侧软组织会发生撕裂。髌骨脱位大都可以自行复位,复位时,髌骨的内侧和膝关节的外侧会发生撞击,因为复位的速度很快,撞击的力度也比较大,会导致髌骨的内侧和膝关节外侧骨挫伤。在核磁上表现为髌骨的内侧缘和膝关节的外侧有一个发白的高信号。如果在核磁上看到这种骨挫伤,就说明发生过髌骨脱位。 髌骨脱位的力度很大,有的时候会导致髌骨软骨骨折。一旦发生这种情况,病人需要尽早手术,将骨块复位后进行固定。如果等时间长了再去医院将会延误病情,手术时骨块无法复位,只能将骨块取出,术后容易导致创伤性关节炎。所以发生髌骨脱位后应该尽早去医院看病。
家人团聚、朋友聚会,酒似乎成了餐桌上的必需品,开心的,一醉方休,不开心的,借酒浇愁。那么,问题来了,你知道酗酒对股骨头的伤害吗? 酒精对股骨头的影响? 1.过氧化脂质: 酒精在肝脏进行分解后可产生乙醛,导致脂质过氧化,引起细胞膜的重度损伤,进而出现局部缺血。 2.造成维生素D紊乱: 大量酒精摄入可造成体内维生素D代谢紊乱,易发生骨质疏松,导致局部受力面积减少而产生高应力的成骨反应,局部骨内压升高和出血可导致骨坏死。 3.促进前列腺素生成: 酒精可刺激前列腺素升高,使局部发生血管炎,如股骨头微血管存在病变,则很容易形成局部血栓。 4.直接细胞毒性作用: 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具有直接细胞毒性作用,对于缺血的骨细胞能造成进一步损害,甚至可能导致不可逆的变性坏死。 5.造成脂肪在肝内堆积: 酒精可使脂肪在肝内堆积,囊性脂肝不断放出脂栓进入血中,滞留于软骨下区血管内,引起软骨下骨小梁坏死。 长期喝酒何引起股骨头坏死? 长期喝酒导致人体内脂肪代谢紊乱,血脂升高,小动脉发生纤维变性和粥样硬化,细胞膜严重受损,长期如此就会使股骨头的局部缺血。另外,由于血液中脂肪增多,就会聚集成脂肪球,使股骨头软骨下的微血管被栓塞;酒精及其代谢产物又有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会使缺血缺氧状态下的骨细胞发生变性坏死等改变,进而造成缺血性股骨头坏死的形成。 通常人们会认为酒精性股骨头坏死与激素性股骨头坏死一样,是脂类代谢异常的结果,临床资料证实长期大量饮酒者,血脂明显升高,致使肝内脂类的清理效能降低而致脂肪肝。所以股骨头坏死患者继续大量饮酒还会使病情逐渐加重。 早期股骨头坏死的表现? 1.疼痛 这是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最明显的症状,也是患者最无法忍受的症状。早期的坏死并不严重,疼痛的症状也不是很明显,主要是一些异位疼痛,主要是由肌肉、韧带、肌腱和关节囊、神经牵引等引发的髋关节周围 、大腿内侧、前侧或膝部等部位的疼痛,疼痛形式多表现为隐痛、钝痛、间歇痛或麻木感,休息一会症状会减轻或消失,运动或活动时间过长疾病就会加重。 2.功能受限 主要是由疼痛引起的,患者出现疼痛后,股骨头处于非正常状态,股骨头与髋臼相互作用疼痛会明显加剧,人体常常为了避开疼痛,就会减少髋关节的活动,使得髋关节发生活动受限。股骨头塌陷表面不圆滑,关节活动受到阻碍,也会发生受限的情况。主要表现为髋关节的功能会受一定的限制,人们盘不上腿,下蹲有困难。 3.跛行 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晚期的患者会有跛行的出现,部分早期的患者也会有跛行的症状,主要是间歇性跛行,是患者的常见姿态。不过疾病发展到中晚期会出现持续性跛行,股骨头塌陷期,患肢的腿着地时同侧骨盆下降,而导致同侧肩倾斜下沉,对侧摆动腿髋膝过度屈曲与踝背伸加大,会出现斜肩步的情况;另外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晚期出现的患肢缩短也是导致跛行的原因。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进展性疾病,70%~80%的病人如不经治疗,在X线片及临床上有病程进展的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正规的治疗,将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再加上负重(比如走路、爬楼、扛东西等)引起股骨头塌陷,形成骨性关节炎,最终的结果是患者致残。所以,股骨头坏死的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