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的生命线﹣--﹣动静脉内瘘动静脉内瘘是一种安全且能长期使用的永久性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需要好好保护。(一)术后要点:1.术后术侧肢体可能肿胀,为了尽快消肿,夜晚保持患肢高架枕头上;2.白天或外出时,可用绷带将术侧上肢置于胸前,弯曲度不能少于60°;3.术后一日,手指就可以做轻微伸屈运动;4.术后三日,就可以做握拳运动;5.术后7-10日拆线,拆线后就可以做"健瘘操"了A.用手握拳或挤压橡皮球10秒放松,每次10-15分钟,每日3-4次;B.用止血带或健侧手压住内侧的上臂至静脉适度扩张充盈,压10秒后放松,每次5-10分钟,每日3-4次;C.内瘘血肿、变硬和手臂水肿禁做以上锻炼。(二)内瘘日常评估"三部曲"1.视诊:内瘘侧的皮肤有无肿胀,瘫痕,破溃,皮疹;皮肤是否清洁。2.触诊:用手触摸内侧处的动脉搏动、震颤或皮下水肿。3.听诊:用听诊器放于瘘口处听诊动脉的血管杂音,震颤。(三)内日常生活维护要点1.内瘘侧肢体应注意保暖,可以戴手套或护腕,护腕松紧适度,不能过紧压迫内瘘。(冬天:外出请戴手套或护腕,不能使用凉水洗手。夏天:不能用有内瘘侧肢体去冰箱内取物品,室内外温差大,注意内痿,空调不能直接吹有内瘘侧肢体)2.有内的手不能带手表、手链、提重物。不能测血压、抽血、静脉注射。3.夜间休息不要将有的手臂垫于枕后,尽量避免侧卧于造痰手臂侧。4.定期进行内超声检查,及时发现有无狭窄或血栓形成5.患者自我内瘘监测"三步曲",每日三次6.坚持每日做"健瘘操",做握拳锻炼,以使血管扩充7.每日涂抹喜辽妥软膏或敷土豆皮,并用保鲜膜覆盖后,用50℃左右的热水袋或热毛巾热敷15-20分钟,每日2-3分8.出现发热、大汗、腹泻、疼痛、低血压、低血糖等现象时,应立即把内瘘肢体下垂,揉搓或泡在温水里,避免内瘘堵塞,如无震颤,无杂音应立即来我院就诊。为了确保您血管通路长期使用,让我们与您共同维护!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指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绝大多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发作不超过1小时,超过1小时的发作大多出现脑组织梗死。症状持续时间不再是诊断的关键,是否存在脑梗死才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脑梗死的区别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早期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很高,7天内的脑梗死风险为4%~10%,90天脑梗死风险为8%~12%,因此,TIA是严重的、需紧急干预的脑梗死预警事件,是重要的急症,并且可能预后不良,同时TIA发作时间也是脑梗死二级预防的最佳时机,必须重视。生活中,由于TIA一过性、短暂性发作,常常被公众所忽视,但它是脑梗死的超级预警信号。当发生可疑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尽可能地进行规范化的检查和评估,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选择抗栓等治疗。通过以上措施,可以减少发生脑梗死的几率,尽量避免给自己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一级预防是预防脑血管病的第一道关卡,它是通过早期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身抵抗防御能力,控制各种危险因素,使脑血管病不发生或推迟发病年龄。一级预防的内容有:控制危险因素预防脑血管病,我们不能改变自己的年龄、遗传、种族等因素,但可以积极治疗、改变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心脏病等高危因素,一经发现即应高度重视,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正规的、长期的治疗和观察。稳定斑块如果体检发现有颈动脉斑块,尤其是低回声斑块、溃疡性斑块,由于这些斑块容易脱落,阻塞远端血管而发生脑梗死,因此,稳定斑块就显得尤其重要。健康生活合理调整饮食结构,戒除不良嗜好,包括戒烟、戒酒、劳逸结合、加强户外体育锻炼,提倡低盐低脂饮食等,建议适当多吃鱼类、蔬菜、水果。心理稳定注意精神、心理卫生,避免情绪剧烈波动,多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减少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定期体检即使看起来身强体健的人,定期体检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是45岁以上、肥胖、有血脂异常家族史、工作高度紧张等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更加要记得定期体检,及早预防。
天气冷了,办公室坐久了,走路走久了,运动过量了,受伤了,环境改变了,各种原因都会引起膝关节疼痛或不适。疼痛的有效处理方法之一是冷/热敷。到底是冷敷好,还是热敷好呢?如果是急性膝痛,象运动过量了,受伤了,痛风等,由于局部有炎症渗出,大都会有肿胀,可以通过冷敷,收缩皮肤,软组织的血管,减少炎症介质和炎症的释放来控制炎症,减轻疼痛。如果是慢性膝痛,膝关节长期不活动或受冷,由于关节长期微循环不畅,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软组织、韧带、骨、软骨、末梢神经的营养不足,导致肌肉紧张,各组织的顺应性下降,可以通过通过热敷,加快血液流动和局部的血液供应,加快新陈代谢,恢复正常的组织营养,减轻疼痛和膝关节不适。老年人,一般都有膝关节的退变,慢性膝痛比较常见,平时应注意保暖,不要过分运动。
眩晕、头晕和头昏的感觉体验不同眩晕 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头晕 主要是以在行立起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头昏 主要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晰的一种感觉。不同的靶器官受损和发病机制所致的3种不同病理性感觉体验(临床症状),是人们可能亲身经历过的3种不同主观感受。由于人们平时对三者的区别注意不够,而造成认识上的长期混乱和相互误用。再因我国语言和文字对“眩晕”、“头晕”和“头昏”的表述方式上存在“组合词”的特殊性,如“眩晕”和“头晕”都有一个相同的“晕”字,“头晕”和“头昏”却又有一个相同的“头”字,较国外拼音文字的“一词一义”的表达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更易造成叙述和应用上的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