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也不是一无是处。比如说有没有可能以毒攻毒,不经意间治好了疑难杂症?最新一期的《英国血液学杂志》,就报道了一个特殊的病例,令人不可思议。一位61岁的严重肾病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失败后,三年来一直在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他在发现淋巴结肿大后到血液科就诊,经PET-CT检查被确诊为晚期霍奇金淋巴瘤。在尚未来得及治疗之际,就因呼吸困难被诊断为新冠肺炎,住院进行了11天的新冠的支持治疗,治疗后回家休息。在没有接受淋巴瘤治疗的情况下,该患者身上的淋巴结肿瘤在结束新冠治疗四个月后,再次经PET-CT检测发现,他体内的肿瘤大部分都消失了,与肿瘤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水平下降90%以上。为何该男子会在感染新冠后肿瘤缓解?该文章推论,可能是由于新冠病毒的感染,患者体内产生了抗肿瘤免疫反应。这一过程的作用机制为:T细胞与肿瘤抗原的交叉反应以及感染时产生的炎性细胞因子,活化了抗癌的免疫细胞,从而导致新冠病毒对患者身体里的经典霍奇金淋巴瘤进行杀伤。用大白话翻译一下,就是新冠病毒在人体内和癌细胞打起来了,结果两败俱伤,负负得正,两个病都没了。这个案例看起来很神奇,但并非独一无二。每一年,世界各地都会有患者感染后,肿瘤自动消失的报道。比如2012年,美国一位淋巴瘤患者被感染得了肺炎和结肠炎后,肿瘤也完全消失了。从数百年前,就已经有这样的记录了。甚至有医生尝试故意给癌症病人注射病原体,诱导发烧从而来治疗癌症。威廉·科利是19世纪末美国的一名外科医生,偶然间,他看到了一个神奇的病例。一位叫“斯坦”的德国人得了癌症。更惨的是,手术过程中他被感染,得了“丹毒”,一种链球菌引起的严重疾病。当时还没有抗生素,因此他高烧不退,差点直接去世。但斯坦最终熬了过去,烧退了。真正神奇的是,他的肿瘤居然在发烧的过程中快速缩小,短短几天,烧退了以后,他的肿瘤也随之消失了!科利非常兴奋,又去查阅更多文献,发现世界各地都有类似案例:一些癌症患者意外被感染,严重高烧后,癌细胞就自动消失了! 难道发烧能够消灭癌细胞?西方的热疗史可以追溯到5000年前,古埃及的文稿案卷中就有记载用加温治疗乳腺肿瘤。热疗奠基人2500年前西医之父---希波克拉底。热灭肿瘤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已经是FDA认证的继手术、放疗、化疗、生物治疗后的第五类治疗手段,并且是“绿色”治疗方式。 肿瘤热疗 HyperthermiaHyperthermia一词源于希腊文,意思是高热或过热。所谓肿瘤热疗,顾名思义,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肿瘤组织的温度,利用热作用及其激发效应来治疗恶性肿瘤。肿瘤热疗对于人体体腔内(除头部以外)各种深部肿瘤均能进行治疗,如膀胱癌、前列腺癌、肺癌、肺转移癌、胃癌、食道癌、肝癌、肝转移癌、骨转移癌、卵巢癌、乳腺癌以及各类肉瘤,甚至还可以减少胸腹腔积液和缓解顽固性癌痛。热疗过程中肿瘤周围正常组织血流量增加会导致肿瘤组织血液供应减少,不仅进一步加速肿瘤区域升温,而且在肿瘤代谢率升高的条件下减少了肿瘤所获得的营养物质与氧。热疗加剧肿瘤组织血供不足和氧分压降低,使肿瘤组织不能正常代谢,酸性代谢产物大量积聚导致PH值降低。缺氧及酸中毒,还会引起肿瘤细胞自噬,增加了肿瘤细胞对热疗的敏感性。热灌注化疗是肿瘤热疗的又一发展方向。热灌注化疗就是化疗和热疗结合应用治疗肿瘤,其原理是利用物理能量加热热效应好的化疗药物,灌注到肿瘤部位,使肿瘤组织温度上升到有效治疗温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常用于治疗或预防肿瘤腹膜转移。热灌注能增加患者对化疗的敏感性,更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除高温这一特点外,腹腔热灌注化疗也增加了局部化疗药物浓度,弥补了传统腹腔化疗因患者体位等原因所不能达到腹腔各处的缺点,不留“死角”地全面杀伤残留在腹腔内的恶性肿瘤细胞。在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并不是所有肿瘤患者感染了新冠病毒都像那个病人会那么幸运。而且新冠病毒对肿瘤患者的威胁可能会更大,治疗癌症,正确的方式还是去正规医院进行规范的治疗。
对肿瘤患者来说,因为疾病的特殊性,除外少数肿瘤(例如肝癌是可以临床诊断的),病理诊断是所有治疗的基石,即所有的确诊都是需要病理结果的。而且随着个体化治疗的兴起,在原有病理结果的基础上所行的免疫组化、基因检测等也可以指导靶向药、免疫治疗及个体化治疗,甚至用来预测疾病的预后,也就是说病理的信息贯穿了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所以,病理对肿瘤患者的意义不言而喻。什么是病理诊断传统的病理诊断就是用手术、穿刺等方式获取活体的组织标本,经过固定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取出组织的形态,以明确诊断的一种手段,通过显微镜观察这块组织的形态以明确这是什么疾病。取病理组织的手段都有哪些除了最常见的手术切除标本以外,不严谨地分还有两大类的手段,第一类就是各种图像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另外就是内镜(纤维支气管镜/胃镜/肠镜)下的活检。图像引导一般是CT或者超声,就是通过这些能看到身体内部的方式,通过穿刺针到达相应部位并取组织的方式;另外一类就是做胃镜等内镜检查的时候,发现了管腔内有新生物,直接通过钳子等手段获得组织。在这里提醒一下门诊要取活检的患者,这些手段多少都算手术,需要在取活检前抽血化验(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输血前全套等检查)。病理结果出报告为什么要这么久这就涉及到第一个问题里面的关键点,传统的方式是用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以明确诊断,但是,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标本的形态很典型,通过观察就能明确诊断,有些情况就得借助其他手段明确诊断了,这个其他手段一般指免疫组化等方式,所以相应的时间也会更久。举例来说,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并定位一个普通人是困难的,但是如果定位一个大美女或者奇丑无比的人却是比较容易的,长得比较典型和极端的就是我们说的显微镜下可以明确诊断的这部分组织。取活检的过程很顺利,怎么最后没有确诊除了手术切除或是部分的切除活检,其他的取活检的方式都是通过针来或取组织,而肿瘤又可以分为实质和间质,而只靠间质是没有办法明确肿瘤诊断的;不准确的比方是,实质就是肿瘤细胞,就是祸根,而间质更像是长祸根的土壤。取病理的时候,更像是捞鱼,假如池塘中有红色的鱼(肿瘤实质)也有黑色的鱼(肿瘤间质),那么一网子下去虽然捞到了鱼,但可能捞上来的是黑色的鱼,现有的手段下,能做的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只有多捞几下。已经病理确诊了,为什么又要穿刺这种情况的原因比较多,大概来讲有几种可能,一种是明确病灶性质,比如手术以后,原来手术区域在CT或者其他检查中又出现了新的占位,那么它究竟是术后的改变还是肿瘤复发呢?如果鉴别困难,又因为对这个病灶的判断关乎后续的治疗,那么在此穿刺是必不可少的;另一种就是指导治疗,比如传统的治疗下肿瘤在此进展,目前已无标准的治疗方案,那么有必要再取病理做相应的检测,明确例如有没有基因突变以使用相应的靶向药物,甚至预测是免疫治疗对病情的帮助等。PET-CT可以代替病理检查吗不能,PET-CT其实也是一种结合了功能显像和影像学检查的一种手段,功能现象部分的原理可以比喻成:肿瘤细胞就像一只贪吃的猪一样,用染色的饲料发现那只贪吃的猪一样,本质上讲仍然是一种辅助检查,所以目前无法代替病理结果对肿瘤的诊断。
我们经常听到很多患者说:能吃靶向药,那是福分!因为能够吃上靶向药物,首先要通过基因检测找寻到突变的靶点,才能有接受靶向药物治疗的机会。其次,靶向药物价格相对更加昂贵,并非所有患者都能负担的起。靶向药物的问世,为患者带来了更好的疗效,同时相比化疗副作用更小,患者服药更加便捷,在家服药即可。但也真是因为靶向药能像寻常药品一样在家服用,导致很多人吃的时间长了,就疲了、倦了、懈怠了,没有了那种严肃抗癌的“仪式感”。很难做到严格遵循医嘱了。但其实,靶向药对服药要求更加苛刻。发挥疗效需要与癌细胞上的靶点相互作用。不科学、不合理的用药,不仅等于”白吃“,甚至还会有比传统化疗更多的副反应。01避免突然增量或减量靶向药一般需要长期服用,很多患者都有忘记或因为各种原因中断一两次的情况发生,甚至还有患者因为产生不良反应而想减量或者停药。“这种想法是万万不可取的。”湖北省中山医院肿瘤科孙建海主任表示,靶向药物一般需要长期服用,除非产生耐药或者出现不能耐受的严重不良反应,才需停药。如果私自停药或增减药量都会影响最佳的治疗效果。突然的增量或减量都会导致血药浓度产生波动,影响药效不说,还可能增加不良反应,甚至产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孙建海主任建议一定要按照医嘱,定时定量用药。“比如早上7点吃药,那最好每天都固定在7点吃药,这样会保持血药浓度更加稳定,从而达到最好的疗效,也更加安全。”如果偶尔一两次漏服,患者也不必慌张,距离下一次服药时间还有12小时甚至更长时间的话,那么就尽快的补服一次。因为靶向药物的服用是长期的,所以偶尔漏服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当然,还是要尽可能的避免漏服的情况发生,比如患者可以采用设定闹钟、绑定事件、固定地点的方法提醒自己服药。02饭前还是饭后服药效果好饭后还是饭前服用靶向药,不同的药物使用起来也是不一样的。比如针对肺癌患者的吉非替尼、奥希替尼、厄洛替尼都是可以空腹服用;安罗替尼需要早餐前服用;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胃肠间质瘤的伊马替尼则需要在吃饭时同时服下;治疗结肠癌和肝癌的瑞戈菲尼需要低脂餐后服用。每种药物都有自己的使用方式,患者一定要遵照说明书和医嘱服用,如果还有肿瘤患者患有其他疾病也在服药治疗的,建议将靶向药物与其他药物间隔一段时间,分开服用。在服用靶向药期间,患者要按时随诊,定期复查,如果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就医。03避免同服的药物和食物多数靶向药都是通过酶进行代谢的,主要的酶是CYP3A4。而西柚、石榴、杨桃中的柚苷、呋喃香豆素类和类黄酮化合物柑桔素等成分,能抑制CYP3A4酶的活性,从而干扰人体对靶向药的吸收利用,影响药效。因此吃靶向药期间不能同服这些水果。与西柚相反的是,有些药物成分则能够诱导CYP3A4酶的产生,导致CYP3A4酶含量过高,靶向药代谢速度过快,药物在体内停留的时间过短、浓度过低,靶向药还没来得及对肿瘤产生抗癌作用,就被代谢掉了,使得靶向药的疗效大打折扣。这些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利福平、异烟肼、苯妥英、卡马西平、巴比妥类、圣约翰草等。因此服用靶向药物期间,尽量避免同服以上药物。若确实需要以上用药,则建议两药的服用时间至少间隔2小时。胃内pH值的波动对于靶向药物的吸收也有一定的影响,使用雷尼替丁、埃索美拉唑等使胃内pH升高的药物都会降低靶向药的疗效。所以在服药期间要尽可能避免同服以上药物和食物。04注意副作用,及时停药在用药期间,要注意药物相关副反应的出现,如果出现间质性肺病,严重肝肾损伤,胃肠穿孔或角膜溃疡性角膜炎时要立刻停药,甚至是永久停药。所以在服药期间,要按时随诊,定期复查,有不舒服的情况要及时就诊。附:肺癌靶向药的服药建议(摘自药品说明书)1、吉非替尼:每日1次,每次0.25g(1片),空腹或与食物同服。无法整片吞服时,可压碎搅拌至完全分散(约15分钟),即刻饮下药液,以半杯水冲洗杯子饮下洗液。2、厄洛替尼:每天1次,每次150mg(1片),至少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服用,食物可显著提高生物利用度。出现不良反应必须减量时,每次应当减少50mg。3、埃克替尼:每天3次,每次125mg(1片)。空腹或与食物同服,高热量食物可能明显增加药物的吸收。如果出现不可耐受的皮疹、腹泻等不良反应,可暂停(1-2周)用药直至症状缓解或消失,随后恢复每天3次,每次125mg(1片)的剂量。4、奥希替尼:每天1次,每次80mg。根据个体安全性和耐受性,可暂停用药或减量,如果需要减量,则减至40mg,每日1次。5、克唑替尼:每日两次,每次250mg,口服,胶囊应整粒吞服。对于无需透析的严重肾损害患者,推荐剂量为250mg,每日一次。若漏服一剂,则补服漏服剂量的药物,除非距下次服药时间短于6小时。如果在服药后呕吐,则在正常时间服用下一剂药物。6、塞瑞替尼:每日1次,每次450mg,若治疗期间发生呕吐,不应补服额外剂量,要继续维持下次计划剂量。若治疗过程需要下调剂量,应以150mg的下调幅度逐渐减少本品的日剂量,对于无法耐受每日随餐服用150mg剂量的患者应停药。7、阿来替尼:每日2次,每次600mg,口服,若漏服一剂,则补服漏服剂量的药物,除非距下次服药时间短于6小时。如果在服药后呕吐,则按计划服用下一剂药物。若治疗过程需要下调剂量,应以150mg的下调幅度逐渐减少本品的日剂量,对于无法耐受每日随餐服用300mg剂量的患者应停药。附:对肺癌靶向药效产生影响的药物名单阿扎那韦、克拉霉素、茚地那韦、利托那韦、酮康唑、奈法唑酮、奈非那韦、利托那韦、沙奎那韦、泰利霉素、醋竹桃霉素、伏立康唑、利福布汀、利福喷丁、苯妥英、卡马西平、苯巴比妥、圣约翰草、阿司咪唑、西沙比利、环孢素、麦角胺、芬太尼、匹莫齐特、奎尼丁、他克莫司、阿芬太尼、西罗莫司、雷尼替丁(H2受体阻滞剂)、埃索美拉唑等。
虽然秋天已经来临,但是高温天气还是持续不下,活生生的我们怕热貌似理所当然,可是你是否想过蛮横霸道的肿瘤细胞其实也得臣服于高温的“淫威”下?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段也层出不穷,而“热死”肿瘤细胞已被列为继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疗法和免疫疗法之后的第六种抗癌策略,其具有无创、无痛、非介入、安全可靠且操作简单等多种优势和特点,故被誉为“绿色疗法”。所谓肿瘤热疗,顾名思义,就是用各种方法提高肿瘤组织的温度,利用热作用及其激发效应来治疗恶性肿瘤。其基本原理其实很简单,主要在于这两方面——肿瘤组织散热性差和肿瘤细胞耐热性差:①与正常组织血管相比较,肿瘤组织血管繁多杂乱且管壁上有很多小孔,导致肿瘤组织内部的血运淤滞不畅,所以肿瘤组织的散热能力较正常组织要差得多,故热疗过程中产生的热能更容易蓄积于肿瘤内部而使得其温度能轻松达到46℃以上,而周围正常组织则只能被加热至41℃左右;②肿瘤细胞本来就比正常细胞更不耐热,前者的致死温度多在42.5~43℃,而后者则能耐受高达47℃的高温。综合这两点可知道,当进行热疗时,只要精确地调控肿瘤组织的局部温度达到46℃,肿瘤细胞便被活活“热死”,而肿瘤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因散热性好也才达41℃左右,更不用说那具有强大体温调节中枢的机体依然维持正常体温。肿瘤热疗对于人体体腔内(除头部以外)各种深部肿瘤均能进行治疗,如膀胱癌、前列腺癌、肺癌、肺转移癌、胃癌、食道癌、肝癌、肝转移癌、骨转移癌、卵巢癌、乳腺癌以及各类肉瘤,甚至还可以减少胸腹腔积液和缓解顽固性癌痛。肿瘤热疗虽然不能取代手术、放疗或化疗而成为一种独立的肿瘤治疗方案,但相关研究表明,它对放疗、化疗具有明显的增敏、增效作用,能够实现1+1>2的效应。联合热疗与化疗,即热化疗,加热可使肿瘤细胞膜流动性增高,造成膜的结构与功能破坏,可以提高肿瘤内药物的浓度,增强抗肿瘤效应。同时加热后正常组织的血流加快,增加化疗药物在肿瘤周围聚集,由此可以降低化疗药物对于未加热的正常组织的毒性作用;两者联合还有助于防止和推迟耐药性的产生。热疗对于S期细胞敏感,跟对于其他细胞周期敏感的化疗药起到互补的作用。另外位于肿瘤中心部位肿瘤细胞处于缺氧状态,而乏氧细胞对于放射线是不敏感的,而热疗对这种乏氧细胞的作用却特别强。尤其是对放疗抗拒的S期细胞特别容易被高热杀伤。因此热疗可以弥补放化疗的不足,联用可以提高疗效。希望热疗能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和了解,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痛苦!
癌症的出现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家庭都会产生影响,因此现在医疗技术上出现了很多种可以检测癌症的方法,PET-CT就是一种,不过也有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PET-CT,也不清楚它到底能不能检查出癌症,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科普一下。PET-CT是什么PET-CT是利用电子核素标记示踪技术,从分子水平上反映受检者组织器官的代谢、生理和生化等情况。在相关疾病尤其肿瘤的诊断、分期、疗效评价、制定放疗计划以及预后判断等方面,PET-CT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PET-CT真的能查出癌症吗PET-CT相比其他检查方式来说,灵敏度更高而且分辨率也更好,从成像上来看也会发现图像更加清晰,而且PET-CT最大的特点在于通过一次显像就可以看到检查者的全身图像,因此想要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也更加直观。当身体出现癌变导致肿胀时,这项检查可以直接了解到,根据这项检查效果也可以对肿瘤进行更加完善全面的诊断,制定更加可行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在检查过程也非常简单,只需要静脉注射微量的显像剂,检查不会有创伤也不会感觉到痛苦。一次PET-CT检查会产生多少辐射受检者受到的“PET”辐射主要来自于注射的放射性造影剂,而新型的PET-CT只需要极少的造影剂,产生的辐射也就很少了,一般一次“PET”的辐射剂量大概为5毫西弗。同时目前高端的PET-CT还配置了智能低剂量CT扫描,进一步降低“CT的辐射剂量”,一次检查“CT”的辐射剂量大概在2-8毫西弗。多项国内外研究数据表明,受检者做一次PET-CT检查受到的辐射剂量大约在8-13毫西弗左右(相当于做一次腹部增强CT受到的辐射剂量)。那么网上传说的“一次全身PET-CT检查相当于一小时接受正常人30年的辐射,相当于在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的第二天站了一天”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了。PET-CT的辐射剂量很低,但是,不需要做时再低也有辐射,需要做时再高也需要,用PET-CT查体或肿瘤筛查肯定是不可取的!什么情况下需要做PET-CT肿瘤患者什么情况下需要做PET-CT要用逻辑思维方式去考虑,能够改变治疗决策的检查都是合理的,相反都是过度检查!例如消化道癌在手术前对PET-CT敏感的肿瘤是为了排查是否有更远处的转移,一旦远处转移漏诊,手术后不久就全面进展,对患者是很大的伤害,也将导致整体治疗失败。普通增强CT对于较小的病灶或特殊部位的阳性显示没有PET-CT高,但已经很明确的腹膜转移或腹腔淋巴结转移做PET-CT检查去数个数完全没有必要。因此,肿瘤患者行PET-CT检查多在有创治疗前,特别是能够RO(根治性完全切除)的患者更需要,像食管鳞癌对PET-CT敏感度>90%,现在几乎成了术前常规检查。做了PET-CT不需要做其他检查吗?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临床常用的CT、B超、核磁共振检查等等,谁也替代不了谁,各有各的优势,为了更准确的分期和判断治疗疗效,有时这些检查都需要做才能互相弥补不足。总之,PET-CT检查是安全的,不会对受检者以及周围人员产生辐射风险。我们不能轻信网上的“谣言”,要科学正确的认识PET-CT检查。
大多数患者对5年存活率耿耿于怀,确诊后的五年,就像一张死亡倒计时,宣告自己剩余的生命,其实不然!今天给大家讲三个抗癌明星的故事,她们既是电视里的名人,又是乳腺癌患者们的榜样,患癌后依然活到近百岁,一起来看看她们有什么秘诀。1于蓝,《烈火中永生》江姐的扮演者,30多年前患癌,现年97岁,健在。著名表演艺术家于蓝,曾在电影《烈火中永生》中扮演江姐,是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首任厂长。1978年,于蓝患了乳腺癌。术后,于蓝每天早上6点准时醒来,在床上敲打身体,按摩身体关节,无论冬夏,始终如一。她坚持每天写字画画,锻炼自己手脑协调能力,防治大脑衰老。晚饭后,泡脚、看电视,9点半准时睡觉。每月和亲属好友打打麻将、聊聊天。于蓝遵循现代养生理念,每天只吃八分饱。饭菜荤素搭配,清淡为主,而且从来不吃动物内脏,偶尔吃一点红烧肉。于蓝多次说:“我主要就是心态好,没什么发愁的事儿。”正是如此,已经97岁高龄的于蓝,除了行动略有不便,依然精神矍铄,思维清晰敏捷。2秦怡,我国著名的演员和艺术家,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中国最美丽的女性”44岁时患癌,现年97岁。秦怡在电影《铁道游击队》中饰演芳林嫂、正当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秦怡得了癌症,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医生曾经断言,秦怡活不长了。然而邓颖超同志问询后,专门给秦怡写了一封信,信上说:“既来之,则安之。要在战略上藐视疾病,在战术上重视疾病。”这给秦怡带来巨大的鼓舞,坚定战胜疾病的决心。如今,秦怡不但战胜了疾病,还能活到97岁,回想这么多年的经历,她希望告诉患者,不要被来势汹汹的疾病所吓倒,要坚强起来,与疾病抗争。“黑暗过去就是黎明,灿烂的明天就在前头!”谈到自己的养生之道,秦怡微笑着说:“我平时靠散步与快走来锻炼身体,每天平均走到5千到1万步。外出办事时,”只要距离我不是很远,我一定步行前往。西方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说过,步行是人类最好的补药。行走增强了我的体质,我感谢行走。”秦怡还告诉大家要经常做一张“放松功”,即把手搁在腿上,全部放松下来,自己的思想也放松,觉得哪个地方没有放松就放松哪儿,配合深呼吸,让人体舒畅一些。正是遵从“放松哲学”,即使秦怡经历了婚姻和家庭的不幸,自己也身患癌症,仍然笑对风雨,活到鲐背之年。3张明珠,88岁时患癌,现年114岁,被誉为“中国最美老寿星”的老人。2011年,张明珠参加北京卫视的一档节目,震惊全场观众!因为106岁(2011年)的她,不仅全程自己走上台,而且皮肤细腻,神采奕奕,一点儿也看不出是位百岁老人。那么她到底有什么特殊的长寿秘诀呢?张明珠老人有两个习惯,一是坚持走路,二是晒太阳,通常将这两者相结合,一举两得。每天,她都告诉自己“饮食有度,睡眠要足;多晒太阳,多做运动,睡到自然醒,保证充足的精力。”她还爱美打扮,平日就爱穿着颜色鲜亮、款式新颖的服装。打扮地好看心情自然也好,心情好了身体也就好了。即使身患癌症,但她满不在乎地说:“癌症,癌症,就是不死之症,我要跟癌症做斗争。”遇事先让自己保持心态平和,不生气,“马马虎虎”,忘记年龄,才能长寿。纵观所有患癌还能长寿的名人,我们能够发现他们身上有着同样的特点。坚持锻炼。不论何时,都在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坚持运动锻炼,运动不仅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还能帮助自身重拾生活的信心。饮食荤素搭配,餐食有度。没有绝对的饮食禁忌,但尽量不吃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清淡饮食为主。长寿的名人最明显的特点是面对疾病,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和与疾病抗争的决心。于蓝面对生活说:“我主要就是心态好,没什么发愁的事儿。”秦怡在抗争疾病想要告诉大家:“黑暗过去就是黎明,灿烂的明天就在前头!”张明珠毫不在意地说:“癌症,癌症,就是不死之症,我要跟癌症做斗争。” 太多人认为癌症等于死亡,等于无尽的绝望。很多人也会感慨自己人生的悲惨遭遇,但是我们从这些长寿的癌症名人身上看到,即使身患癌症,只要拥有积极的心态,规范的治疗手段,正确的保养方法,癌症患者也可能长寿!
肿瘤的治疗,一直是医学界亟待攻克的难题。肿瘤之难治,在于存在转移或复发的风险。多数患者在经过手术、化疗、放疗等规范化治疗后,肿瘤还会卷土重来。那么,什么是肿瘤复发?为什么肿瘤会复发?今天将为大家解答这两个问题。什么是肿瘤复发肿瘤复发,可以简单概括为:在经过治疗,患者体内已经检测不到肿瘤病灶存在的一段时间后,肿瘤又回来了。肿瘤复发分为局部复发,区域性复发以及远处复发三种。局部复发局部复发是指肿瘤作为原发癌在相同的部位或其附近再次生长,比如右乳曾做了保乳术,之后在右乳又出现了肿瘤,这就是局部复发,即称为乳内复发。一般来说,局部复发并不会扩散到淋巴结或身体的其他部位。区域复发区域复发是指癌细胞突破了原发癌区域,出现在附近的淋巴结或组织中,如乳腺癌易出现腋下、内乳附近或锁骨上。局部和区域复发两者常同时发生,称为局部区域复发。此时癌细胞尚未转移到身体更远的部位。远处复发远处复发是指癌细胞已经转移到身体内更远的组织器官(通常是肺、肝、骨或脑),癌细胞在远离原发部位的地方可以被检查到,这种复发类型称为远处复发,也称为转移。如果发生了远处复发转移,意味着其他组织器官也受到了影响。肿瘤复发的位置取决于原来的肿瘤类型和疾病阶段,某些肿瘤类型通常在特定区域复发。例如,有25%-65%的肺癌患者在疾病进程中会发展出现脑转移。当肿瘤出现远处复发时,仍然要以原发病灶的部位进行命名。例如肺癌发生脑转移,它仍叫肺癌,而不叫脑癌。对于多数类型的肿瘤而言,局部复发和区域复发仍然可以经过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缩小肿瘤病灶以及减缓肿瘤的发展,缓解疼痛和其他症状,延长患者生命并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早期应密切观察、留意肿瘤复发的症状或迹象。肿瘤为什么会复发肿瘤之所以会复发,原因之一是原来的治疗并没有完全清除所有癌细胞,留下的癌细胞重新长成新的肿瘤;也有可能是原先的癌细胞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部位,悄悄地生长成肿瘤。抗肿瘤治疗无法完全清除癌细胞手术并不能把癌细胞全部清除,这些癌细胞或许已经脱离了原发部位,但由于太小而无法通过影像学检测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直到这些微小的癌细胞群变得足够庞大,才被检测出来。这些癌细胞往往非常具有攻击性——快速增长,迅速传播。所以在手术后通常会进行其他的辅助治疗,包括化疗,放疗,激素治疗或靶向治疗,这些治疗是在尝试控制或杀死任何遗留的癌细胞,防止肿瘤复发。遗憾的是,化疗、靶向治疗以及放疗也并没有办法破坏所有的癌细胞,一段时间或治疗停止后,癌细胞会重新开始生长,所以定期复查、早期干预就显得极为重要。化疗药物能够杀死快速增殖的癌细胞,但对于休眠的癌细胞效果不佳。靶向治疗药物通过特异性“靶向”某些可能帮助癌细胞生存和生长的位点来发挥作用,但“狡猾”的癌细胞会想办法再寻找另外一条通路“逃过一劫”,继续留在体内。放疗会使细胞内的DNA发生小的断裂,这些断裂会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导致癌细胞的死亡。但放疗没有办法杀死所有癌细胞,它们会在未来某个时间再生。癌细胞可能会对治疗耐药有时,癌细胞会对肿瘤治疗耐药,这意味着化疗或放疗可能杀死了大部分癌细胞,但其中一些未受影响或影响很小的癌细胞会继续存活。基因突变也可以使癌细胞对于肿瘤治疗药物耐药。如果肿瘤同时会对许多药物产生耐药性,就称为多重耐药。如何应对肿瘤复发事实上,即使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患者体内还存在癌细胞,也不能因此判定肿瘤已经治愈,而只能认为肿瘤缓解。因为可能仍有一些癌细胞躲在患者体内,它们或是还没有被发现,或是还没有引起任何症状,或者处于非活动状态尚未增长。为了防止肿瘤复发,患者可能需要长期辅助治疗,如激素治疗或靶向治疗。同时,也可以在术后进行辅助的化疗或放疗,以彻底清除体内的微小残留病灶。如果在康复期间,出现任何不适的症状,患者都需引起重视,必要时,要到医院做检查。如果真的出现了肿瘤复发,患者也并不需要太过恐慌,现在治疗肿瘤的手段众多,只要和医生携手,一定可以再次战胜顽疾。
什么是小肝癌所谓的小肝癌就是肝内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5厘米。对于这样的肿瘤,通常是首选手术切除。后来有了射频消融技术,通过影像技术,把消融针准确插入肿瘤内,产生高温,烧死肿瘤,又称为热消融,治疗一部分不宜或不愿接受外科手术的小肝癌患者。如今,有了陀螺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小肝癌,与外科手术、射频消融,三分天下。什么是陀螺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陀螺刀作为目前先进的γ射线精确放疗设备,也是最新一代的伽玛刀,是精确放疗设备,它集直线加速器和伽马刀等放疗设备的优点于一身,采用了航天陀螺仪的原理,将放射源安装在两个垂直方向同步旋转的陀螺结构上,创造性地实现了动静结合的“三次聚焦”,在使得处于靶点上的病灶组织受到高剂量放射线的照射而发生放射线坏死的同时,周边正常组织基本没有损伤,病灶与正常组织间的边界锐利如“刀割”,因此被称为“陀螺刀”。陀螺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是肝癌局部治疗中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无创治疗手段。既往已有一些临床研究对肝癌立体定向放疗的疗效报道,3年生存率70%, 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64%,其效果和外科手术切除或射频消融相当。密歇根大学医学中心研究结果,对224例不能手术的小肝癌患者进行分析,其中行射频消融的有161例,行立体定向放疗63例。选择射频消融的患者,肿瘤直径大部分小于3-4cm,选择SBRT的主要原因是肿瘤靠近血管或者肠道,或射频消融难以有效定位,或射频消融后局部残留、复发。结果显示,射频消融和SBRT两者的1年、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3.6%、80.2%和97.4%、83.8%,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如果肿瘤直径小于2cm,两者的局部控制率相似,但是,肿瘤直径大于2cm,则立体定向放疗的局部控制率要远远优于射频消融(HR,3.35;95% CI,1.17-9.62,P=0.025)。尽管这是一项回顾性研究,但立体定向放疗作为小肝癌一线治疗,提供了充分的依据,特别是肿瘤大于2cm的患者。陀螺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有哪些优点由于陀螺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能把射线精确聚焦在肿瘤内,肿瘤周围正常组织受影响非常小,因此,立体定向放疗的毒副作用非常小,最常见的是乏力、纳差,放疗后1至2周就恢复正常。由于患者治疗全过程,无出血等创伤,因此,立体定向放疗也属于无创治疗。立体定向放疗的优点是:治疗小肝癌损伤小(无创),时间短,费用低,肝功能不受影响,可以治疗特殊部位肿瘤(大血管旁、胆囊旁、膈顶部)等优势。同时,SBRT治疗肝脏肿瘤的最佳大小是2 cm ~5cm,因此对于>2cm的肿瘤,效果优于射频消融。超声检查不能发现到的极早期小肝癌(通常小于1cm),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也有优势。现代放疗技术的开展及推广标志着肝癌的放射治疗进入了精确定位、精确治疗计划设计、精确摆位、精确治疗的新时代。
患癌太痛苦了近日,马来西亚羽毛球名将李宗伟接受当地媒体采访回忆自己抗癌的过程流下了眼泪李宗伟:做了33次电疗,喉咙里全破掉去年,李宗伟被查出患有鼻癌,不过幸运的是,癌症发现较早,并且采取了最先进的质子诊疗技术,得到治愈康复,这次治疗总共花费了936万!完成治疗后,李宗伟希望能够复出参加2020年的奥运会,但由于身体状况最终未能如愿。今年6月,李宗伟宣布退役。近日,李宗伟接受当地媒体采访,回忆自己抗癌的过程:他共做了33次电疗,后来喉咙里面全破掉了,吃东西需要喷麻药,在洗澡的时候自己会偷偷哭。“开始第三个星期的时候,我就不能吃东西了。这边(喉咙)全部已经破了,然后就很辛苦,讲话也讲不到。”李宗伟回忆,“每一天要吃东西的时候,很辛苦,吃不下。妈妈每天逼我,我说你们不要逼我,我能吃(的话)绝对想吃的。”“每次要吃东西的时候就喷麻药,然后快点吞下去。”说起妻子对自己的照顾,李宗伟眼里含泪。“老婆晚上都会哭,我知道。但是她们(家人)不会在我面前哭。因为知道我自己都很辛苦。晚上我自己哭的时候我也不想让她们看到,因为不想让她们担心,有时候洗澡的时候自己在(浴室里)自己哭。”李雪健:有时一口水都咽不下2001年,著名演员李雪健被查出患上鼻咽癌。在刚开始得知自己病情时,李雪健也感到不知所措,但还是鼓起了与病魔斗争的勇气。据人民网报道,病重时,李雪健连一口水都咽不下,一活动就头晕,呕吐不止。医生考虑到他的病情和可能出现的后遗症,最终没有让他实施切除手术,而是采取了传统的化疗方法。化疗的过程十分痛苦,经常要平躺着几个小时都不能动一下。除了颈部溃烂,全身毛发掉得只剩一根眉毛,李雪健还要忍受疼痛和呕吐带来的折磨和不适。他偶尔也会产生一些消极的想法,尤其是接受痛苦的化疗时,他甚至一度想要放弃。在生理反应最剧烈、心里感到最绝望的时候,他曾在电话中向视为兄长的著名导演田壮壮放声大哭。但是家人的支持和朋友的安慰,总能让李雪健重新燃起对抗病魔的勇气。经过积极的治疗,李雪健忍受住了病痛,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仅两年以后便战胜病魔,并很快重返荧屏。罗家英:刀口的剧痛让他说不出话来2004年底,电影《大话西游》的火爆让唐僧的扮演者罗家英事业进入黄金期,片约不断、工作不断的他身体状况却亮起了红灯。入院检查之后,一个晴天霹雳几乎将罗家英击倒——肝癌晚期。医生告诉他,若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方式不恰当,肝癌平均生存时间仅有半年。听了医生的介绍,他的脑海中一片空白。2004年12月,罗家英做了肝癌手术,切除了肿瘤。由于肝癌手术比较复杂,怕肠胃功能紊乱,术后48小时禁食,仅依靠静脉注射维持体内营养。罗家英躺在床上一动也不能动,麻药失效后,刀口的剧痛让他说不出话来。48小时之后,罗家英的情况趋于稳定,但由于极度虚弱,医生通过微量多次的鼻饲方式让他恢复进食。后来慢慢地增添了辅食,过渡到正常饮食,罗家英总算度过了手术的虚弱恢复期。如今的罗家英,虽然身形有点瘦弱,但是精神饱满,时常跟爱人汪明荃去健身房锻炼。我们祝福抗癌成功者的同时请记得还有的人因癌症离开-香港演员梅艳芳-被誉为“香港女儿”的梅艳芳,在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因为宫颈癌导致肺功能衰竭抢救无效去世。年仅40岁。-演员傅彪-演员傅彪2004年查出了肝癌晚期,为此他换了两次肝,却仍没有控制住病情。在确诊疾病的一年后,还是因为出现重度肝昏迷走了,年仅42岁。-“林黛玉”陈晓旭-2006年,“林黛玉”扮演者陈晓旭被查出乳腺癌,但是她并没有选择积极治疗,家人极力劝阻。后来陈晓旭和父亲说,自己走的时候想完美一点,不想化疗,也不想手术。父亲知道她的想法后再也没有劝过。2007年病重去世,年仅42岁。-歌手姚贝娜-歌手姚贝娜于2011年患上乳腺癌,经历8个小时的乳房切除手术以及整形再造手术,通过化疗身体恢复健康。三年后,病情突然恶化,癌细胞已转移至大脑及肺部。2015年,年轻的姚贝娜病逝,年仅34岁。远离癌症,从今天做起很多患癌的人离世前都说:“我还不想走,我爱我的亲人,我爱我的事业,请你再多给我一点时间!”但是已经晚了。失去了健康,再好的事业、再多的收入、再高的地位、再风光的台面……一切都是毫无意义的!很多人表面上看起来是死于癌症,实际上是死于“健康盲区”:吸烟、连续工作几天几夜、不懂得均衡营养、吃垃圾食品、不会自我减压、选择了错误的医疗方式……要想陪亲人时间长一些,做事业更久一些,先把你的身体照看好!只有好的身体才能去领略大自然的美好,关爱从自己做起。国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曾在“2019全国肿瘤防治主题宣传活动”上分享了一份抗癌密码,供大家参考:蔬果彩虹579——·小于12岁的儿童,每天吃够5份蔬果;· 12岁以上的女性每天吃够7份蔬果;· 12岁以上的男性每天吃够9份蔬果。·一份蔬果相当于一个拳头的量。远离烟酒4921——·吸烟者在40岁时戒烟,至少能挽回9年寿命;·男性每天喝酒少于20克,女性少于10克。定期筛查1540——·要在比直系亲属患癌年龄早15~20年时,去医院做专业的防癌体检。比如直系亲属55岁查出癌症,那么你35~40岁就应启动防癌体检;· 40岁以上人群更加重视癌症定期筛查。
癌症患者最怕听到什么?那就是 “转移”二字,而偏偏大部分中晚期腹腔恶性肿瘤都会发生转移,无以数计的癌细胞散落在腹腔内,遍地开花。癌性腹水抽了涨、涨了又抽,何时是一个头?一旦被癌细胞侵占,传统的手术、放疗和化疗对此便束手无策,病人也几乎被判了“死刑”。今天,湖北省中山医院肿瘤科孙主任给大家介绍一种可以用来治疗腹膜转移的抗癌技术:腹腔热灌注化疗。热灌注化疗:1+1>2腹腔热灌注化疗,是指将含化疗药物的灌注液,精准恒温、循环灌注、充盈腹腔并维持一定时间,用来预防和治疗腹膜的种植转移、癌性腹水。恒温一般选择43℃,因为正常细胞能耐受47℃的高温,而癌细胞43℃维持1小时,基本就死翘翘了——这是一个有趣的发现,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更怕热。循环灌注的意思,就是含有化疗药的加热到43℃的液体是循环流动的,一般保持1个小时。化疗药的选择有讲究,一般要选择腹腔灌注疗效比较好、副作用比较小而且对原发病有效的化疗药。通常而言,最常用的药是铂类、紫杉醇和丝裂霉素,有时也选用阿霉素和吉西他滨。加热化疗药:杀死腹腔游离癌细胞热灌注化疗技术出现以前,医生对腹腔、盆腔内游离的癌细胞几乎毫无办法。因为手术很难将扩散在腹腔内的癌细胞清除干净,而普通化疗要面对“血浆——腹膜屏障”,药物很难从静脉到达腹膜,疗效欠佳。这是腹膜肿瘤治疗的一大难题,因此大多数腹膜肿瘤患者选择进行姑息治疗。而且一旦腹腔产生积水,目前采用的多次穿刺排液和腔内化疗均难以控制积水,积水易在短期内“回潮”。同时因为多次抽水化疗,病人体内蛋白质容易大量丢失,可能导致营养衰竭而过早死亡。而热灌注化疗的治疗方法,不仅能杀死部分肿瘤细胞,还能解决积水问题。腹腔热灌注化疗的最大亮点是可以使化疗药物直接与肿瘤细胞接触,提升肿瘤局部的有效药物浓度增加抗肿瘤药对腹腔内癌细胞和术后残余病灶的清理作用。其二由于热灌注是经腹腔给药,因此进入人体循环静脉血中的药物剂量较小,可减轻直接化疗的毒副作用,对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方面有很大帮助。适应症:适用于胃肠道、妇科肿瘤等目前比较公认的是如下肿瘤患者,有腹膜转移的高危因素或者已经出现了腹膜转移甚至癌性腹水,可以考虑使用腹腔热灌注化疗:胃癌、结直肠癌、胆管癌、胰腺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腹膜假性黏液瘤、腹膜恶性间皮瘤。如果合并如下的情况,一般不建议做腹腔热灌注化疗:明显肝肾功能衰竭者、恶液质病人、呼吸心跳不稳、严重心脑血管病、肠梗阻、手术后吻合口愈合不良、腹腔内广泛粘连等。